参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共10篇)

参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1

随着“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县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各类“城市病”日益显现。

为此,我县先后开展“两违”整治、城区交通整治、城市管理“三乱”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来说,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为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近期,根据我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就加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城市管理面临的执法考验越来越多、承担的执法职责越来越广、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但城管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工作强度大。随着我县沙田新区的建成,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工业园区纳入城区管理,人口不断积聚,“两违”管控、市容市貌等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2、舆论关注多。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众对此高度关注。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3、人员流失快。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县城管执法人员不足极大的影响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县城管局城管大队事业编25人,聘用编50人,聘用人员财政下拨人员工资1000多元/月,由于收入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人员流失严重,每年也有近10人相继离职。

4、社会理解少。城市管理主要对象往往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5、文明意识差。从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我县新增的城区人口主要来源于拆迁安置、进城务工等人员,大部分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影响,市民乱倒垃圾、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市民还在小区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繁重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我县城市管理部门存在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违章建筑、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及公共场所管理等职能,分散在城管局、建设局、规划局、交管大队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极大地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此外,部门、街道、村(居)委间缺乏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有利就争,无利就推”、“批而不管,罚款了事”、“能管不管,想管无力管”的现象,管理和执法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城管执法工作脱节,甚至贻误工作时机。

2、市政设施相对滞后。我县城区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导致部分车辆占用城区道路现象发生,不仅增加城区交通压力,也对市政道路造成极大破坏。城区主要商业网点停车位不足,无法满足私家车快速攀升,城区现有9处集贸市场,部分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现象,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3、执法手段单一落后。当前,国家对城市管理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完整的实体法,对许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行为缺乏处罚治理的法律依据。城管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最多的往往是纠正违法行为,在劝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执法手段只有暂扣物品和处罚,没有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效能,造成执法方式单一,行政执法成本过高。

4、执法环境亟待改善。城管执法的场合往往是马路执法、一线执法,而执法的对象成份复杂,又大多是弱势群体,城市管理执法环境相对特殊。一些市民受同情心驱使,盲目同情违章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致使阻挠执法、抗拒执法的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5、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县正式成立城市管理局,编制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而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这种定性不具备执法资格,仍面临身份、执法合法性等争议,目前,九江地区仅九江市执法局为参公单位,具有执法权。与此同时,城市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城管队伍人员整体年龄结构偏高,文化水平不高,法律专业人员缺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

三、加强城市管理工工作几点建议

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对此,我县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破解影响城市管理发展瓶颈,切实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

1、理顺体制,健全机制。高规格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将涉及到城市管理职能统一划归城管局,进一步提升城管综合管理和执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着力构建“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

2、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抓好街道、村(居)委、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团委、妇联、志愿者、义工等组织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利用各类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

3、整合力量,联合执法。城管、交警等部门要强化一线执法,将更多警力、队员部署在街头巷尾,建立24小时联合巡查制度,重点治理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以及占道经营行为。公、检、法等部门都应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形成城管执法、公安护法、法院司法“三位一体”的城管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及时处理暴力抗法问题,对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4、创新思路,科技先行。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向市场购买专业化公共服务,将乱张贴清理、停车管理、绿化保养等具体管理、服务业务推向市场,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有实力专业公司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发挥城管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整合城管、交警、交通优势资源,对城市管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处置。实现城市管理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管理网格化。

5、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执法管理水平,对城管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严格奖惩考核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将我县城市管理局列为参公单位,切实解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问题,使城管队员具备执法资格。

6、疏堵结合,常态管理。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便民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妥善解决流动摊贩、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强化项目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2.2016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3.2016关于三严三实活动调研报告

4.2016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5.2016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6.扶贫调研报告

7.20中小企业管理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8.2016两学一做调研报告范文

参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2

一、班级管理和班级发展的三个境界

我们可从一个常见的学生发展问题入手来展开新的探讨。设想在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亲子沟通问题——多名学生跟父母出现沟通障碍,甚至出现冲突,导致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出现问题(包括心理困惑、情绪不稳定、成绩下降或离家出走)。此时,可以考虑一个专业问题——这是教师的事吗?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选择,也就表现出他们在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时的不同观点。经过对诸多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班主任可以有三个层次的对策。这也代表着班级管理和班级发展的三层境界(见右图)。以此为参照,我们可以更自觉地选择专业化的班级管理。

1. 班级管理是“附属事务”

此时,班主任往往从班级常规管理的视野来看待亲子沟通问题,只要它不影响班级生活的正常秩序,就不用管它;纵然出现问题,只要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此时,班级管理往往被视作“附属事务”,而不是“专门工作”,更不是“专业活动”,因为学生的主要发展领域、教师的主要专业领域是学科教学。在这一层选择中,班级属性更像“管制型班级”,尽管在班级管理的部分领域有可能出现学生自主的情形。

有必要看到,这一层选择不仅仅体现在实践中,也体现在理论阐述之中。例如,在我国通行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对于“(班)集体建设”之外的班主任工作内容,延续着在前苏联教育学中就已提出的将班级管理作为“附加的任务”的做法,[1]将缺乏学理论证的诸多内容罗列在专门论述班主任工作的章节之中。有一本教育学教材提出,班主任的六方面素质要求是: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善于待人接物。显然,用“家长的心肠”之类的措辞,罗列出缺乏逻辑关联的多方面要求,只能证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比较贫乏的状态。

与此相应的是,不少班主任培训(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组织的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一再重复甚至长期延续看似丰富实则平庸的格局:平面罗列多方面内容,却缺乏整合;告知实践经验和师德要求,却缺乏论证;理论介绍满足于应然规定,却缺乏学理;实践策略似有创新,但缺乏系统整理。[2]

2. 班级管理是“专门工作”

班主任可以将亲子沟通问题开发为工作资源,用来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选择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孝敬父母、感恩教育等班级活动。此时,班级管理成为与学科教学可以并列的专门工作,而不仅仅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附属事务”。尽管如此,班级管理尚未成为独立的专业活动,在这一层选择中,班级表现为“自主型班级”。

与实践视角这一选择相应,在理论阐述中,我们常见两种情形:

(1)教育学理论研究者用看起来很正规的话语来表述不够严谨的观点。例如,一本教育学教材在论述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时,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的保证,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班级活动的指导者,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和各种社会教育影响的协调者。其岗位职责是抓好思想品德教育,指导班队(团)工作;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关心身心健康,奠定学生发展基础;组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课余生活;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树立开放意识,有效做好家长工作。所有这些工作要求都围绕着班主任而提出,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能否证明班级管理的专业品质,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

(2)实践工作者用看起来很新潮的话语来描述不够系统的经验。例如,将别的学科领域中的一些主张或现成结论(如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理念、企业管理理论、军事兵法、建构主义)直接借用过来,或者结合具体实例作较为系统的阐述,由此形成一些工作思路、研究论文或者专著,但若仔细辨析这些借用过来的主张或结论与班级教育的联系和区别,就会发现其中的内容尚缺乏系统的表述,其中的内在依据也缺乏严谨的论证。

当然,相比于第一层选择把班级管理当作“附属事务”,第二层选择将其作为“专门工作”,有利于明确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确认“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尽管如此,由于在专业品质、专业工作思路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定位,相关的班主任工作要求和班主任培训内容尚难改变平面罗列各项经验要求、缺乏清晰学理论证和自觉的专业追求等,显然,若要作出新的探索,还需要超越“专门工作”这一定位,进而将其作为一项“专业活动”,其专业品质不亚于学科教学活动。

3. 班级管理是“专业活动”

在这一层次的选择中,班主任将亲子沟通问题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资源,在与学生充分沟通并用心体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恰当的主题开展班级活动,体会生命成长历程中的智慧与尊严,并将其纳入班级发展的整体格局和长远规划之中。此时,班级管理不仅成为不亚于学科教学的教育领域,甚至可以将学生在各门学科中的学习经验纳入学生生命发展、班级长远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在这样的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通过民主交往的方式参与班级生活。这一层选择就是我们致力于建设的“民主型班级”。

二、让班主任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成为专业性的教育活动

与上述实践选择相应的、立足于班级教育实践改革的理论研究,至少有两个研究项目值得关注。

1. 班华教授提出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

首先,该项目明确提出“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研究班级和班级教育的”,将“育人的目的性”作为班级的首要特点,认为班级本身是“教育性”组织,其目的就在于“育人”。[3]其次,班主任开展教育或直接的教育过程是“文化一心理过程”、师生互动过程,这是班主任教育劳动(不同于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涵;它的唯一的、直接的、内在的目的就是育人。再次,班级实现“育人”的途径是“班级教育系统”,即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3]它可分成三个系列:班级教育目标计划系列、目标计划实施系列(包括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等)、受教育者发展评价系列。研究者明确提出从“教育论”的角度(不是“教学论”的角度)来确立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即以“育人”为目的的班级教育。[3]因此,其研究意义决不限于班级教育本身,它对认识和研究整个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3]

2. 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的班级建设

首先,这一研究确认“班级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一个复合性概念,指的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实践领域。[7]其次,班级建设的深层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增强他们的内在力量”,[7]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性和个性的健康、主动发展,它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这使得它有别于强调制约性的管理与控制、将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体之上的班集体建设。同时,在更有可能改变学生传统地位和角色、提升学生发展需求与能力这两方面,它发挥着不同于课堂教学的作用。[7]可见,班级建设在育人目标上有了清晰的选择,即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以促进个体主动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再次,区分班级建设的两大部分:一方面提升日常的社会性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开展成系列的专题性班级活动。具体而言,班级建设的任务主要有组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系列班级活动;[7]其中,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主线的班级活动的系列策划与实际开展,是主要内容。[11]这使得相关的理论分析与系统的实践探索相得益彰、互相支持。

就第三层选择而言,班级管理就需要建立专业标准。这不仅要以明确教育目标为前提,还需要在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行动(尤其是班级活动)等方面有自觉、清晰而系统的专业要求和学理论证。与之相应,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自主研究就需要有更为清晰系统的内容,如研究全班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成长需要,据此带领学生选择阶段性的发展主题,围绕主题整合各种资源、共同策划和实施主题活动,进而全面提升班级生活品质,让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得以发展。这样的工作格局及其理论依据,可以全方位地与学科教学的专业品质相媲美,从而见证班级管理作为一项教育活动独有的专业属性。

据此,我们倡导超越“管制型班级”“自主型班级”,自觉追求建设“民主型班级”,因为这是我国学校在现阶段可以选择的班级管理专业之路,由此而敞开的专业化的教育领域将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资源和成长空间,从而让一代新人得以实现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新发展,主动养成彰显生命豪情与智慧的新人格。

在这里,班级管理被当作具有独立专业地位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学科教学的“附属事务”,也不仅仅是与学科教学并列的“专门工作”。我们所说的具有独特专业品质的班级管理,指的就是这样的选择。换言之,着眼于建设“民主型班级”的班级管理被视为可媲美于学科教学的专业活动;相比之下,满足于建设“管制型班级”或“自主型班级”的班级管理,其专业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是难以成为可与学科教学相媲美的专业性的教育活动的。

参考文献

[1][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M].译者:沈颖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459.

[2]曲文弘.对当前班主任培训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13).

[3][4][5][6]班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2-65,68,73-74,85.

[7][8][9][10]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5,305,297,29 6.

参照点理论 篇3

——美国经济学家萨勒

由于经济不景气,某公司赢利下滑。董事长忧心忡忡: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员工的士气必然受影响。

董事长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公司里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被裁掉的会不会是自己。但是总经理很快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再怎么艰难,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宣布年终发一个月奖金。各单位主管把消息告诉员工时。员工爆发出一片欢呼。

董事长的做法,虽然带有权术的味道,但是其中所透露出的董事长对于员工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高超的运筹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他所运用的,是一种可以称为“参照点理论”的心理规律。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丢掉10元钱时的不愉快,远远比捡到10元所带来的愉快感要强烈得多,更不要说挣到10元钱。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决策设定“参照点”,在这个“参考点”附近,一定数量的损失所引起的价值损害(负效用)要大于同样数量的赢利所带来的价值满足。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价值的两倍。

也就是说,由于人们是不理性的,所以丢掉10元钱的痛苦,只有用捡到20元钱的愉快才能弥补。当然,这还不能考虑恰巧因为丢了10元钱而买不起车票的情况。

因此可以说,人们形成决策的方式,尤其是“理解”损失和收益的参照点,会对人们的心理,进而对决策和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上面这个故事中,是通过虚拟“裁员”和“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两个参照点,来改变原来员工心目中“往年惯例”的参照点,用减少虚拟出来的损失带来的心理压力的方式,一步步地缓解真实的损失可能带来的不满。

如果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参照点发生了改变,那么人们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甚至可能做出与正常情况下截然相反的改变。

大学生实习自我总结报告参照 篇4

短短的五天培训,像一个小小的切口,通过它,我看到了什么是优秀,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_的好员工。五天里,从海运到空运,从报关到报检,那么多优秀的主管熟练地讲着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谈到公司,谈到工作,他(她)们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谈起未来,谈起我们,他(她)们言语里尽是关照。

从_年的仅4名员工到今天的500多人,这样传奇的创业经历,怎能不让我这样即将走出校门、踏进社会的的学生心生敬佩呢!十年啊,短短的十年,从4人到500多人,再到组织机构健全、社会口碑良好的公司,这一切就像一块磁石一样紧紧的吸引了我。

是的,就是这样,仅仅三次面试,五天的培训,就让我对你充满了向往,_,你是好样的!

_月_日,星期一,我来到公司开始实习,实习部门是海运部。带着些许敬畏和几缕惊慌,我踏进了海运部的办公区域。第一站,_月_日至_月_日上午,定舱部;第二站,_月_日至_日上午,拼箱部之美西航线;第三站,_月_日至_日,美加整柜;第四站,X月_日、_日,美东、加拿大拼箱。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 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比如发发传真,接接电话什么的。_月_日,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从座位到传真机,从传真机到座位的脚步中度过了。但是我的心很平静,尽管头上一直冒着冷汗,但那是怕耽误师傅们工作的谨慎。

从_月_日,也就是实习的第二天到_月_日上午,我在定舱部实习。这条代号为06的航线工作主要是从接受定舱委托书开始的。大致流程为:接受定舱委托后向船公司定舱,主要是通过传真、电话或者EDI等途径。然后等船公司回传定舱确认书,收到船公司的确认后,给客户发入舱通知。这期间要注意船公司的舱位以及运价情况。

_月_日到_日上午和_月_、_日,我是在美西拼箱及美东、加拿大拼箱实习的。在这两条航线上实习,主要是学习了如何准备报关资料,打印下货纸4-6联;怎样检查SHIPPING里已输入的资料,特别注意货物的件、重、尺,然后给客户发提单确认;制作入仓通知、国内账单、预配单及舱单等等。应该说在这两条航线上我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最 多,当然出错的时候也不少啊。

_月_日到_日,实习范围是美加整柜。这条航线上需要发的传真比较多,但是我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我学会了写派车单,还知道写派车单时,“装货时间”一栏一定要写明白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是工厂还是贸易公司。我还学会了定舱单的制作和更改的书写,留底文件的整理、归档等等。

总之,在上述四条航线上的实习,基本上完成了“实习指导书”里应该实习的10条内容,像了解航线基本情况,接受与审核委托书,缮制下货纸,制作集卡联系单等。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学习和请教,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本着积极上进的态度,认真、努力地学习了海运出口操作的一些最 基本的常识和技能,并且理论结合实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十四天,短短的实习时间,却让我拥有了无数位师傅的关心和关照。

那些个日子,每位师傅对我都能尽心尽力地指导和帮助,都尽可能最 大程度地容忍我的很多欠妥之处,一点一滴的温暖让我很感激她们。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_人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短期的实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呢,也有一些不成熟的话想说。实话实说,“物流”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词吧。目前,物流运输仿佛处在“战国时代”,足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其实,打价格战、无序竞争已经使物流业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了。也就是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要想长久的留住客户,绝对不是靠压低价格,还要靠品牌和实力,服务和硬件才是创造品牌、增强实力的途径啊!竞争如激烈,我们靠什么胜出?最 简单的道理就是企业要跟随市场的发展,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要提供什么,我们必须提供给客户1+100个最 优的服务!

从长远来讲,我觉得公司应该在海运方面做实体运输,也就是不仅仅作无船承运人,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克服困难,让公司拥有运输工具,有自己的实体,发展的空间才可能无限地拓宽。

其次,还有几个小问题,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第一,大家要尽量做到书写字迹清楚,不能太草,应该让客户比较容易辨认。第二,其实公司有必要在必要的场合、必要的时候,要求员工穿工装,比如召开大型的会议,比如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等等。

在和_结缘之后,我一直在为自己“估价”,也一直在想我到底能为公司做些什么。我不敢骄傲、不敢妄言,我只能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尽200%的努力,尽200%的热情去工作,我希望公司能知人善任,同时也期盼着自己能够很好的从最 低点做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全心全意为成为一个合格,再到优秀,直至出色的_人而努力!

首先,感谢_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为她而工作;同时也为给公司带来的诸多不便,深感不安。

其次,我要深深感谢妥善安排并确保我的实习顺利实施的管理部;我还要感谢海运部的各位师傅:_、_,感谢他(她)们给我的指导,谢谢!我也要对_经理及各位主管说一声谢谢,感谢他们对我的栽培!

工作目标责任书参照 篇5

本工程委托 为 总部经济园A区11#、13# 楼 项目工程主要施工员的管理工作。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总部经济园A区工程

2.工程地点: 渝中区虎头岩转盘

3.建设周期: 自项目开工至工程结束

4.工程内容:相关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工作。

二.责任方式和范围

1. 管理方式:主要施工员管理责任制。

2. 管理范围: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档案、文明施工、工程签证、竣工验收等施工管理工作。

3. 是否担任技术资料的签证:是。

4. 开始承担责任时间:-3-15。

5. 岗位证书名称及编号:

三.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

1. 组织形式:直属工程管理部

2. 工程类别:建设类

3. 机构设置:

四.管理目标和考核内容

1. 成本要求:完成公司预算部确定的成本控制要求。

1

2. 进度要求:按建设单位要求的节点工期完成(如甲方工期要求发生变化,适当调整工程进度)

3. 质量要求:按建设单位飞行检查要求控制质量,争创全集团第一。

4. 安全要求:杜绝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做好防火和保卫工作。

5. 文明施工:按照地区及规定的文明施工要求。

6. 档案管理: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五.工程主要施工员的职责

1.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规程、验收标准、施工图、组织实施,验收。作好自检、互检隐蔽验收等签证和记录,参加分部分项及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2.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施工日记。

3. 认真熟悉施工图,每个部位,每条说明均要清楚并向工人小组交底。

4. 参加质量控制管理,帮助指导班组进行施工作业。

5. 绘出设计更改后的竣工图,为有关部门提供更改后的工程量。

6. 合理使用现场机械设备,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督促有关部门维护保养,并协调工种交叉配合工作。

7.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8. 负责本工程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

9. 负责对现场原材料,半成品的送检、取证和验收对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10. 执行安全法规、规程、落实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参加安全事故分析。

11. 对工程质量通病提出预控措施。

六.奖励与惩罚

安全事故:按处罚金额的10﹪处罚。

质量事故:按处罚金额的40﹪处罚。

进度滞后:无特殊原因,按处罚金额的30﹪处罚。

七.其它

1.以上责任执行情况由公司工程管理部代表公司定期检查。并组织相关部 2

门进行联合检查和考核。

2. 本责任书须经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主要施工员签字后生效。约定内容履行完毕后自动失效。

3.本责任书所产生的纠纷由公司内部裁决。未尽事宜,另行补充明确。

4.本责任书解释权在公司。

5.本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一式两份。

单 位: 重庆山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

工程项目经理:

日 期: 年

主要施工员:

日 期: 年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篇6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

(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

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

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

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

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5.500个人以上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

6.200个人以上500个人以下的小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不同大小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 篇7

自我参照效应 (self reference effect) 是指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其记忆效果要比其他编码条件下的记忆效果好的现象。Johnson和Gadon在2002 年验证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存在, 发现与群体相联系的形容词具有显著的记忆优势作用。群体参照效应是指 (group reference effect) 与自己所在的群体相联系的信息记忆效果优于其他编码条件下信息的记忆效果。Bennett等人 (2009) 增加了外群体参照和他人参照加工任务, 再一次的证实了群体参照效应的坚稳性。我国学者杨红升和黄希庭 (2007)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 以被试的国籍作为参照群体首次在中国人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杨红升和黄希庭 (2009) 进行了群体参照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 中国被试参照自己人群体 (中国人) 进行记忆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 证明了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有自我有关的记忆成绩。周爱保等人 (2012) 全面考虑各种参照条件, 选取三个参照群体 ( 家庭、学校、性别) , 在中国被试身上验证群体参照效应。据此, 本研究选取自小到大的3 个群体 (班级、学院、学校) , 从群体相对大小这一层面比较不同大小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之间存在的差异。

2. 实验

2.1 实验目的

验证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是否会降低。

2.2 被试

被试为各大高校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共40 名, 男17 名, 女23 名, 平均年龄为20.18 岁。全部都是在校大学生并自愿参与本实验, 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以前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使用E-Prime 2.0 软件编制相关的实验程序。

2.4 研究方法

2.4.1 研究材料准备

30 个贬义的形容词和30 个褒义的形容词, 每个参照框架下的12 个词按拉丁方平衡随机呈现。

2.4.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 (参照框架:自我、班级、学院、学校、语义) 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各个参照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

2.4.3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学习阶段、分心阶段和测试阶段。

在学习阶段在电脑上用E-Prime软件呈现需要学习的形容词, 时间为6min。然后在分心阶段给被试5min去计算100 以内的加减乘除, 尽量的准确快速的给出答案。在测试即自由回忆阶段, 让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在学习阶段呈现过的形容词, 时间为5 min。

2.4.4 数据收集和整理

把被试每个参照框架回忆的形容词的个数进行统计, 并输入到数据库当中。并采用SPSS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参照框架主效应显著, F (4, 40) =8.68, p<0.01, ηp2=0.18;多重比较表明, 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语义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 p值小于0.01, 验证了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班级群体参照、学院群体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 p值皆小于0.01;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学校群体参照加工条件下的成绩则是边缘显著, p值为0.058, 验证了典型的群体参照效应;学校群体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学院群体参照、语义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 p值都小于0.05, 而与班级群体参照、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p值皆大于0.05, 不同群体群体参照效应的程度不同, 但是并不是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各个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不断的降低。

4. 讨论

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班级群体参照、学院群体参照和语义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 这也正验证了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而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与学校群体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是边缘显著, 则表明并不是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群体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会不断地降低。学校群体参照加工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学院群体参照、语义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 而与班级群体参照、自我参照加工框架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那么,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认为班级是一个经常接触的群体, 班级内的成员联系比较紧密;而学校这个群体是走出学校以后, 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经常与别人讨论到的, 也就是说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大学生们会被打上自己的学校这个烙印;但是与班级和学校相比较, 学院可能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接触的不是特别频繁。被试对群体的熟悉程度不太一样, 那么引起的参照效应也是不一样的, 对被试来讲他们熟悉的群体要比不熟的群体引起的参照效应可能程度会更强一点, 在这方面还可以再做一些相关的研究。群体参照效应是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需要研究的方向还很多, 例如群体参照的相关研究机制问题、发展新的研究范式等都是探索群体参照效应的新的发展方向。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5.1 被试在自我、班级、学院、学校、语义这五个参照框架下有的自由回忆率差异显著;

5.2 被试在自我和语义这两个参照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差异显著, 验证了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

5.3 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被试的自由回忆率也不同, 表明不同相对大小的群体, 存在不同的群体参照效应。但是并不是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群体参照效应在不断地降低, 也就是说群体参照效应和群体的大小是相关的, 但并不是因果关系。

摘要: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参照框架, 确定了5种参照框架 (自我, 班级, 学院, 学校, 语义) , 在被试高校大学生的身上验证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同时比较了随着群体不断地增大, 群体参照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被试在自我、班级、学院、学校、语义这五个参照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差异显著;被试在自我和语义这两个参照框架下的自由回忆率差异显著, 验证了典型的自我参照效应;随着群体的不断增大, 被试的自由回忆率也不同, 表明不同相对大小的群体, 存在不同的群体参照效应。

关键词:群体参照效应,自由回忆率,自我参照

参考文献

[1]孟根.群体参照效应引发的熟悉感.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杨红升, 黄希庭.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心理学报, 200739 (2) , 235-241.

[3]杨红升, 黄希庭.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心理科学, 2009 (006) , 1287-1290.

[4]周爱保, 李琼, 史战, 吴慧芬, 张鹏英, 刘沛汝, 李玲.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研究述评.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a, 32 (6) .

[5]Johnson, C., Gadon, O., Carlson, D., Southwick, S., Faith, M., &Chalfin, J.Self-reference and group member-ship:evidence for a group-reference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2, 32 (2) , 261-274.

爱情参照物 篇8

当爱情降临到自己头上时,虽然不是想象的样子,却是让人心动的。他不像小说里男主人公那样帅,也不浪漫多情,甚至连一句“我爱你”都说不出口。但是,他会把我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也会把我的喜好记得清清楚楚。他给我买琼瑶小说,自己却从来不看。我想,我们注定不是小说里的才子佳人,所以爱情也是朴素的。最后,我心甘情愿嫁了。

结了婚,我把姑姑的爱情当作参照物。姑姑和姑父自由恋爱,感情很好。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姑父都会牵着姑姑的手,一直不松开。亲戚们开玩笑,他会说,我怕她走丢了。姑姑最愛吃一种沾满芝麻的烧饼,姑父为此学了打烧饼的技术。多年后,姑父的生意做大了,事业有成。但是,姑父不管多忙,他都会抽时间陪姑姑。他们还经常重回多年前的恋爱地点,重温往事。我认为,他们的爱情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历久弥香,多了醇厚的味道。

如今,我把小区里一对老年夫妻的爱情当参照物。两位老人都已退休,生活却一点也不单调。他喜欢画画,她喜欢写文章,两人互为知音。他们一起参加小区里的各种娱乐活动,她唱歌,他拉琴,日子浪漫而充满温情。人可以老去,但是爱情不会老。

有一天傍晚,我看到他们手牵着手,缓缓走在小路上。两个人两鬓都已斑白,满脸都是幸福。忽然,他停下来,为她拿掉头上沾着的一片树叶。之后,她冲他笑,眼神里有亲切的爱恋。那样的一幕,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正如歌里所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到了老年。能够像他们这样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我心中的爱情参照物,都是美好的,幸福的。多年来,我~直在和“参照物”做比较,觉得自己离幸福也越来越近。有一天,妹妹歪着头对我说:“姐,你和姐夫好幸福!我的婚姻能像你这样就好了!”

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方案 篇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中发〔2006〕9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的通知》(川人发〔2006〕43号)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做好集中审批参照〈中华人民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市组通〔2009〕6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适应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稳步推进。通过公务员法的实施,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规章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工作人员队伍,为全县招商引资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参照管理的人员范围

根据中共巴中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巴市组通〔2009〕66号文件规定,我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在编在职人员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

下列人员不列入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范围:

1、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

2、近两年考核有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

三、职位设置

按照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局机构的通知》(机编发〔1999〕44号、机编[2003]40号、机编[2007]124号文件精神,核定19名事业编制,设局长1名,按正科配备;副局长2名,按副科配备。现实有非工勤身份15人,其中正科1名,副科3名,工勤身份3人。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中发〔2006〕9号文件附件四)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拟设置主任科员1名,副主任科员1名,科员10名。详见局职务职数核定表(附件1)。

三、参照管理的人员登记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的通知》(川人发〔2006〕43号)、省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会室《关于市(州)及以下机关实施公务员法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川公办法〔2006〕11号)和市组通〔2009〕66号文件精神,我局现有工作人员15名(详见附件1,不含工勤人员),15名同志纳入登记范围,其中:11名同志拟考核登记。(详见附件5);4名同志拟考试考核登记。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自县人事局布置之日开始,按规定时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制定实施方案。按市组通〔2009〕66号和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召开的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会议要求,于2009年10月12日前制定实施方案,报机构编制和人事部门审查,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2、学习动员。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召开本单位干部职工和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实施参照管理的政策规定、工作部署和纪律要求上来,端正态度,顾全大局,为全面实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组织实施。一是考核登记对象、考试考核登记对象在本单位网站及办公地点公示5天。二是对考核登记人员根据公示结果开展考核工作,对考核合格人员报批公务员登记,按规定进行填表、登记、审批、备案。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进行管理。三是对需考试考核登记的人员,由本人填写报考资格审查表,按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参加11月22日的登记考试,经考试考核合格的人员按规定报批登记。

工作总结。参照管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对实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向县人事局写出书面总结。

四、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截止单位批准参照管理之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30年的,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含工勤人员)。

五、组织领导

参照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10

摘 要:本文从“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组织资源配置逻辑出发,基于对参公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职责同质性的分析,认为参公事业单位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为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断深入推进机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人员分流压力。为缓解这些压力,稳慎推进改革,参公事业单位的存在又有其现实必然性。基于此,本文认为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参公事业单位应该继续存在,并根据不同职能划归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和公益二类。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构改革

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是指经审批依照《公务员法》对其工作人员实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缘何存在?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其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如果继续存在的话,其将如何参与分类改革?这些问题既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已参公或欲参公事业单位)极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无疑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参公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2005年5月27日,国家《公务员法》颁布,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身份。《公务员法》第106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2006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该实施方案附件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具体规定了参公事业单位的审批办法。为做好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审批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2006年8月20日,原人事部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详细规定了符合参公事业单位的条件及其审批权限、程序等。以上法律、规章的出台系统规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审批和管理工作。随着2006年9月7日,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名单的通知》,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制度在实践中开始落地生根。据统计,在我国超过4000万的事业单位员工中,“参公”人员约有90万。[1]

在中央层面上,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共有19家。另外,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系统的事业单位外,还有若干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实行参公管理。2006年8月26日,中组部和原人事部下发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将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内的21个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

在地方,参公事业单位的情况比中央层面的参公事业单位较为复杂。首先,中央层面的的参公事业单位为地方设立了标杆——按照“上下对口”或“上行下效”的常规,有些事业单位在中央层面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层面通常也要参公管理。例如,各级中共党校和行政学院。其次,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在中央层面没有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可能实行参公管理。例如,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2]没有实行参公管理,但全国各省的农机监理总站基本都实行了参公管理。再次,同一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不同地区参公情况也不同。例如,同为市县级农机监理机构,新疆、四川大多实行参公管理,北京、河北却不实行参公管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某类事业单位业务在地方的受重视程度、地方的财政状况、甚至地方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思路及人脉关系,都会成为地方某类事业单位能否实行参公管理的影响因素。

二、参公事业单位的基本特点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一般事业单位来说,两者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是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前者实行公务员制度,后者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招录制度,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在人员招录必须遵守《公务员录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必须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一系列规定执行。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经审批,才能取得参公管理的身份。《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第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与一般事业单位在享有的资源方面也存在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法律法规授权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存在,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赋予,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于公务员相同的福利待遇。例如,参公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有较大的升职空间及较多的调入国家机关的机会等。

三、参公事业单位产生的原因分析

参公事业单位的存在不仅仅是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观希望,更是现实的需要,其产生是遵循了“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组织资源配置逻辑。

(一)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组织资源配置逻辑

“以责定权、以责定利”,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应该是职责导向的,即其权力、资源的配备必须服务于其承担的职责。也就是说,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当然的权力、也没有当然的资源配置,所有的权力和资源都是为了实现其所承担的职责而进行的必要的配备。因此,职责是权力和利益的核心,职责决定其应有的权力和可以利用的资源。

有关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学界也有一定的理论,如管理学上,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之“权力与责任”[3]、经济法中的“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4]和行政法的“平衡论”[5]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理论虽然都阐述“权力—责任—利益”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但是其强调的“责任”都是围绕“权力”来说的,即因为权力行使而带来的法律后果,往往是不利的后果。它们的逻辑起点都是“权力”。而 “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原则是以职责为中心的。

对于组织设计来说,尤其是公共部门组织设计来说,其核心在于其承担的职责,然后才是权力和利益(资源)。也就是说,首先是因为某种社会需要,国家才会设立一定的公共组织,这种社会需要就是该公共组织应承担的职责。然后,权力的赋予应该以职责的实现为依据和限度,有什么样的职责才赋予什么样的权力,职责的大小决定权力的大小。同时,组织承担的职责还决定了该组织及其成员应该得到的什么样的资源(利)保障及其程度。也就是说,承担不同职责的组织,其得到的资源(利)种类不一样,资源(利)的多少也不同。因此,承担的职责相同,就应该配置类似的权力和资源。

(二)部分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所承担的职责具有同质性

作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中间地带”,参公事业单位之所以会存在主要原因在于职责的同质性,即参公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与行政机关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具有类同性。为什么说参公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责具有同质性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机构改革、政府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愿景是分不开的。

第一,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部门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国初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直接承担了人民从“摇篮”到“坟墓”的很多建设事业,如教育、医疗、科学、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社会福利等。目前,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除了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外,有些事业单位在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行政管理职能,例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6]。《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提出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性质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拟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法规,负责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两者共同承担着国家管理的职能。

第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构撤并和职能下放,导致部分行政机关转变为事业单位性质,却仍然承担着原由的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集中的机构改革,分别实施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每一次机构改革都致力于政府职能的调整,都伴随着机构的撤销、合并。以北京市农机监理机构为例。1978年,为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北京市决定在农业局下设农机监理处。1994年,为了机构改革的需要,北京市农机局改为农机总公司(1997年又改名为兴东方实业有限公司),属于行政性公司,下设农机监理处。1998年,北京市编办发文决定成立北京市农机监理总站,性质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名义上属于农委,挂靠兴东方实业有限公司。2000年,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需要,北京市农机局、水产局、畜牧局、农业局,“四局合一”,成立新的农业局。由此,随着机构改革的实施,北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职能由原有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农机监理处转变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农机监理总站[7]承担。

第三,行政授权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承担越来越多原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改革浪潮,强调在政府中引入竞争机制,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呢?政府将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对外进行授权管理成为一种有效途径。金伟峰在其《授权行政主体探讨》一文中指出,授权主体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政职能的不断扩张。随着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干预的增强,行政权日益扩大,行政机关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管理着越来越广泛的公共生活,而这与机构和人员精简的政府改革要求相矛盾,因此单靠行政机关自身力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行政事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授权其他组织直接管理更为适宜,例如,某些行政事务具有技术性(如卫生检疫、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临时性(如人口普查)、群众性(如市场物价检查)、经营性(如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管理)。[8]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与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然而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我国的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开始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管理的不同。根据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组织资源配置原则,为了保障部分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实现其承担原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解决好行政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安置的现实需要

回顾历次行政机构改革,主要内容是机构的合并与消减,衡量每次行政机构改革成效的大小往往把消减机构的数量和人员作为重要的指标。那么,机构改革后,精简的人员如何安置?原人事部部长赵东宛在其题为《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提到人员安排的途径时指出,“从机构改革试点城市的情况看,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部分人员随着改革转移到经济综合监督等需要加强的部门;一部分人转移到投资公司、行业协会和信息、咨询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9] 其中有大多数被分流到事业单位。然而,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造成了两类人员的不同管理。考虑到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等人事管理方面的差距,对于被分流到事业单位的原机关工作人员,其强烈要求自身待遇能够与公务员相当。因此,为了解决好机构改革带来的人员分流安置问题,实现改革的稳慎推进,参公事业单位的存在有其现实必然性。

四、对参公事业单位改革趋势的思考

2011年,我国发布了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核心的一系列事业单位改革文件,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入了全面布局、分类推进、统筹发展的新阶段。那么在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参公事业单位将何去何从呢?谈及参公事业单位的改革趋势,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没有纳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还可不可以继续申请参公管理,有关部门是否应该继续审批;第二,已经纳入参公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将如何进行改革。

(一)参公管理申请和审批工作是否应该继续问题

笔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参公事业单位制度应该存在,参公管理的申请和审批工作应该继续主要原因在于影响参公事业单位存在的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消除。由第三部分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参公事业单位的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源于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行政机构改革以及行政授权等原因造成职责同质性。同时行政机关人员分流的压力又强化了其存在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将致力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不得不进行机构改革和行政授权。因此,事业单位都将继续承担着原应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责。根据“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原则,承担原应由行政机关承担职能的事业单位仍然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提供保障其类同行政机关身份和地位。同时,只要精简导向机构改革存在,就面临机关人员分流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制度应该继续存在。

另外,基于政策稳定性的考量,参公事业单位制度也应该继续存在。公共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朝令夕改、变化无常的政策,是最不得人心的。这样做不仅丧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降低公众对政策的信任程度,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会给政策执行带来许多麻烦,使政策执行机构无所适从,导致政策难以贯彻执行。[10]国家《公务员法》于2006年才开始执行,参公事业单位制度的推行也仅6年的时间,有的单位可能才刚刚被批准纳入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参公事业单位制度应该继续存在。

(二)参公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定位问题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对于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来说,笔者认为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显而易见,参公事业单位承担着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其不属于生产经营事业单位。因此,参公事业单位应该被划入承担行政职能类和公益类。

《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规定:承担行政职能是指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主要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职权。在参公事业单位中,很多单位都承担着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例如中央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的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保监会等。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应该转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而参公事业单位承担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基本上都是基本公共服务,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例如各级气象局和地震局。因此,除去被划入承担行政职能类的事业单位,其他参公事业单位均应被划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进一步来说,划入公益二类的参公事业单位应该继续保持其参公管理的身份,其工作人员继续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金伟峰.授权行政主体探讨[J].行政法学研究,1995(3).[2]潘静成 刘文华:经济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5页。[3]刘海洋:“平衡论”与行政法理基础[J],载于《理论探索》,2002(5)。[4]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73页 [5]汪玉凯.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6]赵东宛.论人事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7]张郭霞:有关平衡论的发展及完善[J],载于《理论探索》,2001(5)[8]王晓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改革提速 参公后工资普涨是误读http://news.hexun.com/2012-08-18/144886656.html.(刘太刚 邓婷婷 本文发表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1]王晓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改革提速 参公后工资普涨是误读http://news.hexun.com/2012-08-18/144886656.html.[2]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挂牌为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3] 参见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第73页.[4] 参见潘静成 刘文华:经济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5页。[5] 参见张郭霞:有关平衡论的发展及完善[J],载于《理论探索》,2001(5)。刘海洋:“平衡论”与行政法理基础[J],载于《理论探索》,2002(5)。[6] 2006年9月7日,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名单的通知》将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范围。

上一篇:旅游路上作文下一篇:常用养生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