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血战台儿庄》电影观后感优秀心得

2025-0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血战台儿庄》电影观后感优秀心得(推荐5篇)

观《血战台儿庄》电影观后感优秀心得 篇1

坐镇徐州的国军统帅李宗仁知道接下来将面对的必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他先调原西北军的老将庞炳勋,防御东路的临沂。调原西北军的孙连仲在台儿庄附近驻防并安排当时背负着汉奸污名的张自忠部防守淮河。就连在山西犯事,无人愿意接纳的川军也被他收入帐下。 1938年3月底,日军第2军矶骨师团濑谷支队在攻占了临城及滕县之后,骄狂无比,继续沿津浦路南进,不等南段的日军北上呼应,孤军直扑徐州,想夺打通津浦路线的首功。而此时的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则已经在台儿庄想好了一个“瓮中捉鳖”的方案。 1938年3月21号,汤恩伯的20军团在津浦线上与日军做短暂接触后,即奉命陆续让开正面,退入东南山区,矶骨师团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舍汤恩伯军团不顾,尽其所有,沿津浦线直扑台儿庄。3月23日凌晨,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前线,与南下的日军部队遭遇,从而打响了台儿庄主战场的战斗。

1938年3月24日,日军矶骨师团开始猛烈炮轰台儿庄的防御工事,战斗异常激烈,国民党第二集团军阵地每日落下的炮弹有六七千发之多,按照当时的武器配备,日军一个团的火力配备,竟超过了中国军队一个普通师的水平。台儿庄城下的苦战整整进行了三天三夜,日军坦克和重炮,轮番对城内进行猛攻,很快日军几乎占领了庄内的三分之二,中国军队只能依靠一些据点,阻挡日军一轮轮进攻。由于战况异常惨烈清真寺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肉搏后的战场尸横遍野,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孙连仲部队对日军的消耗伤亡很大,台儿庄守军原本只需要坚守3天。

但从3月23号开火到29号,三天早已过去。本来说好从日军后方展开合围的汤恩伯部队却迟迟不见踪影(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正在枣庄一带的山区来回折腾)。直到蒋介石发电报催促之后,汤恩伯部才出动。李宗仁将6号定为大反攻的日子,为了与汤部里应外合,李宗仁命令固守台儿庄的孙连仲,于5日夜里对日军发动一次偷袭。孙连仲悬赏十万大洋组成一支敢死队。

敢死队将士绑着手榴弹,手握西北军特有的大刀,义无反顾得冲入敌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丢下60多具尸体,狼狈退逃。中国敢死队员以44人牺牲,仅13人幸存的代价,给予台儿庄的日军以极大的打击,奠定了台儿庄大战胜利的基础。4月6日,汤恩伯的部队最终如期加入了战斗,日军第十师团,第五师团这两支号称精锐的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退逃,连大批重型武器,军需物资和士兵尸体都不得不遗弃战场。台儿庄战役,中国投入兵力二十多个师计十二万人,日军投入两个师8个团约三万人。中国军队以损失近两万人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这在当时中日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算是惨胜了。该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画卷,看后令人热血沸腾。同时也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台儿庄战役虽说是惨胜,但就在当时我们被日本占去上海、杭州、南京等大片国土,损失巨大,都是因为我们落后。作为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我们的智慧和技术报效祖国,让历史惨剧不再重演。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篇2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观看了电影《血战台儿庄》,它记叙了我军在台儿庄歼灭日军这一历史事件。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江苏徐州。国民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决定在徐州以北的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台儿庄之战最终中国军队大获全胜。

台儿庄战役,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是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大长了中国军民反抗日寇的坚强决心。只有我们切身的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的幸存同胞的倾诉,去聆听那些写实的纪录片的倾诉,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两个民族间无法用时间消磨掉的仇恨。我们必须铭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才能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必须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更美好。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篇3

对于每一个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确,当影片播放到日寇闯进村庄肆意烧杀抢掠的镜头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怒火,我真恨不得冲进影片中将日寇一个个碎尸万段。看着那坐在尸堆中因受到惊吓而放声大哭的孩子,我是多么的幸运啊,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而影片中的小孩的不幸是日本人的野心造成的,而这确实可以避免的悲剧!

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观《血战台儿庄》电影观后感优秀心得 篇4

青春易逝,四姐妹从校园走向职场,每个人的心境都在变,并都在适应这个社会,而曾经校园里纯真的友情似乎也不再那么无坚不摧,友情的华丽外表下,肮脏的背叛、彼此鄙夷、不信任仍然都在。这就是社会现实,人与人的友情都是相对的,那时那刻并不能代表他时他刻。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你必须去面对。而影片中似乎郭敬明要传达给大家的是人生就是要流着眼泪吃着肉,世上最珍贵的就是情比金坚的友情。改变的是我们,情义留在了时光里。

郭敬明电影在强烈吸引了一部分属于特定社会阶层观众的同时,引起了除此之外另一大部分人的极度反感。而郭敬明采用了奇特的方法来展现他的隐性反讽意图,电影夸张无节制地用正面手段去渲染情爱和拜金,爆发出一种相当大的力量去煽动少女观众建立所谓超越一切的“友谊”,而正是这种超越让躲在阴暗处戴着有色眼镜的群体在彼此抱团誓师。郭敬明虽然人小,但是心很大也很毒。

《小时代》行进到第三部,区别与前两部的特点就是画面更漂亮,情节更搞笑,人物更加青春帅气,影片的一开始都洋溢着欢快,不再是固有上海的一切,而这一切换成了欢快轻巧的歌声,上海美丽的夜景。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5

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活着接受Conscientious Objector荣誉的人。所谓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就是因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过拒绝拿任何武器。

于是,“牛人”获准以医疗兵身份不携带任何武器奔赴战场,最终凭借勇气与智慧挽救75人性命,获得由杜鲁门总统亲手颁发的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在世界军事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死亡人数超16万的冲绳岛登陆战中,戴斯蒙德·道斯手无寸铁,凭借心中的信念活了下来。

加菲饰演美国二战英雄Desmond Doss,事迹每每感动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绝带武器上战场,拒绝杀人,被称为懦夫,也上过军事法庭。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战”:救人。经常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奋力救助受伤的战友,一救几十人甚至更多,即使这让他多次受伤。

上一篇:七年级关于开心的日记500字下一篇: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