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修课论文范文(精选8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背景知识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u盘、光盘等道具。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老探究所给探究题,有目标地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一、作者介绍
1、作者生平
篇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陈波
课题:《普通话和方言》
一、类属与特征分析:
本堂选修课属于高中选修的最后部分,目的在于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更多的语言常识,同时也能够给下学期开始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较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对方言的了解还是很少的,也不一定对这些感兴趣。所以,本堂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与接受,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要使他们学有所获。
二、课程构思:
充分利用异地方言发音与本地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调动学生兴趣,利用比较教学,寻找不同方言中的特征并对语言有一些较为清晰的了解和印象。
三、课堂准备:
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收集两句方言,学会并带到课堂交流。
课堂实录(简)
一、导语:
大家都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谚语,谁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入教学正题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都还是看得很准,就是人话也好,鬼话也好,总是有不同的交流对象,所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总有自己专用的语言,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方言。上周的时候安排同学们去寻找不同的方言,我们找几个同学来展示下。生:展示方言??(略)
师:前后我们一共找了十个同学来展示方言,大家觉得能不能听懂?
生:有些能,有些不能。
师:应该是多数都不能吧。
生:(笑)其实说出来的本人也搞不懂,他们发音都不标准。??有些是乱说的,蒙你的。(哄堂)
师:好,看来不同地方的方言不仅和普通话有区别,甚至和我们所说的重庆话也有很大的区别,请大家总结出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生(讨论)?? ?? 师:请各组选一个代表出来把总结出的区别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展示结论)
师:各小组总结得还是很好的,基本囊括了重庆话与普通话的明显区别。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资料书,找到对应章节的训练,马上对所学进行巩固。
(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嘴里还在念念有词的重复刚才的方言)
师:刚才大家做了巩固训练,那上面的知识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我们就不花时间了。根据先前所接受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各语言的差别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我们学以致用,请大家把检测题拿出来,我们从语音开始,看看平常有多少字的读音是不准确的,也顺便纠正下读音。
(师生互动,逐题探讨)
师小结:从答题过程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所用的重庆方言,虽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但和标准发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尽力的保证自己的读音准确,也可以减少答题时犯低级的错误。
四、课堂收获
选修课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严格的说应该是整个年级的困惑,学生面对“选修”二字,总是觉得不重要,而且,由于这里的“选”并不是学生自己选的,所以很多学生对于看来不那么重要又欠缺兴趣的选修课程,就厌烦得很。但是,从长远来看,选修板块又对学生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不能放水,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使之积极的投入,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本堂课也许没有多大的亮点,但我个人觉得它之所以典型,就是这堂课的学生参与性很强,连带着后半堂的一直让学生讨厌的语音练习也能够搞得热火朝天,毕竟是主动性的作用,所以,课堂的设计能够左右一堂课的走向,甚至能够影响一堂课的结果。
篇三: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读书效益
教学重点:
探索营造“书香校园”、发挥读书育人功能的具体方略
教学难点: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调动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欧亨利小说选》《傲慢与偏见》《青年文摘》《天文家的故事》等等书籍 课后要求学生交读后感
教师心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该课型普遍高耗低效,处置随意,经常被忽略、遭怠慢,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界关注不够,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待之草草了事。这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的一个缩影。阅读课当前现状与其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它们理应受到与身份相应的待遇。本文客观分析、细致研究了阅读课,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认真理清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一节课和一单元的整体结构,阅读课可以达到有效、有用、可控的效果。
教师处理阅读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按讲读课上,二按自读课上,三上成训练课。其五,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和表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大, 1 但总体上不重视。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被动接受,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身在教室,作壁上观;无可奈何,机械学习。其六,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效果及现状。由于必修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又侧重于精读课的备课、讲授,忙于抄教案、改作文。阅读课教学便走向边缘化、形式化,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这种状况还在持续着。强调各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在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我呼吁,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全校各班级都可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利用“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学生会还可以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畅谈读书体会。
有效、有用、可控的阅读课是教师认真负责、精心设计,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新课标下,教师要迎立潮头,做新课标课堂的勇敢践行者。2 篇四: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5.评审以1周为周期,各单位力争周五完成推荐,下周一上午务必申报完毕。6.市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织评选,适时公示结果。8.申报的教案应采用电子稿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附件:1.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2.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样案)
附件1: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现代文新授课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评,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臵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目标的确定以中等学生知识水平为准,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本特点从思路梳理、整体感知、关键语段、艺术特点等方面设计探究性问题。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结合学案,组织学生自学。
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加强对文本的诵读,初探文意,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完成三个基本任务: ⑴语感生成: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⑵情感萌发:在朗读中体会作品及作者的情感。
⑶思想积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适当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延伸阅读或升华主题的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针对重点难点,教师“精讲”。讲授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选取与文本内容相近、文体相似的作品,文本赏析性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参照高考阅读题命制题目,以延伸阅读空间,开拓阅读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能力。我们认为适当的课堂检测能有效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进而促生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结合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作者生评,写作背景等,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打开学习突破口。
教师提前布臵预习任务,课堂上检查。预习任务以语言基础知识、文体、作者、疏通文本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二、明确目标,安排自学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班内交流发言,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教师讲解的重点。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文本翻译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把译文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对照注视互相探讨后,再
篇五:高中语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课教案
想北平
语文教研组 李蕊新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
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
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著名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打出相应的幻灯片)
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 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
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 a)b)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 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 出 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
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
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
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
教案说明: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教后感:
课后通过有关老师的指教以及自我的反思,对《想北平》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想:首先,整体来说整篇文章(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对策,大学生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一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 可以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技能。一方面, 学生通过公共选修课可以学习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另一方面,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发挥自己才干、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平台。
目前, 笔者所在学院公共选修课共开设91门, 涵盖人文艺术、经济管理、自然科学、语言技能、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生在选课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授课教师共79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7人, 占授课教师人数的34.2%。每门课生均80人, 约有7280名学生参加了公共选修课学习。
为了了解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因而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1000名本科生。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 实地调查法与访问法。对课堂实地考察和交流访谈, 进行记录和整理。 (2)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需要采用专家修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8份, 有效回收率为95.8%。经效度检验, 符合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调查发现, 38%的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满意程度为一般, 42%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 但仍有17%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说明公共选修课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满意程度48.6%取决于教师上课水平, 30%的学生反映不满意公共选修课的原因在于无法选择到满意的课程。有60.6%的学生是从同学那里获知公共选修课的名称, 而在选课之前对自己要选择的课程不了解的占37.18%, 部分了解的占62.12%。出勤率不高, 每次都去的仅占21.17%。
三整改意见
1. 加强公共选修课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对公选课的宣传力度, 将课程视频片段上传至网站, 供学生试听、选择。从而增强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与了解, 进而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公选课。也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参加课余练习的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 丰富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
公选课内容一方面要与学生的爱好相接近, 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国家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市场的需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 首先是要完善与专业课程互补的选修课体系, 其次是进一步丰富人文综合素养课程,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后是增加实用型课程内容, 如就业指导、人际交往指导、礼仪指导、理财指导等。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选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但含有与专业课程互补的课程, 而且也有非专业相关课程。
3. 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提高公选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应鼓励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的专业教师担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也可根据课程的需要, 加大力度安排相应的教师外出进修、考察, 加强培训, 开展各种教研和交流活动。同时组织校教学视导组对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惩罚不负责的教师, 嘉奖业绩突出的教师。切实保证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授课方式的同时, 使课程内容更有趣、生动。
4. 加强学生管理
针对学生盲目选课的情况, 坚持通过思想引导, 使学生明确“学分制”只是手段, 而不是公共选修课开课的目的。对任意退课的学生给予取消下一轮次选课资格的处罚。针对学生选而不学的情况, 坚持课堂纪律和考勤从严管理。注重学生平时的出勤、作业情况。对于缺课三次及以上的学生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以此来敦促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公共选修课。
5. 规范公共选修课教材使用
由于公共选修课受到学时的限制, 教师难以找到适合的教材。公共选修课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配备一套全面、简明的教材。教材由授课教师确定, 既可以选择已经出版的教材, 也可以由授课教师自己编写讲义、辅导材料。
参考文献
[1]罗小芳、林筱颖.浅谈高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构建[J].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5)
[2]刘芬.我国高校公共选修课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三种。对于专业课,大多数的学生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尽量的学好,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与专业课就不一样了。下面就大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大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现状
(一)兴趣浓厚,期望值高
对于刚刚从高中枯燥的学习中锵脱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汲取新鲜、丰富的社会知识,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之外,选修课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为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有效填补知识的空白,增加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也为本专业的学习钻研提供了很多思路,丰富了知识储备,扩大了视野。有些选修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此外,选修课还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安排学习任务,规划学习时间。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都选了很多选修课,期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过大
抱着极大热情的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的过程中,取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逃课,上课睡觉或者干一些别的事情,这就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究其原因,本人考虑有多方面的原因:
1、教师授课的原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可能考虑到是选修课,在教学态度上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积极性和严谨性不够,不能将书本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不能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
2、结课方式
选修课和专业课相比较,除了课程设置的性质不同之外,结课方式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专业课一般都是通过学校公开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试的,学生们也比较重视;而选修课的结课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任课教师选择,一般都是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结课,所以,学生的压力不大,只要写篇论文,也不管论文的质量如何,一般都会顺利通过的。
3、学习目的多样化
我们可以说很多大学生选择学习选修课是对知识的渴望,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不乏大部分人都是希望通过选修课来拿学分,完成学业的。也有部分人希望通过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总成绩,获取各种奖励,可以说这种情况,功利心比较强。
因此,大学新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途径
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更好的发挥选修课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这是重中之重,下面本人提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时候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期望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看看学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方式以及其他方面有什么意见,通过交流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师生还能沟通感情。所以只有首先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所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本人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会因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教师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为一个品行不好的老师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就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魅力。教师的职责是教学,但是比教学更重要的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这是更重要的,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们,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建立起师生感情。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即便他们的接受能力再差,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坚持到底,自己不放弃,让学生也学会不放弃,这样也容易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次,要讲究公正。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最后,良好的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美丽起来。即使我们长相一般,我们也要尽量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得体,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能体现我们的自信,体现我们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作为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和“学”两个阶段,其中,教师的教授行为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中心”地位,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教学相长的一个整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情况,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来主导课程的教学。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面向更多的学生,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很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技能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涉及以往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回忆知识,如果表现好,可以给与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授一些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授课时应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颖、要有针对性;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对各环节的把握,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又很好地传授了知识。最后,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授课,这样能使我们的授课“音型并茂”,这样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让他们去享受。
3、时时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鼓励和赞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需要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社会的认同,这样他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信心。那么,作为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也需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态度,一定要对学生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时时处处的鼓励和肯定,来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要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Teaching methods PPt, interact between teacher & student Assignments
Write a short passage covering the general purpose , specific purpose and central idea.Checklist for purposes Teaching procedures
Language is important Meaning of words Using language accurately Using language clearly Using language vividly Using language appropriately A note on inclusive language Using language clearly 1.Use familiar words 2.Choose concrete words 3.Eliminate clutter 2.Choose concrete words Concrete words: words that refer to tangible objects
Abstract words: words that refer to ideas or concepts
Keep this in mind: few words are completely abstract or concrete.Abstractness and concreteness are relative.Two main ways to use moving and vivid language: imagery and rhythm 1.Imagery:(意象)
The use of vivid language to create mental images of objects, actions or ideas.It is a word picture that gets you totally involved.Three ways to generate imagery: A.Concrete words B.Simile(明喻)
An explicit comparison introduced with the word “like” or “as” between things that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yet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Example: C.Metaphor(暗喻)
Unlike simile, metaphor does not contain the words “like” or “as”.2.Rhythm(节奏)
The pattern of sound in a speech created by 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words.Four basic stylistic devices to improve the rhythm
A.Parallelism(排比): the similar arrangement of a pair or series of related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Examples: ①Rich and poor, intelligent and ignorant, wise and foolish, virtuous and vicious, man and woman---it is ever the same, each soul must depend wholly on itself.(Elizabeth Cady Stanton)
②There is no Negro problem.There is no Southern problem.There is no Northern problem.There is only an American problem.(Lyndon Johnson)③I speak as a Republican.I speak as a woman.I speak as a United Sates Senator.I speak as an American.(Margaret Chase Smith)B.Repetition
Repeating the same word or set of words at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successive clauses or sentences ①When you see your street, see my street.When you see your house, see my house.When you see your children, see my children.(Whitney Young, Jr.)②We will not tire, we will not falter, we will not fail.(George W.Bush)C.Alliteration(头韵法)
Repetition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of close or adjoining words.Examples: ①Peace is essential for progress, but progress is no less essential for Peace.(Liaquat Ali Khan)②In a nation founded on the promise of human dignity, our colleges, our communities, our country should challenge hatred wherever we find it.(Hillary Rodham Clinton)D.Antithesis 对比法
The juxtaposition of contrasting ideas, usually in parallel structure.Examples: ①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John.F.Kennedy)②Your success as a family, our success as a society, depends not on what happens at the White House, but on what happens inside your house.(Barbara Bush)Using language appropriately 1.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2.Appropriate to the audience 3.Appropriate to the topic 4.Appropriate to the speaker A NOTE ON INCLUSIVE LANGUAGE
Inclusive language: language that does not stereotype, demean, or patroniz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gender, race, religion, disability, sexual orientation, or other factors.Four basic methods of delivering a speech
Reading from a manuscript: A speech that is written out word for word and read to the audience. Reciting from memory
Speaking impromptu: a speech delivered with little or no immediate preparation. Speaking extemporaneously: A carefully prepared and rehearsed speech that is presented from a brief set of notes.The speaker’s voice
The aspects of voice you should work to control are: Volume
音量 Pitch
音高 Rate
频率
Pauses 停顿
Vocal variety 嗓音变化 Pronunciation The speaker’s voice
volume : the loudness or softness of the speaker’s voice. Pitch: the highness or lowness of the speaker’s voice. Rate: the speed at which a person speaks.The speaker’s body
1.Personal appearance
2.Movement 3.Gestures 4.Eye contact
郭沫若: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开创者之一,四川乐山人,有诗集《女神》《星空》《前茅》等;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刘半农,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五四”前曾与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化名导演双簧戏,倡导白话文,推进新文化运动。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学者,“新月派”诗歌创作与理论的代表,提出“三美”新诗理论。有诗集《红烛》《死水》等。1946年在昆明演讲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有诗集《预言》《夜歌》《何其芳诗稿》等。诗集《汉园集》是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三人的合集,是以也将他们称为“汉园三诗人”。
穆旦:本名查良铮,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当代著名通俗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是其族弟。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等。其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停电之后》等。穆旦和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袁可嘉、唐湜九位诗人曾合出诗集《九叶集》,这九位诗人又被称为“九叶诗人”。选修教材还选取了陈敬容《窗》、杜运燮《井》、郑敏《金黄的稻束》。
冯至: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杰出诗人。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诗论集《诗论》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等都是艾青的名篇。
邹荻帆:湖北天门人。有诗集《尘土集》《木厂》《青空与林》等。四十年代“七月派”诗人之一。选修教材中牛汉(《半棵树》)也是该派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当代“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有诗集《双桅船》《始祖鸟》等。《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都是她有名的爱情诗。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有《李大钊诗文集》《李大钊全集》。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散文集《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等。《白扬礼赞》是他的散文名篇之一。林语堂:福建龙溪人,现代学者、散文家。曾创办《语丝》《宇宙风》《人间世》《论语》等著名杂志。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生活的艺术》等。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曾执笔改编现代京剧《沙家浜》。《受戒》《大淖纪事》是其代表小说。张承志:山东济南人,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回族作家。有长篇小说《心灵史》、小说集《北方的河》等。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慕尼黑阴谋;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占西欧;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德军轰炸伦敦;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和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透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帝国主义大国为满足自己利益而牺牲别国利益的卑劣行径,从而提高维护民族独立主权的自觉性、警惕性。
2.通过对法西斯国家侵略史实的了解,认识法西斯的侵略本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战的爆发,珍珠港事件等。难点:慕尼黑阴谋。教法
通过讲、读、议、练,既讲清讲准基础内容,又保证学生自我阅读认知;既分析讨论关键问题的认识和难点突破,又练习巩固知识。此外,补充一些有关人物、事件的必要资料,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用具 投影仪,地图《战前德意在欧洲和非洲的侵略和扩张》、《法国溃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次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等。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阴谋
2.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二、德军问击波兰和二次大战全面爆发 1.德军闪击波兰和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覆亡
三、德军占领西欧 1.敦刻尔克撤退
2.法国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
3.德军轰炸英国
四、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和莫斯科保卫战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珍珠港事件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板书)
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规定,扩军备战,后来又吞并了奥地利。(此处可有针对性地回顾一下《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德国的扩张举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1938年,德国把扩张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借以占领苏台德区,最后达到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对此,英、法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与希特勒一起策划了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祸水东引的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阴谋(板书)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以内把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这样,在不让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又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分析议论: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是:一方面,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要避免战争;另一方面,英法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奉行“祸水东引”政策的结果。它们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小国,避免与德国发生战争,并驱使德国进攻苏联。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行径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2.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板书)
慕尼黑协议刚签订不久,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捷成了慕尼黑阴谋的牺牲品。接着,德国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波兰。
二、德军闪击波兰和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板书)1.德军问击波兰和“二战”全面爆发(板书)为了避免过早与强大的苏联冲突,德国于1939年8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于1939年9月1日,派兵“闪击”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2.波兰覆亡(板书)
当德军集中兵力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军队本应在西线进攻德国,以支援波兰。然而它们却按兵不动,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又出兵占领了波兰东部。波兰坚持了不久,就覆亡了。
三、德军占领西欧(板书)1.敦刻尔克撤退(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德军侵占波兰以后,并没有像英法希望那样,继续向东侵犯苏联,而是转过头来进攻西欧,对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麦、挪威,接着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然后在5月下旬,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军队逼退到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一小块地方,准备围而歼之。但33万多英法军队得以撤离敦刻尔克,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英国。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2.法国溃败和“自由法国”运动(板书)
1940年6月初,德军大举进攻法国。他们绕过法国自以为可以阻挡德军入侵的稳固的马奇诺防线,直逼巴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英法宣战;6月中旬德军占领巴黎。新成立的法国卖国政府对德投降,法国溃败。这是法国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抵抗德国侵略的戴高乐将军,决不屈服,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与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坚持战斗。
简介戴高乐: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初期,率军队坚决抗击德军入侵。巴黎陷落后,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招募军队,随盟军赴各战场作战。1944年8月,返回巴黎,领导军民解放祖国。1958年至1969年任法国总统。执政期间于1964年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反法西斯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3.德军空中闪击英国(板书)法国投降以后,德军又准备大举进攻英国。德国在沿欧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舰只和陆军。为了取得制空权,德国于1940年7月起对英国发动了“空中闪击战”,每天出动几百、上千架次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使英国陷入危险境地。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坚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着应战,遏止了德国要尽快摧毁英国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四、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和莫斯科保卫战(板书)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板书)
侵占苏联是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主要目标之一。在它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进犯苏联做准备了。先是在苏联西边边境之外集结大量兵力,后又侵入巴尔干各国,形成从西南包围苏联的态势。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进一步扩大。苏联人民为捍卫国土,开始了卫国战争。2.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板书)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准备不足,使德军在几个月里,深入苏联境内,占领了大片领土。尤其是中路的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危急。对此,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板书)1.珍珠港事件(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日本侵略中国等国以后,与美国、英国等国的利益冲突加剧,而且,日本还想进一步扩大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因此,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对美国利益有着较大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是美国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供应地。另外,美国在远东的许多军事基地也在东南亚,美国决不肯放弃这些地区。美、日双方矛盾尖锐。日本决定先发制人,演出了“偷袭珍珠港”一幕。同学们看地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活动中心,它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水区面积33平方千米,水深平均15米,可同时停泊各型舰艇几百艘。它是太平洋的交通枢纽。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小字,了解珍珠港事件的过程。这次偷袭,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以损失28架飞机的微小代价,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舰只。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法西斯国家宣战,接着,更多的国家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了。
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对东南亚发动了进攻,看地图《二次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2月8日日本侵入了泰国,9日侵入马来西亚,10日进攻关岛并在菲律宾登陆,19日占领香港。到1942年5月日本又先后侵占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太平洋战争开始仅三个月,日本军推进迅速,连连得手,侵略气焰十分嚣张。
2.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板书)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等地的侵略活动,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巨大威胁。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对付法西斯国家。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不断扩大,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孤立打击了法西斯侵略势力,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复习巩固】(略)本课重要事件:
慕尼黑阴谋
法国溃败
苏联卫国战争和莫斯科保卫战
珍珠港事件
反法西斯同盟
本课重要年代:
1938年9月底(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次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本课重要人物:
斯大林 丘吉尔 戴高乐 希特勒 张伯伦
用心
爱心
专心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可以做课后的练习,选择题和思考题可以在课堂完成。
一、选择 B
二、思考(略)
三、活动建议
本课列出了两项活动建议,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选择一项指导学生做。
用心
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心理品质。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应运而生,是大学生依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的体育课程,不具备必修课的强制性,恰恰迎合了大学生自我自主,彰显个性的需求。由于在以思维活动为主的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意识及外部行为不容易表现,因此,以理性的说教为主的课堂中,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处于较低的活动阶段,也就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和训练。
开设多种体育选修课,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项目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和训练,来调整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健康身心的锻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成为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
1 体育选修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体育选修课有群体性、竞技性、娱乐性和缓释性等特点,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又是社会活动仿真模拟,当学生沉浸在各种体育运动中,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变的情境,体验到和社会活动基本相同的磨难与心理冲突体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地体验、领悟,并内化为自我意识,在实践中付诸行动。
1.1 训练感官,提高认知能力
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各项活动都要求参考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活动中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大学生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大学生在活动和运动中,变得积极主动、敏捷灵活。
1.2 轻松释放,亲身体验愉悦
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能给大学生带来欢快、释放的情绪体验。在选修课活动中,大学生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同时,会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带来的兴趣和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在学习、写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也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1.3 协调合作,增进沟通交流
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及大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增多,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群体互动、游戏追逐中,大学生接触的形式丰富多彩,不仅增加了交往,增进了友谊。同时,大学生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祛除疲劳,消除孤独感,实现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4 身心互动,防预心理疾病
在心理疾病中,孤独、焦虑、抑郁和自闭是大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有益的活动能有效地降低个体的抑郁情绪;经常进行身体活动,不但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又能降低状态性抑郁的发生。长期参加身体活动者精神病患病的概率极低,可见,体育运动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对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有着一定的价值。
2 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的具体实施
在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学生心理矛盾、消除学生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活动、维持良好状态,促进健康发展。
2.1 丰富多样的内容,培养全面心理品质
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挖掘其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有目的地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重和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在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参加的体育项目,以及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1)增强团结协作的群体心理,培养果敢刚毅的心理品质。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不少是群体性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大学生奋勇拼搏,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针对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的大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针对犹豫不决、缺少果断决策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
(2)培养不怕困难的个性心理,形成自信胆大的心理品质。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开展田径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等良好意志品质。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大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来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对胆小保守、缺少风险意识的大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开放性的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
(3)锻炼稳定谦虚的心理特点,练就冷静沉着的心理品质。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项目,其运动风格是“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达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境地,练习时要求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合为一体。运动中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自我”意识的增强。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参加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慢跑、远足、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来锻炼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改变他们易急躁、好冲动的心理倾向。
2.2 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健全人格形成
独立学院选修课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群体或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或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发展状况,形成健康品质和健全人格。
(1)小组互助学习法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小组互助学习法,是在独立学院选修课教学中,将大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各小组为一个团队互助学习,与另外的小组形成竞争关系。这种方法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心理暗示法可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过去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比如,可以用语言提示,心理默念,播放音乐等具体的方法,实现短期的既定目标。心理暗示法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积极的体验。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创设情境法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音乐调节法可帮助大学生舒缓情绪,缓解疲劳。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中离不开音乐,不同教学阶段选择相应的音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备活动的音乐动感轻松,激发体育热情,便于热身;基本部分的音乐要求铿锵有力,富有节奏,强有韵律,可使大学生张弛有度,动感奔放;而结束部分的音乐则需要舒缓柔和,它可平复大学生的紧张心情,缓解大学生的躁动情绪,因此,音乐是调节大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
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方面所体现的独有价值,成为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施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我们可以根据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达到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独立学院大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选修课教学,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完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从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出发,探索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功能,研究体育教师通过课堂体育教学过程,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可行性。倡导通过开设体育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
[2]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关键词:英语选修课,实施,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57-01
人才素质培养的特色化与多样化,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使命。笔者以一所高中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当我走进个案高中,体验课堂教学,翻阅教学反思,浏览课程资料,对学校开发实施的英语选修课程深深的叹服。这里的英语选修课程已占据必修课之外的教学分支活动中的主流,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中的热点与亮点、自然与必然,突显课程改革的特色。在这里我看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性与时代性,效应与价值。
一、特色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养成
学生的素质养成与学习中的兴趣激发紧密相连。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持续渐进、积极自主与自愿参与。个案高中的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其丰富多样的兴趣性、持续性、主体性与开放性的优势,践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改革《纲要》的内涵。
(一)兴趣性。选修课程的开设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当地需要、学生兴趣、学校文化、学校现有条件,为进一步突显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持续性。课程的持续性,是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认知总结、自然获取、稳步提升的科学运行链条。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是一项独立的个体承载单位,可又必须在整个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处于统一体中。虽然各个学期不同,但知识的链接是一个整体,同处于一个学科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持续性等同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持续性。所以选修课开设的明显特征是体现其持续性。
(三)主体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校开设的《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以及与政治组合开的《模拟联合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自由选择自己乐于学习的学习方法来锻炼并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与水平。
二、教师素养对学生的素质养成
“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是这样阐释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第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的利益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教育活动。第二,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的方式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一个最辛苦的过程,首先要具有诊断能力。大量的备课准备,每次上课前教师们都很疲惫,但一走进课堂,面对来自不同班级、不十分熟悉的学生,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愉快、欣慰与满足。教师们的这种幸福常常弥久不散。
(二)团队协作。教师的工作不是孤立的,需要交流、沟通与协作。因此丹尼尔·坦纳认为:“如果教师孤立的工作,课程的衔接和结合是不可能的。”
团队协作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集体备课。Y高中每周有指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对同类学科或相邻学科进行协作备课。组长检查上周备课布置的资料搜集与归类。组员1:负责查阅典型作家,共查阅八位;组员2:负责筛选典型名著代表创作风格,找出了五种;组员3:负责查找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作品,找到了五部作品。 集体备课的内涵是大家帮助每一位教师备好每一节课。第二种是课堂观摩。Y高中经常组织校本课程观摩课。有老教师引路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新秀课。
三、选修课程的价值取向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和灵魂。个案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践行了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实现了其动态化的价值取向。
(一)学校价值取向。该所高中校长在教育部举办的“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阐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鲜明指向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当下”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并且获得未来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与条件。
该所高中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指向,制定了目标体系:总体目标: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具体目标: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具有体验幸福的境界,具有奉献幸福的品格;营造幸福环境,探究“幸福课堂”,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愿景和自觉的行动。
(二)教师价值取向。高中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机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发展提供了选择。从2007年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学校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的课堂溢满生命的活力。教师享受着求索之乐,学生享受着成长之乐,达到了“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的课堂境界。
教师能把自己的才艺自由自在地奉献给学生,没有功利,没有回报,但却功在千秋。这就是一种感觉中的价值取向。
(三)学生价值取向。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选修课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辩论的才华,有机会显现模仿的风采。他们能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奉献幸福。在学习的生活中“乐行乐学”、“合作互促”、“高效再创”。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泼的、体验式的、探究式的,开拓了快乐的高中生活,养成了面向未来幸福的诸多素质。
英语选修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根本性革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创造人生幸福的一次重要使命;是人才成长的释放空间,是教育未来大厦的回归基地。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问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GH11616。
贾晓琳:(1982—),女,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坦纳.学校课程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2]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http://www.zhaojiao100.com/xz/jy/2013032523012.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
【大学生选修课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大学体育选修课12-13
大学生社会生活论文范文07-08
大学课程论文范文02-02
恋爱是大学选修课11-21
大学选修课化学与社会02-18
大学经济学论文范文09-27
有关大学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2-12
大学音乐课程小论文范文03-13
福建农林大学毕业论文范文03-22
江汉大学选修攻略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