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精选6篇)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篇1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防止利益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定》及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县委办公室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县委办公室系统全体工作人员。

承担公共管理或服务职能的其他工作人员参照适用。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利益冲突,是指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职责过程中,其私人利益与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因其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使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利益。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利益,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财产性利益,是指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物或期权、债权等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非财产性利益,是指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在政策制定、行政审批、执法裁量、人事管理等方面谋取的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工作人员有下列亲属关系的人: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共同生活的继父母、继子女关系视为前款规定的特定关系人。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的私人利益,不仅包括工作人员本人的利益,而且包括其特定关系人的利益。

第七条 本规定所指的利益冲突包括以下类型:

(一)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相关者收取利益:

1.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2.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3.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 4.以集资、交易、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5.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与工作职权有关的信息谋取利益;

6.其他利用职务之便直接获取利益的行为。

(二)工作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

1.处理涉及自己或特定关系人的公务;

2.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在同一单位或有特定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任职,有特定管理职权的工作人员在成长地等特定地区任职;

3、允许、纵容特定关系人从事与本人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4.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5.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6.其他利用职务影响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三)工作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为自己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人利益:

1.违反规定兼职;

2.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性活动;

3.违反规定退休或离职后从事与原任职务有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八条 防止利益冲突,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共利益优先。工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能时,应当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以公共利益为行为最高的衡量标准。要求其正确处理或限制可能对履行公务产生妨害的私人利益,自觉排除有碍公正履职的私人利益冲突影响,否定应当放弃参与有关公务的执行。

(二)透明与审慎。工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准定,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报告有可能损害公正履行公务的私人利益;工作人员应审慎执行公务,在执行公务中的行为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在处理利益冲突过程时,其行为应当具有一致性和公开性。

(三)增强个人责任和表率作用。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和履行自身的公共职务责任,时刻保持廉洁,随时作出表率,应当以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式来处理利益冲突。工作机关要以有效的防止利益冲突政策和行为来展示表率作用,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个人和工作机关履行职权的公信力。

第九条 工作人员禁止借行使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市 场监管、消费维权等职权,或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条 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涉及本人或特定关系人利益的应当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第十一条 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工作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机关从事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作。

市县两级工作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任命、选配各个职位、岗位工作人员时应当考虑工作人员亲属关系等因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适当回避。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原定上不能在本人成长的街道、乡镇辖区任工作所所长,原定上不能在本人成长的社区、行政村辖区担任片(段)长。

市县两级工作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任命、选配各个职位、岗位工作人员时应当考虑工作人员的成长地等因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适当回避。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禁止允许、纵容特定关系人从事与本人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十四条 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一)不准要求或者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

(二)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默许、纵容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

(三)不准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

(四)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及特定关系人从事经商、办企业等营利性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工作人员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一)不准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济活动等事项;

(二)不准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及其人员以暗示、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插手各类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为,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

第十六条 工作人员禁止违反规定兼职或从事营利性活动。

工作人员退休或离职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禁止从事与在职时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十七条 新进入工作系统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原从事其他职业或从事有关营利性活动的,在入职前应当辞去原职业或以转让、停业等适当方式停止有关营利性活动。

第十八条

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的对象和内容如实申报个人有关利益事项。

第十九条 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关规定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等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自觉遵守本规定,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的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对放任、包庇、纵容下属人员违反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篇2

[摘要]公职人员因其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与其个人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一个伦理问题,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伦理观念对有效防止这种利益冲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对行政伦理进行立法来建构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伦理体系,其主要由核心信念、基本操守,以及保证这些信念和操守得以认真贯彻的预防、教育与惩处体系等组成。当前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多发、频发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大特点,并成为诱发腐败、影响公职人员及公共部门廉洁守正形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腐败现象逐渐呈现“结构化”“民俗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基于伦理法制的、多种措施密切配合并同步推进的制度体系,是防止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利益冲突;行政伦理;伦理立法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04

公职人员因其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与其个人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是一个伦理问题。当公职人员面临这种利益冲突时如何做出选择,是把个人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还是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除了受相应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外,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伦理观念更为深刻地影响着公职人员的选择。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是对公职人员的伦理进行立法,如美国的《政府伦理法》、英国的《文官行为准则》、加拿大的《公共服务价值与伦理法》等。随着国际社会对腐败问题的普遍关注及对合作治理腐败问题的日益重视,“基于政府透明治理与公职人员能否恪守伦理准则,完成公民的公共信托,不仅是各国政府内部的治理议题,更是民主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与全球化的重要议题”[1]。当各级政府想提供给公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上有一个可信任的和有效的架构时,诚实正直已成为该架构的根本要件之一。倡导建立诚实正直的机制和体系,也越来越被视为良善治理的根本要素[2](P1)。而诚实正直是伦理法制架构的主要内容。

伦理立法可以为公职人员提供一般性限制,“这种限制是对政治共同体道德最低标准的规范性陈述”,“对违法乱纪行为实施罚款、监禁和行政处罚都是确立人民主权并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实现的方法”[3]。通过伦理制度化为公职人员确立一整套核心价值和伦理行为规范,可以使公职人员明白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社会所期待的,哪些行为是与社会期待相违背的。“一个行政人员应当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以便合乎伦理地行事,最容易的方法是制订行为的标准”,“也就是说,准则的制订旨在反映理想官员的形象”[4]。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之所以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方面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与其对公务伦理法则的深刻认知和高度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OECD在给成员国的《公共服务的管理原则》建议书中指出,“为推进公共服务的道德行为,成员国需要采取行动,应该给公职人员提供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指南,确保体制和制度的良好运行”[2](P67),认为“通过相关伦理法制的建制,指明公共服务应有的核心价值,以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不仅是OECD各国达成善治、提升公共信任的普遍途径,更是唯一被强调与证明有效的不二法门”[2]。我国港澳台地区为了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建设廉洁政府,也非常重视对公职人员道德操守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公职人员的道德标准和伦理体系,各自形成了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伦理系统,其中香港的廉政伦理及廉政机制令人瞩目。

由于任何一个国家对公职人员伦理的追求都不可能脱离本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明程度、历史文化传统,其伦理法制化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制伦理其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从结构上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公职人员伦理制度主要是由核心信念、基本操守,以及保证这些信念和操守得以认真贯彻的预防、教育与惩处体系等组成。本文拟在考察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行政伦理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经验的建议,以期为防止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提供“他山之石”。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行政伦理核心价值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通过不同的政策、法律规范建立了一整套的行政伦理核心价值,通过这些核心价值的引导,使公职人员在面临利益冲突时主动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选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民主程度、历史文化传统、国(区)情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公职人员核心价值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但是有些核心价值,如公平、公正、廉洁等,还是得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的认同。比如OECD各成员国的伦理法规及相应的法律条文对以下核心价值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同,即不偏不倚、合法、廉正、透明、效率、平等、责任、正义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公务员守则》《接受利益(行政长官许可公告)》《防止贿赂条例》《公务员管理命令》《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等法律规章,为香港公务员确立了明确系统且行之有效的伦理规范。香港公务员品行总则指出:“公务员必须时刻奉公守法、严格遵守政府规例。他们必须尽忠职守,履行职务时悉力以赴,时刻以政府的利益为依归。无论是对待市民大众还是对待同事,都必须诚实公正,以负责、公平的态度履行职务;不得以权谋私,也不应令自己处于本身利益与公职有冲突或使人有理由怀疑本身利益与公职存在冲突的情境中;不得有任何令人怀疑公务员是否公正,或令政府声誉受损的活动或行为。” 为建成一支高效、专业、廉洁、信实、公正、中立的公务员队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求公务员必须遵守下列同等重要的基本信念:(1)坚守法治;(2)诚实可信,廉洁守正;(3)行事客观,不偏不倚;(4)政治中立;(5)对所作决定和行动负责;(6)尽忠职守,专业勤奋。

20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为了推动廉洁政府的建设,开始大规模地实施行政革新方案。1993年,台湾提出行政革新方案,希望通过此举建设以廉洁为重点,兼顾效能、便民的廉能政府。1996年,台湾行政领导人李登辉提出“心灵改革运动”,强调要转换文官思维与心智模式,以提升竞争力。2001年6月7日,台湾“行政院”发布《建立行政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方案》,2002年3月21日制定《建立行政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方案参考作法》,开始推进台湾行政价值体系建设。本次行政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5个核心价值目标,即建立公务人员对“国家”的忠诚感、对社会的关怀情、对政府的向心力、对民众的服务心、对公务的责任感。在以上核心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台湾“行政院”人事局于2004年2月25日又新增了“创新”“进取”“专业”三个核心价值理念。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把坚守法治、廉洁奉公、以人为本、忠诚尽责、摒弃官僚、讲求效率、务实进取、与时并进作为公职人员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过程中为了增强上述抽象的伦理标准对具体行为的适用性,使公职人员的具体行为有明确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以此指导公职人员的具体行为。同时,在设计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时,始终把这些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如我国香港地区为了使比较抽象的基本信念能够贯穿于公务员的日常行为中,在核心价值基础上又制定了公务员的操守准则——“坚守法治、诚实可信、廉洁守正、行事客观、尽忠职守、专业勤奋、政治中立、对所作的决定和行动负责、不偏不倚”,并对每一条操守准则都进行了详细、明确、可操作性强的阐释。例如,坚守法治要求公务员必须维护法治和司法公正,在行使其行政权力时必须遵循《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香港法律;必须在其职权范围内或酌情权限内作出决定,不能超越其所获授的权力范围;必须依循适当程序办事,在执行公务时发现任何怀疑舞弊行为须从速向廉政公署举报。诚实可信则要求公务员必须据实阐述事情和相关事宜,如有错误须尽快更正,公务员只可把公共资源用于有关资源所核准的用途。

澳门地区规定,公务员在践行上述核心价值的同时,还有义务遵守无私、热心、守时、忠诚、保密、有礼、勤谨、服从的行为规范。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行政伦理核心价值的推进和保障措施

行政伦理核心价值对公职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才能把这些核心价值内化于公职人员的行为、使得公职人员在日常行为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否处于利益冲突的情境?怎样使公职人员明白当处于利益冲突的情境时该如何应对?当面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如何避免利益冲突情境的出现?利益冲突的具体样态是什么?如何保证公职人员在明知自己处于利益冲突的情境而又故意做出不利于公共利益的选择行为时得到应有的惩罚呢?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预防、教育培训和制裁等一系列行政伦理核心价值的推进和保障措施。

1.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很多公务员陷入利益冲突情境的原因是政策模糊不清、指引不到位和程序不周全,使得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无所依从。为了有效预防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发生,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香港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做法是制定清晰的政策,提供详细而又科学可行的指引,设定严谨而又周全的程序,让所有公务员有所依循,并在各部门间形成适当的制衡机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提供适用于全体公务员的指引。香港公务员事务局联合廉政公署及相关部门在全港范围内发布了适合于全体公务员的品行指引,并时常对这些指引进行检讨和更新,以确保其清晰明确、符合时宜。这些指引的内容涵盖了利益冲突、申报私人投资和公务员以公职或私人身分接受利益、款待及赞助访问等。

第二,实施诚信管理及推进计划。香港公务员事务局联合廉政公署常年致力于公务员的诚信教育,提高公务员的诚信意识。例如,2004年实施了公务员廉洁操守深化计划,由公务员事务局和廉政公署首长级人员组成外展队,造访了总下辖员工 124 000 名的34个局/部门,就诚信问题交换意见。2005年,合办了以“诚信为本,卓越管治”为主题的领导论坛,让公营和私营机构的领导共同探讨诚信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彼此分享诚信领导方面的经验。2006年,公务员事务局与廉政公署联合实施了诚信领导计划,据此计划各局/部门分设了诚信事务主任和助理诚信事务主任,分别由各局/部门委派辖下一名高层首长级人员和部门主任秘书担任,前者主要负责推广各项有关诚信风气的活动,制定符合本机关需要和工作目标的相关策略与工作计划,定期报告其在诚信管理方面的工作进展;后者主要辅助前者工作。公务员事务局在诚信领导计划下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如诚信、纪律、操守等,以支持诚信事务主任的工作,同时给予其工作上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提供网上资源和经验共享。香港公务员事务局与廉政公署联合推出了网上“公务员诚信管理资源中心”,这是一个一站式的电子资源服务中心,可供所有公务员使用。该中心汇集了适用于全体公务员的最新操守规则、有关诚信的刊物、操守指引、操守样本和一些常见的问题与答案,并且集中提供了包括行为失当、接受款待、伪造欺诈等公务员不当行为及刑事案例,供所有公务员浏览。

第四,发行刊物。香港公务员事务局经常出版如《公务员良好行为指南》《公务员防贪要诀》《诚信事务主任手册》等手册、小册子,并免费发放给公务员,以推动公务员诚信建设。

第五,严格有关欠债员工的管理。香港政府非常重视公务员的债务问题,他们认为公务员欠债是导致公务员利益冲突、贪污受贿的重要诱因,因此,对公务员的债务问题管理非常严格。通过对欠债人员的跟进调查,为处于财政困难的公务员提供各种福利服务、推行家庭生活教育活动、健康生活方式计划等,帮助公务员有效理财,避免其陷入债务困境之中。

2.教育培训

让公职人员对行政伦理核心价值充分了解、认知和赞同,是把这些核心价值内化为公务员行为、有效防止利益冲突的前提条件。为此,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采取了对公务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的方式。例如OECD国家就认识到,要让行政伦理核心价值内化为公职人员的行为,就“特别需要政府帮助公职人员理解所期望的行为规范并培养起他们解决伦理困境的技能”[2](P32)。因此,OECD成员国采取多种形式对公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遵从性教育”和“完善性教育”。“遵从性教育”主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内容、以公职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为目的;“完善性教育”主要以伦理价值、伦理准则、伦理思维为内容、以形塑和完善公职人员的行政伦理人格为目的。同时,为了保证教育和培训工作能落实到位,OECD一些成员国还针对公职人员的培训事宜进行了立法,以强制的方式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如美国有《政府雇员培训法》《政府间人员法》《雇员综合培训法》,法国有《继续教育法》《公职人员地位法》等。我国香港地区则通过廉政公署和公务员培训处定期开设防贪课程,通过举办以防贪为主题的讲座、推行以诚信操守和避免利益冲突的间接会等形式,使公务员时刻警觉,以维持高度的诚信意识。另外,香港公务员事务局联合廉政公署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向各级公务员推广良好品行,提供入职指导和培训,举办研讨会,发布指引和规则,促使公务员了解自身应持有的操守准则并严格遵从。

我国台湾地区则在全岛范围内对公务员开展公民伦理、领导伦理、管理伦理、服务伦理的教育培训,同时通过鼓励公务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建立合理化、人性化工作关系,加强和推进公务员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与践行。通过培养研究发展能力、建立参与建议及决策机制、成立工作改进小组的途径,推动“创新”的落实;通过落实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团队意识、深化顾客导向之公共服务的途径,推进“进取”的价值理念;通过强化知识管理、形塑学习型组织、推动标竿学习的途径,推进“专业”的价值理念。

3.制裁

为了保证公职人员的违法、滥用职权或违反诚信的行为得到有效校正,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背离公职人员行政伦理核心价值的行为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如我国香港地区为了保证公务员的廉洁守正,根据《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公务人员(纪律)规例》《反贪污贿赂条例》等法律文件建构了针对公务员的严厉的制裁机制。根据公务员行为不当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进入正式与非正式的严训程序。当公务员有轻微行为不当时,部门首长可向有关人员发出警告,无需进入正式的严训程序;当公务员屡次有轻微不当行为或严重不当行为或触犯刑事法律时,则会采取进入正式的严训程序。正式的严训程序既规定了针对行为不当公务员的严厉的惩处措施,又规定了严谨的程序,所附多项保障措施可保证被控人员受到公平聆讯。对启动正式程序个案的处分包括谴责、严厉谴责、罚款、降级、迫令退休及革职。

三、结语

公职人员行政伦理核心价值虽不对特定的利益冲突提供针对性的具体规定,但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提供了价值指导和伦理准则,是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统合性制度和思想灵魂。行政伦理核心价值贯穿于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始终,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提供了目标指向。因此,它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更具有根本性。

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措施密切配合、配套实施,而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伦理体系无疑是这些措施的内核和灵魂。以伦理法规为中轴、在其他法规制度的密切配合之下,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成功经验。当前,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多发且频发,已经成为诱发腐败、影响公职人员及公共部门廉洁守正形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腐败现象逐渐呈现“结构化”“民俗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基于伦理法制、多种措施密切配合同步推进的制度体系,是防止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统合性政府伦理法治之研究[M].台北:台北市行政院研考会,2008:2.

[2]OECD.Trust in Government: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M].Paris:OECD Press,2000.

[3][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美]理查德·D·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M].九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篇3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卫政法发[2011]92号文件精神及《镇宁县卫食局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履职,规范权力行使,防止利益冲突,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卫生部《若干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中心领导干部廉洁履职、规范用权,营造清廉和谐环境,为我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二、工作内容

组织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卫生部《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对照查找和整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抓好落实。

1、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2、组织自查自纠,各人自己对照《规定》查找问题,自觉参与活动,认真查找和纠正存在问题。

3、单位组织纠察,活动领导小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排查,认真对照《规定》中的要求,制订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组织进行整改。

4、于2012年12月25日前对开展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报告并上报上级单位。

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篇4

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根据省、市、县纪委部署,结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教体系统开展国家工作人员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着力解决国家工作人员履职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切实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使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中的利益冲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制定出台防止利益冲突中有关“回避”和“从业限制”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行业、各部门防止利益冲突规章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实施办法、《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

四、工作重点

(一)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工作中,参与涉及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相关事项的讨论、研究、决策等工作的,利用职权,为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获取利益提供方便的。

(二)国家工作人员在其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为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从事工程建设等营利性活动提供职务上便利;或者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向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请托等不当方式施加影响,为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

(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涉及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协调等事项有关的调查、审理、讨论、审核、决定等工作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或其特定关系人,与其本人服务或受其管理的对象,违反规定参股投资或发生买卖、租赁、承包等交易行为的。

(五)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指定、授意、暗示有关单位使用特定材料、供应商或检测、检验、评估、代理等中介机构服务,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六)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单位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或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七)国家工作人员离职或者退休后违反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八)国家工作人员与其特定关系人在同一单位内任职,或者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单位内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物等重要工作的。参与涉及本人或其特定关系人的录用、调动、任免、奖惩等事项有关的考察、调查、讨论、审核和决定等工作。

(九)其他利益冲突的行为。

五、工作步骤

专项治理工作从2014年3月开始,在局机关、各中小学校、县幼儿园、特教学校和局直属单位开展,至2014年6月底结束,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14年3月31日前)

现成立教体系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张红松同志任组长,徐晓荣同志为副组长,其他局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

各学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动员部署阶段情况汇报于3月30日前上报至局行政服务股。

(二)自查自纠(2014年4月15日前)

1、自查自纠。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开展防止利益冲突的自查自纠。认真组织填报《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国有工作人员特定关系人从业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见附件2)。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填写《登记表》,如实向组织报告有关事项,不存在利益冲突,也要实行零报告制度。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填报的《登记表》于3月23日交县纪委纠风室,经县委审核后,报市纪委监察局备案。局班子成员填报的《登记表》,由局党委审核后,于4月10日前报县纪委监察局备案。机关其他工作人员、局直属个单位负责人、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园长)填报的《登记表》4月17日前报本局审核留存。各乡镇学校校委所填报的《登记表》由本单位审核留存。此后,《登记表》所填报内容如有变化,应在2个月内向组织报告。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行使职权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要带头自查办公室,徐晓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翁奕平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自纠;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事项,应主动向本地、本部门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关报告。对存在利益冲突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可以申请调整分工、调换岗位或辞去相关职务;也可以是其本人或利益关系人主动停止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行为。

2、落实整改。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提出整改方案。在限定时间内积极纠正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

(三)建章立制(2014年5月底前)

各学校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制定本单位本行业防止利益冲突的相关具体制度规定,积极开展防止利益冲突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好关于利益申报、利益回避、利益限制和利益公开等规定。

(四)重点抽查(2014年6月)

县纪委、县监察局根据各乡镇(中心)、各单位自查自纠情况,组成工作组,对各乡镇(中心)、各单位的专项治理情况开展重点抽查,抽查面不少于填报人员的20%。对自查工作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塞责甚至掩盖问题、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没有严格执行行为限制和回避制度,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检查结束后县纪委、监察局将集中通报严重违纪人员,并通报批评自查自纠不力的部门。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安排。各学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把防止利益冲突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要把自查自纠、督促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作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务求实效。

(二)明确工作重点,找准着力方向。这次专项治理涉及到国家

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中的利益冲突行为范围广、任务重。要明确工作重点,把好着力方向,增强专项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认真组织填报《登记表》,重点是要把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近姻亲在经商办企业、投资交易、人事任命方面与本人所主管或分管、主办的工作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情况填报清楚。局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的近亲属、近姻亲,如有经商办企业或从事工程建设的,无论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都应如实向组织报告。

(三)强化政策宣传,开门受理举报。各学校各单位要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引导所属国家工作人员主动查找和纠正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行为,要在媒体上公布专项治理工作的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及时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充分发挥好干部群众的监督作用。县纪委监察局举报电话:0793-5130709,***,举报邮箱:

ysxjwjfs@163.com。

(四)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各学校各单位要对所属国家工作人员填报的《登记表》审核把关,对未如实填报的,应责令其纠正,并视情予以通报批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次专项治理负总责,认真审核本单位班子成员和内设机构负责人的填报情况,并做好公示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五)加强制度防范,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分析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防止利益冲突的有效办法,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敏感岗位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有效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附件:1.相关概念界定

2.《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国有工作人员特定关系人从业情况登记表》

附件

1方案中相关概念界定

本方案所指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其个人利益与公务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两者之间存在冲突,因其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使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利益。

本方案所指利益,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指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货币等财物或期权、债权等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非财产性利益,指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在政策制定、行政审批、执法裁量、人事管理等方面谋取的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本方案所指国家工作人员,为全县党和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或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要求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系统廉政建设,规范全市系统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有效防止利益冲突,根据我市**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统领防止利益冲突体系构建 1.我市**系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立足**行政管理职能和**部门实际,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积极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机制,持续推进全市**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2.我市**系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的目标是: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探索**行政管理人员防止利益冲突的具体方式,建立健全我市**系统防止利益冲突有关制度和机制,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保障等全方位的防控,促使全市**行政管理人员在履职过程中自觉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促进全市**系统依法行政、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明确处理原则,指引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具体实施 3.公共利益优先。**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时,应当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以公共利益为行为最高的衡量标准。要求其正确处理或限制可能对履行公务产生妨害的私人利益,自觉排除有碍公正履职的私人利益冲突影响,否则应当放弃参与有关公务的执行。

4.透明与审慎。**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报告有可能损害公正履行公务的私人利益;**人员应审慎执行公务,在执行公务中的行为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在处理利益冲突过程时,其行为应当具有一致性和公开性。

5.增强个人责任和表率作用。**人员要时刻牢记和履行自身的公共职务责任,时刻保持廉洁,随时作出表率,应当以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式来处理利益冲突。**机关要以有效的防止利益冲突政策和行为来展示表率作用,不断增强**人员个人和**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权的公信力。

三、建立政策体系,全面推进防止利益冲突建设 6.建立健全禁止性政策。为防止**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直接从利益相关方获取财产性或非财产性的私人利益,要建立相关禁止性政策制度,杜绝**人员的相关利益冲突行为。对**人员接受明显会影响公正履职或可能引起对其公信力产生怀疑的利益,应严格禁止;对**机关、人员在正常交往中根据风俗民俗、礼仪礼节收受有关礼品、纪念品等利益馈赠应进行区分甄别和妥善处理,严格禁止借机敛财或收受影响公正履职的各种利益。

7.建立健全限制性政策。为防止**人员因为公务以外的兼职活动、离职退休后从事的职业有悖于公共利益要求、利用**职务所知悉或掌握的信息牟利等利益冲突的情形,应建立相关限制性政策制度,科学减少发生利益冲突。要对兼职行为进行限制,不允许**人员经商办企、入股企业、违规兼职、有偿兼职等;要对离职退休后就业行为进行限制,依法依规对**人员离职退休后从事职业的地区、行业、限制期限等进行明确规定;要对**人员进行信息使用限制,防止**人员滥用业务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防止其利用知悉或掌握的有关业务信息谋利;要对**人员近亲属从事营利性活动进行限制和规范管理,防止**人员纵容其近亲属从事与其职务相关的经营性活动,避免造成利益冲突。

8.建立健全利益回避政策。为确保**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履职,排除**人员因私人利益驱使而影响公正履职的可能性,应健全有关回避制度。要建立任职回避机制,在任免、调整**人员职务岗位时,要考虑到相关**人员在**系统内部的亲属关系因素,避免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员在同一单位担任特定职务岗位,防止出现因裙带关系而产生的利益冲突;要建立地域回避机制,对具有特定职务的**人员要考虑其出生和成长地因素,防止因熟人行政而产生的利益冲突;要建立公务回避机制,**人员在履行职务中,应恪守公务回避有关规定,不得参与涉及本人、特定关系人以及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利益相关人的相关公务,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9.建立健全利益申报政策。为进一步增加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的透明度与公开性,便于**机关对**人员利益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利益冲突行为,要组织**人员对有关财产收入、特定关系人、履职经历等与利益冲突有关的个人信息进行申报。要进行任前申报,在任命干部、定职定岗前申报有关利益信息;要进行定期申报,**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利益申报;要进行特定事件申报,因特定事件需要特别进行利益申报、说明的,**人员应做特定事件利益申报。人事教育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应适时对**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形。

四、健全实施体系,有效推进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建设 10.进行深入学习宣传。要高度认识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防止利益冲突学习宣传教育;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法律政纪教育;要认真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公务员法》、《**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防止利益冲突的关政策、法律、规范;要深入推进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熏陶全市**人员。要广泛利用OA办公系统、内网平台、宣传公告等多种形式将防止利益冲突宣传推向深入,提高**人员对防止利益冲突的认识,增强防止利益冲突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11.进行利益冲突查找。要将利益冲突查找作为构建体系的重要步骤,要组织有关职能机构进行专门的利益冲突的普查,对新晋人员考录、干部人事任免、离退后从业限制、纪律监察、招标采购、财务管理、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领域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利益冲突因素进行查找,要做到在面上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全面查找,在点上要对人员个体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事项进行深入查找,在线上要对**人员履职过程全线的利益冲突进行动态关注。

12.进行利益信息公示。要将利益信息的公示作为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的重要方式,通过推进“阳光”**建设,将**人员申报的利益信息以及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各种利益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根据信息的不同性质分别以向组织申报、内部公示、社会公开等适当方式进行适当管理或公示,提高**机关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利益冲突的产生。

13.进行利益冲突预警。要做好利益冲突的提前防范,要将利益冲突预警机制作为防止利益冲突的有效措施,结合“一阶段一预警”工作制度,建立起一套防止利益冲突的预警机制,将利益冲突作为妨碍廉洁从政的因素实施预警提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做到事前及时预警,消除利益冲突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成效。

14.进行利益冲突处置。要建立起完善的利益种突处置机制,正确处理新晋人员考录、干部人事任免、离职退休后从业限制、纪律监察、招标采购、财务管理、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领域相关公务各个环节的利益冲突问题,在出现利益冲突时,及时对有关人员采取回避、限制、引导措施,防止因利益冲突导致履职失当。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根据利益冲突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纠正处理,对情节一般的,进行岗位调任和人事调整;对情节较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其开展调查处理;对情节严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保障体系,有力支持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建设 15.强化组织领导。要将防止利益冲突体系作为综合系统进行建设,为确保各项机制落实到位,应在统一的组织领导下全面开展,将防止利益冲突与党风廉政责任制相结合,并落实到“一岗双责”当中,推进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市**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止利益冲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系统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同时设立办公室,由纪检组长兼任主任、监察室、人事教育科负责人任副主任,各有关科室派员参加,负责防止利益冲突工作日常事务和具体工作的落实。各县级**局应根据市**局的部署负责组织筹划,制订各单位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执行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员,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结构严密、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

16.积极建章立制。在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的过程中,要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全面检视**业务,进一步明晰业务职能,查找利益冲突环节,细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办理规则,以制度保障作为推进有关工作的有力措施;要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机制,并建立完整配套的规章制度,切实严密相关防止利益冲突规范的设定、处置利益冲突的审批机制、相关期限规定、备案说明制度、利益审查制度、检查监督制度、成效测评机制、奖励惩处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17.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在推进全系统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建设时,应积极运用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优势,要建立“市-县-所”多层次、结构合理、内容全面、覆盖全市系统的利益冲突信息库,要探索功能健全的利益冲突管理机制,通过自动对比及时发现利益冲突;要进一步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提高相关业务系统的智能处理能力,有效减少利益因素干扰;要利用信息网络快速便捷的特点,构建利益冲突快速反应机制。

18.打造监督网络。防止利益冲突是一个长期任务,全市系统在推进防止利益冲突体系构建工作时,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部门从政环境变化,深刻分析利益冲突的原因和形式,要做好内部监督,监察部门、人事教育部门在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应从系统内部对**人员进行监督,做到及时发现、严格审查,迅速反应,依法处置;要做好外部监督,拓宽信息来源渠道,结合信访举报、效能投诉、市场主体走访等工作,对干部队伍中的利益冲突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特别是媒体和网络的监督作用;要做好长效监督,制定好监督检查机制,开展每年专项检查,每季抽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对**人员的利益冲突行为形成监督网络。

六、深化统筹体系,提升防止利益冲突体系综合效应 19.要将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建设与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将防止利益冲突的具体要求以灵活的形式融入廉政建设日常工作;要与市局党组巡察制度相结合,加强对各县(市、区)**局领导班子的利益冲突管理;要与基层**所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积极发挥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基层一线的利益冲突防范;要与廉政风险点防控相结合,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排除;要与廉政档案制度相结合,促进防止利益冲突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要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相结合,增加交流互动,重视社会反馈,增进防控合力。

20.要将防止利益冲突与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建设法治**相结合。在继续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和建设法治**的进程中,将**人员利益冲突因素纳入行政权力公示范畴,提高公示透明度;要规范行政许可权力,按照《行政许可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依法开展注册登记工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许可效率,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省**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意见等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程序、自由裁量行为和行政强制措施行使,防止行政执法行为受到利益冲突因素的干扰;在听证、复议中要充分考量利益冲突因系,排除不公正的影响,确保听证、复议活动公平、公正、公开;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注意防止利益冲突,积极发挥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的作用,向专家委员咨询,听取意见,确保**机关决策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益的要求。

21.要将防止利益冲突与建设服务型**相结合。在构建防止利益冲突体系时,要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我市发展大局,运用防止利益冲突体系对**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特别是在 等业务领域中,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妨碍**服务职能施展,破解“熟人经济”等利益冲突因素,有力推进全市系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海西建设。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定 篇6

清理工作情况报告

局纪委:

我处认真学习了《关于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精神,严格对照《廉政准则》关于防止利益冲突的4个方面和18项要求,对处室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废止文件目录及原文 经梳理,没有需要废止的文件。

二、保留文件目录及原文

1、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赣保监发[2008]36号)(文件原文见附件1);

2、关于印发《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及市场分析例会制度(试行)》的通知(赣保监办发[2009]26号)(文件原文见附件2)。

三、修改文件目录及原文 经梳理,没有需要修改的文件。

四、新制定文件目录 经梳理,没有新制定文件。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附件1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

验收工作的通知

(赣保监发[2008]36号)

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中国信保南昌营业管理部:

为进一步加强保险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工作,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保监发〔2005〕44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江西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公司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保险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公司应指定负责统计和信息化建设验收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具体经办人,在分支机构筹建和开业申请时应严格按照《江西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试行)》的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申请开业时,要根据《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程》和《江西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试行)》的要求,将公司统计与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申请材料,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规定和程序,与其他开业申请材料一并报送我局。我局根据实际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验收。

三、对于已经开业的各省级分公司,要参照本指引中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对本公司及所辖分支机构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查,没有达到验收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整改。我局将在今后统计现场检查工作中视情况进行抽查。

联系人:李晓梅 李雯联系电话:6387007 附件:

1、江西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试行)附件A.doc

2、保险公司申请开业验收需报送的统计与信息化相关材料附件B.doc

3、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统计与信息化人员信息表附件C.doc

4、江西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非现场验收表附件4.doc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

附件2 关于印发《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及市场分析例会制度

(试行)》的通知

赣保监办发[2009]26号

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省保险学会:

为适应当前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保险市场针对性、前瞻性分析,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及市场分析例会制度(试行)》,并在全省保险业选聘了第一批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现一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向我局反馈。联 系 人:石文平联系电话:0791-6387007

附件: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及市场分析例会制度(试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日

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及市场分析例会制度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保险市场分析与风险监测,及时掌握全省保险市场运行情况,促进业内市场信息沟通与交流,提高市场分析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更好地服务于全省保险业发展,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由江西保监局在全省保险业定期选聘熟悉保险市场情况、具有一定分析水平的人员担任。

第三条

保险市场分析例会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由江西保监局统计研究处负责组织召开,各参与公司负责轮流承办。负责承办的公司应协助江西保监局统计研究处做好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保障工作。

第四条

保险市场分析例会以研讨形式为主,重点分析江西保险市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拓展分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市场研判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及时提供促进全省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五条

保险市场分析例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江西保监局提出的全省保险市场总体运行情况进行研讨;

(二)特约分析员交流公司经营和运行情况;

(三)对全省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反映突出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四)其他专题研讨活动等。

第六条

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获取开展分析所需的保险业市场运行内部数据;

(二)收阅《江西保险市场分析与研究》等内部分析资料;

(三)参加全省保险市场分析例会等。

第七条 江西保险特约分析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未经允许,不得披露和对外使用从江西保监局获取的内部数据和内部资料;

(二)恪守职业道德,不得对外公开江西保险市场分析例会的内容和有关公司的内部数据及信息;

(三)加强市场调研,按时参加市场分析例会,并提前做好参会准备工作。

第八条

会议内容由江西保监局酌情在业内披露。第九条

上一篇:文献综述正文范例下一篇:美国次贷危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