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16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

黔西南普安县三板桥小学 杨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一个瓶颈。老师们普遍反映作文难教,花费时间多,而见效慢;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提起作文,更是避之不及。怎样解决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作文言之无物,言而无序,东拼西凑,敷衍应付的问题?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要多观察,多思维,多积累;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作文课堂上,令学生最头痛的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很简单,就是无米下锅,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这种情况,我认识到,作文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密不可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生一定会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来。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像密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密来。”同学们长期身在学校,阅历肤浅,没有社会经验,又不懂得观察生活,不能及时掌握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正所谓“身在深山不识宝”。因此,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注重分析,注重积累,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生活中的事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多有少,有简有繁,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动态的、明显的、简单的人和事。譬如:“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们的课外活动”、“我爸我妈”、“难忘的一件事”,如此等等。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充实写作内容,我常常带领学生们春游、参观、家访、街道访问、登山、打球等等。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得就动笔记,有感受就动笔写。这样,久而久之,坚持不懈,学生们就感觉到“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了。另外,我还注意教育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多育名诗佳句,注重积累语言,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 有句名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句话:“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愉快的事,幸福的事,自豪和骄傲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样他们才乐意写,积极主动地写,而不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写,甚至是强迫下去写。我们深知,小学生喜欢生动、有趣、新奇的事,因此我在授课时,注意语言的风趣幽默,注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挖掘材料,寻找写作素材。记得有一次,我组织本班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我先辅导学生制作风筝,然后带领全班同学到野外去放风筝。回校后我让同学进行了座谈,让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些女同学感谢男同学在技术上的指导;有些同学谈其他同学对自己物质上的支援;男同学则大谈风筝的式样、性能,探讨风筝栽下来的原因;初次放风筝的同学谈了他们的风筝终于飞上天的联想。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不相同,他们所留心 的地方也不同,于是我启发大家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结果《放风筝》的作文各有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求不必过死,在启发指导时也要多方法、多途径,随机应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作文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字3000个左右,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而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不断熟悉、积累字词句篇材料,并懂得怎样选择素材、组织素材、怎样确定中心。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材料、知识和技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就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一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2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思维火花“燃”起来

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离开了生活这个大环境, 写作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越丰富, 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学生写作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大。只有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并写出相应的片段。例如:学习《火烧云》一文, 上课前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上课时, 学生各抒己见,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样的讨论也吸引了平时不注意观察的同学的兴趣。我问大家:“为什么萧红把火烧云描写得如此逼真呢?”学生在讨论后得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才把景色写活了。最后, 我设计了一篇写夕阳的习作, 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甘甜的源泉中“燃”起思维火花来, 真实地表达自我吧!

二、教会学生积累材料, 让教材内容“活”起来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 书读得多了, 知识才厚实, 写起文章来才能如鱼得水。

现编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为了让教材“活”起来,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预习课文, 画出文中的优美词句, 并抄在积累本上, 以备写作之需。例如:学习《长城》一课, 先让学生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 并画出相关词语。其次, 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图片。单元作文训练——设计“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我让学生先确定自己喜欢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并鼓励他们采用儿歌、想象作文、想象日记等形式, 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三、突破写作思维定式, 让思维方式“新”起来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应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使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可从新颖的题目入手。另外, 我们不能被“标准答案”所束缚。学生的作文充满儿童味, 有时难免不符合逻辑, 而这些往往就是创新的雏形, 我们不可忽视这些真我的表现, 要鼓励学生有独特的创新见解, 更不能为考试而规定固定的格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作的主要问题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提高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课间十分钟》时, 我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从而确立比较新颖的主题。有位同学确立的主题是“课间十分钟的噪音值得重视”, 从环保的角度观察、认识问题, 富有时代特色。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 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如《由“乌塔”所想到的》《楼房高了, 蓝天少了》等作文, 既充满童趣, 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1.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形式的游戏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游戏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当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各种游戏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使之乐意学。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教师要变换游戏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可让学生任意选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2.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加学习信心和兴趣

在儿童期,附属内驱力是主要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它之所以学习是为了要从长者处获得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增加他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易生为师,体验成功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努力。只有经过自己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我给他们一些鼓励,这样“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体验成功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4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学生和教师在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引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把握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对其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过程设计上考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把握问题的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我在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同时,适时设计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有什么关系?(3)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能量。例如:要给教室窗户做窗帘,问要买多少米的布?这是求面积的应用题。我让学生实际动手测量,得出窗户的长与宽。在得出窗户长与宽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窗帘布是大于窗户还是和窗户一样大。如果在你自己的小房间安窗帘,你怎样选择?把问题放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无须顾忌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上学生在动手动脑设身处地解决这一问题后,我们学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同样是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熟悉的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上,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发现本质并找到规律。过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主,把握住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和同学共同探讨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学生思维水平逐步提升,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始。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把课堂教学过程趣味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启动认知。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利用电教媒体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运用电教媒体制作动态教学课件,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化静为动的效果。“客货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4千米,3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最初动态课件显示客货两车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驶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然后画面通过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客货两车每向前移动一段,表示各行1小时,即56×1和44×1, 同时表示两辆汽车一共行了56千米、44千米(闪烁两下,强调速度和),接着演示第2小时,第3小时的操作,最后一直走到两车碰到一起(指示灯连闪两下,强调相遇)。精准简明的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顺利完成了对知识的认知过程,降低了传统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1)、练习的设计体现生活性。

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班16人去天鹅湖游览,门票每人10元,满20人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17人不够20人,不能享受优惠,所以共花10×17=170元。第二种方案:因2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买20张,需花10×20×80%=16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2)、练习的设计体现阶梯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练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中。”这就要求练习,紧扣教学要求,突出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练习有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习题之间有一定的层次阶梯,有一定的层次性;练习还要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系统,另外设计练习还要着眼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又能适应少数优等生和学困生的需要,使优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练习,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后进生能够“吃得了”,优等生能够“吃得好”。如圆柱体积计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补充以下一组题目:

1、求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2、请分别编出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及高求圆柱体积的应用题。

3、请编一道圆柱底面直径与圆柱的高相等,求体积的应用题。

4、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其中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1、2题就可以了,对中等生则要求在完成前2题的基础上完成第3小题,而对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就可以对第4小题进行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5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李曙光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激情;口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讲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资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在课下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文章或者小故事。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我经常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做起。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让学生进行“一字多词”的练习,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越多越好,让他们用喜欢的字词造句,这样学生会觉得字词也不难理解,会很喜欢上口语表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够五遍课文,在读的同时标出生字和自然段,找出不明白的语句,并解答课后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一定的口头表达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写句子。学写句子要学会三个步骤:要先学会写简单的语句,再进行扩句。扩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定语和状语及补语等,第三个步骤就是在扩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把句中的定语和状语成分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把原来的句子写成一段话,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写句子。愿意写还要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不要求内容。可以看童话故事,也可以看新闻报刊,阅读了之后要让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还要进行大检查,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习惯。老师检查后在全班评选出优秀的阅读典范,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速读,并且告诉学生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了一定的句段能力,我就要求学生摘录一些自己的片段并且天天要求写日记。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比如,最常见的水果和景物。还要会写人物,比如,先学会写家庭成员和熟悉的班级同学。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还要言简意赅;(2)要学会写精彩的优美的语句,并加以润色;(3)要标新立异、立意新颖;(4)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着重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给学生分析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列提纲,如何选择材料等,为升入高年级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淄博师专学报,(02)。

[2]曹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学周刊,(32)。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痛。常听学生诉苦:作文太难写了,找不到好写的内容。这是多年来在小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的大难题。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不少教师认为作文是练出来的,只有勤练多写,作文水平才会提高。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生怎样说学生就怎样写,要想写得流畅必须说得流畅,正确,要想让学生写出通顺连贯的作文来,就一定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要求,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故事接龙比赛等。

第三,要指导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收集材料。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作文内容材料的收集之处。指导好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取知识,是收集材料的一个直接途径。为了让学生扩展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我在班上开展了“看谁读的书最多,谁收集的精彩句子最多”比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想尽各种办法去找书来读,丰富了知识又增加了词语、句子的积累。生活实践也是收集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事,所看到的事先说出来,再进行作文训练,脑海中的内容多了,就不愁没有写的东西。

第四,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许多学生在选材时视线总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写出的作文没有新鲜感,我就指导他们观察身边周围的事物,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捕捉典型材料多用各种感官和思维、判断来获取丰富的材料。

第五,要教会学生怎样练、怎样写,变被动为主动。如果仅靠写日记、读后感等枯燥的练法和写法,恐怕学生迟早会写不下去或养成事事应付的恶习。因为写日记、读后感,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要我写”的状态中,学生个体主观上并无写作欲望,我们只有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才能真正地起到写和练的实效性。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音教学是很枯燥的, 也很难教。纯语音教学对学生来说也是更乏味的, 缺乏兴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 汉语拼音仍处于早期阶段, 这时再教学字母更是一个难题。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没有像以前那样单纯的教音标, 而是通过生动的教学, 以紧张而激烈的竞争形式, 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帮助学生去学习。当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这时再通过适当的形式渗透给学生相关的语音教学。笔者认为, 语音教学活动, 以下形式的开展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 拼字游戏

拼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只有反复, 才可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中, 尽量设计游戏, 让学生练习。如:发出声音找到相应图片的游戏, 也叫“找朋友”。紧张和愉快的音乐魔法卡片游戏, “拼写音标找单词比数量”“拼音标画油画棒”“拼音标涂色彩”等游戏, 受到学生的欢迎。用简单的绕口令和歌曲满足他们对娱乐的渴望, 并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在快乐的气氛中, 学生积极地记忆, 他们会发现语音教学并不很无聊。

(二) 听音标找单词卡

在教学中, 经常用这种游戏来巩固学习音标。如果教师告诉学生一个语音/e/, 然后让学生说哪个词里包含有这个发音, 看谁说的又对又多。因为学生都有竞争心理, 愿意互相比一比, 不甘示弱, 在课堂上积极举手答题, 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还加强了对音标的掌握,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提出适当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多时候笔者发现学生已经学会并能够准确发音, 但却忘记了这是什么意思, 就像一年级教学拼音时一样, 此时还需要教师重复的进行语言输入。如:“pen”“apple”和“dog”的拼读, 教师读发音, 学生自然会跟着读。拼读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只有反复读, 学生才可以达到熟练程度。但是一直这样教学又会使学生无聊, 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设计不同形式的悬念, 如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又和所学单词有关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学生会在不自觉中自己练习。

二、坚持学习, 严格要求

48个音标发音和单词的拼写教学后, 并不意味着完成了语音教学的任务。因为, 许多学生学习很好, 却只重视句型和对话, 忽略了对音标的整合, 甚至出现声音退化的现象。因此, 语音教学不应局限于最初的阶段, 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随时都要教学生读和拼写音标, 并且依照规则把发音、字形和这个词的含义结合起来, 注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再教新单词时, 不仅让学生学会发音、拼写, 还要和旧词联系起来, 进行一些分类的训练。通过这种方式,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把单词和读音, 意思结合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规律, 逐渐形成这种学习技能。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速记单词能力。

同时, 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 严格的要求学生, 避免学生英语读说能力退化。笔者经常在教学实践中安排一点时间, 进行读、说的环节, 防止学生遗忘。平时在检查学生读书时, 也重视学生的发音, 及时提示学生正确的读音。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句子语调、对话和读单词进行严格细致的要求, 学生发声训练才会越来越好。

三、结语

浅谈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一、感受自然,激起兴趣

按照观察—思考—说话—习作的顺序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形象的思维及流畅地说话,达到发展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之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

大自然以它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声音,生动的形象感染着学生,这些是发展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要不失良机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如:今年初夏的一天,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孩子们在校园里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议论着。大雨持续了20多分钟,骤然停止,天地间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孩子们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旷神怡。乘着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我让他们写了《雷阵雨》,篇篇习作让人欣喜。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培养孩子们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联系课堂,仿写片断

作文的日常训练以片断为主,让学生完成“连句成段”的任务,又为“积段成篇”打下了基础。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抓住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材中的一些优秀篇章,对学生进行仿写片断训练,或仿写开头,或仿写结尾,或仿写对话,或仿写外貌,总之,随机生成。如:《翠鸟》一文中,课文中描写翠鸟的羽毛鲜艳。在分析这段时,我先让孩子们了解“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和后面三句话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找出在具体描写时,是采用“头上—背上—腹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公鸡让学生观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练说后,再让他们将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下笔如有神。

三、授予方法,适当帮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1.教师首先要从构段方式入手授以学生。

2.中年级的学生“扶”不可忽视。

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是有效的,但指导学生写作的途径很多,只要方法得当都是可行的,小学生只要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能用一些通顺的话语表达出来,就已经达到小学习作的目标了。正如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们的习作贵在真实,因为他们是在学习写作,而不是在创作。”因此,小学作文指导关键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習惯,并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已经足够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9

一、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店、打牌,却每天在叫小孩子读书、写日记,孩子就会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觉性,孩子也会像父母

一样,将时间都用于玩乐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如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二、家长要做孩子的暖心人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在重视学习的同时不给孩子施加任何的压力,并适当地予以挫折考验,从小建设起孩子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总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我从不会责骂孩子,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是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共同总结失败的原因,和孩子共同探讨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适时加以鼓励,让其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孩子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及时地毫不吝啬地夸奖她,这样就会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孩子有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与同学产生冲突,就先让她进行自我批评,让她分析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我会经常抽些时间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因为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孩子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了,这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校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以及交友情况,孩子的想法对的加以勉励,错误的加以疏导,做孩子及时的辅导员,做老师的好帮手。

三、家长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

在当前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下,以及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人才评判标准的影响,家长还是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品德状况。许多家长到学校见到老师首先要问:“孩子最近学习怎样?成绩提高了吗?”很少有家长问孩子在学校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如何。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只要学习好,什么活动都不用参加。”“你就一门心思管好你的学习就行,别的啥心都不要操。”家长一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把这“成龙”“成凤”仅仅寄托在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并不关心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品质。这些观念既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又容易放纵孩子在外任性妄为。许多孩子只要能向家长交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就可以接受家长的奖励、娇惯、纵容等等。而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让孩子在外面即使做错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也都不敢、不愿跟家长交流了。学习似乎成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一种“交易”,这是家长只重视学习给孩子留下的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家长要改变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明白德育主导智育,德育促进智育,智育承载德育,智育融合德育,只有孩子的整体道德水平提高了,学习成绩才会相应提高。要关注孩子个体的正常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和品德状况,造就出能适应这

个社会的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此,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学生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综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 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进行主动认知,养成良好的书写、整理、写作等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体验者与收获者,深刻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实现高效教学。

一、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融合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融合功能,有效整合PPT课件等优质电子教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手段保证。

比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PPT软件上选图做页面背景,然后输入课题“爬山虎的脚”。同时,为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也因为题目中的“虎”是生字,所以,我们先把PPT中的“虎”字的位置空出来不写。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识字功能里的汉字笔画功能填补题目中空缺的“虎”字。通过电子教辅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写顺序以及相关读音、组词、造句、对应的英文单词等。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灵感,突破写作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多数的小学生不喜欢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环境,学生知识底蕴等因素的限制,要让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确实很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设计游戏教学环节,启迪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灵感,并从勤于摘记、积累素材、练笔促写作、批改讲评这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比如,在每次写作文前,我都要提前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如写一个你亲身经历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故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特意在写作前安排了《贴鼻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上台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台下同学的表现如何。接着,我让学生叙述贴鼻子的过程,谈谈在这次游戏中有什么感悟,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文章内容就会生动些。而且,学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生活,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浓缩的精华。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能力,达到掌握全局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通过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完整的板书。板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武式”,意指直接板演,用白板笔或粉笔直接书写。好处就是方便直接,不足就是书写不易工整美观,费时,直观效果差。另一种是“文式”,即预案型板演,也就是教师已经预设了板演的内容,课堂上随着互动交流一点点的掀开“底牌”。这类板书较直接板演来讲要工整、美观得多。通过教学实践可知,“文式”板演较受学生欢迎。

比如,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板书为例(如右图所示),在板书上可以分成八个覆盖区,分别是“墙上满是爬山虎”“叶子”“脚”“刚长出来”“长大了的”“位置 形状 颜色”“怎样爬”和“与墙的关系”。当学生对第一自然段谈理解的时候,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墙上满是爬山虎”作结;当学生谈第五自然段脚与墙的关系时,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脚”“与墙的关系”作结……学生的汇报虽然是无序的,但板书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把无序变有序、零散变整体了,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也给课堂增添了神奇的意味。这样的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能力,实现了高效教学。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施教,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综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梳理、感悟等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浅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1

三十年前,还是孩子的我为了工作选择了讲台,那时候我不知道这份工作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但是我知道最初带给我的惊吓倒是不小。学校坐落在山沟里,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脚,两间草和土混合材质的平房便是所谓的班级。一小间是给我休息吃住的,另一间则是我工作的地方,用墨涂抹的木制黑板时不时发出臭臭的味道,上课铃声全靠喊。在教学设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迫于生活的压力依然选择留在了那里。

初次站在讲台,渺小的我没有华丽的语言来阐述我的所思所想,总会发生词穷的现象,就在这几秒钟的寂静里,好像全世界都静止了。看着学生澄澈、明亮、求知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一定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在他们心中,老师一定是无所不能的。我开始默默地自责,不能因为我的不顺心,耽误我的学生。我开始认真地备课、讲课,努力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满足学生的好奇,慢慢地,我知道怎样和学生去沟通,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大山,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

和学生在一起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三十多年过去了,所有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我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教师,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思想品德等,几乎所有的科目都是我一个人教,现在想想,学生应该会视觉疲劳的,因为时时刻刻都是我在上课。那时的我可以在自然课上带着他们去采风,他们都会使出浑身力气跟我展示自己有多厉害,蹦蹦跳跳互相比着谁采的树叶最漂亮,谁爬山爬得最快,谁的声音最洪亮……因为我知,道在他们心里,再多的树叶、再快的速度都不及老师的一句肯定。还记得我每次检查卫生的时候,他们都会把小手伸得老高,特别希望得到的表扬,想想那些可爱的表情,有时觉得很好笑。所有的事情都仿佛是昨天发生过的,可是想想自己都从一个毕业大学生变成毕业大学生的妈妈了,但是对于学生,我认为我教给他们的知识远远少于他们给予我的人生感悟。

我常常对朋友说,“你都不如一个孩子”,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我觉得这些年来,在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有些时候学生敢说,可是成年人却不一定敢说,学生常常会向老师打小报告,大胆地说某某同学上课不听课,某某同学说别人的坏话。他们不会顾虑别人的看法,只要是不公平、不正确的事情,都会大胆地提出来,天真的他们永远不会胆怯,总会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不管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会说出来。可能也就是他们的敢言,才有我今天的工作经验,我怎能不感谢、不珍惜我的学生呢?

我还欣赏学生的敢想,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想象力却一个比一个丰富,我也总会被他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得没有办法回答,例如“人为什么没有法力想变什么就变什么”这样神话般的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可能孩子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个童话般的梦。和他们相比,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成年人早已形成思维定势,被各种方方框框束缚着,哪还有什么想象力,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灰色的吧。

和过去的学校相比,现在的教学楼建筑优美,教学设施先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时时都会感觉快乐的。清晨,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络绎不绝地走进校门,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拉开了校园美好一天的帷幕。上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静的只能听见写字发出的“沙沙”声,那声音就像一条条蚕宝宝正在津津有味地咀嚼美味的桑叶。在知识的殿堂里,学生尽情地遨游。下课的铃声打响了,学生就像一群放飞了的笼中之鸟,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他们的课间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学生就这样在美丽校园里你追我赶,一起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游戏的轻松、考试的紧张、成功的喜悦……

做了一辈子的孩子王,所以女儿也常常说我孩子气,但是学生身上拥有的不正是我们如今所失去的吗?有句话不是说“得到的同时便会失去”,我也常常理解人们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却把最初始的童真给丢了。现在的我很自豪、很庆幸,在孩子堆里呆了半辈子,我和学生一样,永远都用一颗童心看世界,所以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的我都很快乐,可爱的学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工作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2

一、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进行词语教学

在低年级学生词语学习中, 教师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给学生解释词语, 倒不如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词语。比如, 《蜜蜂引路》一文中, “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我是联系以下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1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 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 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 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2以自己家为中心, 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做出判断后表达出来, 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二、利用直观图画进行词语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对于一些与他们生活较远的词语, 很难理解, 这时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画等给予再现,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例如, 《牧童与画家》一课中, 有这样一句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 一会儿轻笔细描, 很快就画好了。”这句话中的“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有关绘画的专业术语,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此时, 我出示了一幅画, 一边指着画一边告诉孩子们这里是轻笔细描, 那里是浓墨涂抹, 这样两个陌生不好理解的词语迎刃而解了。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词语教学

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动态画面,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对于那些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词语, 如借助形象的课件演示, 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 既省时又省力。《鸟岛》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 在制作本课课件时, 我特意安排了鸟儿飞来的动态画面:先是一两只飞来, 接着又飞来几只, 后来又飞来几只……就这样, 鸟儿一批一批地飞来, 有先有后, 学生看到这个画面, 很容易就理解了“陆续”飞来的意思。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 要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多样的词语教学方法, 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提高课堂词语教学的效率。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词语的学习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规范低年级的词语教学尤为重要。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篇13

华严小学:马文丽

听了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小学英语学习简单的语法,为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好第一关。《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求掌握二级语法知识,即“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指导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铺垫——以词汇、感性语言材料学习引入

语法知识渗透于句子中,句子由词汇组成。词汇的掌握对语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句子或语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的障碍会影响对句子或语篇的理解,更加无法学习其中的语言规则。如当我们学习时态,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动词,学习名次的复数,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名词……词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中,做好词汇教学为语法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语法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法的讲解过程也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习者把过程性知识转化成陈述性知识的过程。笔者根据心理学上从思维过程特点划分的三种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法的教学方法。

1、归纳法

归纳的过程即有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目前国家大部分地区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在发达地区从一年级开始开设口语课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句子。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面对频繁出现的语法现象,学生也会总结归纳。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给学生设疑,让学生从中归纳语法现象所含有的规则。这样既给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机会,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学字母a的两种发音时,笔者结合归纳法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2、演绎法

演绎的过程既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法规则和概念如果不限讲解,学生会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如学生在除学习英语阶段,一直学习a dog, a cat, a cake,当面对新授的an egg时,如果不及时讲解 a&an 的用法,学生只能死记一个词组an egg.在学习中遇到old man ,学生会习惯的用成 a old man,如果学生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学生也只会一直使用a old man.这样我们的教学又走回过去填鸭式的教学了。演绎法的语法教学方式是先简洁扼要的解释语法规则,在通过大量的事例加以说明,通过适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自主运用语言的目标。这是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过程性知识的过程。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长篇大论的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倦,阻碍学生学习的动力。因而在讲解语法知识切记要建明。为了帮助学生的记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语法规则编成小诗,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三)操练——理论用于实践中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拥有语言技能,达到交际的目标。而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正如学开车一样,学习者虽然十分了解驾驶的原理,但没有通过实际的驾车练习,就把车开到马路上,那是死路一条。同样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适当而有意义的练习,才能形成。在不断的反复练习过程中,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面对同一个语法项目,教师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有意义,适合儿童的练习。

(四)运用拓展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交际。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或情景教学模式…为教学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如在教授一般现在时时,可以给学生描述家人的日常生活的任务;在学习can的用法时,布置学生用can来描述班上同学的优点的任务,培养学生谦虚学习的精神。类似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即能训练学生运用该语言项目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的担子化成学生乐于完成的任务,把学习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篇14

小学数学新编教材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新教材实施教学中,首先要学会走出原来的教材,摆脱旧观念和旧方法的束缚,只有走出才能进入,自己在进入新教材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就自己如何运用小学数学新编教材实施教学与大家商讨。

新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产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新教材看起来很浅,挖起来却很深。有些任课教师反映新教材内容很少,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快就上完了,简直不够上。其实这种反映了新教材的一个优点——不繁不难,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说新教材很浅,是说它可以让每个学生接受;说新教材挖起来很深,是说它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几乎每节似乎很简单很浅显的教学内容都连带着或暗示着丰富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素材。同时,新教材还为教师挖掘数学学习资源,开拓数学学习视野,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教师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要想指点给学生取水的方法,教师就必须善于寻找水源。

传统教学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从头至尾自己讲述。课本内容是讲清楚了,但收效甚微。整节课气氛安静,学生反映被动。而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新课改教师独立一个人在讲台上单项讲授将大为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的互动将大为增加,甚至成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而具体教学活动,则会有极大的灵活性,在某些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能完全是一个配角。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社会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其价值取向是“人本与发展”,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评价体系中它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必须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以全新的思想面貌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启蒙和精心呵护学生的探索意识,细心培植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促成学生成长的可持续性发展。使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封闭与孤独,学会善于合作和分享。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精心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和发散点。

(1)概念发散:尽量让学说属于某种概念的外延中的事物,要求他们多举例;(2)语言发散:对于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3)条件发散:让学生设想出能达到规定结果的各种条件;(4)问题发散: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5)方法发散:一题多解。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要渗透到学生作业中去,比如教材中的想想做做。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特别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因素,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向上,积极的进取。”

人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动力,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在“巧”,在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问题有意识的通过故事、谜语、游戏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设计“送小动物回家去”的游戏,用硬纸板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并写上加法算式,再在黑板上画好标有号码的房子,计算动物纸板的算式得出得数后,对号贴到小房子上。并编出儿歌“小动物迷了路,我们赶快来帮助,请你快快告诉我,它的房子是那间?”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游戏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当的发挥,并积极地进行观察试验和探索,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同时,还可以起到愉悦学生身心的作用。在进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设计“摘苹果”、“对口令”、“找朋友”、“放鞭炮”、“挂灯笼”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并提高了教学能力。利用口算卡片、口算表或小黑板上抄好的题进行试算,采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有时通过“找朋友”——把算式与数的组成图用线连接起来练习口算,有时用“动脑筋”等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选择方法注意搭配得当,动静结合,简便易行,讲究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

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教改的一项重大内容。教学时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它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自然,新课改更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体验相互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和谐、宽容、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

新课改给孩子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放飞了孩子的想象,正如雨果所说的:“想象就是深度”。

随着近几十年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需要。打破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已成为必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教学领域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科学依据。这些理论改变了人们头脑中认为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与学的新模式——立体化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一改过去教学的单一性,把教师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放到一个立体化教学中去。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封闭与孤独,学会了善于合作与共同分享!

浅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5

一、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处理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自新课改实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知识的难度,从而对其广度进行了扩展。然而,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并未调整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加深知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最终降低了教学质量。

2.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少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安排为习题练习,并减少了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由于化学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单纯采用理论讲解,或者题海练习的方式,学生根本无法透彻的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一旦题目稍微变化,就会出现错误。虽然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参与到实验中,从而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实施新课改之后,教材的内容、难度都做了一些调整。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讲,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的结构、特点,以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意义记忆法,从而突破机械记忆法的局限性。比如,在学习烃、卤代烃时,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式教学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探讨这两种物质的结构、特点。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兴趣,从而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当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除此之外,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鉴于此,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实验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验操作当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开展。首先,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安排合理的实验活动。其次,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使他们彻底领会化学知识的原理,达到将知识内化的目的。再次,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加深记忆。最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其自行设计实验,然后进行总结。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演示实验的重视度。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无法单独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的现象,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乙烯制备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法。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有机化学与现实中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建立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真实现象的过程中,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糖类”课程时,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有机物,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旧的教学模式由于弊端太多,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以上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当前,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的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在网络平台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从而使他们充分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结束语

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课程难度的增加,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中面临很大的困难。同时,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兴趣不足,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改善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摘要:化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由于课程本身内容比较复杂、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善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最后,对高中化学教学做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王当当.《有机化学基础》教后的点滴体会[J].科教文汇旬刊,2014,12(12):60-6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篇16

提起阅读能力,很多老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就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难,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其他能力。课标还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能力等。这种综合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课标提出的每一条阅读教学目标,都需要我们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执行,绝不能只关注本年段的目标。

这种语文教学每天都“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削弱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学生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阅读教学首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朗读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张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要辅之以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将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主要有两条途径:(1)教师范读“激情”—师生小结“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2)学生尝试“激情”—师生矫正“言情”—学生依“情”朗读—体会感情,了解文意。这里的“情”,指的是课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自然段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所蕴含的感情。

2.恰当的鼓励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动、感受带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如在教学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先让学生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然后才能入情入境地读,抒发自己的情感。具体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你敢于站起来朗读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你读得真甜美”“你会读好的,相信你能行”“你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演讲家!”……这样的评价语,往往让学生心花怒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了自己与作者、与文本融为一体。

3.小学阅读教学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小学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是融多方面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有其特殊性。因此教师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不随意提高阅读的门槛,不人为地设置阅读的障碍,相信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正确、精心引领下,是可以逐步建立信心,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的。

二、阅读教学应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運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太阳》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的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这位教师还让学生组织了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把握文章脉络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善于看文章的人一定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

脉络,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

从教学上讲,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之前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构思特点,那么,就可以驾驭教材,并根据文章的脉络进行阅读教学。从学生来讲,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初步摸清了作者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就会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也就会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放思维发展的质疑点,培养阅读能力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体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开放学习思维的质疑点。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进行总结评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阅读能力自然形成。

2.培养学生细读深究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每篇课文都要求多读,并带着问题读,每次读的要求不同;其次,要教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着重解释,让学生知道只有用词准确,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让学生依据文章的内容想象情景,创设情境,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

5.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词汇,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投入学习精力,更能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无论如何阅读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离不开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问题”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乐霞.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新民.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国:东盟博览,2013.

上一篇:08奥运会闭幕式罗格演讲稿下一篇:全国2006年4月国际经济法概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