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专业排名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内金融专业排名(精选8篇)

国内金融专业排名 篇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解放军军需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国内金融专业排名 篇2

1 比较国内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

1.1 国内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金融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基地, 高校是金融人才供给的主要源泉, 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我国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时期, 金融行业的发展较为落后, 单调的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低且需求量少。这时在国内开设的金融相关专业几乎只有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 设置了这类相关专业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十余所。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 金融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活跃起来, 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开始扩大, 也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金融专业教学以多部门办学、职业教育为主, 以培养多层次知识结构的金融人才为目的。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金融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 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 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具备金融理论的基础和相关实践能力。因此, 国内高校的金融教学转型为以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和应用型的金融人才为目标。21世纪至今是我国经济全面开放的时期, 我国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巨大变革客观上对金融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调整要求, 要求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多元化、专门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2 国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西方国家的金融教育最初被视为精英教育的一种, 金融专业隶属于商学院之下, 旨在培养政商界的精英分子。到了20世纪初期, 商学院的教育被称为职业教育, 此时金融专业的教学以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主要目标, 为社会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西方国家金融专业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化, 金融专业开始跟统计学、数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教学模式从应用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案例研究转变为定量分析方法, 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走上学术化。

2 国内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1 国内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普通本科高校897所, 其中有387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相关专业, 除了部分重点院校、财经院校, 各省属院校、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金融相关专业。这些开设了金融相关专业的高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然而不同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式不尽相同, 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一层次的高校各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目的是为了在结构上满足市场上多种类、多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见表1) 。

“985”和“211”工程院校和财经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侧重于培养金融研究人才和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较深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教授学生经典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解决金融技术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 此类重点本科院校还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人才, 一些院校还通过设置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考试的课程体系或为学生提供出境交流的机会, 与国际接轨, 以此提高学生在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普通本科院校, 尤其是西北等落后地区的高等院校受制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约束, 无法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 因而, 比较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不过分注重专业划分的金融人才培养, 比较侧重于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独立学院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既具有一般模式的特征, 又存在个性, 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标准, 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构建学生的金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通过教、学、做三位一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

2.2 国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 西方国家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即“商学院模式”和“经济学院模式”。两种模式并行发展, 但这两种模式的学科研究侧重点与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差异。

国外某些院校将金融学纳入管理学的范畴, 与金融的相关学科被视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院校被成为商学院 (Bu si ne s s Scho ol) , 这种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被称为“商学院模式”。商学院金融专业的教学更加关注经济社会中的微观问题, 尤其关注金融领域中的各类金融活动, 于是与微观金融活动或者企业管理密切联系的投资学 (Investment) 、公司金融学 (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eering)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等成为主干课程, 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学位模式, 更侧重于面向就业。

对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另外一种模式称为“经济学院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模式”, 金融专业在这种模式下隶属于经济学院, 金融学和经济学融为一体, 因此更加注重宏观问题以及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和货币银行学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e) 等成为主干课程, 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术型学位模式, 主要面向理论研究与创新。

3 国内外金融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

3.1 国内金融人才的就业情况

自2001年至今,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14万人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42.33万人, 而金融专业随着近年报考热度的不断膨胀, 金融专业毕业生也随之大幅增长, 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小站留学网站通过线上调查方式, 公开及定向邀请2015届金融专业毕业生参与投票。共向国内各高等院校及海外学校等超过2000名主要从事金融业的应届毕业生发出了线上的投票链接, 共计收到投票738票。

统计结果显示, 商业银行216人次, 占比29.27%, 位居第一 (见图1) ;证券公司212人次, 占比28.73%, 位居次席, 和银行业同属绝对领先地位;基金公司42人次, 占比5.69%, 私募基金50人次占比6.78%, 会所/咨询42人次占比5.59%, 监管单位/金融事业单位30人次占比4.04%。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我国金融专业毕业生通常的就业选择倾向有: (1) 商业性质的银行; (2) 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3) 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 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 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 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投资控股公司, 投资咨询顾问公司, 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 政策性金融机构, 如一些政策性银行; (8) 新金融机构; (9)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10) 四大与咨询就业公司; (11) 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 (12) 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3.2 国外金融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

早在20世纪初, 作为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几个西方国家就已经把目标放在了新领域——金融领域, 如今多个城市已成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 金融行业丰厚的收入也促使西方国家的金融专业越来越受欢迎。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 简称HESA) 曾对英国高等院校在2014~2015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做了调查, 最终的数据显示, 商学院的专业 (Business&administrative studies) 在学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高, 成为了典型的最热门专业。

在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HESA曾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调查, 分别对毕业三年和毕业六个月的学生就目前的就业状态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已毕业三年的学生的样本中可以看出,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的失业率非常低, 调出数据显示失业率仅为1.3%~3%。在毕业三年内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占了97%, 最受欢迎的四个就业领域分别是: (1) 政府和政策部门; (2) 银行和金融业; (3) 慈善机构和国际发展机构; (4) 咨询行业。另外, 对毕业六个月的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90.5%的学生在毕业后半年内找到了工作, 并且本科生的年薪大约在26400英镑左右, 硕士研究生的年薪大约在33100英镑左右;此外, 在所有毕业生中, 有25%的本科生和10%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选择倾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见表3) : (1) 选择银行和金融业的毕业生占16.1%; (2) 选择政府和政策机构的毕业生占13.4%; (3) 选择咨询行业的毕业生占10.4%; (4) 选择教育行业的毕业生占10.3%; (5) 选择会计和审计行业的毕业生占7%; (6) 选择慈善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毕业生占7%; (7) 选择法律和法务咨询行业的毕业生占4.3%; (8) 选择研究机构的毕业生占4.1%; (9) 选择信息和电子技术行业的毕业生占3.6%; (10) 选择传媒和通讯行业的毕业生占3.3%; (11) 选择市场、广告和公共关系行业的毕业生占2.6%; (12) 其他毕业生占17.9%。

数据来源: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HESA,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EB/OL].https://www.hesa.ac.uk/

[2]LSE, University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EB/OL].http://www.lse.ac.uk/

[3]虢羴犸.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14 (6) .

[4]余秀荣.国外“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5, 16 (2) .

[5]陶碧芸.国际化金融人才素质培养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专业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日本金融专业排名 篇3

去日本留学,大家都想在教学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学习。而汇聚了众多精英学子的金融专业无疑是众多留学生的心头好。在日本,金融专业一般从属于经济学部,会计专业则属于商学部或经营学部。作为最有“钱途”,常年占据日本薪酬排名前十的专业,日本金融专业的排名是怎样的呢,以下是日本金融专业的排名介绍,希望供有意留学日本的同学们参考。

1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一桥大学商学部、经济学部大阪大学经济学部

5.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部

6.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

7.神户大学经济学部

8.东北大学经济学部

9.九州大学经济学部

10.早稻田大学经济学部

国内金融专业排名 篇4

2017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会计与金融专业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2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3Stanford University4University of Oxford5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6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7University of Chicago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9University of Cambridge10New York University (NYU)11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Australia)12London Business School13Columbia University=14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14Yale University1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17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8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19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0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1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22Princeton University=23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25Cornell University=26Monash University=26University of Michigan=28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8University of Toronto30Peking University31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32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33Bocconi University=34Northwestern University=34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36Duke University37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38Imperial College London=39HEC Paris School of Management=39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39Tsinghua University42INSEAD43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44The University of Tokyo=45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45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47Korea University48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49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50University of Navarra51-100Boston University51-100Cardiff University51-100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51-100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51-100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51-100ESSEC Business School51-100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51-100Fudan University51-100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51-100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51-100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51-100KU Leuven51-100Lancaster University51-100Macquarie University51-100McGill University51-100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51-100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51-100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51-100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51-100Purdue University51-100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51-100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51-100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51-100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51-100Texas A&M University51-100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51-100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51-100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51-100Tilburg University51-100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51-100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UC3M)51-100Universidad de Chile51-100Universidade de So Paulo51-100Alma Mater Studiorum - University of Bologna51-100Universitt Mannheim51-100Université de Montréal51-100University of Alberta51-100University of Amsterdam51-100University of Birmingham51-10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51-100University of Glasgow51-100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51-100University of Rochester51-100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51-100University of St.Gallen (HSG)51-100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51-100University of Washington51-100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51-100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51-100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关于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会计与金融专业排名]

关于英国会计与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篇5

Accounting and Finance | 会计与金融

RankOverall rankUniversityStudent satisfactionResearch ratingEntry pointsGraduate prospectsTotal score17University of Bath9343.348780.8100242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87.738.349578.795.4312=Lancaster University88.841.740188.495.343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79.343.352291.495.15=29=University of Leeds87.536.746179.793.75=10University of Warwick81.441.750782.293.7729=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90.828.341486.792.9837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90.128.3431 91.79=35University of Reading90.823.340883.390.69=6Durham University87.728.34048690.61121Loughborough University85.23043884.490.51225University of Glasgow85.121.74928590.21318=Newcastle University85.723.344187.789.7148University of Exeter83.12545883.488.51543City University83.828.344676.18816=12=University of Surrey91.423.340665.587.616=33=Cardiff University81.546.742757.687.61826University of Manchester80.938.345064.687.119=52=The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87.81040194.486.919=40University of Aberdeen81.72047484.186.92117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87.321.740771.185.82233=University of Kent83.627.439275.885.52338Heriot-Watt University87.621.738271.185.12420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74.728.344084.6842518=University of Sheffield80.13037776.883.82615University of Bristol80254616783.72736University of Liverpool83.523.339570.883.52816University of Birmingham79.131.740369.783.42922University of Edinburgh75.523.34448082.33056Bangor University87.231.731753.8823149University of Dundee87.216.73966081.93247Swansea University83.12034975.881.63357=University of Lincoln94.7 32170.980.93423University of Nottingham70.336.73937680.43551University of Stirling80.81539374.180.23698University of Salford90.113.330064.679.93782Aberystwyth University87.513.330670.179.73886De Montfort University85.818.333755.978.63939University of Essex86.62535639.278.54091=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91.811.729354.978.44155University of Portsmouth81.11531278.578.242=66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82.71033077.178.142=63University of Hull85.818.332156.778.14491=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88.3 27981.577.54589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85.61531557.3774645Coventry University90.2 29967.676.84788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89.113.331446.876.648=101University of Greenwich90.11028550.375.948=44Keele University75.721.734167.675.95052=University of Chester84.5 30678.675.75184=University of Bradford74.62532367.775.55273=University of Ulster82.5153055874.953=81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85535453.374.653=60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78.72029163.874.65557=University of Winchester89 2916074.45667Bournemouth University77.713.334864.174.35761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77.713.332465.473.75877=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78.811.732162.973.359100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86531750.573.26076University of Brighton74.628.32835572.661118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86.51023054.172.46246Brunel University80.321.733733.872.263106=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77.213.332955.871.864119University of Bolton853.32546071.665117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80.513.328948.670.96662Northumbria University79.96.73345070.767103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88.4 25944.970.168111Kingston University82.7 31650.769.969114Southampton Solent University86.1 23156.469.87059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86.8 25347.969.57173=Plymouth University80.113.329140.769.37284=University of Derby88.8 25339.569.17383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81.41.731746.968.97496=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75.71530346.468.77550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84.5 32136.468.576112University of West London86.7 2025067.977108Staffordshire University81.9 21261.467.57832University of Sussex73 37855.667.379113Buckinghamshire New University85.86.719939.167.18090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83.8 23448.1678187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81.3 30537.866.38294Middlesex University80.6 23545.764.78369Edge Hill University80.6 28932.464.284121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82 20733.762.385115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77.9 1755061.786110Anglia Ruskin University71.4 21063.261.687120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81.4 22622.860.6

[关于英国会计与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国内研究综述 篇6

一、关于林业投融资体制的问题

我国的林业投资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 但传统投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 林业投资以国家为主, 非公有制主体缺乏投资动力。

秦涛、田治威、潘焕学分析了从2000年到2004年五年间国家林业资金来源情况, 发现林业系统建设资金中, 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预算内资金, 资金总量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两项非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总量和占比基本变化不大, 自筹资金、其他资金两项非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总量和占比很少。孙丰军、米锋、唐信夫认为, 虽然我国林业正经历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向过渡, 但是过重的林业税费负担阻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建议降低林业税费,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林业投资基金吸引资金进入林业产业。

郑宇、肖平考察了作为生产主体的林农对林业投资的障碍, 认为过高的林业税费、限额采伐制度, 以及销售过程中谈判能力弱、集体林转让和收益分配中的缺陷是造成林农缺乏投资积极性的原因。黄安胜、张春霞、苏时鹏、郑晶通过统计和计量方法定量分析了南方集体林区林农对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金投入情况, 发现经营用材林年林业收入、林地经营面积、年自投工数、有无未成熟林和其他林种经营面积以及林业外家庭收入对林农资金投入行为有较大影响。周伯煌、宣裕方研究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认为林业产权保护不力, 不能有效保障经营者的财产权利;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不符合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要求。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 增加了林业投资的风险, 降低了预期回报率, 挫伤了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2. 投资规模小, 资金缺口大。

盛均全、张彩虹对2001到2004年的林业重点工程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全国林业生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九五”规划投资257.31亿元, 而实际投资仅有167亿, 缺口达到90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从1998到2001年总共需要的投资分别为316亿元和370亿元, 而同期实际投资仅为208亿元和47.55亿元。林业投资面临巨大的资本形成缺口。对于为何产生资金缺口, 他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央财力紧张;地方政府财力薄弱并且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政策性贷款资金难获得等原因造成的。

3. 林业资金运作缺乏效率。

我国林业资金主要投向生态林建设。陈玲芳、金德凌研究了我国生态林业的投融资问题, 认为生态林业投融资的运作方式带有较浓的计划色彩。政府部门做投资决策, 审批具体项目, 甚至直接介入项目的运作与管理, 资金运作方式落后, 市场手段运用少, 监督管理成本高, 难度大, 导致了资金效率低下。他们提出按照购买者和提供者分离的方式, 推行生态林的“代建制”, 实行政府投资, 市场运作, 通过工程化管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降低建设成本;在决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规范、公开行政审批, 明确所有者、建设者、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以完善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 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王洪玉、翟印礼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进行分析, 认为林业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监督机制缺失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指出所有权虚置、监督的信息成本高、政府和企业存在激励不相容是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通过深化森林资产产权改革, 建立产权明晰、主体到位、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通过技术创新, 降低监督成本, 提高寻租成本;建立投资过程中风险共担的激励合同, 健全考核指标的措施, 改变制度环境, 提高林业投资的效率。

二、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问题

从2004年开始, 福建省开始试点以林权证抵押为核心的金融创新, 林权证抵押贷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林权证抵押贷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农融资难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 其中也存在着至今也难以解决的问题。

1. 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机理。

马九杰、李歆等人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角度出发, 分析了林农和林业企业存在信贷约束的原因, 认为金融机构和林农、林业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而林农和林业企业缺乏合适的抵押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通过抵押品的拓展, 即林权证可以在配套设施健全的基础上充当抵押品, 从而缓解林农、林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减小社会资金进入林业的阻力。

2. 林权证抵押贷款的现实障碍。

(1) 缺乏合适的金融产品。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认为金融机构缺乏与林业生产周期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是阻碍林权证抵押贷款推广的重要原因。2008年, 三明辖区内除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期限较长以外, 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都在1年左右。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 至少需要3年时间, 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这类期限长的金融产品, 特别是能惠及和适合众多小户林农资金期限需求的信贷产品。 (2) 抵押贷款向企业和林业大户集中, 中小林农贷款难。从福建省的贷款情况来看, 企业、大户林农的贷款依靠市场机制运作, 开展较好, 但小额贷款发展缓慢。虽然林权抵押贷款已达到一定规模, 但作为林业生产主体的大部分林农还未享受到林权抵押贷款带来的融资便利,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林业企业和林业大户, 获得贷款的中小林农有萎缩的趋势。 (3) 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对象限制过于严格。《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第九条明确列举了7种不得抵押的林权, 包括生态公益林、未经依法办理林权登记而取得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农村居民在其宅基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除外) 、以家庭承包形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等。而林农所拥有的林权大多数属于其中, 因而导致实际贷款面很小。 (4) 管理制度不完善。贾卫国、俞小平、潘家坪等人认为森林资产不同于其他资产, 具有经营的长期性、地域的固定性以及自然力发挥作用大等特点。发展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有一整套对抵押的森林资源管理办法和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但是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未建立统一的具体详细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基层银行无章可循, 缺乏操作规范。对林权抵押贷款也没有统一信贷科目设置或无明确科目归属, 只能采取变通的办法在其他信贷科目中体现, 造成林权抵押贷款科目归属随意和不确定性。刘振海、肖化军认为某些地市农村信用社针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制定了业务操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也根据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特点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 但因为没有现成定型的风险控制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可参考借鉴, 在确定抵押比例、期限、利率、抵押登记及评估操作、审核及审批权限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 (5) 面临风险大。俞小平、聂影认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大是阻碍林权证抵押贷款推广的重要原因。他们把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对象的道德风险, 即中低收入林农可能将指定用于营林的贷款资金挪用于消费或其他支出。二是贷款对象的持续经营风险, 即林农因现金流不足等原因可能无力完成一个营林周期的持续经营。三是市场价格风险, 即经过10多年经营, 林木成熟时木材价格可能下跌。四是自然灾害风险, 主要是病虫害、火灾风险。五是长周期导致的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度增加, 即在营林活动林农长达20年左右的一个经营周期内, 借贷双方以及项目本身均面临的其他不确定性。 (6) 贷款成本高。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通过对南平市林权证抵押贷款情况的调查, 发现林权抵押贷款比房产抵押贷款成本一般高3%~5%, 个别县 (市) 林权抵押贷款成本高达12%, 与民间借贷利率相差无几, 过高的贷款成本阻碍了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广。晏露蓉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贷款的成本, 认为林地勘界、林木价值评估等工作专业性强, 贷前调查成本高;林业生产周期长、林区远离银行网点, 贷款后跟踪困难, 导致林农林权贷款管理成本高, 风险防控难度大, 使得林权贷款利率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同期限的贷款。俞小平、聂影认为林农贷款主体分散、单笔金额较小, 造成了银行合约成本和信息成本高。此外, 营林经营活动周期长、经营规模小从而引起经营风险高也是造成贷款成本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引入林业科技机构的参与从而降低贷款成本的建议。 (7) 缺乏配套设施。韩立达、王静、李华认为目前与林权证抵押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影响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发放。虽然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了可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使用权, 而《担保法》中又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此外, 林木作为一种可生长性的森林资源, 国家对其实行了较严格的采伐许可政策, 使林权变现困难。如按照《森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采伐林木的单位或者个人, 必须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林权流转市场尚不健全阻碍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推广。由于评估、登记缺乏权威性和林场自身价值的难确定性、风险性, 林业要素市场发育不足, 部分县 (市) 虽成立了收贮中心, 也难以开展实质性业务。缺乏高效、市场化的林业资源转让二级市场, 使得森林资源流转、变现困难。

贾卫国, 俞小平, 潘家坪等人认为限额采伐制度, 木材采伐指标存在的不确定性, 增加了贷款人的违约风险。林业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 运行方式不规范。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协作的利益关系普遍较难协调。都妨碍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推广。

三、对林业保险的研究

刘红梅、周小寒、王克让认为林业保险对我国林业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是林业保险可增强林业的恢复能力;二是林业保险有利于林业获得金融的支持;三是林业保险有利于林权明晰, 促进林权流转;最后, 林业保险可作为政府对林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

虽然我国林业保险开办较早, 1984年开始在桂林试点, 至1994年拓展到广西、吉林、广东、北京、陕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但是多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樊毅、张宁认为造成我国林业保险发展停滞的原因有:保险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林权不清, 林业产权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林业保险市场低迷, 营林者的收益低下、保险意识薄弱、保费筹集困难导致林业保险需求少;林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保险技术薄弱导致林业保险供给不足。林业保险政策法规不健全, 瑞典、芬兰等林业保险开展的比较早的国家都以专门的法律对其地位和运作规则进行了特别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林业保险的法律法规, 对林业保险的性质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林业保险的组织制度、业务经营方式和会计核算制度都依照的是《保险法》中对商业性保险的规范, 漠视了林业保险的特殊性。他们提出应当通过加大对林业保险的投入, 提高林业投保人、承保人的积极性;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林业保险经营体系;促进林业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方法促进我国林业保险的发展。

晏露蓉研究了林改后林业火险的推广情况, 发现林农对林业保险认识不足制约了森林火险的拓展。福建省将森林火险定位于为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措施, 投保森林火灾保险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前置条件之一, 导致农民对林业保险产生认识偏误。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森林火险的定位。

李彧挥、孙娟、高晓屹基于福建永安市林农的实地调查数据, 运用累积Logistic模型, 分析了影响林农对林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发现林种类型、林农的特殊经历、家庭收入水平、不同区域、林农受教育程度以及政府是否对保费进行补贴对林农购买林业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用材林面积与投保意愿呈负相关关系;林农有特殊经历的知识面更广, 收入更高, 投保意愿更加强烈;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政府的保费补贴与投保意愿都呈正相关关系。他们提出通过针对不同林种设置差异化险种, 加大保险费用补贴力度等方法提高林农的保险意愿。

陈盛伟, 薛兴利分析了林业保险的技术难点, 指出林业技术术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林业生产施工与作业过程中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能够对林业保险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对其他林业融资方式的研究

其他林业融资方式包括林业信托、林业基金和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薛艳、杨淑波认为林业产品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林业信托提供了产业基础。提出林业信托可以通过贷款信托、股权融资和租赁融资的方式作为林业引入资金。

陈锡文、李屹、陈兴良等人分析了英、法、美、日、澳大利亚和瑞典林业基金的特点和作用, 指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林业基金制度, 必须从法律上明确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明确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能够落实的林业基金来源。必须建立健全林业基金管理制度, 严格界定林业基金使用范围, 在广筹资金的前提下, 林业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左旦平、张式楷认为由于缺乏基础理论指导, 林业基金制度最初设计方案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包括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政策目标不够明确;并没有开辟出新的融资渠道;关于林业基金管理的内容空泛;林业基金制度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对外部配套条件缺乏深入研究。他们从传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对林业基金制度实质和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个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

潘焕学、秦涛、张元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含义、条件和森林资产的特征, 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提出了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并且提出通过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的改革, 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 建立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措施三项措施推行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

总体看来, 目前对于林业金融问题的研究, 理论层面的分析较少, 实践层面的探讨较多;定性分析的研究较多, 定量分析的研究不足;提出的对策以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为主, 微观的、技术层面的建议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 为制定政策做为指引, 另一方面要重视通过定量分析进行研究, 寻找地域性差异造成的特殊性问题, 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的开展林业金融业务提供建议。

摘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林业金融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从林业投资体制、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信托、林业基金和森林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国内金融专业排名 篇7

金融学专业薪酬排名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4407元,在大学本科专业中薪酬排名第二。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金融学专业介绍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主要包括四大学术专业领域: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就业方向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重点院校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因此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院校自动拥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拥有金融学专业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

国内快递公司排名 篇8

综合评估:这是一家专注面向企业服务的快递,而且是只做大件运输,不接小件,主营国内快递限时服务,在时效方面有跨省最快8小时门到门当天达,安全服务方面有全程定位跟踪系统保障,而且跨越的服务另一大优势是可以24小时昼夜取派!

顺丰速运

综合评估:作为当下最有知名度的物流,顺丰不管是速度、安全和服务态度在国内口碑都是一流的,基本可以定义为民营物流的龙头,顺丰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价格比对而言,它也是物流中最贵的物流之一。

德邦物流

综合评估:德邦物流作为物流的新贵,在速度上是可以保证的,在安全上德邦也是很不错的,保障货件安全是上有自己的一套,但价格和服务上觉得一般,因为价格较贵,而且送货到门还的加钱。

中国邮政

综合评估:中国邮政的安全性无疑是顶级的,网点最多是其一大优势,但是其的速度则被人诟病,相对而言比较慢跨省的包裹平均时间接近六天,实在是让人无奈,而且其的价格也是相对较高,不过服务态度还好!

圆通快递

综合评估:圆通是现在继顺丰速运、中国邮政后第三家组建航空公司的快递企业,但在物流速度上还没有成为行业领先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网点覆盖也比较广。

申通快递

综合评估:速度一般,航空货运的操作给人的感觉还不是很成熟,有时候会有不如陆运件快的感觉,价格一般,网点覆盖面还可以。

天地华宇

综合评估:拥有中国最大的公路快运网络之一,价格比较优惠,服务态度参差不齐,在安全上面没有完好的保障,被被TNT国际快递收购之后一直在改善,希望能有好的服务给大家。

佳吉物流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下一篇:青铜葵花初中生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