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化作发展优势

2016年10月27日08:

51原标题:把党建成效化作发展优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近日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全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开创新的局面。要深入持久学习,广泛深入宣传,把握根本原则,抓住工作重点,培养使用人才,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会议决定,抓紧形成自治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近期召开专门会议作出部署。

全区广大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组工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响强烈,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

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

习近平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习近平强调,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要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习近平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要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长,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国有企业领导岗位上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既要从严管理,又要关心爱护,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要大力宣传优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要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要突出党性锻炼。要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要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对国有企业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化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要落实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的要求,推动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着力抓好政治引领,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要负起把握方向、统一领导、建强队伍的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国资监管部门要落实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责任。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负起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上海市、重庆市、陕西省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党组)负责同志作会议发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一)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宏观调控取得的效果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缓解。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货币信贷增势减缓,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重要进展,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价格涨势趋缓。第二,国民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和比较快的发展势头。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正在趋旺。

之所以说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经济运行当中的突出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基础还相当不稳固。具体表现在,一是预计今年粮食总量将会得到缓解,但粮食品种、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二是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新开工项目6.8万个,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清理上报情况来看,还有2万多个拟建项目;三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第二,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现象这两个月又开始呈现,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苗头;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了紧张状况;三是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多数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当然也有法制不够健全、政策执行不够有力、增长方式没有转变等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的汇总情况来看,各地都比较认真,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深度和力度各省参差不齐。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做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善后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此,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清理整顿工作虽然基本告一段落,但收尾工作至关重要。对各地提出的停建、缓建和继续建设的项目的处理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暂时不作评论,待调研后再发表看法,但各地要按照提出的处理意见做好收尾工作。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清理工作总的原则是有保有压,并不是让所有项目都停下来,而是要求各地根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政策标准,自行提出哪些项目需要停,哪些项目需要继续建设。

第三,最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到地方调研期间,至少有3个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治理整顿期间的政策特别是土地控制政策过于严格,很多项目都没法批。关于土地控制政策我想跟大家讲几点看法:一是今年10月31日以前,土地严格控制政策是不会松动的。二是10月31日以后,土地管理特别是建设用地管理的严格程度有可能不会比现在松多少。三是今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工作,有1/3的省做得很不错,很快就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报来了项目材料,要求尽快对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予以确认。但是,还有几个省到现在还没有把文件报上来。有的省虽然报上来了,但文件不符合要求,投资司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后,还是不能尽快反馈补充材料,造成项目确认工作延误。

二、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一)对《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认识和落实问题

《决定》是经过近10年反复酝酿出台的,国务院专门研究了3次。我认为,《决定》是一个重要的文件。第一,这个文件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第二,这个文件基本适应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乃至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贯彻落实《决定》,应该研究怎么把《决定》具体化,怎么在实践中指导实际工作。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发展,又要加强调控。

(二)突出强调一下核准制的问题

第一,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今后侧重管理5个方面:一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如果已制定过有关规划,那么要看这个项目是否在规划当中。属于城市中心或城市郊区规划范围内的,还要看是否纳入正式批准的城市规划范围。这个方面工作主要由各级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门负责;二是看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这主要请环保部门提出意见;三是土地部门是否出具了审查意见;四是在经济安全上有保障;五是使用银行贷款的,看银行是否承诺贷款。今后,核准项目就把握这5条,至于市场、技术、效益等等,都不属于核准内容。

第二,凡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所出具的文件原则上是部级的。比如,环保评价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出具文件,土地利用应由国土资源部出具文件,贷款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出具文件等等。一般来说,省级部门出具的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认可。

第三,现在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可研报告,需要按核准方式办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将其转成核准项目。但应特别注意,原来可研报告达不到上面5点要求的,必须作必要的补充。二是项目建议书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不再退回,如果属于核准的,按上述5点要求,补充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就核准,不符合要求的请抓紧做工作。总之,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从现在起都要按《决定》精神办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处理办法,请各省发展改革委向省长报告。再重申一下,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和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是前置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对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地区布局、资源利用、经济安全等进行核准。各省现在就要按照这个办法做工作,共同配合,加快项目核准的步伐。

(三)关于备案制和代建制

第一,备案制度由各省自己制定,先实践,后总结。第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备案制和代建制一样,没有现成的办法,只能先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关于代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暂时不出台办法,也暂时不全面推行代建制,而是先搞代建制试点。从今年起,拿出两个项目作为代建制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各省可以实行各自的代建制。

(四)各级发展改革委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团结有关方面共同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后,有十几个省市的经委或经贸委保留了原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他们同样是投资项目管理战线的战友。在这里我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是省发展改革委,同时也包括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二是各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文件(包括审批和核准文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涉及到上述十几个省有原来意义上的技改项目的,可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也可以会同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省级经委或经贸委单独上报的文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同时也便于各省统筹安排和管理投资项目。

总之,这次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利益牵扯面也很多,在执行当中,各方面要加强协商、协调。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清欠工作

第一,各地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都要重视此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各级发展改革委不要认为这只是建设部门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

第二,对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问题,各省发展改革委和经委(经贸委)责无旁贷,要加大工作力度。从现在起,用两个月的时间,按项目搞清楚下面两类情况:一是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二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

第三,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8月23日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今年10月末以前,各省要上报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解决办法(包括时间、进度、措施),抄送建设部、国家发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还要求,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造成的拖欠,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在今明两年内解决。这项工作总体上由建设部门负责,但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问题的措施,各级发展改革委责无旁贷。

四、关于明年的投资工作

明年的投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目前可以明确的有这么几项:

第一,明年国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可能还要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

第二,明年投资安排和管理工作会更多地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第三,明年中央政府掌握的投资将会减少。

第四,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要对1998年以来国债投资的项目进行总结。这项工作已经布置,请各地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惠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为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作为基础党组织负责人,我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意思,这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要通过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对党员管理、教育及监督的水平,锤炼党性,不断提高党员政治觉悟,永葆政治本色。1.我们要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常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党组织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党员要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真正成为“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2.要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基础党建责任落实,书记是第一负责人,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基础党建工作。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xx校区广大干部师生高度关注会议的召开,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学习会议精神,就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展开了热烈讨论,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振奋人心,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把讲话内容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为建设高水平大学,争创“双一流”目标努力奋斗。

刚刚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去,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要从严治教,把好政治观,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最后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选定系列国家重大热点前沿性课题,出一批易学、管用、大学生喜欢的优秀成果。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各项工作的深入。

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历史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认识更加深刻了。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关系,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走进青年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解释世界,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手段”、新媒体新技术融为一体,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政课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真正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三点体会,一是成功的教育首先是教师的自我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整体、深刻的理论理解,自己真信才能真行,才能真正打动学生;二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是思政课老师的孤军奋战,所有高校教师都要学习、践行,才不会止于口号;三是要在足够了解学生的同时,向更高的层面引领学生,带动他们追寻更高的理想,把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总之,教育过程要合理合情,理论通达才能以理服人,情感真挚才能以情动人。

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是我们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重点。要准确把握和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坚持一面旗帜管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做到思想从严,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发挥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强化思想教育。要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培育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文化项目,为推进高水平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 周伯华(2012年5月2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总结交流全国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安排部署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这次会议在兰州召开,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甘肃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陈向群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同志亲临会议作指导。甘肃省工商局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和全体与会代表,对中央组织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对有关部门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对甘肃省工商局为开好这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奋斗目标,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取得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显著成绩。甘肃省工商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履职尽责,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强化消费维权、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工商系统前列。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思路新,措施实,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这次会议在甘肃召开,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良好平台。

这次会上,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陈向群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钟攸平副局长将代表总局党组作工作报告。会议还安排了10个单位作大会发言,印发了51个单位的书面交流材料,并以展板形式集中展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系统推进非公党建的成果。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借鉴,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职能、主动参与,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坚持把中央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工商行政管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作为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体制和队伍优势,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下,立足职能,创新机制,推动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扩大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各级工商机关以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非公企业中党员总数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2010年以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党组织12.1万个,覆盖非公有制企业49万户,其中有工商部门的重要贡献。

(二)较好完成了对非公企业党员摸底调查的任务。总局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还研究开发了非公企业党建数据统计软件系统,制定了非公企业党建统计数据指标,举办了非公企业党建数据统计工作培训班,全面开展了总局、省市县局、基层工商所五级数据录入工作,并先后8次到各地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各地按照总局要求,结合企业登记、年检验照,扎实做好了调查摸底和汇总统计工作。

(三)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各级工商机关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创先争优。积极引导企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开展评选“党员经营示范店”等活动,增强企业自律意识,促进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诚信经营,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四)创新了推进非公党建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总局成立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组,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建立了在党委和组织部门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协作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了个私协会的积极作用。各级个私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开展非公党建工作,采取独立、联合、挂靠、统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截至2011年底,全国依托个私协会建立党组织2.75万个,在推进个私企业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探索创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甘肃、山西等省依托工商部门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甘肃在组织部门指导下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非公党建工作体系。重庆探索了机关党建、系统党建、非公党建“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思路。吉林、西藏、山东、广东、江苏、浙江、陕西、云南、河北等地,选派工商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依托基层个私协会将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和小微企业中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并采取登记、选派、发展、培养等办法壮大党员队伍。

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在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统筹指导下开展工作,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必须坚持围绕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抓党建,必须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体制、职能和队伍优势,必须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和经验的积累,是各级工商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为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各地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二是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仍然薄弱。目前还有80%的非公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还有大量未接转组织关系、亮明身份的党员,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复杂。四是在党委领导下的系统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全面推进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3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部还专门召开了全国非公有制企 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取得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成绩。

(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总体上看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抓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的任务很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有非公有制企业1012.3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万户,从业人员近2亿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岗位。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多数。各级工商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就必须积极吸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中的先进分子成为共产党员。这不仅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工商机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工商行政管理具有与社会接触面广的特点,有着独特的职能优势、体制优势和队伍优势,是与非公经济组织联系最紧密的政府部门之一,在日常监管和服务发展中,同非公企业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李源潮同志指出,由工商部门党组织负责个体工 商户、专业市场和小微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体制创新和完善。现在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主要在这个领域。李源潮同志的要求,既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赋予了我们重要责任。如果说我们工商部门过去抓非公党建工作任务、职责还不十分明确的话,那么李源潮同志的要求既明确了我们的任务,又加重了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勇于担当重任。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党建强,企业就发展。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制度、加快科技创新、吸纳高端人才、实现规模发展等难得的机遇,同时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又使企业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才能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培育诚信经营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李源潮同志的要求,紧紧围绕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和小微企业三个重点,根据总局的具 体部署和要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把非公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切实抓好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经营灵活、从业人员众多,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各级工商机关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抓好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个体工商户的培育部门、服务部门,同个体工商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是唯一能够对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准入、交易、竞争、退出行为进行全程监管的执法部门。各地要把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与个体工商户监管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与个体工商户的天然联系,不断创新登记、年检等工作,当好党建工作的“信息员”和“宣传员”,做好信息采集反馈和政策理论宣传工作,为扎实推进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组织优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拥有从总局到基层工商所五级贯通、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是唯一能够把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延伸到乡镇、街道和农村的部门。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力量,基层工商所要自觉担负起指导和推进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的任务,针对个体工商户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工商所遍布城乡的优势和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探索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努力在个体工商户中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三是要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的积极作用。个私协会基层组织健全,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行业自律、维权组织,在推进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各地要积极发挥依托个私协会建立的个私协党组织的作用,扎 实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找双培”活动,把分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引导“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重新“回家”、亮明身份,指引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找到组织。

(二)切实抓好专业市场党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专业市场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的建设者,到现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监管者,对专业市场党建工作具有独特优势,也肩负重要责任。要针对专业市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专业市场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要针对专业市场具有集中性、稳定性的特点,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专业市场是市场主体汇集交易的市场形式,既集中又稳定。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专业市场,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专业市场,基层工商机关党组织要与专业市场党组织结对子,搞好调研指导,重点指导专业市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将联系点建设成为非公党建工作的示范点。二是要针对专业市场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特征,探索建立行业性党组织。专业市场是同类产品积聚交易、流通和配送的市场形式,具有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征。要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与专业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打破传统党组织设臵方式,组建行业性党组织,以产业为纽带,组织、联络、凝聚专业市场 党员。

(三)切实抓好小微企业党建工作。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0%,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吸纳劳动就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高度重视,下功夫抓好小微企业党建工作。一是要加大小微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要根据本地区小微企业的分布情况和行业特点,创造性地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积极组建区域性党组织、行业性党组织,努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二是要扎实开展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要结合小微企业实际,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按照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的标准,指导小微企业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促进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不断巩固党建成果,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确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是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各级工商机关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不断开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要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首先要落实党建责任的全覆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非公企业党建 工作。要强化责任落实,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具体执行落实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责任明确,执行有力,监督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小组,并明确工作机构。已成立非公企业党工委的工商机关,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

(二)坚持系统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就是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坚持条块结合、部门配合,就是在条线上总局指导全系统,上级工商机关指导下级工商机关;在横向上加强与统战、商务、财政、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多沟通、多协助。在基层,要坚持以工商系统为主,在服从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商机关与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和小微企业联系紧密的职能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县级工商局特别是遍布城乡的基层工商所打造成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在组建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巩固党建成果、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

(三)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与非公企业“两个积极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和组织优势,又要充分调动非公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完善五级贯通的非 公企业党建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联动和动态更新。要结合登记注册、年检验照等工作,做好数据采集、统计汇总和分析研究工作,为党委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要在宣传、指导、组织、协调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非公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非公企业的主体性作用,按照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赞成的原则,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目标同向、互促互进,引导出资人和企业职工主动积极参与到党的建设工作中来。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典型培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完善制度、培养典型上狠下功夫,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要不断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督促机制和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障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长效开展、高效推进。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典型的培养,积极利用报刊、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此项重要工作任务。今天在这里召开会议的目的, 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认真总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开展以来的成效和经验, 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摆脱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瓶颈制约, 缓解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废旧商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造成的环境压力, 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加快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刻不容缓。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是发掘资源潜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以铜铝资源为例, 我国铜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 铝土矿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3%, 且铜矿、铝土矿开采程度已超过50%, 新增探明储量也极为有限, 按照现在开采速度, 铜只够6~7年开采。如果仍采用现有的粗放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将难以为继, 环境难以承受, 危及我国经济安全。因此, 如何开发利用国内再生资源, 是“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具有相当潜力, 如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 而每回收利用一吨废塑料, 就可获得0.85吨塑料原料, 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对废铝的回收利用, 我国只能达到7~10次循环, 而日本可达21次循环。如果能够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 实现从单纯依赖原生资源转变为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并重, 对缓解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 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目前,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纷纷加快部署, 采取立法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 推动包括节能环保等产业在内的重点产业快速发展。欧盟提出将在未来10年重点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0%。对我国来说, 仅仅依靠原生资源发展经济已成为历史,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后发优势,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据分析, 我国目前的家电产品保有量巨大, 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1.3亿和1.7亿台, 今后每年至少要有1 500万台左右家电、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 相当于一座蕴藏量大、品位高的矿山。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地回收, 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可以说,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好坏, 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

(三) 是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

要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并把“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 规划在今后五年, 建设80个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高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彰显出这项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 国务院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把回收行业列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 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视, 也体现了再生资源回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四) 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措施。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在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GDP已达39.8万亿元, 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大关, 这意味着我们将从解决人民基本温饱的阶段向小康社会跨越。这就要求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时, 充分满足人民居住环境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要。随着工业化程度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产品更新越来越快, 废旧产品的产生周期也进一步缩短, 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 如处理不好, 就会带来环境污染。再生资源回收有利于解决大量废物遗弃或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 防范环境风险, 是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从我国部分省市的实践看, 再生资源回收抓得好的地方, 往往是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对于促进和扩大低收入人群就业、解决农民工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据统计, 再生资源每增加1 000亿元产值, 可以安排就业50~100万人。因此, 发展再生资源回收, 符合保障民生、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做好这项工作,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五) 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崇高事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人认为“俭, 德之共也, 侈, 恶之大也。”这说明, 中华民族早就将节约问题提到了道德的高度。建国初期, 我国人民群众充分发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不但废钢、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 就连牙膏皮、兽骨等资源也大量回收, 为我国轻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周恩来总理曾对回收行业题词:“实行收购废品, 变无用为有用, 扩大加工, 变一用为多用, 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在资源越来越紧张、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 勤俭节约的传统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这不仅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要求, 更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保一方净土、留一片蓝天的必然选择。虽然回收行业工作环境差、从业人员地位不高, 但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是一项默默奉献的事业,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把节约的理念推广到全社会, 这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抓住发展机遇, 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二、充分肯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 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 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吨, 与2006年相比, 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 000亿元人民币, 是2006年的近1倍, 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 从业人员约1 800万人。2009年利用废钢8 300万吨, 再生铜在铜产量中占52%, 废纸浆占纸浆总量的69.3%, 再生资源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9%。总结五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我认为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 社会各界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行业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重要地位不断显现, 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正在成为地方经济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如湖南汨罗市2009年回收量达112万吨, 实现税收5.6亿元, 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9.5%,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15.6%。山东临沂市废旧商品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 已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24.5%。一些城市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设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 不少地区都是“一把手”亲自抓, 比如, 昆明市仇和书记亲自抓再生资源工作, 将此作为建设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领导对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非常重视, 温总理对此做了重要批示, 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批示精神, 去年以来, 我们一直与国务院各部门积极协调, 争取从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方面,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 也将会有效带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二) 以“三位一体”建设为核心, 试点城市回收网络初具雏形。

商务部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启动了两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 共66个试点单位, 基本覆盖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55个试点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发展模式, 培育了近100家龙头企业, 新建和规范网点40 000多个, 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余个, 试点城市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自2009年开始, 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工作基础较好的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项目进行了支持, 两年来, 商务部、财政部已对44个城市的33075个网点、181个分拣中心、22个集散市场, 以及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和人员培训经费等项目进行了支持, 此外, 还对36个回收加工利用基地 (包括区域性市场) 的基础和环保设施进行了支持, 安排金额共计17.5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安排资金, 支持10个试点城市的回收体系建设和20个省份的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目前, 各地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或安排了配套支持资金, 或出台了地区性的优惠政策, 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

一是社区网点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 覆盖面广, 改善了社区环境。试点地区依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 合理布局, 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在居民社区设立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 改变了过去走街串巷、散兵游勇式的回收方式, 规范了回收行业秩序, 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 美化了环境。同时, 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 依托社区网点采取多种回收方式, 调动居民交售废旧商品的积极性。上海市构建具有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中心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 做到居民足不出户, 通过电话就可以上门收废, 为群众提供便利, 并推出了面向回收人员的IC管理卡和面向市民的“阿拉环保卡”, IC管理卡汇集了回收人员信息, 对回收队伍进行了规范管理, “阿拉环保卡”方便市民在全市700个自助回收箱完成自助废弃物交售, 并获得奖励积分可去商场购物。合肥、南宁、重庆等地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活动, 在高校设立回收网点, 一方面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一方面利用回收的旧书、旧杂志办起了图书角, 在校园中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北京市将再生资源回收与公益活动相结合, 推出回收积分卡活动, 对定期交旧的居民给予奖励, 累积一定积分可换节能产品。这些创新方式有效提高了回收效率, 方便了居民交废, 提升了行业形象, 也为回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是分拣中心提升了加工处理水平, 提高了回收质量。改造、建设的分拣中心通过对各类再生资源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 开始由人工打包、简单机械打包向全机械化打包发展。一些地区的分拣中心具备了废饮料瓶自动剥标打包、废纸自动化标准打包、废金属剪切、压块等设施, 大大提升了再生资源的品质和回收效率。例如, 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新增电子废弃物处置流水线, 通过精细拆解, 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三是集散市场提升了功能, 发挥了集聚效应。集散市场通过增加服务功能, 实现了集中收废、分拣、初加工一站式的集约化经营, 改变简单的“一收一卖”的回收行业传统模式, 延伸产业链条, 共同发展, 提高了再生资源资源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例如, 北京市提出“厂商直挂”的发展思路, 各回收主体企业与利废企业签订回收供销合同, 为再生资源利用提供了稳定的途径。浙江永康市通过再生资源回收, 为当地五金加工业、汽摩配件等特色支柱产业提供了原料来源,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把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打造成当地五金制造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行业, 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 从规划和法规入手, 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工作。

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地在试点过程中, 按照商务部部署, 认真编制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完善了政策保障措施, 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石家庄市继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后, 又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 提出了本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发展的5年目标, 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计划性。2007年, 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颁发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各地也从实际出发, 出台了地方性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立法文件或行业指导性文件, 确立了回收经营者备案制度、回收废旧金属登记制度, 制定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监管原则和回收网点规划的制定原则。此外, 商务部近年来注重抓好回收行业管理基础工作, 开通了回收经营者网上备案系统, 着手建立回收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一些地方也在加快基础工作步伐, 例如, 北京市正在着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集成回收站点数据库、企业登记备案、数据分析等模块, 全面掌握本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 为行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带动行业较快发展。

在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 各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一批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资本充足、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发展模式的回收企业脱颖而出, 促进了行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一些大型企业营业额已突破百亿元, 形成了品牌效应;此外,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 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工艺得到快速提升, 一些处理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例如, 大连环嘉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PET废塑料瓶片熟料生产技术, 利用纳米处理回收的PET瓶片, 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塑料膜、电子电器等领域;长江铜业攻克再生铜“低温扒渣”工艺中损耗大的行业难题, 将铜的损耗降低2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这些企业, 对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实现行业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 以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为切入点, 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作为一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大政策措施, 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实施近两年来, 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一方面实行多元化回收, 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和生产企业销售机构等均可参与回收, 便利了消费者交售旧家电;另一方面, 规范的回收体系成为有效回收废旧家电的重要渠道, 废旧家电交给有资质的拆解处理企业进行集中拆解处理, 有效回收利用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资源近50万吨, 改变了以前绝大部分废旧家电由个体商贩上门回收, 进行简单人工拆解, 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 实现了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截至2011年4月10日, 全国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4 423.8万台, 销售额1 667亿元, 回收旧家电4 580万台, 拆解旧家电3 420万台。

在总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同时, 也应看到,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基础差、底子薄, 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回收网络有待完善。经过5年来的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初显雏形, 但总体看, 已经列入试点的城市回收网点还不够完善, 需提高覆盖率, 创新回收方式, 做到所有资源应收尽收;县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仍是薄弱环节, 尚需加大工作力度;分拣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亟待改善, 粗放式的简单分拣处理方式有待改进, 集散市场的交易、集散、信息发布等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

二是发展理念亟待转变。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寄希望于国家财政资金支持, 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些企业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市场利益驱动下, 普遍存在着“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 导致投融资渠道狭窄, 发展受限。

三是技术进步不尽人意。从行业整体上看, 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低, 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 大多数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特别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分拣、收购工作环境恶劣, 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 甚至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 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外, 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造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是经营秩序仍需规范。我国目前尚没有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 缺少完整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体系, 回收网点和市场布局不合理、经营秩序较乱等问题较为突出, 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现象还比较严重, 不仅影响到市容市貌, 而且助长了偷盗事件的发生, 影响社会治安。

五是法律体系缺失, 税收支持政策弱化。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 目前, 回收领域只有一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虽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 但法规效力不够, 亟需出台更高层次的法律文件, 以将行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此外, 今年行业原有的税收支持政策被取消, 回收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幅增加, 整个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六是社会观念歧视, 行业地位低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传统观念中被看作是“收破烂”的, 目前全社会对回收行业的认识还不够, 并没有把这一行业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来看待。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较低, 在工作中也经常受到岐视。

三、努力开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 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今后五年及更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 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提高回收率为重点, 以加强法规建设、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保障, 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为支撑, 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到“十二五”期末, 要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 提高认识, 建立工作机制。

再生资源回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是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业, 同时又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商务主管部门, 必须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 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要加强组织领导, 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政府工作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 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明确责任, 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既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又要调动回收企业的能动性;既要加强政策引导, 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二) 加强规划,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 各试点城市都制定了本地的实施方案和规划, 实践证明, 这项工作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序实施、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 都起到了较好作用。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也是各地的规划年, 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做好, 并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制定当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 并将有关内容列入当地“十二五”规划, 抓好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 近期我们将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 要求第三批城市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 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合理规划布局。

(三) 抓紧构建回收体系, 完善回收网络。

今后五年, 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回收体系的基础上, 要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开, 实现回收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合理布局, 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 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 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同时, 要进一步畅通回收渠道, 一是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推动建立生产企业之间通过协作与购销关系进行直接回收大宗再生资源和边角料的畅通渠道, 协调和鼓励工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其它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 实现回收多元化。二是积极发展现代营销方式, 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易、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 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和单位、多方面共同参与、方便快捷的回收网络。

(四) 提升分拣、处理与利用水平, 建设一批示范产业园区。

实践证明,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园区, 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连接点和科技孵化器, 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作用十分明显。今后, 各地要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 继续规范建设一批具备储运、分拣、加工、拆解、利用等多种功能, 能够提供完善的物流、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 环保处理和劳动安全保护设施完备, 运营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区,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鼓励区域性园区在依法合规、公平竞争的前提下, 加快拓展经营规模, 增强上下游业务连接,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并根据互补原则, 在园区间开展采购、营销等方面合作, 打造全国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市场。

(五) 抓好项目建设, 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自2009年以来, 中央财政已经连续三年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支持。对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 各地商务部门要高度重视, 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在上报城市和项目时要深入调查研究, 真正把一批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市场项目推荐上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配合财政部门把资金管好用好, 保证效果。对于2011年的财政支持项目, 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 统筹安排资金使用和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机制, 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到位, 并根据各地实际, 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在今天的会议上, 我们将与有关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和试点城市领导签订责任书, 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今后我们还将会同财政部, 根据工作情况, 适时派出工作检查组, 对资金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以往实施的财政支持项目,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项目执行和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 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及时总结资金使用中的经验、做法, 并将有关情况反馈上报。

(六) 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回收利用秩序, 规范企业行为, 加强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交易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 建立健全财税支持政策体系, 对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良性发展十分必要, 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是当前行业管理的依据。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力度, 进一步抓紧完善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的法规和规章。地方能出台更高效力法律文件的, 就要努力推动出台, 现在已有一些城市出台了回收管理条例;确实有难度、条件不成熟的, 可以先出台指导意见、工作通知。目前, 结合研究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工作, 我们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 争取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的早日出台, 逐步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 我们正在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 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各地也要进一步研究和争取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政策, 对回收体系建设这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支持, 逐步形成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

(七) 加强行业标准和统计制度建设。

统计和标准化工作是行业管理的基础, 没有翔实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行业管理部门就无法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 行业就无法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目前, 商务部正在研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统计制度, 以全面掌握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 着手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 把标准工作与重点工作内容相结合, 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权威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标准体系。其中, 回收行业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标准应作为重点之一, 各地也要切实做好当地回收行业的统计工作和地方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八) 强化宣传教育。

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 并适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推动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面向全社会加强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和合理利用再生资源的普及教育, 使之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形成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九) 支持培育龙头企业,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回收企业积极进行联合、重组, 进一步提高自营能力, 优化经营结构, 延伸服务链和价值链, 完善物流体系, 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 形成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模式, 提高回收利用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同时, 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要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对个体流动回收人员和农民工要进行管理、规范、引导、培训, 逐步提高回收人员整体素质。

回首5年来的工作, 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过去初级粗放的发展模式起步, 在五年当中不断发展壮大, 蒸蒸日上。其中, 以上海市等地为代表的试点城市和回收利用基地, 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希望同志们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 认真学习和交流。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十分宝贵, 我希望大家增强机遇意识,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要求, 再接再厉, 开拓进取, 力争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一年, 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开创新局面, 为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铁路局入职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黎平县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