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阅读理解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桃花心木阅读理解(通用9篇)

桃花心木阅读理解 篇1

设计理念:本组教材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 因此, 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他们的所见所闻, 以达到感悟文章意蕴。教学不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 应坚持以“读”为主线,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种树人的言行, 在读中感悟蕴含的哲理, 在读中领会文章借物喻人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种树人的用心, 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课文通过借种树喻育人所说明的深刻道理,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1. (出示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 你们认识这种树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 一种常绿乔木, 树形优美, 高大而笔直, 树高可达20多米;其材质色泽美丽, 能抗虫咬, 适合制作车、船、家具, 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生产使用。)

2. (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图) 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 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学生自由表述。)

4.是啊, 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 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 去寻找答案。 (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设计意图:通过成材后的桃花心木与其幼苗的对比,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 注意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 相互检查字词读音, 及时正音。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及时纠错。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 经历初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 领悟道理

1.在“我”的记忆中,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它树形优美, 高大而笔直, 可当看到它的树苗仅及膝盖时, 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 思考讨论: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用疑惑的语气读出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 桃花心木幼苗该不会枯萎吧?)

5.朗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学生以读代答, 把自己当做种树人, 回答作者的疑问。

6.教师适时点拨: (1) 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 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 直到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 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 因此, 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 适应不确定的环境, 才有可能长大成材。 (2) 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地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 是在模仿老天下雨, 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 拼命扎根, 才会长成百年大树。 (3) 如果人们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根就会浮在地表上, 无法深入地下, 一旦停止浇水, 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 也无法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7.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 读出“语重心长”的感情, 在读中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8.“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 有何感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1) “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 是指生活变化无常, 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2) 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名人实例说一说,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是怎样经受各种考验, 锻炼出独立自主精神的。 (教师适时补充名人事迹, 引导学生体会。) (3) 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 又会怎样呢? (养成依赖的心, 一旦环境改变, 将无法生存。)

9.教师小结:“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它已经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 自主地生长。人和树是一样的, 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描写的桃花心木一样, 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炼, 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长成栋梁之才。

10.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 与文本对话,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 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小学生大多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 达到“对话”境界。教师铺设台阶, 让学生当一回“种树人”, 并联系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 移情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 获得思想启迪。

四、回归课文, 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 给了作者, 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 如今又怎样了呢?

2.师: (课件出示高大的桃花心木) 现在, 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 是那么优雅自在, 显示出勃勃生机。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 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 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 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对文本的感悟。这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 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体验和理解, 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五、再读课文, 体会写法, 扩展创新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文章是围绕“三到”来写:一是“看到”———引发思考 (产生疑问) ;二是“听到”———找到答案 (种树人的话) ;三是“想到”———明白道理 (由树及人) 。

2.教师点明, 这种写作方法称为“借物喻人”, 即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 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育人的道理。

3.世间万物, 千姿百态, 隐藏着多少哲理, 只要我们专心去发掘与体验, 用心去感受, 就会有所发现。请联系生活想一想, 你能从哪些事物上面悟出做人的道理, 然后写在“生活感言卡”上进行交流。

示例: (1)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2) 小草:能屈能伸, 坚韧不拔。 (3) 竹子:中空外直, 虚怀若谷。 (4) 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 (5) 青松:傲霜斗雪, 直冲云霄。 (6) 花生:默默无闻, 果实累累。

读《桃花心木》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桃花心木》,深有感触。

原本弱小的桃花心树苗,在一个个子很高的人“随意”地照料下竟然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件事中也蕴含着一个道理,人们只有在“不确定”中适应环境,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打击,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们防不胜防,而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茁壮成长。

这让我想起,在我刚刚接受副班长这一职务时,我经常因为突然之间多出来的事情而挤掉其它的事,太多任务要去记,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晚上睡觉时脑子里也是那些工作,以至于我都想要放弃,认为自己没能力去做好这些工作。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便开导我,告诉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老师是相信你有能力才交给你去做的,我也相信你能做好。”又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最接近生活的就是我的老师,比如:“各科老师他们不光要给你們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而班主任责任更重,不只是班里的大小事务都要考虑到,还要注意我们的生活琐事。”妈妈的一席话让我又重拾信心,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也从未再退缩。

人就像桃花心树苗,从嫩芽成为参天大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经历大自然的洗礼,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沙台小学种子文学社六(4)班

指导老师:常亚敏

桃花心木(本站推荐) 篇3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

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桃花心木教后记 篇4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我从本课教学中明白了,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只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同步练习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wěijiāoshuǐyōuyǎyǔ zhònɡ xīn chánɡ

()()()()

duànliànbó bó shēnɡ jīyīlà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莫名其妙 .

(1)名字,名称。(2)出名,有名。(3)说出。(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

(1)缘故。(2)缘分。(3)沿着,顺着。(4)边。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汲()赖()旦()雅()

委()极()懒()但()稚()

番()锻()炼()勃()忧()

翻()段()练()脖()优()

四、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树()的基业

()的人()的树苗

()的心()的能量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依赖——()优雅——()

六、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七、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

例: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答: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填空并答题。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会()。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就能(),努力生长。

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借()喻(),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九、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wěijiāoshuǐyōuyǎyǔ zhònɡ xīn chánɡ

(枯萎)(浇水)(优雅)(语 重 心 长)

duànliànbó bó shēnɡ jīyīlài

(锻炼)(勃 勃 生 机)(依 赖)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莫名其妙(3).

(1)名字,名称。(2)出名,有名。(3)说出。(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1).

(1)缘故。(2)缘分。(3)沿着,顺着。(4)边。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萎缩)汲(汲水)赖(依赖)旦(元旦)雅(雅致)

委(委屈)极(积极)懒(懒惰)但(但是)稚(幼稚)

番(一番话)锻(锻炼)炼(锤炼)勃(蓬勃)忧(忧虑)

翻(翻卷)段(段落)练(练习)脖(脖子)优(忧愁)

四、填入合适的词语。

(特别)的树(百年)的基业

(个子很高)的人(存活)的树苗

(依赖)的心(巨大)的能量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干枯)依赖——(依靠)优雅——(优美)

六、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一般)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独立)的心。

七、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

例: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答: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汲水生长的树苗会枯萎,能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苗不会枯萎。

2、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定时定量浇水会养成树苗的依赖心,根无法深入地下,如果停止浇水就会枯萎,幸存的树苗也会被暴风雨吹倒。

八、填空并答题。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感想),借(树)喻(人),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九、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桃花心木阅读理解 篇6

一、自我剖析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人,对于《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每次上不好这篇课文,我始终觉得不是我驾驭不了它,而是它实在不好讲解。理由有很多:其一,本文所蕴含的哲理过于深奥。作者林清玄是佛教的虔诚者,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其中的“不确定”就是指佛学中的“世事无常”,此等禅宗哲理,大人尚且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更何况是要让小学生去理解它的内涵,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二,本文授课所需时间过于冗长。因为课文篇幅较长,要想讲透文章内容所需课时也比较多,如果是公开课,一个课时之内想要完成任务就更是远远不够;其三,其他诸如课文知识点如何取舍的问题及作者写作缘由的问题也都是需要应对的难点。

二、学习归来

光这三点就很有难度,更不必说对它进行深层次的品读,甚至有些难点也只有在灯火阑珊之处才能寻觅到它的美。众人皆知这篇文章因为文质尤美,内涵深远,耐人寻味,而被大家称颂。然而,最初我反复诵读此文,一直都是把它当作励志的范文,却不曾想它还有另一番味道,那就是感动。一次外出学习,偶然的机会现场聆听林清玄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原来大师幼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当年就是专门种植桃花心木的人,后来父亲去世,为了纪念他老人家,大师家中的家具几乎全是用桃花心木的材质,如此孝子之心可见一斑,真是让人敬佩不已!当时现场掌声不断,这是可想而知的事,自解也是最热烈的一次!

其实早在大师讲话之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以《桃花心木》为课题上了示范课。上课伊始,王老师就带领学生直奔主题,让学生先思考作者写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以此为向导,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展开教学。当学生抓住这个段落后,王老师便带领学生穷追不舍,通过删减———提炼———填空———朗读的方法对这个中心段反复进行强化。如此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不知不觉间,课文中心主旨已是烂熟于学生心中。接下来王老师又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他的启发引领下,学生的疑问既有价值,又与全文的重点及前文的学习环环相扣。如:“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能努力成长?”……学生的这些疑问都与“不确定”有关。老师在梳理学生的这些问题时,强调只要理解了“不确定”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于是,再次回到课文,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把那些能帮助读者读懂“不确定”性的语句勾画出来。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整合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深切感悟“不确定”的内涵。“不确定”指时间的不确定、浇水量的不确定……王老师以作者的感情(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为线索,同时不断联系重点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引读三遍),在文中理解这个“不确定”。

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王老师让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不确定”的一些事情,然后再将“不确定”的生活内涵拓宽加深,一下又掀起了课题教学的又一高潮:从林清玄佩服的三个人的命运讲开去,理解“不确定”。不确定有时意味着可怜;有时意味着艰难;有时意味着痛苦……王老师又将这个不确定性与佛禅联系起来讲给学生听,将“不确定”进行了巧妙地转化,那就是佛语所说的“无常”!课文末了,听着佛家诵唱的歌曲《醒来》,联系此文,回味此课,皆是大师之笔。清新别致,意味深远,耐人寻味。

回校后,我一直对王老师的课念念不忘,于是就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翻唱。结果一个课时下来根本完成不了什么任务,第二天的补救又已是昨日黄花,不尽人意,不能达到自已的预期效果,更不要说比媲美特级教师的风采。于是我把这些原因归结于自已功底太浅,学生基础太弱,文本难度太大,如此草草做结。

三、大师引路

事隔一年多,学校特聘全国名师石景章老师到校听课,指导教学。当天听的竟是《桃花心木》,我真偑服两位老师的勇气,胆敢拿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但是后来才发现尽管两位老师设计课堂的思路有所差异,却都带有王崧舟老师课堂的身影。

石老师给这两堂课评讲完毕,老师们意犹未尽,打破沙锅问到底,追问石老师是如何处理这篇文章的。石老师不假思索,建议大家把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定为掌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这一目标一出,全场愕然,这篇文章与温故知新有何联系呢?

带着大家的疑惑,石老师分析道:在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学过一篇名为《落花生》的文章,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借物喻人”,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复习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学习《桃花心木》时探索新的发现,最终获得新知识,这就是温故知新。作为老师,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桃花心木》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解决新的问题。

具体安排可以有五步。第一步,板书成语“温故而知新”,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解释成语,让学生明确成语的意思。第二步,引入课题,暂且放下成语,继续向学生提问:五年级上册学过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叫《落花生》,谁能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是怎么样“托物”和“言志”的?通过简单复习,让学生调动起已有知识,明确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第三步,温故而知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课文。《落花生》是通过介绍物体的特征来阐释道理,而这篇文章是通过对种桃花心木之人的行为动作感到奇怪而悟出的道理,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的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之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第四步,再次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把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当作“故”,提示学生思考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英俊的少年三次扣人心弦的表演,面对失败,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选择了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的故事。这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就是“借事明理”。

第五步,小结。通过对整个课堂学习的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个有心人,积累知识,运用知识,不断收获,真正学会温故而知新。

四、学习启示

通过石老师的指引,我再次回到课堂,找到一个班级重上这一课。师生学来,竟是如此充实而又愉悦,启示之下,大门开启。

1.新颖巧妙。如此难度的课文竟能出人意料地引用一个经典的成语“温故而知新”,巧妙设计学习目标;巧妙贯穿整个课堂;巧妙迁移新旧知识。石老师的这一设计给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板,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真是好一个“温故而知新”啊!

2.简单易学。从学者而言,孩子们对这种学习目标会产生新鲜好奇之感,而且学习目标单一而又集中,他们易于接受,缺少压力。于是就在这种新奇而又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间,能把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调动,以此解决新的问题。对于这种方法的学习,在最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巩固,让孩子们感觉既充实又简单易学。

桃花心木阅读理解 篇7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生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秧苗”“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到桃花心木的不一般的生长历程以及种树人的种树态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桃花心木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树有什么感受。

接着出示桃花心木的简介文字: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羽状复叶,小叶4~6对。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造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师小结:是啊,桃花心木广泛用于高级家具、钢琴、小提琴制作等,曾经还用来制作军舰,是当年英国皇室的御用家具木材,是多米尼亚共和国的国树。它可是有名的“贵族树”。

2.介绍作者林清玄。

你了解本文的作者林清玄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过渡:是的,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课题是“桃花心木”,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描写植物的文章,猜想一下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旁做上记号。

2.释疑。

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小结并板书:树 种树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秧苗 枯萎 锻炼 依赖

规律 偶尔 懒人 优雅

勃勃生机 从从容容 莫名其妙

(2)你有什么词句不理解?

理解词语,要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相机让学生用词语“从从容容”来说话。

(3)你能用上面的几个词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4.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读课文重点段落。

(1)课文描写桃花心木外形的句子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桃花心木长成参天大树的句子,感受桃花心木的挺拔、高大、富有生命力。

再引导读出描写树苗和种树人种树像插秧的句子,引导质疑:这样的树,应该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培育的。但种树人是怎么做的呢?

(相机学习生字:秧。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并且引导学生从字的内涵上记住并理解:左边“禾”字旁,表示禾苗,右边“央”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指导读描写种树人的句子。

(指名读、分角色对话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熟课文)

5.快速浏览课文,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走进课文,初步触摸课文内涵

1.默读课文,你觉得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讨论,读读文字,多媒体课件出示种树人图片,你觉得这个种树人怎么样?他为什么这样做?

2.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是怎么想的呢?

3.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而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那以前种树的人不常来,而树苗为什么会枯萎呢?

四、学习生字

1.观察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提示“锻”“雅”这两个字的结构,提醒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3.认真抄写这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它树形优美,高大笔直。我们还走近了一位独特的种树人,跟着作者从中知道了一个人生道理。下节课我们将跟着作者,一起走近种树人,去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

【作业设计】

课后到家周围看一看都有哪些树,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并查一查,它们的种植和生长有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板书】

桃花心木

树苗 仅及膝盖

——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种树人 “懒”?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桃花心木教案 篇8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通过几年的学习,你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桃 花 心 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四、小结

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3、桃花心木

种 树 → 做 人 → 育 人

(借 物 喻 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知识点及课后答案

知识点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课后答案

1.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

(2)这样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

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种树人独特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

二、说教学目标。

《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针对本班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

2、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理解种树人的话,感悟人生哲理,自主发表见解”作为本课的重难点,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

1、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质疑切入。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就必须自己发现问题,这能为后面探索解决问题作铺垫。所以在开篇我引导学生看课题大胆质疑,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感知内容。充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这种形式下读,学生能够边读边释疑,逐步解决问题。在这两个环节里,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开动脑筋想,初步感知文中写的人生哲理,这样既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又在自主的基础上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从事实到哲理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第三、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第四、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谈感受,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七、说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自己 篇9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讲姐弟俩的故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

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今天我们就继续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树人给桃花心木苗浇水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好像没有一点规律,文中的“我”感到非常奇怪,忍不住去问那位个子很高的种树人:(指名学生读)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研读第12、13自然段。

1、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在课文的——

12、13自然段。请

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出示课件)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别忙,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学生个别朗读。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文中插图。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对问者的有礼貌,宽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种树技术,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成材。)

再看这位种树人,他悠然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桃花心木苗,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用一些词来形容大树:如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5、你们这些种树人可以笑着对“我”说吗?请同桌分别扮演种树人和文中的“我”练一练。

6、请各位种树人一起笑着对我说一说好吗?(学生齐读)

7、总结、过渡:哦,这下我全明白了,难怪你会隔三叉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哩,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

[课件]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高兴,我已经学会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来种树人不是不关心我们啊。[师:啊,你经得起考验,已经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已经深化了对情感的感知,你真是一棵懂事的好苗。];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我要汲好种树人浇一的每一滴水。)[师:这棵桃花心木苗已经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你真了不起;

啊,你已经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怎么能只知道依赖种树人的浇的水呢?)[师:你虽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但给其它还有你这种想法的桃花心木苗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啊。]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研读14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书:生活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过渡:你们的生活体验让我想起了姐弟俩,同学们想与那位姐

姐聊天吗(师扮姐姐。)

学生自由谈。

总结: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我把同学们的热情带给那位姐姐,也希望他的弟弟能像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那样长得优雅自在,勃勃生机,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板书:独立自主 ]

四、拓展

1“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2由此你联想到哪些名言警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播放《真心英雄》歌曲。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上一篇:新版三年级写字教案下一篇:留侯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