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湿地实习报告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郑东新区湿地实习报告(通用5篇)

郑东新区湿地实习报告 篇1

郑东新区湿地占地4万㎡,由1个温室、1个控制室、16个碎石床、4个曝气池和16个生物塘组成。于2005年8月底开工建设,2006年5月试运行,投资1200万元,日处理水2万吨,是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的全国水处理能力较大的城市人工湿地工程之一。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利用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以及填料吸附作用,吸收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水净化时,先用水泵降水抽到湿地,经跌水曝气池增氧,然后依次流入一级生物池、一级碎石床、二级生物池、二级碎石床,去除水中的磷、氮等,最后经管道收集流回如意湖。

郑东新区湿地实习报告 篇2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是郑东新区首次大规模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建设的生态保护主题公园和生物环境教育基地, 该系统主要是负责处理如意湖水, 水流经湿地公园后, 水质可以得到净化, 成为郑东新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该湿地公园不仅具有水处理的净化功能, 而且该系统还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 充分利用湿地内的绿色植物和水, 为城市环境营造了一处美丽的休闲观赏景区。该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植物种类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目前应用的园林植物约有70余种, 其中主要植物有35种, 如下表:

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正确选择和配置, 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最能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定位。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 各种配置方式必须满足植物对环境的需求, 同时也要使植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而且要根据季节的变化, 满足时间上的更替要求, 了解各种园林植物的萌芽、生长、开花和枯萎的季节, 尽量做到每个季节都有花有叶, 富有特色。

3 园林植物的应用位置

3.1 植物在路旁的应用

为了使游人在湿地公园内感受到因时而变的各种景色, 根据道路两旁环境的不同, 在道路两边种植了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植物, 使用了较多的地被植物, 如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红花酢浆草、麦冬、三叶草、鸢尾、萱草等, 大量片植形成花径, 配置时注重植物层次上的高低错落, 季相与色彩上的富于变化, 从而使得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颇具生机和活力。

为使道路两旁的植物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采用了最基本的分层配置, 在最下面的草花上层种植了紫荆、小叶女贞、石楠球等, 在此基础上最上层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木, 配置时注重了植物层次上的高低错落, 季相与色彩上的富于变化, 从而使得原本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颇具生机和活力。

一般来说, 道路两旁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园路系统的布局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规则式园路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 而自然式的园路两旁植物的配置就相对随意地多, 一般都是随着园路和地貌来配置。后者应用得比较多些, 使单调的园路充满生机和情趣。

3.2 植物在水边的应用

在郑东新区湿地公园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小型湖, 在湖边种植了一些湿生植物, 如水葱、水竹等, 岸边则配置了一些常见的地被植物, 如南天竹、麦冬等,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 有近有远, 有疏有密, 有断有续, 曲曲弯弯, 自然有趣。在石岸旁配有一些小乔木, 湖边的廊架上攀爬有藤本植物, 均可使之柔软多变, 增加活泼气氛。

4 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

4.1 乔灌木的应用形式

在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中, 乔灌木主要的配置形式为列植、丛植和群植。列植最多的应用于道路两旁, 道路一般都有中轴线, 最适合采用列植的配置方式, 通常为单行或双行, 有些时候亦可多行, 选取一种树木, 且树木要按一定方式排列。

4.2 攀援植物的应用形式

在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中, 攀援植物主要有紫藤和葡萄, 应用形式为棚架式造景, 棚架为L型, 装饰性和使用性均很强, 既可作为园林小品独立形成景观, 点缀园景, 又具有遮荫和休闲功能, 可以供游人消暑、休息。但由于湿地公园的管理漏洞, 导致攀援植物生长不良, 暂未攀爬到廊架之上。

4.3 草本花卉的应用形式

该湿地公园中大量使用草本类花卉, 主要的应用形式为花境和花丛。2种应用形式都是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 一般为半自然式或自然式, 它们既表现了个体的自然美, 又展现了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采用的都是宿根和球根植物, 结合了1、2年生草花和花灌木。

花境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 还有分割空间和组织游览线路的作用。花丛景观色彩鲜艳, 形态多变, 自然美丽易于环境取得协调。

4.4 水生植物的应用形式

在中心湖、生物池塘和碎石床中都种有较多的水生植物, 其应用形式多为群植, 它们的主要作用不仅是用来净化水质, 还要起到一定的观赏价值。由于水流在湿地公园中的速度非常缓和, 再加上水生植物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以及茎和叶子对污染物的吸收和阻挡, 水在经过时便可得到净化, 这就是水生植物净化水资源的原理。

中心湖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是睡莲、荷花和水竹等, 在16个生物池塘中, 种有香菇草、香蒲、睡莲和荷花等植物, 但每个生物池塘中的植物相对单一, 一般一个生物池塘都只有一种水生植物, 在16个碎石床中全部是芦苇和花叶芦苇。在中心湖中的植物主要以观赏为主, 其净化作用为辅, 现在正是睡莲的盛花期, 与湖岸上的草花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倒影, 为游人带来丰富的视觉色彩和情感特征, 使水体的边缘显得柔和动人, 弱化水体与周围环境原本生硬的分界线, 从而将水体自然地融入整体环境之中。

在生物池塘中的植物主要是起着净化水分的作用, 因此对于选材上侧重于其净化能力, 而观赏特性就不会显得特别突出, 例如香菇草、香蒲等, 主要是利用其根系发达和净化能力。但由于管理方面有些不足, 现在的生物池塘中只剩余少量的植物, 甚至一些池中植物几乎完全死掉, 从而导致生物池塘的净化功能大幅下降, 对水质的改善较小。湿地公园中碎石床的作用是通过碎石和植物发达的底下根茎网过滤湖水杂质。流回湖的湖水可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级标准。芦苇的植株高大, 地下有极为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可与碎石床中的碎石组成功能强大的过滤网, 将水中的污染物过滤沉淀下来, 从而达到净化水资源的作用。

5 湿地公园植物的配置分析

完美的植物景观配置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既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 又必须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 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配置, 一方面考虑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和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配置, 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

5.1 湿地公园中园林植物的功能分析

园林植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美化功能, 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在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中, 园林植物是以改善环境的功能为主, 美化环境的功能为辅。其主要是利用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净化河水, 如荷花、莲花、芦苇改善附近环境。在美化功能方面, 配置时选取了各种开花类和色叶类的园林植物, 利用植物本身的美, 给游人带来精神上的美。

5.2 湿地公园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在植物景观中, 一般都是多种植物生长于同一环境之中, 种间竞争是普遍存在的。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配置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结构, 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植物群落, 从而取得长期的效果。对于水生植物, 根据不同水生植物对水的深度不同而进行配合栽植。这样配置的群落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量, 发挥更好的生态功能。

5.3 适用和美观

园林植物的适用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满足植物的生态需求, 另一方面是满足造景的功能要求。湿地公园中根据各种植物对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不同要求进行了配置, 满足了不同植物不同的生态需求, 并且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不同的分区配置了相应的园林植物, 用以表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美观方面, 郑东新区湿地公园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 配置中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强调整体的协调一致, 考虑到了色彩和季相的变化, 以及与水体、建筑、园路等的配合, 并注意了不同配置形式之间的过渡、植物之间的合理密度等。尤其对于利用花卉组合的花境和花丛, 更是以美观为主要原则。

5.4 使用植物的多样性

在湿地公园中选用多种植物, 可强调公园的功能, 亦可表现公园的美观。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中的陆生植物50种以上, 可谓是丰富多彩, 引人入胜。但是水生植物过少, 目前只有荷花、睡莲、香蒲和芦苇, 由于管理上的疏忽, 导致一些水生植物消失, 降低了湿地公园对河水的净化作用, 可引进一些其他的水生植物来丰富公园, 加强其净化功能, 如田字萍、萍蓬草等水生植物。

6 总结与建议

植物是公园保持生态性和观赏性的根本, 各种园林植物的应用在公园中起着主导作用, 经过调查分析,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6.1 在恢复和改造公园建设中, 应尽量选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经过大自然的选择, 长期生长在本地, 且作用于这个地区, 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的水土和天气, 是本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形成一个生物环境的同时, 也为各种生物提供着食物。

6.2 加强对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

对于园林植物而言, 养护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也是最为基本的措施, 不容小觑。这直接关系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这两个最为重要的特点。

6.3 乔灌木的配置应该遵循植物的配置原则

6.4 园林植物要及时更新和补植

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枯死病死的植株, 应及时对需要补植的植株进行检查, 找出原因并尽快补植, 对于一些生长势较弱的植株进行适时的更新, 以免影响整个公园的观赏和生态效益。

6.5 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篇3

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 保护区 设计 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条宽度分别为2.5m、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三、项目功能

公园场地基质比较单一,地势平坦,湿地景观和生物环境以鱼塘形式为主,一个大型湿地公园,应具有多样化的湿地生境。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加入了大型湖泊、山体、密林、水巷等斑块,力图形成生态环境完善、景观形态丰富、游览项目合理的湿地公园。

公园一期范围有四个分区,二期范围有三个分区。

(1)湿地渔业体验区:公园西部的湿地渔业体验区规划有密林活动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水街商业区和渔耕文化景区四大景区。(2)湿地展示区:湿地展示区是让游客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

地的知识。按照植物生长特点和水文特点,本区有五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景区作为湿地植物展示场所。本区域最南边的两个岛屿则是体现太湖之滨的稻作文化的场所。在芦白稻黄的大地农业景观的大背景下,体会千年传承下来的农业文明。

(3)湿地生态栖息地:此区作为太湖水进入湿地的源头部位,需要有极为重要的水源净化功能。纵横交错的条带型岛屿和曲折的芦苇水巷既可加强净化功能,也能吸引不同鸟类来此觅食、筑巢、栖息。(4)湿地生态培育区:在原有湖泊湿地生境破坏较严重的北部,我们利用土方工程多余泥土堆成岛屿和水湾,恢复已被破坏的湿地生态条件,增进整个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

(5)水乡游赏休闲区:这个紧靠镇湖镇的公园二期建设范围内的区域,是将来湿地公园与城镇发展区的结合部分,规划为一个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商住区,并在河边原有塘埂上种植树木和湿地植物,以协调其与自然湿地间的关系。

(6)湿地生态科教基地:一个仅仅为旅游者设计的湿地公园是不完整的,它必须还能完成湿地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需要。计划在该片区域引入湿地植物研究和鸟类研究中心,为科研机构和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实践湿地知识的平台。

(7)原生湿地保护区:二期范围内还有一处是位于湿地公园东北角的原生湿地保护区,这里作为和基地外农田的过渡地带和湖水流出湿地的必经之地,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考虑加入人的活动。(见P5功能区分析图)

四、艺术小品

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的设计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设计思路取材于原汁原味的民居和乡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桥梁形式古朴自然。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构筑物,反之,广泛应用了木、草、石等生态绿色材料。

五、特色植物景观配植:

(1)森林沼泽:主要位于公园西侧的边缘地带,以落羽杉、中山杉,水松等树种为主,林下种植沼生草本植物如野灯心草、千屈菜、莎草、沼生水马齿等。

(2)草本沼泽、草甸:在各湖心小岛周围依水面营造草本沼泽景观,既起到固定小岛堤岸的作用,又可为水禽、涉禽提供栖息场地。(3)桑基鱼塘:规划区内营造一定面积的“桑基鱼塘”,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植物与动物

互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运行方式。

(4)莲荷情趣:莲、荷是重要的水生观赏物种,有很高的视觉、经济和生态学价值。尽量使品种多样化,以满足游客在短时间、小范围内能够观赏到多种多样、妙趣横生的莲花荷花。

六、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

新区建设调研报告 篇4

调研报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广东地方人大决策支持系统 横琴新区开发建设调研报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 编 2011年05月06日

目 录

一、横琴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

(一)横琴新区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1

(二)横琴新区开发面临重大历史机遇....................3

(三)横琴新区开发建设的现状与趋向....................5

二、当前制约横琴发展的瓶颈与突出问题分析.................8

(一)横琴新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六大问题................8

(二)新区开发管理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制约................8

(三)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薄弱.................10

(四)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账...................11

(五)产业选择与聚集发展面临难题.....................12

三、加快横琴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建议..................14

(一)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创新开发管理机制...........14

(二)加强横琴与澳门产业的对接和错位发展.............16

(三)实行自由宽松的通关管理模式创新.................20

(四)创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24

(五)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开发保障机制.................29

(六)横琴新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框架性设计...........32

(七)注意解决“一国两制”下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36

一、横琴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横琴新区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横琴是珠海市146个海岛中最大的岛,面积86平方公里,是澳门面积的3倍。1992年横琴岛曾被广东省定为扩大对外开发的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1999年澳门回归后曾提出横琴岛由珠澳联合开发,2001年设立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后调整为粤澳联合开发;2004年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要求,广东省提出将横琴设立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2005年9月,温家宝总理指示横琴开发要“谋而后动”;随后,为加快横琴开发,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东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几经易稿后于2008年12月上报国务院;2009年初,按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意见,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又对《规划》进行了修编。2009年5月广东省政府再次将修编后的《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的第三个新区,与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比较起来,最大的特点是区位优势。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是内地的新区,横琴新区最大的差异是一国两制的结合点,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它的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都是围绕着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维护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以及通过和港澳的合作发展带动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珠澳同城化、港珠澳合作当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最大的不同。

《规划》对横琴新区的定位已经决定了它特殊的意义,就是在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在规划当中有这样一个描述,说明它的重要意义,也是有别于其他新区的,就是“三个有利于”: 2 第一个就是有利于构建港珠澳紧密合作的新载体;第二个有利于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维护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第三个有利于共建珠澳国际都会区,这是横琴开发的重要意义所在。1

(二)横琴新区开发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与澳门隔河相望,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岛。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六通”(桥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口岸通),岛内各种基础设施完备。相对于珠三角其它地区,可以说还是一块纯净的经济生态处女地。横琴的发展却是历史的必然,横琴的开发是时代的选择。

第一,政策扶持捧出横琴新明珠。国务院出台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重大合作项目相继上马,港珠澳大桥顺利开工,澳门大学迁址横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珠海横琴新区正式挂牌。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确立了新横琴的定位,为珠三角西翼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高栏港建设的不断推进,广珠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的不断开通,珠江西岸地区的海、河、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也为横琴的发展提供了“大后方解放区”的保障。3篇二:横峰县新城区建设调研报告

横峰县新城区建设调研报告

张文丰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横峰县委、县政府依据县情,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从内涵和外延上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更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总体来说就是“四个坚持”。

一、坚持高点定位,紧紧围绕城乡靓县战略目标 我县建设紧紧围绕“城乡靓县”这一战略目标,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生态工业新城”县域发展品牌,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用大视野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以大目标完善城市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委托江西省煤矿设计院等知名设计单位,完成了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总面积6平方公里,东至峰福铁路、西邻经济开发区、南至杭昌长高铁、北接迎宾大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山为脊、以树为肺、以水为眼”的规划主线,坚持开发与保护相济并重的原则。现已完成道路平面、用地性质、竖向布臵、四线确定等规划内容的各项工作。

二、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有牵动力项目 按照十二五规划的100个项目、100亿投资的“双百”

三、坚持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

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是建设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我们坚持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全力化解,确保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例如岑阳大道、广场东路南

延就是采用“bt”建设的项目,没有用土地作抵押,没有用财政来担保,吸纳民间资本2200万元,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会同城投公司利用此两条道路项目向银行融资7900万元,实现了从“花钱建项目”到“向项目要资金的转变”。

四、坚持机制创新,全力推进新城建设提速增效

我们注重把领导力量、优秀干部、主要精力向新城建设倾斜,集中指挥,分片作战,强力攻坚,聚力突破。一是分工负责。打破分工界限、部门界限,强化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分工推进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赋予职权,限期完成。二是加强调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工程进行一周一调度,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对个别进展缓慢的重点工程,实行一天一调度。三是督查通报。对各项工作实行量化、实化和细化,挂图作战,倒排进度,强化落实。

二、存在困难及突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新城区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貌有了新的很大变化,但在新城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加快土地收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户的征地拆迁安臵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上级补助资金有限,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快。项目推进速度不快是多方面的。原因有路面标高问题、线路与高铁对接问题、施工方式不被当地百姓接受、土地征收难等问题,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

三是群众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群众甚是一些干部,对城南新区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城南新区开发为时过早,横峰县本来就是个人口小县,城区再大也就那些人,开发出那么多空间也很被难完全利用。

四是建设人才配备不全。新城区建设管委会是主要负责城南新区规划建设单位,该单位成立不久,是核定为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为10人,到目前为止,单位只要6人,其中在编人员只要1人,人手明显不足,人才明显短缺。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和拓宽经营思路

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项目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岑阳大道和广场东路南延是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这种经营项目的理念值得推广和借鉴,不仅吸纳了银行、民间、开发商等各方面资金,而且还加快了项目推进的速度,实现了项目建设与资金的良性互动。

(二)精心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和完善城区定位

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城南新区分期开发的建设方案,可为城南新城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编制岑阳大道南段和广场东路南段到规划四路,近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近期开发建设项目,可以集中带动两边的发展;做好行政区、商贸区、企业总部、文化教育培训区、居住区等五个片区的修建性详规,便于县委党校、人防指挥中心、人民银行办公大楼等急需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此一来,将会更加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城区定位。

(三)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健全和充实组织机构

新城区建设管委会成立三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一些项目运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明确其管理建设范围,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核算权,完善其组织机构,招聘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壮大技术力量,为城区再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篇三: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

调研时间:12.10.1日—12.10.2日

关键词:地形限制 教育经济 水利运输 企业迁移

摘要:以池州市东至县城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地方规划与用地的合理布局角

度出发,分析了县城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建设规划设计,得出县城规划应与

人口密度、建筑功能、活动范围相统一,自然和人工相统一,达到高效和谐,实 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调研目的:收集县城新区规划的相关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研究先进新区的课借鉴之处,为以后我们自己的城市规划提供参照。通

过对调研案例的研究,做到理论利息实际,培养调研小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水平。

正文: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东与

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西北与望江,安庆隔

江相望,南与江西省毗邻。(见右图)

东至县是安徽省最西南部的县,处于江南丘

陵,据卫星云图来看,县城的周围基本为山岭,根据我的估计,主要有两点原因: 1:丘陵地形限制了县城的发展,所以,从

地图上看,东至县的发展模式为条带状的,而且

现在正在建设的县城新区也处于县城的北部,因

此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以后会更加明显东至县城

环山临水,城市建设用地十分有限。(见下图)2:还有一个原因,开始我并没有发现,后

来,调研的时候察觉东至县城新区里的企业单位

几乎很少见,基本上全部分

布在下属乡镇,县城里

安徽省县市分布

基本为政府机关,学

校,以及各类小型店铺商

业,除了少数的几个国

营企业,私营企业几乎没有。

后来查看了一下县城全地

图,再结合在东至与合肥来

回时在路上的所见,总结出

了一个结论,即长江经过我县,在我县境内的有80多公

东至县卫星云图 里的河道,因此企业单位基

本分布于靠近长江的几个乡镇,这对于他们的货物运输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县

城里的企业基本都迁移至长江沿岸,详细的说,基本位于东流镇以及大渡口镇这

两个长江沿岸城镇,市镇沿江设立了很多码头渡口,这对于厂区的货物的物流运

输大有裨益。

县城里没有什么企业单位,因此,东至县发展的是教育经济,城中的居民

区,商业区虽然混杂,但是基本都围绕学校,以学校为中心构成了一个个的区域,我认为东至县教育经济是一大特点。

这点特点在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在学校周围居民生活比较便利,因为基本的商业,服务设施,例如:医院,超市,宾馆等,围绕在学校附近,为

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我家就生活在东至县四中附近,生活很是便利。

区位分析:东至县城新区位于东至县东北部,地势平坦,池塘众多,沟渠纵

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新区用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 景优美。如今有政府大楼,公安局,法院等机关,未来五年预计将在校园建设细

节上进行再建设。这点特点在县城新区很是显著,除了几个特定的政府机关外,其余的居民区,商业所,基本是围绕着已经完工的东至县二中新校区和城南小学。

东至县二中新校区 城南小学效果图 ? ? 存在困难及突出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县新城区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貌

有了新的很大变化,但在新城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加快土地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上级补助资金有

限,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快,项目推进速

度不快是多方面的,原因有、施工方式不被当地百姓接受、土地征收难等

问题,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三是群众思想认识不高。有的群众甚是 一些干部,对县城新区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城南新区开发为时过早。东至县人口不多,城区再大也就那些人,开发出那么多空间也很被难完全

利用。

? 根据这次的调研可以得出未来东至县的规划发展模式: ? 1:除老城区外,成片可利用地主要位于尧渡老河以北(现状已经大规模

开发)、城西南部高速出入口附近、站前区沿国道两侧、尧渡河下游栗桥 附近以及建东沿省道327两侧,地形相对平坦,有一定的腹地。? 2:对旧城区进行发展以及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立新型的规划体系

县城新区作为全县新的标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下为县城新区几座

标志性建筑,分别为,政府大楼。公安局:

政府大楼 县公安局

虽然为县城新区,可是由于居民主要还是位于老城区,还有本县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因此新区基本还是比较冷清的,根据合肥的政务新区来看,这基本是新区所固有的情况,我在调研的时候经过县城新区,而且又是在中午的时候,路上基本没有看见什么行人,要想使县城新区居民数增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1: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和拓宽经营思路,改善

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强化项目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2:精心编制详细规划,明确和完善城区定位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县城新区分期开发的建设方案,可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可以集中带动两边的发展,做好行政区、商贸区、企业总部、文化教育培训区、居住区等五个片区的修建性详规便于城南小学、人民银行办公大楼等急需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此一来,将会更加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城区定位。

建设县城新区是推动我县城市化进程,实现东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县城,加快县城扩容步伐,凸显县城特色,完善县城功能,提升东至县城形象,提高城区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现如今县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千年以来,东至县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东至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县城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东至县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的程度有多

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东至县城现如今正在努力进入巢湖的城市圈,一旦进入城市圈,对东至县城的发展有莫大益处。? 通过调研所得出的结论:

? 1:做规划不能仅仅只了解地形对城区发展的影响,还应当考虑周边环境

对所规划区域的经济效益的利弊。2:做规划应当由一个着力点,也就是有一个规划中心,要了解规划区域的详细情况,以着重点为中心,结合地形,经济效益等因素来规划建设。

城市是经济社会综合体。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内涵: 1: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东流镇,大渡口镇等乡镇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城乡体系,加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进城市化进程。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注重城市形态的提升、城市色彩的研究和城市雕塑、建筑造型、街头小品、路边广告等城市细节的设计,做到处处体现独具匠心,体现城市风格和大气协调,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传世之作”。3:生态城市是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相得益彰。

我们离开大学之后就真正要进入社会,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积累一定的经验是必要的。那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多多“充电”,积极地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身境界。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把握机会创造一个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平台。篇四:郑东新区调研报告

工学院建筑系

级城市规划吴浩石

2012.01.01 2011 1101070009 从郑东新区看郑州市发展

摘要: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初学者,有幸在开学之初参观到日本日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的郑东新区,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为郑州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重在介绍郑东新区的整体规划与杰出的建筑物,以及我个人认为郑东新区所存在的问题和郑州市的远景规划。

关键词: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建筑物,中原经济区。

一、郑东新区之美丽印象 1.1郑东新区简介

郑东新区是为了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于2001年9月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采取国际招标的方法进行。最终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的规划脱颖而出。该区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西起老 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至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已建成市区的规模,将在未来20—30年内建成。郑东新区开发建设作为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项目,已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工程列入日常工作。1.2美丽的规划布局与独特的建筑物 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将“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以及“环

形城市”等先进生态城市理念应用于新区总体规划中,体现了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郑东新区高速公路环绕,交通发达;生态回廊屏障,绿树成荫;河流湖泊相映,碧波荡漾。根据郑东新区总体规划,使未来的郑州具有历史与现代、新城与老城、自然与城市“共生”的理念,成为世界城市之林中独具魅力和特色的现代化城市。郑东新区规划为六个区,分别是: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东新区cbd,环cbd25平方公里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新区起步区),这里将形成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起步区约25平方公里,将通过地铁、城市轻轨与现有市区连接起来,它不仅是郑东新区的核心,也是未来郑州

市的核心。起步区将以共生城市和新陈代谢城市为基础,形成以中原文化与自然环境为背景,集办公、科研、教育、文化、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区。cbd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规划有“郑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和五星级宾馆—新郑州饭店及60栋高层建筑。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按大型国际会展中心标准建设;河南省艺术中心,首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3000人戏剧场、影视中心、艺术馆、美术馆、音乐厅、排演厅等;新郑州医院,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按国际标准医院规划,300张床位;新郑州宾馆,建筑面积8~10万平方米,700个客房,按国际五星级酒店规划,其它有金融大厦、裕鸿大厦、神马大厦、中国长城铝业集团公司总部、劳动大厦、郑州广电大厦等20—26栋高层建筑。

商住物流区是cbd的功能支撑区,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是以机关单位、公益设施、现代服务业及批发、物流、居住等功能为主体的综合区。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面积约48公顷。cbd副中心是由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坏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娱乐及休闲的胜地。cbd与cbd副中心通过一条约3.7公里长的运河相连,两岸是40米高的建筑,以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主。建筑外侧依次为15米、20米高的多层居住区。cbd与cbd副中心这两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环形城市通过如诗如画的运河紧密相连,构造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意型”。这是郑东新区的图腾,也是郑东新区的鲜明个性。它将使入住的市民万事如意,进驻的商家平添吉祥。龙湖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龙湖规划面积约6.08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规划的点晴之笔,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伸入龙湖的半岛为cbd副中心,规划面积约0.48平方公里;cbd副中心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特色住宅等组成的另一个环形城市,其间有湖中湖,是商务、居住、旅游、娱乐和休闲的胜地。

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龙子湖高 校园区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园区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科技园区位于龙子湖区的东南部,规划面积约10.7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安排

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致力于开发it、科技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进入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企业经认定可享受国家关于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国家863计划郑州创新基地——电子27所基本竣工。

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已开发15平方公里左右,是郑东新区的工业支撑区。为郑州市的高科技发展起到了奠基之功,开拓之功。

六个功能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郑东新区成为既有优美的生态景观、人

居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兼具强劲产业支撑和雄厚发展实力的新城区。1.3中原奇葩——郑州市民的骄傲

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提升了郑州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为在多数人眼中,郑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这无疑让郑州市民很难堪。郑东新区为郑州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设施完善,功能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新城建设完成后,一定会改变人们对郑州的看法。

郑东新区的蓝图已经绘就,前程似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

准建设,努力把郑东新区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的中心区,展示河南、郑州新世纪改革开放新形象的窗口。

二、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2.1“鬼城”之说

郑东新区的规划方案出台之后,也曾饱受质疑。对于这个由日本建筑大师设

计的现代化功能区,许多人并不赞同。例如,认为环形的城市布局代替惯用的方格网状城市布局,会更容易让人迷路,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还有人把郑东新区称为现今中国最大的“鬼城 ”,因为从卫星图层来看,郑

东新区的人口密度很大,很多道路上基本上没有车辆行驶,就连已经基本建成的cbd都不能充分利用。这与郑州旧城区的交通混乱,人流拥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去考察的时候,就感觉到郑东新区人流车流稀少,没有预想中的繁华热闹。所以,我认为,郑东新区建设要与引进商家和居民入住紧密结合,使郑东新区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2.2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所存在的矛盾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搞造城运动,新城,cbd,小镇,大盘?? 这些年上马了无数次,人们常说:“80年看深圳,90年看浦东,两千年看天津滨海”,有特色、有文化、有味道的新城有几个?超越了北京紫禁城,杭州西子湖,青岛八大关,广州上下九的城市有哪些?到处都是打着格子的路网,闪着蓝光的玻璃幕墙,似曾相识的天际线??满眼充斥着芝加哥的高楼大厦,意大利的别墅,穿着欧陆风情外衣的住宅,中国的城市在急功近利中丧失她的个性,当地的自然的地理特征基本抹杀,本土的千年的文化风物基本无处可寻。当我们的城市都千篇一律长着外国的面孔,去哪里寻找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

我认为,郑东新区的建设要倾向于中国风,不要盲目学习国外建筑,显现出

属于郑州的独特城市品质会更好。此外,郑州旧城区交通混乱,人流拥挤,“脏

乱差”,与郑东新区恰好相反,从中也反映出郑州城市规划的缺陷。旧城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过程是必然的,新要素的介入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多样性表现出时代性的必要条件。但郑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人流多而复杂,郑州旧城区不堪重负。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只搞新城建设而忽略了对旧城的改造。不然只会费时费力,造成新城旧城规划建设不对接,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郑东新区的同时,对旧城区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任重而道远。

三、郑州市远景规划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的出台,为郑州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郑洛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郑东新区的建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个现代化的郑东新区不仅能够提升郑州的城市品位,也会增强郑州的对外影响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郑州未来的中心区一定会成为展示河南,郑州新世纪改革开放新形象的窗口,让我们共同期待——郑州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导论》.邹德慈.2006.10 【2】《郑州市郑东新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李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篇五:滨海新区调查报告

关于赴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孙守璞副省长“六个紧盯”的要求,2月15—16日,刘晓江副厅长率综合处和开发区处的同志赴天津,重点对滨海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与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滨海新区管委会进行了座谈,实地参观考察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总的看,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也会对整个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将

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滨海新区基本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邻海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滨海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由一位市委常委任主任,其他各区的负责同志任工委领导。目前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规划和协调关系,下一步将结合新区新一轮开放开发,探索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6%。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加到248.4亿元,增长9.5倍。外贸出口由1993年的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5亿美元,增长36倍,占全市的6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全市的62%。滨海新区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世界500强已有70多家企业在新区投资。滨海新区的发展成绩可以用3个“三分之二”来概括:外商投资占工业的三分之

二、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

二、外贸出口占天津市的三分之二。

中央、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2005 年10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2005年6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专门率十五个部委领导赴滨海新区调研,发表了两个半小时的讲话,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方向和重点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滨海新区发展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标志着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并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

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进而带动整个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滨海新区下一步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确定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主要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主要发展目标: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相当于现在天津市的经济总量。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15年年均递增13.5%,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主要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天津市确定的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是“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塘沽、大港、汉沽三个生态城区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海滨休闲旅游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个功能区。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扩港造陆,建设临港产业区。并建设若干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沿海都市观光农业。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任务,把滨海新区建设成高度开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和综合改革实验区,天津市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以现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为龙头,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重要产业基地。大规模利用外资特别是吸收跨国公司投资是其确定的最主要的立足点之一,一大批跨国公司投资大项目正在推进之中。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350亿美元以上。

围绕形成的产业集群和新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到2010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保税区的优势,提高海空港等级,拓展功能,增加航线,建成国际运输集聚区。目前正在建设天津港3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建成北方国际贸易最大的集散地。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准箱;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未来五年内,滨海新区将发挥港口和保税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功能,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等六大物流基地,配套建设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占新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8%。金融和房地产的增加值将分别达到120亿元,接待 国内外游客突破1千万人次。三是加快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区。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建成开发区工业和大港石化区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建成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与海水淡化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建设和保护好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沿海、沿河、沿高速公路等建设五条生态廊道,建设若干生态组团。到2010年,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海河干流下游水质达到ⅳ类水体标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建设5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大生态保护区,建成官港森林公园等生态组团,构建海河下游、海岸带等若干生态廊道。

四是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过去十多年来,滨海新区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累计达到1600亿元,“十一五”期间,这方面的投资预计仍将达到3000亿元。这些投资很大一分部用在打通与周边的交通上。目前,投资123亿元的京津城际客运铁路专线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条长146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业已开工建设,通车后半小时可达北京,从天津港修建一条到西部的骨干铁路已经列入规划,到2008年将有4条高速公路和1条城际铁路由滨海新区向周围辐射。5年内还将投资300亿用于天津港建设,重点是加快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港内外34个配套项目,港区面积由现在的3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立足现有机场改造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将建设12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延长跑道达到3600米,2010年天津机场客运能力将提高到1000万人次。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天津市投资5亿元在滨海新区建设了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海关、检验检验、税务等14家政府机关和部门进驻,为货物、船舶及员工出入境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五是加快综合改革试验步伐。新区将发挥综合优势,在管理理念、体制和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探索自主技术创新和国际枢纽港的管理方式。深化金融改革,建成全国产业基金管理中心。加强新区管委会在制定规划、统筹协调等方面的职能,发挥各个行政区和功能区的积极性。目前,新区已经向国家申请成为第二批改革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允许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改革的重点将是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公平诚信、充满自由度的市场。国家将赋

三、几点启示及建议

我省与天津同处环渤海区域,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正在和将要改变环渤海甚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必然会对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既有竞争和压力,也有合作和共赢的新形势下,我省如何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应该尽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对滨海新区的调研,有以下几点启示及建议。

(一)积极融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适时建议国家采取环渤海“一区两地”率先启动战略。从长三角、珠三角崛起,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再到滨海新区、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我省目前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南北夹击”之中,特别是滨海新区进入国家战略使我省再次处于政策“洼地”之中,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目前,我省在政策上争取国家倾斜的难度较大,比较现实的选择是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作好借助滨海新区带动自身发展的文章。同时,适时建议国家采取环渤海“一区两地”率先启动战略。即:把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发展战略增加经济比较发达的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老工业基地,部分政策也适当延伸,在环渤海地区以“一区两地”的率先启动,促进以京津为核心区,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格局的逐步形成,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与滨海新区“一区两地”的共同点是经济基础好,都有空港、海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等等。

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报告 篇5

一、2006年开发建设情况

2006年,金阳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06~2012年)》及金阳新区2006年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金阳新区各工作部门及广大建设者的扎实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4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亿元,使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涉及金阳新区的政府实事完成情况

贵阳三中新校于2006年9月1日完工并正式开学,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办校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容纳约1500人。全面完成金阳污水处理厂外网收集系统工程,总投资10377万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于2006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4406万元,累计已到位819万元。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06年12月16日开工,预计总投资9500万元。

(二)完善规划体系,为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2006年先后编制、修编、评审了《金阳新区实施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金阳新区规划控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金阳新区远景控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阳新区远景控制区金朱路沿线概念规划》、《金阳新区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一体化规划》、《金阳新区广告布局控制规划》、《观山公园概念性规划与设计方案》、《“文化山”地块概念规划》,为新区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全面进展

2006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和在建项目44个,累计完成16.81亿元。已完成的续建项目有:行政中心二期、长岭南路、长岭北路B标、金阳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等;在建项目有:兴筑东路二期、十五号路、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黔路一期、迎宾西路二期、金哲路、发展路、金西北路、金阳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线工程等;新建项目有:金岭东路、金朱西路、观山西路(二期)、商业金融区东区路网、健康路(7-1号支路)、清溪路(十三号路中段)、观山北路、兴黔路(二期)、龙潭路、宾阳大道南段(五号路南段)、兴筑西路(二期)、兴筑东路三期、行政中心(三期)、金麦花园、碧海花园L-01绿化工程、小平坝河雨污工程、金朱东路、诚信路(皂角丫段)等。同时重点启动了支撑高新园区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长岭南路、长岭北路、兴筑东路二期、兴黔路、金阳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系统,为营造高新区金阳科技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完善新区的路网结构,金阳新区连接老城区的第三条快速通道贵金线工程项目已进入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工作阶段,计划两年竣工通车;新区连接贵阳市各区的轻轨项目的建设方案已通过论证;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已立项。同时即将启动新区至百花湖、新区至清镇等道路建设,积极筹备新区路网与厦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绕城高速公路、贵遵和贵黄高速公路等外围交通大动脉的衔接工作。

(四)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2006年行政性划拨用地建设项目完成和在建项目共32个,累计完成投资6.29亿元。已竣工的项目有:贵阳三中、市级医院、市北供电局金阳分局办公楼、贵州省银监局办公大楼等;在建项目有:省武警总队办公大楼、城市移动通讯枢纽大楼、贵阳一中二期扩建、市消防支队金阳指挥中心、省电视网络中心大楼、贵

阳警备区机关新营房、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广电中心、市档案馆、科技馆、省检察院、省考试中心办公楼、省电大、市武警支队等。

(五)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是金阳新区招商引资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金阳新区各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金阳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全年实现招商引资39.31亿元,其中引进外资98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香港新世界集团、世纪金源集团、中国水电九局集团、中环房地产等国内外知名集团落户金阳。同时,到金阳新区洽谈投资的还有保利集团、仁恒集团、上海太阳岛集团、中国远大、浙江广厦、南方香江等数十家有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集团。

全年新区土地出让7宗,总计4372.88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2.5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目标任务9.11亿元的148%,预计可实现招商引资158亿元。为了加快新区建设步伐,2006年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794户,拆违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筑的蔓延,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六)适时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新区建设快速地发展

为确保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金阳管委会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金阳新区征地拆迁和安置扶助被征地农民的暂行规定》、《贵阳市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金阳新区村民住户初始登记的实施意见》、《金阳新区办理村民住房初始登记的办法》、《金阳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金阳新区农房拆迁货币安置补偿标准》、《金阳新区管委会治理商业贿赂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打击金阳新区部分村寨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行为的意见》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方案。

(七)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接待工作,提高城市形象

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对金阳新区的形象宣传和招商引资宣传,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完成好各项接待工作。圆满完成接待包括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香港特首曾荫权一行在内的各种政务、商务、民间参观考察团队350余个,近万人。

二、2007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展望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年,也是金阳新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将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入产业培育、人口聚集、功能配套并重的新阶段。我们将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城市功能的配套,一手抓人气、商气聚集和涵养。2007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完成财政总收入1.785亿元,增长15.59%;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7亿元,增长17.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确保68亿元,力争完成70亿元;招商引资,境内确保10.8亿元,力争11亿元,境外确保800万美元,力争850万美元;竣工房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

2007年,金阳新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项目中续建项目共计31个,总投资19.8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8.6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约15.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48亿元;公建续建项目7个,总投资约4.3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18亿元。财政性投资项目共有37个,总用地面积约312.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2.3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2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约18.69亿元。其中:省级建设项目14个,总用地面积约88.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6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26亿元;市级政府财政性投入项目23个,总用地面积约223.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9.6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3.5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43亿元。社会投资项目预计启动建设32个,总占地面积9470亩,总建筑面积约109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4.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

(一)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聚集人气

一是在高新开发区金阳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17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依托已建成的碧海花园、景怡苑等大型居住区,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方便居民居住,形成消费性服务业板块。依托南线商贸走廊,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汽车交易、综合批发等相关产业,形成现代物流业板块。依托17平方公里范围内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金阳中央商务区,在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服务业板块。依托金阳科技产业园,形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在基本完成金阳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园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产业园的承载能力、聚合能力、吸引能力。

(二)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步伐

2007年主要任务是完善17平方公里路网,推进40平方公里路网建设,加强新区路网与外围路网,以及加强新区路网与老城区路网的连接,特别是贵金线的建设,确保2008年基本建成;同时加强新区内部路网完善,打通新区至百花湖的金朱西路、新区至清镇、百花湖东岸沿线的快速通道;加强新区路网与厦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绕城高速公路、贵遵和贵黄高速公路等外围交通大动脉的衔接;新区路网建设要紧紧依托项目建设进行。

(三)加快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新区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金阳石林公园建设,加快观山公园、十二滩公园、会展中心、奥体中心、金阳“文化山”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建设,提升新区文化品位。尽快完善新区的基本功能,加快金北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新区公交枢纽站、停车场和始发站建设。

(四)加快住宅建设步伐

统筹老城区“稀化”与新区的人口聚集,在新区建设一批大型生活社区,引导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转移。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香港新世界地块、世纪金源地块、元龙国际新城、金龙国际花园、金世旗、金华园、金麦花园等一批大型住宅楼盘项目建设步伐,对已建好的楼盘,如碧海花园、景怡苑等要尽快完善各项功能配套设施,提高居民入住率,迅速聚集新区人气、商气。

(五)加快推进金阳相邻片区的开发

围绕金阳这个核心,积极推进三桥马王庙片区开发,加快云岩、白云与金阳相邻的片区开发,加快乌当区金华、朱昌的城镇化进程,策应金阳新区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

(六)加快各项审批工作,协调各项服务

上一篇:泰戈尔诗句名言下一篇: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岗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