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决策运营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资本、资产经营的分工成为必然,财务管理功能日益深化
财务管理介入决策层
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起着连接金融(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市场的桥梁的作用。
资本经营≠资产经营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是被称为法人财产的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各项资产,这些资产成为企业的经营对象,而企业则成为资产经营的主体。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实物资产和其他各项相关生产要素组织好,经营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一个好的企业,就是可以在这些经营活动中产生比其他企业更高的效率,取得更高的回报。借用一句常用的话来说,企业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资产经营活动。相反,企业并不拥有被称为资本的资产负债表左边各项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不是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因此,企业不能也不应该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而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作为资本的所有者,才有权利从事资本经营并成为资本经营的主体。
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不论从经营对象、经营主体还是对经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来看,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容不得混淆与错位。从财富创造的角度看,资产经营是物质财富创造源泉,只有资产经营的成功才能导致社会财富的真正增加,投资与资产的资本收益才具有物质保障与实际意义。相反,如果资产经营不成功,资本得不到有效的使用,所谓的资本经营无非是一场经济游戏,暂时的繁荣只能形成所谓的经济泡沫。
从经营者能力的角度看,善于经营资产者不一定善于经营资本,而善于经营资本者也不一定善于经营资产。比如,比尔·盖茨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我们尚未看到他在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方面的卓越表现,相反,他本人却远离股市,将大量个人资产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索罗斯是一个优秀的资本经营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牟取厚利,但我们也未看到他在经营工商企业方面的突出成就。事实上,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集两种能力于一身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必要的分工也就成为必然。
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是以
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计算如下:
本期应交所得税= (2 000+500) ×33%=825 (万元) ;
本期所得税费用=2 000×33%=660 (万元) 。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6 600 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 250 000
在上例中, 按照应付税款法计算的本期所得税费用为825万元, 按照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660万元, 两种计算方法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为165万元, 即为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同样, 两种方法对净利润的影响也是165万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其净利润直接影响该公司的每股收益, 而每股收益对于计算该公司的市盈率, 进而评价该公司获利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因此,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更为准确。
三、因提取减值准备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可按一定方法进行摊销处理
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 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按税法规定, 除坏账准备以外的7项减值准备在提取时形成时间差异, 在实际发生时可据实税前扣除, 即在实际发生时转回。企业在资产减值实际发生时, 先冲抵资产减值科目, 期末再根据分析计算提取或冲销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需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 减去或者加上提取的或冲销的减值准备, 再加上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 最后乘上所得税率, 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因此, 笔者认为可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分别处理。
对于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其备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 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为手段, 主要解决面向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帮助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管理采用DSS是因为其业务的结构化程度较高, 即使是管理层或战略层的决策, 其决策过程也比较规范, 这是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决策实践的结果, 开发智能财务管
抵项目分别为存货和短期投资, 属流动资产项目, 其流动性较强, 处置较为频繁, 提取后实际发生减值期间较短, 可以和坏账准备的税务处理一样, 按提取额在税前扣除, 不作为纳税调整项目, 不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这样, 既简化了核算, 也能保证税款及时收缴入库。
对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5项资产减值准备, 因其备抵项目均为长期资产, 不经常发生处置, 所以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转回期间较长, 可以根据每项资产的特点, 对递延税款按一定年限进行摊销。这样做与实际发生减值时再抵减税款相比, 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既保证了税款及时收缴入库, 又能使税款的缴纳比较均衡,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更合理。
四、在对资产首次提取减值准备时, 允许按提取额的一定比例抵减税额
由于各种减值准备的提取难度较大, 需要运用很多估算、分析和比较, 因此, 人为因素较多。同时, 按现行制度规定, 提取减值准备减少会计利润, 但不得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 企业很容易采取种种手段, 减少提取减值准备。就长期意义上讲, 首次提取减值准备, 并允许抵免部分税款不会减少税收收入, 但却可以保证纳税企业对减值准备提取的合理性,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使企业获得纳税延缓的时间, 有利于竞争优势强化和财富的增大, 最终也有利于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另外, 减值准备首次提取额较大, 而以后各期将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数额, 因此, 首次提取允许减免一定税额有利于企业的提取减值准备。
理DSS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 智能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目标
决策按其性质可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等3类。结构化决策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 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 以适当的算法产生决策方案;非结构化决策是指以前从未出现过, 或其决策过程过于复杂以致毫无规律可循, 用常规的数学方法难以描述或解决, 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半结构化决策介于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之间, 对于这类决策可以建立适当的算法产生决策方案。
智能财务管理DSS主要解决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它由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4个基本部分构成, 其中数据库提供会计数据, 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模型库存放管理模型, 如预测模型、筹资模型等;方法库存放常用的计算方法, 如量本利分析方法、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知识库存放日常会计核算知识, 包括有关定义、规则等。智能财务管理DSS提供的辅助决策支持应包括:
(1) 能以友好的人机接口方式提供决策所需的各种重要数据, 能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实时的监督预警, 避免造成大的损失。提供对重要数据的中短期的预测和敏感性分析, 能够对某些业务提供综合评价, 并可以给出建议和规划, 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工具。
(2) 系统可以辅助决策者建立有关模型, 制订不同的方案, 以自动或交互的方式对各个方案进行定量、定时的分析和评价, 预测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 辅助决策人员正确选用方案, 并可以跟踪决策方案, 及时取得反馈信息, 辅助决策人员适时调整方案, 使决策更加科学, 更加符合实际。
(3)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家管理经验的学习, 获得知识, 并能将知识方便地录入知识库。利用知识库的知识, 能对某些复杂的、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提出有启发性的建议。能提供高层人士所需的办公自动化功能, 如数据传送、邮件传递、日历、计算器等,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一个群DSS的雏形, 为日后智能DSS向支持决策中心进化打下基础。
2 智能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方法与开发环境
2.1 开发方法
由于智能财务管理DSS面临的不全是结构化的任务, 而大部分情况是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任务, 难以准确识别决策过程的各个方面, 因此, 分析设计随决策过程的需要而异, 在研制过程中很难确定一个系统框架。又由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过程中, 包含了许多难以用简单的逻辑定义来形式化描述的内容, 很大程度上用经验才能作出判断, 因此, DSS研制的主要任务是能组成不断变化的模型框架, 并允许迅速修改和发展模型。DSS的这些特点使得快速原型法成为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快速原型法需要将决策人员及维护人员尽早纳入系统, 以人机交互作为手段, 让决策者一边使用, 一边提出新的要求, 使原型系统逐渐成为决策者满意的系统。
2.2 开发环境
在选择智能DSS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 系统所选的软硬件平台必须与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状况紧密联系, 能够方便、有效地使用现有计算机应用的资源。
(2) 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应该是成熟而先进的, 并且应该是国际上的主流技术。充分利用现成的工具和技术, 做到起点高和规模优化。
(3) 系统采用的技术应该符合智能DSS的特点, 比如人机界面友好, 支持快速原型法, 有迅速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 对数据、模型、知识、方法集成具有较强的能力等。
3 智能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3.1 服务器部分
服务器部分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一个数据仓库, 它负责整个系统所需数据的录入、采集、存储和传输, 也是整个系统的交通枢纽, 负责服务器与工作站、工作站与工作站、服务器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传输。虽然计算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财务管理DSS应提供多种数据获取方式:
(1) 手动输入。系统的数据录入人员 (服务器用户) 可以通过服务器终端输入数据。若每个数据库数据的录入都要有一段程序来控制, 那么不仅代码量大, 而且不易修改。系统根据将控制抽象为数据的观点, 把输入逻辑和输入内容分离。可以为每一次输入预先编写一个输入控制文件。在录入数据时, 用输入控制程序依据输入控制文件, 动态地控制数据输入。当输入格式或控制需要改变时, 只需改变输入控制文件。
(2) 移动存储设备采集。采集数据的方法是:系统预先定义好DOS内部数据库与外部数据库的关系 (包括字段对应、字段变换等) , 在采集数据前系统根据内外数据库的对应关系, 制作一种相关的采集存储设备, 内含数据采集控制程序和采集控制文件, 然后在其他职能部门的MIS机器上, 运行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控制程序, 就可以采集这个MIS中的数据, 之后, 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可以直接送入数据库中。
(3) 网络传输。联网是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的必然趋势, 服务器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 如结算和统计资料等。数据通过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通信接口传递。虽然服务器和工作站中都有数据库, 但工作站中的数据只是服务器中数据的一个子集。原则上, 工作站中数据库只保存最重要的和最新的数据, 并且随时更新。当然, 工作站随时可以向服务器申请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要求实时传送所有的数据, 从而大大减轻了网络的负担。另外, 由于数据和应用分离, 使智能DSS可以比较简单地转变为单机结构。服务器也是整个系统的邮件传递中心, 这种传递是双向的。这样就使智能DSS成为一个简单的小型办公文件传输环境。
3.2 工作站部分
工作站部分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供决策者使用, 它以服务器传递的数据为基础, 以中文图形窗口为界面, 以模型和知识为核心和驱动, 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服务。从工作站软件的内部机制来看, 它分为:
(1)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存储了从服务器的综合数据库中得到的有关辅助决策的各类数据, 数据根据需要实时更新。
基于Excel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模型
李闻一, 穆涌
(武汉科技学院会计学院, 武汉430077)
要]固定资产的投资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活动, 事关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内在价值, 具有较大的风险。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并有效决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单项投资项目、完整工业项目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 (一般为10年左右) 为例, 利用Excel和VBA函数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模型, 以期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项目投资;项目决策;Excel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2;F274[文献标识码]A
一、单项投资项目决策模型
(一) Sheet 2:单项投资项目决策模型 (输入区) 的设计 (建设期为1年)
1) 如图1所示, 采用组合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控制, 并为组合框指定相应的数据源:直线法, 年数总和
[收稿日期]2008-01-05
(2) 模型库和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库中的模型存储了决策中常用的各种模型, 如资金运用模型、最佳资产负债规划模型、盈利敏感性分析模型等。模型库管理系统对模型的管理通过模型字典来完成。模型字典定义和存放了所有模型的描述和控制信息。
(3) 方法库和方法库管理系统。方法库中存放了一些常用的辅助决策方法, 如检验推算公式及时间序列、一元回归、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方法。方法库管理系统对方法的管理, 通过类似模型字典的方法字典来完成。方法是用C语言编写动态链接库 (DLL) 。
(4) 知识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是智能财务管理DSS区别于一般DSS的重要特征。知识的描述是多种多样的, 本系统采用改进的产生式规则和框架两种表示方式, 其中, 产生式规则偏重于因果关系的推理, 框架偏重于结论的规整化。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综合编辑环境和推理机。知识综合编辑环境协助系统维护人员和决策人员录入领域知识、进行一致性校验和实现对文本知识的编译。在实际运行中, 用知识推理机对编译后的知识进行推理。
(5) 邮箱和邮件管理系统。邮箱和邮件管理系统是智能财务管理DSS形成高层公文传递环境的一个基础, 也是系统向决策支持中心进化的一个起点。系统将内部各子系统协调、综合, 形成决策者使用的接口, 为决策者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 包括: (1) 营运资金实时检测。及时提供日常营运资金的重要数据, 监测资金营运中出现的存款大起大落、联行资金被大量占用、备复率不足等各种异常情[文章编号]1673-0194 (2008) 12-0052-06
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该组合框的最大项数为3, 其中直线法:1, 年数总和法:2, 双倍余额递减法:3, 其数据连接单元格为:Sheet 1.B10。各年的营业利润和借款利息的控制分别选定对应的工作表名称并执行“视图”→“工具栏”→“窗体”, 用相应的按钮来控制。
2) 按钮———单项投资项目决策模型 (输出区) 的设计:
Sheets ("单项投资项目决策模型 (输入区) ") .Select
况, 并能提出预警。 (2) 最佳资产负债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管理, 是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保证, 对于提高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最佳资产负债管理对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指出其中的问题, 提出警告和建议, 并依据决策者的不同经营作风, 用线性规划得到最佳资产负债结构。 (3) 盈利分析与评价。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和成本的规模和结构, 指出当前的经营业绩。对未来的盈利进行敏感性分析, 并用一套指标对整个工作进行衡量, 得到对当前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4) 系统服务。为决策者提供一些服务, 如密码设置、正文编辑器、邮件接收与传递、计算器、日历
4 结束语
DSS的实用性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决策者和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行为, 改善了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DSS充分体现了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综合集成与运用。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智能财务管理DSS将在吸收新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将是一个集管理、技术于一身的现代管理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64-313.
【关键词】财务职能转换;企业战略;财务决策管理
企业战略财务决策分析及管理实务操作目前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如今这个大局势下,该管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企業的生产建设当中,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我国企业战略财务决策分析及管理务实操作水平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比较落,没有得到充分广泛的运用。对于那些已经实施运用企业战略财务决策分析的企业来说,其实施道路困难重重,有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财务职能转换角度方面分析企业战略决策。
一、目前国内外企业战略财务决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快,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如何确保企业能够做到稳步前进,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下争得一席之地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做好企业财务职业转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战略财务决策分析和管理实务操作。就目前而言,国外取得了一些成就。美国曾在1976年就提出过企业战略管理的理念,并在后续的发展中,企业财务和战略决策分析逐步的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1985年《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曾对“财务战略”这一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企业为促进其发展和竞争战略的实施而必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同时其对于企业战略中财务职能也做出了分析,首先我们应该筹备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我们需要对于企业项目发展进行资本的预算,然后做出财务预计报表,最后再根据项目自身对于该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其业务价值。西方国家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上主要着眼于财务战略的研究,将企业财务战略基于企业财务职能,然后对于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上,从前期企业资金筹集、企业项目投资、企业资金分配及企业资金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而就我国而言,大多数都是在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从企业财务职能管理这一方面来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管理的。我国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主要从企业利润、企业成本及投资、企业财务管理及竞争等方面几进行了财务战略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了积极型、稳定型及收缩型的财务战略。通过对于我国单个企业财务进行分析对比,指出企业还应该考虑财务活动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集团企业来说,我们也应就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系统及公司资金结构和流通模式,着眼于企业财务目标以及企业财务环境进行分析。
二、企业财务职能及企业战略财务的具体意义
1.企业财务职能的具体含义
所谓企业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运行中所固有的功能。其源于企业资金的流动及其所表现出的经济关系,指资金的筹备、投资、分配及评估等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具体的职能主要有财务资金预测、资金决策、财务计划及评估几个方面。传统的财政职能主要是指对外提供财务信息、参与对外经营活动的管理并在参与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财政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财务职能已经不能满足与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的财务职能也随之发生这转变。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企业财务职能主要还是指传统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及财务报告等。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财务职能是具有服务性的,其主要是为企业生产和销售提供资金服务工作。但对于当前市场来说,我们应该做好企业财务职能的转换工作,将服务型企业财务转变为经营型企业财务。财务活动是资本经营的主要组成,财务及为商品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还需要直接从事资本经营工作。因此做好企业财务职能的转换工作对于实现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企业战略财务的具体含义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为使企业资金能够有效的流动,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财务竞争优势,在基于外界环境对于资金分配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动分配做出长期切全局性的规划,确保资金能够用在该用的地方上,建设资本的浪费。从财务战略的本质上来说,我们既要保证其在战略上的共性,又要保证其财务上的个性。从战略方面来说,其是对于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行动纲领,这关乎一个企业具体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同时其对于企业的影响是长期性的,而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的当前问题;另外在战略上,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指路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其实施和开展的,因此其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导向性。而从财务方面来说,其是企业众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应满足于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战略保持高度协调一致;但其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对于企业财务的一个规划,使企业资金能够花费在有用的地方上,将企业的分险降到最低;最后其必须是企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的结果,从筹资到营销,都与只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性。总之其应具有地位的从属性、规划的特殊性以及实施主体的全员性。
三、基于财务职能转换下企业战略财务分析和管理实施办法
企业财务战略在实施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战略方案的可实施性不强,实施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影响因素;战略实施时其实际环境与预规划环境相差很大;企业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统一性较差;企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其资金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不完整并且缺乏其特殊性。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加强企业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加强企业的竞争理念和战略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加强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与监控,以企业整体战略为指导,结合其他职能,做到财务战略能够与企业战略高度协调一直,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我们还应做好财务战略的规划工作,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预规划战略则是企业在后续发展中的行动方案,只有做到财务预算与企业中资金的生产预算、销售预算以及分配预算的相结合与密切联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战略的优势。
四、结语
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越来越快,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的合理分配也越来越难。因此企业在做好企业财务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应加强企业财务战略分析以及管理实务操作,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客观情况,制定出适于自己发展的财务战略。本文首先就目前国内外企业财务战略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中国与国外之间的差距与不同之处,然后就其特点和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及措施,这不仅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实现市场经济最大化做出巨大的贡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大前提下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0.
[2]周朝琦,赵遂群,孙学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个人心得
管理模拟决策模拟实训这门课程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对虚拟企业每周期的经营做出一些列决策。这就要我们摆脱文字的束缚,将理论提升到实践,在此途中我们的经营并非一路顺风。
从公司长期经营来看,我们小组一直相对保持着较高指数的科研、生产、销售量和广告以及相关费用的投资,并做着相对微观的幅度调整。
这些较大手笔的投入使得成本的上升,但在经营初期由于缺少相关经验和意识,在第一期企业产品定价并未良好的考虑到成本,致使产品定价过低,低于产品成本和市场一般价格,虽然低价格带来了客观的销售量,但导致公司在第一期就开始亏损伴随大量负债。于是,在第二期,吸取一期惨败的教训将价格做出大幅提升,过高价格高回报的同时带来的是过低销量,导致库存量大幅度增加,并未改善公司亏损状况。
这使我们突然意识到价格、库存与盈利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考虑到此以及公司当时的负债亏损状况,公司从第三期起再次将相应价格下调,为首先减少大量积压库存将价格降至很低,低价清仓回笼资金。在缓解了大量库存积压的问题,公司仍伴随着大量负债亏损,为更好的在不大量积压库存的情况下回笼资金减少负债,公司走低价销售路线,并逐步相对少量的提升价格,在最后的四期中公司库存量维持相应稳定,负债逐步每期减少,逐渐稳定。
虽然在最终并未完全弥补公司负债上的漏洞,但在期间公司经过逐渐探索揣摩出了适合公司自身的经营理念与生存之道。
内容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环保问题已成为各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将对当前企业环保财务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特征进行分析,体现财务风险对于环保财务决策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 环境保护; 财务决策
鉴于当前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再加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承诺,企业肩负着艰巨的环保责任与使命,并逐渐提高投资环保项目的意识。由于企业对环境影响力具有长期性特征,因此无论是预算还是投资,都会对企业资本运营产生影响。投资决策作为重要的财务衡量环节,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从长远效益为出发点。以下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1、企业环保财务决策存在的问题 环保财务决策意识薄弱
由于企业长期以来缺乏环保意识,因此对环保项目的投资热情不高,没有形成基本的环保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大多数环保投资项目处于应付水准,对于环境管理部门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应付过关。这样,虚设的环保项目不仅浪费了资本,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较大的压力。当企业对环境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环保项目投资,将加大投资成本;另外,我国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用成本远远低于企业投资污染治理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用仅为治理污染成本的25%左右,因此企业对环保投资决策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容易出现错误投资现象。
2、环保财务决策水平欠缺
由于企业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意识,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投资决策缺乏专业性,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甚至看不懂专业的环保资料,难以正确获得有关投资决策信息。在环保财务决策方面,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影响投资决策的能力
与渠道;再加上一些企业忽略环境信息分析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环保投资核算,因此在分析及处理财务决策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特征概述
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识别方式与其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明确产生风险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规避并化解。实际上,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客观性,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一切经济活动受到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虽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同时也可以分散或转移。企业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方法与手段,在财务风险可能发生之前及时避免;如果风险已经产生,则全力控制或分散,将损失降到最小。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识别、分析、评价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控制或预防,降低风险可能性,为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环保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风险管理,针对财务风险为对象,开展必要的财务管理措施。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其客观性,决定了风险收益与风险损失共存,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减少损失,提升企业收益,促进经营目标最大化的顺利实现。
三、环保财务决策的几点建议
1、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配置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投资及再投资是其扩大生产的必经阶段。在环保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合理选择投资时间、投资地点及投资方向,优化资金来源,争取为企业实现更多效益。在环保财务决策方面,税收的差别比较大,因此充分利用财务筹划手段。投资结构主要对企业的税负以及税后利润产生影响,表现为税率整体水平、税基综合比例、综合成本等,将对企业的税后利润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应准确把握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方向,将影响因素与企业的资金结构相结合,以此作为决定企业筹资与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其获得利润既通过减少资产消耗与降低成本来实现,也要不断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金使用,将有限的资产优化配置,生产出更多盈利产品;对于闲置资产较多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可有效降低成本,获得盈利水平,实现资产的盘活运营。同时,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销售社会需要商品来提升规模效益,既是成本利润战略,也是市场战略。从企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包括筹资管理、融资管理、证券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等,一是尽量降低成本与消耗,获得更多利润,提升企业整体边际收益;二是树立“利润换效率”意识,考虑到投资的风险价值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以获得相关利益者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3、优化投资决策
有关企业资金筹划,主要分为营运资金筹划与投资资金筹划两部分。有些资金可获得较高的投资有益,可以应用于生产运营中。必要情况下,通过各种筹划手段进行科学决策,获得最大资金收益。对于企业的投资组合,应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包括企业的未来资金结构和收益效率等,同时考虑一下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投资方案的预期收益、投资时间、投资数额;②与投资效益相结合,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③合理预测银行贷款、债券、股票、兼顾、收购以及资金重组等方案,通过横向比较获得最佳投资方案,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4、考虑企业长远效益
当环保企业进行环保财务决策性投资时,必须以企业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各种纳税规划,以及对企业整体经营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短期效益或者低税负,而盲目选择远期利润空间小或者远期税负较重的项目,这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在多个方案可以选择的前提下,应充分收集各方面数据,加强对比分析,尽量选择税负低、远期效益高的方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税负以外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进行深入预测与合理分析,针对未来经济政策环境,合理开发项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万祥、肖序等.环境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钟朝宏.企业环保与财务双赢的市场机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2)
通过参加四季青镇党委组织的财务管理学习班,使我对财务管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怎样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使四季青医院的经济水平稳步提高,让病人满意、让员工满意、让上级主管部门满意,让社会满意,如何在做好医院科学经营的同时做好为区域百姓的服务,如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衔接与平衡,这是摆在自己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要性
通过《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和行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的部分。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院是公共服务类机构,但是当前医疗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对卫生服务医疗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为了医院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新形势下每个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加强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势在必行。四季青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与医院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单位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什
1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看,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准确地表述和界定财管理目标都十分重要。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手段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的制约。本来,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二者的目标当然是有差别的,一般把企业管理的目标表述为生存、发展、盈利,但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活动,企业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在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小的甚至可近似地认为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例如,利润最大化是典型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学者们关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显然是指企业管理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当作企业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逻辑关系,源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管理活动的逻辑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力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即所有者授权。而财务管理活动的权力一般是来源于管理者授权,即所有者——董事会——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如理解为所有者授权,则为所有者——董事会——财务副总经理)的管理与授权关系。因此,企业确定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由其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必须建立组织架构并通过严格控制逐渐靠近最终目标。
理解财务管理目标,应把握财务管理活动的逻辑基础即
管理授权,因此,虽然我们承认它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与核心意义,但它不是什么假设,财务管理由于其授权关系,必然服务于企业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活动决定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企管理与财务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目标决定部分目标,这是显然的。总之讨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以企业管理活动为起点。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学习必要的财务管理是相当必要的,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运用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四季青医院
总地来说, 财务管理的决策功能大体可以划分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管理决策等几个部分。
(一)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投资决策涉及的内容包括:确定投资的方向、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在投资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决定投资需要的资产总额, 也就是公司的规模;决定企业资产的组成, 即需要多少的现金、多少的应收款、多少的存货、多少的固定资产等, 这些资产项目之间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总体而言, 投资决策确定了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栏的大小 (资产总额) 及其构成。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应立足于企业战略, 根据企业战略确定投资方向及评价投资方案。除了决定要做什么之外, 投资决策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还要决定不做什么。所谓“不做什么”至少有三重含义, 一是对于那些被证明没有经济效益、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投资, 或者收回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替代;二是对于那些虽然具备盈利性, 但是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项目, 也应该放弃;三是对于诸如现金之类不能形成价值增值, 或收益性差, 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资产项目的资金占用 (也是一种投资) , 要在考虑如何保证生产经营顺畅进行并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占用。
(二) 融资决策与股利政策
从考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投资决策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项目的大小及构成, 而融资决策考察的是资产负债表右方项目的构成, 也就是说融资决策考察的是在投资决策确定了企业资产总规模 (也即融资总规模) 的前提下, 企业如何综合平衡收益与风险, 从多种可能的资金渠道中选择合适的资金来源。
调查发现, 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资本结构 (负债权益比) 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行业的企业负债金额多一些、比例大一些, 而有的行业的企业又几乎没有负债;美国企业依靠证券市场筹资的比重大一些, 而大部分的日本企业更主要地是依靠银行的贷款融资;我国有不少企业由于受特殊的历史、经济条件的影响, 几乎没有资本金投入。造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资本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合理控制财务风险?这一切都是企业融资决策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一经确定, 企业还需在多种可能的融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选择。因此,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 除了基本的财务理论之外, 还要熟悉货币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 熟悉不同金融工具的具体特性和差异, 懂得如何借助投资银行等专业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 掌握如何进行长期租赁合约的签订以及债券与证券的更新组合等等。
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既可以用来发放股利也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 因此, 股利政策有时也被视为融资决策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 股利的发放比例决定了作为企业资金内部来源之一的留存盈利的多少, 股利发放得越多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就越大, 股利发放得越少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就越小。
(三) 资产管理决策
在资产购置之后, 企业还要考虑如何加强资产管理, 即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问题, 这也属于财务管理的重要决策类型之一。就大部分企业的实践经验来说, 财务经理对不同的资产项目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通常而言, 财务经理较多关注资产的价值管理.较少关注资产的实物管理;较多关注流动资产的管理, 较少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多地采取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在实务工作中, 许多资产项目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方法, 如物流管理等, 这些学科、方法有别于财务管理但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四) 其他决策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竞争情况, 诸如经营的国际化趋势、收购兼并与企业重组等成为财务经理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新决策。对财务经理而言, 一方面需要了解这些新事物, 并借助这些新事物、新机会进入不同的市场多渠道地获取资源、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下, 任何企业随时都可能成为俎上鱼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股票市场不再是单纯的股票交易的场所, 也成为买卖 (大的和小的) 企业的场所, 因此, 财务经理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 提防随时可能出现被收购、被兼并的情况, 并及时做出对策。
二、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 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差异比较
在经济发展史上, 个体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是三种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司法实践和税收法规的差异,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筹资能力、风险分担、企业存续期、所有与控制及税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1、个体业主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1) 不是独立法人, 业主的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2) 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3) 所有权与经营权通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4) 是组建费用最低的企业组织形式, 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相对也最少; (5) 企业所得并入业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6) 企业的筹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业主个人财富的限制; (7) 企业存续期受诸如业主个人寿命、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等。
2、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1) 不是独立法人; (2) 一般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3) 管理控制权通常属于一般合伙人; (4) 组建的费用相对较低; (5) 企业的收入按合伙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6) 筹资能力受合伙人自身能力的限制, 通常难以筹集大量资金; (7) 企业的存续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
3、公司制企业的特点主要包括:
(1) 是独立法人; (2) 公司的产权表示为一定的比例或股份, 可以自由转让给新的所有者; (3)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4) 有可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5) 存在双重纳税, 公司所得交纳企业所得税、股东就红利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 (6) 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7) 因为公司的存在与持股人无关, 因此公司具有无限的存续期等。
(二) 现代公司的法人财产制度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意义
公司制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 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形成公司的法人财产。法人财产一经形成, 便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公司的盈亏即表现为法人财产的消长。
法人财产虽然归根到底仍是股东的财产, 但是有别于股东的其他财产:一是公司的法人财产和股东的除股金以外的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二是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公司破产, 并不会影响到股东的其他个人财产;三是股东不能以个人身份直接支配他已投入公司的资本, 而只有作为法人组织的一分子, 通过一定组织程序, 才能参与公司财产的处分。
(三) 现代公司的特性和类型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 其最初出现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但直到20世纪才成为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战以后, 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 促进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深化和经理阶层的兴起, 管理逐步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所有者与管理者逐步分离。由新兴的企业家阶层掌管企业的经营管理, 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比传统企业制度, 现代公司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 具有法人地位;二是公司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的。除此之外,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还分别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发行股票, 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公司。相比股份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1) 股东人数较少。如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从2到50人不等; (2) 资本不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也不发行股票, 在股东缴足股本金并经验证后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3) 股权的转让存在一定的限制; (4) 董事和高层经理人员往往具有股东身份, 两权分离程度不如股份有限公司; (5) 成立、歇业、解散的程序相对简单, 管理机构也较简单; (6) 无需向公众公开披露公司账目等。
2、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并发行可以自由转让的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1) 股东数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股东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人; (2) 总资本划分为若干均等的股份, 股份具有可以自由认购、自由转让的特性, 股东不能要求退股, 但可以通过买卖股票而实现股份让渡; (3)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及其他必要的信息等。
股份公司较有限责任公司的优越之处主要表现在:更便于筹集大规模资本;管理组织更为严密, 更便于确保企业的有效经营;有利于实现产权的社会化和公众化等。缺点是:开设和歇业的法定程序较为复杂;更容易滋生代理问题;公司经营情况必须向公众披露, 不利于保守营业秘密等。
三、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中的财务管理
财务手段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全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对企业而言, 财务活动以资金为对象,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财务管理通过资金这条纽带与企业的其他活动相联系, 财务经理与其他部门经理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绝大部分的企业决策都涉及财务, 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 如营销政策大的变动, 势必会改变对企业产能的要求 (投资决策) , 这就必须考虑相关的诸如筹集资金 (融资决策) 、存货政策、工厂生产能力利用 (资产管理决策) 的影响等, 并对主计长和司库的工作负有责任。
基于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主管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属于高层管理者。作为财务部门的领导, 财务总监 (CFO) 直接向首席执行官负责, 他负责制定企业的主要财务政策, 同时也与其他高层管理者共同考察各项决策的财务影响。
典型的财务职能在两个具体的负责人司库和主计长之间划分。主计长负责记账、报告和控制, 主要与会计工作相关。对制造业公司而言, 与企业内部消耗有关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财务预测也是主计长的重要工作内容;司库主要负责资金的筹集和保管, 也即前面所说的投资、融资和资产管理, 以及其他重要的金融交易。由于这些决策可能对企业产生深远、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 因此, 司库通常还对贷款管理、保险和退休金管理负责。
这样容易造成一个误解:司库和主计长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但实际上, 在小规模的企业中, 司库和主计长可能重叠为一个岗位, 从而将这两个职位的职责混在一起。反过来, 也有部分的大型企业采用财务委员会的形式负责重大的财务决策。这样的财务委员会中集中了各种有权制订政策和决策的不同背景和能力的管理人员, 并在管理资本和经营预算方面承担着主要的职责。也就是说, 司库和主计长的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确, 各个公司可能根据自身情况的差异和个人能力的不同重新划分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总体来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企业在进行每一个重大决策时都需要考虑其财务后果, 财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超越了传统的簿记角色, 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决策中。
参考文献
[1]、唐志升.现代企业产业制度与理财[J].
关键词:并购;财务决策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企业并购风起云涌,国内并购市场日益活跃,成功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达到了自身的战略目标,但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并购财务决策安排不当而遭受极大的损失。因此,鉴于并购“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为趋利避害,企业应做好与并购相关的财务决策。
一、确定并购目标,安排好财务计划
目前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成本有所降低,并实现与被兼并方之间低成本的有效配置,提升企业价值。虽然并购目标多种多样,但企业一般有其主导目标。为了确定并购目标,需对兼并方进行以下考量:遵循怎样的战略发展结构,是否有强大的核心能力;拥有哪些主导产业或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当前处于哪一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多大;当前的竞争地位及未来变化趋势如何,其发展空间是否需要向新的领域拓展;并购是否是本企业发展的最好前途;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并购等。
然后根据确定的并购目标,客观分析自身财务兼并能力,安排好自身的财务计划:一是兼并的资金筹措,可考虑的资金来源有内部留成、银行贷款、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二是兼并的盈利预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和费用预测、现金流量预测等等。
二、选择目标公司
并购目标确定后,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成为并购实施阶段最为关键的一环。并购标准不限于财务性、数量性的指标,如并购规模的上限、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更包括非财务的,质量性指标,如并购对象能否与集团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协同互补基础。针对不同的并购对象或并购动机有不同的考虑,但可以肯定,目标公司必须符合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产业类别、目标公司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市场地位等的分析,可判断目标公司是否符合兼并方的发展战略。着重在以下方面:
资产质量及其使用程度:影响企业盈利水平,是确定资产转让底价的重要依据。兼并方对目标企业资产的数量、金额及质量情况要进行全面清查,确定各种资产对兼并方的有用程度。要把能有效利用作为分析的关键,通常双方资产的融合性越好,匹配程度越高,兼并绩效越高。
负债质量及或有负债:也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兼并方必须对目标企业的债务予以清理,确认负债质量,以确定转让价格、规避风险。对或有负债应从数量和企业承担或有负债的可能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成本分析:不仅要考虑买断时一次性支付的当期成本,还要考虑兼并后企业在运作中发生的整合成本,分析目标企业的资源潜能和管理现状,明确双方管理资源的互补性,充分估计并购方在现有基础上能否对被并购方实现有效的管理投入,能否通过有效的整合措施使被并购方实现制度和机构创新。
三、合理评估目标公司价值,确定兼并价格
企业兼并财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兼并成本,即被兼并方的市场价值。要对目标公司的规模标准和并购价格的可容忍限度做出较为确切的判断,必须借助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目标公司的规模取决于并购后兼并企业管理控制能力的有效限度,而目标公司的价格与兼并企业的财务资源负荷能力密切相关。通常采用现金流量法、资产价值基础法和收益法对被兼并企业的价值进行估价。但由于预测本身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结果,确定兼并价格时,还考虑并购方的财务资源能力与管理控制能力。
一般而言,目标公司的价值是被收购公司的真实价值,该价值可能是专业评估机构实际评估的结果,也可能是收购方对被收购方价值的客观评价。但并购方对目标公司作出的价值评估,更多是基于其单方面的判断,并不等于实际的成交价格,只是并购报价的参考依据。被并购方的预期价格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买卖双方一般不是以公司的真实价值为基础进行谈判,而是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博弈,此时双方谈判力量的优劣势往往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四、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
并购资金如何取得,有无足够的财务资源或资金融通能力支持并购,采用何种方式支付并购价款,都需要考虑。一旦财务规划不当,就可能造成日后的财务窘境。目前,并购方式有现金支付、杠杆收购、股份交易等几种。
现金支付:最简捷、最迅速,最为现金拮据的目标公司所欢迎。但对于大宗并购交易,现金支付无疑会给并购方造成巨大的现金压力。
杠杆收购:目标公司须满足以下条件:有较高而稳定的盈利历史,有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量,有良好抵押价值的资产,不是资本高度密集型公司,近期不需要重大的投资,利润与现金流量有明显的增长潜力等。
股权交易:可避免兼并方现金大量流出,在并购后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但可能会稀释兼并方原有股权控制结构与每股收益水平。对兼并方资金融通能力、资本结构等也有较高要求,并须考虑外部借款或增资扩股的资本成本。
卖方融资:常用于目标公司活力不佳,急于脱手的情况。兼并方可向目标公司提出按照未来业绩的一定比率确定并购价格,分期付款。这既能拉近双方在并购价格认定上的差距,建立对目标公司原所有者的奖励机制,又能减少兼并企业的现金负担。采用此方式的前提是,兼并方有良好的资本结构和风险承担能力。
一般来说,当双方不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但兼并方经济实力雄厚,或者兼并方虽资金不足,但在经营上能谋求协同效应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般采用承担债务方式;当被兼并方负债比例较高,但兼并方通过提供技术和改进管理能为被兼并方偿还部分债务的,应选择股份交易方式;当兼并方实力强大,能筹集足够的资金购买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时,可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因此,不同的兼并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财务决策。
企业并购是一种发展战略、一种手段,若利用得好,可以使企业迅速增强,如运用不当,不仅损耗企业的大量物力,人力资源,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对于这种高风险经营,在关注收益、成本的同时,财务决策还应重视兼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注意风险的防范和监控。(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611130)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企业集团并购财务决策与风险》(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政府的财政部门就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制中对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与传统的经济体制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涵盖面更广,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告中的质量。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关于会计准则,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会计准则是指为公司提供一种向公司外部的资本提供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报告公司财务状况和交易经营等几方面信息的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信的手段,是管理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效益的重要方法。而新会计准则指的则是各个企业通过积累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而且在,财务部还对新会计准则体系进行规范。而关于新会计准则的作用无外乎以下三点:首先,新会计准则是保证资本市场正常运作的条件;其次,新会计准则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的重要标准;最后,新会计准则还是我国财经政策法规的重要组组成部分,为规范我国企业的各种行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企业而言,及时制定出新的会计准则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文化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且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为了能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制定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以便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深入了解。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是提高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的需要。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会计准则建立的基本目标就是能够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涵盖了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对规范企业的经济事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企业的财务决策观念发生改变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内,财务决策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决策的结果,进而决定着财务业绩。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企业更加重视利润表,认为资产负债表没那么重要;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理念,加大了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企业在进行计量收益时更加重视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更多的考虑了企业未来面临环境的变化。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不仅重视企业的损益情况,而且更加重视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对企业未来增长潜能的挖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重视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强调企业财务信息有用性,支持对受托责任履行评价,将对财务决策理念产生直接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更有助于财务指标的正确评价
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财务会计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信息披露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更加突出了信息披露的原则,而且通过使用更加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的不足。新会计准则更加完善了财务指标,而且在该准则的要求下,企业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都进行了完整的编制。此外,企业所有的子公司也都被纳入了报表的范围内,中期的财政报告也成为了企业进行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新会计准则对降低资本成本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的诸多企业的发展都跟上了世界的脚步,这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整个国际市场上都得以提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便于企业对会计信息的理解;所以,新会计准则对降低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不仅使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降低了国内外投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收益。此外,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在国际上的贸易手段得以改进,使得国际贸易摩擦大大减小,而且在增强跨国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还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
(四)新会计准则为企业收益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计量方法
在企业利润或收益的计量中,新会计准则不再将历史成本当作基础计量属性,与之替代的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过去的非货币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只能通过计入资本公积金后再进行具体的统计,而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点的不足,可以将实物交易所产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而且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算法的引入不仅对当期资产结构、净利润及净资产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且还使得企业对利益的操纵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限制。此外,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来进行,这有效的抑制企业通过存货记账方法的变更而进行的利润调整,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完善财务决策的措施与建议
(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面临不确定性情况时进行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所以,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起风险意识,可以通过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来发现企业所面临的潜在危机。而且会计人员应该及时的把各个时期的财务指标进行整顿,并且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将这些财务指标以数据的形式传递给经营者,进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且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为企业如何做好经营管理、降低财务决策风险提供有效的措施。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起财务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应该做好会计的基础工作,在进行信息管理时,应该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并且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再者,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该采用更加精确的核算方法,这是提高预测、决策的准确性的重要条件。最后,为了及时发现财务决策中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建立起以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分析系统为基础的财务预警系统,而且为了保证财务报警系统能够发挥作用,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应该尽可能的提高其灵敏性,如此,才能保证经营者做出更加直观、有意义的决策信息,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
(三)会计人员应该做好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
目前,我国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分为控制存贷和控制成本两种,现代财务管理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内;通常降低成本主要通过成本预测、计划和控制三个环节来实现。所以,为了做好成本核算,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采用核算型的管理,进而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成本费用的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资产财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得以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还降低了经营成本,对管理者做好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准确进行财务决策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关八一,尚战莉。新旧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影响之比较[J].中国证券期货。 (10)
[2]赵子龙,曾艳华,韦慧,郭栋。桂西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因子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N].南方农业学报。 (10)
[3]金晓春,周庆怡。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及对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 2015(12)[4]张先治,于悦。会计准则变革、企业财务行为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效应和循环机理[J].会计研究。 (10)
[5]徐红娥。新会计准则有用性的市场检验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6]古继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2008
[7]周守华,张敬峰。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兼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 (12)
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以服务意识开创财务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研究国家财经法规和行业规范文件,吃透法规制度,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寻求单位利益最大化,向公司领导和其他内部部门提供财会政策咨询服务,做好参谋工作。
(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产管理。整合优化单位财产资源,改变重购置,轻管理思想,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增值。
(三)理顺资金收付渠道,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使用效率,科学统筹,积极筹措和调配资金。
(四)继续加强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财务检查考核评价力度,每个季度对各基层单位进行一次财务检查,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严格财经纪律,落实资金用途,防止出现亏损和新的挂账,防止和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的发生,以保证各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正确反映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公司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五)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保密意识,维护公司经济安全,会计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会计能够掌握和了解单位大量的内部机密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涵盖单位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这些信息一旦外泄,可能会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被动和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守机密是会计工作极为重要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会计人员应从单位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好单位的经济利益,当一名合格的经济卫士。
(六)财务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和完善服务手段和方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方便职工群众。积极主动地克服一切困难和不利因素,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好财务管理职能作用。
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财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我公司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务、新知识、新业务缺乏敏感性,一些财务人员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感逐渐淡化。而且财务人员缺乏后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该有针对性目标和计划,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倡和鼓励自学,适时组织集中培训学习,采取开放式的学习培训方法,向先进单位和同行进行理论探讨和业务交流,开拓视野,增强知识,激发热情,从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从单位事业发展的成果中,获得幸福感,为我公司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会计专业队伍。
三、维护和保障单位利益,为我公司事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会计环境
关键词: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一、财务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必然服务于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既是会计实际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是信息使用者所期待获取的信息。一直以来受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财务会计目标长时间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导,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清晰,委托—代理关系也变的越来越模糊,决策有用观逐渐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目标,并且决策有用也被视为是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决策有用观主张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会计需利用有限的资源为重要领域决策和目标提供相关而可靠的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信息需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基于此可以构建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分析框架(如图1),作为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一方面要求使用者关注会计信息的内容,即会计实际活动本身的信息含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要从决策者出发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保障信息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聚集资本组成规模庞大的公司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对于为数众多的股东来说必须依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要求就是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没用那么也就不值得提供该项信息。虽然决策有用不仅需要考虑财务信息,还需要考虑非财务信息和一些定性及非确定信息,但对于现有的投资来说财务信息有用是其决策有用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满足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扩大会计信息含量,提供有价值的财务非财务信息,开展决策有用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是迫切而有必要的。
二、决策有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是正确的、中立的,能为使用者所充分信赖的,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情况;相关性是指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能够导致决策差别化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指出,当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以及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决策有用性。
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相互对立的,对于同一经济活动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相关性,还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明确可靠性,以何种方式、何总金额报告都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收益情况,由于此类资产价值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和受市场操纵的影响,可靠性较差,因此后续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会计报表或附注中可靠性较高的信息类别,而是将其列入其他综合收益。由于两者的对立关系,通常会有此增彼减、此消彼长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综合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对立关系,也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在相反的方向上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同一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若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再相关的信息对决策者来说都是一种误导;如果信息准确可靠但与决策者的需求相去甚远,那么再可靠的信息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于信息决策有用来说缺一不可,应给予两者同等程度的重视,对他们孰重孰轻的排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做出相对最优的取舍。
三、构建平衡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平台
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二者孰重孰轻的排序问题一直存在于会计理论界。本文认为执着对两个信息质量特征的排序并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决策有用有明显的提高,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两者的契合平台,根据不同使用情况和环境做出相应的选择。
(一)完善相关方面会计准则的建设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适合我国的会计框架也日益完善。相信通过完善决策有用性方面会计准则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协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
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金融市场次强式的现实,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不科学、不合理的相关会计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我国一直在尽可能的缩小会计政策的可用空间,会计政策贯穿整个会计实务操作流程(从最初的经济事项确认到最终的会计报表形成),在整个会计流程中,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以“公允表达”作为目标的准则,成为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的体现。2014年公允价值加入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家庭,并首次在我国国内有了明确的定义。准则中为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防范财务造假对资产、负债、交易和市场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都做了严谨而明确的规定,并将公允价值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充分保证计量值的相关、可靠。
(二)以信息使用者为核心构建平台
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矛盾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随着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权衡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复杂。但如果从会计信息质量的本源出发,找寻新的突破口并以此为核心,相信两者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效果。会计信息质量围绕的是会计目标,即决策有用性,而决策者即是信息使用者,他们关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并且,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信息主体的需求,其自身质量高低也取决于满足使用者需要的程度。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以信息使用者为核心。
不同信息使用者对可靠性、相关性的需求不同,同一信息使用者不同时期的信息质量要求也有不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安全”在先“尊重”次之,类比到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应首先确保信息的真实,然后才会要求满足决策有用。总体上来看,发生的交易、事项能成为财务会计信息,就必然是有用的信息,即是可靠的。可靠性是决策者选用信息的首要标准,然而对于决策有用来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相关性是决策有用的充分条件,而可靠性是一个必要条件。在平衡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平台上首先建立财务会计信息池,首选有用信息并将更有用的信息优先纳入选择,经过可靠性标准过滤以后,使得可靠而有用的信息被最终选择(如图2)。
(三)充分发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权衡作用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及可靠性是相互矛盾但又缺一不可的,他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各自影响着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反过来也会影响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博弈。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交易过程中除了历史成本是实际交易,其他均为有假设交易的情况。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现无疑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缓和的契机。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做了一个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不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不降低相关性。
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办法在平衡相关性和可靠性上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并不要求提供绝对可靠的信息,事实上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不能提供绝对可靠的信息,过分苛责要求会计信息可靠必然会导致交易费用的激增。而交易费用增加也未必会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提高,反而会造成另一种“精确的错误”,导致过犹不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存在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即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可靠所花费的交易费用等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当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使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可靠。因此,只要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做到相对合理,对决策者来说信息都是有用的。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其优势所在。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生业务如春笋般涌现出来,商誉、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知识产权等在原有的计量模式下已不能反应更相关的信息,采用公允价值能够对这些新生事物进行更相关的确认和计量,满足投资者对决策相关的信息需求。
(四)培养会计信息分析型人才
开展会计研究总离不了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探讨,一直以来在我国会计制度的规范下,会计人员熟悉的大多是会计信息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重复的程序化的会计操作只能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对于当前需要依靠较高判断能力的确认和计量这些基础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企业应结合实践操作和典型案例不断开展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评估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公允价值而言,及时收集相关交易商品市价信息,采用估值技术综合分析类比其价值,对决策做出可靠相关的判断和建议,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客观地来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距离。
参考文献:
[1] 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06):84-90.
[3] 贺建刚,王建明,孙铮.计量观、准则质量与信息有用性:公允价值论争之解释[J].华东经济管理.2013(03):131-134.
[4] 王海兵.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理论构架及测度——兼议物本财务报告向人本财务报告的演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285-292.
[5] 郭照蕊.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J].上海经济研究,2013(02):60-69.
[6] 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29-34.
【财务决策运营管理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领导科学与管理决策07-17
重大投资决策管理办法05-23
工业企业安全试题-决策、管理11-16
管理学之企业管理决策12-01
决策模拟课程学习体会11-17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组10-08
议事决策规则07-01
营销决策07-01
信用决策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