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选6篇)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1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2

一、走出课堂, 实地观察, 感受生活。

学生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他们没有时间去感受生活, 没有机会去融入社会, 更不用说去观察生活、体验大自然了。所以许多学生只能在教室里闭门造车, 而那些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往往让我们看后感到很生硬, 缺乏真实、自然、流畅之感。针对这种现状, 我在平时讲课时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比如, 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时候, 我就要求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秋天 (正好是秋季) 景物的特点, 要求他们双休日时走出家门, 走进大自然, 去吹吹秋风, 摸摸秋叶, 看看秋天的田野;引导他们去对比春天和秋天的不同, 感受秋天的魅力, 再让他们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另外我还把学生带出课堂, 去实地观察、感受生活。比如写《我的母亲河》这篇作文时, 我就事先安排一个课外时间, 与学生们一起来到母亲河沿岸, 对它的水色、水质、水源以及两岸的景色进行实地观察。而到作文课时, 我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次课外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 然后师生一起理清思路, 确定写作方向。这样一来, 一篇作文的雏形就出来了, 再让学生动笔写就水到渠成, 得心应手了, 写出来的作文内容自然更充实, 语言也更流畅了。

二、身临其境, 亲身感受, 切身体会。

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写得好,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感叹学生的写作水平低。可回过头来想想, 学生每天都是两点一线, 不是在家, 就是在学校, 根本没有身临其境的机会, 写不出这样的好作文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 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比如, 在上一节作文活动课时, 我就先安排了一个情景训练“寻宝”, 告诉学生老师在他们熟悉的司令台里放了一件宝物, 要求他们在五分钟之内找出来, 找出者有奖。待学生冲出教室后, 我快速地将教室里一把扫帚横放在学生必经的走廊上, 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只白色塑料袋、一些废纸、一把教室的铁锁放在教室进门的地方 (显眼处) , 故意将两张凳子打翻在走道上, 一盒粉笔打翻在讲台边上…‥几分钟后, 学生陆陆续续回到教室, 我就站在一边, 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 看是否有同学注意到这些物品, 看是否有人将它们捡起。结果是预料之中的, 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在“寻宝”上, 没人注意到这些东西。随后我为学生讲了《考试》、《一地白纸》等几个相关故事, 让学生知道, 一个真正的好学生, 不仅要成绩好, 还要品行好, 让学生明白:“宝”不仅指那些价值贵重的东西, 品德的高尚才是无价之宝, 在这堂课中, 每一位同学都兴趣浓厚, 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加之事先已通知要写作文, 所以每一位同学既是参与者, 又是观察者。如此一来, 活动课的经过, 同学的表现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等) 尽收眼中, 自己又有切身的感受, 再让他们动笔写这篇作文, 当然是胸有成竹, 不在话下了。

三、设置情境, 体验角色, 增强感受。

一位好演员, 他总是先体验角色, 再去扮演角色;一位好作家, 他总是先体验生活, 再去反映生活。学生写作文时有时也可借鉴这种方法。比如, 开完家长会后, 我就要求以此内容写篇作文。可学生总是不能真实地描写出家长当时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不是过于夸张, 就是有失偏颇;至于家长的心情, 感受他们更是无法体验, 倒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来指责家长。针对这种情况, 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训练:一对下岗夫妻, 整日为生活辛苦奔波, 唯一的希望就在独生儿子身上, 也一直认为儿子懂事, 相信他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 所以和老师联系甚少;没成想家长会一开, 才知道儿子由于上网玩游戏, 成绩早已一落千丈。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扮演父亲、母亲、儿子的角色, 要求真实地表演出这一家人家长会后的情景。同学们对这个情景训练很有兴趣, 跃跃欲试, 都争着想表演一番;而那些未参与表演的同学点评也非常热烈、非常到位。几轮表演后, 我再因势利导, 要求同学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 站在自己父母的位置上换位思考, 体会一下为父母者的心情、感受。如此这般, 学生们再写作文, 内容就真实、客观多了。

四、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 构建写作平台。

现在的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 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既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又贴近生活, 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所以, 我就充分利用每一堂综合性学习课, 为学生构建起开放创新、充满生机活力的写作平台。例如,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一课, 首先在课前, 我就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人读书的经验等。然后, 在课堂上, 我用精心准备的课件, 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分版块讲出来和大家共享, 同时师生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第三步, 师生共同赏析名人所写关于读书的好文章, 如冰心的《忆读书》、培根的《谈读书》, 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个好习惯, 读好书能使人怡情, 使人高雅, 使人明智。最后, 我再布置学生写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因为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了很多资料, 加上在这堂综合性学习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所以这时写作文, 学生已不再是无话可说, 无内容可写了, 而是水到渠成, 作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说身边事, 道心中情, 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觉学生并非每次作文都是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 只是他们难把熟悉的人、身边的事、心中的话写出来, 即使写了也缺乏真实情感, 内容空洞, 好像编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 在作文课中, 我就会结合这次的作文内容, 把自己生活中相关的小事、趣事、感受讲给学生听, 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比如写“童年之乐”这个话题作文时, 尽管刚学完沈复的《童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可学生们还是叫嚷着“童年的事早就不记得了”, “无东西可写”。于是我就把我儿子童年的那些调皮的事、有趣的事讲给他们听, 引起他们的共鸣, 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果不其然, 学生们越听越有劲。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互相说自己的趣事、乐事, 一节课说下来, 大家还兴犹未尽。到第二节课写作文时, 我再问学生:有事可写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确实如此, 作文写出来后, 那些真实的事、真挚的情证明说的功夫没有白费, 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六、学生评改, 寻找优点, 淡化缺点。

我们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往往优点发现不多, 缺点却是一大堆, 诸如“中心不明确”、“不能围绕中心选材”、“语句不通顺”等等。学生听了老师的评讲, 更是灰心丧气, 原本有的一点写作热情也降到了冰点。针对这一现状,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有时就特意安排学生分小组互相对改作文, 强调要寻找同学作文中的优点, 并且各小组要推荐出一篇最好的作文, 当场宣读并说出推荐的理由;最后, 我再和同学一起来评点此次作文中闪光之处, 强调值得同学学习的地方, 并对被推荐作文的同学实行奖励。至于作文中的缺点我只是点到为止。结果发现, 这类作文课很受学生欢迎。原因就在于学生评改作文, 他们的起点低, 更容易找出作文中的优点;而那些原本以为写作文是高不可攀的同学看到自己作文也有这么多的优点, 信心又回来了, 写作的兴趣也有了, 再让他们写一篇新作文, 积极性很高。

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 从而教会他们写作的技巧, 谙熟写作的门径, 让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我坚信:有我们的努力, 有学生的参与, 学生乐于上作文课的日子不会太远。

摘要:本文主要从几种上作文课的方法谈起, 提倡学生要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写作文要抓住身边的事、熟悉的人来写, 要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倡教师上作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由不愿上作文课到乐于上作文课, 由不喜欢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3

【关键词】快乐学习;课堂教学;阅读写作;生活实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道出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而为何学生把语文这门本应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看作是最痛苦的课程呢?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深感悲哀。经过考察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语文与生活脱节,失去源头活水;二是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应付常规的考试、检查、评比等,把上语文课变成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速成班,让语文失去了血肉;三是学科的偏见使有些教育管理者轻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学校造成一种“重理轻文”的氛围;四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漠视。

那么,如何才能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是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此有如下探讨。

“快乐学习”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活跃”,而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快乐语文”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诗意、思维的灵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语文课程标准》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使学生身心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因此,要使学生能身心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必须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和学习。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内在美,让语文进入内心世界,象感受心跳一样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经过笔者的长期摸索,总结出几种快乐学习的教学办法。

课堂——快乐“大本营”

快乐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一种境界:让语文课堂像阳春三月万里晴空飘飞的风筝一样激情飞扬,像酷暑炎夏一阵电闪雷鸣的大雨痛快淋漓,像三秋疏星朗月下美酒独酌的诗情画意,像冬日围炉品茗的悠然与遐思。

为了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上的死教死学,让语文课堂不再沉闷,结合新课标,我总结了“听读、问读、品读、背读”……“以读为主”的教学法。

听读,即老师的示范朗读,或是听优美的录音磁带,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产生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易把学生带入境界。经过我个人的反复实验,证明效果不错。

问读,即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只有学生开动脑筋,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共同探讨。这样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认真研读,质疑发问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阅读的快乐感便充溢于胸,快乐如斯,妙不可言!

品读,即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品析讨论,揣摩妙处。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各有其妙,让学生从中学到别人为文的巧妙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背读,即积累背诵。虽然背书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宝,但它仍然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优秀的文章、诗、词等,还是应该让学生们背会并烂熟于心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通过背诵,可以增加文学积淀,长期积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读书——快乐“直通车”

阅读是解决语文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灵丹妙药”。当一个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自然也会耳濡目染,下笔成章。我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入手,一步步把孩子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只有喜欢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喜欢读书的学生。我以自己的行为来塑造榜样,读到优秀的文章,我会拿来与学生们分享,久而久之,教室里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孩子们被中外名著所吸引,师生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为了能使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我还让学生们把珍藏的书籍带到学校互相交流。还和学生一起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或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名著里某个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在书中读到的优美的句段摘录在笔记本上,让学生经常开展“读书心得展评”,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快乐的阅读就像一列载着他们驶向理想和未来的快乐直通车,让他们在书的陪伴下,愉快地成长!

写作——快乐一百分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以致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勤于练笔。

写作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件头疼的,所以许多学生选择了抄袭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针对此现状,我采取了缓兵之计,先对他们抄的作文予以肯定。但是在作文评讲课上,对那些出自自己之手的文章,哪怕有一点好的地方,我也不放过表扬。从一个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段话,只要是有真情实感,用心感受而得的文章我都大加赞赏,同时也告诉其他抄袭的同学,作文要想感动人心,一定要真实。只有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写作。一遍遍的引导,一点点的进步,他们终于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还把优秀的习作贴在作文栏里让大家欣赏,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带给了大家喜悦,一种幸福而快乐的成就感就会充溢心头。

实践——快乐“生活”

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语文是把社会生活还原、提升的过程。语文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

于是,利用季节的变化,我引领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冬天我让孩子们去雪地里感受雪花的晶莹;春日我和他们一起走进田野倾听花开的声音……

利用地方资源,我带领学生去感受社会风情。让他们下地与农民一起耕耘,让他们体会酷暑炎夏挥汗如雨与“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这些都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丰富素材。

让丰富的语文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在同学们的“欢乐年华”诗朗诵会上,他们把对学校、老师的爱流淌在声情并茂的声音里。丰富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领悟着语文的内涵,感受着生命的真谛,快乐地放飞自己的梦想。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4

一、摸准脉搏,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熟悉的生活,有其喜爱的事物,他们个性不同,要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如:苏教版初中美术《最亲近的家具———座椅设计》教学片断: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设计最亲近的家具,学生根据手头的资料,他们最想设计的是心中所想的家具,于是我顺水推舟,投其所好,让他们亲历设计过程,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灼痛”,然后将其过程中的收获迁移到新课《座椅设计》上来,用卡纸讲承量力学,人体力学,说明座椅的实用、舒适、通过幻灯片,从色彩、造型、材质等方面讲美观,再次让学生用卡纸、泡沫、易拉罐、纸杯等来组合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好本课座椅设计后,最后让学生修正他们原先想做的作品,二者互补,相得益彰。

像这类的教学,摸准脉搏,因材施教,把材料的开拓与设计、构思、制作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可能利用材料,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探索和创造天地。学生们也从课堂中得到很多完成创造性工作的启发,这些启发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它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二、螺旋上升,积极鼓励。

在教学中,老师应在课程内容上降低难度,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注意趣味性。这样既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有用,能学以致用,也能引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暂不要过多地去讲解,要鼓励学生大胆画,甚至随意涂鸦,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业。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物体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比较强。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不断地由小成功转变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调动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次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要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认清自己的力量,总结失败的教训,信任和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地去争取成功。

三、借助设备,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师常常生硬地让学生画画,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如:苏教版初中美术《角色游戏———面具艺术》教学片断:

(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

师: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面具,他们为什么这样钟情于面具呢?

生1:古时候,人们带上带恐怖的面具,手舞足蹈,自以为能驱妖降魔。

生2:将士打仗的时候,凶猛的面具,显得威武可怕。

生3:贵州的傩戏面具传说可以除魔消灾。

生4:现在把面具用来装饰,娱乐,演戏。

……

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用手头资料制一个面具,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四、养成习惯,其乐无穷。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会为学生的人生轨迹洒下浓墨重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只有认真听课,方能心领神会,要实现教学互动,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境界,教师在备课上就应下工夫,使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让学生爱听。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要养成精心修改的习惯,学生作业完成后,要自我完善,教师要作适当点拨。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在合作中取得双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绘画培训的思想理论上来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起重视并树立起正确的绘画培训观念来。绘画培训的本质在于整体方法步骤的培训和熟练,而绘画方法步骤本质在于整体思维、整体观察、整体作画、整体调整。过程中的构图、比例、结构、明暗、透视、色调、关系调整等作画步骤的每一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都对最后的整体画面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有针对性和限制性的基础板块内容、分阶段分步骤的形式让他们去完成作业。可以先把一幅作业的构图、比例、结构、明暗、色调、主次虚实等内容以单独课时任务的形式和要求按照方法步骤的顺序让学生去完成。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用不尽。

读书的名人名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兴趣教育

小学英语课程的普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由于小学英语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实践中还存在教师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重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育,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有兴趣的活动。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教师魅力影响无穷,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好坏跟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十分复杂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学科,而兴趣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语言技能与课程知识、突出的口语能力与良好的文化修养等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理论素养、教学能力、表现能力等教学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更大。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基础

1.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及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为“目的”而学习的动力相对较小,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总是出于好奇,教师应抓住这一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就感,以使其长期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对学生要多鼓励,少纠错,多赞扬,少批评,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物质激励、任务激励、信任激励、感情激励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另外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分级要求,分段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产生了自信心。

2.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模仿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强、表现欲强、创造精神强等优势,但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初级阶段要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这必然要求学生学习并理解繁杂的语言知识,背记枯燥的语音、语法规则,使不少小学生因为学不会音标、不喜欢语法或记不住单词而掉队,以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必须更新观念,按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利用听、做、说、唱、玩、演、写和视听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自信的情绪中,将学习英语与用英语做事联系起来,通过积极参与、反复体验、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启发剂”

1.积极开展故事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故事教学能使小學生置身于情景中,让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为开展各种角色的扮演活动提供空间。故事教学可以用于导入、操练以及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也可用于句型和阅读的教学。在实施故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故事的活动性、趣味性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强,他们学习英语主要出于兴趣。

2.大力提倡游戏教学法。在设计游戏教学方案时,应当注意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于参与。游戏教学要具有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游戏教学应具有层次性,一是游戏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操练性质的游戏,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的、具有交际意义的游戏,二是同一个游戏或同一节课中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游戏教学要具有启发性,在游戏中应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课件上显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并提问:What is this in English? 学生们把圆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等,类似这样的游戏学生是比较喜欢参与的,而且可以常玩常新、常玩常乐,使学生乐此不疲。此外游戏教学要具有灵活性,要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组织才能等专业素质与能力素质,不断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深化教学反馈与测评,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树.素质教育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J].新西部,2007.

[2]刘春久,高桂芳.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

乐之者好之 篇6

一位充满焦虑和狐疑神情的男学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近日来,除了感兴趣的科目,我在语文、数学、外语的课堂上总是感到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非常低,学习成绩屡屡下降。总是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事。脑子里乱糟糟的,上课时经常跑神儿;晚上又经常睡不着;白天脑子里又是乱糟糟的。老师总批评我:‘你整天在想些什么?干部不像干部样儿,学生不像学生样儿。学习拉拉忽忽,心思跑哪里去了?’我越是辩解,老师就越生气。我真是不知该怎样好。现在形成了恶性循环,休息不好,学习精力不集中。最近学习又进入了复习阶段,我想为自己的复习制定计划,但又不知从哪儿抓起。有时都不想上课了,真闹心!很久以来真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

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男孩子,有很强的进取心,又善于表现自己。可是,由于没找到学习方法,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光心里着急,可又不知该怎样做,茫然、心焦,老师的不理解又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压力。逐渐地他对自己开始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如意。晚上睡前他胡思乱想,又想不明白,影响了睡眠质量,第二天上课精力肯定要受到影响。这种恶性循环逐渐会影响学习的兴趣,磨损自信,继续下去,学生便会由厌学发展到弃学。

学生每天要完成各科作业,计划制定就要有科学性。否则,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和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所以,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把今天该做的事情计划、安排好,把该做的做完了,心里就能踏实。但是,如果把目标定得太高,又缺少科学性,势必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帮助他们凡事要脚踏实地,学习要有科学方法。不能把学生的个别问题一概归于“马虎”、“不努力”等等,这样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形成偏激心理。因材施教,做好疏导工作,有利于扬长避短,发展个性培养。

学生学习的意愿、动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土壤。这个来咨询的学生有学习欲望,只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常常处于受挫状态,学习的自信心也丧失了。情绪的低落,使他学习活动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进而造成学业成绩不良。

日本心理学界定义:学生具有在该年级中平均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但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出现迟滞、落后状态,学习成绩低劣,称之为“学业不振”。

美国心理学家德夏姆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性、独立性是最关键的。学习不是由他人,而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是被他人推动而进行的学习,久而久之,必然会减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应该有所领悟。

针对他的情况,我给他进行了如下的心理咨询:在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早期发现学生的“学业不振”现象,并及时教育、引导他们从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辅导:

1.学科辅导。主要是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该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构造。

2.生活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适应学习环境。

3.心理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认知自我的性格,在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信力,做好学习的情绪调控训练。

如果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为愿学、好学奠定基础,那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则为乐学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不能忽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和方法问题。科学的学习方法会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兴致勃勃,事半功倍,有了成就感,就能树立自信心,即所谓“乐之者好之”。反之,无兴致地听课与学习,会使学生情绪消极,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从而渐失信心,最后将一事无成。有人说,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其实,激发兴趣的钥匙就是做事的科学方法。我们平时所论“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指培养学生掌握方法的能力。这该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经过我的这一番引导,这个学生摆脱了学习的困境,调整了学习方法,学业成绩也上来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69中学)

上一篇:制作环保袋作文400字下一篇:临海市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