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通用9篇)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1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是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建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只有全民共同参入,创建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狠抓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以宣传促共识。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美好前景,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生态创建活动当中。全年累计在县电视台播放生态创建新闻85条,编印简报9期,制作专栏11期,悬挂横幅56条,张贴标语1100余份,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以活动促共建。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寓教于乐,乐教结合,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创建的重大意义,自觉树立现代生态理念,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XX年3月5日,组织全县5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生态家园”大型活动,向全社会发出生态创建倡议书;4月20日,举办了县直机关“生态杯”篮球赛,借势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创建工作的知名度;6月5日,举行了由1XX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集会活动,共同庆祝第34个“世界环境日”,使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按照“攻难点、扫干净、摆整齐、保持好”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县城综合整治行动,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广泛开展“创绿”系列活动,在坪村镇方园村启动了“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工作,组织会同二中、若水中学、地灵中学、粟裕希望小学等学校申报“绿色学校”,引导林业宾馆、凯诚矿业公司等单位创建“绿色单位”,完成了高椅乡、团河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三是以调研促共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我为生态创建献一计”征文活动,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共同探讨和谋划我县生态创建工作,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文章20余篇。如«努力将生态经济培育成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构筑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等文章先后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注重规划引导,狠抓生态项目实施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标准地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年)»,响亮地提出了把会同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县”的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规划»确定了51个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并采取相关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把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地位,确立了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高椅古民居、生态工业园等12个近期示范工程项目。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根据生态县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专题规划,把生态建设项目纳入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计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实行“县长全面抓,分管副县长专门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规划实施责任体系,由县生态办负责综合协调,按照生态县建设“三步走”的要求,做好各阶段目标、任务、项目的逐年分解落实,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加强生态项目建设。按照每年“安排落实一批、储备推介一批”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库管理,加大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XX年共申报各类重点建设项目22个,落实建设资金3167.6万元,其中贤胜油业等3个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开发重点扶持规划。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列入招商引资优先考虑的范畴,切实加大招商力度。XX年,全县共签约高涌洞电站、大康牧业万头瘦肉猪养殖等18个生态建设项目,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86亿元。四是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国家投资、地方配套、民间投入、招商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了国家投资和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增加了县财政配套资金和启动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利用市场运作方式,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创建。XX年,共筹集资金5400万元,圆满完成了林纸一体化、林业种苗基地、有机食用油开发等10个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生态创建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三、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发展生态产业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2

一、知绿播绿

4 ~ 8月底,各县区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少年儿童开展认绿科普宣教活动。各校利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乡村( 社区) 学校少年宫利用各活动组,通过板报、队会、手抄报、节日小报、竞赛等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普及植物生长基础知识及生态意义,认知常见植物,特别是适应本地地域条件的植物。积极创造条件,启发少年儿童在学校、社区、家庭开展种花种菜、种草种树等播绿活动。为各县区提供茄子、菠菜、莴笋等蔬菜种子,帮助学校开展“小园艺”实验,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学校进行种植指导。

二、爱绿护绿

引导少年儿童通过查阅资料、教师辅导、家长指导、向专家请教等途径,学习植物养护知识,精心呵护自己参与种植的植物。6月初,主办单位组织百名师生代表走进甘肃省农科院,开展绿色实践体验活动。让少年儿童了解甘肃省物种基础知识及农业新技术,认识了解甘肃植物资源、物种分布等基本情况,学习植物种植栽培,认知马铃薯脱毒过程,在实践中加强和培养生态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培养、提高少年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配合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参观前,要求少年儿童广泛了解甘肃农情,多途径学习掌握甘肃物种知识、种植分布和特点。6月6日,组织全市百名师生代表参观了省农科院,学习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种植技术以及目前的研究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取雄株和雌株,并亲自进行小麦杂交实验; 熟悉观察胡麻生长习性、用途等相关知识,观赏颜色靓丽的蝴蝶兰、仙客来等花卉和40余种草莓,并亲手采摘品尝; 了解脱毒马铃薯的原理和优点,现场示范脱毒栽培过程; 认识西红柿、花椰菜等我省蔬菜品种及栽培技术等知识。通过走近农业专家,亲手栽培、熟悉种植技术,培养了少年儿童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少年儿童体验到了农民种粮的不易和艰辛。

三、炫绿展绿

以知绿播绿、爱绿护绿实践活动为基础,组织全市少年儿童开展“我为兰州添一抹绿”———生态道德实践成果系列展示活动。

1.“六·一”儿童论坛活动。以生态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为内容撰写小调查、小研究、小故事,开展全市少年儿童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给予每个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以获取知识、信息、增长综合能力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一是要求各学校利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乡村( 社区) 学校少年宫利用各活动组,通过板报、队会、手抄报、节日小报、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意义,普及植物生长基础知识。

二是由教师指导少年儿童建立项目兴趣小组,在学校、社区、家庭开展种花种菜、种草种树等各项播绿活动。三是少年儿童通过亲手种植,记录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撰写小调查、小研究、小故事,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四是在各县区选拔推荐的基础上,组织14名优秀选手代表参加全市论坛活动,每人时间为5分钟,以爱绿护绿内容与演讲技艺相结合展开。

2. 成果征集活动。以记录绿色实践活动过程中各种有意义的事情为内容,以征文、美术和教师活动案例为表现形式,征集活动成果,共征集到约两千份稿件,有126名师生获等次奖,89名教师获辅导奖,将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编印成集,展示活动成果。

3. 年底,召开兰州市少年儿童“我为兰州添一抹绿”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总结表彰暨交流研讨会,总结活动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2015年全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从2009年第一次设计组织全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以来,在不断探索的五年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今年,结合市委、市政府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幸福美好新兰州发展目标,第五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确定了“我为兰州添一抹绿”这一主题,通过活动,让少年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的土地,了解本土丰富的物产和生态环境,走近社会,走近科研现场,走近科学家,使他们在考察、实验、写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具体实践中,激发对家乡、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全年开展的六一论坛、一日实践营、成果展示等生态道德实践系列活动,拓宽了少年儿童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经统计,全市有上百所中小学校1万余名师生参加生态活动,其中135名少年儿童参加了论坛活动,14人获全市等次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知绿播绿改变了学校、社区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责任意识。银滩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彭淼在日记里写到: 放眼望去,我们学校的菜园春意盎然,像刚刚换了一幅面容,变得容光焕发。吸一口新鲜空气,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都是那些大树和蔬菜的功劳。虽然我们很累,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快乐。因为先苦后甜,只有你现在付出了劳动,才能有收获。通过参与生态活动,潜移默化地也把品德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渗透到少年儿童的内在追求中,使课堂口号式教育化为无形。银滩路小学李凡香老师在参加活动时说,生态体验是一种有价值的、有效的道德教育。它更加重视学生的内在感受,是道德的一种内化和自省,并非为学习道德标准而被动体验。这是用于我们的教学,让我们更加重视学生本体的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和采用适合学生、善于被学生接纳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张莉老师在日记里写道,一系列的参观,让我既感兴奋,又充满期待。兴奋的是我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现代农业,认识了许多植物,看到了农业专家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他们顶着烈日,仍能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自己的成果,那份精神是值得我来学习的。期待的是这是我们这所学校第一次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与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感觉我们的孩子太荣幸了,他们对这类活动充满了希望,我也期待着下一次活动的开展。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创建生态区存在问题整改方案

萧山区自2003年正式启动生态区建设工作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立区”发展战略,以生态区建设规划为纲要,严格执行生态建设任务要求,以落实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建设。随着全区生态经济不断壮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文明意识日益提高,生态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4年9月22日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2015年5月通过验收。

通过技术核查后,针对环保部整改意见,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下发整改方案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城区”的蓝图,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展整改工作。

1.创建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4年9月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中环境保护部技术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整合环保工作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萧山区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补充建设指标支撑材料,完善分析报告,资料归档不够规范。

(2)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力度,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4)严格监管工业企业污染源,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

(5)完善生态农业体系,提高优质农产品比例。

(6)加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加大环境监管力度,防范环境风险。

(7)健全创建工作机制,落实部门和乡镇责任,强化公众参与,不断深化创建工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整改方案

针对萧山区环境质量和整改意见,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和措施:

(1)完善台账资料,精进分析报告,明晰归档结构层次,根据主次关系,分为A、B、C類档案,分层归档,进一步提升技术材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2)根据《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大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出台多项行业污染整治方案。截止2015年6月,全区列入六大行业整治任务完成率达100%,整治企业家数214家。整治提升后企业废水和废气达标排放率均达100%,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整治成效显著。

(3)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资源共享”为原则,积极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临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有序开展。“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全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为提高全区垃圾处理能力,萧山区东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

(4)整改红山(红宝)热电、汇丽印染和圣山集团等重点企业。红山(红宝)热电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工况、加强脱销系统运作,建立运行、监督、协调三级管理机制等举措有效控制NOx瞬时值有超标现象;汇丽印染通过加强生产现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等举措,有效改善碱液跑冒滴漏、地面有碱液积液等现象;圣山集团通过污水处理工艺提升,彻底去除沉淀池表面浮油,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

(5)紧扣“生态农业、美丽田园”的建设目标,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实施生猪禁养限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水产生态养殖与达标排放、种植业肥效双控五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示范经济建设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专项补助及奖励资金,积极鼓励倡导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提高高端优质农产品比例,预计2015年新增“三品”种植面积约23.16万亩,“三品”种植面积有望达到73.28万亩,占主要农作物比重约66.62%。相继制定实施《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展开。

(6)积极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源地污染专项整治、南部水源地污染防治、浦阳江沿线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有效消除水源威胁;全面实施“亲水河岸”、“三江两岸”、“五水共治”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推进剩余13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在完成51个区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亮点村基础上,完善扶持政策,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制定《萧山区无燃煤城区实施方案》,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研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机制,切实做好燃煤烟气治理,12家热电企业烟气达到标准排放;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50%以上,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严格环境准入,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落实“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条件,依法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严格执法,按照“九个一律”原则,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风险防范,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做好印染、化工企业的应急预案审查备案,提升重点行业企业对突发环境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7)围绕建设美丽萧山的总目标,进一步落实各镇街和部门责任,完善机构,明确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协作沟通,建立联动机制,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1] 萧山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技术评估报告,2015.06

[2] 萧山区印染行业整治技术评估报告,2015.06

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汇报 篇4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在创建内涵上求深化,在创建覆盖面上求拓展,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一、特色开路,发挥优势,提升创建内涵

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深州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突出文化主题,开展了以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创建活动。***是全国文化先进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基础广泛。依托这一传统优势,他们因势利导,以点带面,以文化特色为引导,全面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重点建设图书室、阅览室、广播室、电教室的同时,注重把文娱队伍建设和品位高雅的民间书画做为特色,强力推动文化创建。为促进文艺活动的开展,他们组织专业文艺人员,编排了一批与创建活动相关的文艺节目,并进村入户进行辅导,开展巡回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把创建活动变成了自觉行动。目前,全市有20xxxx个农民剧团,1xxxx书画院,20xxxx个农村图书室,1200只秧歌队活跃在全市农村。**村大堤农民书画院、***书社、****书画苑、***书院等农民书画民间组织先后举办了2xxxx次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主题的农民书画展,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拍摄专题节目。****投资1xxxx元,建起了集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娱乐活动、民间传统艺术展示、书画艺术鉴赏、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园林式文史院。同时,他们还开展了“百佳宣传文化活动示范户”评选挂牌活动,对10xxxx宣传文化示范户进行命名表彰。实施了“读一本科技书,学一门新技术,建一个生态园,闯一条致富路,创一个文明户”的“五个一”工程。组织了家庭读书、学法、环保、健身“四进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引导,提升了文化品位,带动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

二、典型引导,辐射带动,浓厚创建氛围

为使创建活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该市始终重视发现、培树、总结、推广各个层面上的先进典型。一是培树典型人。***村的农民戏曲爱好者***、****,曾荣获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先进个人、河北电视台戏苑乡音金牌擂主等荣誉称号。该市把他们作为文化方面的典型,大张旗鼓的宣传,使该村的戏曲表演迅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周边村庄文化活动的开展。****村的***是当地的科技先进个人,在政府支持下,她创办高档果品、苗木示范基地,并帮助800xxxx户果农进行果品改良,先后被评为市、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市“十大女农民状元”等荣誉称号。依托这一科技典型的辐射带动,积极进行引导,果农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空前浓厚起来。二是培树典型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为此,该市开展了“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载体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树立了一批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生态家庭、文化家庭的典型。****村的支部书记****酷爱养花种草,他把自家小院搞的如花园一般;而本村的退休教师****、****夫妇,则利用自己的特长,主动编排了一批创建活动的小节目进行演出,吸引了周边****等村很多群众加入其中。该市把他们分别作为绿色家庭、文化家庭的典型大力推广,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创建意识。三是培树典型村。先后推广了绿化先进典型魏家林村,沼气建设先进典型下卜村、大染庄,高标准建设村部的先进典型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先进典型***村,治理“空心村”、修建文化广场、自己动手制作健身器材的先进典型唐奉村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的表彰和宣传,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带动了更多的创建村奋勇争先、不甘落后。****是邻村,分属一、二批创建村,在***庄的示范带动下,***村不等不靠,跑步入“编”,投资4xxxx万元,硬化街道350xxxx,修建排水沟80xxxx米,栽种塔松350棵、月季6000株,建成沼气池10xxxx,建起了微机室、图书室、文化室、文化活动广场,并顺利通过了****市首批文明生态村的考评验收。****村在创建稍显落后时,新修排水沟200xxxx,新植风景树4000株,新建垃圾池xxxx,重新步入先进行列。通过推广这些群众信服的典型,达到了带动一批、拉动一片、辐射一方的效果,在全市形成了新典形不断涌现、老典型再增措施、新老典型学比赶超、争创一流的动人场面,全市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三、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确保创建效果

该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村庄之间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的差异,制定了因村而宜的具体创建措施,整体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一是了解情况,掌握重点。他们组织全体市级干部、市直部门一把手,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分析情况,找准薄弱环节,掌握创建重点。穆村乡的庄火头村基础条件较好,为创建活动的一类村,但每逢农历“

二、七”大集后,本来干净漂亮的街道变的垃圾满地、一片狼藉。针对此情况,分包该村的市级、市直部门领导调查后,把整治集后街道卫生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并把农历“

二、七”的下午确定为全村的卫生日,彻底改变了该村脏、乱、差的卫生状况。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理念的基础上,强调理性思维,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创建方案,对创建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基础好的一类村以全面建设为主,拾遗补缺,查找不足;二类村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清理“五乱”,实现“三化”;基础最差的三类村,结合本村实际,从抓绿化入手,循序渐进、分阶段建设,逐步完善提高。这些措施做到了科学、合理、可行、具体,实现了创建活动的齐头并进。三是加大指导力度,解决创建难题。为破解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该市加大了指导力度,积极为创建村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使创建速度和创建效果得到了有效保障。***市是林果大市,果品产区果枝在街头大量堆积,即有碍观瞻又影响环境。为此,该市多次组织果农到外地学习,引入了果枝粉末种植食用菌、树枝深加工等先进技术,不仅解决了果枝无法处理的难题,还为果农增收找到了新的出路。同时,针对部分果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问题,该市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开展了无公害果品生产的技术流程。目前,全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已达3xxxx个,基地总面积6.xxxx亩,****村还成立了河北省首家无公害果品生产协会。为解决主动申请由二批加入一批创建的西牛村在创建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市生态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城建、交通、农业、畜牧、文化等部门入驻该村,排忧解难,现场办公,极大地调动了该村的积极性,加速了创建进程,使其一跃成为全市创建活动先进村。

中村乡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篇5

中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中村乡委员会 中村乡人民政府(2012年2月18日)

中村乡位于炎陵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106国道和岳汝高速穿乡而过(岳汝高速在中村设有互通口)。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0个村,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36人,是一个汉、畲、瑶等多民族杂居乡。中村乡的特色,总的来说是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既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又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是株洲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文化浓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开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集中政治训练,召开了3000余人的军民诉苦大会,拥有周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八担坵(毛泽东给工农红军上政治课旧址)、何孟雄故居、军民诉苦台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红军在中村乡土改试点中流传的《插牌分田歌》已入选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50名党员之一何孟雄和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民俗文化浓郁。保存了距今300多年的中村老墟场、联西村的钟家大屋是目前炎陵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味建筑群;中村乡龙潭瑶族村保留了瑶族独特的文化,流传着瑶族始祖——盘王的传说;孝文化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村罗浮孝子与神农天子、钟馗才子、孟姜女子、铁头太子一同构成民间传说中的“炎陵五子”。同时,中村自然风光优美,四面青山环抱,中有溪水潺潺,传说在一处山头上能看到 “左有金鸡叫,右有凤凰鸣,上有犀牛望月,下有狮子滚球”的美景。乡内道任村500岁的野生古老华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桑树。

近年来,中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发展战略,牢固树立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中村乡正式启动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造氛围、抓建设、搞整治、强监管,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生态创建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省级生态乡作为全乡的工作的一根主线,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提高认识,全民动员,充分借鉴各地创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省级生态乡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落实创建责任。为提高创建省级生态乡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我乡于2008年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了《中村乡环境规划》,并通过乡人大会议审议后付诸实施,明确对生态乡创建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全乡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体系。二是全民广泛动员,营造创建氛围。为有效落实创建省级生态乡的各项措施,我乡加大宣传力度。第一是将创建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及相关知识作为重点,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印发《致全乡人民的一封信》,进行上门入户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是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课堂,针对在校学生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乡机关干部职工、环保志愿者走上 街头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环境公益活动。第三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活动和阵地来开展生态乡创建活动。例如结合“美丽炎陵、清洁家园”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农业、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专项整治来改善我乡的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环保氛围的培养,也以实际行动对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进行了推动。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考核。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全乡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办公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乡人大把创建工作列为重要议案和提案,经常组织乡人大代表视察、督查创建工作。乡纪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责任部门和村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督促其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督查,增强了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上下同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打好四大战役

在全力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中村特色的生态建设路子,突出打好四大战役,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产业升级”大提升。我乡在进行生态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培育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立乡的根本。加大生态农业推广种植力度,规划建设“一带两园六基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走茶叶精深加工之路,打造茶叶品牌,“神炎春”牌绿茶荣获株洲市2011年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淘汰关停中兴铁合金厂一家,扶持华苑硅厂新上环保生产线;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专业的罗浮江生态石蛙养殖场;抓好梅岗生态园和联西生态园建设,梅岗生 态园已建成集黄桃、板栗和奈李等共计210亩的特色水果基地。二是“交通加速”强推进。106国道改造全面完成,即将进行道路的绿化建设。完成通畅工程建设1000米,自筹和争取资金120多万元硬化村道6.7公里,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完成岗背山隧道改造硬化、修复潭背桥和平源大桥2座。三是“城镇提质”快步伐。投资20多万元制定《中村乡总体规划》,并经乡人大审议后开始实施。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启动梅岗墟和中村墟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梅岗墟硬化余坪15户近1000平米,新建花池200余米和完成居民安全饮水工程2公里;中村墟已完成排污管道建设1000多米,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1600多米,下一步将启动人行道建设、绿化带建设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四是“旅游升温”重品牌。以举办“炎陵会议”为契机,开展景区大整治行动,拆除周家祠和八担坵周边违章建筑和废旧房屋12栋,粉刷民房15栋近万平方米,收集补充文物15件,全面修缮周家祠,新建八担丘纪念广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来乡采访报道红色旅游文化,全年接待军队将军级以上领导30多人次、部队师级以上领导50多人次、地方市厅级以上领导20多人次,红色旅游日渐升温。

三、严格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创建指标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我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011年我乡实现财政总收入358万元,占考核任务的142.62%,比上年同期增长129.54%,其中国税完成268万元,地税完成72万元,财政完成18万元。农林牧副渔总产值4821万元,增幅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0万元,增幅25%,固定资产总投入16997万元,增幅46.9%。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2416元。二是生态环境环保得到加强。我乡森林覆盖率已达86.1% 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5%,全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8%。三是农村环境环保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80%,2011年新建沼气池66座,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6.59%。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低于150kg / hm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比例达98%。四是城镇环境环保进一步优化。2011年我乡空气质量良好,在二级标准值以内,地表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固体废弃物处理率100%;城市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均达国家生态镇标准;乡内农村卫生户厕率达67%。

四、回顾历程,创建工作启示深刻

创建省级生态乡,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但我乡上下齐心,全民参与,克难攻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妥善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中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工作虽然艰辛重重,但换来了累累硕果,利民惠民。对此,我们体会很深。一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创建省级生态乡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通过实施“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一系列工程,不仅推动了城乡建设,促进了结构调整,美化了人居环境,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环保惠民政策的人文关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建省级生态乡提升了我乡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使中村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11年,围绕生态创建,精心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编发 《中村乡投资指南》,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与珠三角等地投资商联系与洽谈。随着106国道改扩建的完成和岳汝高速的建设,我乡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招商引资来势喜人。三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创新机制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良好途径。在创建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环保教育、绿色创建、和城乡环境监管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们坚持示范带动、以点促面和提高社会参与度,全面推行领导包项目、干部下基层,实施干群共建、乡村共建、村与挂钩帮扶单位等各种举措,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和谐团结、勇争一流的创建精神,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高了素质,创出了新生活!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6

生态村工作的汇报

为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自2009年国家开展了系列生态村镇创建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现琅岐镇的生态创建工作严重滞后。根据马尾区政府及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2012年我镇必须要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以及 22个以上省级或市级生态村的创建任务,申报时间截止6月30日前,这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

结合我镇实际,对我镇生态乡镇及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创建责任。

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涉及部门众多,不仅有参加创建的各村,还涉及如农、林、水利、城建、环卫等镇属部门及区直部门,要成立生态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生态创建领导,需要各部门上下通力协作才能办好这件事。

首先,镇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企业环保组、农村环保组、环境整治组。(见附表1、2)

其次,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创建任务,抓好质量监管和验收,完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见附表3)

第三,各行政村要成立创建小组,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村两委组成。村两委按各自分工对应负

责各块创建工作。

二、编制琅岐镇生态环境规划是必要的先行条件。

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首先必须委托有咨质的机构为我镇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据了解马尾区其他镇(街)都是委托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环境规划,费用大约7万左右,且规划还要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时间比较紧迫。

三、明确省级生态村及市级生态村创建村。

2012年我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该项目涉及6个村,分别是农旗村、光辉村、光明村、勤耕村、乐村村、闽江村,建议这6个村参加省级生态村的创建,余下21个村是否都参加市级生态村的创建要进行研究确定。

对获得各级生态乡镇、村命名的省市将给予奖励补助: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的,省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补助;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的,省财政给予10万元奖励补助;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的,市财政给予2万元奖励补助。

四、召开宣传动员大会。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7

一、白茆镇概况:

白茆镇位于无为县东乡,辖两个江心洲(黑沙洲、天然洲),距无为县城15公里,距芜湖市33公里,21个村(社区),564个村民组,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万人,耕地面积约7万亩,河套面积9000余亩,林业面积20800余亩。是以种植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大镇,有“安徽省农业状元”之美誉,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镇内现有完中1所,初中3所,完小16所;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座,医疗器械先进,医术精湛。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固话入户率达85%。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等三家驻镇金融单位存贷方便,服务一流。著名的“六洲暴动”发源地,爱国人士胡竺冰故居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9省道、塔江路、江汤路贯穿全镇,现有一座万吨级长江深水码头,即将开工建设的芜湖二桥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要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省级生态镇考核验收标准在做全面准备,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摆上位子,创建工作组织有力。

去年以来,我镇把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纳入政府中心工作,摆上重要位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推

进创建工作。建立了由一把手镇长总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合力抓的局面。各村(社区)、相关企事业单位也按要求建立了创建小组,具体承担各自辖区或条块的创建工作。为营造宣传氛围,镇政府多次利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在各主要道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制作了专门的宣传光碟,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开展生态创建、环保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镇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筹措票子,创建活动安排有序

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以来,我镇按照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建设工程:

1、污水处理工程。投入30万元,对集镇80%以上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2、农贸市场改造工程。投入10万元,对惠民桥进行了改造。

3、垃圾池(房)整治工程。在已经建成的垃圾池(房)的基础上,投入10万元,对垃圾池(房)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垃圾渗滤液池进行了改造,场地进行了平整,清除了杂草。

4、集镇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投入30万元,对集镇的亮化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5、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利用环保“绿色家园”项目基金110万元,对七洲村和天然村进行了环境整治。

6、环卫设施和垃圾清运工程。投入25万元,对镇区垃圾处理进行了招标发包,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公示,现集镇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

7、小江清淤工程。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对小江进行了清淤,去年以来一共清淤长达30公里。

(三)搭建班子,集镇管理处置有方

1、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城建、司法、供电等部门组成的集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镇长任组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

2、完善管理制度。借鉴兄弟乡镇的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白茆镇集镇管理办法》等规定,发放了《致广大居民及商户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居民、商户对集镇管理的理解支持。加大环卫保洁考核,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运,街面整洁卫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宣传氛围再营造。认真对照省级生态镇创建要求进行排查,按照宣传工作沉边盖底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及人员制作宣传栏,并安装到位。

二是督查工作再加强。对验收必查必看项目,全面跟踪督查,认真逐项检查,针对发现问题,督促责任人以最快的速度落实整改到位,确保不带一点问题、不留一丝隐患。

三是重点工程再推进。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工作。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8

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近年来,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gdgdg经济新区,把“生态立市”作为科学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的108.7%、101.8%,11处镇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一、坚持综合决策,构筑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将生态市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和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不能完成生态市建设指标、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坚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建立实施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将生态市建设投资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市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现场会,研究

一级B排放标准,新建污水管网63公里。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lklkl污水处理厂和5万吨的llkjj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年内建成。投资39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中水处理厂,尾水达标处理后补充河道景观用水。17家重点企业新上污水处理和脱硫设施,全市35吨以上大型燃煤锅炉全部安装脱硫除尘设施。二是结构减排拓空间。先后关停20多家污染企业,实施化工区综合整治与产业提升、橡胶轮胎手推车产业提升园建设,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100%。通过环境容量调控,为高端产业、重点项目留足了空间,先后引进英轩机械、进民环保、三泰膜工业等一批大项目,清洁生产企业、环境友好企业分别达到53家和12家。三是管理减排增效益。严格落实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准入关,将企业治污减排与诚信建设挂钩,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率达100%。

四、坚持严格执法,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我们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科学监管力度,创新实施“分类监管、一线监察”,推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制订实施了《xx市排放污水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企业污泥处理处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落实排污

了镇镇有景观街、村村有围村林。全市有林地面积10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8%。

六、坚持城乡统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

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篇9

创建生态文明村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弘扬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五大连池市按照国家、省以及黑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奔康工程和强基工程来抓,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大力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我市按照《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村考核标准(试行)》规定的“领导重视,生态环境良好,村庄布局合理和村容村貌整洁,社会风气良好”四项基本条件和二十项考核指标的要求,实施了全市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活动。2008年双泉镇龙丰村、龙镇发展村两个试点村,按标准完成了“省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任务,通过了上级部门验收。我市在创建实践中,除了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镇村两级狠抓落实之外,十分重视发挥市直部门协调、指导、服务作用,建立和落实部门挂点联系制度,较好地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联动;挂钩联创,互动共建和驻点帮助,推动落实的“三动”机制,有力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但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村群众文明意识和村风民风的转变,赌博、封建迷信等陋习少了,勤劳致富、团结互助等行动多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自身资金投入少。乡村(屯)建设只是靠国家政策及包扶试点单位扶持,杯水车薪。目前,试点创建村的生态文明村环保规划与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不相协调,环保规划滞后。

二是各乡(镇)村屯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基础建设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乡镇个别领导及村屯领导主观上创建生态村工作热情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薄弱。大部分村屯群众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好好把握住现行政策发财致富,追求小康,使创建工作只是保留在口头上,实际行动少。

三是农村技术人员少。加上技术指导滞后,对村屯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山、水、林、田、路”环境整治不相协调、差别极大,一方面削弱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重大意义上的共识,另一方面也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宣传教育亟待加强。

三、下步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好处和作用,把建设生态文明村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变政府要我建为我要自己建。

二是规划、建设、整治、管理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建议规划要先行,对道路,排污水沟,沼气池,厕所,猪牛栏,文体场所和环境绿化美化要进行统一规划,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建设;建设要严要求,高质量;整治要彻底,要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该铲除的铲除,该推倒的推倒,要避免“五个一”建起来了,颓垣断壁依旧,臭水横流不改;管理要长效。

三是要从实际出发,选好点,定好点。要选择群众基础好,热情高,经济实力强,筹措资金到位的村屯作为明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示范点,突出“一村一品、形式多样、特色突出”,争取建一个成功一个,真正发挥发展生态文明村的示范作用。

四是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抓好技术培训。把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贯穿在整个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建设过程中,确保建池质量。

上一篇:门前的小院-我的乐园作文600字下一篇: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