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篇1

一、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是一项重要工作,能否正确严格地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归类,汇总,并对调查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给以客观,恰当的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是决定整个调查过程成败的关键,是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公关调查报告的基础。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一)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是资料整理加工的前期工作。在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以后,首先需要认真地对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调查资料的审核,就是指对原始资料进行仔细探究和详尽考察,以看其是否真实可靠和符合要求。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原始资料中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合理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的有效、完整、合格,从而为进一步整理分析打下基础。某一问卷在出生年月日栏填写1978年生,而填答问卷时间是2005年,年龄栏又填写30岁,前后数据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为此,需要查明是属于调查人员的误填,还是被调查者的错报现象,并予以及时校正。另外,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一旦发现与经验、常识相违,就要再次根据事实进行核实。例如,某份调查问卷中的年龄一栏内填写的是25岁,而婚龄栏内填写的是15年,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以上只是列举了比较简单的例子,可以凭借经验和常识来判断,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主观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则要借助专业的权威

性的资料来帮助判断。

(二)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整理调查资料是进行分析前的基础工作,整理的目的是使资料变得系统化,条理化。整理资料的关键工作在于分类和汇总。分类与汇总是紧密相连的整理过程,将存在差异的资料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其本身也是将资料汇总的过程,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要根据对象的性质和实际情况来酌定。如调查某地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就不应只以产值的增长速度为依据,还应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标准。分类的标准可分为性质标准和数量标准两大类。例如,按人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地域、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等划分资料,均属于按性质标准分类;按年龄的大小、产值产量的大小等划分均是反映了数量上的差异。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常见常用的分类标准,分类资料比较复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

(三)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调查资料是撰写调查报告前的最后一步工作,虽然有了资料的分类汇总作基础,我们还要开动

脑筋,在材料中提炼出观点,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概括出特点。

二、撰写公共关系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体现调查活动成果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作为整个调查活动的最后环节,调查的全部内容和结果要通过调查报告集中反映出来,其撰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质量和作用,只有熟悉了调查报告写作的内容与结构,才能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撰写出优秀的调查报告,为组织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调查报告尽管根据其目的、用途、对象、内容、范围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具有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类型,但作为较规范的调查报告,它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介绍调查活动的目的或意图;第二,叙述和说明调查活动的具体情况,侧重于调查活动的过程(包括调查方法、范围、对象等);第三,提出有关的政策性建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式方法;第四,最后作出综合归纳,全

面总结,以供有关决策机构参考。

从一般情况来看,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可分成标题、导言、主体、结尾和附录五个部分,其中导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调查报告的正文。我们将具体地介绍这五个要素。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可以用来反映报告的内容和所调查的问题,有的标题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大致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标题

单标题又分陈述式和提问式两种类型:陈述式标题即直接陈述调查的对象或调查的问题。如《×市保险市场调查》。提问式标题即通过提问的语言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人们思考,并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

出主题的标题。如《中国品牌为什么走不远》。

2.双标题

双标题是由正标题和副标题所组成。正标题是标题的核心部分,它说明主要事实或态度,可采取提问式或结论式,而副标题一般陈述调查对象和内容,多用陈述式表达。其主要责任在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正

题。如《需求就是上帝——对×市10家超市的调查》。

标题的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应当注意,标题要与报告的内容相符,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使

用超出报告内容的标题。

(二)导言

导言是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言是以精炼的语句揭示调查报告的主旨、导言又称导语或前言。导言能点出调查报告的主题和思路,因此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通常,导言的写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介绍调查情况。即在前言中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范围和对象等,使读者了解调查工作的历史现有条件和有关背景。

2.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此类前言多围绕“为什么”、“怎么样”以及有何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来撰写。

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把握调查报告的主旨和基本精神。

3.写明调查研究的结论。即在前言中直接将调查研究的结论写明,然后再在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中一一论证加以说明。这种写法体现了导言的特点,即尽可能把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一部分,细节放在以后再说。

同时,它不是对全部事实加以概括,而是找出富于吸引力的一点着手。

4.提出调查研究的问题。即在前言的开头中首先提出问题,设下悬念,然后再在主体部分展开详细

说明。这种方法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也能使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判断。

(三)主体

调查报告的主体也叫正文,是对调查事实的具体分析和调查结论或观点的归纳总结。在调查报告的主体里,我们可得到更为系统明确的信息,并能看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对策。

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所占的篇幅最大,内容也最多,因此在结构上必须精心设计安排,根据组织材料表达主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综合式

结构。

1.横式结构

这是根据调查现象本身所包含的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特征或不同方面,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逐一描述、分析和比较的结构。这种结构又称并列式结构,它各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完整、便于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表达主题。横式结构应注意两点:第一,并列的几个侧面,必须共同围绕主题展开,不能有离开主题的部分;第二,各部分虽然相对独立,但必须分清轻重、主

次。

2.纵式结构

这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脉络和人们认识发展的逻辑次序来安排结构的。有时可根据调查现象本身所具有的时间顺序,有时可根据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利读者了解问题的起因、现状、发展和变化状况。纵式结构又称递进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内容集中,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推进,清晰明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3)综合式结构

这是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结合使用的方式。由于在报告中同时并用,它又属于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以纵式结构为主,辅以横式结构,纵中有横;第二种情况,以横式结构为主,辅以纵式结构,横中有纵。大型的综合性调查报告主体部分常采用这种纵横交错式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一些关系到事物发展过程的调查报告中,往往先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又分为几个方面来论述。这就是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纵中有横的结构形式。其优点兼上述两者特点,能层次清晰地将复杂的事物发展叙述表现出来,分点分面地议论、分析、总结,从而增加了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其形象化、立体化会增添调查报告的魅力。

4.结 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正文的总结。常见的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性结尾。即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导语遥相呼应,总结经验,形成调查的结论。

(2)高潮性结尾。即通过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调查报告的说服力。

(3)建议性结尾。即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使其立体化、圆满化。

(4)论辨性结尾。即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情况为线索进一步扩展延伸,由此及彼,生发议论,在原

来较简单的主题之上更加上思考的另一方向,使之逻辑性、思辨性更强。

5.附录

附录是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它是将一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研究细节的资料编排在一起,作为正文的补充。它也包括一些在正文中不便出现,又必须附带说明的情况、问题。像收集数据资料所使用的调查表、问卷、心理测量表;计算某些指标或数据的数学公式介绍;某些统计和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介绍

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篇2

1 提高撰写新闻稿能力的三大途径

1.1 找准写作方向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撰稿能力,首先要找准写作方向,并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生活积极方面,传播正能量,真正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让民众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党政及社会动态、经济发展等。同时,在稿件撰写中,要确保稿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审美性、艺术性,能够在把握写作方向的同时,深入了解受众者的心理,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1]。另外,稿件的撰写还要有新意,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对真实事件进行报道,进而提高新闻报道效果。新闻稿件的撰写质量,是撰稿人长期知识积累的表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撰稿人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新闻稿件的撰写过程中,撰稿人还要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并拥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关注民情、国情和世情,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新闻稿件撰写。

1.2 深入事件调研

一篇有效的新闻稿件,首先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并能够深入新闻事件的背后,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调研,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解读新闻事件,对当事人进行认真的采访,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尤其是在重大的典型报道中,撰稿人需要第一时间找准事件的突破口,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的背景进行准确掌握,发挥敬业精神,用事实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新闻撰稿人也要具备崇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抵御不良诱惑,在陈述新闻事件时,要尽量做到客观、朴素,以最直白、最精简的语言来对新闻事件加以报道。同时,要注意,在撰稿过程中,不能对事件进行个人观点评论,且稿件涉及的数据需要有所依据,所列事例需保证真实,不可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职业道德,对新闻事件进行捏造、谎报。

1.3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新闻稿件的撰写要求严格、标准,与其他文章写法有着较大的不同,在修辞上切记不可辞藻的浮夸堆造,且要能够突出重点、层次鲜明、精简扼要。通常,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在撰写上都会对结构进行精心布置,在语言上进行反复锤炼,确保文章能够利落、干净、通俗易懂[2]。新闻撰稿人在进行新闻稿件的撰写上,要注重词汇的精准性,对新闻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以免表达产生歧义对受众者造成误导。在用句子时,要尽量使用短句,确保句子的干脆、简洁、完整。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倒叙、顺叙,还是联想式、细节式、目击式的写作方式,在整体文章上都要突出层次与重点。另外,新闻撰稿人还要多关注媒体,通过借鉴与学习经典报道,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头条加强重视,了解新闻宣传导向,能够以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对整片文章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又要站在受众者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事件[3]。当然,在稿件的撰写中,多读勤写也必不可少,新闻写作不存在捷径,只有多练多学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新闻撰写的要点,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在新闻稿件的撰写上,撰稿人还要善于运用发散式思维,对整个稿件进行统筹布局,以增强稿件的可读性。

2 结语

新闻报道的首先前提为真实,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陈述,以满足受众者的新闻需求。新闻稿件的撰写与其他稿件的撰写有着较大的区别,撰稿人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稿件撰写能力,还要多学多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新闻信息,并在整体稿件的布置上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以突出重点,并遵循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还原事实真相。

摘要:新闻稿的撰写质量,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并对媒体传播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是新闻报道最基础的前提。在新闻稿件的撰写中,要求撰稿人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能够深入事件的真实背景,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进而提高新闻媒体的关注度及收视率。而一个成功的撰稿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写作能力,而且要拥有独特的视角,以简洁、精炼的语句,达到最有效的报道效果。撰稿人不仅要提高自身撰写新闻稿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日常练习,找准写作方向,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关键词:撰写新闻稿,写作方向,事件调研,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1]施大雁.电视记者应强化新闻文稿写作意识[J].采写编,2013(6).

[2]周琼.电视新闻稿的视觉化表述[J].传媒,2016(3).

电脑撰写新闻 篇3

“随着第三节结束,威斯康辛队以51比10领先,正在奔向最后的胜利。当雅各·佩德森接拉塞尔·威尔逊传球八码触地得分时,威斯康辛就已开始将比分扩大为44比3。”

这篇报道讲的是9月份威斯康辛大学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之间的橄榄球比赛。报道在第三节结束后60秒内就整合发布。这则简讯看起来很普通,但要知道,它是用电脑软件写就的。

这个编辑软件名为Narrative science,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的克里斯-哈蒙德(Kris Hammond)和拉里·伯恩鲍姆(Larry Birnbaum)两位教授开发出来的。两人均为该校的计算机科学和新闻学双聘教授,也是智能信息实验室的合作运作者。早前两人就因为相近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参与了StatSMonkey和StatSheet两款智能软件的研发,它们利用实时的比赛信息编辑新闻并发布,从而自动运作体育网站,这可以说是Narrative Science的雏形。

从一开始,两人的研究目标就定得很高。现存的用于新闻编辑的软件很多,但基本都只停留在公式化的、单纯填充式的新闻采写,一眼就能看出是机器写出的垃圾。而NarrativeScience在发布之前,已经做过了超过十年的实验室研究,软件的词汇储备量非常大,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挑选出符合的表达手法,从而写出高质量、有深度的新闻稿。

Bakery Venture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罗杰·李(RogerLee)说:“这项工作富有魔幻色彩,它写出来的东西与人写的很相近。”今年的早些时候,他就牵头为Narrative Science公司注资600万美元。

奥伦·埃奇奥尼(Oren Etzioni)——华盛顿大学计算机教授——也一直对这项研究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软件编写出的文章的质量真的很好(当然了,如果不和熟练驾驭文字的专业写手比较的话),提高了文章编写的复杂程度和内容的阅读深度,并且很有可能会引发语言运用的更新换代。NarrativeScience的创新性工作再一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工智能的应用真的会辅助甚至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吗?毕竟,科技的进步已经开始对传统的新闻业经济构成威胁了。但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编辑“Narrative Science”的出现,是否真的会取代有血有肉的真人编辑呢?

Narrative Science的应用领域还不限于此。大卫·罗森布拉特(David Rosenblatt)曾在Google任职,现在是Narrative Science的投资人之一。他提到,现如今,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已经像洪水猛兽般向广告代理商和市场经理们涌来。强大的信息处理软件的出现,不仅可以高效地筛选数据,更能将数据的趋势、分析的结果用人可理解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只给出电子数据表。这样说来,NarrativeScience的应用领域就不仅仅局限在新闻界了。媒体环境可能只是作为它的培养皿,企业和政府数据的分析、整合、处理与报告才是它真正的用武之地。

几乎所有的强大工具都是有着两面性的,NarativeScience也不例外。奥伦·埃奇奥尼就说道:“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因此头痛不已。如果自动更新的文章质量更好、种类更多,谷歌还怎么能有效地查找和屏蔽搜索垃圾?”搜索垃圾一般指的是一些网页,这些网页把内容精简成简单的搜索答案或表格,从而能在搜索引擎中取得高排名,吸引更多的广告。谷歌会定期调整它的算法,降低这类垃圾网站的搜索排名,但这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用奥伦-埃奇奥尼的话来说,毫无疑问,Narrative Sdence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重磅“核武器”。

抛下这些沉重的话题,Narrative Science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的。公司去年成立,现在已经有20个客户了,其中一些还在试验Narrative Science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效果。这些客户包括了报社和企业等。例如,地方新闻机构为了想要更进一步报道当地的青年体育活动而利用新软件来写总结性的文章,而上市公司则会用新软件来制作季度财政报告。

“我们正在用Narrative Science做着以前很难实现的事情。”公司CEO斯图尔特·弗兰克尔(stuart Frankel)说。

The Big Ten Network(Big Ten联盟和福克斯网络的合资企业之一)从去年春天就开始用Narrative Science撰写棒球和垒球的短篇报道了。并于每场比赛结束后的1至2分钟内发布在网上。而在以前,这些工作都是要由专门的大学体育报道组来完成的。

Narrative Science软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过去比赛的顺序和结果进行推理。为了从不同角度进行表现,它需要学习诸如“个人努力”、“团队协作”、“来回”、“赛季新高”、“连胜纪录”、“参赛队伍排名”等词汇。然后,它会针对每场比赛的特征,选择最适合的词汇来表达。一场比分相差较为悬殊的比赛可能会被描述成“B方溃败”而不是简单的“A方胜利”或“B方失败”。

Hanley Wood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今年8月份开始使用Narrative Science制作超过350个当地住房市场的月度报告,并将其发布在网站(builderonline.com)上。这款软件吸引该公司的原因不仅在于报告的高质量,还在于更低的成本。据该公司数字媒体和市场情报分部的负责人Andrew Reid介绍,如果要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Hanley Wood只要支付不到10美元的费用,并且这一价格还有降低的可能。即使只停留在10美元的价位,根据估计,这也远远低于新闻企业如美国在线、媒体点播等一篇文章的平均价格。

现场短新闻的撰写方法探讨 篇4

1 现场新闻撰写需要把握的要点

1.1 亲历与感受现场

现场短新闻实质就是通过亲临发生现场, 运用巧妙手法与简练文字针对单一事件展开的报道。按照现场短新闻定义, 若要撰写现场短新闻就必须本人身临其境, 否则将不能得到任何效果。大部分人都觉得, 记者仅仅只需要采访亲历现场的人, 同时将现场情况运用文字形式描述出来就能达到要求。因为各个不同的人都会站在不同的视角中观察问题, 所以记者在描述过程中普遍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主观色彩。如果现场新闻通过该形式展开报道, 那么新闻本身的真实性也将消失殆尽。

就现场短新闻而言, 记者对现场的感受是整个过程的根本。相关记者需要直接进入到现场, 并了解现场的实际环境, 最后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用心观察, 进而从采访者的表现中发现特点, 撰写得到符合真实性同时也更有自身特色的新闻。无论是在突发事件现场, 还是随机事件现场, 记者都应该快速了解新闻性质同时发现新闻中的特征。记者还应该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度, 进而得到更多具备价值的新闻。

1.2 准确掌握现场短新闻性质

现场短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强烈的现场感, 能够生动、精准地将现场情况描绘出来, 获取现场细节性内容与动态变化, 让观众身临其境。在保障信息的可信性与精准性的同时, 增强新闻自身的吸引力与可读性。短小而精彩, 从本质上而言就是需要记者在写作过程中, 用最直截了当的话语叙述出来, 避免拖泥带水。而这种短而精的话语, 能够将新闻的精华全部融入到新闻消息之中, 确保其具备生动性与感染性, 便于读者进行阅读。所谓新闻价值高, 就是让写出的新闻内容具备显著性、重要性、时新性、趣味性与接近性等重要特性。而针对现场短新闻而言, 时新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 同时也是其中最具优势性的一点。

撰写短小精悍的现场新闻能够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不过若想要写出具备特殊性、分量且让读者感到生动的现场短新闻, 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新闻工作者首先需要对现场短新闻的特征进行了解, 融入新闻现场, 把握其关键点与特点, 结合鲜活的语言将画面完全刻画出来, 让读者了解新闻中想要表达的内容。

1.3 现场短新闻要尽可能短小、精悍

现场短新闻相较于其他新闻, 具有内容更加集中、篇幅更加短小以及时效性更强等特征。现场短新闻同时也是我国这几年时间中, 报纸版面内最常见到的新闻形式, 大多数人也将其称之为特写、视觉新闻与目击新闻。现场短新闻因为其本身自带的丰富现场感, 能够让报纸新闻变得更加活泼, 同时更吸引读者。所以, 就新闻工作者而言, 撰写现场短新闻工作必不可少。根据字面内容不难发现, 现场短新闻需要具备“现场”“短”与“新闻”三方面特征。其需要新闻具备快速鲜活、短小精悍及快速鲜活等多种特征。但怎样充分具备上述特征, 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首先, 现场短新闻需要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 换言之, 就是捕捉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的新闻事件。概括而言, 就是要求新闻的内容具备意义、鲜活性与新闻性, 能够在当前繁杂的新闻市场中, 抓住观众的眼球。其次, 就形式而言, 这一新闻体裁需要尽可能精悍、短小, 而这一要求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就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考验。需要其在描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 尽可能地简单, 对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进行浓缩, 避免写作方式向拖泥带水的方向发展。最后, 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不仅要求其具备短小、鲜活与新颖等特征, 还应该存在较强的现场感。而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身临事件发生的现场, 作为事件的目击人存在。同时按照自身看到的事实真相, 将事件再现到观众眼前。

2 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意义

2.1 提高新闻的可信性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 新闻事实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多, 进而使新闻真实度逐渐下降。产生上述现象的普遍原因是由于记者在采访时仅仅使用摘编文字或当事人口头介绍来展开报道工作。记者没有直接到现场进行采点, 同时也没有得到第一手资料。所以只有记者能够亲自到现象中展开观察, 并真正了解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 才能真正写出具备较强可信度的新闻报道。

2.2 突出新闻的真情实感

根据研究结果能够知道, 不论是采访新闻事件, 还是新闻人物, 只有做到对物、人以及现场的直接观察, 才可以获得最为真实的感受, 从而得到更加生动、形象和真实的新闻素材。我国古语曾经就说过“百闻不如一见”, 新闻采访也是一样。只有记者真正到实地进行观察, 才能用最真挚的情感打动观看新闻的人, 让其感觉身临其境。当新闻具备真情实感时, 也就是新闻报道达到基本要求的时候, 就能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2.3 强调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 时常会遭遇到耳朵听、口问弄不清的情况, 无法进行叙述与介绍, 如经济、军事等具备较强专业性的报道内容。针对实际情况而言, 只要记者到达现场, 直接一目了然。作为人体作为灵敏的器官之一, 只要通过人的眼睛, 见过之后就会强化自身对该事物的认识, 从而构建相应的形象思维, 进而利于新闻报道中运用包括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 促使新闻报道更加简单, 容易理解, 使新闻可读性不断提升。

3 现场短新闻撰写策略

3.1 明确新闻主题

新闻采访过程中, 记者需要对其所报道的新闻主题进行明确, 并将自身的关注重心与注意力落在主题之中, 基于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 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 最为准确的了解、寻找到具备价值的新闻素材, 促使新闻报道所蕴含的情感更为真挚。另外, 需要明确新闻观察方向。由于现场观察方向与有效观察情况具备直接关联, 并且对整体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有影响。因此, 明确了观察方向之后, 能够寻找事物变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状态, 从而帮助其完成接下来的报道工作。

3.2 挖掘新闻现象的本质

新闻记者在获得新闻资料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现场观察的方法, 因为通过该方法获取的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是新闻报道过程中最直接的资料来源。不过若仅仅依靠现场观察是存在局限性的, 需要新闻记者针对报道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并且需要在思考中提高职业道德。所以记者在现场针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时, 在关注事物表面现象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表象观察本质, 深入的挖掘事件的内涵, 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为了使新闻内容满足新闻价值高、真实性高、现场感强烈等众多标准, 首先要以细节对其进行维持。在新闻中细节主要是指新闻事件的特定情景、人物语言表情及关键情节等。了解细节能够为记者后续新闻编写的真实性提供保障。掌握部分具备特殊性的细节材料之后, 记者才能够写出优秀、生动的现场短新闻。就某种意义而言, 典型细节的捕捉是检验一名新闻记者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3.3 从受众角度观察新闻事件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现场观察对应的主体普遍都是记者, 但新闻报道对应的对象则主要是受众, 因此记者应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让播出的内容符合受众需要。记者同时还应该注意新闻采访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身的价值、观点及感受, 而是应该根据受众的观念进行撰写, 增强新闻报道在实际环境中的亲和力。一般情况, 记者获取到一个重要场景或片段之后, 可对其进行立体式描写, 基于生动的任务及动态的现场环境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如此一来, 记者的新闻报道将对受众有着更多的吸引力, 进而得到更多民众对新闻的关注, 同时也为新闻在公众环境中的报道与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

3.4 抓住事物特征

记者进行现场观察时, 需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且锐利的眼睛。在与其他记者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新闻信息, 特别需要对部分处于发展过程中且正在变化的现场新闻事件进行捕捉。因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写实, 促使新闻信息具备动态化特点, 所以若现场观察不够自信, 很大程度上会将重要的新闻信息忽略, 使获取到的新闻信息缺乏生动性。因此进行现场观察时需要了解事物的个性化特征, 从而获取到鲜明、个性化的新闻报道, 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4 结语

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及报道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闻记者需要最大程度上抓住现场采访的机遇, 明确并寻找到新闻事件中有用的信息, 从而较好地完成新闻报道工作。此外, 在实际新闻采访活动中, 记者不单单需要对现场观察的内容及方式进行了解、熟悉, 还需要具备应变能力, 以采访主题为重心, 有效利用新闻现场, 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现场观察方法。唯有如此, 才能保证写出的新闻内容具备生动性、真实性, 从而满足新闻报道的要求, 全面提升新闻作品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包增光.雕章琢句写细节——浅谈细节在新闻导语写作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 2016 (8) .

[2]杜磊.浅议微新闻的新闻价值挖掘与表达[J].新西部旬刊, 2013 (11) .

[3]马研.艺术化处理让新闻价值鲜活生动——论《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的新闻感染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6 (12) .

浅论策划公关新闻 篇5

公关新闻产生的源头是社会组织, 对社会组织自身来说具有明显的利益, 如可以借公关新闻扩大社会关注度、提升社会影响力, 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公关活动一旦进入新闻媒体视野, 就应当看作是现实的新闻, 此外站在新闻记者抵制有偿新闻立场上, 从职业道德角度看, 公关新闻是具有新闻必要构成要件的新闻报道, 具有现实意义, 并未有所逾矩。

二、记者原则上不能涉足公关, 但记者参与公关新闻是现实的需要

公关新闻是新闻的一种, 报道该公关事件的新闻媒体同样能因此提升自己的媒体形象。以十八大为例, 人民网于十八大期间推出《十八大专题》, 其下设置手机版、微博版、互动版、资料版、多语种版等十大版本, 组成强大的报道矩阵, 专题页面采用屏幕适配和延时滚动等最新网页技术, 网民可以在不同版本之间自由切换, 新颖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专题中的互动栏目丰富多彩, “寄语十八大·对党说句心里话”、“党建关键词网上调查”、“民意投票·聚焦十八大网络调查”、“写给未来的自己·征集1000个愿望”等栏目, 通过留言板、微博、手机等平台吸引众多网民参与, 为十八大献礼、为党建言, 强调“新华社应成为全国消息的总汇, 是精确地、及时地、系统地报道全国新情况并通过这些报道推动工作和教育人民的最权威的消息发布机关。新华社应当而且也可能成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消息总汇。”此次报道不仅是响应党的号召, 更是再次强调新华网、人民网是我国官方的权威媒体, 是严肃认真的党的媒体,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媒体。

三、客观真实且有影响力的公关新闻是可以策划的

记者从事新闻活动的主体仍然在新闻报道上, 但是自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拟态环境以来, 现实环境中客观环境的“真”的确在媒体视野的关注下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偏离, 新闻本身的真实性经过媒体转述过程中“熵”的不稳定性越发明显, 这并不是为假新闻、假报道开脱, 而是要强调新闻追求真实是终极目的, 但真实本身却是有限度的, 那么记者策划新闻就可看成是新闻在报道过程中的能动性操作, 是可以实现的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就拿“你幸福吗?”这样一个话题来说,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提及社会幸福, 此后许多媒体和社会组织多借“幸福”展开讨论, 或出于公关目的, 或出于社会服务。2011年7月, 中国社科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牵头开展“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网络调查”;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 中央电视台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 深入基层对几千名各个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 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

四、不应该拔高新闻策划的负面影响力

首先, 媒体也要处理公关, 国家也要处理公关, 只要是利用公关新闻提升社会组织、媒体和国家自身形象的做法, 都是可以运用的。我们不应该一味谴责公关新闻, 而应该谴责那些帮助组织炒作、借机跟风、“跑龙套”、代替组织发言等一些本身就不符合新闻职业道德的公关新闻。

其次, 公关新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应对危机公关的技巧和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好出路, 公关新闻在危机传播过程中要做的就是通过独特视角来向人们说出事实, 而非激动地、鲁莽草率地说出事实, 如凤凰网和新华网在农历2012年9月18日所做的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互动版面, 在陈述事实的同时让网民在一个虚拟的钓鱼岛上插旗, 通过网民的插旗数来表达民意, 而不是言辞激动强硬, 更非鼓动激进做法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再借此网络民意数据展开新闻报道。再如, “美国自上世纪以来所进行的13场局部战争及其对心理战的大规模运用, 已使美国军事心理作战完全融入到国家战略设计、策划和控制行动之中, 对经营帝国霸权利益产生着深远影响, 虽然它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 但它的发展势头强劲, 并在更深、更广、更高的空间领域活动着。”美国心理战的主要切入方式就是媒体战, 通过媒体来宣扬美国精神和国家硬实力, 以至于美国给全世界的形象都是“自由民主”。

最后, 公关新闻必须强调社会服务性。媒体的生态环境纷繁复杂, 假新闻层出不穷, 策划新闻之所以被否定就是在于被贴上了假新闻的标签, 但是策划新闻不应该武断地与假新闻等同, 策划新闻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公关服务性, 从社会大众的需求角度对事实进行策划、报道和解读, 就能被社会认同, 并具有存在的价值。

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篇6

21世纪网的新闻敲诈案虽然悄然远去, 但其反映出的媒体生态问题值得媒体人不断的警醒和反思, 21世纪网呈现出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职业失范倾向, 其恶劣程度为全民所愤慨, 也使得媒体权的威形而蒙羞。另外, 在21世纪网犯案同时, 公关公司也变成了该媒体收“保护费”帮凶, 从一个服务提供者, 变成了两头揽生意的投机者, 这也是公关行业不得进行反思的问题。

到底该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如何规范媒体市场运作行为?本文从媒体自身经营与新闻及媒体与公关、企业的关系入手加以剖析与思考当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二、当前形势下如何建设新闻道德

(1) 先处理好几个关系。1)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之所以还会出现不好的现象和问题, 根本就是这二者的关系问题并没有谈透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介效益相统一的两个方面, 社会效益是媒体的使用价值, 是媒体生产的社会目的, 经济效益表现为媒体的经济价值, 是保证再生产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经济基础。[1]也就是说新闻媒体也要讲究媒介效益, 其综合的体现就是媒体公信力, 因为有了公信力, 也就随着而来有了广告创收的空间。但在新时期更需要认清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功能的新闻机构,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受众需要的信息, 承担社会责任。纯粹的商业自媒体为自己的商业客户可以进行任意的广告行为, 而大众媒体, 始终要记得自己的客户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媒体自负盈亏的行为决不能违反媒体的基因属性。2) 新闻与经营的关系。处理好新闻与经营的关系, 就是要媒体的经营坚决不能将新闻作为售卖的商品, 管理好新闻和经营两大阵营。新闻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宏观层面讲, 管理高于经营, 经营不等于管理, 从微观层面讲, 经营包含了管理, 管理是经营的有效运作, 管理出效益是其真谛之一。[2]也就是说, 做好媒体的管理, 要处理好经营与新闻事业的关系。新闻事业的管理, 就要坚持新闻本位, 新闻立台, 弘扬新闻专业主义, 不要在市场化竞争力迷失方向, 这是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根本。新闻机构要明确的是, 新闻是新闻, 经营是经营, 不要让商业化侵袭维系媒体生命底线的最后一块自留地。3) 媒体与企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 越来越多的企业报道进入公众的视野。企业不仅仅需要媒体的舆论监督, 更需要正面形象的宣传, 然而, 媒体不能全都是对企业的揭发和批评, 也不能版面全都被企业的软新闻、软广告侵占, 也就是说媒体既不要沦为企业的代言人, 也不要成为肆意报复企业的刽子手。企业和媒体如何互动, 市场经济发展成熟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社会也得补上这个环节。作为企业, 不能遇到困难的时候求助于媒体去宣传报道, 却不愿意被媒体揭短, 对于揭短的媒体更不能进行打击报复。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口舌激战对中国社会有所触动, 届时引发了各种联系和想象, 这对二者的公信力和名誉都是一种损伤。掐架只能两败俱伤, 良性互动是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 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2) 制定切实可行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并完善相关立法予以保障。新闻失范现象和行为仍旧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是规范其的新闻道德上, 新闻道德界定与实践的模棱两可, 让很多记者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新闻制度对于新闻道德的质的规定性, 决定了新闻道德只能到新闻制度去寻找自身生命的组合基因, [3]要从根本上保障新闻职业道德的实施, 从根本上营造新闻专业主义的自由空间, 那么新闻制度层面上就不能单单停留在行业的行政条例、规范守则。调整新闻业的两种最重要的新闻规范是新闻法和新闻道德, 而新闻法由国家制定,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而新闻道德则一般都是新闻自律组织制定的, [4]现实是, 国家的新闻法到现在还迟迟没有出台, 新闻道德的制定者却常常是新闻从业者自身, 也就是说, 新闻道德规范作用的发挥存在漏洞, 没有强效实施的法律保证, 道德规范便会沦为一纸空文。法律才是强效维持秩序的武器, 道德只能作为补充的弹药而存在, 皮之不在, 毛之焉附?

(3) 完善公关合作标准化流程, 探索媒体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公关公司的出现对于媒体与企业的互动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因为有了专业化程度高的公关团队才有了自己较好的品牌口碑, 媒体与公关公司又是一个鱼水情深的关系, 相互依赖。然而现状是, 公关人依赖于强大的媒体人脉, 不仅掌握了强大的笔杆子话语权, 也依靠熟人交情拿到了费用“折扣”, 这种交情对公关公司来说叫媒体关系维护。然而交情是不稳定的, 既是一种对新闻人才队伍的侵蚀, 也不能够成为行业一以贯之的谋生技巧, 公关行业亟须建立标准化、成熟的合作流程和框架, 公关行业内部也许要建立类似新闻道德规范一样的行业准则来约束和管理公关市场。

长期以来, 公关行业也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新闻公关常被称为“新闻炒作”或“制造新闻”, 到底是努力洗白为客户做好高大上的新闻传播和危机公关, 还是在投机倒把的黑公关路上走到底?很多新闻稿、新闻源来自于公关公司的策划, 而公关公司刚正不阿、选择正道对媒体内容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而成熟的媒体-公关-企业的良性合作是多方共赢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 面对当下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为主要背景和案例, 联系以往其他媒体事件, 从媒体与企业、新闻与经营、新闻与公关、新闻法制与新闻道德的关系上入手分析并探讨建设新闻职业道德路径。

关键词:21世纪网,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与经营,公关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01.

[2]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97.

[3]应窕媛.新闻道德与新闻制度[J].电视研究, 2003 (07) :27-28+1.

公关新闻稿的撰写 篇7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人们对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重视程度的也在不断提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负面新闻爆发的曝光率也迅速提高[1]。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清华大学 “朱令案”、广西民族大学的 “自习室改建超市事件”……都成为了媒体与公众追逐的重点,给高校长期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2]。显然,高校除了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预案,及时发布新闻告知公众外,还应做好多方面危机公关的处理工作,降低负面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1 高校危机事件的界定

危机是由某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可能对组织利益、组织形象及组织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可能对组织产生威胁的突发性事件[3]。

高校危机是指在事发突然情况下,与高校成员有关或发生在高校园内,可能对高校师生安全、日常工作及校园运行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紧急事件。毫无疑问,此类事件的发生,对校园正常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秩序、师生生活秩序甚至社会的稳定都会造成巨大影响[4]。

高校负面新闻向来都是媒体最为关注的新闻素材之一,由负面新闻为主导的高校危机事件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负面新闻的紧急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又使高校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决策者应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妥善处理危机事件,以减少此类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威胁[5]。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不再仅仅是负面新闻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可能是负面新闻的主动传播者。公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负面新闻的规模,减少了高校对负面新闻的反应时间,相关信息在短时间内被大众反复传递甚至引发负面舆论,使高校处理危机事件更加棘手。

2 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的特征分析

高校区别于其他组织,其所处的特殊地位让危机事件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负面新闻危机事件,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如果掩盖事实真相,则可能进一步助长危机扩大影响校园工作的政策运转,甚至会对高校的社会公信力与社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校园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开展高校危机公关工作,即提出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的危机公关策略之前,首先要理清高校负面新闻危机公关的构成要素及各自的特点。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负面新闻的产生主体是高校,受众主体是公众,传播的负面新闻的内容,因此下文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2. 1 高校负面新闻危机公关的主体———高校

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强调日常教学与科研,极少涉及危机公关的问题,对高校危机公关意识不强,甚至认为只有政府和企业才需要危机公关处理,因此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往往秉承 “报喜不报忧” 的原则,或者闭口不谈,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高校缺乏危机处理的专属机构与人员,只是在危机事件出现后,由宣传部、学工处及保卫处等职能部门人员利用零散的经验来应对危机,把重点放在事后补救上,缺乏解决不同危机的应变能力和应急对策,更无法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和预控。最后,高校虽然对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影响的严重性有一定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甚至等待政府指令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通知。总之,高校虽然运用了一些危机公关的处理手段,但是仍未把危机公关系统化、制度化,没有认识到危机公关对于解决高校危机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2 高校负面新闻危机公关的客体———公众

首先,高校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在处理负面新闻危机事件时采取与其他社会组织不一样的方式。高校在负面新闻危机事件发生后,可能要面对学生、家长、媒体及其他公众,要解决危机事件,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不同公众之间的关系。如果负面新闻针对的是学生,要根据事件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与引导,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敏感,敢作敢为,但心智尚未成熟,人生阅历比较欠缺,缺乏客观的分析辨别能力,同时处理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其次,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高校危机事件的相关报道,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态度。而媒体种类过多及高校危机事件本身复杂性的特点,很可能使媒体的报道出现偏差,导致信息在短时间内广泛散播后,引发更大范围的危机。因此,媒体公关是高校危机事件中最复杂、最困难的环节,也是公关成功的关键。

2. 3 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内容的碎片化传播

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度与危机事件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而高校又是一个由大量内部公众组成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为危机事件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此外,内部公众通过BBS论坛、社交网站、微博及微信等平台,将危机事件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传播出去,但是由于公众是选择性的传播部分内容,无法全面还原危机事件的整个过程,大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客观判断。同时,受众群体极易忽视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特定条件,而根据局部信息作出错误解读,进一步扩大负面新闻的负面效应。

3 网络环境下高校负面新闻危机公关策略

针对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校危机公关策略势在必行,以实现高校健康、长远发展。

3. 1 加强高校领导者的负面新闻危机公关意识,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体系

高校领导作为整个学校行政工作的核心指导,应该具备良好的危机公关意识。由于负面新闻发生的不确定性等特点,高校应建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和危机预防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应对危机事件的常规处理; 随时对BBS论坛、社交网站、微博等平台进行监测,警惕潜在的危机,一旦发现了负面新闻,就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机制,预防负面信息的蔓延。高校可以通过在BBS论坛等与师生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答复师生的诉求; 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等预防高校危机的产生,从源头上遏制学校负面新闻的产生。

3. 2 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控

①要尽快对危机事件进行有效梳理,积极主动向社会公众与相关媒体提供准确的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方向。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传统媒体的方式与公众交流,回答公众的质疑,对于未能及时或短时间内难以查清事实真相的事件,同样及时公布事件的基本情况并阐述进展情况,有效引导舆论走向,抵制谣言传播,使事件朝着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③高校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即时发布危机处理信息,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如BBS在线交流等,获取校内外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反馈信息。

3. 3 建立顺畅的校内沟通机制,高效处理危机事件

高校在负面新闻发生时,应保证内部沟通机制的畅通无阻,将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传递给校园师生,对部分情绪激动的师生给予相应安抚,必要时应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取得师生的团结和认同。对高校危机公关工作人员而言,必须精心处理校外群体的工作,提高危机公关的效率。①对教职员工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和沟通,处理教职工的合理诉求,引导教师准确客观地分析负面新闻危机事件,降低负面新闻可能引发的风险。②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网络的存在,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的渠道比以往更加多样和快速,大学生本身作为高危人群,缺乏客观判断力,人云亦云,教师可以通过授课、讲座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危机事件的真相,解开学生的心结,处理好危机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导向,以及有效遏制学生之间碎片化的信息传播。

3. 4 事后总结并资料归档,重塑高校品牌形象

高校负面新闻危机事件平息后,并不意味着高校公关就此结束,社会公众并没有停止对高校的关注,还可能会孕育新一轮负面新闻的种子,除了将处理方式和结果告知公众外,高校还应该: ①深入分析上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的方法以及不足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有关危机处理资料整理归档,为以后的危机处理提供借鉴和警示。②高校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针对其他可能引发的后续危机进行风险预测,防患于未然。③充分利用好BBS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优势,用新的热点新闻来代替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塑造高校品牌形象。

4 结论

危机事件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要善于正视负面新闻引发的危机事件,立足于以解决危机、促进高校发展为最终目的,积极面对诱发或者可能诱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科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全面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及时控制危机事件的局面,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危机为契机。高校危机公关处理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工程,需要高校师生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实践,为高校创造稳定的发展氛围。

随着高校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高校要具备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经验,本文虽然针对高校负面新闻引发的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进行研究,但由于危机事件的特殊性以及网络平台危机事件传播的迅速化,高校危机处理的公关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熊晟钰.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陈展眉.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危机公关策略研究[J].视听,2015(5):163-165.

[3]张文雯.高校危机公关论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欧阳杰.我国高等院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上一篇:跨年元旦晚会主持词下一篇:谢谢你曾经来过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