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精选6篇)
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
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
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
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测定日期;b.测定时间;c.测定地点;d.测定方法和仪器;e.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测定次数;g.测定结果。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第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但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没有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致使验收人员违章作业失去监督。
三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太平镇政府作为企业属地管理的监管责任主体,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虽然成立了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与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落实等情况监督不力,督促落实缺乏力度。
五、事故总结 许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往往继承大于创新性,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仍是采取几项安全制度、写上几条安全标语,开上几次安全会等,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员工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员工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但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员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入的方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为,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它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事故经过
据事发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发该公司长江进水管道, 该管道工程由无锡某工程有限公司承包, 管道为从地面通往长江的一根长约208m、直径约1.2m的圆形管道, 埋于地下约15m左右。
据当时作业员工刘某作笔录时回忆, 20日上午7时30分, 施工方开始对该管道各焊接处涂刷防腐涂料, 当时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名, 以轮班作业为主, 每个人一般进去刷几分钟, 感觉不舒服了就马上出来休息。至8时30分左右, 当时徐某和曾某2人在内刷漆, 徐某首先感到不舒服, 到管道外面休息, 出来时听见曾某在内喊救命, 于是徐某也喊救命, 外面的人听到后进管道救人, 先进去的是徐某和旷某, 其他人跟在后面。在距管口100m左右的地方, 旷某和曾某均倒在管道内, 徐某拉曾某但拉不动, 过了一会儿, 徐某感觉支持不住就逃了出来。随后, 徐某等人又进去试图拉人, 但都没有成功。最后, 徐某、曾某、旷某3人被困在管道内。工地上其他人报警后, 9时左右, 消防人员组织施救, 由于管道狭窄, 施救困难, 直至11时左右才将3人全部拉出送医院救治。另外, 施工时, 管道口鼓风机未正常打开, 直到有人昏倒在管道内才打开通风。施工人员均佩戴活性炭防毒口罩作业。
现场调查情况
事发单位某热电公司位于常熟经济开发区沿江工业园建业路北端, 事发取水管道位于公司在建厂区外的西侧。20日下午13时左右, 现场调查发现, 该管道口位于一个混凝土坑的北侧 (见图1) , 距地面约15m, 管口直径约1.2m, 管道另一端伸入长江, 端口封闭。管道口可闻到较浓的油漆味道, 现场发现数只活性碳口罩, 配3号滤毒盒, 主要防护苯及其同系物、二氧化碳、丙酮等化学物。使用氧气报警仪检测管道内6m深处氧含量为20.5%, 使用Miran Sapph IRe205B便携式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对管道内6m深处不明气体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显示为苯及其同系物。选用快速检气管法对管道内6m深处空气检测, 结果显示:苯浓度为20 mg/m3, 国家卫生标准TWA:6mg/m3, STEL:10 mg/m3;甲苯浓度为15 mg/m3, 国家卫生标准TWA:50mg/m3, STEL:100 mg/m3;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小于检出限值。
从现场相关人员了解到, 上午7时30分开始施工, 曾某喊救命时间大约为8时30分, 整个施工时间约1h。主要工作内容为管道每5m的焊接缝刷防腐涂料, 8个人轮流作业, 2名员工同时作业, 作业方式为手工刷涂料, 涂料盛在敞开泥瓦盘内 (见图2) 。事发时2个泥瓦盘内涂料各用掉一半, 该涂料牌子为东昌涂料, 施工前用稀释剂搅拌, 物料MSDS显示该涂料主要成分含有环氧树脂、二甲苯等, 稀释剂为“三无”产品, 施工方无法说明其来源, 对稀释剂散发空气进行快速检测, 显示苯及其同系物浓度较高。把稀释剂取样后送实验室做苯及其同系物的成分分析, 结果显示苯含量211.8mg/ml, 体积比24.1%;甲苯含量5.3mg/ml, 体积比0.6%;二甲苯含量37.7mg/ml, 体积比4.4%。
患者情况
送院救治的3名中毒患者, 其中徐某、曾某2人在ICU监护。
徐某, 男, 45岁, 上午11时左右送至医院急救, 神志清醒, 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5.6×109/L, 中性细胞率85.6%, 氧分压 (PO2) 193.0,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9, 乳酸脱氢酶264, 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值,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曾某, 男, 40岁, 上午11时左右送至医院急救, 处于昏迷状态, CT显示结果为吸入性肺炎, 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3.3×109/L, 中性细胞率89.6%, 氧分压 (PO2) 116.0, 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另一患者旷某, 男, 35岁, 上午11时30分送至医院急救, 下午脱离生命危险。
原因分析与结论
事发取水管道长约208m, 直径1.2m, 一端封闭, 空气流通不畅, 属于受限空间, 施工时未能正常运行鼓风机对管道进行有效通风, 事发段处于该管道内100m处, 进入这种长距离管道, 极有可能该管道段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低于18%, 同时, 工人作业时佩戴防毒面具, 也影响到呼吸, 会造成缺氧窒息, 推断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另外, 施救时, 鼓风机送风皮管长度仅有30m, 无法对事发处进行有效通风, 且由于管道狭窄, 加大了施救难度, 延长了施救时间, 整个施救时间达2h以上, 延误了救治时间, 是造成了此次事故后果加重的重要原因。
同时, 苯及其同系物, 如苯、甲苯和二甲苯, 主要存在于油漆、涂料以及稀释剂中。如果人在散发着较高浓度苯及其同系物气体的密封空间里, 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不及时脱离现场,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虽然工人施工时佩戴了防毒口罩, 但不排除因使用劣质稀释剂 (含有高浓度苯及其同系物) , 在刷涂料时大量挥发至管道空气中, 导致有毒气体含量高于防毒口罩滤毒盒的击穿浓度, 使部分有毒气体进入呼吸系统, 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对作业工人健康造成危害。
施工方无锡某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未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 并对取水管道内气体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首诊医生对病人症状的介绍, 该事故初步认定为:缺氧窒息及苯及其苯系物急性中毒事故。
建议
长距离管道作业时, 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确认作业场所安全或氧含量不低于18%或不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时方可进入作业。
刷漆作业时应按照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的要求配备相对应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刷漆作业工人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 (半面罩) 、防护眼镜、工作服、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而且最好每工作30min左右就走出密闭空间透透气。
工程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并严格落实和执行。
涂料稀释剂应选用正规产品, 拒绝“三无”产品, 并向供应商索要物料MSDS资料。
【关键词】脱硝工程;液氨;爆炸;泄漏;中毒;影响范围;防城港电厂
0.引言
广西防城港电厂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西面约8km暗埠江口东岸赤沙村西南侧浅海滩涂,地处企沙临海工业区企沙片区,与防城港市区隔海相望,工程规划容量2520MW,并留有扩建余地。工程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于2005年5月29日开工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2007年9月、2008年1月投产发电。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对防城港电厂进行脱硝技术改造。脱硝工程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SCR),设置2台1103的液氨储罐,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03年第1号)的分类,液氨属于第2.3类液化有毒气体且易燃,一旦发生储罐爆炸、泄漏事故,将危及企业内部职工以及周边居民生命安全,下面采用爆炸、中毒模型,对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事故和液氨储罐泄漏引发中毒伤害后果进行模拟分析、预测。
1.脱硝工艺概述
防城港电厂烟气脱硝系统主要包括脱硝装置、锅炉预热器改造及相关的电气、热工控制等,采用液氨作为脱硝还原剂,采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来达到去除烟气中NOX的目的。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400mg/Nm3,脱硝效率80%,实施脱硝技改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于100mg/Nm3,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SCR反应器采用高含尘布置(即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本体内装有蜂窝状催化剂。
烟气在锅炉省煤器出口处被平均分为两路,每路烟气并行进入一个垂直布置的SCR反应器里,即每台锅炉配有2个反应器,烟气经过均流器后进入催化剂层,然后进入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吸风机和脱硫装置后,排入烟囱。在进入烟气催化剂前设有氨注入的系统,烟气与氨气充分混合后进入催化剂发生反应,脱去NOx。
SCR脱硝工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4NO+4NH3+O2=4N2+6H2O
2NO2+4NH3+O2=3N2+6H2O
2.液氨储罐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与预测
液氨的危险特性为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引燃温度(℃):651;爆炸下限%(V/V):15.7;爆炸上限%(V/V):27.4;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2.1 计算
脱硝工程设置有2台1103的液氨储罐,从事故概率分析,2台储罐同时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以下仅就其中1台1103液氨储罐发生爆炸造成的损害进行计算。
2.1.1爆炸能量
液氨储罐中饱和液氨占有容器介质质量的绝大部分,它的爆破能量比饱和气体大得多,一般计算时考虑气体膨胀做的功。爆破能量可按下式计算:
E=[(H1-H2)-(S1-S2)T1]W
式中 E——过热状态液体爆炸能量,kJ;
H1——爆炸前饱和液体的焓,kJ/kg。H1取639.01kJ/kg;
H2——在大气压力下饱和液体的焓,kJ/kg。H2取364.76kJ/kg;
S1——爆炸前饱和液体的熵,kJ/(kg·℃)。S1取2.4786kJ/kg·K;
S2——在大气压力下饱和液体的熵,kJ/(kg·℃)。S2取1.4775kJ/kg·K;
T1——介质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kJ/(kg·℃)。T1=273.15-33.5=239.65K;
W——饱和液体的质量,kg。W=ρV=680×110×0.85=63580kg
则:E=[(639.01-364.76)-(2.4786-1.4775)*239.65]*63580=2183337.2kJ
即:单台110m3液氨储罐发生爆炸的爆破总能量为2183337.2kJ;
2.1.2将爆破能量E换算成TNT当量q
q=E/qTNT
式中 q——TNT当量;
qTNT——lkg TNT爆炸所放出的爆破能量为4230~483610/kg,一般取平均爆破能量为4500kJ/kg。
则:q=E/qTNT=E/4500=2183337.2/4500=485.19kg
即:单台110m3液氨储罐发生爆炸的TNT当量为485.19kg;
2.1.3求出爆炸的模拟比α
α=0.1q1/3=0.1*485.191/3=0.792.
1.4计算冲击波的超压及相应的伤害、破坏半径
压力容器爆炸时,爆破能量在向外释放时以冲击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3种形式表现出来。后两者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爆破能量的3%~15%,也就是说大部分能量是产生空气冲击波。多数情况下,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是由超压引起的,只要冲击波超压达到一定值,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1、表2。
由爆炸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数量的同类炸药发生爆炸时,如果R与Ro之比与q与qo之比的三次方相等,则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相同,用公式表示如下:
根据表3提供的1000kg TNT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相当距离R0和对应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P0,用插入法计算出1000kg TNT爆炸冲击波超压特征值△P0所对应的距离R0,并通过R=R0×α计算出R,计算结果见表4。
2.2 计算分析
由计算结果(表5)可知,一旦110m3液氨储罐发生爆炸,距爆炸中心18m范围内的大部分人员死亡,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破坏、房屋倒塌;距爆炸中心25.7m范围内的人员内脏严重损伤或死亡,厂房房柱折断,砖墙倒塌;距爆炸中心33.58m范围内的人员听觉器官损伤或骨折,建筑物墙体出现大裂缝、屋瓦掉下;距爆炸中心44.24m范围内人员轻微损伤、墙体出现裂缝;距爆炸中心53.7m范围内建筑物窗框损坏。
3.液氨储罐泄漏引发中毒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与预测
液氨储罐泄漏后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液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爆炸后如不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根据中毒模型,对本工程液氨储罐破裂造成的毒害区估算。
3.1 计算
设液氨氧化质量为W(单位:kg),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单位:℃),液体介质比热为C[单位:kJ/(kg·℃)]。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单位:℃),此时全部液体放出的热量为:
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汽化热为q(单位:kJ/kg),其蒸发量:
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单位:m3)为:
假设在静风条件下,氨气初始云团按半球状在地面释放,则可求出氨气扩散后浓度所对应的半径为:
将表中的浓度划分为4个等级:(1)30mg/m3为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140mg/m3为眼和呼吸道不适(轻度危害);(3)700mg/m3为可以引起咳嗽、有强烈刺激作用(中度危害);(4)1750mg/m3为可以引起立即死亡(重度危害)。
3.2 计算分析
经过模拟计算可知,如果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当这些有毒氨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时,以泄漏点为中心扩散半径在162m的区域内,人员立即死亡;以泄漏点为中心扩散半径在162~220m的区域内,人立即咳嗽、有强烈刺激作用;以泄漏点为中心扩散半径在220~376m的区域内,人眼和呼吸道不适;以泄漏点为中心扩散半径在628m的区域,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以上事故后果模拟为理想状态下后果情况,储罐受温度、风向、风速等大气环境影响会影响扩散速度以及伤亡情况。
4.液氨储罐爆炸、中毒事故后果模拟结果综合分析
根据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和中毒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结果可知,在发生液氨储罐爆炸时,距爆炸中心18m范围内的大部分人员死亡;在发生液氨储罐泄漏时,距泄漏中心154m范围内的人立即死亡。
以上计算仅为l台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中毒事故的后果模拟分析,而忽略了1台液氨储罐发生爆炸时,其产生的爆破碎片和冲击波超压可导致其他储罐的损坏而发生连锁爆炸,从而造成事故后果的进一步扩大。
5.安全对策措施
为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防城港电厂脱硝工程液氨储罐区应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
5.1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1)液氨罐区罐体之间的防火距离、罐区与周边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以及罐区与厂外周边环境的距离应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的要求。
(2)液氨储罐区地坪宜低于周围道路标高。液氨储罐区宜设环形消防道路,场地困难时,可设尽头式道路,但应设回转场地,并符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规定。
(3)液氨储罐设置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遮阳棚的结构应避免形成可集聚气体的死角。
(4)液氨储罐区应采用敞开式。液氨储罐区建筑物的地面应耐酸碱。在液氨储罐区防爆区域内,应采用防爆设计,液氨储罐区围栏和装饰材料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5)液氨储罐区内场地应设水冲洗装置,在低处设截水沟集中排至废水坑。
(6)液氨储罐区内电气柜小室电缆进线沟应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泄露的氨气进入电气柜小室。
(7)液氨储罐区应安装氨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防雷、防静电装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储罐安全附件、急救设施设备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并定期检查,保持其有效状态。
(8)在液氨储罐区设置围栏及危险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设置风向标,供现场人员辨识,确保疏散安全。
(9)在液氨储罐区、管道和氨气可能泄漏区域(如输送管道系统等)设置水喷雾系统,喷雾水泵应具备双路电源供电;同时应考虑在液氨储罐周围设置围堰,以防止吸收氨气后的污水四处流溢。
(10)液氨储存与供应区域应设置完善的消防系统、洗眼器及防毒面罩等。
5.2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本工程液氨储罐已构成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评估、备案、管理和监控。
(2)将液氨储罐纳入电厂重大危险源管理范畴,修订并完善现有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等,按需增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及应急设施。
(3)为液氨储罐配备必要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以及紧急停车功能。
(4)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5)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6)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7)电厂应当制定相应的液氨储罐爆炸、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陈冠荣,等.化工百科全书(第六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3]赵铁锤,杨富,等.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4]HJ562-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
[5]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S].
[6]DL5053-1996,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S].
[7]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目前,正值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是有限空间和其他中毒窒息事故的高发期和易发期。近期,全国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和其他领域施工的中毒窒息事故,并且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本市也连续发生两起有限空间和一起建筑施工领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12年6月11日17时左右,朝阳区崔各庄和平路2号某部队院内,北京源深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在抽灌井室内寻找工具时晕倒,连队指导员在施救过程中也晕倒井内,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抽灌井室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氧含量为4.65%,初步判定为是由于作业场所严重缺氧而导致的缺氧窒息事故。
2012年6月19日17时左右,朝阳区雅成一里小区,北京成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名工人在对小区内15号楼西侧的污水管道进行疏通作业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污水管井内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含量为610mg/m,初步判定为是由于作业场所硫化氢严重超标导致的中毒窒息事故。
除上述两起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外,在通州区还发生一起建筑施工领域的中毒窒息事故。2012年6月15日12时24分左右,通州区滨河西路,北京城建远东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通惠河至
3滨河西路污水导改施工中,尽管在入河口处露天施工,但由于污水在高温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导致5名施工人员中毒,其中2人因吸入有毒气体经抢救无效死亡。
有限空间和其他施工领域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部分有限空间和其他接触有毒气体作业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备设施配备不齐,甚至无任何防护设备设施;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违章作业情况时有发生;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做好有限空间和其他接触有毒气体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事故再次发生,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各区县、各部门要督促有限空间和其他可能接触有毒气体施工作业单位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要结合近期发生的两起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对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和仪器设备实操的培训,要求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四个严禁”的作业要求。即未经审批,严禁作业;作业场所未经检测和通风,严禁作业;作业现场无监护人员,严禁作业;无应急救援设备,严禁盲目施救。进一步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有限空间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进一步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
各区县、各部门要进一步督促各有限空间和其他接触有毒气体施工作业单位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作业单位要立即对本单位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按照“缺什么,配什么”的原则,为一线班组配备符合标准的气体检测、通风、长管呼吸器、安全绳等防护设备设施。同时,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设备设施的使用进行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实操演练,使一线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防护设备设施,切实保障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强化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章作业单位处罚力度
各行业部门、各区县要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不定期巡查和夜查力度,检查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小作业单位身上。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作业单位,要加大对行政处罚和曝光力度。同时,要约谈责任单位的上级单位及其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要求其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必须“有点到线”,全行业进行认真排查,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的要求,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 “四到位”,确保查出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行为。
四、严肃查处事故,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各区县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查处事故,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各部门和单位针对有限空间和其他接触有毒气体安全生产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要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五、请收文单位迅速将文件转发至相关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专项整治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13]33号)精神,为有效防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中毒窒息事故,本企业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内容和具体要求对企业内部地下矿山进行了一次自查活动,如下:
一、本企业已经建立地下矿山通风管理机构并设有井下测风、测尘人员,并严格落实了领导带班下井制度。
二、地下矿山PD2矿井已经安装主要通风机,并设置了风门等通风构筑物,形成了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经过调试已经实现反风效果,2012年度进行了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并记录在案。
三、地下矿山独头采掘工作面已经安装局部通风机,杜绝了无风、微风、循环风的冒险作业。
四、主要通风机安装了风压传感器,在回风巷设置了风速传感器,形成了完整的通风系统。
五、地下矿山下井人员经检查未发现配备自救器械。
六、井下工作班组经检查未发现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工作人员不能自行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七、井下废弃巷道都已及时封闭,并设有警示标志。
八、井下主要进风巷道、井口建筑物及井下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
九、井下照明线由原来的护套线已经整改成现有的阻燃线缆。
十、井下未发现各种易燃油累物质。
十一、井下电缆接头及接地极处未发现易燃易爆物品。
十二、井下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已经实行了矿长审批制度。
十三、本企业已经制定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防灭火制度、同时制定了火灾和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案,在井下主要通道标示了避灾路线。
xxxxxxxxx
1.1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重点,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危急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特制定《辽宁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窒息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本预案。
1.2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而制定。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煤气中毒事故演练方案06-01
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精讲06-06
煤气中毒事故应急演练06-18
皇甫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6-05
窒息的文明作文06-07
窒息应急演练脚本10-19
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10-26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09-20
美得让人窒息的古诗词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