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聊城大学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设备聊城大学

建筑设备聊城大学 篇1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响应校团委号召,建筑工程学院于2010年暑期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活动更好地开展,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由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实践组织委员会(简称实践组委会)组织,以各班团支部、学生会各部、土木建筑学会各分会、志愿者服务队各分队为单位组织参加,个人如需单独立项实践可向实践组委会申请。

一、活动主题及指导思想

主题:“青春奉献社会实践收获成长”暑期社会实践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我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落实校党委“要进一步创建具有聊大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新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研究并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社会需要和大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设计实施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一步找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切入点、接合点和着力点,着力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二、活动内容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永远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1、重温伟人志共建新聊城

组织单位:09级1班

活动背景:重温伟人志,共建新聊城。通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并举办座谈会,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勇担强国使命;通过对聊城名企的走访调研,了解城市发展中和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深入企业,了解就业形势。

2、“践行科学发展观,永远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单位:土木建筑学会工管分会

(二)大学生赴基层(农村、社区等)挂职锻炼实践活动

组织单位:2008级团支部和2009级团支部

活动内容:拓宽“班村结对计划”范围,切实服务基层群众。结合专业特点,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农村、社区等)挂职锻炼。重点围绕如何发挥大学生人才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一主题,使社会实践进千村(社区等),将知识、服务送万家。每个班级团支部建立“班村结对计划”档案,填写“班村结对计划”日志,记录实践活动情况,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团支部成长记录。

班级里没有参加班村结对计划的其它个人自行联系挂职单位,于开学初上交大学生赴基层(农村)挂职锻炼鉴定表。

(三)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

1、水文化因子对城市规划建筑的影响力调查分析

组织单位:2009级土木工程管理班和勤工助学部

活动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水影响着人们的食、住、行。文化是人类交流的枢纽,自然水文化也包含在内。水文化按照水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运河文化、湖泊文化及滨海文化。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历史的不同,1

当地人们为了将自己的独特文化传承,将自己对水的认识融汇到建筑中去,建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不同的城市规划建筑的水文化特色。水因子融汇到建筑的每个角落,无时不刻传承着水文化的精华。通过发掘不同地方的建筑的水因子,可体会不同类型水文化的特色。

2、开展“创先争优,争做聊大先锋”大学生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单位:2007级土木工程二班秘书处

活动背景: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的号召,同时结合本学院的特色,利用暑假期间号召本院学生回自省市地区开展专业社会实践锻炼,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与用人单位开展广泛合作,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太阳城实地观摩建筑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单位:文艺部

活动背景:太阳谷,位于德州——中国太阳城的开发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生产、教育、旅游基地。

活动内容:(1)考察太阳谷的建筑构造及材料;

(2)考察太阳谷的建造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3)了解皇明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了解皇明集团怎样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4)了解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在皇明总部举行);

(5)了解太阳能将来的发展计划,怎样让太阳能能够充分利用。

4、聊城大学赴上海世博会调研实践团

组织单位:09级本科三班

5、聊城大学土木学子调研聊城“宜居”生活理念实践服务队

组织单位:土木建筑学会土木分会

活动意义:(1)通过和房地产公司的合作,了解聊城“宜居”新理念。(2)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3)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和能力。(4)开阔视野,深入生活,了解社会。

(四)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团

1、科技下乡文化宣传

组织单位:纪检部

活动背景: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文化。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个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要提升科技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同时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强力推进我国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关注国防 国强民安

组织单位:外联部

活动背景:(1)参观聊城民兵训练基地,感受军旅生活;

(2)宣传国防知识,增强国民国防意识

(五)社会调查“文化万里行——齐鲁民俗文化调研”等社会调研活动

1、“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公寓”调查

组织单位:生卫部

活动背景: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公寓,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基础建设。

2、分散实践的学生从本班级提供的调研课题中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家乡文化特点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六)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

1、保护青少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单位:学习部

活动内容:校园安全依然是现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保护青少年安全,是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具备的条件。向社会宣讲保护青少年的意义和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关注人口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组织单位:09级土木工程2班

活动背景:志愿活动队将进行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志愿服务宣讲活动

三、活动形式

坚持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全院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1、分散实践

根据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或回家乡自行安排实践内容。分散实践学生必须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地方民情、社情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查,或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挂职锻炼。分散实践学生必须撰写调查报告,由个人单独完成的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合作完成的不少于6000字,合作完成人数不得多于3人。分散实践以班为单位,班长为第一负责人。班长与本班专业老师结合为班里同学提供至少四个实践或调研课题。

2、集中实践/团队实践

围绕“青春奉献社会实践收获成长”这一主题,在学生会、各班团支部、各社团中征集方案,组织专业实践服务团,通过选拔部分团队组成院级重点团队,并向学校申请成为校级重点团队。服务团时间为1周左右,人数8人以上。

四、活动步骤

1、动员、准备阶段。

6月初下发通知,在学生中广泛动员,提高认识,学生会、各班团支部、各社团要充分发挥优势,调动多方资源,原则上要求每班及每社团报1-2个团队,并将社会实践方案报分团委;6月中旬填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个人登记表》,以班级为单位于6月20日前上报分团委;6月中下旬,实践个人从学院领取社会实践专用介绍信。

2、开展阶段。

7月上旬,按学校统一要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7月中旬--8月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随时将实践情况及相关报道发送至lcujg@126.com。

3、总结评比阶段。

五、活动要求

1、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要特别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参加集中实践的学生要按照指导老师或带队人员的统一安排开展活动,不得单独行动,实行每日汇报制度。

2、各团队成员应服从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一切行动听指挥。

3、个人及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体现土木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4、分散实践的同学应按照本人的选题进行调研,于开学后上交调研报告。

5、加大宣传力度,在活动开展前、活动进行中做好宣传工作。

6、各团队负责人应组织好团队完成学校和所在实践单位交给的任务。

7、时间超过7天的实践活动,相关单位每7天须向会实践组委会递交中期报告。

六、实践活动总结及评优

(一)实践活动总结材料

1、参与实践的各单位上交的实践总结材料需包括实践总结、调查报告、宣传原件(相关网站链接或者报纸原件)同时申请校级暑期实践优秀服务队的单位上交校级优秀服务队申请书。{电子版实践报告(或总结)以Word形式上交,其中必须附带活动照片}。各班(团支部)至少上交四个课题的优秀调查报告。开展班村结对计划的2009级团支部应上交“班村结对计划”情况表、“班村结对计划”日志(统一采用D32k卡面办公软抄记录班村结对实践内容),挂职锻炼同学上交挂职锻炼鉴定表。

2、开学后三天内,分散实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上报调查报告或论文,经学院分团委考核后,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选。集中实践团队要上报策划书、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材料以及相关图片、媒体报道等材料,并制作powerpoint或其它活动成果展示。

3、学院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出版一期《观 筑》暑期社会实践专刊,并利用学院网站、橱窗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各班级、各团队要积极提供素材。宣传部做好材料搜集与整理工作。

4、实践总结材料(含整理好的发票或收据)必须于开学后三天内交至分团委办公室。

(二)实践活动的评比

学院将将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团队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其成绩与学生干部评比、班级评比及团支部评优挂钩。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的优秀土木建筑学会会员将在下学期的土木建筑学会换届选举中推荐参与学会高级会员的评选。高级会员享有参与学院申报开展的校极科研课题项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开展权利。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院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将活动总结(电子版、打印版2000字左右,图片原始版需另附),优秀服务队推荐材料(打印版1000字左右,图片原始版需另附),校级先进个人推荐名单,优秀调查报告、专业实践总结材料(电子版、打印版2000字左右,图片原始版需另附)于开学后一周内报团委。

校团委将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和奖励。根据实践成果,评选优秀组织单位、社会实践优秀立项项目、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服务队、优秀调研报告、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若干,并编辑社会实践成果汇编。

(三)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评比结束后学院将召开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建筑工程学院分团委

建筑设备聊城大学 篇2

关键词:现代建筑,思潮,风格,影响

0引言

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提出:“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曾留下了自己时代的建筑风格。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尝试着去发现我们自己时代的风格呢?”路易·康(Louis Kahn)则认为:“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建筑的园地中,与今日的建筑相比,我感到与这些奇迹般的往昔建筑艺术有更密切的关联。这经常是我脑海中的一个参照系。我对建筑艺术说,我干得怎样,哥特建筑?我干得怎样,希腊建筑?”[1]通过大师们的言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的风格应该注重时代的特征,采用时代的风格,同时又不能忽略传统的文化内涵及其延续的文脉。而作为教书育人“容器”的大学和校园建筑更应该反映时代的特征,采用时代的风格。大学建筑在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与现代建筑思潮相适应的风格。

1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1.1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19世纪中叶以来,一些杰出的建筑师开始诅咒历史主义建筑,同时致力于开拓适合于时代的建筑风格。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先后流行于欧美,到了世纪之交,基于新材料、新技术的新风格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的美学观念与新艺术运动结合在一起,向历史主义发动了有力的冲击,从而产生了现代建筑。20年代后期,随着各国经济形式的好转,建筑任务逐渐增多,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开始在世界许多地区传播,这种简洁、价廉的新形式也开始出现在校园建筑中,新建设的大学及大学建筑更多的是采用这种新的建筑风格。例如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宿舍楼、剑桥、耶鲁大学内的大量新建建筑。

1.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芬兰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宿舍楼(1946~1948),因为建筑临近查尔斯河美丽的海岸线,建筑师希望宿舍尽可能多的房间能够面向太阳和河流,于是把宿舍楼设计成蜿蜒曲折的形式,形成一种倾斜着流动的风景,背河面主要设置公用房间、走廊以及楼梯等次要的空间。宿舍部分使用粗糙的红色石砖,而餐厅部分却使用灰色大理石,和周围其他建筑比较,这座有着红色石砖墙、外形蜿蜒曲折的宿舍楼显得与众不同,从而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阿尔瓦·阿尔托这种北欧浪漫主义的建筑手法以及理性主义原则下的反理性形式,体现了阿尔托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评论与历史学家希契柯克认为他有“表现主义”的倾向。

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在英国的大学校园内设计了很多优秀的建筑,比较著名的有剑桥大学的历史系馆和莱斯特大学工程馆(1959~1963)。莱斯特大学工程馆包括一个单层的厂房和由办公室、实验室、讲堂组成的塔楼(如图1所示),大面积的红色实墙和通透的玻璃对比、纵向的塔楼和横向的单层车间对比,造型大胆而新颖,充满高科技的韵味。英国的建筑评论家如此评论:“它的美学上的满足,来源于讲究实际的、表达直率的技能,这些使门外汉都信服,承认这里一切都是正确、合理、本来就是应如此的,它是自我奠定规律的那类建筑,通过明显不相似的各部分之间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使人信服”[2]。

作为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教授的路易斯·康(Louis Kahn)在教书育人、传播现代的建筑思想的同时,也设计了众多优秀的校园建筑,例如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和耶鲁大学英国艺术博物馆等。康把建筑空间分为“服务性空间”“被服务空间”,来自古典、中世纪建筑的灵感,简单的几何形式,典雅的表现手法,建筑材料只用混凝土和砖,这些康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中心大楼中得到完美体现:采用现代化的标准单元设计,砖砌的高塔作为楼梯间和竖直管道。这些造型适合实验室的建筑类型,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建筑形式。格罗皮乌斯高度地评价康“在这个四分五裂的世界上,人都已经化解为支离破碎的碎片,只有路易斯·康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3]。

二战后转到美国从事教育的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弟子们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大学建筑的设计实践,例如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1949~1950)。这是一组由七栋宿舍和一栋公共活动楼组成的建筑群,建筑按照功能和地形不同,围合成几个既开放又分隔的院子。建筑群造型简洁、优雅,宿舍用淡黄色面砖,公共活动楼用石灰石板贴面,这个建筑群精确而细致,造价却很经济,符合现代主义经济、美观、功能合理的理念。

在已经形成一定模式的校园中建设和原有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是需要勇气的,对于这一点,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以及耶鲁大学,这些大学校园内都建设了许多现代主义建筑。

2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2.1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新的飞跃,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引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出现了众多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和流派。表现在建筑上,就是新的理论和流派与原有的现代主义相互对立,发生冲撞,这些新理论被统称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学者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4]。

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表现非常的多样化。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2007)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指出:“少是厌烦(Less is a bore)”“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直率’,含糊而不要‘分明’…… ”“一切由人为制定的法则极为局限”[5]等等。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的同时也被大量的应用于大学建筑中,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胡应湘大楼、休斯敦大学建筑系馆等等。

2.2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文丘里追求典雅的、富有装饰的、历史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同时也追求简单、明快的造型。他设计的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大楼(Gordon Wu Hall,1982)(见图2),设计者采用严谨的历史主义几何符号,一方面具有现代主义所缺少的生动、活泼、折衷的特点,而没有后现代主义那种花哨、哗众取宠的倾向;另一方面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立面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使其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讲究古典主义精华完整性,这个没有任何建筑教育背景的人,在设计过程中从现代走向后现代,对大学建筑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他设计的建筑具有确定的、具体的历史类型特征,观者能够直截了当的找到其历史根源。例如他设计的休斯敦大学建筑系馆(1982~1985),采用古典希腊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两种风格的拼合,上下直接对接,赤裸裸的使用历史符号,因为采用相差很远的历史时期的两种符号,建筑也具有了独特的嘲讽意味。建筑设计体现了一个理论家对于历史的执著立场和态度。

3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及其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3.1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的大学建筑有辛辛那提大学的设计艺术大楼、麻省理工的斯塔特中心等。

3.2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大学建筑风格

埃森曼的建筑作品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1988~1996),这栋建筑的基地在一个山坡地上,设计师完全利用了山坡地起伏,主要入口设计在第4层,另外第6层面向城市道路和底层面向校园也有出入口,新建建筑与老建筑呈折线有机结合,不规则的空间作为顶部采光的多功能中庭,由于地形复杂,这栋建筑落成后就“成了一部建筑学学生认识解构主义建筑的活教材”[4]。

相比埃森曼而言,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作品更加梦幻和无规律,他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和解构主义哲学有关,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也许是一个艺术建筑师(Artist-architect)……我从大街上获取灵感,我不是罗马学者,而是街头战士(Streetfighter)……我们文化由快餐、广告、用过就扔、赶飞机、叫出租车等等组成——一片混乱。我认为我的关于建筑的想法比创造完美整齐的建筑更能表现我们的文化[4]。”

斯塔特中心(Stata Center,32号楼)位于MIT校园的东北边,靠近主街和法赛大街的交汇处,位于校区主干道交叉口的显赫地理位置。斯塔特中心是衔接学院的教学区、科研区、购物区、交通中心、旅馆的重要枢纽。斯塔特中心的建设适合MIT正在进行的“进化校园运动”(The Evolving MIT Campus),是MIT决策者应对知识经济下校园建设新思潮的实际行动。斯塔特中心的建成肩负着构建知识社区、将不同专业的顶尖学者聚集起来、培育创新、整合人性和科技的重任。建筑师盖里强调在建筑内最大可能地打破学科壁垒和激活创造力。MIT前任校长查尔斯·维斯特评论说:“邀请盖里这位真正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和思想家来设计这栋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他与麻省理工学院的院系共同工作创造了最能完美实现计算机、信息和智能科学方面研究和学习的设施”[6](见图3)。

4结语

经过了“国际式”的现代风格,建筑的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校园建筑的风格并不局限于采用历史风格,多样化的建筑风格也可以运用于大学校园,因为大学建筑的特质,建筑风格往往要滞后于流行的建筑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文化是建筑的产物,如果我们想提高文化品位的话,就不得不改造我们的建筑”[7]。作为传播文化场所的高等教育建筑,更应该注重环境和形象塑造。大学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整齐、安静、优雅、古朴的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环境,大学建筑的设计应该遵循人性化设计思想,符合文化建筑的审美取向。建筑既要简洁大方、庄重肃穆、活泼开朗又能体现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特征。大学建筑不能追求直通云霄的商业性摩天大楼,也不能追求华丽花哨的服务性茶房酒肆,应该追求传统与古典文化的弘扬,均衡与稳定的陪衬,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创造出符合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的大学建筑。

参考文献

[1]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9.

[2]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0.

[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88.

[4]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36-384.

[5][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卜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6]邬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塔特中心解读[J].世界建筑,2005(3):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篇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110余年的办学史,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办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類院校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年来几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理工学科为主体,兼有文、法、经、管、艺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5个院(系),近5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除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外,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艺术设计等11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700余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校各类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2000人,研究生近5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8000余人。

西安建大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现有硕士点62个,硕士点已基本涵盖了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中心,6个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设有建筑、城市规划、建材等三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极具水平的研究机构。

半个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精神,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买、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栎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沈阳建筑大学 大学生通讯社简介 篇4

沈阳建筑大学大学生通讯社隶属于校党委

宣传部,是由校报编辑部具体指导的全校性学

生组织,以对内报道校园新闻,对外宣传学校

形象为主要职责。

大学生通讯社由办公室、新闻部、文学部、策划部、文艺部、培训部、外联部、摄影部、技术部九大部门和各学院10个记者站组成,拥有近200名学生记者和通讯员。各记者站对大学生通讯社和各学院学生会负责,归大学生通讯社统一管理。大学生通讯以《沈阳建筑大学报》为主要工作阵地,学生记者和通讯员在这里进行校园新闻的宣传和报道,通过学习校园新闻写作,培养自己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在这里,同学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文笔写作上的进步,练就一支卓越的笔杆。每个学期,大学生通讯社都会举办各式各样、好玩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以培养同学们个人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主要方向,比如开展辩论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新年联欢会等;还有的以提高同学们写作兴趣和就业意识为主要方向,比如新闻、散文写作培训会、新闻采访培训会、优秀毕业学生记者经验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在大学生通讯社工作期间,在校报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学习成绩优异者,均可被校报聘为一名光荣的学生记者,成为大学生通讯

社的骨干力量。在通讯社,学生记者的天地更加广阔,采访来校的名

人名家,近距离接触校内的优秀教师,结识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参加全校的各种大型活动,还有机会加入沈阳市《华商晨报》大学生记者团,更进一步圆了同学们的记者梦……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建筑系馆设计 篇5

建筑系馆应该可以算做建筑系学生的第二个家了,我们在此学习交流、画图评图,我们有很多时间在这里渡过,它对于我们而言是亲切的,可以相互理解的。

大概每一个建筑系的学生心里都有一个他所梦想的建筑系馆。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系馆(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此次设计的基地的情况,感受其历史文化底蕴,为设计寻找文脉。

调研时间: 9月3日

建筑概况

• 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 设计时间:2002—2003年 • 项目负责:魏春雨

• 建筑设计:魏春雨

宋明星

李煦

齐靖 • 建筑层数:地上5层

地下1层 • 建筑面积:5000㎡ • 结构体系:多层框架 • 建筑高度:22.90m

建筑设计概念

• 衍生

• 现代主义

清晰逻辑

空间解放 • 与环境的协调性

• 建筑系馆简介

建筑系馆是供建筑学专用的教学楼,建筑系馆虽然都包含办公和教学教室,但又与一般的办公楼或教学楼有所不同,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比普通教学楼多一些特殊空间,像专业教室、画室之类的,而且建筑学需要一个开放的工作空间和交流空间以交流作品与思想。

一、建筑系馆组成1、2、教学用房:包括专业教室、画室、公共教室和实验室

辅助用房,包括小型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展厅、展览空间计算机室、模型室和图书室

3、建筑系馆设计要求

系馆建筑为功能相当复杂的教学建筑,有教学部分,办公部分,集体学术活动与交流部分和辅助部分。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部分的使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

由于系馆使用人数较多,应考虑上下课人流集中的特点,将室内外交通组织放在重要地位。应该合理解决垂直、水平交通和门厅出入口的设计。保证系馆各部分之间流线顺畅的交通联系,严格遵守防火规范。

系馆的主入口门厅设计是一个重点,其设计应该深入推敲、精心处理。其中主楼梯设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交通功能,还要创造一定的建筑艺术效果,使其与门厅、休息空间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有鲜明特色并富于吸引力的公共空间。要认真研究门厅与校区道路的连接空间,解决人流交通与自行车存放的问题。主入口的室外空间应有良好的环境。

设计中应注意室外场地尽量朝阳,应在总平面设计中防止大范围的西晒。总平面设计和建筑形体推敲要充分考虑其与附近现有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大环境关系入手,使新建筑与旧建筑环境一起,创造出新的更宜人的建筑空间氛围。

室外环境的设计也很重要,广场应满足较为集中的人流交通之基本需要,有自行车停车位,还应将绿化、小品、铺地、台阶、坡道等有机结合起来。

建筑造型一定要有校园建筑的文化特点,还有建筑系馆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性。要让人从大老远一下子看到就知道这是建筑系的楼。

调研目标总体平面图

1.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墙的阻隔、分割与围合, 可以阻断外界的喧嚣与繁杂。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 而东西面相对较宽, 考虑北向为学校主通路, 喧嚣异常, 通过北面的整体实墙可以构筑人为的心理及

视觉屏障, 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 中空部分

吸纳人流。

2.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桥

桥是人类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东立面为面迎湘江的主立面, 在空中庭院上配 以引桥, 南北贯穿, 花园中植上桂花树, 形成视觉焦点。在桥上行走, 重点在 于过程的感知, 强化了空间序列, 达到心理舒缓的目的。

3.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复合界面

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体的处理, 使面具有体的某些特征, 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 共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新系馆东立面是比较典型的复台界面处理,将三层以上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这样就在面中建构7几个层次,并结台竹井、廊桥、桂花树等元素共同软化了这个硬质界面。

总结——建筑系馆设计意向

1.平面布置

大的交往空间也就是“动”空间可以布置在楼内的最中心位

置,而与之相对

照的其它 一些交往空间围绕其布置,并通过

绿化、座椅、隔幽褪行适当的划

分,再外圈为一些“静”空间

(如教室)等。从垂直方向布置上讲:可以将“动”

空间设在低层,将“静”空间设在较高的层上,之

间通过楼梯、电梯 等联系。

2.走道

山东建筑大学学风建设方案 篇6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端正学风,有效地促进我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严谨、好学、上进的学习氛围,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建立完善的制度为基础,以强化学风管理为重点,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加强学院环境建设,积极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健全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管理的学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工作目标

(1)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使学生普遍达到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实践能力明显提高的目标。

(2)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团体、班集体和宿舍都成为学习型组织,每个学生都是学习型个人。

(3)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学习的观念和自觉遵守学校学习和生活纪律的良好习惯,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集中精力听课,在课堂上不讲话、不睡觉、不看课外书籍、不玩手机;杜绝抄袭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严格遵守学习、生活纪律,按时作息,积极抓紧早晚自习和其它课余时间的学习,增强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4)各班级以达到 “六高三低一杜绝”为目标,“六高”即:上课出勤率高,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人数与层次高,获得各项奖学金比率高,社会实践参与

人数比例高,获得毕业证及学位证比率高,考研率高;“三低”即:学生不及格率低,考试违纪率低,旷课、迟到、早退率低;“一杜绝”即杜绝通宵上网和夜不归宿现象。

3.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严格管理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逐步使学院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二、现状分析

目前学院总体学风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上课经常迟到和旷课,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作业、实验报告、结业论文、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2.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用尽各种手段作弊,直接导致学院考风不正及部分学生多门课程需要补考或重修。

3.部分学生或对所学专业的就业过于自信或对所学专业的就业缺乏信心,或认为大学开设的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因而学习上表现出没有动力。

4.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评价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地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把美好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谈情说爱、打牌和玩电脑游戏上。

5.极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或整天逃课在寝室里玩电脑,或在校外网吧通宵不归,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日子。

三、主要措施

1.抓好三个阵地

(1)课堂阵地。严把上课考勤和课堂纪律关,各班纪检委员随堂点名并让任课教师签字,辅导员要经常深入课堂抽查学生课堂情况(每周不少于2次),学生会安排专人每周抽查学生上课情况,及时统计、公示课堂考勤情况,考勤结果纳入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对缺勤的同学要做好教育、帮扶和处罚工作。

(2)宿舍阵地。实行每晚清点人数,报学院自律会制度,对晚归及夜不归宿的学生及时通报、教育;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每周不少于2次),检查学生宿舍环境,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宿舍阵地;加强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管理,美化净化宿舍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考场阵地。大力加强考风考纪和考场纪律教育,把考风建设与学生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实行“零作弊”诚信承诺签名制度,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2.以教风带学风

教风对学风具有主导作用。全院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情况进行管理,是任课教师的职责。上课前,任课教师要进行点名,准确记录学生缺勤情况,对迟到、早退、交头接耳、接打手机等现象,给予及时批评和制止,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有条件的教师,邀请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学院层面上将通过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督导员及辅导员随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教育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

3.抓考研促学风

抓住考研,就等于抓住了提升学风的关键。学生越早认准考研,学习的自觉性必然越高;越多的学生考研,整体的学习氛围必然越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意识,通过考研动员大会及个别谈话方式,广泛动员高年级学生做好考研的相关准备。组织考研学生座谈会,邀请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会,及时了解考研最新动态。学院高度重视考研对学风的提升和促进作用,建成立考研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考研的各项工作,为考研学生积极联系和落实考研学校及导师,为考研学生提供专业辅导等。

4.建立学风监督评价体系

(1)建立学院、班级二级检查、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学生考勤、请假、作息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领导班子督导制,全面督导教学、管理、宿舍等环节。

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每天检查学生上课、作息等情况,定时张榜公布检查结果,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2)在全院开展“树优良学风,展班级风采”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获奖、开展活动、班级平均成绩、宿舍卫生、教室学习氛围、旷课、迟到、早退、晚归、彻夜不归、在外住宿等,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指标。

(3)加强与家长联系。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家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健康成才。

5.加大宣传及监督力度

清华大学“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篇7

全自然光。大楼造型采用C字型,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楼东侧墙上是宽宽长长的遮光板, 就像飞机的机翼。遮光板可以随着阳光的变化自动调节角度, 折射阳光, 保证大楼从早6点到晚6点12 h使用自然光。

不用空调。到了夏天, 通过关闭百叶窗可以减少热辐射, 再加上房顶上的冷水管道, 不用空调可以把温度控制在18℃左右。整座楼的供电系统是一套天然气发电机, 每年用天然气量不到1万m3, 而一般的办公楼每年用电100 k W·h/m2。这座楼里找不到中央空调等设备, 天花板上一块块网格, 就是制冷的“空调”。这些网格由许多毛细管组成, 天气炎热时, 水流过这些管子就可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需要除湿时, 用一种特殊溶液做能源的机器对空气除湿, 还可以对空气杀菌后通风换气。当室内无人时, 补偿式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流速和天花板的温度, 在保证室内空气舒适的同时充分节约能源。

暖瓶效应。整座楼三面都是真空玻璃窗结构, 与一般的玻璃窗不同, 共有4层玻璃而且中间的1层是真空的, 这就形成了一种暖瓶效应, 使得房间内冬暖夏凉。

大学的“望境”与建筑的神性 篇8

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文汇讲堂”中,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在谈及这个重要作品时,言语间颇多感慨,让人不难想见打造这片“望境”的一路艰辛。究其所以然,或许更是如今国人在心中保持山水之精神、自然之趣灵的不易,将其投射至大学校园,便是“望境”之遥不可及。

与王澍一同出席讲座的是中国美院院长、著名画家许江,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心灵唱和下的寻道之旅。两人都是一袭黑衣黑裤、剃着平头。面对几乎水泄不通的会场,如果说王澍的娓娓言谈更多的是冷静思辨和缕析条陈,那么许江的慷慨陈词给人的印象则是抑扬顿挫和出口成章。

大学的“望境”

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的眼中,“望境”是自然之境,也是心境。“望境”是由“望”而得“境”,通過人与山水之间的相即相望,铸造出人与自然共处的界域。这是人在自然中的栖息与安居——并非物理世界中的安置,而是一种心境,不只是心所面对的境域,而是由心而成就的境域。同时,“望境”还是“问境”。“望境”牵引出的是一番在望与问、眼与心之间的追索与应答。“‘异类’的生活必然是孤单的,我们只能沿着理想,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讲座前介绍王澍的一段PPT中,这句话堪为王澍的“孤本”和为许江的“望境”做注脚。

象山校区被普遍认知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院落式大学建筑的表率,行走其间宛如置身江南水乡。“我早在1993年就参与过杭州南山路中国美院的改造设计。记得当时的方案是将校园里建成的新楼全部拆掉,但同时保留老建筑,因为我感觉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历史气息一旦断裂就很难延续了。”

“但象山校区则不同,它是完全在一块空地上规划和构建。中国园林一般以精致小巧为特征,房子大都很小,而象山却有800亩地之宽广,这赋予建造者全新的语境,因此如何寻回园林的感觉,不啻为新的挑战。回顾我从事建筑设计的20年,其实不断在直面这种园林新疆域的挑战和尝试。”在王澍看来,中国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有着园林情结,落实到时下的建筑上就是“城市山林”,亦即在城市中“画地为牢”,营造出山野之感,更使得人与自然顺畅对话。某种角度看,最富有中国文化的要素并不都在城市里。“我们在选址时有个共识,就是大学城坚决不去。它们虽然称得上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但在我们看来整齐划一的布局好似一座巨型监狱。反之象山则有山有水,那种气息不但适合美术学院,也适合中国文化的传承。”

从许江院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更多项目的背景:“我认识王澍有20多年,和他最初见面是在1992年共同接受一个为观音谷设计公园的任务。王澍当时很年轻,长发飘飘,我们共同进行探索与合作,虽然最终并不成功,但我最大收获是认识了王澍。他创意的锐度让我非常吃惊,而今我也很了解他对于中国自然山水的情怀和犀利的表达诉求。中国美院经过讨论分析,决定将建造象山校区的任务交给本院建筑教师,而王澍也显然是有备而来。他的方案以合院为基本模型,展示一系列的变化,将合院切一刀或切一角,通过合院的向背关系,来形成与青山相望的全新格局,这种精妙的创意深深吸引了我们。最后王澍的方案高票中选,他随即开始了艰难的设计构思。”

建筑的神性

王澍表示,象山校区的建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仅是设计的深化所遇到的挑战,还包括建造费用(象山校区造价仅1000~1500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的约束。“在象山校区一期建成之后,有位建筑师告诉我,这是中国当代建筑语言的一个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尺度的扩展方面。因为中国传统建筑都很小,相关的建筑语言却已成熟。而今规模放大4倍之后还能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园林的风韵与意象的内涵,颇不容易。”

“这与美院的氛围很有关系。有人说象山校区是许江和我‘文人唱和’的产物,其实并不是虚的形容,是有具体细节为证的。比如他写诗‘象山三望’与我交流,一首诗的大意就是这里是夜晚的渔港,所有的楼群都是夜泊的舟船。而我已经在纸上画出山南校区第一张草图——一片房子像船一般停泊,取其意境‘象山夜泊’。另一个细节是,山南校区建造中我第一次使用大面积的暗和黑的材料。因为它不会喧哗夺目,就像淡淡的夜晚。”

王澍感慨道,国际上有建筑评论家指出,象山校区是将建筑和景观完全混合了,达到无边界的效果。其实,这并不是在建筑做完之后再做景观设计,而始终是在构建某种景观状态的建筑,并形成山与建筑的相互映衬与唱和的关系。“常有艺术评论家感叹,中国山水画到宋代后神性就不见了,而今天50余米高的象山被许多人认为,已经重新恢复了一点点神性的气息,这是靠很多人精神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建筑如何引领方向

“在今天,‘自然’已然被排除出大学校园之外,成为文明教化的‘他者’。要拥有一山一水,在今日大学而言何其奢侈?”许江强调,如今中国大学建造的趋同化已十分严重。据其所知,有所大学的设计院竟然规划设计了近200所大学,这能不重复吗?他不无调侃地描绘了一幅人们司空见惯的大学校园场景:眼前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大门,中间是笔直宽广的大道,大道中间是花坛,在大道终端有30多级台阶,上面承载着一座庞大庄严的图书馆。它的右边是多重走廊连接贯通的教学大楼,让学生不必冒雨即可四通八达。学子们在没有树木的体育场上奔跑。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空”。太多的大楼,缺少大树;太多的捷径,缺少远方。“在中国,按知识分科的教学系统中,承载我们身体和精神居所的建筑专业被划分在了工科,划分在技术化、工具化的类别中。建筑这一人类栖身之母的大课题变成了单纯的技术课题,这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城市的趋同化与人文家园的缺失。因此,我们必须要以艺术的内涵来拓宽建筑的思维,使研究的视野涵盖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横跨人文和科技思维,这样才能营造出大学的望境,才能使建筑真正有思想,传递出时代关怀与人文气质。”

nlc202309021655

王澍进一步分析认为,就从中国大学校园的中轴线来看,这种做法西方大学很少见,堪称中国特色了。“其实这更多代表着过去官府、衙门和庙宇权势的符号表达。大学传达给年青一代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信息吗?39级台阶,是皇权时代的建筑语言,它是权力和独裁的象征,但现在却大量用在图书馆类的建筑中。而即使是古希腊民主时代的建筑也只有几级台阶。因此,对学子而言很重要的一项教育首先就在大学建筑里,在这些设计的细节传达中。大学的建筑具有方向引领性,应该通过它帮助教育找回根源性。”

象山的行走坐望

在象山校区的建造过程中,王澍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一贯的特色:大量使用旧建筑材料,却以此营造出时间感与别样意境。“相比于其他元素,我对时间其实更感兴趣。我们慨叹中国30年来发展速度飞快,却损失了时间,建成了大量无时间感的东西。5000年的文明被随便糟蹋破坏,最后得到的是一堆很快腐败的垃圾。在象山校区中,我使用了大量回收来的旧材料,价格比正常材料便宜一半,但这些东西至少有50年的历史,后来发现有的瓦片居然有数百年历史,这些材料用上去之后,整个校园骤然恢复了时间的微妙感觉。这些材料下雨之后颜色会变化,校园里开始出现了一种由旧材料散发的气味,随四季交替而不同。我希望通过材料的运用、门窗和走廊的布置以及建筑与环境的關系,把深邃而抽象的思想用具体而微的手段让人切切实实地体悟到。”

许江则认为,对于象山校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它实的部分,即建造语言。而虚的部分就是它和青山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大学的“望境”。“象山校区有许多独特的门窗和走廊,它们就是远望青山的不同界面。学子们朝朝暮暮从这里经过,看到了青山的四季,也在相望青山中看到了自己心灵的成长。现实中我们又将如何超越表象看到内在,超越个体看到整体?这些门柱、长廊和风景给我们以心灵的暗示,也就是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切割自己的视野,同时又重新构建我们与青山的关系。这种相望非常重要,象山的行走坐望都能带来一种心灵的发问和应答。”

他强调,王澍设计了象山的校区,这只是象山“望境”的开始,之后中国美院一代代学人将与象山相伴,象山未来的历史亦将从这里展开。

诗性与自由

在象山校区建造之前,王澍向许江提出:“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给我自由。”许江不仅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还赠诗三首以表明自己志同道合之心愿。

一位评论人士将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斯?卡恩(Louis Isadore Kahn)与王澍相提并论:“卡恩的建筑在粗犷中深刻地表达了永恒的诗意,富含西方古典‘史诗’的魂魄。而王澍的建筑就像中国的山水诗。虽然两种诗意气势与文化背景不同,不过其‘诗性’的深层内核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诗性’也时时刻刻暗示着他们二人‘文人建筑师’的身份。”

而在许江看来,他与王澍都是有诗性的人,而中国美院的特点就是聚集了这样一批有诗性的人。“诗性有三个关键词。首先是传统的活化。用传统打开内心,提升心智。其次是现实的关怀。以独立意志来挑战和反思现实中传承与拓展、身份与差异、精英与消费等诸般纠结。最后是创造的提升。创造来源于内部的提升与转换,而这种提升与转换来自于自身的损耗。艺术创造和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不断‘转换’。”

“有一段时间我在象山校区三号楼里画画,每天黄昏走出教学楼,闻着青草的芬芳气息,望见夕阳下的余晖,不禁想起了唐代皇甫松的诗:‘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所,去担当他们的责任,先把基础的东西、传统的固有语言掌握起来,然后通过它们开发自己的心智,最终要还原到现实的关怀里去经受一次涅槃。艺术的技巧就是以一种身心俱足的方式进行创造,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在塑造这个精神共同体的时候所不能忘却的。” 许最后总结道。

上一篇:初中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在我心中 90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