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精选8篇)

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 篇1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欣赏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单纯地只是听乐曲,而应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相结合,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环节

1.教学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欣赏乐曲上来。

2.初步感受环节。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初步的印象,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演奏方式及表现场景等。

3.参与体验环节。要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作品中包含的各类音乐要素、情绪、风格、曲式、表现手段等,并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4.深入表现环节。要让学生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与理性相融合,创造性地进行联想和想象。

5.小结环节。概括总结学习所得。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

1.主题教学法。

音乐欣赏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记住音乐的主题和旋律;二是让学生感知音乐主题,知道主题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三是让学生听出主题的变化,听出音乐结构的重复,听出使用的新的音乐材料;四是让学生认识曲式等;五是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景。

2.解说教学法。

欣赏教学过程中原则上不应在乐曲之前进行解说,甚至不予提示曲名。特别是在欣赏以旋律、节奏的美感和趣味性为中心的音乐小品如独奏曲《赛马》、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军队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等音乐时,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要素,先让学生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感受乐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等。如果是三部曲式的话,可首先听A部分,然后回答,确定下面部分是A部分还是B部分,接着可就乐曲的.气氛、对乐曲的感受展开讨论。

然而,欣赏外国声乐曲、乐器独奏曲或协奏曲时,听赏前,需要对歌词、剧情、场面等加以解释,或对某些乐器加以说明,这就是解说法。通常情况下,解说内容较多的是作曲家生平故事和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逸闻趣事等。乐曲解说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可以是分析性的解说,也可以是批判性的解说。解说要引起学生对乐曲的注意和兴趣,启发学生期望聆听的愿望。

解说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三种:一是结合倾听,进行演奏、演唱形式和演奏的乐器等内容的解说。欣赏时很好地把握住了音色,就容易掌握音乐诸要素的对比,进而把握音乐的情绪,所以在欣赏是要注意对演奏乐器的解说。二是欣赏故事性乐曲时,结合倾听,对故事情节、与故事情节相对应的音乐等的展开进行解说。三是结合倾听,做音乐是相关内容的说明,包括作者创作的年代、创作动机、作品特征、创作背景、时代关系等,在小学通常只讲与作曲家相关的故事。

3.律动教学法。

欣赏音乐的同时,通常身体动作或节奏律动来感受、参与体验音乐情绪的教学方法就是律动教学法。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律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引导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聆听音乐。例如《天鹅》可让学生模仿大提琴的演奏姿势,《赛马》可让学生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二是边聆听音乐边做律动。如踏步、走步、跑跳步等身体动作或拍手、跺脚等节奏律动为音乐伴奏。如《军队进行曲》(舒伯特)A段可让学生模仿扛枪踏步的士兵来感受音乐的雄壮有力,B段学生模仿热情的人们挥挥手来感受音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律动教学法虽然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享受音乐。但是课堂教学组织工作必须到位,否则学生的情绪控制不住,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4.图谱教学法。

欣赏教学中可以把音乐作品里的音响特征、乐句、乐段、结构、层次等,运用简单的符号来标志,再将这些设定的符号根据音乐的进行组织起来,形成图谱。这些符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点、和线条,用它们把抽象的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例如:△○△能清楚地表示带再现的三段体。教师在设计图形谱时,必须对音乐做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抓住音响特征,分清段落、层次、各种对比、变化,找到确切的符号来标志。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选择符号。低年级学生可选择较为形象的图形符号,配上鲜艳的颜色,如《狮王进行曲》;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简单、概括的符号,如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运用图形谱,能够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同时,也鼓励学生用图形谱曲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把欣赏对象中相同的或相近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比如《森吉德玛》的速度变化、《二泉映月》的力度变化、《军队进行曲》的调性变化等等。使用对比法进行鉴赏教学,一定要选择典型性的对比因素,对比的具体内容要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

此外,音乐欣赏教学还有观摩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调整乐谱顺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联想教学法等等,广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和研究。

三、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 篇2

一、目前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大环境和新课标改革理念的引导下, 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宠儿。将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部插入到课件中, 为教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操作平台,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 也收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但是, 在课件的盛行之下, 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是:1.课程成为了教科书的复制品, 成为了文字、图片的叠加品。2.教师过度依赖于课件, 甚至是有的教师离开了课件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3.过分强调高科技运用, 使得课件过于花哨, 脱离了教学本身。

二、音乐欣赏课中课件的制作思路

如何正确制作课件, 使其使用得当, 让多媒体课件发挥正真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多年的课堂教学, 简单的进行了总结, 并结合相关音乐欣赏课件进行制作思路的介绍。

(音乐欣赏课程介绍、重要的时期简介, 方便授课者自学)

1. 制作音乐欣赏课件的教学目的

此次介绍的音乐欣赏课件是以西方音乐发展历程及经典音乐作品为内容, 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中。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考虑到介绍的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 制作了与之相符的课件背景和音频资料。通过课件的教学, 使学生能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 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 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等。

2. 音乐欣赏课件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

在音乐欣赏课件中, 以西方音乐发展历程及各个阶段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和欣赏为主线, 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创造一定的专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课件的演示, 不仅要求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更强调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 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件运用flash动画开篇, 引入本课件网站的首页, 课件首页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总体的介绍。此外, 对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时期做了简单的归纳, 以此来明晰本课程的大体脉络, 并由此引入课程需要介绍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教学互动环节。

三、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件中创新

1. 脉络清楚、导航层次清晰, 引导学生对音乐发展的理解

音乐欣赏课件以动画开篇, 导入课程, 在内容设置上分为四个部分, 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对西方音乐发展历程的认知。最后, 以动画形式的互动游戏结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习。

(生动活泼的动画开篇)

(趣味的互动游戏)

2. 图音并茂、以典型乐曲引导课程教学

笔者在音乐欣赏课件中, 根据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背景、风格流派等方面, 设计制作了与之相符的视听风格元素。运用典型的欧式传统纹样元素作为背景来突出主题, 并通过名家著作的视频、乐曲等案例解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特别是作品欣赏时, 视频中配上文字介绍, 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走向教学的最优化。课件设计从视听两个层面着手, 图音并茂, 操作简单, 实用性较强。

(与时代相一致的背景进行介绍, 给授课者直观的感知)

(相关知识点介绍时, 配以文字、图片、视频等, 让授课者深入掌握知识点)

3. 游戏互动, 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知识面

音乐欣赏课件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学习互动游戏环节:课前预习, 课堂展示, 教师补充, 课后复习及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环节,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程中, 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点, 将知识和趣味性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互动游戏部分, 点击左右两边的文字, 会实现作品和作者的配对和对应。例如:点击左边的作者名“柴可夫斯基”可实现的配对效果。如若点击右边的作品名, 则除了可实现相应的配对以外, 还会播放相应的作品乐曲。)

四、音乐欣赏课件在课堂、课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介绍的音乐欣赏课件是结合《古典音乐赏析》、《音乐欣赏》等课程, 通过介绍、欣赏、解析、互动练习等教学手段, 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品水平,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修养和品位, 引导学生培养高尚品德。

制作音乐欣赏课件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今后就业岗位为依托, 以音乐知识要素及西方音乐作品欣赏等方面知识为载体, 整个教学内容围绕不同时期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大师及创作风格展开, 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适时性, 不断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课件中除了引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欣赏、介绍之外, 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具有教学。

1. 丰富严谨的内容架构

课件为笔者于教学一线多年积累整合而成, 在内容组织及架构方面独具匠心:既考虑到课程本身的定位及表现方法, 引入丰富多样的元素来引导学生学习,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情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还兼顾到符合专业课程内容的主体脉络, 主次分明且与本专业的其它课程例如:《钢琴基础》《声乐演唱》《乐理》等课程做好衔接并轨, 从而形成丰富严谨的内容组织架构。

2. 特色的教学方法——学习互动游戏环节

课前预习, 课堂展示, 教师补充及解析, 课后复习及练习的教学模式, 其中, 重点突出“学”与“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点, 并将其与趣味性的知识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3. 全方位的教学辅助

课件依据音乐赏析类课程的特殊性, 通过多种媒体软件的综合运用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练”进行无缝对接。一方面, 将课程的内容从“视、听、影、音”等角度充分展现, 辅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 课件的网站中还提供了在线练习素材和可下载的课程内容素材, 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及练习, 真正做到了“教、学、练”一体, 从而全方位地辅助教学。

4. 多层次的案例资源

课件的设计制作充分考虑到学生课余学练中对于优秀案例资源的寻求。故而从理论实例、视频案例、音频案例及教师示范案例等多个层面着手, 将优秀的案例资源根据课堂所授知识点及内容脉络进行有序整合以供学生进行研习。并根据教学环节及进度进行合理编排与运用, 将学生逐渐领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的学习情境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辅助的音乐课堂比传统的音乐教学更胜一筹。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 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这就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 从授课者的需要出发,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积累, 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源平台。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媒介, 对于教师来说, 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书本教学, 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对于音乐欣赏课程来说, 更加如此。在课件中, 将“视、听、赏、析、练”等环节综合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便于教师课堂教学操作, 也便于学生课后预习、复习和练习。有了课件合理操作, 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

关键词:趣味性,互动游戏,多层次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史通》.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5.

[2]薛良.《音乐知识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3.

[3]茅原.《中外名曲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3.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导入 篇3

一、直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音乐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二、用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来导入

每一节欣赏课,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在耳朵完全失聪后仍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还继续写出大型交响乐的故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我先向学生讲述莫扎特小时候被誉为“神童”,成年后怎样备受上流社会的冷落,生活是怎样的艰辛、贫困,但这都没有使他消沉和悲观的故事。再如欣赏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先向学生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故事不宜太长,应当恰到好处,不能因故事冲击了教学,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三、通过美术图画导入

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丰富学生想像,启发思维。如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我先给学生展示哈特曼的旅行写生画。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两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度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四、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

如欣赏中国民间歌曲,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各地民歌来了解中国民歌的风格和地方色彩。如《茉莉花》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近似的,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两首《茉莉花》,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接着再给学生用大屏幕播放江苏和河北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精美画面。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五、用范唱、范奏导入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先用电子琴熟练弹奏这部作品的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部分;然后我再随伴奏音乐深情地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我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又如学习《京剧》,我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我唱完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六、用实物导入

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课前我就听说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我想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教学,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做了大量工作,搜集各种相关图片和京剧音像资料。上课开始,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然后,我再根据各个脸谱的色彩,不同的服装、头饰分别介绍京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唱腔、演唱的音色等,此时再欣赏京剧,学生的热情有了明显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篇4

马牧中学

徐秀芳

内容摘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

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 情感互动

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初三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体验参与乐趣

理解音乐共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分小组演,或即兴跟音乐演等等;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我尽量让学生的言谈得到发挥。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后,我让学生分组谈谈对音乐的感受,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的景象。”有的说:“我好象看到牛儿在河边喝水,雨儿在欢快的歌唱。”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时,音乐结束后,我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各小组的展示真让我赞叹不已,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怎样听懂了歌剧,但这样美的创意,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四、师生情感互动

体验音乐动情

正确认识师与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创设师生合作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隐喻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一起参加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音乐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能获得真正的体验?我认为: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通过师生交流与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学习音乐文化,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会有体验。通过开放课堂教学,保持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利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音乐魅力的驱使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在与老师或同学的合作下,体验音乐中促使自己情感的主动性。

在欣赏体验中,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如在《感受进行曲》一课中,其中有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与展示,教师则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其中编排有困难的一个小队,与学生共同交流,完成创作。在这里,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展示,旨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教师参与其中编排有困难的小队,既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强化了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共同尝试、体验,融洽了师生关系。

但是在师生合作中,特别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要忽视一些音乐素质不是很好,又不喜欢发言的同学。我记得在上非洲音乐时,课堂进行到一半,我突然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他们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试着加进乐器。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虽然我们的音乐伴奏地不见得很到位,很协调,但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用全新的音乐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去讨论、去争辩、去实践、去创造。那样,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 篇5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真实体验,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感情的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随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出笼,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掌握。如何上好音乐课,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理解力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短暂的四十分钟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与音乐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教师扎实、全面的基本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保障 现在初中音乐课本中的欣赏内容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除了对作品反复钻研,认真掌握之外,教师扎实、全面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上七年级音乐欣赏课《牧童》时,老师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引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比了不同风格的《牧童》,让学生体会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之后,然后教师用竹笛演奏了中国风格的牧童曲,接着又用吉他演唱了外国牧童风格的流行歌曲,让学生通过老师精湛的表演切身体会各种风格、题材的艺术作品,达到情感的共鸣。

二、联系学生、学校实际,认真开发校本教材是上好音乐欣赏歌的重要举措

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这导致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设计和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及其相应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现有教材的一个良好补充。比如在民歌欣赏中,结合地方特色选择高台民歌《十绣红军》、《十七大精神就是好》等改编、新创作的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曲,由于曲调大多选择本土民间小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唱过,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学唱,让学生们学习家乡民歌、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建立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音乐欣赏课质量的重要保证

音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欣赏课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以讲解为主上,仅仅追求听觉感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音乐需要,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动静结合来满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要,已成为一节优质欣赏课的重要保证。随着多媒体电脑制作日新月异,可以制作视频音乐、动画等,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在教学校本教材二胡曲《奔驰在千里草原》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视频将美丽的草原风景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生活习俗与背景音乐结合,让学生通过速度的变化和风格的转移,来体会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加能全面、深刻地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参与,是上好音乐欣赏课最有效的途径 “告诉学生,学生会遗忘,做给学生看,可能会记住,但让学生参与,他们就完全能理解了”。让学生参与到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创作,去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实现音乐新课程价值。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这样对音乐作品及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也很灵活。如欣赏《卡门序曲》a乐段中的顿音记号,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作用,c乐段的《斗牛士之歌》用了更形象的斗牛动作,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有效地运用学科综合的艺术来推动音乐欣赏课的进程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创新与实践成了摆在音乐教师面前最突出的问题。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音乐欣赏课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音乐课应适当地融入舞蹈、美术、古诗词、文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形成一种多种学科交叉的模式。欣赏课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故事背景描述,如在《渔舟晚唱》中可以让学生听后思考作品描述的意境;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想象到的画面;如在银屏乐声中通过动画让学生选择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初中音乐欣赏课课件 篇6

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是在对音乐家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

2、是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者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辨别。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2、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欣赏后,展开比较讨论。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非常好听的音乐作品,你们想不想听呀?(想)不过我有个要求,希望大家能伸出热情的双手随着音乐一起击拍好吗?(好)

二、感受音乐(CAI课件)

1、你能哼唱出几句印象最深的旋律吗?

2、你认为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使人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三、引入课题(《卡门》序曲)

问:在《卡门》序曲这部音乐的背后还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听呀?

四、作品概栝(CAI课件)

主要人物

视 频

(生)印 象

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

严肃,拘谨 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

热情,泼辣

斗牛士————————埃斯卡米洛

潇洒,自信

剧情介绍: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问: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作品出自于哪位音乐家之手,我们来听听看。

五、作者简介(CAI课件)(配乐朗读)略

六、序曲介绍

1、戏剧序曲

2、音乐会序曲

《春节序曲》

七、曲式辨别

1、a、聆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生)要求:按音乐片段出现的顺序排放手中不同颜色的卡片,相同的音乐片段选用同种颜色代表,不同的音乐片段选用不同的颜色代表。b、辨别结果(全体学生参与表演)

(生)要求:听到哪段音乐举起你选用代表这段音乐的颜色。(老)结果: A+B+A+C+A

“回旋曲”

2、听记三个音乐乐段(展开讨论)A片段

问:想想它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吹哨,呦喝,打响指,卖烟,欢呼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乐曲的主部主题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B片段

问:它的旋律特点与A有什么不同?表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左顾右盼,张望斗牛士入场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C片段

问: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扮:斗牛士,斗红布,斗牛表演 看CAI课件(视频)

小结: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八、延伸表演

随着《斗牛士之歌》音乐的响起学生上台进行斗牛表演。

九、结束

1、除了斗牛以外,说说你会怎样介绍《卡门》序曲呢??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篇7

欣赏在音乐课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 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那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呢?

一、重视情感体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从心理学上讲,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 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 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 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初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 内容多的情况下, 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 音乐大门的开启, 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 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 是不可造型的艺术, 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 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 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 它所包容的内容十分丰富, 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 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 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 二者不谋而合, 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 如贝多芬、莫扎特等的作品, 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 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 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 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 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风格等, 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 (音乐的要素) 来进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 体会音乐的变化。

3.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 有一点就是情绪, 情感的日益丰富, 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 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 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 如在课堂上禁止, 那就事倍功半了, 课上找一点时间, 机会给学生自己, 5~10分钟, 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 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 建立师生的沟通, 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的发挥, 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多媒体辅助, 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 突破创新, 扩大补充知识容量。电影、电视剧里的插曲及音乐是比较易被人理解的, 因为戏剧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图像、气氛, 本身已全面地帮助听者进入艺术境界, 不用再过多地解释, 就能使人理解并得到较深的印象, 也易于引起听者的共鸣。从心理学上说, 人们对凡可直观的、富有形象的事物印象最深, 凡发生过美感及动过感情的事物印象也会最深, 于是在人的记忆里再度听到或吟唱时, 又会在大脑中浮现影视剧戏曲中的画面、人物、形象……听起来格外亲切有味。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不过多地先入为主, 而是给学生留有充分感受音乐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音乐并逐渐学会赏析音乐。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 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答案多不是唯一的, 不确定的。因此, 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 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差异, 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出现深浅不同的情况;每个人主、客观因素有别, 从而导致音乐欣赏呈现千差万别的过程和效果。当我们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形态, 获得审美愉悦感的同时, 就与作品所诉说的情感发生共鸣, 于是从领略形式美而逐渐深入内层, 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身投入了欣赏过程中的“创作”, 在物我交融中汲取营养, 在潜移默化中改造自己, 并且向更高的境界超越。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 给他们想象的空间,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 就会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转瞬即逝。因此, 音乐的欣赏需要反复进行, 在反复中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 掌握音乐的主题, 认识主题的对比、发展与变化, 辨认音乐的曲式结构等,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音乐的分析最好利用乐谱和简明的图示。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教学, 可使学生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 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 是个体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发展中, 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运用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由美而求真向善;运用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的这四种功能相辅相成, 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2]吕欣.培养学生处理音乐的能力[J].艺术教育, 2006, (2) .

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 审美能力 存在问题 对策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此刻学生缺乏音乐欣赏能力,这将减少他们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的一束阳光。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很多教师至今还感到困惑。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什么……”正如新课程理念强调的:音乐欣赏就是要充分地让学生全身心地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为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改变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一、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作为情感的艺术,音乐在表达与传授信息的时候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熔铸着审美意蕴的形象,可以在听者心中产生共鸣,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师给学生推荐的曲目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文,要更多的涉及课外,无论是婉转悠扬的抒情曲,还是雄壮激昂的进行曲,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美。例如在给学生欣赏《桑吉德玛》的时候,第一段是比较舒缓的旋律,第二段旋律的速度稍微加快,转变成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乐,通过聆听,学生不由自主的进行比较,在无形中自己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亚里士多德所说:“音乐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真正的愉快。”的确,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随着音乐的声色、节奏、和声、旋律,振奋了他们的精神,也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较好的拓展。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学生通过激昂、不屈不挠的旋律,深刻的感受到了贝多芬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为“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而奋斗的精神,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实事求是的讲,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所涉及的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讲,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生对这些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如果这时教师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听,他们很可能表现出不喜欢,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至于消极对待。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

(一)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一方面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多是古典名曲,而东方音乐却被一些民俗民谣所充满,东方古典乐曲较少。

(二)音乐欣赏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课堂设置却是教师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这样只能导致学生被动的去欣赏,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不出来。

(三)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滞后

虽然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删减,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没有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曲目,没有与时俱进。

三、进一步优化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给予学生更高水平的专业教育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本科阶段大多数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有着熟练的技能技巧,但是也要在工作期间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音乐教师也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专业方面,也要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有所涉猎,只有教师知识量大,才可以更好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在音乐欣赏课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好处在可以边让学生用耳朵欣赏音乐,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他们产生震撼,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有一次的课程安排在下午的第一节,学生上课难免会感到很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我心永恒》,优美的旋律立刻让课堂有了气氛,并且屏幕上帅气的男主角、漂亮的女主角以及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震撼的场面立刻让学生提起精神,最终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三)积极吸收课外优秀乐章,开阔学生的视野

尽管初中音乐欣赏课课本所选取的乐曲都经过精挑细选,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学生对每一篇都充满兴趣,这也许是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选取的乐章不局限于课本,对外也有所涉猎,特别是学生感兴趣、内容又积极向上的歌曲。例如在欣赏《国际歌》的时候,如果教师播放教材配套的光碟演奏,学生必然对那遥远的年代不感兴趣,我选用流行乐队——唐朝乐队来代替,这样富有时代信息又有流行节奏感的声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结束语

一堂轻松愉快又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感触良多,并且能够逐渐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为他们将来拥有高雅的情趣奠定了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也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不断的进行钻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给学生带来高水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子春.??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兴趣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上一篇:探讨如何完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下一篇:郸城县才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