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1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并不陌生。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台湾问题颇为关注。福建是我的故乡,从小我们就对隔岸的台湾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烙印。随着时间的变迁,我更加明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过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么样呢?本文对台湾问题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对台政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看待台湾问题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建设方向应该有怎么样的措施?

【分析问题】

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本校在读学生 调查时间:2011年6月份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一、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基础知识)1.我心目中的台湾

还记得小时候,亲人从台湾带回许多礼物,有吃的、穿的、用的,就差没把台湾的房子搬回家了。说起搬回家不如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毫无疑问,台湾的一切美景美食都吸引着我,我向往携同家人赴台湾旅行。台湾对我来说同大陆一样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我们可以友好的往来,全国同胞可以互帮互助。然而,台湾缺成了我心中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什么时候回归?台湾回归问题深深吸引着我去探讨。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居台湾后,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因此产生了台湾问题。3.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设计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中国人民振幅完全享有和形式对台湾的主权,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外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4.大陆对台湾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答题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无疑对两岸同胞都是十分有利的。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并举行会谈,那是两岸60年来的首次握手。而后来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谈判更是给两岸人民统一的希望。

二、我国对台政策

1.国对台政策从“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转向“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的主张。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想干、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释放作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7).积极促谈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利益,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对认识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存在的基本问题)

调查结果:在被调查人群中有1/2的学生认为中国国力不够强大,有1/2的学生认为应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有2/3的学生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表现在国防方面,有同学认为台湾回归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通过调查我得到了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调查结果(数据由网络在线问卷调查提供)。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表示非常关注,并且当代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示会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而奉献。同时也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理解上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缺乏独立性的认识和深入思考。比如台湾回归对我国国防、经济、文化方面都有重大影响。2.大多数学生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其不理性表现在不少人堆“和平统一”缺乏信心,支持武力统一。

3.大多数学生对台湾问题都是以课堂知识为主,缺少自主能动性。对某些政治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幼稚。很多大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认识和行为脱节。并且对目前中国对台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认识也很欠缺,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感性不高。调查分析与总结:

随着老一辈台湾人的相继离去,新生的台湾人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少,对祖国的归属感渐渐减弱。不少大学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时间是紧迫的。所以加强文化交流,找到两岸人民的共同归属感很重要。对于我来说,身居海峡西岸,两岸双方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武力相对对我们的感情伤害极大,我并不希望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在对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也不反对武力。我希望台湾能够和平统一,回到祖国的怀抱。【解决问题】

四、对于调查结果中存在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该采取的措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觉得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征,在大学生对台湾问题方面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台湾同胞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增强对台湾人民的认同感,不要因为一些政客的作为而疏远台湾人民,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能让中华民族不完整,不能让中华文化残缺,我们不能缺少台湾。

2.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替身自身的政治素养,以期待将来在台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都是祖国的精英分子,肩负着祖国统一的大任,我们要努力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为祖国做贡献。3.当代大学生行为与认识相脱节,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的倾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根据大学生实际请款开展这项工作。

4.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心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国家针对台湾的政策方针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和台海问题的国际形势的认识,而且要深入解读,学会独立思考。个人对台湾问题的感想:

台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海峡两岸仅一水相隔,两岸民间交流、学术交流尤其活跃,大陆高校也积极组织赴台高校交流学习。而陌生的是,我们对台湾历史、政治等的了解或许并不那么全面,片面的了解有时难免产生更多偏见。但是,我们海内外同胞的心愿就是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五、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2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网球课教学的概述

江苏省高职院校中, 网球课开展普及率并不高, 所抽取的40所高校中, 约50%的学校开设网球课。开设形式有三种, 一种是选项课, 一种是选修课, 有些学校二者兼有。但是目前困扰江苏省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硬件设施的不足。

在调查的开设网球课的高校中, 部分高校场地较少, 多数为2-4片场地, 很难满足网球教学活动需要。同时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一位网球教师, 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课网球课, 但是教师也是由其他项目的老师兼教。另外在已开设的网球教学中, 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宽泛, 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些网球技能, 同时在考试评价过程中又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网球课教学目标的分析

从多数学校看来,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 因此网球班大部分同学的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就教学目标而言, 老师可以根据场地、设备等条件, 较好的安排教学, 教学目的较强。

三、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展网球课教学内容与形式分析

(一) 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 45%的学校开设的网球课, 缺乏网球理论知识, 如网球的起源、发展、一些技巧的认识等。而实践课中, 各学校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正反手击球, 正反手削球配一定的身体综合素质的练习, 只有其中5所学校教学内容相对全面。在一些走访过程中, 发现在上课时, 由于教学内容不全面和网球运动的特殊性, 再加上实践中学生重复性的练习较多, 让他们感觉课程枯燥无味, 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形式的分析

在调查统计中发现, 少数开设网球理论课的学校, 其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形式落后, 多用播放视频来向学生传授网球知识, 实效性内容较少。其中只有22所学校开设网球实践课。实践课中, 由于教学内容宽泛, 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并且教学形式较为落后, 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 而且一些学习、考核、训练的方式相对落后, 不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三) 网球师资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 网球课教师的数量和专业业务情况是高校网球教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通过调查显示在开设网球课的学校里, 有35%的配备1—2名专业网球教师, 有58%的学校配备1—2名专职教师, 有7%的学校配备其他体育教师。网球教师比起田径、篮球、足球等专业的教师可谓是凤毛麟角。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对网球运动开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四) 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网球课的喜爱程度分析

大部分学生较喜爱网球, 除正常教学外, 课外时间均参加网球活动或主动练习, 有较高的积极性;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少数同学, 对网球的喜爱只是乐于观赏视频, 并未真正的付诸实践。

学生参加网球活动虽有上升趋势, 但相较于其他体育课项目而言, 网球课还是比较落后。所以与网球课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调查的学校中网球场的开放情况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免费开放;二是除上课外均收费, 费用5—20元不等, 在一些同学看来, 这是额外消费, 所以不愿意去网球场锻炼, 而参加课外网球活动, 导致网球场的利用率较低。三分时段开放。这三种情况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球开设情况越好的学校其场地收费情况反而越多, 这就对网球运动的开展设制了一个不小的障碍。

除了场地付费的问题外, 还有网球需要的设备, 网球及网球拍的价格都十分昂贵, 这对于求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目前学生使用的球拍价格大部分在100—300元之间, 也有一部分学生使用学校提供的公共网球拍。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球球拍的学生还相对较少, 绝大部分都使用学校提供的,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网球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

对当代教师权威重构的认识 篇3

关键词:高中;教师权威;因素

作为教师,还需做一位专家型和反思型的学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使教学相长,只有在教师权威的金字招牌下,教师才有感召力,才有凝聚性。

一、教师权威的历史虚化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师生关系中着重突出教师的地位,《礼记· 学记》师道尊严,荀子《礼论》中“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唐朝韩愈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期间由于历史政治原因,隋唐“而封建国家也以科举为手段,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吸引一部分读书人参与政治,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敬学的文化心态”封建科举制,也为教师权威作了政府和民间的文化铺垫,让教师这个传授人类文明的举火者,也变成能带来高官和厚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催梦人,也是封建贫寒子弟跻身仕路的领路人,教师的地位陡然提升到官位上,使教师地位得宠,以致封建迷信思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缠绕了中国读书人两千年,顿然严格的惩戒成为可能,如明朝国子监设立“绳衍厅”实行专制管理,至清代更为有甚,大兴文字狱,“广兴学校”,严订学规,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封建文化的专制,让教师的权威得到不实的名分,这样教师权威得到统治阶级的虚化,其社会地位的虚夸。

二、还原教师权威的真实

尊师重教是中国教育理念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中国教育理念是基于人文教化的观念,只重视德育的发展,而没有一个灵育的基础”“将道德要求推向极限,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助长了虚伪之风”,脱离生产实际,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导致中国教育的不健康发展甚至是病态,但毕竟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成果,特别是维护教师权威。

缤纷多彩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良莠不齐的人群,高深的科学知识,难以分辨的各种思潮,没有一个引导者和分析者,仅仅依靠学生的感性经验,那将是人类的倒退,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者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通过以上表述,教育者必须拥有知识权威,对青年学生必须能够解疑传道,保证知识的正确,传授人类文明。

三、阻碍教师权威重构的因素

1.儿童中心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教育生态化良性循环的标志,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顺应自然为发轫,经过卢梭,裴斯泰洛奇到杜威再到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倡儿童本位教育论,教育即生活论,从做中学等观念,冲淡教师的权威,让教师沦为学生的随从,失去学生的理性,只讲究实用,只求进步的结果,而不讲现实的人生,导致学生成为空泛的理想主义者,经不起挫折考验。尊重儿童,并不是处处听从儿童,广大青年学生处于求知识阶段,心理身体尚未成熟,他们在关键时刻会失去判断力,意志力较为冲动,使问题更加严重,青年学生缺乏人生经验,更易被利用,这种不要教师指导,抛弃教师权威,文革中青年学生的急先锋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理性的思考,剩下的便是宗教式的狂热。

2.现时代人们对生本的错误认识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于是乎,教师、家长、学生认为自己靠自己,便把倔强认为坚韧,把执拗看作个性,把对事情不理解看作自己的创新,人们的错误认识,将生本看做上帝,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做主,不规范、不约束当作发展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性,其实是在放纵学生。在新的教育思潮,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3.知识普及,道德权威,法理权威日益在受到削弱

大众传媒的普及,网络信息的畅通,知识普及及获取的轻轻一点,教师知识权威的冲击,只是权威的淡化。传统意义的知识权威正在消解。教师的道德权威已经遭遇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由于教育产业化、功利化,使教师的榜样形象受损。

自由民主思想,打破教师课堂话语权,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反思教学策略,深刻研究学生实际,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4.我国中小学教师实际调查

纵观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国教育报》(2009,11,30第四版)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水平做出了正确的评估。“教师资格合格率相对偏低,教师素质水平在制度层面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急需改进和加强”“教师学历标准需要提高”“中国大陆高中教学时间为420小时列为倒数第二。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小学教师的权威重构。

中小学教师权威的重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不可一蹴而就,也不是政策方针全包干的干预,而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发自内心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更不能是水过地皮湿的培训,那也需要广大教师把教育职业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获得人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2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0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1.

[3]区应毓.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08.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篇4

外语翻译四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成了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其可能性与重要性,并且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弊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 可能性与重要性 利弊情况 具体实现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此外,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个选择方向,多了解关于创业的知识,不但给了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大学生又该如何进行创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创新创业是我们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社会呼吁自主创业的大坏境之下,我们大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好做出自己的正确的选择。前面我们谈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可能性和重要性,这是有力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弊端和风险。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经验和能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其次,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手上掌握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缺乏资金,创业也是很难进行的。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并且做出了决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制定创新创业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了。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当然,在往后的创业道路上必然会远东许多各种各堂的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我相信,决定走这一条创新创业道路的人是应该具有应对它们的魄力的。

要想真正取得创业成功,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在“创新”二字。“物以稀为贵”,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因此,创业的成功就在于把事业做得“稀”,还要做得“好”,致力于创建社会缺乏的而且人们有时很需要的产品和企业。“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转”俨然成了创新创业人士的新箴言。当然,创新也要以适度创新为原则,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其次,要注重团队的重要作用。创业过程中,有一个好的人才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也是创业投资家不可不注意的至理。最后,我还是想重申一下心态的重要作用。谁都知道创业是比就业更加困难的事情,尽管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没有管理团队的经历,他们创业必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拥有良好的心态,具备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市场上的压力,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选择走创新创业的道路了。他们有激情,有梦想,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他们的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但是他们踏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相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也将会与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浅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者钱亮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5

一、调查背景 “爱国不一定就要喊口号”“在表达爱国情感上更趋于理性”,这是新一代大学生们在表达爱国情怀方面不同于上辈人的一些特征。大学生和上几代人之间爱国程度的差异,可能很难衡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代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学生正用崭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在爱国情怀的表达上,年轻人可能比不上老一辈人壮怀激烈,但年轻人“理性表达”的趋势却应该是现阶段最有价值的爱国方式。

四年大学生活后我们就要踏上社会开始人生的新篇章,而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培养理性的爱国情操更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国家政策、两会、事实和民生等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这次调查,来从中反应出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所关注的热点和欠缺的方面。

1、调查目的 :为了增强同学们爱国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用正确和理性的方式爱国。我组以理性爱国为主题进行此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真切认识到理性爱国的重要性。

2、调查对象:我校与他校的在校大学生

3、调查时间:2012年3月7日至2012年3月14日

4、调查人: 杨帆、熊晨晨、任中英、杨文、田波、吴宇森

5、调查方式:从网上搜集有关理性爱国的资料选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就国家政策、两会、事实和民生等问题为出发点制作调查问卷,来从结果中分析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理性爱国的认识,以及在爱国感情方面所关注的热点和欠缺的方面。

二、社会状况分析

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从容开辟着国家、民族历史的新纪元,正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走向世界,开拓全球市场,正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也用新的方法与心态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生存环境、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国民的国家认知、国际意识及国民心态的发展和转变。我国的国际地位或说是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国民在国际交流、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国民的爱国主义观念将会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将每一个中国人从落后、保守的生活环境推向了世界的大熔炉。特别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后续发展的先锋与栋梁,我们正身处一个焕然一新、充满活力的社会和激烈竞争、不断创新的时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目标下,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考验。近年以来,尤其是网络普及发展之后,无论是在各高校的BBS论坛上还是在各大网站的贴吧里,我们总能看到不少青年特别是大多来源于大学生的网友发表的言辞激烈、鼓动的意味十足的文章。内容诸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贪污腐化、环境污染、违法乱纪等通常体现为反常、对抗、冲突的特性,属于消极的、病态的事实。且很多网友在看了诸如此类的文

章后,纷纷分享转载搏人眼球,时此类文章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而不顾忌该文章的真实性及作者发表的意图。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流入中国,对本土文化带来压力,崇洋媚外又成为一部分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尤以对日本的文化流行,很多人最是不屑,只要一听日文歌曲,看日本影视,就很有可能遭别人鄙视或是不屑,随之耳边就跳出那四个字。接连扯出中日从古至今的恩恩怨怨,叫骂和争辩声不断。特别是一部分年轻人在我国的外交遇到冲突和矛盾时,盲目的认为爱国就应该排外,就应该抵制外货,就应该充分的显示祖国的优越性。但这种排外只能称作极端民族主义,而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但这些只是社会浪潮中被推到了风口处的现象,是某些从可以中牟利的商家或处于其他目的的人利用了年青人易冲动弱点以及人们猎奇的心理而制造的有迷惑性的煽动性言论和恐慌情绪,制造相当一部分青年所认为的爱国主义思想偏离了其健康发展轨道的假象。而事实是,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年轻人自觉而理性地思考社会背景与时代主题的变化,理解真正的爱一个国家就应该努力地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理解爱国与排外并不冲突的事实,而不是一味的把注意力放在对外上,而是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新鲜内涵。新时代应该是由我们来开拓,我们既要不忘国耻,更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未来。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过激的爱国热,而是理性爱国。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调查问卷所得到的结果,我做了如下几点的分析:

1、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认为自己爱国的依旧占绝大多数

作为从小在优质的物质条件下长成的一代,我们被父母视作是吃不了苦的孩子,被长辈认为是未“断奶”的一代,被舆论认为是垮掉的一,是有致命缺陷的一代,是无法肩负重任的一代。缺乏前辈们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缺乏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善于自省的精神。是精神缺钙的一代,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想像到这些论者一张张忧虑、不屑甚至惊慌的面孔,但事实却远远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热爱祖国,矢志不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更是我们从小就深深直入心底的信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面对国际不公待遇、民主和主权遭遇侵犯、分裂势力困扰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表达爱国情感的时候不像前辈那么热烈奔放,但表达出的同样强烈爱国情感足以说明我们在爱国的问题上没有懦弱、没有退缩。大学生抗议日本篡改历史、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抗议台独藏独分裂祖国的行为,把自己对祖国那深沉、真挚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往往在重大政治事件时才得以明显体现是因为爱国还是一种信念,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的爱着她。

2、作为大学生应当将个人的爱国情操上升到“理性爱国”的高度近几年来,奥运圣火事件、藏独事件、钓鱼岛问题的危机,这一系列严峻的来自国内、国际的不和谐事件引发了我国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时间爱国主义的呼声成为大学生情感的主流。但这种情感中不免包含了部分非理性的情感和过激的言论,这些现象有时还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同学在面对此类状况时怀有一种不理性的心态以及过激的行为,倘若对这种非理性的情感没有加以管理和引导,极容易引发过激的行为,造成狭隘的爱国主义。而某些机会主义者则会趁着极端大家受民族主义支配的精神氛围,轻而易举地利用民众的情绪,转移人们对经济改革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和政治健康良性的发展。

为了民族尊严、民族利益,表达爱国之心,这种爱国精神非常可贵。但要戒急用忍,要保持理性爱国,就是要让这种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此,我们还必须让爱国之心落在实处,让爱国精神转化为民智、民力,使它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发挥真正的作用。

3、教育教学中对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应当更注重方法和角度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只有通过有效、恰当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表现和实现,只有通过科学的爱国主义实践,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要求才能得到满足。但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完成好爱国主义实践?什么样的实践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实践?这些都是应该认真思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单单处于依靠老师的授课或者报纸电视获取信息的时代,爆炸的信息流用繁杂、难以判别的信息将我们冲入重重的漩涡之中,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国家历史背景的发展,将爱国主义实践的具体内容快速的更新迭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越来越更重视时事与实践。因此,把历史评价方法和现实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把实践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具体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才是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能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全面解放和发展的道路上前进的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教学方法。

四、个人体会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今天的大学生将来必然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为社会工作,从事各方面的实践。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协调的对爱国情感树立自己的认知:

1 与国家步调一致地爱国

中国的崛起在为自身赢得尊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犯。面对种种非议,我们要有自信心,要正确面对中国崛起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对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的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最有力的回击就是使我们的综合国力迅猛增长。要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胸怀,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其他国家的误解和敌视,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是重友谊、讲和谐的民族。

2 爱国不只是大学生的义务,也是一种权力

如果缺乏理性的爱国精神,就会以不正确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排外、抵制外货如此损耗巨大却收效甚微的方式仍会有大学生响应的原因。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爱国,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尊严。正确认识舆论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个人原则和底线做出正确判断,坚决抵制过激的言论和行为。

3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6

一.前言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

为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程度,特进行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二.调查内容:当代大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三.调查者姓名:长沙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10-03班

四.调查时间、地点:2011年11月22日,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 五.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络及纸质、问卷见后附)六.调查对象:随机抽取 七.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200份整

第一题:你知道科学发展观么?这道题选择A.有很深的了解的占17%,选择B.一般了解的占41%,选择C.不太了解的占38%,选择D.完全不了解的占4%。

第二题:党中央在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请问你了解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么?这道题选择A.非常了解的占12%,选择B.比较了解的占36%,选择C.不太了解的占44%,选择D.完全不了解的占8%。

第三题:你认为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是什么?这道题选择A.适应时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占27%,选择B.实现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占18%,选择C.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占32%,选择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占23%。

第四题:你觉得学习科学发展观对你的帮助大么?这道题选择 A.很大帮助的占29%,选择B.一般的占51%,选择C.没有帮助的占20%。

第五题:你觉得在你身边的实施的政策符合科学发展观么?这道题选择A.符合的占34%,选择B.不符合的占15%,选择C.不知道的占51%。

第六题:各高校及学生团体也在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你对这些单位所做的工作满意么?这道题选择 A.很满意的占18%,选择B.基本满意的占34%,选择C.不太满意的占36%,选择D.很不满意的占12%。

第七题:你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渠道是?这道题选择A.纸质媒体的占21%,选择B.电视报道的占45%,选择C.网络信息的占71%,选择D.专题报告的占12%,选择E.其他的占10%。

第八题:你认为当前应重点解决哪些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这道题选择A.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占24%,选择B.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占37%,选择C.环境污染的占26%,选择D.体制制度的占33%,选择E.人民生活水平的占28%,选择F.其他的占13%。

第九题:你认为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道题选择A.加快经济发展的占20%,选择B.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的占41%,选择C.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占38%,选择D.解放思想加速创新的占29%,选择E.加大教育投入的占27%,选择F.其他的占8%。

第十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你喜欢的学习形式有哪些?这道题选择A.专题辅导的占14%,选择B.交流座谈的占13%,选择C.参观考察的占26%,选择D.网络在线的占59%,选择E.视频图片的占53%,选择F.其他的占14%。八.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存在欠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实现自身和社会共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7

下面将从传统价值观、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网络问题这三个角度探讨如今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

一、传统价值观

试问冬至在圣诞节面前为何甘拜下风?这引起我们的深思, 想到了一个词“中国梦”。我们中国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那才有意义。当今社会的一些孩子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只“老鼠”和一只“鸡”等外来文化占据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 而且年龄越小, 趋势越强烈。而相对的, 传统文化日趋淡化, 孩子们不知端午节该吃什么, 重阳节该做什么。同样的, 文化很难在其他国家立足, 如国外孔子学院建立的种种困难与排斥。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支撑动力就是他本身的传统价值观念, 一旦对其产生怀疑或盲目代替, 那其国家必定会由盛转衰。

1.诚信观

如今的学生能利用互联网、委托他人等各种途径以较快的速度和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而不是像前人那样, 首先通过自己的构思及资料的查阅, 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 如果遇到困难, 那再向他们讨教。所以, 这是造成一些年轻人创造性思维不强的主要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讲:抄袭、造假等形式已成为当今某些学生完成任务的第一反应, 其进一步的后果是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下降。

2.成才观

随着不良社会风气的扩散, 学生的意志受到影响, 特别是信息接收较快的当今社会, 学生受不良现象影响的时间大大长于“老一辈”, 导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理想越来越少, 抱负一个个磨灭, 而教师也需要深刻反思:不能以金钱的获得激励学生成才。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刘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一生能有所作为是每个人永远不变的座右铭, 更要有像莲藕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

3.婚恋观与幸福观

随着社会上、网络中一些诸如“富二代”、“包养”、“啃老族”等名词的出现, 某些人的生活观和爱情观出现较强烈的偏差, 完全是社会道德与伦理倒退的表现。年轻一代的未来家庭就是以金钱和利益为基础的, 再也没有像牛郎织女那样的伟大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说:“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着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 只有这和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同样的, 我们的婚姻, 我们的未来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自己知道, 才能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

二、历史问题的认识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 人们百姓所承受的高物价和高房价, 使得一些“后小资”们认为:人们没有更多的受益。再者, 更有境外势力企图对当年的历史再评价等极端错误思想, 而这一些负面信息都能进入我们这些熟悉网络的年轻一代, 由于对党历史的不熟悉, 容易产生模糊的思想。我们不禁深思:学生可塑性是很强的, 他们所知的物质世界都是暂时的, 需要我们不断正确引导。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教育力度不够, 怎么从更深入的角度, 全面透彻的陈述历史, 而不是仅仅告诉学生一个结论, 而要让他们了解历史, 认识历史, 感悟历史。

三、网络问题

当今时代网络凭借其个体、公开、虚拟、隐蔽、自由、真实、虚假、难辨等的特点已成为最危险的环境, 各年龄阶段的人都会因其而受各类影响。从小就接触网络的大学生受其影响后, 新的价值观容易被改造与塑造。上述所谈的发生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统价值观、对历史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来自网络的影响。一件小事在网络上容易被鼓吹成不同阶级的事件, 吸引学生前去浏览。另外, 经过网络上大量负面新闻的“熏陶”后, 某些学生已经对负面事件麻木, 缺乏正义感, 熟视无睹, 一笑而过, 最终慢慢的道德素质也后退。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信号, 如果这样长期下去, 我们未来的社会何谈见义勇为?辅导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发现这些情况, 及时做思想工作, 及时应对以消除影响。

四、建议

1.网络是当今学生, 甚至是教师与家长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是早有调查表明互联网上消息的真实性。高校思政工作要引导学生通过正规媒介, 多多摄入正面的、真实的新闻, 如多看人民日报、新闻联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建立新型思想传达载体———校园吉祥物, 赋予其精神, 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饮水思源”、“投桃报李”等。加强健康的公益性社交平台的研发, 例如“易班”, 今后可向更多的角度进行研发, 从而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组建学生群体中的“知心姐姐”与“邻家哥哥”队伍, 对同级与下级的学生进行教导, 借助学生教育学生, 提高教育效力。

2.深入教育学生肯定历史发展, 肯定社会主义制度, 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新和建立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大学生培养体系。时刻不忘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良好的师德, 用爱心教育感染学生, 建立合适“载体”培养学生, 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坚定政治信仰, 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3.高校辅导员应坚持育人导向, 牢牢把握住高校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育人, 立足各个教育过程给予学生正确的三观定位。必须爱护学生的成长发展, 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会把稳定工作转化为引导培养学生成熟、向上、理性、睿智、包容等优良品质的有效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同时, 高校辅导员应未雨绸缪, 重在平时, 加强沟通以掌握学生最新的情况, 培养一定的事件敏感度, 形成动态研判, 及时应对以消除影响。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定期进行辅导员培训, 培养辅导员各类业务的工作能力。

五、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主阵地的教育功能。所以高校辅导员需要全面认识、深刻领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掌握其工作的目标、特点、主要任务及相关的重点问题, 特别是要结合时代, 创新和建立健全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参与等全方位的培养体系, 把年青一代的生力军带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 为他们的良好发展尽辅导员最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篇8

关键词: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看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完善具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其次我们要清楚的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特征。我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逐步前进上升的一个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少要经历百年的一个艰苦奋斗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不同的时期所相对应的特征。要想给相应的时期制定出适合准确的方针政策,只有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国情出发来促进经济社會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理性地剖析和判断我国所面临的经济机遇和挑战,在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深刻把握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在适应社和接受会阶段性改变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眼界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要把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同我国阶段性发展特征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要秉承阶段性发展特征。并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与当今本国国情两者之间的联系,更深一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诠释,垫定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容,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教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长远眼光与时俱进。我们要把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辩证的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整体的社会性质来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不发达,仍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自主创新学习和培养,重点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应用技术来改造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产业技术,努力维护和完善自主产业,努力发挥出自主产权的优势所在,全面提高完善产业技术水平含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咋建设方面取得巨大功绩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产业保护的部分损失代价。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存在的。对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增长方式和速度的不完善管理都有直接的联系。要想改善这一问题也不是很困难,但却是很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快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在保证这些同时也要注重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长期持久发展。我们应该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管理模式都能够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坚持以改善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调整结构作为主干,促使结构优化提高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转变。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从更加宽阔的领域来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协调性发展,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即便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但面临的形式和任务还十分艰巨,所有就要求我们在了解我国之前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对当前的国情还要认知了解和掌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社经济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只有了解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当代教育理论九大的总体认识 篇9

对当代教育理论九大专题的总体认识

教育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从古至今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学习这些名家学者关于教育的理论,我也对当代教育理论的九大专题进行了思考,产生了一些对于教育的看法和理解,现将拙见做如下阐述。

一、教育是什么――本体论(起源和形态)

在我看来,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这个交流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流畅的,学生和教师都乐在其中的,从交流中教师向学生阐述知识内容、授予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欣赏美,更要教学生寻找美,不仅要教学生知其然,更要教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很欣赏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长”概括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教会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而不是把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吸收。

二、教育为什么――价值论(目的与功能)

教育为什么?简言之,就是培养人。而如果要稍作解释,那么教育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道德。日本明治时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传授如何创造人生本来就没有的东西,而只是在于使人生本来就有的东西发扬光大”。这跟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就是“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两位教育家的观点。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教育有助于发展能力,但人的能力并不是全部取决于教育。教育不可能也不是传授给人能力,而是使人与生而来的能力逐渐发展、提高。

同时,教育应当符合人的本性。教育要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以便适应人的本性的表达和成长的需要。人的本性是人自身的自然,教育尊重人的本性,就是尊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忽视了本性对人的生成和发展的规定与制约,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无益于人的。

三、教育做什么――方法论(质量与公平)

教育要兼顾质量与公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中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效果的深刻体现。我认为,我国教育要实现公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普及教育,让人民群众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从教师素质、教师评价机制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评价机制。在教师评价中,应该把教学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而且学生也应是教师评价的参与者;在学生评价中,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应综合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学校办学要有特色,老师教学要有特点,学生学习要遵循个性发展。而且,学校课程应及时更新,与社会需求向吻合。特别是高校,如果学校中所学的课程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那么就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增加难度。

四、教育的人性论之基――学生观(人性假设与教育主张)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假设,也就是人性观,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人性观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着深刻影响。人们持有什么样的人性观,就会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当今社会,人们提倡的人性论有:一、“利己利他”本性假设。即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利己和利他两种倾向,只不过由于文化、教育、情景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表现会有所差异。二、“创新人”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但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产生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自身发展。三、“目标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一定的目标,在完成目标之中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并且进一步形成更高级的目标。四、“理性人”假设。“理性人”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

我认为,当前我国教育所持的人性假设主要是“理性人”假设。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人,因而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培养,虽然现在我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不高,归结到底就是因为人性观与教育实践不一致。我们要实行教育改革,首先要深刻反思,建构出对人性深刻理解的人性观。

五、教育的知识论之基――课程论(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课程与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的理解,目前基本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有效实现课程规定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另一种看法认为教学和课程是一致的,课程应该是在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经验,不应该是外在于教学过程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经验的东西。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比较赞同后者。首先,教育要因材施教,如果对于不同个性的人都提供同样的学习课程,这就违法了人的天性,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另外,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将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经验作为教学内容,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而且课程能够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六、教育的学习论之基――教学论(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两大主要派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它们对学习实质有不同的认识。行为主义把学习看成是机械、被动过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脑对行为的支配调节作用,而认知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活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属于认知主义理论,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我认为,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召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接受学习,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尽可能使学习材料变得生动丰富有意义,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结合一种或多种教学媒体,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增强知识内容的充分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授的过程中辅以板书、投影,或者借助实物、图片、电影等进行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深化理想认识。其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所学内容的宏观认识,以便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将内容填充到这个框架体系中。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不是记住知识,而是学会学习。

七、学校教育与个体生命发展――生命课(死亡教育与宗教教育)

对死亡的思考,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死亡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教育:它使人了解死亡,认识到死亡是每个生命体的最后归宿,是不可避免的,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珍爱健康、珍惜生命,同时,它又是一种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我国的死亡教育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滞后,近年来,由于频频发生青少年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事件,我国也开始关注死亡教育,在未来几年,死亡教育应该会逐渐被纳入学校教育。

很多人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宗教是一种教育,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人会缺少一种精神支柱,缺少自我约束,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

在西方,宗教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起着做陶冶国民品格,提高道德修养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而选择不同的宗教n程。我国是一个宗教和教育相分离的国家,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制度,教育是为这一制度服务的,同时也受这一制度制约。我国的教育制度规定学生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他学科知识,而宗教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唯心主义的,它和马克思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学校里,不可以传授宗教的教义,也不可以举行宗教活动。虽然我国宗教与学校教育相分离,但是宗教教育可以独立形成一种学校教育,比如在中国佛学院,就是一个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宗教院校有40余所,已培养出一批宗教方面的年轻教职人员。

八、学校教育与社会公民培养――公民课(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

在我国,我们所说的道德教育,是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的灌输,以期提高道德水平。

但是,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校课程中是没有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的,而是通过开设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的课程来代替道德教育课,并且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活动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行渗透教学。

我比较赞同西方国家通过活动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吸收的东西,而应该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灌输那些“政治化”和“共产主义化”的道德知识,对学生来讲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能真正做到理论中阐述的那样,因为他们没有切身体会。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是使学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道德。

我国政治教育同道德教育一样,虽然十分受重视,但大都流于过场和形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当成枯燥乏味,考试的时候也是靠死记硬背。而且,由于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是必修科目,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了钻研教材上,重点在学生应试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也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的色彩。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先改善现有的教师评价标准体系,教师的业绩评估不能单纯依靠终端的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平时的教学表现。如果能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生活化”,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九、学校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幸福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10

您好,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了解目前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程度,我们设计了以下这样一份问卷。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本问卷进行填写。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

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B.中成药 C.针灸.D.推拿按摩E.正骨F.都没接受过

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

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

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药品廉价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

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F.其他__________

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C.一般D.不愿意

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

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 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G.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B.一般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D.前景渺茫

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

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

C.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

D.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

E.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出版通俗易懂的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等

G.其他__________

11.您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代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 篇11

摘 要 大学生正处于成才的关键时期,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容易引起心理冲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平时生活中坐的时间多,动的时间少,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的影响。网球运动过程中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肺功能、锻炼肌肉,培养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本文对学生在网球运动的学习、训练、比赛过程中的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体质增强、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网球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网球运动 高校体育 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加剧,使得大学生在学业和择业上受到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压力下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忙于繁重的学习、择业、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球运动是一项比较普遍的趣味性强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人格品质的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心理的自我调整都有很大的帮助,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一、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娇生惯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很多学生任性、叛逆、自私、不善交际、自尊心强,在遇到挫折时,经不住打击,容易自卑和有挫败感。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经验缺乏、思想幼稚,很多学生的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成长的速度,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更加重了学生困惑、烦恼和苦闷,心理负担加重,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网球运动是一项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在运动时能产生大量的内啡肽,使大脑产生明显的快感体验,使人生理上达到平衡,陶冶情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沮丧和焦虑情绪,提高抗挫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在运动中逐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消除心理的不良情绪。

网球运动在活动量和技术要求上男女皆宜,且不受时间限制,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活动的机会,在运动中发挥运动潜能、强身健体、结交朋友,能够有效的振奋人的精神,缓解紧张情绪,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懂得休息、心理平衡、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等。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宽松,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慢慢划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就业为目的,这类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社会实践,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增加自己竞争的筹码,在就业压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还有一类是以深造为目的,这类学生为了读研、升本而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深造的压力下去努力;第三类学生则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学习上得过且过,对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没有意识到,整天无所事事,生活邋遢,常沉溺于网络消除心理空虚,而现在这类学生却呈上升趋势。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需要合理调节,从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身体锻炼,放松紧张的情绪。第三类学生则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人生目标,产生努力奋斗的内驱力。网球运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不但能缓解除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 生活和学习上劳逸结合,而且能够给人以充实感,增强激发第三类学生勇于拼搏、奋发向前的斗志。所以,网球运动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多数在校大学从小就在父母的监督下学习各种课程辅导班,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跟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机会不多,导致很多学生性格内向、孤僻、自傲、交际能力欠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网球运动不但能够锻炼体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网球比赛的交际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都离不开互动,需要通过沟通,从中体会技战术方法,并向高水平的学生和老师学习心得,并通过坚持不懈的磨练,在体能和技术上不断增长,才能将网球练好。在这之中比赛的竞争对比,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危机感,以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后取得的一些成果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困难面前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在练习和比赛中,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相互思想交流中不但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而且结交了新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球运动对当今社会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网球运动中能够增加学生身体锻炼,强身健体,还能够在运动中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运动中逐步培养了良好生活方式。在比赛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竞争精神,增加抗挫能力,同时运动中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培养了的人际交际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孙晋芳.中国网球运动回顾、挑战与设想——2012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主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2] 甘勇君.网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初探[J].内江科技.2012(11).

[3] 张文东,张开发,王光平.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上一篇:妈妈写给宝贝女儿的一封信下一篇:《小明的一天》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