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1

殷仁桃 广德县兴华小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

我先将全班根据作为分为6小组,要求团队合作,自己研读教材流程,完成成语故事演示文稿的制作。七八个组员在一起自行选出组长,制定目标。我要求小组成员自报特长,再推选组长,组长统筹安排。我参与到其中一组的组织过程。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让两位学习较好的同学负责框架的制作,两位画画较好的同学负责绘制草图,另外两个负责创想。谁知合作并没那么顺利,组员出现意见分歧。原因是一位同学不同意使用计算机参考网上创意。怎么还没开始就吵起架呢?我知道团队协作,冲突难免发生。我立刻倾听了对立两方的“陈词”:一方坚持原创,参考容易使思维受限;一方说参考可以激发灵感,开拓思维。我笑着说:“看来我们并没出现分歧,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想做一个好的创意”,两对组员相视而笑,在我们共同的设想改造下,创意的模子很快形成,接着上网参考了素材,他们又相互交换意见,改进设计,做到充分展示本组特色,最后一个“刻舟求剑”作品大功告成。再看看其他同学,25分钟时间也基本都完成创作。整个探讨过程过程,有小小的波澜,但被迅速解决。我想如果没有对协作能力的培养,她们也不会这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完成作品。

“321问答”,是我在外培训中学习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当对方给出回答时,针对回答提出“3”个问题,针对“2”个回答做适当点评,再提出“1”个建议。“321”问答模式是开发学生深入思维的好方法,在我将此方法运用到最后最后的总结巩固环节,把自己的作品将给大家听。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利于对知识的有效巩固,也让学生思考了知识点的意义。

讲到“321”问答模式,倒让我想起实战这种方法时的趣事儿。在一位同学回答“怎样让别人用到我们的作品?”时讲到分享自己的成果,再有效利用别人的成果,队友追问“怎样保证每个人都利用到你的资源?”,回答的同学顿时语塞:怎么可能保证“每个人”呢?于是他大声告诉队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问题太多可能不能提出有效问题。有效的提问策略也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忽视的,教师喜欢随口就来一个问题,甚至让学生无从答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惜字如金,每一个问题都应该使学生有所收获。另外我在课下与被问的那个孩子交流,让他认识到不应该指责队友提出的问题无从答起,而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问。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2

一、学生如何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结论

从展示的目的而言, 展示是互动的过程, 不能仅仅是少数学生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结论, 应该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它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每小组讲一道题, 容量小, 内容单一, 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应该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 尽可能追求展示内容的全面化, 让预习生成的所有资源公开, 让师生互动的舞台足够大。若资源不够, 展示内容必须取舍, 那么展“错”比展“对”重要, 教师在分配板书展示任务时一定要根据预习情况, 选出典型性错误, 作为第一资源展示。同时, 要尽可能压缩板书时间, 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的辩论、对抗、质疑, 这才是有价值的展示。

二、展示要高效, 学习小组的建设很重要

展示分小展和大展, 小展在组内完成, 大展在组间完成。小展时, 小组成员要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 扩大本组已掌握知识的面, 形成团队竞争力, 并统计暂时不会的问题, 作为团队质疑的资源。当然, 这个过程中小组长要发挥好组织作用, 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什么是大家已经懂得的, 什么是不明白的。大展时, 至于究竟谁能展示, 最好的办法是用数学的随机抽样确定, 参与展示的学生会多一些, 展示的机会是全员均等。展示的程序大多做法是先板书, 再纠错, 最后点拨。点拨多数情况下是教师, 但只要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就让学生点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小组间对抗质疑, 这是课堂学习的巅峰时刻, 对抗中小组成员并肩战斗, 团队合力在形成, 这种激烈的学习状态, 全班学生都会全身心的投入, 而且也使得课堂更有活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现实的课堂中, 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认真分析, 不难发现,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基础偏差, 对自己缺乏自信, 不敢大胆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 在课堂上, 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学生, 总是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先锻炼他们的胆量,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他们每次回答完问题后, 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 不能批评, 反而, 大加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这样, 他们就会逐渐克服自卑心理, 从而树立自信。同时, 在课堂上, 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诱导的方法固然很多,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如:提出一个问题后, 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更有难度, 哪个勇敢的人敢于挑战?”这样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结束时, 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比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表达很清晰”“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等等, 这些激励性的语言, 能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进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 促使其积极上进。

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在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创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激励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在点拨的过程中, 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 “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要耐心疏导, 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释疑。对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鼓励学生寻找资料加以研究。有时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引入一些有争议价值的问题, 供学生进行思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学会“不出手”

在课堂上, 应该把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 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去体验, 他们才能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 可以让他们合作交流, 这就是所谓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都知道, 教练的手不放开方向盘, 学生就永远学不会自己开汽车。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等到学生实在讨论不出结果, 再出面引导、点拨。教师要像狙击手一样, 沉得住气, 耐心的寻早最佳时机。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展示设计 教学 环保材料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4-02

课程负责人对于《展示设计》这个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教学演示,并得到不同的效果,现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此案例分别为服装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学生作品,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展示设计的概念空间设计进行的一次具有实践价值的尝试。同学们每一个人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结合个人情感,经过一次次的方案修改和材料的选择,再把“草图”实现成的“成品”。

一 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展示专业特色,课程指导教师组织举行展示空间设计制作活动,要求学生使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想象能力和独立完成展示环境的综合设计与表达能力。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风和校风的优化,服装设计专业的项目是商业橱窗设计。这一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做橱窗展示设计,希望学生能多利用手头的废旧材料资源(ABC板、超轻黏土、棒冰棍、牙签、树枝、彩色卡纸、KT板、各种废旧零碎小布料,旧磁带,松针,银色丝带,彩色珠子,玻璃卡纸,棉花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制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展示设计方案。

二 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

对于一个展示设计者来说,概念设计阶段标志着开始寻死方法把“故事”转化到现实的空间内,而这是通过一系列的“对话”来完成的。所以我们这个活动主要针对学生如何“讲述故事”逐一开始到最后达到的设计效果。

1 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并按照要求,查找资料。

学生整体创作过程中,团队的协作非常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会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搭档从而成立团队进行创作。而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意见分歧,会出现各种情况:如有个别学生可能没有团队,而且个别学生可能会很多团队争着想要。而且这一时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能遇到同样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会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我们会如何抉择?我们会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团队建立后我们开始明确思路,进行市场考察。而我们的实地考察目标是:金华博物馆、全华美术馆、金华少儿艺术中心、金华各大型家具市场、光合作用生活馆等。我们针对大空间中的主题展览、展示空间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参阅大量国内外的名师作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进行交流,并对自己所喜好的品牌进行前期的分析,针对自己的主题进行头脑风暴。

经过市场调查后我们对不同的商圈进行分析定位,并针对品牌进行延伸,然后根据我们的主题进行分析汇报。

2 确定设计思路,开始设计草图,并与指导老师进行思维碰撞。

团队小组会与他们成员的想象力进行多次的“个人’对话来激发灵感,并将在不同的问题之间跳来跳去的想法联系到一起。这些复杂的思想过程通过各种不同的二维或者三维速写、不断地思索、提问以及重新评估问题得以外在具体化。慢慢地,那些支离破碎的概念在经过一番加工和选择之后,开始逐渐融入到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里,重而得出实际可行的草图方案。

在前面的一系列讨论后我们再针对各组的主题进行草图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品牌所对应的设计风格,了解当前时尚的走向,今年的流行色等。并且在草图绘制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和整个橱窗在制作过程中的价格预算。(图1)

3 寻找各种环保材料,并制作展示所需的“零件”。

我们根据草图寻找制作材料,材料选取也是来源于身边的废弃物料。如日常生活中多余的布料、纽扣、皮革;包括我们学生经常使用的颜料、画具、各种纸张;也包括生活废弃物易拉罐、塑料瓶、一次性碗筷等等。并且材料的选择上尽量寻找校园内的物品,如干枯树枝、树叶、青苔等。同时我们选择了部分粘土作为点缀,并选择ABS板作为框架支撑材料。(图2)

4 制作PPT,汇报制作思路,展示成品效果。

在最后的这一环节中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是见证成果的时刻。而同样在这一时刻中我们学习到的是如何对自己的整个创作过程进行组织、润色,并且进行PPT文件制作,以及现场汇报。现场汇报的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准备会场,布置会场。在有限的三个小时里还要展示所有成员的作品,在汇报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答疑。整个过程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的热情十分高昂。

三 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全力投入,创作现场氛围浓厚,学生凭借教师上课所授知识和技能,认真地进行图纸的绘制和模型的制作。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能更好地让学生做到设计、创意、表现一体化。其他专业师生纷纷对最后成品的展示效果给予了好评。(图3)

为给同学们创造更好地交流、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我们还组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的活动,利用废旧生活资源制作一些展示设计作品的活动受到高度的认可,其他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响应,他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经过认真制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的展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 展示设计教学模式探索的创新点

整个过程中新亮点是组队合作以及最终作品的现场汇报和答辩。目的是把学生优势互补,增加团队精神的结合。期望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展现自己组队的风采,让学生学会去“说一个好的故事”,懂得为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宣传、推销。(图4)

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一、教材分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2、师:森林里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自己去吧》,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宝宝吧!

3、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字,指读

2、去拼音读

3、组词(男女分读 领读: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齐读)

4、识字游戏

(二)训练朗读

刚才这些生字宝宝都认识了,现在我们送字回家,看看大家在课文中都认识了吗?

1、自由读课文,出示第一段课文,现在看看小鸭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角色读 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鸭妈妈说什么?一人读一句 谁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您 ”商量和鼓励的语气练习读。

3、在“你”字下面加一个“心”就变成了“您“,小鸭子这么有礼貌,可为什么妈妈没有答应它呢?难道妈妈不喜欢它了吗?

生:不是,是妈妈在鼓励小鸭子自己去学习本领,谁能再把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对话读一遍,把小鸭子商量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三)、小组讨论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4、再回归课文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语:小鸭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但是在森林里还有一只同样很困惑的小鹰,它现在也很苦恼,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

5、出示老鹰图片 ①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②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③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四)、拓展延伸

1、小鸭子和小鹰在学习本领时妈妈都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自己去吧!

小动物们都可以自己去学习本领,那我们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去做呢?

2、那现在老师请大家说说你最近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事情?是怎么学会的?

3、学生汇报

大家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 爸爸别帮我穿袜 爷爷别帮我洗脸 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自己干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5

(一)、“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的思路更加清晰

教师能熟练掌握“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教学问题意识增强了,提出的大问题质量提高了,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提问积极性高,做到了有方法有训练,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三步走体现得恰当,学生既能自己解决问题,也能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也出现了很多教师精彩的追问,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只是行为上的参与,而且实现了思维上的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更加重视钻研教材

叶老曾经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对教师使用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凭教材这个例子”,通过自己的教学,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熟练的阅读写作的技能”的目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为了上好展示课,各校领导和上课教师反复研读课标和教参教材,反复研读“六环”“三步”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材料,反复进行集体教研,对于本校执教的课文领导和老师甚至都能倒背如流,正因为大家能老老实实地钻研教材,才使一节节精彩的课展示在了大家面前,才使教师做到了不但用好了“例子”,明确了教学具体目标,而且用活了“例子”,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领导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使学校的教研之风愈来愈浓。

(三)、更加重视“关注语言,回归语文本位”。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与课文规范语言的不断接触中形成和提高的,因而,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认真地听,自由地说,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32节课,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环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品词析句扎扎实实的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堂也因此而更具语文味。

同时训练学生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使学生会读书。首先,上课教师能够训练学生会朗读,让学生动情地读书;其次能够训练学生默读的习惯,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同时能够训练学生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并在学习中做到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同时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32节课都能不同程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渗透,比如:好问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积累的习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读书的习惯等。

二、对课堂练习的一点思考

这32节课,每一节都安排了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按照计划,每一堂课设计的内容,也都是好的。比如说抄写词语,默写字词,用词造句,读写结合,积累背诵等,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这个安排,说明老师从思想上重视了。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书面作业的计划,课堂上并没有完成,留到课后做,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吗?再有,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全员性,那么是否应该设计有选择的有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呢?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设计或反思中所看到的,与我的教学相一致的几点做法:

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

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2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很多小朋友的观点都有所改观。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3

第十册语文第八课的内容是成语故事三则.内容《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前两则故事的寓言性很强。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性显然是不可考的。他们的代号是“有个楚国人”和一个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来的人性问题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让人失笑的结果;一个是为了生计或者说也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已经简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数语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虽不丰满但是有发人反思的力量。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点拨便可呼之欲出。那么课堂上怎么让这四十分钟更有价值,更有听头,收获更多呢?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从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简单,只是一个代表某种意义符号。但是书中古人的缺点和所犯错误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重复的。那么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头脑中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贴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于是课堂以叙事和议论的形式展开了教学。

以《滥竽充数》为例简单记录一下课堂经过。

揭题后,先认识“竽”字,看字型,观插图,认识了这种古代乐器。接着解释“滥”字,再举例子帮助理解“充数”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弄懂后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几个常规性的问题,比如;谁滥竽充数?为什么要滥竽充数。结果怎样?我们能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等等。这些问题并不难,因此由学生自己读文解决。每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连起来讲了讲这个故事。接着继续进行集体交流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讨论南郭先生为什么要冒充会吹竽的人时,大家的思维已经开始活跃了。用今天人选择职业时的想 法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词句来揣测,我们讨论的结果是:1、这个工作比较轻松还挺体面的,可能俸禄也比较高,因为“齐宣王喜欢听吹竽”;2、南郭先生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慎重的考虑认为的确有机可乘,因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发现,他还是有一定的小聪明的;3、此外他还善于伪装。“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是他细心观察和成功模仿的结果。4、他也要养家糊口,可是可能没有什么别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个险。

接着,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南郭先生第一次伪装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也很紧张,怕被发现。但是要故作镇定,避免穿帮。”有的说:“他不会很紧张,因为他已经从混进来的过程中发现那个齐宣王肯定不会识破他,周围的人也不会多管闲事,说不定还有跟他一样滥竽充数的人呢。”不管怎么说,第一次南郭先生确实成功了,得到了俸禄。这一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要学生了解人们在犯这样的错误时候存在的侥幸心理。以及当错误没被发现时的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的。这个讨论的结果正是我想要的——让学生由文中人物联想到自己,检讨自己。接着我们继续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禄后的得意样子。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得到的想法变成语言说出来,进行说话训练。“他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决定。”注意表达的逻辑,把前因后果有条理的说出来。这个说话训练其实也是对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个小结。

紧跟学生的发言我用这样一段话来过渡教学环节:“确实,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不少人善于伪装,也会耍小聪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这样不诚信的行为能永远装下去吗?”故事继续发展,我们的讨论也在继续。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了,当南郭先生听说这个新王喜欢一个个听吹竽时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继续走进人物的内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达了紧张,烦躁,害怕,如热锅上蚂蚁的样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识人物的错误。再其他同学对文中人物说一句精辟的话来帮助南锅先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时候如“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真才实学才能受益终生。”“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等精彩话语很自然的出现在学生的语言中了。这样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个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轻松幽默,学生议的热烈,说的精彩。感觉非常好。作业是续写这个故事,要求从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测故事的不同发展结果。

与文中人物的充满人情味的进行对话,使课堂变的很鲜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个符号,而成了身边的人,或者就是自己。这样的语言训练发自内心。这样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动孩子的心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4

在《光的故事》的活动中涉及到两个成语故事,由于这两个成语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也受小朋友的喜爱,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兴趣,我也因此引出了对成语故事的学习。

我觉得对大班幼儿,可以开展成语故事的教学。成语故事短小精悍,但是意义深厚,对幼儿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虽然成语故事的语言有些文言文的特点,但是只要让幼儿多接触,还是能够理解的。况且有许多成语故事已经翻译成白话文了。即使是夹杂少许文言文的语言,让幼儿接触一下,也是很好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这种语言的特点,对今后的语言学习也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很有好处。

成语故事的学习,我觉得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形式比较好。因为,在家里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让孩子将学到的成语故事到幼儿园来进行分享,这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另外,我们还要将小朋友学会的成语故事进行收集,然后展示出来给全体幼儿看,这样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现在,我每周都交给小朋友学习5个成语,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滥竽充数》等等,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又有故事情节的,小朋友喜欢听的成语故事。他们学会之后,到幼儿园来讲述,大家也能听得懂。偶尔我会叫几个小朋友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他们也能简单地解释清楚。

对学习成语,家长的反应也很好。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5

这一课有三则成语故事。教这样的课文,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

1、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

2、通过读故事,明白三个成语的寓意;

3、会讲这三个故事。课文后第1题的作业题是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我想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吧,所以有了“会讲这三个故事”的目标。再读读这三则故事,发现第一则侧重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则侧重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则从侧面(游客与龙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画技的高超。因此,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这些语言。

《自相矛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时夸口说的话,分析其中的矛盾之处,从而理解寓意。《滥竽充数》主要引导学生品读南郭先生装与逃的动作,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从而理解寓意。《画龙点睛》则是引导学生想象游客惋惜、请求、惊叹时说的话,来体会画家点睛之笔的神奇,从而理解寓意。这三则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炼,篇幅短小,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讲这三个故事。至于成语的来源,我告诉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来自于历史故事,一种是来自于神话故事,一种是来自于寓言故事。但是我觉得让学生来辨析一些成语来源于哪一种,或者是分别写出这三种成语,我觉得有些为难学生。有些成语的来源,老师们也很难确定,还有些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这些词是成语吗?还有如运用这三个成语写句子,我觉得要求也高了。理解到运用的跨度很大,这其间有生活的积累,有认识的积淀。所以,有时感觉教学是一回事,做习题又是一回事,这样的语文教学何其累呀!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6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满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学生思想道德、高尚情操、思维想象栖身的精神家园。成语故事文本跳跃的一个个字符组成一个个精美的鲜活的故事,孩子们阅读成语故事就是徜徉于语文精神的殿堂,就是触摸语文高尚的灵魂。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通过极具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整个故事说理深刻,正是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我认为课外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站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生命姿态的高度来看待教学。

一、教学组织形式活泼多样,环节紧凑,富有兴趣性。今天的成语故事汇报交流课我设计了看图猜成语、听故事猜成语、巧填成语、成语比赛等教学过程,就在这样一个个感性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让孩子真切地意识到成语故事是那么有趣。故事汇报交流中,我选用了适量的图片,讲了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积累成语故事。我讲成语故事大家猜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填动物名称补充成语,填水果名称等环节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今天这节课中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不断的积累知识与经验充盈汇报交流课堂教学。比赛说出含有数字的成语,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孩子们的记忆力让我吃惊,使我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重要的。在这节汇报交流课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成语故事。

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内化理解。我讲成语故事大家猜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读书到会讲,再到讲给大家听,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个很好的锻炼。也是个深化理解的过程。一个成语故事如果能讲下来,其中所含的道理也会不知不觉的理解。

三、体现了大量读书。我们坚持读成语故事有半个学期了,如果不通过充分的阅读是无法进行交流的。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让他们死记硬背成语是容易遗忘的,只有读过相应的故事,有所理解才会记得牢固,才会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才会运用。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词语量足以证明孩子们读了多少故事才能涉及到这么多的成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读书量。

四、边汇报边积累。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大家同读一本书,但因为爱好不同,选择的故事也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互相有启发性。听到有趣的故事不自觉的会想:“这个故事很有趣,我有时间也要读一读。”越发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总之,本堂课我是针对阅读汇报交流课的性质特点设计课堂,我觉得只要将成语感性化,才会更加形象鲜明;只要有更多的阅读交流,自主阅读学习才会更加广阔丰厚。这堂课虽然经过了不断的琢磨和尝试,但还有待于继续创新,我将继续努力探索。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7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 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 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 适宜的教学方法。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 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 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 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通过比较三 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 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从而知道 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学习《画龙点睛》,则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提问:(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 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逐题讨论,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8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以演促读。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字词,仔细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了句子,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设问,理解成语。

学完第八自然段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理解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是教学语文的最好方法。当然,每一次的教学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往往为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会忽视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难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回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9

今天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节课只上了24分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是执教者的原因。其次,由于时间紧张,课件制作不够精美;再者,在学生自主答问时,孩子们争相恐后地抢答,导致短暂的混乱。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12个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和趣味语文中的看图猜成语。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于是,我便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

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我们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学习时期,让他们多读、多记些成语,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成语的教学缺少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语言“精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成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由于对成语教学任务不够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的引导,成语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乱用成语现象。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接触成语、了解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是目前成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朗读中理解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形式也多样,自由读、领读、男女赛读,小组开火车,然后再根据镂空式巩固熟读,达到熟读成诵。其次就是理解成语,这里的理解不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于是我又设计了:看意思猜成语,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几个环节下来,孩子对这些成语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理解中积累

本次教学的任务是“日积月累”,这四个字已经明示了学习方法和目的,教学时,需要精心构思每一次积累的训练方式。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它重视的是长期坚持的积累过程。从二年级开始,我在鼓励学生看书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专用本做成语(佳句)积累,这是我一直比较注重的方面。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意识的把包含生字的成语,抄在黑板的“词语百花园”里,让学生摘抄,在摘抄中积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也有意安排积累的环节。孩子们通过读、看、说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后,我便出示了与读书、治学相关的名言佳句,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再加镂空式的背诵,不知不觉孩子在课堂中便积累下来了。

附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末清初 顾炎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积累中运用

用学习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要现学现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12个成语,我采用了“选词填空”,“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丰富积累,学以致用。

短的二十四分钟分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兴趣盎然,在学以致用的环节中,时时碰发出了令人惊喜的灵感火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积聚、理解、运用成语的目的,更体验到了成语的无限魅力。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都没有完成。

新课标特别重视积累和实践。要学好语文,平时多积累最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字词句”的积聚。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0

两节课教三篇成语故事,我总担心来不及。所以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结合大小练,将重难点全部拎出,以备上课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最感兴趣,他们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举动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多读几遍,随后边读边表演,体会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活动。

一部分学生说,他当时虽然滥竽充数,不过心里还是紧张的,因为充数也要在腮帮、手指上都和别人达到一模一样,所以不警惕不紧张的话,也很容易穿帮。一部分学生说,南郭先生虽然有点紧张,但是他还是非常得意的,心想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奖赏,还要继续骗下去。这个可以从“每当”“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等词看出,南郭先生“装”的本事很大。这个环节,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学习气氛也得到渲染。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1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过,而且对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

《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争取不看书表演,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把他们所体会到的感觉,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朗读上没什么特别,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南郭先生这个人的心理想法,没写出来,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对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三次写话,一是写写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二是写写他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写写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想法。《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要求学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读,另外游客们惊叹不已,这个地方有一个空白,可以请学生通过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来感受张僧繇绘画技艺的高超。课堂上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们就分头学了起来,每个同学都很投入,每个小组都很认真。好理解。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2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自相矛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卖矛之人的夸口,由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二、做

抓住“张口结舌”,讨论张口结舌的原因,做一做张口结舌

三、写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看到卖矛之人张口结舌的样子,你会说点什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所讲述的道理。

四、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学生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3

在学习《滥竽充数》时,当学到“南郭先生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奖赏”这句时,我请学生想象:南郭先生得到奖赏后会想些什么?表情怎样?有学生说:他一定非常得意,心想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奖赏,还要继续骗下去。接下来的几个学生都是说南郭先生“得意”。这时有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南郭先生心里很紧张,他提醒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要让别人发现,以免前功尽弃。”听完他的发言,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沉默了一阵后,有学生说:我认为不合理。南郭先生装得这么像,把所有人都骗了,他得意还来不及呢!我请学生再次朗读书中描写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学生重点注意了“每当”“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等词,感受到南郭先生“装”的本事之大。——这是南郭先生成功的一个原因。我启发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也可以看出南郭先生是放心大胆去滥竽充数的,请大家找一找。”很快,有同学找到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正因为每次都如此,南郭先生才钻了空子。利用错误的资源,学生进行辨析、交流,不仅增强了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教学《成语故事》的时候,感觉是游离的,说不来哪里不对劲,但就是隔在了课堂之外,走不进学生中去。回想这堂课,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三个短短的故事安排了三堂课,耗时太长,语言训练的点太多,结果反而什么目标都没有很好的实现。我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像是一个挂满配饰的人,只听得叮叮当当地响,却没有美感可言。像这一类课文,到底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三个故事应该如何很好地串起来,让学生认识体裁的特点,得到学法的指导,产生阅读更多更多故事的冲动呢?盼望得到同行的指点。

《成语故事》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过程,课堂上要留有学生练笔的机会。这篇课文中的三则成语故事都短小精炼,理解内容不成问题,因此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笔。《自相矛盾》中让学生作为围观者说出自己的心声,《滥竽充数》中让学生劝劝南郭先生,并设想故事的续集《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课后续写的练习作铺垫,《画龙点睛》则让学生为自己曾经的一篇习作《笑声》写一两句点睛之笔。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空,从学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不知是长假综合症,还是这课教学拖得太长,我总觉得这课上得比较累,作业理得累。印象比较深刻地是滥竽充数的造句,它有两个引申义,学生得学会用不同的意思来说个句子,其实在理解上学生是不成问题的,都能找到文中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就是他滥竽充数的表现,问到学生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这样的人吗?学生说有,就想玩魔方,不会的装模作样在那转,怎么也不会,可是当正式的以此情况为例用上滥竽充数说话就说不成了,罗嗦地将这种情况一说,然后来了一句“她就是滥竽充数的人”,不够简洁,其实范例在文中,刚才还反复的读、感悟呢,怎么自己说时就不学学呢!用第二种意思说话也一样。哎,我觉得学生学以致用还不够灵活,或者在这方面缺少一根筋,断然的将学课文与运用表达分开了,看来在此得多花心思了。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4

《成语故事三则》课文中的“滥竽充数”故事中,最后写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在“画龙点睛”的故事中“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两个“只好”让我顿生灵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体味其中的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讲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滥竽充数”中的答案为:

1、南郭先生很无奈。

2、为南郭先生感到一丝悲哀,因为他失去了工作,因为他不学无术。

3、南郭先生应该很幸运,竟然蒙混了这么长的时间,还得到了俸禄。

4、感到好笑,这样的结果南郭先生肯定也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充数”总是要露出马脚的。

5、感到可耻,对这样的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同情心,只有这样他才能痛改前非。

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悟读这句话各有趣味。在“画龙点睛”中的答案为:

1、有种被逼无奈的感情。

2、“只好”和“轻轻一点”相互对比,突出了张僧繇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

3、不被人理解,也许他为自己找不到知音而难过吧!

然后我又让学生分别表演这两句话,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也许这是源自我们深刻把握了人物的内心而取得的效果吧!

(后语:文本的把握要找到锲入点,从而去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让文本体现本真的价值的同时,超越文本往往需要我们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15

本次活动是一个续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在本周这已经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对于这样的续编绘画和讲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了自己对于小猫咪咪跑掉后的猜想。有的说“爸爸说,抓到了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7

第一, 作为一线的高中体育教师, 需要怎样的自身素质。通过此次比赛, 展示了一个体育教师全方位的素质。如何把这些素质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 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在以前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就有所感受, 一个班、一个年级, 这么多学生, 个体差异如此之大, 怎样做到针对性教学和训练, 已经成为很多体育教师的疑惑, 很多教师常常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组织性、纪律性越来越差, 我认为其实并非这些教师所说, 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导致了我们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就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爱好。既然有差异, 那么我们怎样将这些学生的爱好都兼顾到呢?我个人认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进行革新, 体育教师应使教学内容更受学生欢迎, 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逐渐向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备多方面能力, 并且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智慧型的“一专多能”教师过渡。

第二, 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对教师工作意义很大。可以促使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更快的适应工作, 也可以促进年龄相对较长的年轻教师较好地保持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不断学习, 更新理念, 让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学生,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建议教师基本功比赛可以采取模块式与综合体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即在参赛教师体能素质合格的基础上再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上课、说课、评课等各项能力可以采取组合的方式进行, 全面促进教师的基本技能提高, 促进体育教学的效益提高。

第三, 通过比赛使我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艺术体操专项, 在大学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这个项目来安排的, 很少顾及其他项目, 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自己的薄弱之处就暴露的格外明显, 为此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计划和要求, 那就是要敢于“献丑”, 将自己的不足更多的暴露出来, 让其他教师指导, 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才能更好地教学生, 力争将自己的这桶水装满装好, 奉献给学生一碗清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我坚信, 通过不断地学习, 自身的各项素质将会不断完善。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的反思与修正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98-01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反复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修正故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施过程,在总结中纠偏,在纠偏中提高,不断优化故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故事是为学生掌握语言服务的。故事要贴近学生生活,很有趣味性,很受学生喜爱。例如,《Happy New Year! 》这节课主要讲述Uncle John新年来到Mike家送礼物的故事。笔者采用了情境表演教学法,从学生熟练表演课文中故事和其他节日拓展的反馈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掌握得还不错。在这节课上,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对别人进行节日问候、送礼物等各项活动中,课堂气氛愉快轻松,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在讲故事前,通过学生猜测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将要发生什么,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多说多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拓展和课后延伸

例如,在学习了《In the library》后,综合学生第一和第二单元有关在课堂和在图书馆的活动,笔者创编了故事《David goes to school》,将David在学校调皮的表现以及其他孩子对David的劝告变成简单易懂的句子。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旧知,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新知,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Leo:这个David太搞笑了。

Nancy:他跟我们班达达一样调皮。

Coco: Wait in the queue, Nancy!

Apple: Miss Wang,这个单词怎么读啊?

T: finished,完成。(教学录音)

三、对学生的合作活动要加以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朗读、配音或表演课文故事,以及让他们自编对话和课本剧表演,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合作活动要加以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分组表演《Would you like a pie?》的故事时,笔者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抢着扮演Dog,有的组因为角色分配而采取猜拳的方法决定,有的甚至开始争吵。

Jack: 我要当小狗!

Peter:我来!

Alice:我当Bobby,反正随便你们演什么。小狗的台词比较简单,我们就让Peter来说吧。Jack你来当Sam吧,你有很多戏份呢。

Jack:那好吧!

T:Peter,你有不会的台词就问你的组员吧。(教学录音)

針对学生在表演故事时可能会出现的纠纷,笔者会在学生分组表演之前提醒学生表演故事的注意事项。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强、乐于表现的孩子可以选择台词和动作比较多的角色。而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则需要其他组员给予帮助和指导。并可以将一些台词简单的角色安排给这些孩子。同时,在学生分组表演中,笔者注意每组巡视并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分配故事教学的时间

故事教学法应服务于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在运用故事学法时不能忽视了英语的根本教学任务,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不能是随意的、漫无目的的,更不能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活跃课堂氛围,而是应当有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故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以故事为思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单纯对故事的兴趣,而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需合理分配好故事教学法的时间。笔者在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相对较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故事设计的内容和环节方面,虽然学生的主动性有所提高,但是对学习英语的效果把握却不够。

例如,在《In the library》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表演故事,在表演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故事内容不熟悉,表演中会忘词,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倾听,而是继续准备各自小组的表演。说明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充分进行表达与操练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我进行了朗读故事小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表演故事环节,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练习,同时规定,表演时尽量做到不看书,对于那些语音和动作到位的学生也会给予加分。

五、及时多给学生评价,以此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篇9

我觉得对大班幼儿,可以开展成语故事的教学。成语故事短小精悍,但是意义深厚,对幼儿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虽然成语故事的语言有些文言文的特点,但是只要让幼儿多接触,还是能够理解的。况且有许多成语故事已经翻译成白话文了。即使是夹杂少许文言文的语言,让幼儿接触一下,也是很好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这种语言的特点,对今后的语言学习也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很有好处。

成语故事的学习,我觉得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形式比较好。因为,在家里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让孩子将学到的成语故事到幼儿园来进行分享,这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另外,我们还要将小朋友学会的成语故事进行收集,然后展示出来给全体幼儿看,这样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现在,我每周都交给小朋友学习5个成语,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滥竽充数》等等,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又有故事情节的,小朋友喜欢听的成语故事。他们学会之后,到幼儿园来讲述,大家也能听得懂。偶尔我会叫几个小朋友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他们也能简单地解释清楚。

课堂展示反思 篇10

2.题目设计基于课本,但趣味性增加。方程的应用是个难点,有时候学生会被枯燥的问题背景难倒。本节课课本中设计了路程和工程两个问题。基于这两个问题我把例题重新设计了有趣的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练习题的设计时,我又选取了课本中的两个重要的题型,加以训练,

教学反思《一次课堂展示教学反思》从训练的结果来看,本节课的训练是有效的。

反思整节课的设计还有以下地方需要改进:

1.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语言的组织能力不够强,语言比较随意,这一点也是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2.在兼顾课堂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益。课堂中虽然能根据学生的课堂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式,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整节课由于放手让学生探究,然而在最后当堂检测的时间不够充足,甚至课堂中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刍。

3.课堂评价不够及时。课堂评价应当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同时又包含语言性的评价和测试性的评价。在本节课中的过程性评价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课堂展示时,鼓励学生主动展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对小组的讨论参与度,有效度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价。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要因材施教。反思这节课曾上过一次成功的课,这节课却不成功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学生不同,相似的教学内容设计并不适合这些学生。

初中研究课展示课后反思 篇11

二、听、说、读、写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虽然初一新生英语知识少,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级,但也要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知识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和课文知识联系紧密的动画歌曲,并将歌词中的部分单词去掉,让学生填空,这样就使孩子们在愉快和兴奋的过程中进行了听力训练,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练习一直贯穿本节课的始终,第个知识点讲解后都有大量的练习,通过齐读,一排一排读,和同桌表演自己编的对话来训练读和说的能力,练习的范围比较广,每个学生都参予到活动中来。在新知识讲解完后,学生自己写出了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几个问句和答语,并且当众朗读,让同学们从写句子做起来提高写英语的能力,为以后写英语作文作为打下基础。

三、娱乐教学

《故事》教学反思 篇12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的时代性,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预设的教学流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个故事:扁鹊治病。

首先设置交流的场景:你们知道古人看病的方式吗?今天和古代有哪些不同?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古人凭借望、闻、问、切等手段就能识别人的健康状况。今天主要运用现代化的机械来辅助医生看病,比原来更高级,甄别率更高,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第一个故事的内容。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感情。学生通过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能简单地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扁鹊四次见蔡桓公,三次劝告未果,第四次见面的五天后蔡桓公便病情发作,命归西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扁鹊的医术如何?请用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说明。蔡桓公有病吗?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找到相应的联系,为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说服力更强。还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蔡桓公真的生了病但却不相信医术高明的扁鹊,盲目自信的心理的疾病带给他的结果是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道理。在明理之后创设口语交际的学习氛围:你会怎样劝说蔡桓公呢?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让整篇文章的学习推向了高潮。最后的环节是比赛讲故事。先是同桌讲,在小组内讲,班内展示时评选出优秀的小选手,发奖品以资鼓励。

2、聚焦第二个故事:纪昌学射。

这个故事以完全放手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先读,再讨论明白了什么道理,最后再讲故事。要求: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尽量简单但是完整,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评选出优秀选手发奖品,以资鼓励。

二、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讲故事参与度高,丰富了语言材料,培养了语感,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不足之处

第二个故事处理相当简单,中下等学生有点吃不消。

四、教改措施

上一篇:巡逻岗岗位职责下一篇:工程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