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前必须搞清的事
据国外媒体报道,早前,有消息称,微软公司的程序员纷纷逃离微软,投入谷歌的怀抱,最近情况又有了变化,据悉,越来越多谷歌公司的开发者选择离开谷歌,前往微软。还有人在同时接到谷歌和微软的邀请函后,放弃了谷歌,选择微软公司。
曾在谷歌工作过的Sergey Solyanik就是从谷歌回到微软的开发者中的一位,他抱怨谷歌公司的企业文化,并称谷歌缺乏相关的职业培训。
Sergey Solyanik在一篇题为《回到微软》的博客中写道:“上周我离开了谷歌,回到微软。我认为谷歌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公司内部有太多无趣的政治活动。然而我离开谷歌的主要原因并非这些,而是因为谷歌的开发过程,
谷歌在开发过程中居然没有项目管理员和测试员间的协作,这种开源的工作模式并不适合我。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谷歌的内部并没有紧密连接在一起,其应用程序的可靠性也不达标。回顾我在谷歌工作期间,我并不感觉有多大收获,因此,我选择从微软重新开始。”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非保险专业人士来说,有没有相对简单的、可靠的理解重疾险的方法和途径呢一方面可以更加顺畅地与代理人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开那些试图忽悠你的不专业的保险营销员。
重疾险问答
问:重疾险应该是补偿型的还是给付型?
答:重疾险是给付型,不是补偿型的,只有医疗险才有补偿型的。这也是重疾险和一般疾病医疗险的本质区别。
问:一般重疾险都保25-30种重疾,是否每发生某种重疾都提供此险种的足额保险金,还是所有发生的重疾总保额是此险种保额?
答:25-30是疾病种类,其中任何一种,都是按照约定的基本重疾的基本保额全额赔付。
问:如果发生一种重疾,得到了相应理赔,此后同种疾病是否还会受理赔付?保额会怎么变化?
答:如果发生了重疾理赔,那重疾合同就终止了。之后再发生,就不会赔付了。
但如果是一般的疾病住院医疗,没有达到重疾标准的,在医疗险范围内又是重新规定:一般只要是在合同有效期内都会赔付,当然还要在未达到限额前。这个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判断。
问:重疾险的风波一直没有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答:关于几年前的重疾险风波问题,之后保监会随即做了调整,在去年的8月1号以后,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重疾产品都进行了标准定义,前25种疾病的定义都统一了,后面的疾病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添加,当然定义就是自己规定了。所以,现在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搭配和价格有所区别。
消费型PK返还型:谁更实惠
qiyong
当普通人遭遇专业保险术语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茫然无助的,只能听凭代理人的解释。即使你运气好碰到的是一位专业、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未必,当两位同样专业、同样负责任的代理人提出了两套相反的方案,而且都有说服你的道理,这时你又该怎么办?
Tony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个难题:两位代理人在为他设计重疾险保障计划环节时,一方坚持消费型险种,另一方则强调返还型。
曾几何时,消费型和返还型重疾险已经成为了可供专业人士们激烈PK的保险理念,学术争论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但投保人的保单选择可是不允许长时间犹豫的。究竟该选择哪种保单呢?我们不妨以两款市面上常见的产品为例,详尽分析一下。
以男性30岁,保额10万元为例:
第一款:“友邦”消费型重疾险(一年一保,定期重疾险不在考虑之列)可投保至65岁。具体保费缴纳标准如下:
30-34岁:440元/年
35-39岁:790元/年
40-44岁:1560元/年
45-49岁:2930元/年
50-54岁:4790元/年
55-59岁:6770元/年
60-64岁:9080元/年
第二款:“中英”返还型重疾险:每年缴费3554元,连续缴纳20年,保障至85岁(带意外、定期寿险保障功能);若无重大疾病发生,85岁时返还10万元。
另,计算花费时均为本息合计,年息按3%。
情况1:至65岁时无大病风险发生
消费型共花费:183575元。
返还型共花费:153245元。其中现金价值约67000元(即如果此时退保,保险公司需退还67000元),也就是说:至65岁时,实际用于重疾险的花费为:
153245元(保费)-67000元(现金价值)=86245元。
此回合,返还型优胜。
情况2:投保5年后出险。即35岁:
消费型共花费:3196元。
返还型共花费:22988元(保费)-3756元(现金价值)=19232元
此回合:消费型优胜。
结论:年龄在35岁前,经济压力大的朋友可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产品作保障。当然,35岁后买返还型重疾险价格要稍贵,这点也要加以考虑。
情况3:投保10年后出险。即40岁:
消费型共花费:6902元。
返还型共花费:40742元(保费)-17363元(现金价值)=23379元
此回合:单纯从出险来看,消费型优胜。但需考虑的是,40岁后购买的重疾保险产品价格会大增。
结论:40岁前依然可以加一部份消费型重疾提高保额(此时可是家庭责任重大时期)但最迟在35岁时要添加返还型重疾以备年龄大时的重疾保障。
如果59岁之前出险,消费型产品付出的本息合计费用都比返还型产品要少。年龄越小,付出越少。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大病风险的高发年龄段往往在40-65岁之间。
但52岁之前,若投保人没有出险,消费型重大疾病险花费则比返还型重疾险要多。因为此时若是返还型重疾险退保,有较高数额的现金价值可退。而且,即使不退保,其后每年的费用远远比消费型重疾险要低。50岁后的消费型重疾险产品的花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
情况4:投保30年后出险。即60岁:
消费型共花费:124230元。
返还型共花费:132190元(保费)-61000元(现金价值)=71190元
此回合:返还型优胜。
结论:此时不论是出险还是不出险,返还型重疾险都有优势。
这样比较后,Tony其实已经可以自己比较清晰地看出两款产品的区别了:
35岁前,若经济负担较重,适宜用消费型重疾险作为主力抵抗风险;
35岁后-40岁前,用少量消费型重疾险产品抵护风险。主力应放在返还型重疾险种上。最好在40岁前投保足额的返还型重疾保险。40岁后,再适量添加消费型重疾险产品;
40岁后,消费型产品和返还型产品都很贵了,而且又是大病高发年龄段。因此,投保重疾险还是应该趁早。
重疾PK身故:谁更优先购买
苏卫宏
很多投保人都会遭遇这样的两难选择:应该先购买重疾险还是人身寿险?这里我们的观点是:包括在费用投入上,甚至如果未来真的发生了风险,两种产品都是极其必要的。
举例子来说,返还型的重疾保险,兼有重疾保障和身故赔偿,但在理赔时,两者只可取其一,例如:
假设Tony在36岁时,投保了一份返还型重疾险,100岁时返还,10万元保额,每年4000元保费,缴费期20年。
如果他100岁前发生重疾,赔偿10万元,合同终止。
如果他中间身故了,赔偿10万元,合同终止。
如果他活到了100岁,合同满期,给付10万元,合同终止。
也就是说,Tony一旦真的发生了重疾,赔偿了10万元,这可以缓解他资金的部分压力。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万一Tony的“重疾”没有治好,最终还是身故了。换句话说,Tony身故后保险公司就没有赔偿了,在花费大量资金治疗后,家庭已经不堪重负,这时候还要面临亲人走后的费用支出,再去筹钱处理身后支出,不是很窘迫吗?
因此,如果Tony最开始选择的是:定期寿险搭配定期重疾——则发生重疾,可以赔偿10万元;万一之后身故了,还可以获得寿险赔偿——这同样很必要,费用也不高。
再提到重疾险的险种问题,终身的重疾保障,如保障到100岁,其实目前已经不再是主流。除了可以在万一没有发生重疾的时候起到一个身故后的最后费用准备之外,如留给后人一些钱,其他意义几乎已不存在了。
这是因为,从保障的风险角度分析,重大疾病的高危期,一般呈现在30-70岁阶段,这是医学统计的数据。近年来又提前到了30左右,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中白领人群的压力过大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健康危机。
所以,从2006年开始,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更新后的产品中,主流的返还型重疾保险,基本上返还的时间都在70岁前后,这是有其道理的。返还型重疾险是有必要购买一部分的,因为至少它还可以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的健康保障专用账户。
说终身的重疾险意义并不大,从投入的角度,可以再做一个计算:
假设一个36岁的人,年缴保费4000元,保障10万元,缴费20年,保障期到100岁。
如果真的在75岁发生了重疾,赔偿的10万元-已缴保费8万元=保障2万元。
因此,重疾险投保计划的合理选择和安排,必须要有一个相当专业的考虑,主要体现在:
1. 购买前家庭财务安全规划的清晰思路与额度厘定,保证投保人不会在未来后悔。
2. 保险产品的搭配组合,保证阶段性的最佳性价比。
3. 良好的售后服务。
重疾+医疗=全能健康险
文/邵丹
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方式来安度晚年,往往并不取决于其个人的一厢情愿,而主要决定于他年轻时所作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及早安排好自己以后中年、退休后的生活规划。比如,在健康保险的规划上面,及时购买适量的重疾险和医疗险必不可少。目前国内的健康险主要有医疗险和重疾险两大类,两者在保障功能上都比较专业。
两类产品都有局限
其实,仔细研究目前近千种的各种健康险产品,不难看出,目前的两大类健康险产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1、保障功能单一
目前的健康险主要包括医疗险和重疾险两大类,两者在保障功能上都比较专业,但是就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来说,两者都存在缺陷。
医疗险通俗地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医疗责任给予一定的报销。医疗险又分为消费型医疗险和储蓄型医疗险。消费型医疗险保费较低,但需每年续保,手续麻烦,而且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投保年龄还有限制。
比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其实正需要医疗险保障,但目前反而不能投保。同时,消费型医疗保险与社保挂钩,通常以社保的标准界定赔付,限制很多。而储蓄型的医疗险保费较高,虽然报销相对自由,但是通常只有住院责任,对于人们更为频繁的门急诊费用则涉及较少。
重疾险通过高额给付,能补偿投保人因治疗重疾带来的经济损失,及后期的身体恢复等所需费用。但是,重疾险只在发生大病或死亡后才能给付,如果老年时期没有得大病,资金几乎就是不能流动的“死钱”,无法应对住院门诊等日常治疗需要。其中消费型附加重疾险通常都是定期(5年、10年或20年)的,不保终身。
2、保障范围狭窄
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险具有极强的公益性,目前正在实现“低水平”的“广覆盖”,但其报销限制却非常多。目前的商业医疗保险多和社保对接,即使作为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补充,也还是有限范围内的补充,更难成为医疗保险的有效延展,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医疗补偿需求。
好在一些公司正在尝试突破医保的保险范围,推出能满足投保人多元需求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比如太平人寿的“高诊无忧”终身医疗保障计划,还有太平洋安泰的“附加住院补偿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限制,能比较全面补偿社保内、外的医疗费用。
3、设计理念脱离国人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消费心理
医疗的保障和重疾的保障,是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目前的产品来看,消费者如果要两者兼得,则需要购买两份主险,或者进行主险和附险的组合。
如果两份主险都买,难免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如果以主险搭配附险的方式购买,对于消费型的那部分,消费者心理上难免会有“白花钱”的顾虑。所以,目前健康险产品的设计思路并不符合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另外,由于保障范围狭窄,很多超出社保范围的项目和支出,在商业健康险的范围内还是得不到解决,造成理赔纠纷增多,而且大部分的负担最终还是要落在消费者的身上。
目前,保险行业内已有公司对现有的健康险进行了原创性的变革,提出了“重疾+医疗”的全能健康险概念,通过进化和解冻的方式,能够尽量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健康保障需求,对于现阶段的市场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打通“重疾”和“医疗”壁垒
由于年龄的不同,其实人们对于重疾险和医疗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人,身体好不常得病,偶尔小病自己和社保完全可以应付。他们缺乏抵御大病的能力,一旦患上大病,未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年轻人最应该拥有的是大病的保障。
中年人,身体状况有所下降,有一定的经济储备,但是抵御大病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最需要的仍然是重大疾病保险,以避免因患大病使家庭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60岁或65岁以后花费的医疗费用,大概占人一生医疗费的一半。相比年轻人群,人到老年,就医频繁,医疗费用普遍偏高,这时虽有一定的经济储备,但经济来源毕竟有限,在这个阶段,医疗费报销保障往往有时更为必要。
正因为如此,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号称“全能型”健康险的产品理念,其实就是根据人生阶段的不同需求特点,打通了重疾险、医疗险之间的转化通道,让被保险人在关键时刻能够同时拥有全面的健康保障。
这个进化的规律是:在被保险人66岁之前,全能产品以重疾险的形式提供三项保障,包含重疾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和高度残疾保险金。
66岁保单周年日以后,产品升级进化,既可以当医疗险又可以当重疾险,同时也有人身高残保障,这意味着投保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后,通过一款产品,既拥有重疾保障又能拥有医疗保障。
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之前,如果发生重疾、身故或高残,可一次性得到高额赔偿;而如果发生医疗费用支出,则以赔付医疗保险金的方式解决高龄被保险人日常医疗的费用需求。
“全能”的其他体现
1、报销限制减少
以往的医疗险赔付大多参照社会基本医疗制度,对被保险人的诊疗过程有诸多限制,如,用药要求、自付比例、高端检查项目等。全能产品可以实现在保单可赔额度内,无论是去医院,还是在药店,客户可以自己决定去哪里看病;无论是多是少,客户可以自己决定花多少钱;无论是今年还是明年,客户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花钱;无论是住院还是不住院,客户可以自己决定以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2、保额逐年递增
“保额递增”的设计还增加了全能型保险的性价比优势。如保单生效已满两年的,自第三个保险单年度开始,至被保险人64周岁的保单周年日止,按保险单载明的保险金额的5% 逐年递增,递增额直到保险金额的50%为止。
3、保单越来越通俗化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单条款中往往含有很多保险责任、医学及法律专业术语,受过专业保险产品教育的专业人员都不愿意研读保险条款,投保人更是对着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保险条款心有余悸。
全能健康险产品保险条款非常简单,一般只有一页纸内容,简洁清楚,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理解自己得到的保障利益和应承担的义务。相比动辄四五千字,术语、概念、公式繁多的保险条款来说,全能产品的保单通俗化工作又前进了一大步。
案例展示:
Tony在29岁的时候,如果他选择投保了一款名为“喜康人生”的全能健康险产品,那么,他年缴保费为4960元。这是一款纯保障型产品,保单生效后,他马上就可以拥有10万元的重疾、人身、高残三项保障。有了这些保障,Tony就可以放心去打拼事业了。
【求职前必须搞清的事】推荐阅读:
大学毕业生必须知道的事09-27
必须记忆的材料05-28
必须从现在开始日记09-17
讲学习必须善学习11-03
成功面试必须掌握四大技巧09-18
必须让自己坚强的句子10-11
城市规划必须科学发展10-26
求职前的自我分析10-11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成语06-08
小升初必须词语语文掌握的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