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精选7篇)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篇1

为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较大事故隐患:是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二、排查与报告:

1、事故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对各自管辖范围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2、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告各车间领导或安全员,各车间报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分类。

3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车间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4、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设备、文明卫生大检查。对所查的安全隐患,由安全部门编制整改措施,并下发《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表》,由各车间、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整改。

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公司安全部门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

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以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三、整改:

1、各车间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本车间人员对事故隐患进行核实,各车间、班组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又不能自己联系解决的,应立即报公司分管领导或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应根据事故隐患的种类、性质指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

2、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表》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3、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停止其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使用。直到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安全部门每月应对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奖惩:

根据事故隐患的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对事故隐患发现者进行奖励,奖励额度由安全部门提出申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各车间、班组对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不整改或不上报的,一旦发现按情节严重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考核。对发现事故隐患不力,而又发生事故的部门将从重进行处罚考核。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篇2

一、当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认识不到位

有的基层单位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甚至还有的机关相关部门对排查治理工作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没有真正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当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来抓。仅满足于完成一般性的任务, 态度上不积极, 行为上不主动, 导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浮在表面, 没有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呈现“喊得热、做的冷;上面热、基层冷”的现象。有的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思想上就存在应付观念, 甚至根本对事故隐患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更谈不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重点不突出, 措施不具体, 要求不明确;有的基层单位自查自改敷衍了事, 没有及时整改或上报整改, 以及制定防范措施, 事故隐患长期存在。

(二) 排查不深入

有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只做表面文章, 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事故隐患排查还存在不少死角和盲区, 特别是对加油站数量点多面广线长的销售企业, 其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还存在漏洞, 没有做到100%的全覆盖;有的单位对辖区内应该排查的事故隐患底数不清楚, 排查了哪些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否整改, 是否建立健全隐患台帐等情况不明, 没有真正建立起对事故隐患动态监控管理机制;有的对一些应该能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出来, 甚至视而不见, 事故隐患排查活动流于形式。

(三) 整改不彻底

有的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没有按照“五个一” (即一个事故隐患, 一名责任领导, 一套整改方案, 一个责任部门, 一个整改期限) 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整改, 而是听之任之;有的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仅下达了整改指令就算完事, 至于责任单位是否整改、整改是否到位等很少过问, 也未跟踪督查督办;有的对已经整改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和复查, 导致事故隐患出现反弹。

二、对策及建议

(一) 加大安全投入, 促进隐患整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属地管理”原则, 落实隐患治理资金。推动建立事故隐患治理专项资金 (基金) 投入制度, 加大企业安全投入, 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尤其针对重大的事故隐患要给予安全隐患治理资金引导, 应考虑设立专项应急处置资金, 并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备用金制度, 专门用于重大隐患治理和应急处险工作。企业的隐患治理资金除按规定在当年销售收入中列支外, 重大隐患治理资金, 应该特事特办, 可采取“先上车, 后补票”税前列支方法。

(二) 加强动态治理, 消除事故隐患

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 人、机、环境三者的安全品质不断变化, 而且变化过程的随机性很大。如用静止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远不能满足控制事故的实际需要, 事故就会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加之事故隐患本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 对一些新增的事故隐患, 缺乏明确和科学的认识。因此, 必须加大对事故隐患的动态监管力度, 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事故隐患和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尽量做到预知现场的肇事隐患和危险, 在存在隐患到形成事故的这一段时期内, 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砍断事故隐患发生、发展的链条, 把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消灭在事故形成的过程中, 遏制事故的发生。现阶段开展经常性、专业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 也是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 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 落实主体责任, 巩固治理成效

基层加油站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机关相关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体, 也是事故隐患治理的监督管理主体。因此, 要从机关和基层两个层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事故隐患治理落实机制, 确保治理的实效性。一是要严格落实机关相关部门事故隐患治理的监督管理主体责任, 既要强调安全“监管分离“, 又要把握保持安全监督管理不分家的工作状态。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进行有序分工, 落实“一岗双责”。对因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监督管理部门实行行政问责和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失职、渎职的, 要依法严肃惩处。二是要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治理主体责任。通过积极主动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将其责任落实到各个角落, 群策群力及时控制和消除隐患。各单位、部门及加油站形成交叉立体的做好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建立健全机关、基层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制和工作机制, 将事故隐患治理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要加大事故隐患治理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 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不及时报告的单位, 要依规予以严厉处罚, 因治理不力引发事故的, 要对相关责任人一追到底, 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的监督作用。采取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举报电话、设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奖励资金等方式, 将事故隐患置于“阳光”下操作,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强化事故隐患发现、治理责任和监管责任, 充分调动广大人人民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形成全社会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

充分把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 促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一是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照国家和上级企业制定的相关规定, 从监督管理、事故隐患登记备案、事故隐患报告和评估、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监控等方面, 全面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 明确部门和基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完善奖惩措施, 加强经济政策引导, 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同推行安全信用等级评估、实施工伤保险和安全风险抵押等挂钩, 增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在动力。二是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发现机制。将事故隐患排查同日常监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真正的将事故隐患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杜绝“两层皮”现象, 并实现事故隐患治理常态化管理。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时点、重点领域、重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建立各级领导、专家排查事故隐患工作制度和中介机构安全评价把关制度。三是建立隐患治理工作落实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一般性事故隐患, 能现场整改的要当场责令整改, 有条件的还要现场监督整改到位, 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 要落实防范措施, 明确整改责任、要求和时限, 对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 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事故隐患治理涉及职能交叉的, 可通过召开专题会, 明确牵头和配合部门工作职责, 防止互相推诿、扯皮。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明确督办要求, 落实督办措施, 确保督办效果。

摘要:加油站安全管理关系到加油站的正常经营, 尤其当前中国石油在区外大力发展零售网点的情况下, 更应注意加油站的安全管理, 在加油站的安全隐患治理上要下大力气。

排查夏天安全隐患 篇3

美国每年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孩子当中,约有48%是由外伤所致。外伤已经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很多意外正是孩子们在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生的。而据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这些数据背后更令人悲痛的是: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必要的监督、教育和提醒,绝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在水里——

和孩子的距离不要超过一个手臂的长度

一到夏天,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奔向海边度假,或者经常到游泳池里玩水。虽然夏天玩水是一件让你和孩子都很开心又舒服的事情,但你知道吗?溺水是导致1~19岁儿童外伤致死的第二位原因,而且其中以2~3岁的孩子和男性青少年居多。

2010年,美国儿科学会重新修订了有关儿童安全用水和预防儿童溺水的指南。新的指南再次强调了关于4岁及以上适龄儿童应学习游泳的建议。美国儿科学会甚至说明,对于只有1岁大的孩子,如果他的发育指标正常而且确有必要时(如经常会下水游玩等),也可以考虑参加游泳课的学习。有新的证据表明,1~4岁的孩子如果接受过正规的游泳培训,发生溺水的风险就会有所减少。

当然,美国儿科学会的这份指南仅仅是给家长的一个建议,而且提醒家长在考虑是否应该让孩子参加游泳学习班时,要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做综合考虑,比如根据自己孩子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程度,孩子是不是经常有下水玩的机会和兴趣,游泳池的卫生条件和化学剂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影响等综合情况来决定。

美国儿科学会外伤、暴力与中毒预防委员会的现任主席盖瑞・加德纳医生针对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学游泳的事情特别提醒家长:“让孩子参加游泳培训班学习游泳,对于防范孩子发生溺水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一定要清楚一点,那就是任何游泳培训班都不能保证100%的安全,而且也不能因此就取消家长对孩子安全的监管。”

加德纳医生指出:“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游泳运动员也有可能发生溺水,更何况是刚刚学会游泳的孩子。所以,即使你的孩子已经会游泳了,也永远不要放松你的警惕,带孩子游泳时,一刻也不能停止对孩子的安全监督。”

加德纳医生建议:如果孩子还不满5岁,带着他们在游泳池或海边玩时,一定要保证他们时刻在父母可触及的监管范围内,也就是说,必须保证他们离开父母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手臂的长度,这样的距离可以让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时,能马上做出反应。对于较大孩子的安全问题,加德纳医生也建议家长要常常留意他们的举动,尤其是几家人一起玩耍时,由于人多眼杂,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安全问题,最好事先商量好由谁来看护孩子。

另外,如果想给孩子使用便携式或充气式的游泳池,一定不能让孩子自己待在这样的游泳池里,蓄了水后,甚至不能让孩子独自待在它的边上。因为孩子通常喜欢倚靠在游泳池边上,而充气式游泳池的池边并不牢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翻入水中,导致溺水。

在车里——

永远不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

游泳安全并不是夏季儿童安全隐患的唯一问题,还有一个威胁着孩子健康安全的隐患也非常令人担忧,那就是单独将孩子留在车中。这样做是有可能导致孩子死亡的。

开车带着孩子出门办事,有时父母图省事,有事要下车几分钟,就把孩子留在车上了。或者匆匆忙忙下车,把孩子忘记在车里了。孩子一个人在封闭的车里,空气流通不畅。最主要的是,即使这时车外的温度并不太高,车内的温度也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上升,更别提炎热的夏季了。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导致车中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暑,甚至死亡。

加德纳医生一再强调:“把孩子独自留在车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特别是在这种酷暑季节,父母千万不要因顾及其他事情而忽略了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在户外——

防损伤、防虫咬

除了水里和车里的安全问题,夏天还有一些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家长,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天。

警惕热损伤热损伤通常是由于孩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大量运动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热损伤包括三种情况: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了解一些热损伤的相应症状,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

保护好他的头部孩子会骑自行车或三轮车后,要及早让他们养成骑车时戴头盔的习惯,以避免骑车摔倒时头部受损伤。教给他一些安全骑车的方法,并定期检查自行车或三轮车的安全性,也能尽可能避免孩子受伤。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4

货运车辆安全隐患排查道路运输企业针对客运车辆的安全隐患排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货运车辆装载安全隐患检查

1、车辆应严格按照规定载重量装载,不得超载;

2、装载货物必须均衡、平衡,捆扎牢固,车厢侧板、后栏板要关好、栓牢。货物长度超过后栏板时,不得遮挡号牌、转向灯、尾灯和制动灯。装载散状、粉状或液态货物时不得散落、飞扬或地漏车外;

3、车辆装载货物的高度,大卡车从地面起计算不高于4m,小卡车不高于2.5m,防止重心过高造成翻车事故和货物甩出事故;

4、车辆装载货物宽度,左右不得超出车辆或前罩壳15cm,防止行驶中刮带事故;

5、车辆装载货物的长度,大卡车货物深处车厢前后的总长度不超过2m,小卡车不超过1m,防止转弯时刮带事故。装载货物长、宽、高度超过时,必须经过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井采取必要措施;

6、装载大件和易于滚动的货物,应该用绳索捆紧,栓牢、垫死,避免刹车和转弯时引发事故;

7、装载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货物时,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8、装载货物应做到轻装轻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堆放平稳,捆扎牢固,重量分布要均匀,车厢前后左右要一致,切勿偏向一旁;

9、装卸时车辆与堆放物的距离一般不少于2m,与易滚动物品的距离不少于3距直线不少于2m,车辆并列时不少于1.5m。

二、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

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加大车辆行驶的安全风险,因此,恶劣天气也是交通运输的安全隐患之一。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管人员要熟悉下车辆以及道路方面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交通安全。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安全隐患包括

1、严寒天气下的安全隐患。我国北方冬季气候严寒,道路被冰雪覆盖,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1)、冰雪道路附着系数很低,使制动距离大大延长,稍一制动还会引起制动侧滑,破坏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2)、严寒气候下,车外气温很低,水汽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会产生雾气或结冰覆盖在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3)、低温下橡胶制品如制动软管、皮碗、轮胎等脆裂损坏和制动皮碗收缩等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4)、在严寒气候下烤车起动或给冷却系加注防冻液易引起火灾。车安全带来威胁;

2、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安全隐患

(1)、高气温下,醇型制动液容易产生“气阻”,使制动失灵;(2)、高气温下,制动轮缸皮碗膨胀变形和制动液汽化造成制动失灵的故障;(3)、高温下行驶,轮胎温度升高,橡胶软化,强度变差,加之胎内气温升高、压力增大容易引起爆胎,造成事故;

(4)、高气温下,汽车发动机容易过热,长时间长距离行驶,可能会引发车辆自燃事故⑤炎热天气下,驾驶员容易疲劳困倦,而行人、自行车为在荫凉处行走而无视交通规则的现象也会增多,都会带来安全风险。

3、雨天、雪天、雾天的安全风险。

(1)、雨雪天气、雾天路面潮湿,附着力下降,制动距离增大,制动容易发生侧滑。

(2)、雨雪天气、露天视线很差,驾驶员看不清车前障碍,容易因视线不清导致意外事故。

(3)、雨雪天气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因穿戴雨具而使视力、听力发生一定障碍,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三、道路运输违法行为安全隐患排查

道路运输企业职工在道路运输日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大诱因道路运输企业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道路运输企业要严格查处道路运输违法行为安全患,严格禁止以下违法行为

1、客(货)运车辆驾驶人无证驾驶或驾驶证与所驾车型不符;

2、客(货)运车辆驾驶人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3、客运车辆站内拉客、喊客、车辆停放无序,站外拉客、高速公路上下旅客;

4、客运车辆无营运许可违法参加道路运输

5、客运车辆夜间途经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或长途客车辆不按规定配备两名驾驶员以及不按规定停车休息的;

6、客运车辆不按核定营运线路行驶、乱班乱线以及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运输车辆;

7、旅游包车未取得包车证或持空白包车证运营;

8、不符合安全行驶要求的运输车船参加客货运输的;

9、未取得危险物品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运输危险物品的;

10、机动车驾驶人的其他违法行为

四、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隐患治理

1、一般隐患治理

一般隐患分级般隐患在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作是经常存在的,为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治理之通常还要对一般隐患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级事故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根据这个分级标准,在企业中通常将隐患分为班组级、车间级、分厂级直至厂(公司)级其含义是在相应级别的组织(单位)中能够整改、治理和排除其中的厂(公司)级隐患中的某些隐患如果属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 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应当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2、现场立即整改

有些隐患如明显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行为,这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式的般隐患,排查人员一且发现,应当要求立即整改,并如实记录,以备对此类行为统计分析确定是否为习惯性或群体性隐患。一些设备设施方面简单的不安全状态,比如安全装置没有启用、现场混乱等一般隐患,也可以要求现场立即整改。比如发现运输车辆存在故障应要求作业人员现场立即整改,排除故障之后,方可继续进行运输作业。

3.限期整改

有些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但也属于一般隐患,应限期整改。限期整改通常由排查人员或排查主管部门对隐想所属单位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容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思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全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

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确认外,也要在整改了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

4、重大隐患治理

针对重大隐患,应为每个重大隐患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由于重大隐患治理的复杂和较长的周期性,在没有完成治理前,还要有临时 性的措施和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还有书面中请以及接受审查等工作。

1、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5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三不生产”的原则,按照国家、集团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规定,制度本制度,

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是加强现场管理,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办法。

三、矿长对矿井事故隐患排查全面负责,各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事故隐患的排查,各业务部门负责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

四、矿井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一)按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

A级:难度大,矿解决不了,须由集团公司解决的隐患;

B级:难度较大,区队解决不了,须由矿解决的隐患;

C级:由区队、业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隐患。

(二)按事故隐患的种类分: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它。

五、事故隐患的整改:贯彻“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矿长全面负责,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落实,

六、安监处负责事故隐患排查的`综合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安全信息管理中,按规定组织好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掌握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情况。安监处每月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1次,对查处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和划分等级,并及时向集团公司、矿安全生产办公会议或有关领导提交事故隐患排查处理意见。

七、安监处要加强对安全信息工作的管理,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筛选、归类,签发C级事故隐患整改单,参加B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制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对A级事故隐患提出初步整改方案上报。

八、安监处要掌握事故隐患整改的落实情况,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进度和完成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

九、安监处要认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查处的问题及时制定方案下发隐患单位限期整改,处理不了的隐患要提交主管领导或安全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坚决防止因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矛盾上交而贻误问题隐患的处理时机,酿成事故。凡因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导致事故发生,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篇6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本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规范本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和临离高速公路建管处制定的《临离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部实际,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条 项目部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我部安全生产领导组决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施工项目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二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项目部应当及时向第六总监办以及建管处安全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部位;

(二)、隐患类别;

(三)、主要危害(包括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估计损失等);(四)、隐患的整改措施(临时防范措施);

(五)、整改资金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三条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分级报告制度,本项目部上报第六监理部以及临离建管处安全质检部。

第四条、本单位任何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本项目安全部报告或者向总监办和建管处报告.安全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

第五条、项目部应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第六条、事故隐患的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3、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

4、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露、火灾、爆炸、中毒等。

5、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6、在敏感地区进行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重大污染。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活动。

8、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

9、以往生产活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第六条、每周安全部应会同工区长、技术员,对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第七条、对所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安全部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对整改要求及时回复并组织复查验收,将整改结果存档备案。

第八条、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特大隐患应制定方案,方案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九条、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负责整改的施工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作业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或停车,对难以停止使用或停车的相关设备、设施,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条、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工区长、施工队负责人、班组长应及时向安全部报告,由安全部上报建管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难以整改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一条、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有存在事故隐患的施工队组织整改,整改负责人为施工队负责人。

第十二条、安全部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措施,定责任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凡当班能整改地不准推向下一班组,凡施工队能整改地不准推向项目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第十三条、整改责任施工队要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的时限内,向项目部安全部报告整改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施工队要按要求写出隐患整改回复报告,由安全部会同工区负责人组织复查验收。

第十五条、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应立即停止相关设施、设备的运行和操作使用。直到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

第十六条、安全部每月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建管处、监理部。

第十七条、处罚

1、对不及时报告、隐报、瞒报重大事故隐患的工区,施工队以及班组主要责任人处以500元罚款。

2、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在整改过程中不制定治理方案的施工队负责人处以500元罚款。

3、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治理,擅自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处以500元罚款。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篇7

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发布实施,各企业都在修订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目的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什么是安全隐患: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隐患排查的更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但是多数企业未能做到当事故、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2 隐患排查问题分析与标准解读

下面结合本人近年来通过对建设、电力、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煤矿、矿山、军工、电子、烟草、航天、船舶等不同行业的审核、检查,就现场所了解到不同的事故、事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对“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理解。

2.1 安全目标

案例:某煤矿,连续三年未发生重伤以上安全事故,但尘肺病正处在突发期,观察对象130多人,待确诊的有10人,可是,2011年未能针对尘肺病制定相应的目标以及对各基层单位的考核指标。

查:煤尘作业岗位人员台账发现:目前待观察的对象均在危害岗位作业10-13年,待确诊的人员均在危害岗位作业13-15年,并不是近年突然发的病。在井下现场发现:作业人员把防尘口罩挂在脖子上,不按要求戴;也不能及时更换滤芯;防尘口罩的不规范使用也未纳入“三违”考核。

解读:标准“5.1目标: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尘肺病正处在突发期,可未能针对尘肺病制定相应的目标以及对各基层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如:危害岗位体检率、换岗率、职业病新发率等。在管理制度上也缺少“井下作业不能超10年”的预防措施和考核指标(因为发病期为13-15年)。

2.2 安全投入

案例:某企业了解到安全生产投入经费可减免税,在年终就通知安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统计本年度已经投入的安措项目和费用,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减免税,结果未批。

查: 是否有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制度中是否规定了按比例提取安全费用,是否建立有安全费用台账。结果也是未能提供出相关证据。

解读:标准“5.3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安全生产投入不是事后算帐,首先要做到制度保障,按规定提取,结合隐患排查和分析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方案中就包括了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依据治理方案完成后的验收报告,以及专项经费的使用凭证,做为申请上报材料。否则,无法证明你的费用是安全生产报入。

2.3 规章制度

案例:某总厂隐患排查与治理规章制度中规定:各单位要“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将基本规范中的排查方法原文用在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中。

查:其他规章制度中也没有规定总厂、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等各不同层次应分别做什么、什么时间做的具体要求。

解读:标准“5.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中“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标准规范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事(隐患排查)、如何做(排查方法),但并没有告诉我们谁负责做、什么时间做,所以需要我们“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层次的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2.4 入场教育

案例:某厂锅炉房,冬季因燃煤有冻块,为防止煤仓下煤不畅,招聘一名监时工,专门负责捅煤,上岗第一天吃中午饭时找不到人了,最终在煤料斗中找到了尸体。

查:入场教育记录,此人已经过岗前培训和考试,事故原因为违章作业。但经仔细核对字体发现:所有培训签字和考试答卷均为别人代笔。

解读:标准“5.5.1教育培训管理”中“应做好安全教育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记录而记录,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就会造成坑人又坑己的后果。

2.5 相关方管理

案例:某厂引进一台新设备,由供应商负责到厂安装调试,供应商5人在进厂时也经过了厂部安全部门的入场教育,并签订了安全协议,当在动力车间进行设备安装时,因与动力车间的正常生产有交叉作业,而造成供应商重伤1人的安全事故。

查:入场教育记录和安全协议书,均为工厂共性的安全要求,并未能体现动力车间交叉作业的特定环境和针对性内容。问动力车间:“你们是否对进入车间的设备安装人员进行了交底”?回答是:“对外单位均由厂部负责,我们车间不对外,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事故以过半年,查规章制度也没有修订。

解读:标准“5.7.4相关方管理”中“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标准:5.4.5修订”中“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安全责任为属地管理制,厂部安全部门虽然进行了入场教育,也签订了安全协议,均为厂内的总体要求,而作业人员是进入了动力车间,“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所以动力车间的也要承担安全监管责任。

通过本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及时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属地管理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6 安全培训

案例:某机械厂一名车工,休产假满一年,上班的第一天,未经上岗培训,就上车床作业,不到半小时,发生了右手食指致残事故。

查:管理制度中仅对新上岗人员有三级教育的规定,而对转岗、离岗以及重新上岗人员没有培训、考试的要求。隐患排查清单中也缺少对制度缺陷及管理缺陷的排查,同时也缺少对生理危害的排查。

解读:标准“5.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新上岗人员的三级教育不能代替转岗、离岗安全教育培训,该女工休产假一年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第一天上班已不能适应工作环境,满脑子还想着小孩,因此必须经过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适应工作环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上岗。

2.7 作业行为与防护设施

案例:某火电建设施工现场,锅炉主体厂房土建施工进入装修阶段,为了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设备安装的另一施工单位也进入施工现场,形成了交叉作业的工作环境,设备安装施工队在吊进设备时拆除了土建施工的水平防护网,随后未能及时恢复,造成土建施工高空坠落1人死亡的事故。

查:所提供的交叉作业安全协议,在一方的安全防护设施影响另一方施工时,需要暂时拆除,以及由谁拆除、拆除后的恢复验收等,没有明确要求。在隐患分析中,仅对装修施工过程中的隐患进行了排查,而对交叉作业的隐患在安全交底中就没有体现。

解读:标准:“5.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中“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标准“5.7.2作业行为管理”中“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标准“5.7.5变更”中“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即使明确拆除、拆除后的恢复责任,需要暂时拆除也应该是通过监理协调确认后进行;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特别是在交叉作业时,更要加强隐患的动态排查和分析,如果能及时发现水平网拆除后未能立即复原,就可以暂停高空作业的装修施工,避免事故的发生。

2.8 职业危害

案例:某工厂焊接车间现场:焊接车间通风不良,烟尘大,防尘口罩仅有电焊操作人员佩戴,而搬运料、扶铁等辅助人员没有配发防尘口罩,车间也没有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查:聘用人员岗前体检及用工合同:仅有普通常规性体检,没有针对烟尘、噪声等职业危害检查内容;用工合同中缺职业危害告知内容;对辅助人员也没有配发防护用品的规定;隐患排查范围只有电焊工种,而没有识别区域危害;也未能提供出有害作业人员台账。

解读:标准“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中“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职业危害的范围不能仅按工种划分,没有把同一区域的辅助工种纳入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管理,职业危害的潜在风险更大,就和吸烟一样,有时被动吸烟者比主动吸烟者的危害更大。配发个体防护用品不能只按工种,更要考虑危害的区域、范围和岗位。

2.9 职业健康

案例:某选矿厂招聘一名粗碎机操作工,有3人报名,其中李某是在其他厂干过此工作,是熟练工种被优先录用。进厂工作刚满一年,接受噪声有害作业人员体检时,发现李某左耳聋、右耳听力中度损伤,医院建议:离岗进行职业病鉴定。

查:入厂健康体检:仅有常规体检,没有进行岗前职业危害体检。用工合同中缺职业危害告知内容。

解读:标准“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李某曾经是破碎机操作工,很可能存在潜在的职业病史,但入岗前只做常规体检(常规体检不测听力),没有进行职业危害体检,合同已签,即使是入厂前就存在,也无法证实,一切责任只能由现有企业承担。所以说,不仅在劳动合同中要告知和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还要在入岗前进行潜在的职业病体检,特别是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人员,证明他们没有职业病史方能聘用。

2.10 隐患排查

案例:某输电工程项目部:1月28日在500KV线路一塔基施工现场发现:长7米、宽7米、深4米的基坑正在支模板,突然坍塌,造成1人左腿重伤事故。现场现状为:没有防坍塌的支护设施;堆土高度超过2.4米,堆土坡脚至基坑边缘的距离不足1米,基坑没有放坡系数。

查:施工组织设计:“堆土坡脚至基坑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的距离(0.8米)加上弃土堆的高度”(0.8+2.4=3.2)。注:当天温度为:0-10度。查冬季施工方案:没有防坍塌的支护措施(理由是温度低,不需要放坡)。查:安全技术交底时间为上年12月20日(开工前气温在-10度以下)。查:隐患排查清单未能对监管不到位、方案不可行、未能及时交底等管理缺陷进行排查。

解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堆土坡脚至基坑边缘的距离不能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应在3米外),监管不到位;基坑没有按规范放坡,冬季施工方案缺少防坍塌的支护措施,方案不可行;12月20日气候为-10℃以下,当温度上升为+10℃后,未能结合环境及气候变化再进行安全交底等;均属项目部的管理缺陷。而隐患排查清单中只识别了造成危害的现象,未识别造成危害的根源--管理缺陷。

2.11 应急演练

案例:某钢厂煤气车间现场应急柜中配有防毒面具4具,当打开柜子检查是否经过检验时,因腐蚀严重,还未拿起就散架了,陪同人员说:没发生过意外,一年多就没有打开用过。

查:近三个月的应急演练,为每月一次,演练时间均为白天进行,没有进行过夜间演练,也没使用过应急柜中的防毒面具。应急物资清单中也缺少夜间应急照明设施的准备。

解读:标准“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中“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5.11.4应急演练”中“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三班倒生产的重点作业区,如不能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就会造成为了演练而演练,走形式。应急物资的准备如不能在演练过程中得到检验,又如何验证它的适用性和有较性。

2.12 预测预警

案例:某建筑施工集团公司,分为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三级管理,安全检查为集团公司每月检查一次;分公司每周检查一次;项目部每天检查一次。各级检查发现的隐患均有整改和跟踪验证。

查:三级检查整改后记录发现:同一问题重复发生情况很多,而整改的结果仅仅是就事论事,对不同层次的检查结果,未能分层次进行统计、分析。

解读:标准:“5.8.4预测预警”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只有对过程中的隐患进行动态排查,找到哪些隐患是多次、重复发生的;通过分层统计、分析的结果——预警指数,制定控制目标和预防措施,使安全生产发展趋势达到受控状态。

3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是结合中国国情,最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首先是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特性及具体实际,在充分进行隐患排查(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依据,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达到动态控制的同时,不断修订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要求,人、机、物、环才能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只有持续改进,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2]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3]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5]李湖生,姜传胜,刘铁民.重大危机事件应急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3-18LI Hu-sheng,JIANG Chuan-sheng,LIU Tie-min.The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ajor cri-sis emergencies respon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84,(5):13-18

[6]刘铁民.危机型突发事件应对与挑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8-12LIU Tie-min.Crisis-typy emergency response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8-12

[7]邓云峰,郑双忠,刘铁民.突发灾害应急能力评估及应急特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56-58DENG Yun-feng,ZHENG Shuang-zhong,LIU Tie-min.Review of disaster capabil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56-58

上一篇:4.25宣传日总结下一篇:Java开发工程师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