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精选8篇)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篇1

一、原形、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词形和读音都相同的单词,结尾字母一般是t或d。如:

cut-cut-cut, hit-hit-hit, put-put-put, cost-cost-cost, let-let-let, shut-shut-shut, set-set-set, hurt-hurt-hurt, spread-spread-spread

特殊:动词read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虽然词形与原形一致,read-read-read,但发音分别是[ri:d]-[red]-[red]。

二、有些动词的过去分词与原形是一样的。如:

come-came-come, become-became-become, run-ran-run, overcome-overcame-overcome

三、有些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如:

1. 把单词结尾的字母d改为t。如:

lend-lent-lent, spend-spent-spent, send-sent-sent

2. 改变单词中间元音字母。如:

sit-sat-sat, win-won-won, shine-shone-shone, hold-held-held

3. 以eep结尾的动词,把eep改为ept。如:

keep-kept-kept, sleep-slept-slept, sweep-swept-swept

4. 过去式和过去分词都以augh或ough结尾的动词。如:

buy-bought-bought, fight-fought-fought, think-thought-thought, bring-brought-brought, teach-taught-taught, catch-caught-caught

5. 有的以ay结尾的动词,在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中把ay变成aid。如:

say-said-said, lay-laid-laid, pay-paid-paid

6. 另有一些其它形式的变化。如:

have-had-had, learn-learnt-learnt, leave-left-left, lose-lost-lost, make-made-made, meet-met-met, feel-felt-felt

四、有些动词原形中含有字母i,在过去式中变i为a,在过去分词中变i为u。如:

begin

began

begun

drink

drank

drunk

sing

sang

sung

ring

rang

rung

swim

swam

swum

sink

sank

sunk

五、以字母ow或aw结尾的动词,在变成过去式时,通常把元音字母变成e,在变成过去分词时,通常只在词尾加n。如:

blow- blew- blown, draw-drew-drawn, grow-grew-grown, throw-threw-thrown, know-knew-known

六、有些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在原形词尾加n或en,变成以en结尾的单词。如:

rise-rose-risen, give-gave-given, take-took-taken, fall-fell-fallen, drive-drove-driven, eat-ate-eaten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篇2

根据释义和周刚 (1985) 的观点, 我们把形式动词 (dummy verb, 简称DV) 分为两类, 即DVa类和DVb类, 前者表示施加义和授予义,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加以”、“予以”、“给以”、“给予”;后者表示从事义和举行义,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进行”和“从事”。

形式动词具有及物动词所具备的后带宾语的功能, 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可以前加“不”来否定。但形式动词本身不表动作行为意义, 只能后带一个具有指称语义特征的成分做宾语, 构成表示处置和对待的述宾结构, 起着一定的句法和语用作用。形式动词后带宾语动词时, 具体的动作或活动意义由动词宾语来负载的主要特征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与一般动词的诸多差异。以下立足于形式动词自身, 将其主要句法特征进行分析。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 能带宾语, 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根据语料分析, 一般动词与形式动词的句法特征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重叠情况

一般动词都有AA、A了A、A一A、ABAB等重叠形式, 如走走、听听, 点了点、猜了猜, 看一看、说一说, 锻炼锻炼、分析分析。根据我们的语料观察, 没有找到形式动词的重叠现象。这点几乎是学界公认的, 但他们只说明了这种现象, 没有对此进行解释。

我们认为, 形式动词不能形成重叠形式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方面, 一是动词重叠形式出现较多的则是日常口语, 尤其是方言用语中我们可以频繁地见到动词的重叠形式;而形式动词使用的语体要求主要则是书面用语 (关于此点我们将在第三部分的语用条件中具体展开讨论) ;二是动词重叠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动作的动量和时量的增加, 动词重叠式与“量”是紧密相连的, 然而形式动词本身并不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 让后面的宾语来负载具体的动作行为信息。据此分析, 形式动词本身无法承载“量”的增加, 故而不能出现重叠形式。

二、后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情况

现代汉语动词大多可以后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分别表示完成态、持续态和经历态。早期的学者在观察语料后已经发现“加以”没有时态变化而“进行”有时态变化, 刘培伦 (1957) 、陈迪明 (1958) 、王阳畛 (1959) 、蔡文兰 (1986) 、范崇寅 (2004) 、刁晏斌 (2004) 都持类似观点, 周刚 (1987) 在研究形式动词次分类时谈到, DVb可以后加动态助词, 而DVa一般则不可加, 指出像“加以了研究”、“给以了调查”、“予以了指导”这样的形式是不存在的。

原则上我们同意上述学者的观点, 但是通过现实语料的考察, 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 语言的建构也在不断出现。语料显示, DVa已经有了一定的时态变化, 周刚所说的“加以了”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是大量存在的, 我们在语料中搜索到了这样的句子:

1、县文管局的同志立刻将其运回并【加以】了保护。后经专家辨认, 碑头刻有“汉平夷碑”, 碑文中有“叮铃——”一阵电话铃声把露儿的文思全部打断了。 (张红_甘露川当代小说)

2、道理早在十多年前便由中国最红的摇滚乐队“唐朝”在他们的歌词中【加以】了阐释。 (北大语料库) 我们同样在Baidu中搜索到了这样的句子:

3、《红楼梦》对于各种传统文学、文艺形式还【加以】了综合奇妙的“融通”使用, 如把诗词歌赋灵活圆熟地运用于表现人物和预示命运上。 (检索日期2009年8月17日)

类似的句子在Baidu中可以检索到几万个, 同样我们也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发现了这种用法, 说明“加以”后加“了”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使用规模。我们说“加以”在语言发展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态变化, 是指其时态变化只有后加“了”的情况, 我们尚未在语料中看到后加“着”和“过”的情况。

三、否定情况

一般动词可以前加“不、没 (有) ”来表示否定, 并且都可以有“V不V”或者“V没V”的提问形式。如“不去”、“没来”, “去不去”、“来没来”等。

在两千四百万字的2001年《人民日报》全年语料中, 我们没有发现“加以”、“给以”、“予以”、“从事”等形式动词前有出现“没”否定的情况, 所见的都是用“不”来进行否定的。在搜索到的21510个“进行”例句中, 找到39个“不进行”的例句, 发现1个“没进行”的例子:

1、我这一段训练一直很系统, 状态也不错。

而师姐 (伏明霞) 从奥运会后一直没【进行】系统训练, 状态不稳定, 我会努力战胜她的。” (2001年人民日报)

这样的语料统计显示, 形式动词大多只能用“不”进行否定, 用“没”来否定的只有极少数情况。在人民日报的语料中, 我们同样没有搜索到“DV不DV”或者“DV没DV”的提问形式。

四、单独回答问题情况

一般动词都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例如:

1、——暑假你去旅游吗?/暑假你去不去旅游?

——去。

但是, DVa类一般则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DVb则可以。

例如:

2、——这个案子你不予以调查了吗?

——*予以。

3、——明天你们不进行岗前培训了吗?

——进行啊!

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形式动词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如刘培伦 (1957) 、陈迪明 (1958) 等, 尽管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DVb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出现是少之又少的。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形式动词出现在疑问句中, 在我们所收集的“进行”和“加以”的800个例句中, 只各发现一例疑问句式:

4、问:面对21世纪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中印之间应该如何【进行】合作?

答: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中印两国都持这样的看法。 (2001年人民日报)

5、市政府决定的法律基础已经丧失, 为什么不及时【加

以】改正?这后面是否隐藏着不便示人的东西? (2001年人民日报)

例:出现在一个问答环境中, 属口语语体。例1、是一个加强语气的反意疑问句, 正常情况下无需回答。例2、也是我们出于现实研究自行编造的句子, 并非实际语料。我们认为, 形式动词更多要求书面语体的语用条件限制了其在口语性较强的疑问句式中的出现。刁晏斌 (2004) 对于虚义动词的使用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尽管刁晏斌的虚义动词与我们所确定的用法有所差异, 但词频趋向结果是类似的。从上表可见, 41万口语作品语料中, “加以”、“予以”、“给予”没有出现一例使用情况, 显然DVa类形式动词对书面语体条件的要求高于DVb类, 故而还存有少量DVb类可以单独回答问题的情况。

我们从重叠情况, 带时态助词“着”、“了”、“过”的情况, 否定情况、单独回答问题情况等四方面的分析中看到, 形式动词和一般动词在使用上存有明显的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要加强对形式动词的特征说明, 以便留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莉:《话形式动词的范围、次类及特征》, 《晋阳学刊》, 2003年第3期。

[2]刁晏斌:《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

[3]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4]周刚:《形式动词的次分类》, 《汉语学习》, 1987年1月。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篇3

一、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即“ABB”型

1.元音字母有变化的有:

get—got—got(得到)

sit—sat—sat(坐)

win—won—won(获得、赢得)

shine—shone—shone(发光)

find—found—found(发现)

hold—held—held(握)

meet—met—met(遇见)

stand—stood—stood(站立)

understand—understood—understood(理解)

2.辅音字母有变化的有:

make—made—made(做)

have/has—had—had(有)

build—built—built(建立)

lend—lent—lent(借出)

spend—spent—spent(花费)

3.在原动词后加“t”或“d”的有:

learn—learnt—learnt(学习)

mean—meant—meant(意思是)

hear—heard—heard(听见)

pay—paid—paid(付款)

say—said—said(说)

4.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都有变化的有:

(A)组:

feel—felt—felt(感觉)

smell—smelt—smelt(闻)

spell—spelt—spelt(拼写)

keep—kept—kept(保持)

sleep—slept—slept(睡觉)

sweep—swept—swept(打扫)

leave—left—left(离开)

sell—sold—sold(卖)

tell—told—told(告诉)

(B)组:

catch—caught—caught(捕捉)

teach—taught—taught(教学)

buy—bought—bought(买)

bring—brought—brought(拿来)

think—thought—thought(想)

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与原形相同,即“AAA”型

hit—hit—hit(打击)

hurt—hurt—hurt(伤害)

let—let—let(让)

put—put—put(放置)

read—read—read(读)

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与其原形相同,即“ABA”型

come—came—come(来)

run—ran—run(跑)

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不同,即“ABC”型

1.在元音字母上变化:

ring—rang—rung(按铃)

sing—sang—sung(唱歌)

drink—drank—drunk(喝)

swim—swam—swum(游泳)

begin—began—begun(开始)

2.在动词原形后加“-en”构成过去分词:

eat—ate—eaten(吃)

fall—fell—fallen(落下)

ride—rode—ridden(骑)

write—wrote—written(写)

be—was/were—been(是)

3.在动词的原形后加“-n”构成过去分词:

see—saw—seen(看见)

give—gave—given(给)

drive—drove—driven(驾驶)

take—took—taken(取)

mistake—mistook—mistaken(弄错)

blow—blew—blown(吹)

throw—threw—thrown(扔)

draw—drew—drawn(绘制)

grow—grew—grown(成长)

know—knew—known(知道)

show—shew—showen(出示)

4.在动词的过去式后加“-n”构成过去分词:

break—broke—broken(打破)

speak—spoke—spoken(说)

choose—chose—chosen(选择)

5.其它情况:

do—did—done(做)

go—went—gone(去)

fly—flew—flown(飞)

英语不规则动词归类记忆表 篇4

一、AAA型(原形→原形→原形)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read read read 读

cut cut cut 切,割

let let let 让

put put put 放

cost cost cost 花费,值

hit hit hit 撞,击

set set set 安排,安置

hurt hurt hurt 使…伤痛

二、ABA型(原形→过去式→原形)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ecome became become 成为

come came come 来

run ran run 跑

三、ABC型

1. ow →ew →own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low blew blown 吹

draw drew drawn 画

grow grew grown 生长

know knew known 知道

fly flew flown 飞

2. i→a →u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egin began begun 开始

drink drank drunk 喝

sing sang sung 唱

swim swam swum 游泳

ring rang rung 打电话

3. 原形→过去式→过去式+(e)n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wear wore worn 穿

forget forgot forgotten 忘记

speak spoke spoken 说

freeze froze frozen 冻

choose chose chosen 选择

4. 原形→过去式→原形+(e)n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eat ate eaten 吃

forbid forbade forbidden 禁止

give gave given 给

ride rode ridden 骑

see saw seen 看见

write wrote written 写

fall fell fallen 落下

5. 无规律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am/is was been 是

are were been 是

do did done 做

go went gone 走

take took taken 拿

四、ABB型

1. 原形→ought →ought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ring brought brought 带来

buy bought bought 买

fight fought fought 打架

think thought thought 思考

2. 原形→aught →aught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catch caught caught 捉,抓

teach taught taught 教

3. 变其中一个元音字母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feed fed fed 喂

meet met met 遇见

get got got 得到

hold held held 拥有

babysit babysat babysat 临时照看

sit sat sat 坐

win won won 赢

find found found 发现

4. 原形→□lt→□lt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feel felt felt 感到

keep kept kept 保持

leave left left 离开

sleep slept slept 睡

sweep swept swept 扫

5. 变其中一个辅音字母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uild built built 建造

hear heard heard 听见

make made made 制造

mean meant meant 意思

send sent sent 送,寄

spend spent spent 花费

deal dealt dealt 处理

6.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都变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have had had 有,吃

lay lain lain 放

lose lost lost 丢失

pay paid paid 付钱

say said said 说

sell sold sold 卖

tell told told 告诉

stand stood stood 站

五、AAB型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eat beat beaten 打败

六、有两种形式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bear bore born 生

bore borne

hang hanged hanged 吊死

hung hung 挂

learn learned learned 学

learnt learnt

lie lied lied 说谎

lay lain 躺

show showed showed 给…看

showed shown

spell spelled spelled 拼写

spelt spelt

burn burned burned 烧

burnt burnt

smell smelled smelled 闻

smelt smelt

shine shined shined 照耀

shone shone

dream dreamed dreamed 做梦

dreamt dreamt

wake waked waked 醒

woke woken

hide hid hid 躲藏

hid hidden

七、情态动词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can could ∕ 能

may might ∕ 也许

must ∕ ∕ 必须

shall should ∕ 将要

will would ∕ 会

初中英语不规则动词表(二)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am/is was been 是

are were been 是

babysit babysat babysat 临时照看

bear bore born 生

bear bore borne 生

beat beat beaten 打败

become became become 成为

begin began begun 开始

blow blew blown 吹

bring brought brought 带来

build built built 建造

burn burned burned 烧

burn burnt burnt 烧

buy bought bought 买

can could ∕ 能

catch caught caught 捉,抓

choose chose chosen 选择

come came come 来

cost cost cost 花费,值

cut cut cut 切,割

deal dealt dealt 处理

dig dug dug 挖

do did done 做

draw drew drawn 画

dream dreamed dreamed 做梦

dream dreamt dreamt 做梦

drink drank drunk 喝

drive drove driven 驾驶

eat ate eaten 吃

fall fell fallen 落下

feed fed fed 喂

feel felt felt 感到

fight fought fought 打架

find found found 发现

fly flew flown 飞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forbid forbade forbidden 禁止

forget forgot forgotten 忘记

freeze froze frozen 冻

get got got 得到

give gave given 给

go went gone 走

grow grew grown 生长

hang hanged hanged 吊死

hang hung hung 挂

have had had 有,吃

hear heard heard 听见

hide hid hid 躲藏

hide hid hidden 躲藏

hit hit hit 撞,击

hold held held 拥有

hurt hurt hurt 使…伤痛

keep kept kept 保持

know knew known 知道

lay lain lain 放

learn learned learned 学

learn learnt learnt 学

leave left left 离开

lend lent lent 把…借给

let let let 让

lie lied lied 说谎

lie lay lain 躺

lose lost lost 丢失

make made made 制造

may might ∕ 也许

mean meant meant 意思

meet met met 遇见

must ∕ ∕ 必须

pay paid paid 付钱

put put put 放

read read read 读

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汉语意思

ride rode ridden 骑

ring rang rung 打电话

run ran run 跑

say said said 说

see saw seen 看见

sell sold sold 卖

send sent sent 送,寄

set set set 安排,安置

shall should ∕ 将要

shine shined shined 照耀

shine shone shone 照耀

show showed showed 给…

show showed shown 给,

sing sang sung 唱

sit sat sat 坐

sleep slept slept 睡

smell smelled smelled 闻

smell smelt smelt 闻

speak spoke spoken 说

spell spelled spelled 拼写

spell spelt spelt 拼写

spend spent spent 花费

stand stood stood 站

sweep swept swept 扫

swim swam swum 游泳

take took taken 拿

teach taught taught 教

tell told told 告诉

think thought thought 思考

wake waked waked 醒

wake woke woken 醒

wear wore worn 穿

will would ∕ 会

win won won 赢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表 篇5

动词原形(现在式)过去式,过去分词

cost cost cost 花费

put put put 放下

read read read 读(读音是ABB型)

hurt hurt hurt 伤

2、A---A---B型(现在式和过去式同形)

beat beat beaten打

3、A---B---A型(现在式和过去分词同形)

come came come来

become became become变

4、A---B---B型

(1)在动词原形后加一个辅音字母d或t构成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burn burnt burnt燃烧

learn learned/learnt learned/learnt学习

(2)把动词原形的最后一个辅音字母“d”改为“t”构成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build built built建筑

lend lent lent借给

(3)其他

pay paid paid付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篇6

cut cut cut cost cost cost

类似的还有hit, hurt, burst, cast, put, set, shut, spread, split

二、过去式与过去分词相同,与原形却不同

1. bring brought brought buy bought bought

fight fought fought think thought thought

seek sought sought catch caught caught

teach taught taught

2. feel felt felt keep kept kept

leave left left sleep slept slept

sweep swept swept spell spelt spelt

meet met met bleed bled bled

lead led led speed sped sped

3. deal dealt dealt lean leant leant

dream dreamt dreamt learn learnt learnt

burn burnt burnt mean meant meant

4. get got got sell sold sold

tell told told hold held held

say said said lay laid laid

pay paid paid have had had

make made made hear heard heard

lose lost lost sit sat sat

stand stood stood shoot shot shot

light lit lit win won won

5. strike struck struck dig dug dug

stick stuck stuck swing swung swung

hang hung hung

6. send sent sent build built built

bend bent bent lend lent lent

spend spent spent

以上的过去分词多以t, d结尾。

三、原形与过去分词相同,却与过去式不同:

come came come become became became

run ran run overcome overcame overcome

四、i-a.u型 即原形的i变为过去式中的a、变为过去分词中的u

begin began begun drink drank drunk

ring rang rung sing sang sung

swim swam swum sink sank sunk

spring sprang sprung

五、型,即三种形式的最后一个字母分别是(除外)

blow blew blown draw drew drawn

grow grew grown know knew known

throw threw thrown fly flew flown

另外:

show showed shown sow sowed sown

六、-en型 即过去分词是以en为结尾

1. rise rose risen drive drove driven

ride rode ridden write wrote written

2. hide hid hidden bite bit bitten

beat beat beaten

2. speak spoke spoken break broke broken

freeze froze frozen steal stole stolen

choose chose chose forget forgot forgotten

3. fall fell fallen give gave given

forbid forbade forbidden forgive forgave forgiven

take took taken shake shook shaken

wake woke waken eat ate eaten

以上只是对不规则动词进行了粗略的分类,还有些常用的不规则动词没有概括进去,如:tear-tore-torn bear-bore-born/ borne lie-lay-lain wear-wore-worn 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但地总结、归纳和练习,最终能完全自如地运用它们。

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用法比较分析 篇7

按形式来分, 非谓语动词主要有不定式、动名词及分词, 下面针对不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及分析。

一、不定式与动名词的用法比较

1.作主语

(1) 当不定式与动名词作主语且同时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时可互换。

如:To study hard is our task.

也可说成是:Studying hard is our task.

(2) 若要表示一个具体的或是特定的或是将来的动作时一般用不定式。

如:It is time to do our homework.因do our homework表示一个特定时间里发生的动作, 此时多用不定式而不选择用动名词来作主语。

(3) 非谓语动词同时作主语及表语时要保持前后一致, 也就是说若主语用的是不定式, 那么表语也要用不定式;若主语用的是动名词, 那么表语也要用动名词。

如:To see is to believe.其主语为不定式, 那么其表语也要用不定式;若此时主语用的是动名词, 那么其表语也要用动名词, 也就是说如果主语用的是seeing, 那么其表语就要用believing, 整个句子就要变成Seeing is believing.

(4) 若句型为“There is no...”, 那么其主语只能是动名词, 而不能用不定式。

如:There is no joking about such matters.此时句中就不能用不定式来作主语。

(5) 若句中含有no或是-less等否定词, 那么其主语只能用动名词而不能用不定式。若句中用not对谓语进行了否定, 那么其主语也可用不定式。

如:It is useless discussing the matter.

2.作宾语

(1) 不定式或是动名词作宾语时有一些特殊的词需要注意。比如说admit, deny, delay, suggest, give up, miss, finish, fancy, imagine, mind, stop等表示建议、完成等时, 其宾语只能用动名词。

比如:I have finished correcting the students’paper.其宾语为动名词而不能用不定式。

(2) 若句中含有afford, agree, hope, choose, dare, promise, desire, plan, choose, want, fail等表示愿望、计划、选择等的词时, 其宾语只能用不定式。

如:She failed to pass the middle examination.其宾语为不定式而不能用动名词。

(3) 另外还有一些句子当中既可用不定式作宾语, 也可用动名词作宾语, 并且其含义不会发生很大改变。比如:like, love, hate, start, prefer, cannot bear, cease等表示个人意愿的词, 其宾语既可是不定式, 也可是动名词。

如: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也可以写作:Do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4) 若句子当中有begin, start等的进行式时, 其宾语应用不定式。

如:Mary was starting to learn Chinese.句子中存在start的过去进行式, 因此其宾语只能用不定式。

(5) 一些动词后面的宾语在使用不定式和动名词时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说remember, forget, regret等词, 若其宾语用的是动名词, 那么其表示动作已经发生;若其宾语用的是不定式, 则表示动作尚未发生。

如:I don’t remember telling you the story last night.表示“讲故事”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

而I don’t remember to tell you the story last night.表示“讲故事”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

二、不定式与分词的用法比较

1.作宾补

(1) 不定式不带“to”且跟在感观动词后面则表明是对整个过程的描述, 若跟的是现在分词则表明动作正在进行, 若跟的是过去分词则用来形容动作的结果或状态。

如:I saw him go into the shop.是指此动作的整个过程。

(2) 现在分词和不定式与宾语的关系为主动, 而过去分词与宾语的关系为被动或完成。

(3) 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而过去分词表示动作已完成。

2.作状语

(1) 若状语为不定式则表示目的或是结果。

(2) 若不定式作原因状语, 常跟在表示心情状态的词后面, 而过去分词则要放在句首, 且其可与现在分词进行互换。

(3) 若状语为不定式, 则表明结果属意料之外;若状语为分词, 则表明结果属自然结果。

三、不定式、动名词及分词的用法比较

1.作表语

(1) 用动名词或是不定式作表语时, 其主要用来表明主语的内容, 且此时主语可与表语互换。若动作为一次性或是表示将来的动作, 其表语通常用不定式。

(2) 分词在句中充当表语时, 主要用来说明表语的特征, 若使用的是过去分词, 则是说明表语的状态或是表示被动。

2.作定语

(1) 定语为不定式且跟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则表明其为动词不定式的宾语。

(2) 定语为动名词表示被修饰名词的作用。

(3) 定语为现在分词表示被修饰名词的状态。

(4) 定语为现在分词表示主动, 若为过去分词则表示被动。

(5) 定语用的是不定式、动名词或是过去分词时其含义不同。

总之, 相对于其他语法来说, 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比较难学,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就经常搞不清楚不同形式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然而, 非谓语动词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来说还比较高, 因此学生们必须了解并掌握各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及其区别, 这样英语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在高考英语考试当中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颖.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归纳与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

[2]李彩青.英语非谓语动词纵横谈[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2) .

[3]鄢渝生.英语非谓语动词用法比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 .

不规则动词比较级 篇8

关键词:准二元动词 介词宾语 处所宾语 论元增容 宾语构式

一、引言

语言中动词的及物用法和不及物用法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不及物动词的及物用法逐渐成为英汉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成为学界近年来颇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如Rissanen(2002)认为,在英语的发展历程中,动词的及物用法和不及物用法一直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就不及物运动动词而言,其后介词的丢失是导致这类动词具有及物用法的原因之一;Biber,D.et al(2000),Givón(1984)等对英语中不及物动词及其处所宾语句进行了探讨;关于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问题,王力(1985)、吕叔湘(1979)、陆俭明(1991)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赵元任(1986)、朱德熙(1982)指出,不及物动词是可以带宾语的,只是和及物动词相比,所带的宾语不同而已;黄伯荣和廖序东(2002)认为,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可以带一些特殊的宾语。其他学者则摈弃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以及带什么样的宾语这样的问题,认为不及物动词能接宾语,并运用西方语言学的新观点、新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说明,试图解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形成的原因。如温宾利和陈宗利(2001)从生成句法的角度论述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生成原因;徐盛桓(2003)认为,要从句法结构以及动词与宾语所表示的语义成分之间的常规关系和事理关系两个层面上来考察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结构;刘晓林(2004)指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结构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语法结构追求“经济”原则;刘正光和刘润清(2003)则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认为对于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而言是非范畴化弱化了及物与不及物之间的区别;王珍(2006)从概念整合和语法整合两个方面考察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存在的理据;杨永忠(2007)专门讨论了“VI+NP”中NP的句法地位,认为NP的句法地位是充当句法宾语,旨在满足概念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的对称要求及句子对整个概念系统和句法系统的要求。其他学者对此也做了研究,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纵观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学界对不及物动词的及物性问题所持的观点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否认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到认可这一用法,再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并解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形成的原因。这表明汉英语言中的确存在着不及物动词的及物性用法。但通过考察以往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很多学者在探究这一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时,很少涉及到一类特殊的不及物动词及其及物性问题,这类特殊的不及物动词,即是准二元不及物动词。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探讨不及物动词的及物性用法,我们要对汉英语言中存在的准二元动词展开讨论,为行文方便,我们仅讨论汉英运动类准二元不及物动词。本文拟从配价论元理论出发去探究并比较分析汉英语言中准二元不及物动词的及物性结构及其形成的内在动因。

二、准二元动词

袁毓林(1998:237)指出,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动词:它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共现(coocurrence)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这类动词就是所谓的准二元动词①(记作V)。相应地,由准二元动词构成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准二元动词句(记作S)。例如:

(1)a.我为大家服务。

b.* 我服务。

c.* 我大家服务。

(2)a.我明天和他交手。(引自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P238)

b.* 我交手。

c.*我明天他交手。

(3)a.这批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引自《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P233)

b.*这批学员来。

c.*这批学员来全国各地。

(4)a.我们长在新中国。

b.*我们长。

c.*我们长新中国。

以上例句显示,在S中,一个名词性成分出现在句首(记作NP1);另一个名词性成分出现在V的前面或后面(记作NP2),NP2由介词(记作P)引导。当“P+NP2”出现在V前面时,便出现句式“NP1+P+NP2+V”;当“P+NP2”出现在V后面时,便出现句式“NP1+V+prep+NP2”。于是便形成了准二元动词的两种基本句式:

S1:NP1+P+NP2+V

S2:NP1+V+P+NP2

需要注意的是,例句(1)b,(2)b,(3)b和(4)b中,NP2是必有的成分,去掉P+NP2后,句义不够完整、清晰,S往往不能成立;同样,例句(1)c,(2)c,(3)c和(4)c中,去掉介词P后,句法结构或句义表达都与原句相去甚远,使人不知所云。

由此可知,准二元动词存在着一些限制性条件,正如袁毓林(1998:238)所提到的准二元动词在句法配列上的两个同现限制(coocurrence restriction)条件:

A.必须有两个名词成分(NP1、NP2)与它(V)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语义联系;

B.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NP2)必须由介词(prep)来引导。

通过观察发现,汉语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类准二元动词,该类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我们暂且称为“准二元不及物动词”,为行文方便,本文中简称为“准二元Vi”。“准二元Vi”后常接“P+NP2”,形成S2句式,即 “NP1+V+P+NP2”;与此同时,该类动词还能省去介词,介词省去后,句义基本不变,句法结构仍成立。如:

(5)a.近来,男生留宿于女生寝室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自张斌、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P136)

b.近来,男生留宿女生寝室的现象时有发生。

(6)a.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引自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P271)

b.我们必须着眼未来。

(7)a.我飞往广州。

b.我飞广州。

(8)a.留学于外国。(引自《汉语知识讲话》,P21)

b.留学外国。

由例(5)~(8)可以看出,此时,介词省去与否,句意基本不变。但通过认真考察我们发现,这类特殊的“准二元Vi”在省去其后的介词后,句子的文体有所变化。如例(5)~(8)中的a倾向于书面语体,而各例句中的b句则更易出现于口语中。而且,这类动词多为准二元动词中的針对动词。袁毓林(1998:240)根据准二元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将其分为协同动词和针对动词。所谓协同动词,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状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协同作用形成的,例如“结婚”是男女双方经过合法手续成为夫妻;所谓针对动词,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状态是由一个体对另一个体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例如“挑战”是一方向另一方挑战;“留宿”是一人留住于另一个人的地方;“飞”也是某人或某物有针对性地飞向某个地方。

像“准二元Vi”这样的用法虽然不多,但毕竟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为了更好地探讨和了解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必须对其进行探究。本文拟对汉英“准二元Vi”(主要针对针对动词)及其宾语构式进行阐述、对比分析,并探究该语言现象形成的内在动因。如无特别说明,下文所探讨的“准二元物Vi”及其宾语构式是指有及物性倾向的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

三、从配价和论元角度看汉英语准二元不及物动词及其宾语构式

(一)汉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

“配价”一词原属于化学概念,化学上的化合价和配价学说给语言学家描写语言中句子的结构提供了启迪。语言学家借用“价”(valence)指动词与其连用的一定数量的名词性成分(记作NP)之间的关联性。其中动词是核心,是支配成分;名词性成分是被支配成分,是从属成分。袁毓林(1998:4)认为,从属成分又叫配价成分(简称“价”[valent]),或配项(dependency constituent)。当一个动词能支配n个NP时,我们就认为它是n价的。一般认为,不及物动词只能跟一个NP,因此是一价动词(monovalent verb);及物动词能跟两个NP,因此是二价动词。我们在此所阐释的“准二元Vi”是一类特殊的不及物动词,该类动词处于不及物动词与及物动词之间,其价位会随着其及物性与否而呈现动态变化。

这里的一价动词和二价动词即逻辑学上的一位动词与二位动词。一位动词只带一个主目语,而二位动词带兩个主目语。所谓主目语(argument),温宾利(2002:43)认为是谓词所涉及的对象。宋国明(1997)把argument译为“论元”(转引自温斌利[2002:44])。据此可见,“准二元Vi”的论元结构会随着介词的省去与否而发生变化。例如:

(9)a.飞机降在二号跑道上。(引自《动词用法词典》,P382)

b.飞机降二号跑道上。

(10)a.他俩常常漫步在江边。(引自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P271)

b.他俩常常漫步江边。

(11)a.少年时代他曾漂泊在外乡许多年。(引自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P271)

b.少年时代他曾漂泊外乡许多年。

(12)a.那个女孩跳到水里了。

b.那个女孩跳水里了。

(13)a.汽车奔往八达岭。(引自《动词用法词典》,37)

b.汽车奔八达岭。

(14)a.飞向上海。

b.飞上海。

由上文已知,该类准二元动词在句法配列上有两个同现限制(coocurrence restriction)条件,其中一个条件为NP2必须由介词(prep)来引导。结合例(9)~(14)中的a句,我们发现,动词“降”“漫步”“漂泊”“跳”“奔”和“飞”都为一位动词,常带一个论元(即外主目语②);但是,由于自身的准二元性,必须后用介词引出NP2,以满足句法结构上的两个同现限制条件。于是,“P+NP2”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的补语。但例(9)~(14)中,b句的介词却可以省去,动词直接后接NP2,这时,动词便由一位动词转为二位动词,带两个论元(即外主目语和内主目语②)。此时,句子的句法结构虽有变化,但语义基本不变。在例(9)~(14)中,句b与句a相比,动词省去介词后,开始由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方向飘移,后直接接位置宾语,形成处所宾语。为便于阐述,我们将(9)a、(10)a、(11)a、(11)a、(12)a、(13)a和(14)a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叫做介词宾语,各句a为介词宾语句;相应地,把(10)b、(11)b、(11)b、(12)b、(13)b和(14)b中加着重号部分之类的结构称为处所宾语,各句b为处所宾语句。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例(9)~(14)的句法结构变化规律,我们将其绘制成图表,详见如下。(图表中的括号表示NP1在具体语境中可省去)

(NP1)+V+P+NP2飞机降在二号跑道上

飞向上海

(NP1)+V+NP2飞机降二号跑道上

飞上海

(NP1)+P+NP2+V飞机在二号跑道上降

向上海飞

据此,我们发现上面讨论的运动类准二元动词有四个特征:其一,可以在介词的帮助下支配处所等从属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动词是支配能力较弱的准二元动词,只有借助介词才能顺利地支配在语义上从属于它的成分;其二,由于语言的发展,许多准二元动词的配位方式发生变化,逐渐省去介词,跟从属成分直接结合,这大大地扩充了它们的支配能力,使其向真二元动词(及物动词)方向飘移;其三,句式(NP1)+V+P+NP2一般有一个平行的构式(NP1)+P+NP2+V,即这两种句式可相互转换,句义不会发生变化,如:

汽车奔往八达岭﹤——﹥汽车往八达岭奔

飞向上海﹤——﹥向上海飞

该特征不在我们的论述范围之内,所以对其不再做过多的阐述;其四,句式(NP1)+V+P+NP2常出现在书面体中,而为了言语的简洁、凝练,在口语表达中人们更喜欢使用句式(NP1)+V+NP2。

(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

根据伦道夫·夸克、西德尼·戈林鲍姆、杰弗里·利奇、简·斯瓦特维克等人编著并由苏州大学的王国富、贺哈定、朱叶等人翻译的《英语语法大全》(1988),我们知道英语中有这样一类动词:该类动词常包含后随介词的含义,常有可能将这个介词省略;这时动词变成了及物动词,介词补足语变成了直接位置宾语(引自《英语语法大全》,1988)。如:

(15)a.Tom roams around the city.

b.Tom roams the city.

(16)a.The thief fled from the city.

b.The thief fled the city.

(17)a.He turns round a corner quickly.

b.He turns a corner quickly.

(18)a.Two little boys cross over a street.

b.Two little boys cross a street.

(19)a.Snails creep across the ground.

b.Snails creep the ground.

(20)a.My young brother leaps over the fence.

b.My young brother leaps the fence.

例句(15)~(20)反映了该类动词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准二元Vi”的性质。该类动词一般后接介词引出宾语,形成介词宾语句;也可省去介词,直接接处所宾语,形成处所宾语句。根据例(15)-(20)中各句a句的句法结构,我们发现,动词roam、flee、turn、cross、creep、leap由于自身的一位性,常带一个外主目语;又由于其呈现出的“准二元Vi”的特性,必须满足“准二元Vi”的两个允准条件,即必须有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发生联系(NP1&NP2),其中NP2必须由介词来引导。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这种语言现象也表现出了动态的发展趋势。如例(15)~(20)中,各例句b中的介词隐含,于是,句子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句式,处所宾语句便代替了介词宾语句。

在许多情况下,像例(15)~(20)中的句a与句b这样的结构有意义上的差别,正如《英语语法大全》(1988)所认定的,即带介词的结构注重于过程(process),而直接宾语结构却具有完成意义,表示已经达到。试比较:

(21)a.Let’s swim across the river.

b.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swim the channel.

从例(21)可以看出,a中“swim”应为不及物动词,后需接介词方能引出宾语“the river”,介词“across”的出现凸显了“游的过程”这一语义内容;b中,介词“across”省去,“swim”开始转为及物动词,后直接接宾语“the channel”,也正是介词“across”的省略,才使“游完”这一语义前景化,此时,“swim”带有显著的结果意义。

与汉语比起来,该类“准二元Vi”在句法结构上相对简单,如下表所示:

NP1+V+P+NP2Tom roams around the city.

Let’s swim across the river.

NP1+V+NP2Tom roams the city.

Let’s swim the river.

通过分析以上例句,我们发现英语中该运动类“准二元Vi”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表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为了实现语义知足和句法结构的完整,该类动词需要在介引的作用下引出NP2,这时,动词为及物性很弱的准二元动词;其次,由于动词与介词在语义上的融合,介词隐现,动词开始由一位向二位方向飘动,处所宾语开始充当内主目语,论元呈现增容现象;再次,在语义表达上,“NP1+V+P+NP2”句式突出了明显的过程意义,而句式“NP1+V+NP2”则强调了显著的结果意义。

四、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比较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汉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在其各自的句法表征和语义表达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第一,人类具有的相同的生理结构和相似的客观世界使得人类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有相似之处,从而在语言的使用和感知方面表现出共性。比如,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都呈现出相近的句法结构变化规律,即由句式NP1+V+P+NP2向句式NP1+V+NP2转变的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在句法结构方面,相对于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的宾语构式而言,汉语运动类“准二元Vi”的宾语构式相对复杂。如:句式(NP1)+V+P+NP2不但可以变为NP1+V+NP2,而且,一般情况下,当介词是“往”“在”“向”等时,句式(NP1)+V+P+NP2亦可转换成(NP1)+P+NP2+V。例如:

划向对岸 ﹤——﹥ 向对岸划

飞往北京 ﹤——﹥往北京飞。

英语的句式发展变化相对单一,显现了由构式NP1+V+P+NP2向构式NP1+V+NP2发展的轨迹。在英语中,该类动词一般不出现在句式(NP1)+P+NP2+V中,如:*Tom around the city roams.这表明汉英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连,语言是思维的表现。第三,在语义表达方面,动词后接介词时,汉语凸显了动作的方向、处所,而英语侧重了动作的过程;介词隐去时,汉语弱化了动作的方向性,英语则强调了动作的结果意义。第四,在文体方面,介词出现时,汉语中,句式(NP1)+V+P+NP2多用于书面语;介词隐省时,汉语中,句式句式(NP1)+V+NP2多出现在口语中。在英语中,介词使用与否,似乎与文体关联不大,对此问题,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第五,在介词由出现到隐省的过程中,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都实现了由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方向的飘移,即由一位动词变为二位动词,处所宾语开始充当动词的内主目语,动词实现了论元增容③。

五、结语

本文从配价论元角度出发,对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正是由于“准二元Vi”本身的特殊性(向及物动词方向的飘移)引起了宾语构式的变化。从认知角度来说,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认知的影响。语言与思维紧密相连,正如王寅(2006:67)所说,语言是思维的一种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并将思维固定下来;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终极产品的表达形式。汉英民族在认知和思维方式上的共性和个性决定了其语言表征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说,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一般都遵循经济性原则,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形式传达信息时,就会删繁就简。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提取双方所关注的主要信息点,也就是抓住承载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就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与随后介词而言,正是二者具有相似的语义特征和虚词比实词更容易简化的特点,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为追求“经济”就省略了介词。从句法角度来说,正是运动类“准二元Vi”价位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结构的变化;从语义角度来说,也正是运动类“准二元Vi”与随后介词在语义上的融合与分解促使其宾语构式在句法层面上的特殊性与善变性。正是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在句法或语义上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样有助于把握其语用特征,从而提高学习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沒有对其他准二元动词的及物性进行分析,这是一个遗憾,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完善。

注 释:

①注意准二元动词与二元动词不同。二元动词能关联两个从属成分

(dependent constituents),其中一个是施事(agent)、或主题(theme),另一个是处所(location)、或结果(result)、或受事(patient)。

②温宾利(2002:60)认为,宾语主目语在结构上处于动词短语

之内,称为内主目语(internal argument),得到的题元角色为内题元角色(internal theta role);主语在动词短语之外,叫外主目语(external argument),得到外题元角色(external theta role)。

③当介词省去后,动词由一价动词转为二价动词。此时,句子在动

词变价的基础上经历了论元增容。各例中b句分别增加了一个论元(或曰配价成分),在句法层面上实现为双价动词,分别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配价集。

参考文献:

[1]Rissanen,M.Syntax[A].In Lass,R.(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Volume III)[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Givón,T.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4.

[4]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陆俭明.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A].语法研究和探索(五)

[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7]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10]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的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

语,2001,(4).

[11]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

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2003,(3).

[12]刘晓林.也淡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J].外国语,2004,(1).

[13]刘正光,刘润.VI+NP的非范畴化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41).

[14]王珍.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存在的认知理据[J].汉语学

报,2006,(3).

[15]杨永忠.Vi+NP中NP的句法地位[J].语言研究,2007,(6).

[16]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7]孟宗,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动词用法词典[Z].上海.上海

辞书出版社,1987.

[18]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19]汉语知识讲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0]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迎新总结文档下一篇: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