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精选10篇)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篇1

要求统一文件夹(另附图片),内容成册(附目录模板),文件夹名称及内容要点如下:

1.诊疗方案:2009-2012年,每年一份,至少3种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常规,标明年份、修订日期,临床分析要做细,要求逐年持续改进,评估,难点分析要求写成类似论文的形式。

2.临床路径:要求至少3个路径、表单,要体现改进。自2012年4月1日开始。

3.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设备(名称、型号、运行情况、购置日期、年限等)

4.科室制度:核心制度+医院下放的红头文件、其他文件及通知+科室规定。

5.总结和未来规划: 2009-2012年,每年一份,总结要突出中医诊疗,规划要写5年规划及当年规划。

6.人事资料: 科室人员组成,包括职称、工作时间、执业证书及各种证书复印件等。

7.优势病种完成情况:列表说明;科室发展情况对比;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总结。

8.继续教育:科室每个人的完成情况(2009-2011年),列表说明,并附原始材料及各种证书的复印件。

注:以上文档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及纸质版形式上报评审办备案,各科室留资料迎接检查。

病历准备要点

1.自即日起,全院各科室现行病历均写中医病历,需符合以下病历书写要求。

2.书写病历需参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0年7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住院病历质量控制表(2010版)》的相关要求。

3.要突出中医诊疗特色、诊疗常规,在首程及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如下字样:依据我科本诊疗常规诊治如下。

5.准备好20份归档病历(2011年5月至今,从就近的开始准备),其中必须包括5份疑难病例。

各病区完善落实核心制度的11个记录本

即:

1.医师交接班记录本

2.法律、法规及下发文件学习记录本 3.病历讨论记录本

4.住院病历自查记录本 5.急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6.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

7.术前讨论记录本(限手术科室)8.科主任(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本 9.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0.会诊记录本

11.业务学习记录本 以上记录需完善3年的。

备注:会诊记录本和业务学习记录本为新增记录本。

迎接检查要点

(一)访谈注意事项

1.访谈涉及三级医师,包括科室负责人,熟练掌握诊疗常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需做到宁粗勿忘,即宁可只会回答主要的条框,也不能说忘了,不知道。

2.访谈要求:评审专家的提问,尽量展开说明,丰富相关内容。

3.注意着装。

4.各科室还需要准备本科方剂,分中医医师掌握部分及临床医师掌握部分的纸质版提供给来检查的专家。

(二)准备材料:宁烂勿缺(所有材料必须有,好不好不重要)、宁中勿西(所有材料必须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优先,所有材料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三)招待专家宁繁勿简:考虑要周全,包括生活和工作等,例如:为专家准备铅笔、小刀及橡皮,最好把亮点、评审结论拟草完成,提供给专家组。

(四)宁弱勿强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篇2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一) 人事档案的收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从收集员工资料开始, 收集医院的所有员工的基本个人信息资料、学历情况、工作绩效、工作成果等信息进行系统的登记和整理, 收集的资料要全面, 保证员工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 人事档案的归档

人事档案的归档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 归档工作主要是对收集来的员工信息, 根据职工的职位和科室的不同, 进行分类, 并对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审核, 剔除伪造和没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职工, 立即辞退, 保证医院人才符合国家对于医院医生岗位的要求标准, 完成医院人事档案资料的鉴别工作。

(三) 人事档案的保存

医院人事档案的保存工作是保证医院的每位员工的档案都真实和完整, 供医院领导的随时调取和合理安排职工的岗位提供依据。因此,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规范职工档案的查阅、使用和转递工作, 做到档在人在、档走人走, 保证职工档案不积压、不缺失, 避免篡改和伪造人事档案的情况发生, 保证全院职工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定期对职工的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 认真核对职工档案资料, 提高职工档案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改进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 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人事档案是为了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 方便医院了解医院所有员工的背景资料、学历情况、专业能力等, 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因此, 为了保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必须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管理标准, 规范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为医院预测人才需求和分析人力资源情况做好导向作用, 实现医院所有员工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二) 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社会的各行各业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因此, 医院要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配备医院档案管理办公的自动化设备,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此外,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中,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建立个人电子档案, 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的数据库系统, 方便医院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取, 切实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的准确性和使用率, 推动医院人事的管理工作。

(三) 规范医院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和保存工作

医院人事档案的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存三个方面, 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能够保证医院领导全面掌握全体员工信息, 为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因此,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规范医院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和保存工作, 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和保存的流程, 确保医院职工档案信息的真实和有效。此外, 要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并委派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进行监督, 落实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保证医院职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 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医院应该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技术,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为医院人事管理人员或领导随时调取员工的档案打好基础, 方便调取员工的录取、晋升、离职或办理其它相关的档案资料的需要。此外, 医院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工作, 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查阅的参考。

三、结束语

医院人事档案材料真实的反映了各级人员职务、学历和专业等情况, 按照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依据, 将人才需求预测及人力资源情况分析工作做好, 有助于医院建立起以择优、竞争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 高效的利用资源, 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 。

摘要:人事档案是医院选拔和任用人员的重要凭证, 是做好人事工作, 确保人才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存工作。本文通过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分析, 探索如何改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为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注释

11 陈伟光, 彭秀媚.浅谈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 2014, 3 (5) :190-191.

22 于建光.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8 (16) :98.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篇3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中西结合;骨伤护理

1 运用四诊八纲对骨伤病人辨证施治,全方位对骨伤病人进行护理

时至今日,提及骨伤人们往往认为就是骨折,其实不然,结合历代医学家的分类办法来讲,骨伤按照不同的成因可以分为创伤、劳损和外感六淫所导致的筋骨关节病症。对于因为外力原因造成的骨折,脱臼,挫伤等伤害,特别是对于开放性的骨折,应该及时采取无菌敷料包扎的办法,最大限度的防止感染,而对于因年龄体质或先天因素引起的颈腰疾病,应当从根源上固本扶正,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确定病情,进而采取舒筋活血、化淤散寒等辨证施治的方法,辅以推拿按摩、热敷熏洗的方式减轻病痛,达到治疗护理的目的。

以常見的急性腰肌筋膜损伤为例,急性腰肌筋膜损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腰扭伤”常见于失足滑倒导致筋膜突然收缩而造成的撕裂伤。在护理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位患者因为抱小孩子的原因,导致腰部表现为一侧剧烈疼痛,静卧时疼痛感稍差,不能直立行走,通过用手按压患处可发现脊柱多向患处侧弯,患处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并且可见清晰淤斑与肿胀,这就是典型的腰扭伤的临床症状,对这位年轻妈妈的护理,采取疏筋通络的方法,指按肾俞、关元俞、承门等穴位,再加揉背、封腰等手法让患处达到活血止痛的疗效。对急性期的护理工作,做到室内无对流风,预防病人受到寒凉的侵蚀以至病情反复,限制病人的腰部活动,适当安抚病人的焦躁情绪,每日记录病人的体温血压等常规数据,保持病房内的整洁,防止患者因为乱丢杂物而跌到的事件发生,通过这些细心的护理工作,相信病人可以很快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骨伤的功能锻炼中,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消除患者对锻炼的顾虑,比如介绍病人进行弓步云手、飞燕点水、腰部画圈等方法,治疗各种软骨组织的挫伤和骨折等情况。

2 重视骨伤病人的情志护理工作,关注幼儿护理工作,将护理服务变成贴心服务

有句话说的好:“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骨伤病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患者,由于骨伤多属于突发事件,所以大部分患者,不能完成从健康的生活状态,转变为行动不便且疼痛难忍,由于恢复的病程时间长,对愈后的状态也存有顾虑,导致病人在遭受病痛的同时,也遭受着心理疾病的折磨。所以作为直接接触的护理人员来讲,应该根据病人性格特点和病情情况,对患者进行精神抚慰,中医理论告诉我们“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所以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骨伤患者雪上加霜,依据《黄帝内经》所描述的“移情、疏导、暗示”等方法,解病人之郁结,悦病人之情志。中医护理人员应该从整体着手,通过外部的给药治疗,观察病人内在机体变化,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健康出院。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5个月到14岁的小儿患者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男童比例也远远高于女童比例,除了常见的外伤、关节脱臼等骨伤外,特别对于未满一周的髋关节宝宝的护理工作,更应该仔细认真,包括平时抱患儿时候,应该保证患儿左右充分张开双腿,选择硬的被褥和给患儿穿着宽松的裤子,以防止因为护理不当,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不可逆转的伤害。

骨科护理工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护理人员也难免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忽视一些细节部分,职业的倦怠也会导致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低落,所以护理人员也该关注下自身的情志状态,把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护理工作中,改变以往的生硬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将护理服务做成贴心服务,成为创建微笑服务的一面窗口旗帜。

3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完善业务知识,掌握综合护理成为中医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机体内外协调发展,这一贯穿于中医各方面的理论,成为精湛医术和丰富护理经验的指导思想,上观古代护理文献:《理伤续断秘方》首先提出了束缚器和固定方法的概念,也就是今天大家可以常常见到的各种固定器具的先祖,《正骨心法要旨》则以独创的攀索叠砖的方式,对屈曲型胸腰椎骨折进行了固定复位治疗,还有《诸病源侯论》则提出了对内因导致的骨伤,用养生导引法来祛除体内蓄积的淤血。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护理经验,依然对当今的中医骨科护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中医护理人员除了具备最基础的中西医学和护理知识,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外,还应该兢兢业业去继续钻研业务知识,复合型人才成为各行各业广泛追求的目标,中医骨科护理也不例外,作为临床的护理人员,能够自我学习中医病理学和养生保健学,研究各类疾病的饮食禁忌,为患者建议或制定利于康复的食谱,精通推拿、针灸、刮痧等自然疗法,这样专业的中医骨科符合型护理人员,既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减轻病痛,又符合现代社会和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必然成为未来中医骨科护理专业对护理人员择优录取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在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中医护理体系中,中医骨科护理以其突出的优势,成为治标也治本的代名词。组建一支业务水平高超、服务态度好的护理队伍,成为当今骨科科室或医院赢得广泛赞誉的重要手段,相信每一位从事中医骨科学护理人员,都怀着一颗仁慈的心,为每一个骨伤患者提供尽善尽美的真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露凡.中医骨科护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

[2]王伯祥,李世瑞.中西医结合全书.中国医学出版社.2000.3

[3]施杞.中医骨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4]赵从玲.中医护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

徐州2014中医工作要点 篇4

2014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两个率先”、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及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中医药强市为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好中求快、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不断发展,保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

(一)抓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按照《徐州市“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严格工作责任制,以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措施,把每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支持,及时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开展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执行情况绩效考评,确保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能够按期完成。

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深入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推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全面开展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范围。探索研究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鼓励中

医药服务使用。加强调研督导,及时掌握改革情况。

(三)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按照覆盖目标人群35%的目标,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

(四)推动建立中医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市、县中医院继续通过领办、构建联合体、技术合作等形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协作帮扶,带动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强化已有中医药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落实“适当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和“中药饮片不实行零差率”等政策。改进中医类别医师的执业注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中医医师多点执业工作。

三、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六)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抓好市、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市级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单位等项目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切实改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指导和管理,严格考核评估,注重追踪问效,确保项目建设水平。

(七)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活动,完善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机制。开展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示范单位。

(八)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

医妇科和儿科设置,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四、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

(九)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继续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平台。认真实施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争取扩大试点区域。根据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通过发掘、继承、集成、创新等方式,加快研发和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技术产品。

(十)开展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鼓励以多种形式探索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参与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

五、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十一)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力度。将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和目标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开展中期评估和督导,并通报实施情况。

(十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建设。继续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加强实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

(十三)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学习新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建设标准,遴选推荐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丰县、沛县、睢宁县、铜山区力争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云龙区确保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鼓楼区、贾汪区积

极开展全省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十四)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做好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十五)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继续开展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和以“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完善中医医院评价机制,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

(十六)创新中医医院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发展模式,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深入推进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规范中医综合诊疗区(室)建设,强化中医综合诊疗工作。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打造中医综合诊疗平台。

(十七)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研究,推广实施中医诊疗方案。积极准备迎接国家、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中期评估工作。实施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建设监测及中期评估。

(十八)加强中医护理工作。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大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推广,开展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

(十九)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结合中医医院评审及持续改进活动等载体,加强中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保障药品质量。

七、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十)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丰富中医药文化内涵,鼓励开展中医药文化理论和学术流派研究。

(二十一)强化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全面改善中医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指导和督查,促进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篇5

2013年院精神文明工作任务目标:保持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市万人问卷患者满意度调查在全市卫生系统保持前三名。继续创建平安医院、**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市文明单位,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今年医院精神文明工作重点要围绕以下九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训,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学习型医院,深进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理想信念教育。制定医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计划、落实教育培训和考核措施、丰富学习渠道,完善医院网站培训内容,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激起职工自主学习的热忱。构成有益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

重视进步领导班子和干部政治素质和整体综合能力,努力进步医院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展开两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和MPH核心课程培训班。展开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组织职工参加专题培训班,举行两次情势报告会,展开班组学习讨论,用十八大精神引领职工行为,为落实医改实施新任务、推动医院建设发展新目标凝心聚力。

(二)优化就诊环境流程,进步患者满意度

以每个月精神文明检查、讲评、反馈、整改工作,三五集中行动评比工作,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加大院外监督员督查和出院病人随访监查力度为抓手,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三级工作责任制,继续保持较高的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的投诉信访内容、院内满意度测评反馈、行政管理巡查反馈等渠道,结合医务社工、志愿者、院外行风监督员等监督气力,对医院服务流程中的缺陷提出优化建议,推动医院服务流程的延续改进。继续推动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优良护理、门诊一站式服务、整合门诊、日间医疗等服务模式。

(三)创新关爱患者举措,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2019年县中医药工作要点 篇6

2019年县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解放思想,谋划大局,聚力传承创新,突出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助推健康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

1、突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中医药工作,创新思维。挖掘潜力开拓中医药新项目、新优势、新领域。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制约监督和拒腐防变教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成果,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增强使命担当意识,着力建设忠诚、廉洁的干部队伍。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能力本领。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形成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1、坚持依法发展中医药。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报名审核、上报工作,严格审核程序和报名资格核实,确保此项工作规范、严谨、着实。抓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

2、推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做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监测。推进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三、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

1、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医医院全部参与区域中医医联体。持续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中医药特色家庭医生个性化服务包。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引导优质中医资源下沉、患者有序就医,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2、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中医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中医医院制定章程。严格按照国家公立中医院绩效考评要求。

3、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中医院广泛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探索中医药收付费方式,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

四、完善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指导我县中医医院对照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加强建设。推进中医药融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推动中医医院远程会诊。加强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管理。

2、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开展示范中医馆建设工作。同时与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相结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不断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切实做好创建成果,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

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开展中医医院评价考核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我县中医专业医疗质控小组,强化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督导检查。加强中医药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参与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灾害事故等卫生应急工作。继续推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

4、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培训督导。

五、严格人员准入管理

加强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管理。开展中医学术确有专长人员准入申报,完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审核、准入、注册、监管制度。

六、全力抓好扶贫工作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深化对口帮扶,建立完善对口帮扶关系,加强中医药健康扶贫工作培训。

七、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1、贯彻落实中医药科技创新制度。以国家各部委、省级中医药科技规划和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与服务能力。

2、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施中药质量提升工程,规范中药煎药室管理,培养中药煎药人才,组织选手参与全省中药知识技能大赛。

八、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张宏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九、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

1、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排查中医药领域的风险隐患,着力防范化解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系统风险。

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实施中医药文化普及传播行动,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组织好中医中药中国行各项活动,做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药质量提升工程、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以中国中医药报为主要载体的宣传力度。

3、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中医药专项资金的执行监管。开展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心血管病医院设计要点解析 篇7

以体现医院功能为基础

*门诊大厅无需过大

“要建好心血管病医院, 首先要了解医院的功能, 明确医院的针对性和需求, 这样就会有的放矢, 建成真正适合医院的建筑。”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二所所长李辉根据心血管疾病及患者的特点对这类医院建筑的设计做了具体分析。

他说, 心血管疾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急性的心血管病, 这种患者通常发病快, 且发病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救助。这就要求医院的急救部和绿色通道要非常完善, 急性发病的患者, 一经发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被送到急救部进行抢救, 以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另一种是慢性心脏病, 这类患者发病缓慢, 等候治疗的时间可以延长, 一般可通过预约的形式就诊, 由于他们就诊的时间是可以相互错开的, 因而避免了人流的拥挤, 所以门诊大厅也无需像综合医院一样建得过大。

*对急救室、手术室的要求很高

心血管病医院专科性非常强, 功能相对单一, 相比其他医院, 手术会相对较多, 门诊量相对较少, 因此它对急救室以及手术室的要求很高, 对门诊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设计时应考虑将手术部做得大一些, 并有与之相配套的ICU, 综合性医院通常是一张手术床对应配置两张监护床, 但对心血管病医院来说监护病床配置数量也要相应增加。门诊则只要合理安排诊室内设施与设备, 满足采光和通风良好等基本要求即可, 无需大费周章。

以患者需求为根本

李辉介绍说, 心血管病患者主要分为两大群体, 一类是婴幼儿, 患者通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类是老年人, 患者大多患有急慢性心血管疾病。两类患者的相同点都是体质较弱, 行动不便, 需要人员陪护。

*注意感染控制

“心血管病医院的设计中必须重视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的控制, 患者的特殊监护区与手术部不仅要相邻, 还要设置洁净通道直接相通, 避免经过非洁净区, 以保证其卫生、安全。”李辉说, 在北京安贞医院监护区的设计中, 由于充分考虑了上述问题, 采用中心岛式的监护模式, 将监护病房分为两大区, 使重症监护患者都在护理人员的监护视野之内。各间以玻璃隔断分割成小间, 集中设置医护用房, 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安全。

*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上海浚源设计有限公司高忠民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心血管病患者行动不便, 通常都需要借助轮椅行走, 这就要求医院内部无论是垂直交通还是水平交通都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由他主持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病综合楼的设计中, 不仅将诊室、候诊空间乃至诊室开门的大小都做了相应的增加, 还将各种检查科室相对集中设置, 以方便患者在最短的路径内完成各项功能检查, 最大程度地缩短行走距离。

*注重人性化设计

高忠民认为, 心血管病医院陪护人员相对较多, 预留给这些人的空间也要有考虑并相应增加。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 为解决重症监护患者家属等候时的拥挤问题, 体现出环境空间的人性化需求, 他大胆采用了增加探视空间的方式。为了避免探视人员过多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高忠民还围绕着重症监护的病床设置了专门的探视通道, 探视人员可直接看到患者的治疗情况。

以未来发展为目标

*为新设备预留充足空间

对心血管病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 设计师们提出了自己看法。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六分院总建筑师钱宁亚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医疗设备的极高要求, 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要为未来引进和使用新设备预留足够的空间。”

*引入养老、康复的理念

高忠民建议, 在心血管和医院的设计中应引入养老、康复的理念, 将其建成集度假、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医疗机构。“这样‘三管齐下’的设计, 方能使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真正实现‘大专科、小综合’的医疗要求。”

*重视智能化系统

县级医院手术室护长的管理要点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5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突飞猛进,医学模式不断转变,许多医学上的新疗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引进,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文化层度低,手术量多,急诊手术多,危重手术病人多,手术室建筑布局不合理的特点,手术室护士长作为一名管理者,要从过去的管理模式转变过来,既要作好日常的业务管理,又要充分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更好地配合临床手术科室顺利工作。本人从2000年到2007年从事手术室护士长管理工作,现将几点管理体会简介如下。

1手术室质量管理

1.1完善手术室管理体系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手术室业务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首先要建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手术室新人的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做到公开,公平,竟争,择优用人的原则,护士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已的爱心及积极工作的态度,为护士作出榜样。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释放她们的潜能,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工作和谐,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利益一致。

1.2按需设岗,合理用人

合理用人是保证手术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针对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足,手术量大,急诊手术,危重手多的特点,充分调动每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她们的特点,性格,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按排各班次,做到新老护士搭配,弹性排班,使她们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通过适当放权来释放她们的工作激情,让她们有被信任的感受。同时也让她们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体验管理的压力,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1.3设立合理的奖罚制度

建立建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针对本院护理人员不足,劳动强度大的特点,设立有效的评估条例。采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积分,大,中,小手术积分的办法,打破原有的大锅饭,拉开收入距离来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4充分调动护理骨干的积极性

针对本科现有护理人员的特点,对于在手术室工作年限长的护士,让她们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使她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她们的特长,把她们放在质量管理,感控管理的位置上。因为她们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悉手术室专科业务,并在本科护士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手术室的护士长,要适当放权给她们,在工作上定期征求她们的意见,注意培养她们的管理能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有能力又敬业爱岗的护士,争取给予她们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工作。

1.5保证临床手术科室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手术方式,手术设备不断引进手术室,这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首先要对新技术有所认识,对新的设备要熟练掌握,虚心向熟悉新技术的医师学习,进一步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要定期组织本科护士业务学习,提高她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地配合手术的开展。定期与临床医师沟通,听取好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护士长在护理人员中的威信。做到既有管理水平又有业务能力的科室带头人。

2加强术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旎,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引起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定期组织本科人员学习,识别手术护理的风险,同时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督促护理人员操作规范,防止事故的发生。

3加强手术室的感控管理

由于本院手术室建筑陈旧,布局不规范,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清楚手术室的布局要求,做到污洁分开,对室内要做到湿扫。工作人员进出要换专备的衣鞋,控制出入手术参观人数。完善各种手术室感控制度,定期组织本科人员学习感控知识,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充分认识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每月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空气培养,对消毒液,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抽检,及时记录及反馈,不断改进,从而确保存手术安全。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篇9

黄平安医创领办〔2016〕1号

关于印发《2016年黄石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城区各医疗机构:

为深入推进我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促进平安黄石建设,特制定《2016年黄石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请各县(市)区、各单位根据本要点要求,结合部门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6月14日

2016年黄石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特制定2016年全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要点。

一、主要工作目标

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中心,以各级平安医院创建协调组织为平台,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努力达到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医疗机构秩序明显好转、涉医违法犯罪事件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的目标,使我市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和过度医疗专项整治工作。

(三)加快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2016年底,全市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参保率达到100%。

(四)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调解依法、规范、有效进行。

(五)依法惩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

(六)加强医院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各种不平安隐患。

(七)提高医疗机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警医联动机制建设。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坚持顸防为主,改善医疗服务,确保质量安全。1.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继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最强烈、反应最突出的问题,深化改革,改善服务。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创新和完善便民惠民服务,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大力开展预约诊疗等服务,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考核评价力度;积极总结和宣传各地的有效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卫生计生部门)

2.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卫生计生部门应当督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等,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开展过度医疗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公示主要监铡指标,使过度医疗行为基本得到控制。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卫生计生部门)

3.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贯彻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及配套文件,抵制红包和商业贿赂行为,严肃查处行业不正之风案件,严格责任追究,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深入实施《医师 3 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医师定期考核的指标体系,突出医师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卫生计生部门)

4.严格医疗广告监管。卫生计生、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查处工作力度,净化医疗广告市场。加强日常监测监管与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传统媒体医疗广告发布行为;积极推进互联网广告监测体系建设与应用,突出重点门户网站和医疗行业网站,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广告监测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广告审核标准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群众辨别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意识和能力。(工商、卫生计生部门)

5.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总结救助基金核报核销经验,规范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流程,完善救助基金核报制度,加强指导督查力度,推进制度落实。做好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制度间的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医疗保障网络,发挥基金的最大效益。(卫生计生、财政、公安、民政部门)

(二)突出工作重点,立足机制建设,妥善处理叫纷。6.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会同人民法院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帮助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受理、调解、回访、反馈等各项工作制度,4 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建立医学、法律等专家咨询库,确保调解依法、规范、有效进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组织法律援助机构为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医疗纠纷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指导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为医疗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指导律师做好代理服务工作,促使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妥善解决争议。(司法、法院、卫生计生部门)

7.加快推进医疗责任险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责任保险的参保率,2016年底,确保全市一级及以上医院(含民营医院)参保率达到100%。积极推行医疗意外险,不断提高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覆盖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考核评价机制,指导保险公司积极主动为投保对象提供优质保险服务。(保监、卫生计生部门)

8.做好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应当及时立案受理,积极开展诉讼调解,对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判决,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在诉讼过程中应当加强诉讼指导,并做好判后释疑工作。(法院)

9.加强警医联动机制建设。卫生计生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应对机制和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公安机关应根据《湖北省医院警务室建设暂行规定》(鄂公通〔2013〕87 5 号)的要求在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及时受理涉医报警求助,加强动态管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发现有暴力倾向的患者,或者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发现有矛盾激化,可能引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公安、卫生计生部门)

(三)畅通投诉渠道,加强内部安保,提高防控能力。10.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投诉管理,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者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建立畅通、便捷的投诉渠道。医疗机构投诉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该部门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加大对患者法律知识的宣传,引导患者依法、理性解决医疗纠纷。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网络投诉平台,并安排专人处理、回复患者投诉。要做到投诉必管、投诉必复,在规定期限内向投诉人反馈处理情况。(卫生计生部门)

11.强化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3〕28号)(以下筒称《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好对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督促医疗机构重点加强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达到《指导意见》要求,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 6 防控网络体系。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安全监控中心应当建设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卫生计生、公安部门)

12.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巡查守护。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内部巡查守护,对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夜间值班科室等关键部门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先期处置。要加强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动态管理,组织保卫人员、保安员定时和慈时巡查。发生案事件后,要立即报警,保卫人员和保安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控制违法犯罪人员,做好现场保护措施,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公安、卫生计生部门)

13.加强医疗机构周边环境整治。城管部门对医院周边的店外经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市容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公安交警部门强化周边道路的清理整顿,整治医疗机构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和停车秩序,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内外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保持进出口道路、应急救护道路畅通。(城管、公安部门)

(四)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维护行业形象。14.正确引导宣传舆论。大力宣传医务工作者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树立正面典型。宣传医学科学规律,增 7 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学科学的高技术、高风险、经验性、实践性的理解,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医学科学规律、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的社会氛围,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新闻媒体对有关医患纠纷要审慎报道。(宣传、卫生计生部门)

(五)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考核评价,全面推进工作。15.充分发挥平安医院创建协调组织的作用。各级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组织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适时召开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会议,通报情况,沟通信息,研究问题,部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16.建立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整改清单制度。6月份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调查,摸清医院在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内部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周边环境整治综合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统一汇总上报市综治办,以任务清单的形式下达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并实行销号管理。(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17.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督导活动。围绕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和医疗责任保险等重点工作,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和督导检查,促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深入、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18.认真组织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综治部门加强督导考核,把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特别是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纳入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根据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考评标准,组织对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创建工作进行考评。对医患纠纷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要列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范围,挂牌督办,限期整治。(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抄送:全省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

市委政法委、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

黄石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医医院工作要点 篇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0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围绕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大力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等工作,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一、积极参与实施医改各项重点任务

(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各地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时,要落实好统筹补偿方案重点提高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中药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以及各省(区、市增补中药品种的遴选工作。与卫生部联合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成药卷。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中的中成药临床应用培训和应用情况的监测与评估。

(三在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继续组织实施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条件建设。完善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及中医科室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网络协作。继续参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建立一批三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对口协作关系,确保1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接受对口支援。加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筛选工作,制定中医适宜技术筛选研究工作指南。积极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中医药内容。将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并列为重点指标予以考核。

(五积极稳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各地特别是在国家级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要在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中,合理规划公立中医医院的布局,探索建立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具体补助办法,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在投入上的倾斜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价格政策。深化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试点研究与创新,加快研究制订常见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强公立中医医院的运行管理和内涵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监管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推进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研究制定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政策。

二、加强和改善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

(六巩固发展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印发实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 2011年》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指南》。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抓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急诊急救能力等项目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加大《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推广实施力度。探索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全国10000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进行岗位培训。修订印发中医民族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加强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工作的意见,推动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

(七继续做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网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

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工作,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在项目省试行《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指标体系》。

(八努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大力实施中医“三名三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中医名医、名科、名院。继续组织实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实施重点专科(专病行动计划,继续开展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和临床治疗难点解决工作,组织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评审验收。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印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开展“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 Ⅰ ·

光明中医2010年3月第25卷第3期CJGMCM March2010.Vol25.3(九加强和改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服务管理。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调,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办法。实施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制,出台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政策措施,继续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和新型煎药机。规范中成药合理应用,对中药处方书写提出规范要求。

(十组织实施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制订关于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意见和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组织实施“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发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项目,适时开展第二批中医诊疗设备推荐工作。

(十一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对第一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试点情况进行督导,加强对“治未病”服务的效果评价和总结工作。建立健全中医预防保

健机构和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并开展试点工作。继续组织举办“治未病”高峰论坛及其系列专题讲坛。

三、切实做好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工作

(十二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总结交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经验,制定印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十三印发实施《全国民族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 2011年》。继续加强重点民族医院、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督导检查《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民族医名词术语、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标准。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支持一批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挖掘规范、推广一批疗效明显的民族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动将傣医、朝医、壮医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四、加强中医药科技支撑体系和能力建设

(十四认真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适时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研究和利用。继续加强名老中医研究型传承,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提炼并推广成果,促进知识和技术传承。做好973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实施。

(十五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组织实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业务建设和重点病种研究,开展临床科研能力培训。深化重点研究室内涵建设,适时开展交流活动。建立科研实验室开放交流服务的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做好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促进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提供科学证据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疾病、保障中药质量科研体系的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中医药科技资源调查,启用中医药科技管理系统。制定发布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十六加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制定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实施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面向需求,总结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针灸、中药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明确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并加以推广。加强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协调,研究制订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意见和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

(十七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扩大道地药材保护和规范化基地建设试点。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五、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十八继续做好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加强“国医大师”等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研究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

(十九继续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建立重点学科共享管理平台。贯彻落实《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完善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做好有关中医药院校共建工作,开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评价试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其他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与教育等部门协调,研究提出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方案,制定重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案,协调教育部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二十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继续抓好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完成24000名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计划,协调教育部开展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

业大专学历教育。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通过招聘、师带徒等多种途径吸引中医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建设一批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六、努力提高中医药文化建设水平

(二十一研究制定中医药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协调有关部门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做好中医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 Ⅱ

·光明中医2010年3月第25卷第3期CJGMCM March2010.Vol25.3(二十二认真做好“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总结和深化工作。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即建立一支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一批门类相对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开发一批科学、规范、普及性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探索建立一个文化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十三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继续做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中医药教育、产业机构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适时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二十四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新闻发布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中医药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加强与各地信息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宣传各地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进展。加大对中医药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

七、推进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十五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法制建设。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开展立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抓紧完成《中(传统医药法》草案和说明的起草,配合卫生部尽早上报国务院。做好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二十六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步伐。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继续做好中医药名词术语、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推进中医各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和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特别是国际标准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十七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继续开展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监测和查处工作,完善中医医疗广告出证查询系统等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的非法行医行为。加强中医药监督工作的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开展从事中医药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八、继续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十八制定实施新时期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继续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促进“传统医学决议”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力争将中医药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代表作名录。认真筹备开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第一次会议。提出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重点领域,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做好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研究制定工作。建设好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与非洲的传统医药合作,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控疟等项目的落实。加强政府间双边合作,落实各项合作协议。加强和指导民间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十九推动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组织好中医药海外文化巡展系列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深化中医药贸易便利化工作,在中医药服务贸易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破除有

关技术壁垒。逐步完善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支撑体系,加强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进一步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抓好内地与港澳合作协议的落实。促进“两岸搭桥专案”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建设好两岸中医药稳定的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中医药实质性项目合作。

九、科学编制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十一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确定“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及项目需求。同时,做好中医药规划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将中医药内容更多地纳入总体规划和卫生专项规划。

(三十二加强重大项目的设计和筛选论证工作,加强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中医药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各地总体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参与做好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十、全面加强中医药队伍自身建设

(三十三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制度,总结推广各地在加强行风建设方面的经验。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开展向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

(三十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强中医药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经常性教育,继续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三十五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机关、和谐团队活动。加强学习,开阔视野,结合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实践,提高科学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医药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

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环境和氛围。

· Ⅲ ·

上一篇: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鉴赏下一篇:优秀工会女职工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