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调查分析(精选8篇)
[摘要]对全国80余所高校的796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情感、需要和动机、价值、风险、素质意识及不同性别、学科、家庭背景等之间的差异。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基本特征,提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辅导员;创业教育
国外大学生创业率约为20%,大学生出来后自己创业(创立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三四个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有1%左右,跟国外大学生相比存在差距,三年后失败率高达50%以上,主要表现为资金少,缺乏管理经验,没有销路。但是差距也预示着潜力,因此,在求学期间进行创业教育是必须的,应强化他们的就业观念,转变他们传统的思想。[1]创业(enterpriser)是致力于捕捉和发现机会,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新产品、开发新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2]2014年,《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从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加强创业公共服务6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李总理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有针对性地引导并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起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全国各地18个省,80余所高校,共发放问卷804份,回收804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为99.00%。
(二)研究工具
采用李志[3]等编制的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问卷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创业情感意识、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创业价值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创业素质意识,共21个项目。分类变量是:性别、年龄、生源地、学校、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等。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分半信度为0.88。各维度间的相关介于0.062~0.599之间,呈低到中度正相关,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相关为在0.456~0.767之间,呈中到高度正相关,问卷结构效度良好。本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赋分。其中1表示“不符合”,2表示“较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则创业意识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数据处理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和审核,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文中将创业意识的5个维度界定为[3]:创业情感意识,共包含6个项目,主要反映的内容是:创业是令人快乐、兴奋的事情,创业能够带来乐趣等,体现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涉及的内容包括:创业能否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开拓就业领域,增加阅历等,体现了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价值意识,共包含4个项目,主要涉及创业能够造福他人、可以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能够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质与质量等,表现大学生对创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创业风险意识,共包含3个项目,体现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意识。创业素质意识,共包含4个项目,主要反映的是创业勇气、决心、耐心、激情,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社会支持系统的鼓励等。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总均分为4.086,5个维度创业情感意识、需要动机意识、价值意识、风险意识、素质意识得分分别为3.917,4.162,3.857,4.273,4.219。按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与否、父母亲职业、父母亲文化程度等进行差异检验,具体结果如下。
(一)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当代大学生,在几个维度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上表3.1可知,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创业意识的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二)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创业价值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F=17.685,P<0.01)。大一学生的创业价值意识显著高于大四(P<0.05);大二学生的创业价值意识与大四之前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现为大二学生的创业价值意识显著高于大四。
(三)家庭所在地差异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在创业情感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F=3.523,P<0.05),来自城市学生的创业情感意识显著高于农村(P<0.05)。
(四)独生与否差异
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在几个维度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大学生在创业意识的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五)父亲和母亲职业
采用麦可思将社会阶层分为五大类的划分方式,即管理阶层(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企业经理、私营企业主)、产业与服务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专业人员(专业与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农民与农民工和无业与退休人员。[4]父亲、母亲的职业类型对创业意识的影响见图1和图2。经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父母亲的职业类型不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结论与启示
(一)调查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充满了期待与激情,这在不同性别、成长背景的学生中均有体现,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经检验发现,大一、大二年级的创业价值意识显著高于大四;来自城市学生的创业情感意识显著高于农村。这表明,低年级的学生较即将毕业工作的学生对创业有更高的价值认同,而来自城市的学生较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更高的创业激情。
(二)启示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这与以往研究有一定差异。[5]而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真正实施创业行为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可见,找到大学生想和做之间的障碍,对大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是当下辅导员创业教育的重点。
1.原因分析
一是创业准备不足,包括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创业技能和心理状态几个方面。创业是美好的,但是创业过程是艰难的,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各方面发展比较顺利,思想单纯,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创业心理不成熟,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升入大学之初,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想法很多,然而当创业在即时,却缺少应有的创业准备,创业即成为了一纸空谈。来自城市的学生虽受周围成长环境的影响,相对农村学生具备较高的创业意识,然而在具体的.创业实施过程中,往往也随大流,缺少行动力。二是功利思想严重,多数学生在择业时,把工作的职业声望和薪酬放在第一位,兼顾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看重的不是自身的未来发展,而是“面子”。三是有较强的惰性,对创业问题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缺少执行力。对于创业,很多停留在想和规划上,空有热情而不付诸行动,年级越高,惰性越强,越是容易随波逐流,缺乏风险意识。对于求职,表现为过度依赖自己家庭的社会关系网,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兴趣爱好,择业成为了家长的任务。
2.工作对策
一是要加强自身创业教育的学习,更新知识,丰富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创业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创业教育上,应加强自身学习,把握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式和社会现状,广泛联系,尽可能的为学生给予一定的创业帮助。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技能缺乏、自身创业素质欠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二是创业教育指导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实行全过程指导。纵观大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和创业指导需求,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侧重,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实行全过程指导,即把创业教育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针对大一新生,应该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放在首位,而二、三年级则需要在掌握创业技能和学习创业知识上多下功夫,四年级学生在做好创业准备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上。加强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的专业性、时效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发挥网络的辅助作用,对大学生就业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使之尽早进入角色。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加大开展创业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多种实践平台的搭建,把创业实践落到实处,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应该充分利用好班会、团活等各种学生活动,加大开展创业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举行知识问答比赛、辩论赛、座谈会、专题知识讲座,学习最新的就业及创业的相关知识,把握最新的形势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模拟创业、创业规划大赛等其他形式的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准备;举行“从身边的人学起”等创业专题人物访谈活动,邀请身边成功创业的典型,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用人单位面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对职业形成合理的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的契合点,积极培养独立意识、独立决策和执行能力。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培养并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志品质,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加强大学生信誉意识的培养等。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求真务实、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不断开拓创新,把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对学生多深入、多了解、多引导,及时把握新形势、新政策,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升素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具备成熟的创新创业思想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创业真正成为当今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6/c351901-19604945.html
[2]郁义鸿,李志能.Robert.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
[3]李志,李雪峰,万凤艳.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30):85-89.
[4]中国网.www.china.com.cn/news
[5]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87.
[6]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5:87.
本文以某“211重点”工科大学现职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定义双肩挑辅导员为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免试研究生, 工作服务期是两年, 两年后攻读研究生;学生兼职辅导员是指双肩挑辅导员工作期满在读研期间兼职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研究生。问卷的主要有以下问题:1.每天个人时间分配情况;2.每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时间分配;3.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情况;4.承担辅导员工作的原因;5.通过兼职辅导员工作, 哪些职业可迁移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双肩挑辅导员23人, 学生兼职辅导员12人;男性21人, 女性14人;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的34人;负责学生人数在150-250之间的辅导员为11人, 251-350之间的9人, 350人以上的10人。
二、问卷分析
(一) 每天个人时间分配情况
在学习科研方面, 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分配时间都超过2小时, 比例分别为17.39%和36.36%, 可以看出学生辅导员在学习和科研方面所付出的时间要高于双肩挑辅导员, 学生兼职辅导员除了学生工作外还承担着较重的学业负担。学生辅导员和双肩挑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所分配时间有着较大的不同, 95.65%双肩挑辅导员超过了8小时,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中占54.55%, 说明有的学生兼职辅导员的学业和科研不得不占用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超过85%的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在其他兼职、个人事务、休闲娱乐以及睡眠时间等方面分配的时间均小于2小时, 这表明辅导员由于学生事务,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它事务。
(二) 每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时间分配情况
“每周与个别学生谈话并进行深度辅导”调查结果显示, 双肩挑辅导员分配时间超过5小时的占43.48%,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分配时间超过5小时则占到54.54%。超过一半以上的辅导员每周参加学校会议时间为2-5小时。80%左右的辅导员每周处理日常事务所分配的时间为10小时以上。“处理每周学生党建工作”显示, 超过60%的辅导员每周分配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在“分配每周班级建设与骨干培训时间”上, 50%以上的辅导员会超过5小时, 说明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上投入精力较多。
65.21%的双肩挑辅导员在“理论学习与培训方面”所用的时间超过2小时,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中仅为36.36%;78.26%的双肩挑辅导员在“与领导和其他同志交流工作”所用时间超过2小时, 学生兼职辅导员则为54.54%, 这表明双肩挑辅导员在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方面都比较欠缺, 需要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则表现出较大优势。
(三) 辅导员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情况
调查显示, 69.26%的双肩挑辅导员认为学习与科研方面基本没有压力, 而81.81%学生兼职辅导员存在一定程度学习与科研压力, 表明学生兼职辅导员面临的学业科研压力比双肩挑辅导员大。65.42%的双肩挑辅导员认为基本没有就业压力, 而63.63%的学生兼职辅导员认为有一定程度就业压力, 因为学生兼职辅导员临近研究生毕业, 还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且缺乏职业规划, 心理负担较重。
在个人经济压力上, 69.56%的双肩挑辅导员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压力,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中有一定程度压力的占90.91%, 这表明年龄较大的学生兼职辅导员即将踏入社会, 有着较大的社会压力。
“关于学生工作责任的压力、事务性工作压力”一项显示, 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认为有一定程度压力占近80%, 表明学生辅导员有着强烈工作责任心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双肩挑辅导员与学生兼职辅导员认为在“关于调查复杂的学生思想情况和网络等新媒介使学生工作难度加大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压力, 但是基本上能够解决, 这由于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使得大学生受到信息多元化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影响, 而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由于年龄优势, 对新媒体的应用更易接受和上手。
超过60%的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认为工作人际关系基本上没有压力, 能够解决。“个人思政素质提升”一项显示, 30.44%的双肩挑辅导员有一定程度的压力, 而学生兼职辅导员仅有9.09%。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方面, 56.53%的双肩挑辅导员有一定程度的压力, 而仅有27.27%的学生兼职辅导员有一定程度的压力, 两个结果显示双肩挑辅导员在个人的知识储备上还达不到学生兼职辅导员的水平。
(四) 承担学生工作的原因
教育和服务同学、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受自己辅导员的影响和感召、有相关个人事业发展规划、想留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4.29%、88.57%、71.43%、65.71%、68.57%。从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双肩挑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都倾向于留校从事学生工作, 比较认可和向往高校工作。
(五) 通过学生工作, 您认为您哪些职业可迁移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调查表明, 人际沟通、组织协调、文字表达与写作、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适应能力、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所占的比例超过了85%, 这说明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期间个人职业可迁移技能得到很好的提升。然而教学和研究、职业道德的选项比例相对较低, 表明双肩挑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学校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要求有待加强。
三、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一) 双肩挑辅导员及学生兼职辅导员从事一线学生工作中, 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投入工作时间长, 个人休息时间短, 体育锻炼少;工作效率不高, 工作方法有待提高。
同时, 学生兼职辅导员因占用学院辅导员编制, 他们的实际工作量与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量相当, 同时他们面对较大的学习与科研的压力, 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兼职辅导员面对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压力巨大, 急需解决。
(二) 会议与理论培训较多, 而工作技能培训较少, 只是在工作中摸索成长。
(三) 学校对双肩挑辅导员与学生兼职辅导员关心不够, 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短缺, 相关政策不明确, 导致他们普遍存在职业发展迷茫, 就业压力大的情况, 辅导员工作后期出现工作动力不足, 工作倦怠的情况。
四、建议与措施
(一) 由于2014年国家推免研究生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学校不能预留本校推免指标, 必然对选拔双肩挑辅导员造成影响。所以应该对双肩挑选拔政策进行调整, 提高双肩挑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 如对服务年限和学制年限进行调整, 将2+3模式 (2年工作服务期+3年研究生学习) 改成1+1+2模式 (2年的工作服务期, 2年兼职服务期, 第2年取得研究生学籍, 根据工作安排进行选课) , 同时学校减免或补助导师付出的研究生培养费。
(二)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培训的同时, 要有针对性加强职业可迁移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如新媒体应用技能、写作技能、时间管理等。
(三) 学校要强化双肩挑辅导员及学生兼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做好以后出口职业设计。
(四) 出台双肩挑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专门的管理政策, 规范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效和工作投入等, 对学生兼职辅导员占学院辅导员编制的政策进行调整, 同时要根据工作量提高相应的津贴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天扬, 欧阳沁, 张波.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工作实效分析及建议[J].高校辅导员, 2014, (02) :72-75.
[2]赵其波, 张丽红, 周颖, 齐巧玲.对高校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2-3-25.
[3]郑可春.对研究生担任高校兼职辅导员的认识与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1-30.
关键词:社会音乐 实践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96-03
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的人学习音乐,促使音乐教育机构逐步兴起,形成音乐与社会文化经济相融合的状态,更多的学习音乐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传授给下一代孩子,使音乐教育在市场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拓宽了就业面,逐步带动了音乐文化产业在社会中的发展。
徐州这边的学校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并不重视,几乎没有专门培训孩子学习艺术的学校,这边几乎是以培养文化为重点,努力搞好孩子文化成绩,以文化分带动升学率。在笔者上小学的时候,是经熟人介绍才开始学习音乐,才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相对于班里的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会。后来学校的一位教音乐的老师开始在学校里广招学生学习萨克斯和单簧管,一方面是想传播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好意想要孩子们学习一技之长,总归是没有坏处。这个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思想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观,带来了一波学习器乐的热潮。通过老师对家长思想上的疏通,家长逐渐支持孩子学习器乐。有的学习单簧管,有的学习萨克斯,有的学习长笛。并且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特长应用到生活中来,在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增加了晚会的节目种类,使晚会更加精彩,让更多的同学领略到音乐的魅力,让更多同学对音乐展开向往。老师最初的目的是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很多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一时兴起才学的音乐,很少有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其中一个吹萨克斯的同学是真的喜欢音乐,并下定决心往音乐方面发展。当时很多人不了解,音乐也可以用来考学,大部分人都认为音乐只是业余爱好,认为专注音乐就是不务正业。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就已经有初中升高中艺术特长加分的政策,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以自己的特长考入这所高中,文化成绩相对的降低很多,让一些文化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也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继续他们的学习之路。这样带动了当时很多的学生学习器乐,也是考学的一大捷径之路。最初简单的想要丰富孩子视野,多个兴趣爱好,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艺术伴随了孩子一生的道路。不仅初中升高中有艺术加分政策,高中升大学也是如此。当时我们以艺术成绩考入高校,艺术分占最大比重,基本上我们高三那一年时间全部花在音乐上面。在临近艺术考试的那段时间不学习文化课,主攻艺术成绩,在外面找老师上课。艺术考试不仅仅学习器乐,还要考察乐理,我们就需要找音乐教育机构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高校只以艺术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文化成绩只需要过线就可以录取。这样使很多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可以顺利的考上理想的二本大学,甚至是一本大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国家的这一政策让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不再苦恼于学习文化课这个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而投身于自己更喜欢的专业上来,也使我们看到了国家政策人性化的一面。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更多的人选择了艺术,中小学开始增设艺术特长班、艺术培训班以及不同种类器乐的老师,把对艺术有兴趣的孩子们汇集到一起,进行积极的艺术文化教育,并针对他们的专业进行专门的辅导。一些小学更加设了简单的乐理课程,为以后孩子学习乐理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国家都有艺术加分的政策,这项政策促使更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取更好的发展,更多的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升学率。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家长的思想不再那么局限,较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多个一技之长,学习为主业,乐器为副业,培养孩子全方位发展。孩子不仅在学习文化上有很大造诣,更是受到音乐的熏陶,变得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更加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音乐带给一个孩子的改变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培训行业中,音乐、美术以及舞蹈占主导地位,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显示,舞蹈培训市场规模占到中国艺术培训行业规模的29%,美术占到27.5%,音乐占到28%,三者的市场规模属于持平的状态。相比较来说,由于学习音乐的人大多都要买乐器,因此音乐在这之中会花费更多资金,也就是说音乐投资更大。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素质教育给了艺术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艺术教育有了更广泛的教育面,如今我们的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有着更高的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也会随之蓬勃向上。它刺激着更多的人选择艺术这条道路。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艺术的投入也比较大,从小让孩子接触音乐,找老师学习音乐,从小开始投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在音乐这条路上绝不吝啬,不惜花重金去学习音乐。一般来说学习艺术的学生家里都是有经济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音乐这条路走不远。更多的家长在音乐上投资,促进音乐教育领域在社会上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促使音乐教育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大量涌出。徐州近几年就出现了很多艺校,广大的社会需求促使艺校的兴起,艺校从中获取很大的利润,虽然前期花钱创作良好的艺术环境,但是后来广招生源,学生带来的利润远大于之前的投资,像笔者之前所在的艺校,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费用大概在一到两万之间,况且不止一个学生,当时艺校里就已经有三四十位学生,这之间的利润不言而喻。随着艺校不断发展,生源只会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位学生。
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出去代课,他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并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从中学习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学校学习时这些大学生担任的是学生的角色,而在出去实习时他们担任的角色就变成了老师,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体会到做老师原来也是很不容易的,老师是要承担比学生更大的壓力,做老师更要巩固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术上要远高于学生,不然不能让学生信服。还要树立威信,这一点在刚开始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积累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收益,很多大学生都可以不用问家里要钱,自己代课赚得的钱足以供自己使用,这大大减轻了父母在经济上的压力。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便可以赚钱养家,在这个失业率越来越高的国家里,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的,社会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毕业即失业,而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同,即使他们找不到公司上班,也可以招揽学生自己代课。学生们在见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他们将这些问题汇报给老师,使得老师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有所改变和针对,更能准确的把握教育的方向,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了教师教学之中的误区,并且做到更好的改善及调整。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可以在给学生讲述曲子的内在含义时,更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又重新审视当初学曲子时所没有领会的要点,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质的提升。
nlc202309091404
钢琴在音乐教育领域上有着较优势的发展前景,是现在艺术教育中发展较快较广的领域,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音域较广,钢琴在音乐当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更带动了广大的人学习钢琴。钢琴声音优美动听,吸引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兴趣,钢琴能都第一时间被人们接受,因此学习钢琴的人数不胜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琴童学习钢琴,他们带动了钢琴文化的发展,以及钢琴培训的发展。钢琴的销售有很大的光景,一般开设琴行的人,不单单只传道受益那么简单,他同时会销售钢琴,销售钢琴会带来更大利润,远大于授课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教学带动钢琴销售的模式,有的琴行不仅销售钢琴,还销售钢琴谱,不仅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利润,还方便了在琴行学艺的学生。钢琴是一个非常能够抒情的器乐,孩子们能都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获得乐趣,结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坐在一起畅聊对钢琴的畅想,是孩子们能够与人交谈,使内向的孩子更加开朗,而开朗的孩子可以带动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改变他们。钢琴可以抒发人的情感,学习音乐的人会更加快乐。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抒发情感,还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从小接受外国作品的熏陶。例如:门德尔松的作品。他的一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年轻时,从诗人海涅的诗中获得启发创作而成的。門德尔松的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已成为现在最通俗的作品,它曲调优美、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好似在天空翱翔悠然自得的感觉;贝多芬钢琴小品《致爱丽丝》,这是贝多芬在教授钢琴时,对其中一个女学生产生好感,有感而发,特地为这位女学生写下了这首轻快优美的曲子,曲子的前半部分娓娓道来,中间部分变得活泼起来,结尾重复第一段,又似呼应开头;德彪西创作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曲风新颖别有情调,亚麻色头发的青春少女形象给德彪西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作出了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曲子细腻温柔,生动的描绘出少女的清纯柔美,学生在弹奏这个曲子时就要注意情感的释放以及指尖的力度;舒曼的《快乐的农夫》,短短几分钟的钢琴小品,是为他女儿所作的,是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技巧上非常简单,曲子活泼开朗,特别适合初学儿童弹奏。在此之中,孩子了解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与写作时的背景,以及曲子的来历,作者的生平事迹,丰富了孩子的视野。孩子在弹奏作品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孩子更好的弹奏曲子,更好的领悟曲子的情感,从而演奏出更好的效果。所以,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领悟不到的知识,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
中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显然还存在着不足,很多方面都没有系统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中的我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努力做好本专业分内的事情,为音乐教育事业更添一份力!
一、调查背景:自从课外辅导成为常态以来,我们学生课外辅导班从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学生参加层次不同的课外辅导班,势必造成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给学校教学带来不便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着我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反过来又加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担心,从而为中学课外辅导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究竟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它对学校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校和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二、关键词:辅导班;学校教学;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家长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学生们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学生在校的时间不断的压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则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不浪费时间,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法的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找课外辅导补习功课或者学习其他技能,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目前,在这些课外辅导中比重集中的还是对学生功课的辅导,因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我们来说,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在当前的文化课辅导又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
通过以上的现象,我们做两份调查表,分别针对学生与家长。我总共发放了106份问卷,回收 90份,大多数同学与家长都很合作,进行认真填写,这使我们很欣慰。
四、调查对象及调查组成员
调查对象:八(7)班学生及家长
调查组长:祝俊丹
成员:徐草周宣辰吴小璇徐静俏吴婷
五、调查分析
1、学生问卷分析情况
在学生卷中,可见参加过辅导的学生是占绝大多数的。A卷分析: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自愿参加,但也有部分学生是父母要求的,这就说明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高,为了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自愿参加相关辅导。但是,参加辅导的学生有部分是感到有压力的,这现象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请老师和家长引起重视。在调查中,有部分学生是想对父母和老师说说心里话的,归纳如下:①让子女自己选择合适的科目,强求只会适得其反;②辅导轻松一点,求知宽阔一点,交流真实一点;③偶尔的辅导我们也还是能接受的,但希望更多的是让我们有自己的一份时间;④谢谢父母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我会好好学习;⑤应因人而异,如果平时课上就认真学习,何必要参加。
2、家长卷分析情况
从家长的问卷看出,有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后就开始进行辅导,家长普遍都认为并没有强迫学生参加辅导,家长认为辅导能使子女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大都考虑到了子女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因为子女个人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影响子女学习的效果。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家长表示无论课外辅导需要多少费用都会支持,这种做法一方面能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另一方面也会使家长出现“只选师资,不重实际”的错误做法。因此希望家长能好好考虑,认真恰当地为孩子选择。咨询了某些家长对课外辅导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如下:①课外辅导利弊各有,因为它能针对孩子薄弱的科目进行辅导,但也会牺牲孩子一些课余时间,会使孩子失去许多自由欢乐的时光;②课外辅导可能会使子女增加些许多知识,但我认为作用不是很大,关键还是靠子女他们自己在上课、平时多花时间,认真落实当天学习的知识。
3、采访记录(对老师的采访)
现在社会上的课外辅导班琳琅满目,您认为课外辅导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吗?如有帮助,偏向于哪类人,优生还是待进生?
答:其实,我认为课外辅导是有帮助的,一般参加辅导的人分为两类:一是培优生为了提高知识能力;二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待进生。实际上,在平时的课堂
学习中就有三中不同问题的人;一种是在学习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太大,无从下手;一种是没有接解到问题,主要是这种人在掌握知识不会挖掘问题,也没有看过很多自然就没有问题;还有一种就是害羞,即使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
您认为课外辅导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吗?
答:压力也许会有,但我想一般那些认为课外辅导对自己压力过大的同学本身就对课外辅导有一些厌倦的情绪。例如:像你们中学的学生,由于初入初中,课程还不太紧,作业量也不多,就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弥补掌握一些知识,这样也不会对自身造成很大的压力。
通常人们都认为补课和课外辅导是一样,您认为它们之间有本质性的差别吗?
答:补课是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内,因为时间不够教学无法完成而要对课程进行补充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针对的也是课堂教学,那些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而辅导一般是在课堂内的课程外增加的知识,对象可以是所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但如果补课和辅导的时间都比较长,那两者也可以是相同的,我们就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
经过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无论花多少钱都会支持子女进行辅导,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因为家长会认为子女成绩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前途,知识没落实,能力没培养,你到社会就会被各竞争所淘汰,所以家长支持参加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不要太急功近利,盲从参加。
课外辅导班一般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类,您认为两者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我认为个别辅导较好。因为集体辅导教学十分笼统,老师也不能了解那个学生知道,那个学生不知道就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但集体辅导费用较低,那些家庭经济不太好的人可以考虑选择。个别辅导则十分针对性,能因材施教及时辅导学生,采取一事实上的纠正措施,但个别辅导需要的费用较高,因此,也要仔细考虑。
4、最终的结论
4.1、中学生普遍进行过课外辅导,且有一半的学生属于自愿参加;
4.2、课外辅导时间大多数集中在双休日;着更大的加大了我们的学习压力。
4.3、课外辅导带来的压力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勉强接受,但也有百分之二十学生认为负担太重承受不了;
4.4、课外辅导的效果不明显;
4.5、大部分家长希望子女参加辅导,原因是他们普遍认为辅导能使子女提高成绩。
4.6、大部分学生的辅导形式都是在自己的任课老师家里。
六、提出的建议
1、选择形式要合适
课外辅导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不同的形式适合的对象也不同。集体辅导主要注重一种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去学习;且费用一般较为廉价。而个别辅导则讲究针对性,一对一的方式更能是老师发现学生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进而对他们给以指点,两种形式也各有优缺点,集体辅导缺乏针对性,个别辅导费用过高,所以,选择什么样形式的辅导,还需要学生自己决定。
2、改变家长的思想
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参加辅导班,成绩就能有所进步,其实,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并不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家长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地评估学生学习程度,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才是可行的。
3、调整课外辅导的时间,减轻压力
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他们也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双休日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忙碌了一周之后放松头脑、休息之用,如果还要对这仅有的时间进行占用,那就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这是不应该的。而是应该调整时间,把课外辅导改为暑假、寒假进行,且每次辅导不应太长,否则学生可能吸收不了。
4、教育部门加强工作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课外辅导班的清理、规范和整治力度。社会上的一些辅导班都是中介机构组织的,许多辅导班管理松散,根本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往往从外面聘人授课,因此教育部门更应对虚假辅导班进行清理,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5、学生要认清主次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以学校的学习为主,以校外辅导为辅。家长明确校内校外学习的主次关系非常重要,不能以校外学习取代校内学习。而校外辅导应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不是单纯重复学校的教学。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精力。如果孩子课内学习都吃力就要慎重选择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光强调老师的作用,还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倡孩子学习兴趣的动态管理,学习我们有兴趣的东西我们是不觉得苦的,而家长根据孩子学习能力确定适当的目标,可以避免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6、家长也应接受辅导
孩子的教育效果,家长的影响非常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都是“无照驾驶”。从教育实践的案例来看,不少孩子的学习问题其实出在家长身上。举例说,我的一个同学,老师认为很聪明,同学中也有威信。可是经常考试答不完卷子,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徘徊。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原来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到家后,必须学习两个小时。孩子如果提前做完了功课,就增加更多的练习。为了少做题,孩子就养成了不按时完成功课的习惯。目前不少辅导机构已经在开发专门针对家长的辅导课程,向家长提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促进孩子的学习。
7、课外辅导不光为考试
现在的教育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管是小升初还是高考,素质教育的要求都越来越突出。综合素质测评的7项指标,目前中小学课外辅导只做了学业考试这一块,其他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还没涉及。不少培训机构都在思考,未来培训机构在教育从单纯注重升学考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应该大有可为。从中可以找到学历教育提供不了的教育服务。例如幼儿园到小学的幼小衔接教育,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而是帮助学生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一系列的转变衔接。向学生提供在学校学不到的,在学校学不好的教育服务。通过研究创新帮助孩子尽快地补充和提高。帮我们把时间节省下来。去思考、实践、创造。
七、我们的心声
首先,我们自己也已经慢慢长大了,处于十六七岁这特殊年龄有一系列的特殊想法。对于学习,我们自己也很重视;我们觉的课外辅导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同时也希望,父母老师可以给我们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路是我们自己走的,我想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再能总结出如何成功的方法。老师、爸爸妈妈,希望你们放心,我们知道学习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参加课外辅导的我们也会认真地去学。
调查对象:八(7)班学生及家长
调查组长:祝俊丹
成员:徐草周宣辰吴小璇
徐静俏吴婷
十三亿的人口大国,有八亿是农民,现在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三十多年了,经济的飞度发展无疑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然而,城市发展的同时,身为农业大国必然要关注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定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国家关注农村,社会关注农村,随着一些措施的实施,如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助,农民医疗教育不断完善„„农村正稳步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轮廓日渐清晰。在农村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国家也适时地把人才导向了农村-大学生当村官。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已进入到成千、上万人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
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之整个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我们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在一个城市化的年代,这条路并不好走,当代村官肯定面临着许多的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特做了一次关于大学生村官面对的不适应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首先会是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村官多数来自城市,自己的家里环境很好,一到农村看到恶劣的环境,并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落差,没了干活的积极性;平时很少干重活,一到农村免不了要走很多山路,而平时在家里走的都是柏油路,或者是以车代步,于是就会感到体力不支;再者来说,对于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子来说,他们考大学本来就是为了走出农村,结果还是回到了农村,而且有些地方还不如自己的家乡好,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打击。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很多大学生就会感到孤独,很少与群众进行交流,而群众也不会与他们亲近,于是他们就被挂起来了。
然后是态度上的不适应。一是自己的态度,虽然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考上的村官,但是大学生有一个毛病就是眼高手低,没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如果不是这个社会太难找工作,他们也不会愿意到农村去当小小的村官,二是上级的态度,我国的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各项政策保障还相当不健全,所以在管理上,上级也不是那么的严格,甚至是松散的很,给大家的感觉就是自己没有作用,没有事干,上级的不重视,让大家心里上也接受不了。三是村委会的态度,有的村委会对大学生“村官”很是不重视,甚至感觉到他们是上级政府派来的麻烦,村委会本来运行就很困难,经费很有限,他们这一来,不止工作上不好安排,就连生活都很难着落。所以不知不觉的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村官“感觉到冷落。四是群众的态度,农村村民的素质大多都比较差,他们会以一种嘲笑的口吻跟你说话,他们的思想是很守旧的,他们一直认为,读了大学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像他们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当他们看到一批批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后就会想:读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又回到这农村来了。所以很多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很不好。这些外部不良态度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再次是工作的不适应。大学生的素质都是比较高的,他们也想在农村发光发亮,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的一份力量,但是当他们真正到农村以后,发现他们要处理的问题不是要建立一个程序或者是写一份演讲稿,他们要处理一些在他们看来也许不值一提的小事,比如:谁家牛吃了谁家菜,谁家的狗又被谁家要给毒死了,或者是邻里吵架,要去劝架的。而一般情况下,他们说的话是没有分量的。他么想打印一份什么资料的时候却发现没有电脑,诸如此类的问题给他们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他们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于是工作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最后是学习的不适应。大学生“村官“在学校里学习,大家都是老师授课,说白了全是书本上的事。而来到了农村,学习就变得很隐蔽,很隐含了,他们要学习怎样煮饭,怎样洗衣服晾衣服,还要学习一定的农业知识,要向老一辈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
村官是一个新生的职业,在许多政策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肯定会面临许多的困难,这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考验,在挑战面前,大学生要做一些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把村官当好。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勤动手。不管是自己的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一定要勤快,年轻人一定要舍得出力,舍得勤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明白来到农村是工作,是学习,是修炼,而不是来享福,来度假的。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勤动脑。不止是学习上要动脑,工作上还是要勤动脑,办一件事我们要想想要怎样去开展,程序是怎么样的,要怎样做才是最好,这些都离不开动脑。在做事的时候要预想到会发生的情况,要怎样去应急。在做完后我们要去总结得失,避免以后少走弯路,尽量不要去走错路,毕竟我们大小还是个官,我们做的事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群众负责。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信心。我们来到农村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我们不是流放。我们首先要相信党和政府,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不能泄气,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克服困难,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已屡见不鲜,一方面有的学生大手大脚地花钱,而另一方面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倡导合理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已经迫在眉睫!
一.将高消费进行到底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出现在某高校的顺口溜。住的不是学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来的套间;胸前挂个手机,腰里别个随身听,手里还提个笔记本电脑;脚踏“花花公子”,身穿“华伦天奴”。据调查,现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有的学生甚至靠借债来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据某高校的一辅导员介绍,大学生高消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二.爱情投资
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玫瑰和钻石,没有钱是浪漫不起来的。情人节、妇女节、七夕节、元旦、国庆节、圣诞节甚至劳动节的节日礼物是一件都不能少。现在不少校园里“礼轻情义重”被视为“陈腐观念”,钱本身不重要,但舍不舍得花钱很重要,因此价格的高低,变成了衡量爱情真挚与否的主要砝码。男生送女友金项链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山东师范大学的阿菲是学校有名的校花,用同学们的话说,追她的男生有一个营。今年情人节,她的众多疯狂追求者之一剑辉下足狠心送了她心仪已久,价值上万元的DV,终于博得美人一笑,得以抱得美人归,但剑辉也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正所谓“女为悦己者荣,男为己悦者穷”。穿衣打扮。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有些女生,化妆品必用名牌,为美容一掷千金,毫不吝惜。每月为护肤化妆、买新衣服花的钱就上千。大一大二还好,穿个“柏仙多格”、“佐丹奴”就满足了,到大四要找工作时,砸在包装自己的行头上的钱就有几千元。山东大学新闻系的小王求职时准备了两套一千多元的套装,精致的手提包顶一个月的生活费。她还专门到影楼拍了500多元的写真集。400元的美容护理眨都不眨眼。
三.饮食住宿
有的学生嫌学校宿舍条件不好,自己每月花几百元在校外租房,还配置热水器、空调、电脑等,要求再高一点的,有专门的保姆伺候。有的高校密集地区附近甚至形成了学生公寓产业。某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介绍,学生们每天要倒
掉两三桶剩饭剩菜,剩饭剩菜的“含金量”还很高,看着大鱼大肉漂在桶里,实在令人感到可惜。每到晚上或周末,高校周边地区的饭店就挤满了学生,他们和大人一样推杯换盏、交际应酬。今天生日庆祝,明天同乡聚会,后天联络感情。这次你买单,下次就该我做东。父亲母亲辛辛苦苦一个月的工
资还不够增进几次感情。而大学区附近的洋餐馆,尤其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主角也往往是寻求浪漫的大学生。
四.贫穷是可耻的大学生朋友们自己是如何看待高消费现象的呢?“时代已经不同了,不能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生活给人们以刺激,社会怎么会有前进。”“我对我现在花费的是父母的钱这一点并不看重,我觉得只要我今后有能力回报我的父母就可以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的孩子适当提高一下消
费水平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但有些前卫大学生的新消费主张还是让记者大吃了一惊。“家里供我们完成学业不仅包括学习,更包括生活,没有优质的生活怎么会有好的学习质量,他们出钱是他们的义务。”春节期间携女友到海南潇洒出游的大学生张某对记者如是说。“我认为只要我所花的钱是合法的,我就有选择消费的自由。”“人生就这么几十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完蛋了,我们就应该趁着年轻好好享受,别说花明天的钱,花后天的钱又怎么样呢?只有好好享受,才对得起我们的青春,才不枉此生。”
五.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穷不能穷孩子。”住在济南市建设路的李先生对记者说“虽然我们家里的收入也不多,但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绝不能因为钱的原因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得舒畅,不影响学习。”
只要儿女打着“学习需要”的幌子,父母一般都会爽快地掏钱。不过毕竟一月供得起孩子上千元花销的家庭还在少数,这就出现了穷家的富家娃现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这种故事,除了让我们心痛之外,更让我们悲哀,中国有这样的子女,中国有这样的大学生,中国还有这样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滋润。
六.走出攀比炫耀怪圈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恰恰是这种高消费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大学生毕竟还是消费者,即使少数人通过给校外公司编程、炒股等方式获取了一定收益,但离高消费的距离还不小。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不要让金钱成为学生骄傲的资本。对富翁而言,自己不应提倡、追求高消费。国外的企业家如美国洛克菲勒,就十分注意教育子女有个约束。如新加坡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台湾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与平民同甘共苦等等,中国也应在这方面加强措施。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著名社会学家、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指的是“养不教,父之过”,败家子葬送父辈产业,现在看来“富不过两代”就完了。那些富翁自以为给子女金钱挥霍,是提高他们的身份,实际是不但毁了后代,而且毁了自己。
著名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则认为我国在教育上的不公平发展趋势不断扩大,以致产生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于上大学、上重点高中或设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而某些“大款”之子,成绩再差,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贵族学校”的反常现象,政府应该想个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家、个体老板、少数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把钱拿出来投资教育,以资助“希望工程”,让寒门子弟得到良好的教育。
300万贫困生在上下求索
然而当某些所谓的校园富翁在追求高消费之际,他们忘记了中国尚有7000万民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许多穷乡僻壤的农家子弟连几元钱的书费都交不起;他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有的连肥皂也买不起,洗衣服用的是从食堂好心师傅那里讨来的碱面!陕西宝鸡的丁炜考上了复旦大学。他的父亲无力替他凑齐7000元学费。失望之极的丁炜最终以自杀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共300多万人,仅山东地区就有四万多贫困生。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
目前,高校每年的学费平均约为4200到6000元人民币,相当于很多城市家庭一年的收入,这对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调查表明,有42%的调查对象和90%以上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受访者月平均支出在300元以内,而纯粹用于生活保障的费用则更少。调查还表明,普通大学生月生活和学习费用约为353元和185元,分别是贫困生该项费用的1.7和1.6倍。为节约伙食费,有很多特困生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
同时,有20%的学生认为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在人才济济的校园里,与衣食无忧、受教育条件优越的城市学生竞争,大多来自山区、农村的贫困生显然处于弱势,能够挣得奖学金的贫困生在校园里是凤毛麟角。贫困牵扯了他们更多的精力,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而且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更让人痛惜的是,贫困生为了生存去打工,反而影响了学习,不仅与奖学金无缘,而且使自己的学业陷入危机。
有些大学生可以开着私家车上学,而一些特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才能维持生计。这种两极分化的现实无疑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造成沉重的压力。华师的课桌上曾刻着这样一句话,“穷人的浪漫是辛酸”。对于大学生高消费的现象,有关专家分析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越来越高的罪魁祸首。自尊心强的大学生,受不了“己不如人”的感觉,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紧追潮流,把消费抬得更高。这样,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既不忍心向父母伸手,又没有能力赚外快,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作为一名从穷山僻壤里走出来的孩子,没有比上大学骄傲的事情了。但是还没等到他把家庭拉出贫困的深渊,他的家庭却因为他的学费而在贫困中陷得越来越深。家人住的是一间建于六七十年以前的土坯房,屋子里只有一只光秃秃的灯泡和几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一张小饭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和几张铺满了毯子的床。为了学费家中已是债务缠身,家庭几乎面临崩溃。父母几年来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他上大学起家中就没有吃过肉。
贫困的生活造成了张力过于敏感自尊的心态,名校人才荟萃的现实又使他不再是最拔尖的人物,这彻底打破了他多年来的心理平衡。寒碜的衣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也让他在生活优裕的同学面前自卑,这使得他彻底自我封闭起来。
走近贫困生,我们不仅震惊、同情,还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他们正挣扎在贫困线,正面临失学的危险,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些
什么呢?
七.寒门学子且行且珍惜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人群,生活的坎坷不幸,造成了他们的困境,他们比同龄人早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在为学业发奋图强的同时,时常还要被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困扰。但贫困不是学生的过错,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他在心理上也把自己当
成一个需要社会照顾的弱者,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那就完全地沦为一个“贫困生”了。
所有的社会都习惯于替强者捧场喝彩,只有战胜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贫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生活,贫穷也许只是一种动力。青年的问题应该自己努力解决。特别是大学生,不能把自己当成弱者乞求社会照顾。如果不付出努力与劳动,始终是被动地等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谈不上发展和创造。与其用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贫困,不如用一个行动消除困难,战胜贫困!
贫困生要彻底脱贫就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看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广交朋友,加强人际交往,向“青少年消除贫困
奖”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中国保护未成年权益优秀公民”、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刘向阳学习,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1. 研究对象
选择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六所高校共114名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共115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114份。在114名高校辅导员中,男辅导员69人,占总人数的60.5%,女辅导员45人,占总人数的39.5%;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辅导员94人,占总人数的82.5%,30—39岁的有10人,40—49岁的3人,50岁及50岁以上有7人。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六所高校的辅导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集中测试,并及时收回问卷。问卷回收之后主要采用SPSSll.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
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是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的最初编制者是L.R.nerogatis,量表原名叫Hopkins Symptom Checklist (1974), 1983年我国一些心理学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现在的SCL-90。此量表适用于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心理健康受测者,量表一共有90道项目,完成时间一般在12—25分钟。此量表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均高,每个维度都超过.77。
量表中隐含着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10个因子。在评分规则方面,SCL-90采用5级评分制。用此量表是为了评价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如何。它是目前我国筛查群体心理卫生状况最常用的量表之一。
3. 研究结果
对六所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辅导员的年龄是高校各职业或专业中年龄最低的;多数辅导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在需要层次上,多数高校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比较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大多数辅导员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本次测试中SCL-90量表中的前9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两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说明高校辅导员在身体素质和人际关系方面明显好于一般人群;其他7项因子分略为小于全国常模,但数据差异较小,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意义,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区别。具体见表1: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教师比较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到底如何呢?近年来,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常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一般人群。以田淑梅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1]一文中的数据为例,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较,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的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的SCL-90中的9个因子分有8项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教师,差异非常明显,只有敌对这一项P值大于0.05,无显著心理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4. 具体分析
据以上数据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好的。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都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本测试结果却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这样几点。
(1)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有关
本次测试中的高校辅导员绝大部分是20—29岁的年轻人,参加本次调查的高校辅导员有114名,其中20—29岁的就有94人,占总人数的82.5%,他们基本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工作时间比较短,一般都在四年以下。在本调查中,工作时间在四年及四年以下的高校辅导员有101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8.6%。其中大部分辅导员还没有结婚,调查中有71.9%的高校辅导员未婚,而没有子女的高校辅导员比例更高,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93.0%。而正是由于年轻且单身,这些辅导员的生活负担比较轻,只要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同时,由于年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比如职称评定、家庭负担、经济压力等方面。另外,由于这些高校辅导员比较年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因而心理上也自尊、自信。
(2)与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有关
高校辅导员的选留、聘用通常是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是由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考核班子,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对他们进行考核选拔的。任用的辅导员在政治方面有硬性规定,必须是中共党员,否则将不予考虑。
高校辅导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群众工作的教师或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除了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之外,对任用的辅导员的学习成绩要求一般在中等偏上,有的甚至达到保送研究生的成绩。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做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比如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担任过学生骨干。他们通常比较自信,驾驭工作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较好,心理素质也比较优良。
3.与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有关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大学生们对辅导员的人格修养有着很高的期望,比如平易近人、没有偏见、关心同学、言行一致、开朗活泼等。其实,在大学生眼中,辅导员扮演着众多的角色,有时是家长的代言人,有时是领导者,有时又像大哥哥大姐姐,这些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在人格上应该是健全的、高尚的。
有了健康、成熟的人格,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便得到了最高的体现。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一样,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同自已职业相适应的心理条件,但与众不同的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鉴于这一特殊性,辅导员就应具备一些特质:个人身心是否健康,教育智能、育人艺术是否充实,能否愉快地学习,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关系是否良好等,这些都是考察辅导员的主要标志。如果具备这些特质,将大大有利于育人任务的完成,也有助于辅导员自己价值的实现。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人格是健全的、高尚的,而这些人格特质又反过来影响他们自己,调节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行动。良好的人格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和水平,保证辅导员本人的心理活动在较高水平上健康运转,调整辅导员的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学风建设;辅导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风建设新特点和新问题是当前学界重要课题。学风的好坏不仅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高教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前,在“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的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新特点、解决教育管理的新问题,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011年4月,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在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指出要把学生学风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要将学风建设纳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整体工作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此次讲话赋予了高校学风建设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是学校与家长、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连接纽带,辅导员在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来协调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去抓[1]。
一、大学生学风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学习风气,它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信念、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相互作用的要素。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3]。
学风既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又是人才培养的手段。首先,大学生在校形成的学风对其做学问、做事、做人提供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使其受益终身。学风是否优良会影响到其在社会中的学习和成长能力,也会影响到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度;其次,大学生学风建设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积极向上的学风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使学校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3]。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有学者认为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4]。的确,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会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讨论学风问题、进行学风建设就是要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进行,立足于客观实际分析原因、寻求好的对策。大学的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体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学校角度出发,主要因素包括大学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师资水平、学生个体等[2]。下面就从文化、制度、管理、师生四个层面分析导致学风问题的原因。
1.文化层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市场力量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商业文化扩张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中的“英雄”、“标杆”大部分是政坛人物、商业精英、娱乐体育明星,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日益衰微。当代学生处在各种文化交融、多元价值观相互交锋的时代,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观选择时,学生时常会感到困惑。此外,不良信息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急功近利、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经济利益最大化等价值观,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影响着学校文化气氛和学生求学心理,导致浮躁、散漫、功利、虚夸等不良现象。
家庭教育文化也是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表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家庭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了,处于这种类型家庭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能力。另外,我们发现,大学生有的完全是为了父母的心愿而填报专业,有的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争报热门专业,当入校后发现就读专业与自己的兴趣有差距后,便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制度层面
教育制度设置对于学生行为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取向。应试教育制度使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不足,高中阶段上大学就是学生的明确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处于理想的真空,无目标导致无持久动力。其次,应试教育方式导致入学后学习方式上表现出不适应。大学以前的教育,教学上从老师“手把手地教”转变到现在“修行在自己”,不少学生感觉难适应,有的甚至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再次,该制度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他律”多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引导,在大学相对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渴望努力学习,但又管不住自己,最后嬉戏无度中荒废了学业。这些问题是应试教育制度缺陷在大学生上的反映。
3.管理层面
这里管理层面主要是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体系、方法。管理制度完善、体系健全、方法合理会使学生学习生活处于一个积极、包容的环境中,对学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现阶段学校在学生管理制度、方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许多学校、学院奖学金评选制度中都采用“综合测评分”进行排名评选,“综合素质”中学生工作加分所占比例较大而学习成绩比例较小,这样使一些没有学生工作但是成绩突出的学生反而拿不到高等级的奖学金,这种制度会误导学生形成重“工作”轻学习的动机。再例如,部分学校的保研制度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些保研条件上给予本科生发表文章加分的奖励,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各类低等级刊物上发表许多文章。该政策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术上的功利,为达目的,抄袭、找“枪手”的也不乏其人。像这样的制度设置在高校的管理中也不少,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也激励了学生努力方向,学风要建设好,制度引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我们在管理上的引导是值得反思的。
4.师生层面
教师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会对学风形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前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态度。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以及职称评定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的精力向科研偏移,真正愿意扎根于基础教学的教师人数在减少。部分教师持有为了“上课而上课”的态度,一旦课程结束,就很少愿意主动与学生沟通。对于课程的教案也是年复一年,只是被动的、记忆性的、重复性的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教案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难迎合当前大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又一主体,当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创造精神并在学习生活中富有激情;另外一方面,他们中的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缺乏严于律己、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习上的思想引导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能否成才、能否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重要时期,是该群体性格成型的重要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者,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有用之人,以理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5]。其次,要引导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在当今社会思潮繁杂,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弱,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人云亦云,只有加强人文修养,用真正的大学精神感染学生才能使其自觉抵制譬如“读书无用论”等不值一辩的言论,树立信心、专心于学习。
2.建立学习激励型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不断探索符合学风建设目的的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味强调高压管理,更多的应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适当提高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中所占的比例,激励学生更多得投入到学习中;设立成绩优胜奖、进步奖,抓住班级中的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靠后的学生这“两头”;对班级学风进行量化的考核,重点观察班级成绩、出勤率、自习率、不及格人数、作弊人数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建立以学风为基础的班干部考核制度,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最后,制度的建设、执行要公平、透明、严格,而且要与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1]。
3.加强辅导员自身学习
在学风建设中,要树立辅导员本身是学风建设的对象之一的理念,要认识到辅导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学风建设[5]。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只有自身对国家的政策熟悉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动态,对学生提供切实的信息帮助;其次,要加强工作中的实际技能的学习,例如管理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依靠专业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要对社会新兴的、热点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密切的关注、学习,紧跟时代的潮流,同时需了解学生的特点、爱好,采用新的手段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帮助。只有加强了自身的学习,用心去理解学生群体的真实心态、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之指引、为之服务促进他们建立好的学风,也只有建立在理解上的指引和服务才能真正的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梁,刘同刚,相国峰.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与实践研究[J].辅导员工作,2010(10).
[2]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3]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
[4]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5]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2).
作者简介:覃娟(1983—),女,湖北赤壁人,硕士,现供职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辅导员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大学辅导员评议总结07-25
大学辅导员工作感悟11-12
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09-09
大学生毕业辅导员意见05-30
大学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07-22
关于大学毕业辅导员寄语留言10-24
大学辅导员岗位聘任申请书05-31
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辅导员招聘07-27
大学辅导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07-22
大学辅导员开学典礼演讲稿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