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规划解读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场规划解读(精选8篇)

职场规划解读 篇1

这个我觉得其实都不用我说,大家自己百度一下答案有的是,但那些苍白的文字,你是否能真正的看明白呢?所以,还是我用最朴实的文字告诉大家吧。职场规划,就是在你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做的一个对未来的展望,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那职场规划又该怎么去做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际能力。

什么是实际能力呢?这绝不是单指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很多人根本不能,也不会“学以致用”,所以,实际能力指的是你自身可以承载和运用的能力,比如说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换句话说就是综合素质。所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能代表你的曾经所学而已,并不能代表那就是你的实际能力。很多求职者,找的工作可能跟自己的专业并不对口,比如学阿拉伯文或者环境保护专业的,他们出来不见得会去从事相关的工作。所谓的“学以致用”有时候是很难实现的。比如说有一个专业叫“娱乐管理”,你学习完之后到社会上找工作,你会发现,这个好听的专业用处不大甚至无用武之地。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说实话,在我看来有些古板和老套,当然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制约。

我接触过很多学习计算机的求职者,他们中大部分从学校出来后才发现,你所学的技能甚至应用的软件跟你去求职的那家公司所要求的相去甚远,你不得不恶补一下,否则你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发现,你自己仿佛落后于这个时代。就好比我大学是学新闻专业的,可我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而是做了猎头一样。

再说说兴趣和爱好,这一点也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兴趣和爱好往往比你的专业背景更能左右你的职场规划。比如国内著名的校园民谣组合――水木年华,他们两个人在清华上大学的时候,学的都不是音乐,而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那为什么他们的原创音乐如此的受欢迎,人气也那么的旺呢?那是因为他们在大学一直搞乐队,一直在接触音乐,所以当他们走出校门开始音乐征程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成为了一条主线,而当初学的专业似乎跟音乐没有了任何的关联。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正确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职场规划最重要的环节

我经常被问及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人才,同时面临两个甚至多个工作机会的选择,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强项,但薪资一般;另外一个是自己相对的弱项,但薪资还不错。这种情况,人才总是难以抉择。举个实际的案例吧。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叫赵敏的人才,她是某高校的英语教师,因为结婚的原因,想去他老公的家乡工作。现在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当地的一家学校继续教书育人,但是薪资只有之前的2/3,毕竟不是一线城市,这也可以理解;另外一个是去当地的一家外企做秘书兼英文翻译,薪资很丰厚,但是要经常出差,要经常与陌生人打交道。赵小姐很困惑,前者她可以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薪资她不是很满意,后者虽说薪资不错,但赵小姐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出差,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

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了。千万不要盲目做出选择。我给赵小姐的回复是这样的: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环境,以及有一定的抗压能力,那么可以选择后者,先去看看,去适应一下,但如果你喜欢现在的工作模式和环境,以及追求稳定和安逸的话,那么还是选择前者。这样一来,尽管薪资不是很满意,但从对个人的职场发展以及对家庭的照顾等方面来看,这样的选择还是比较明智的。我身边有个叫徐峰的朋友,他之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业绩非常好,后来他的一个亲戚开了一家公司,是做会议培训的,要他过去帮忙,开始他不愿意去,结果那个亲戚软磨硬泡,最关键的是,提供的薪资比原来的高出一倍,于是他过去了。

可他亲戚没有让他做销售,而是让他负责培训和管理

因为公司一下子招聘来了不少的新人,需要有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徐峰的个人能力还不错,但要他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却比较难,因为徐峰不习惯面对很对多人,要自己像老师一样去讲解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那样他有些怯场。可是亲戚委以了重任,徐峰只能硬着头皮上,一段时间下来,新人不仅收获不多,就连徐峰自己也开始不在状态了,后来他无奈的选择了离开。导致这样的结局,也是因为徐峰对自己优劣势认知的不足。一是碍于亲戚的面子,二是看了“钱”的面子,而将自己的职场进行了错误的规划。“飞人”刘翔,对于跨栏,绝对是一等一的速度高手,但是要他去参加百米短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肯定不行,前面没有障碍,我跑不快的!刘翔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所以他的职场规划是严谨而科学的的。很多体坛明星,转行进入演艺圈,结果有几个人发展得好呢?回答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就是职场规划出了问题,她们根本没有认真的去审视自己的优劣势,更不清楚职场定位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职业定位

职场定位是职场规划的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首先,你必须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要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举例说明。比如一个学法律的人,如果一心想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那么就得先找准定位,首先你是否有启动资金,是否有承揽业务的渠道等等,如果这些不去考虑,就算你勉强将公司开起来,那运作起来也是举步维艰,为什么不可以先去别的地方打打工呢?取取经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还比如,你从小就立志要当飞行员,可是你又有点恐高,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得定位了,要么克服恐高,要么放弃这个打算。

第二,把自己推荐推销出去,让别人知道你的长处和能力范围。假设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是你不通过一些言行或者其它方式将其表现出来,那么别人是不会知道你是谁的,更不会轻易的给你机会。你说你唱歌比张学友还厉害,但你就是不亮嗓,那谁会相信呢?谁会知道你的实力呢?所以,人才必须要把自己最强有力的一面展示出来,只有这样,用人单位才有可能会青睐你。

首先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主要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在职场,其实很多人是不了解自己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只会无奈的选择随波逐流。要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就必须要由旁人来给予客观的评价以及自我的一些心理、压力、能力的测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

其次要详尽的了解职业。主要是了解职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经验要求、知识要求等。之所以很多求职者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比较茫然,就是因为自己对某个行业某个职位的相关信息不够了解。往往只关注你认为有意义和价值的某个部分,而忽略了整体。这就好比你看见一则售楼广告,你只关注了价格,觉得很值,然后跑过去看,结果发现是小产权。这个时候,就算价格再低,估计你也不会购买了。我们找工作,有很多因素都必须要考虑到,比如学历要求、外语要求以及工作地点距离你家的路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了解了这些后,接下来就应该了解自己与想去从事的这个行业之间的差距。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看看自己的选择方向是否正确。还要针对具体的职位进行分析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有多种职业目标的选择,但是这些你都得去进行分析和筛选,经过斟酌之后,你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如果你已经明确了自己职场发展的方向,那么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你的面试官或者领导,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有这样,你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人才是不太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自然的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肚子里有货,但就是倒不出来。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只注重了自己的内在实力而忽视了语言的表述能力,他们总认为多说无益,总认为面试官或者领导能读懂他的内心。

当然,我说的定位,是一个灵活的、机动的定位,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还有就是不能自我感觉良好,敷衍了事,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

对于为什么要做职场规划这个问题,我想大家看到这里,或多或少都应该明白了一些。

原因一,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做好了规划,一切都会仅仅有条,一切都会按部就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原因二,有了规划就有了计划,有了计划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我们就会为之而努力、奋斗;原因三,职场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以及“忧患意识”的预见性,可以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职场的风云变幻,从而降低职场生涯中遇到的风险。

职场规划一般可以进行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短期规划主要是以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主,这个阶段的目的性很强;中期规划则是希望自己的职场生涯能有一个提升,希望可以升职加薪;长期规划就是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某个企业的高层,甚至自己创业当老板。

职场规划感悟

感悟一:职场人生不快乐,是因为你目标不明确

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目标不明确,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如何追求。职场人生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感悟二:好工作的定义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感悟三:关于职场跳槽

职场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一般来说,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比赛才刚刚开始。

感悟四:职场人生就像马拉松

职场人生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决赛来了,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感悟五:学会等待,入对行,跟对人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看到了很多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在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除了等待,我们职场人生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有些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的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

职场人生最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掌握机会,采取行动。总结职场人生感悟有三个阶段,一是为现实找一份工作,二是选择一份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三是为理想去做一些事情,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勇于改变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机会将不断出现。

职场规划解读 篇2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美国的发展已经有50年历史, 欧洲发展有30多年的历史, 而在我国台湾的发展也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但在我国大陆虽然有些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 但相关体系的完善仍然较为欠缺, 国际上已经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于中职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校外职场教育充分渗透了市场竞争, 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外职场教育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感受职场竞争, 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更好的提升职业素养及市场竞争力。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7~21岁之间, 正处于发展职业理想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 他们开始摆脱家长和学校的束缚, 对于一切事物的思考都更多的掺入了自己的意愿,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想观念。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他们不一定会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由此影响其未来发展。对此, 中职校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职业理想教育, 帮助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主要是认真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好加入社会竞争, 进入企业发展的各项准备。长期目标主要是指将来校外实习进入社会后, 寻找适于自己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岗位, 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 并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从而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为中职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制定务实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实现创造了条件。

2.将市场竞争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学生不同于已经加入社会发展的人们, 他们身处校园, 不需要为吃饭和住宿发愁, 因此也就缺乏生活压力, 再加上没有参加工作, 感受不到众人竞岗的压力, 从而使得他们竞争意识, 也不明确自己应当加强哪一方面的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迷茫, 由此难以更好地进行学习, 积累经验。对此, 中职校应当将市场竞争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当中, 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当前竞争的激烈性, 产生危机感。中职校可以在学校里开展各种实践基地, 如超市、小型工厂等, 鼓励学生竞争上岗, 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以更好的满足岗位需求。

当前, 市场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由此也使得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通过将市场竞争引入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 可以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市场竞争, 学会如何适应竞争,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3.邀请专家开展职业教育讲座

校外职场教育主要是针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开展的, 这样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参与市场竞争。中职生虽然还处在学校里, 对于外面的世界不够了解, 即使他们希望感受社会竞争, 也无从着手。对此, 中职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 应当邀请社会上的各行业专家到学校里开展各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讲座, 帮助学生认清楚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职场工作理念等, 对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 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等,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面试求职的视频, 促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就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 以不断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 做好参加工作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分别请了沈阳辽石曲轴人力资源部长:陈迪, 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赵秀梅及我校优秀毕业生:沈阳市大光绿色科技公司经理姜大光等, 这些在求职就业用工一线上打拼多年的专家、成功人士都是在社会上发展多年并充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邀请他们帮助学生如何求职就业、正确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及讲述自己的成功奋斗史, 通过这些生动的校外职场教育专题讲座, 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成功的不易, 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也会重新规划, 以切合实际, 也提高了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4.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农村中职校学生, 基础知识薄弱, 总体文化素养水平不高, 由此使得其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 社会发展对于道德素质也提出了要求, 如果缺乏道德素质, 会比缺乏专业技能更可怕, 但就当前的中职教育来说,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对此, 中职校应当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密切结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需要专业技能, 更需要文化技能和道德素养, 只有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更好地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发展成为中职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对于中职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中职校应当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校外职场教育紧密结合, 向中职生充分渗透职场中的竞争压力, 以促使中职生能够在压力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 国家对中职生免学费政策的逐渐实施, 中职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 对于中职生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结合校外职场教育的意义及研究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有效促进中职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教育

参考文献

[1]余道海.优化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四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1) .

[2]韩静.我的未来我做主——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 .

[3]王彩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

职场故事之经济学解读 篇3

A 进了一家国企, 毕业就为了户口甘心放弃了每月6000 元的工作,签了5 年每月2000 元的合同, 看着进了其他企业的同学薪水水涨船高,他还守着2000, 每次聚会都很郁闷。

答案: 经济学的偏好理论中有一项叫做“偏好逆转”。

我们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假设某一个公司需要招聘一位工程师, 其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及这一基础前提下的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当然相对而言, 专业能力更重要,结果第一组参与实验的人选择招聘专业性强的一位,而第二组参与实验的人选择的结果却与第一组完全相反,而得到这样结果的原因仅只是让他们看到的应聘者材料中有一项不完全。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下, 实验者的偏好发生了逆转。至此, 我们已经有理由认为人们的偏好是不稳定的,不同的启发方式( 比如A 总是见一些放弃户口选择高薪的同学) 会诱导出人们不同的偏好。它更加说明了人们更看重眼前或是短期利益。

B 的单位在国内最大的竞争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多次向我表态愿以双倍的待遇挖我到对方工作,考虑到职业操守的问题, 我坚持没去。但很多朋友甚至同事都认为真正专业的职场人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抬高身价,不懂得把握就是错失良机, 是不职业的表现。究竟该何去何从?

答案: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负担成本”的问题。

比如购物时产生的某些心理方面负担越来越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被长期以来比较相熟的B 店长招呼后, 觉得不去B 店不好意思( 避讳称为心理负担成本), 最后碍于情面还是选择在B店购物消费。要解决这种问题, 最好的方式就是比较一下心理负担成本和收益之间哪个更具诱惑性。消费者明知A 店的价格比B 店便宜, 内心也希望在A 店购物。

C 在外贸企业, 最近让他烦心的事情是公司派他到非洲一个并不说英语的国家驻外一年。工资虽然不菲, 但他不愿意远离女友去一个鸡肋国家浪费时间, 不去当然不成, 难办。

答案: 大量有关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不会过多地留意所处环境的特征,而是对自己的现状与参照水平之间的差别更为敏感。通常在面对未来的风险选择时,人们通过一个价值函数来进行价值评估, 这个函数有3 个重要性质: 参照依赖、损失厌恶、敏感度递减。在参照依赖中,损失或获得的实际情况与参照水平的相对差异比实际的绝对值更加重要。而且等量的损失( 不能同女友在一起,浪费时间) 比等量的获得( 国外的经验、高薪、资历) 对人们的感觉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D 是80 后, 虽说是80 后也已经27岁了,开始考虑要不要孩子的问题, 要嘛, 还没有房子, 薪水也一般, 不要嘛,马上就快30了。到底, 生还是不生?

答案: 在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天, 我们家的人均收入就下降了三分之一,因为原来是两人分享的财富现在要由3 人来均分。如果不考虑女儿降生的好处, 那一天应该算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一天了。现实并非如此, 那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天。经济学家彼得· 保尔有一个极具见地的论断: 如果人均收入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一头猪的降生算得上是一种福祉, 而一个孩子的降生只能说是一种梦魇了。

尽管听上去道理很大, 但是个人承担( 非溢出性) 的成本和好处对于整个人口问题并没有太多关联,因为每对夫妻在决定要几个孩子时,都有着充分的动机要去仔细盘算, 而且他们确实这样做了。家庭人口的规模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从我想要一个孩子的事实, 你可以推断出我觉得孩子给我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 不管我考虑到了生育她需要什么成本,我觉得她带来的益处更大。也许, 你的父母也有同样的想法,否则你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除此以外, 孩子的出生也能带来正面的溢出效应,例如你或我女儿来到这个世上, 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智慧、多元化和爱。

E 在台资企业, 什么都好。但让他最烦心的是当他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定型才发现其实他根本就不该做这一行。他干技术, 但他更希望跟人打交道。他试着跳过槽, 但收到的面试邀请仍然都是技术活, 小E 有些绝望。

答案: 假如你看到一则广告, 内容是: 在离你家20 英里远的商店正在降价出售衬衫。而当你来到这家商店时, 却发现降价出售的衬衫中没有一件尺寸适合你, 而符合你身材的衬衫比在你家附近商店购买只是便宜一点儿。这时, 你应该怎么办? 购买衬衫。为到这家商店而一路驾车的各种支出就是沉没成本, 一旦发生,就不会再恢复。如果你在离开家门之前就知道那里的实际情况,那么,你就不会跑这趟冤枉路,但是,既然你已经来了, 不管你是否购买衬衫, 你必须为跑这一趟路付出一定代价, 你也许不应该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 空手而归。

F 当年大学毕业为了尽快找到工作而选择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多年下来如果就这么待着自己也能旱涝保收, 但代价却是永远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果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以后日子的保障可就少了好多。

答案: 如你正在就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打赌, 每把1美元, 你的问题是对怎样打好赌作出决定。然而假设所下的赌注不是1 美元, 而是5 万美元,你将得到10万美元的收益, 你会怎么办? 一个理性的赌徒如何参加这样的赌博并作出决定?不管怎样, 你总是希望你冒险损失的美元比你希望赢到的美元更有价值。

我们需要引出约翰· 冯· 诺伊曼的博弈论, 它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在这个过程中,( 已经吃下5 个馒头的人对第6 个馒头的期许度远远低于只吃了一个馒头还很饿的人),

他们只接受能赢很多美元且输多赢少的赌博。你会怎么选, 首先取决你是哪种人。

G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她相信在公关领域里到处都是她的用武之地。但是在大展宏图之前, 却必须时刻小心脚下的人际关系地雷阵。她生怕对周围的人不能面面俱到而得罪别人, 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已经开始蚕食她的工作乐趣。

答案:G 的苦恼来自反应不当, 即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 所谓反应不足是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准确的另一种形式,可称之为“保守主义”。它主要是指投资者思想上一般存在着惰性, 不愿意改变原有信念。

因此, 当有新的信息到来时, 投资者对原有信息的修正往往不足。反应过度描述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 行为过激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态, 知识管理理论家大为· 斯罗登说,你必须抛弃一些详细计划。但行事的准则是需要坚守的,比如使用维基经济学的商业设计原则: 从主要消费者( 目标客户) 那里获得启发;建立客户( 工作人脉) 基数; 为协作提供一个基础; 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一些收益; 遵守规则; 让协作过程进化;以及磨练自己的协作思维, 比如放弃一些控制、共同承担责任、解决冲突并且接受成功的项目将会耗尽一生这样的事实。

H 觉得在北京生活城市压力太大, 干什么都累。租房一堆破事,搬家一堆破事, 约会吃个饭就得花上比小城市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很多时间都耽误在车上、等人上、沟通上。而且不是奥运限行了吗, 怎么还堵车?

答案: 单双号限行的政策有可能激活了北京的车辆存量。北京的机动车已超过330 万辆, 但平时有相当一部分是趴在在车库里的,这个数量或许占到30%~40% 之多, 这意味着平时每天只有200 万辆的车子在行动。限行之后, 这个库存被充分挖掘,165 万辆车齐齐上阵, 或者是被兄弟朋友借来使用, 或者是生怕能开不开吃了亏。于是, 限行前后路上的车辆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也许你要说, 高峰期的交通怎么可能是社会协作的例子? 难道它不是应该被用来说明丛林法则或是社会协作的崩溃吗?完全不是。如果当别人说到“高峰期的交通”时, 你头脑里想到的只是“堵车”, 那么你只是注意到失败的情形, 而把成功认为是理所当然, 甚至都感觉不到成功。高峰期的交通的主要特征是运动而不是堵车, 正因为如此, 人们才日复一日地加入到车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达目的地。当然, 交通系统运转得肯定不完美, 又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呢?

职场里星座搭档不合解读 篇4

金牛座和天蝎座都对钱很重视但不同的是金牛座对金钱抱着的是独享的态度而天蝎座除了自己那一份也要掌控别人那份,因此两个星座长期处于各怀鬼胎互相猜疑的状态中,而两人的合伙关系也会因为各自的观点不同走向散伙。

NO.4 射手座VS天蝎座

天蝎座对金钱讲究的是将利润最大化,而射手座会有一些人情价,这在天蝎座看来是没有必要的。精打细算的天蝎座碰上豪爽大方的射手座很容易因为一些个案的处理发生分歧。

NO.3 金牛座VS双鱼座

双鱼座的性格优柔寡断并且容易感情用事而金牛座做事情有原则有规划都是井然有序的,当面对一些问题的抉择时两人势必会发生矛盾。

NO.2 水瓶座VS处女座

水瓶座的人思维跳跃并且好大喜功而处女座做事情是脚踏实地喜欢按着步骤来,两人如能看到彼此的优点是可以很好的取长补短的,只可惜两个星座都是自我的人并不能及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因此也总是会发生争执。

NO.1 白羊座VS白羊座

白羊座和白羊座在一起就是哈雷彗星撞地球,两个白羊座在一起适合做一些有冲劲的事情但不适合一起策划,毕竟都是不善于规划的星座。

解读职场人士“未富先懒”的心态 篇5

所谓“未富先懒”,就是部分人,尤其是本该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青年人,在工作、事业、财富等方面尚未达到可以不用努力奋斗的程度,就开始懈怠,只管享受。社会上,啃老的“家里蹲”、不愿创业及接班的“富二代”、仗着家里的房子不思进取的“拆二代”不在少数。职场上,一些原本工作勤奋的业务骨干遭遇“职场天花板”,在多次碰壁后,理想磨平,心灰意冷。

不愁吃喝的安逸生活本身就容易让人变得懒散。

如今,吃饭穿衣早已不是问题,部分人就生出“小富即安”的心理,觉得有吃有喝就挺好,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富二代”和“拆二代”觉得父辈挣的钱或“天上掉下来”的拆迁款够花一辈子,所以不用打拼了。而一些职场人混到中层,也觉得事业可以到此为止,是时候犒劳自己了。

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父母不愿意孩子吃苦、受委屈,财富代际传承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竞争对手,很多人就开始坐等继承父辈的一切。中国父母多为孩子而活,孩子只需按部就班地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就好。啃老族正是吃准了父母的这种心态。

中青年人价值观“缺钙”。

当今的中国处于一个用财富衡量成功的时代里,加上中国自古就有“笑贫不笑娼”的说法,畸形的社会评价体系让人们只比结果,不看过程,结果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取的平凡生活却被认为不是成功的,觉得这有失尊严和体面。

最后,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意场,论资排辈、“拼爹拼妈”的现象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让他们产生一种无论自己多努力,都难以改变命运的错觉。

当“未富先懒”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人生选择时,社会就可能失去忧患意识,阻碍发展。对个人而言,不努力奋斗,在工作上就不可能有大的成绩。更何况,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打拼的资产也好,爸妈留下的财产也罢,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惰性在身上存在得越久,整个人的神经就会被麻痹得越深,等到需要自己打拼时,可能“想爬都爬不起来”。

第一,年轻人的价值在于奋斗,不管父母如何,人生路要靠自己去走,父母或许是帮手,却不能替代自己去体验精彩的人生。而真正的幸福不只是享受声色犬马等感官的快乐,更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二,社会要加强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崇尚白手起家的人作为榜样。还要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为普通人疏通向上的渠道,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更多年轻人在漂泊和迁徙中寻找人生突破的可能,进而激发努力拼搏的内在动力。

职场人应知道的职场规划 篇6

一、低成长性的工作,都是线性思维,天花板明显

小C是我前公司员工,中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打两份工。白天她是个公司前台人员,到了晚上又化身成了滴滴司机,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这两份工作,每月能给她带来9千左右的收入。每次见到她,都是一脸疲惫的样子,难以想象一个当妈的女人,还能这么折腾,她总是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这里不得不引出一个思维方式:线性思维。它是一种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具备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如果想要做大10%,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但如果想突破甚至超越10%,线性努力就不太能做得到。

也就是说,即使小C再努力、再认真,她所拿到的,只会是上面所说的那10%,这已是她收入天花板。如果想像其它同事那样赚取更多财富,小C仅仅依靠每天重复又重复地线性努力,是赚不来的。长远来看,都是成长性非常低的工作,天花板非常明显。

二、长期只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

环境决定一个人,一个商品的价值。很多朋友都听过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老和尚让小和尚把庙旁边的一块石头拿去卖,交代小和尚无论别人给多少钱都不要卖。小和尚把石头拿到菜市场去卖,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个大娘看上,想买回去压酸菜,愿意给五块钱。第二天老和尚让小和尚把石头搬到博物馆去卖,感兴趣的人很多,结果有人愿意给两千块钱,买回去雕刻石像。第三天搬到古董店去卖,围观的人更是热闹,有个商人愿意出二十万。同样的一个商品,由于所处的环境变了,需求也就改变了,这就是营销学上讲的场景营销,场景改变需求,需求就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一个人也一样,环境决定了人的价值。比如现在顶尖的计算机专家,如果让他穿越回三国,那他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如果让他离开计算机领域,去农村种地,那价值也许不如一个农民。

这就是为什么说一个年轻人如果想成就大事,最好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要追求安稳,平平淡淡过一生,那小城市更适合,大城市有三宝:投资创业和路演,小城市有三宝,教师医生公务员。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就容易让他的价值恒定。不能享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对自身需求的提升红利。树挪死人挪活,就是说要去追求环境这个变量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三、会做很多的事,但没有一技之长

我们还是回到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里,那块石头在不同地方卖的价格差别那么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个地方想买的人数不一样,供需格局不同,假如在菜市场有很多人都需要石头压酸菜,那小和尚的石头价格就会上涨;如果古董店有很多人去卖石头,增加供给,那石头价格就会下跌,所以,场景决定需求,供求关系决定成交价格。那么一个商品要想卖个高价,可以怎么做呢?一,减少供给,二,增加需求,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要怎样让自己更有价值呢?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技能,增加稀缺性,减少供给,增加需求。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是减少供给容易,还是增加需求容易呢?如果说一个人把一项技能学精,别人不会你会,那就是减少供给;如果学很多技能,东边不亮西边亮,那就是在增加需求。

第二种策略,你会发现,你是会很多技能,但是由于每个领域都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供给方,所以最终的成交价都不会很高。所以,增加稀缺性减少供给,是获得竞争力的最好策略。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和独特价值。

所以,一个人最容易被毁掉的,就是这种情形,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低成长性的工作。而且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既享受不到环境改变给自己的增值,又享受不到稀缺性给自己的竞争力提升。

6种典型的职业规划,你会是哪种

1、职能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是,在不同的业务中淬炼自己专注的职能或专业技能。一位专注财务领域的人士,可以在物流、制造、教育、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积累经验,成为跨业务的专业人士。一位专注Java后端开发的工程师,可以在电商、医疗、直播、体育等各个行业领域经历不同的业务,成为跨业务的开发者。这种发展方式,特别适合只想做“技术”、只想在“技术”层面沉淀的专业型选手。(专业型选手,一般比较关注技术、工具、数据、信息、逻辑、操作等,在执行层面亲自搞定问题会比较有成就感。)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做深、做专,工作中的人际复杂度低。同时,这种策略也有一个坏处:如果你所专注的职能(专业技能)本身门槛不高,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周期较短,那你就比较容易陷入与后来者的单一维度竞争中。

2、业务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专注于某个业务,并在该业务中担任多种职务,尝试全面掌握一个业务,朝独立负责业务的方向迈进。一个专注少儿编程教育的人,可能会尝试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讲师、运营、销售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能够操盘少儿编程教育业务的CEO或CTO。一个专注直播带货的人,可能会尝试选品、销售、营销、运营、直播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可以掌管一家直播电商公司的综合管理者。这种发展方式,比较适合愿意走经营、管理路线的选手。他们的目标,往往是成为商业操盘手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如果这位选手,又愿意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朝着公司高层走去,比如事业部总经理、集团公司副总、总经理等。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高的地位。坏处是,越往上机会越少。

3、职业生涯丰富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保持业务领域和职能不变,通过跳槽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位从事新能源客车的销售人员,如果这样规划职业,那他就不会去销售家用轿车,也不会去销售柴油客车,他更换工作的话,为了保持业务和职能不变,也会选择生产新能源客车的公司的相关职位,如比亚迪、宇通、金龙等。这样规划职业的人,如果一直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成为公司专注型事业人才。有不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的人才,都会这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在技术和业务两个方向积累竞争力,如果选择业务复杂的行业,积极工作,累月经年,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双料高手,相比只专注职能(技术)或只专注某类业务的人来讲,具备多维竞争力。

4、职业生涯变换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不专注在任何特定的业务或者职能上,履历五花八门,看起来没有连续性。风险很高,不推荐大家采用。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这样走过来并且取得了很好成就,比如《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的作者高杉尚孝。这种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培养综合能力,坏处是可能会陷入“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的尴尬境地。如果你原本是想在某个方向专精,结果现在进到了这种状态里,可以试着往1、2、3这三种规划上转——愿意做经营做管理就转向业务专攻型,否则就转向职能专攻型或职业生涯丰富型。

怎么做职业规划?

— 1 —

什么叫自信程度?

你觉得你是不是能干大事的人?

如果你想了半天,觉得我好像这辈子跟着谁混混,能吃口饭就挺好的,我也没什么大期待。

那你职业规划的时间单位就相对会小一些,看得也比较短一些些,能抓住什么就抓住什么。

但如果你对自己能力和未来成就的自信足够大,那你就要下一盘大棋,以更长的时间轴来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

所以,你的自信程度和格局大小,决定了你职业规划的大逻辑。

听上去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

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已经60岁退休了,他回顾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在50岁的时候创立了一家年收入30亿的公司。

那么他如果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再回到18岁他会干什么呢?

他可能会想,我在50岁的时候要成就一个30亿的公司,但我其实可以成就100亿的。我当时最缺的是什么呢?

我最缺的是理工科的基础,很多事情我不扎实。

所以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干什么?

他可能在大学四年就会好好地学理工科。

虽然学理工科可能不挣钱,但他心中不怕,因为他知道自己在50岁的时候就能赚30亿了。

于是,到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去找了一个非常底层的,叫做精算师的工作。他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积累50岁时所需要的能力,虽然可能并不赚钱。

所以你看,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定力?

是因为他自信,他在50岁的时候能赚30亿,这种自信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他看到了历史。

那么,当你站在18岁的节点,如果让自己来导演这一生,你觉得自己能在50岁,40岁,30岁的时候做些什么?

你的格局越大,你就会做更长期主义的规划。

以前但凡有人来问我,我的儿子报什么专业好?我都会推荐他学数学。

因为数学的基础能力太重要了。

但是后来我开始有点转变了。

再有人来问我的话,我会根据他的情况来回答。每个家长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如果家长的心态是想让孩子找个高薪工作好养活自己,那我就会推荐他学计算机。

因为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

越是富有的家长,越想让孩子去学艺术、学历史,去把时间花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

因为他的孩子已经可以一辈子吃喝无忧了。

所以,你对自己的未来能有多大的信心,这决定了你用多大的格局来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 2 —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要挣很多钱当然不容易,但是没有任何收入让自己饿死也没那么容易。

关于职业规划,如果让我给出一个通用的建议,那就是:

千万不要去做那种为了不饿死多挣点钱,但是对长远没有帮助的事情。

具体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卖掉之后,却没有一点点的成长事情。

或者换句话说,你要去选择做可以拿两份收入的工作。

第一份收入,是你的工资。

第二份收入,是你的能力、资历和成长。

我经常说一句话,不要太在意自己35岁前的收入。

每个人都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鹅,把这只鹅养大养胖,就是所谓的成长。

当我们还是一个新人时,选择更重要的职位,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获得更多的成长,比收入本身重要的多。

成功了,你会有所收获。即使失败,你什么也不会失去,你依然年轻。

35岁之后,你终究会发现,之前为了7000块和7500块的工资,愤愤然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不惜撕破脸皮,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在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跟一个值得跟的老板,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这500块钱,远远超出10000块和15000块的差异。

在年轻时,把成长当作最大的收入。

听上去是一句陈词滥调,但这是最大的耐心和智慧。

如果没有第二份收入的积累,你其实永远不可能获得第一份收入的增加。

— 3 —

关于职业规划,如果拉出一个时间轴,一个人在25-35,35-45,45-55这三个人生阶段,挣钱方法大体上是有规律的。

在25-35这个阶段,是拼体力和智力的阶段。

我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拼命加班。为什么?

因为我要靠体力去换取经验的增长、能力的增长,和资源的增长。

到了35-45的阶段,是拼智力和资源的阶段。

这个时候,你去和25岁的年轻人拼体力,你已经拼不过了。

但是,你拥有年轻人没有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对事情的判断力。

所以这个阶段,你靠智力和资源挣钱。

到了45-55的阶段,是拼人脉和资本的阶段。

这个时候,你经验积累的速度开始放慢了,你的知识结构也开始稳定了,你的智商其实也慢慢衰弱了。

但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人脉,也积累了不错的资本。

所以这个阶段,你靠人脉和资本挣钱。

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3个阶段。

职场规划解读 篇7

国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9月在广东调研中小企业时强调, 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系全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中小企业进一步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了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工作,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 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及时研究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全面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张德江指出,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坚定不移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首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出台

9月22日, 工信部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下称《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 “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 经过充分调研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出台将提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规划》的出台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再认识, 凸显了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也显示了国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此次《规划》的编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其内容系统全面, 论述清楚, 重点突出, 数据准确, 资料翔实;其提出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清晰、规划目标明确, 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 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振兴, 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的产业布局合理, 贴近市场, 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吻合;提出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建议也有较强的针对性, 切实可行。很多行业专家都认为《规划》科学、创新且符合实际, 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 对我国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规划》的主要内容

此次《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营造环境, 改善服务, 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推动中小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根据《规划》, 在未来五年, 我国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力图确保“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同时, 《规划》也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1.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新增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逐步增长。

2.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 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中小企业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环保、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下降达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

4.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45%, 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40%,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基本建立。

5.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培训各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50万人次。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诚信水平明显提高, 切实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

在客观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式和困境后, 《规划》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 分别是“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优化中小企业结构, 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路在何方?

随着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复杂, 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结合已经颁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就这一“老问题”给予新的解答。

问: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路在何方?

答:不可否认,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这要求我们发展中小企业, 必须走转方式、调结构的道路。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具体在数量方面, 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 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 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就业优先, 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二是坚持内涵发展, 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 实现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三是坚持“专精特新”。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区别对待。

问:我们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答:为提高中小企业成长质量和效益, 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依据《“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我们将实施两个关键工程和四个行动计划。

一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用五年时间, 在80%以上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基本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 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

四个行动计划则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创办小企业计划、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计划。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引导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 发展专业市场, 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各类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问:需要有哪些条件来保障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

答:首要任务是完善政策措施。在全面落实和完善现有政策措施的同时, 我们将制定新政策,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将重心逐步向小型微型企业倾斜, 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业, 改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此外, 还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惠及更多小企业。

职场新人的保险规划 篇8

收入/支出状况

小林目前每月工资为3000元,单位有四险一金。年终公司会根据业绩给他相当的提成,约为1万~2万元,以后随着业绩的提高还会持续增加。小林每月的固定支出有:房租1 500元,通讯费200元,食物支出500元,其他支出500元。每年小林还要给父母3000元生活费。

小林的父母均已退休,每月工资合计为4000元,在小林的家乡算得上小康人家,均有医保。

保险需求:

1如何规划小林的医疗健康保障?

2小林现在考虑养老费用的筹集是否过早?

3其他保险需求。

小林属于比较典型的单身白领,很早就有了要为自己建立一份保障的想法这是正确的。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目的是在解决发生风险后的财务问题,在谈到如何为自己建立一份保障之前,首先要了解买保险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去建立保障。同时,对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家庭财务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人生面临的主要风险

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无外乎身故、全残、疾病、意外伤害和养老风险等,每种风险发生对家庭的财务影响也各不相同。

身故、全残风险身故和全残风险代表着一个人经济收入的死亡,而全残风险可能对家庭的财务影响更为严重,因为仍然需要面对着一些生活费用以及药物、看护等费用。

疾病风险普通的疾病基本上可以用医保去解决,对家庭影响不会太大,重大疾病发生时一般费用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而医保可以解决的费用最多在30%--40%,仍会有几十万元缺口。

意外伤害风险意外伤害风险指由于外因对自身所造成的伤害,可能不会像身故和全残的风险一样造成经济收入的死亡,但也会造成家庭资产的下降。

养老风险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使人们担心生存期限太久,钱越花越少,或者没有对养老做出很好的准备而造成退休后生活品质的降低。

风险发生后费用会很高

小林月收入3000元,业绩奖金每年1万~2万元,平均年收入应在5万元左右,各种费用支出占年收入的比例为:

住房费用:1500元×12/5万元=36%

生活费用(通讯、食物支出、其他支出):(200+500+500)元×12/5万元=28.8%;

父母孝养金:3000元/5万元=6%;

剩余可支配资金(投资):1.46万元/5万元=29.2%。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小林收支基本平衡,但没有考虑到保障费用和投资费用,住房费用占比略高。

以目前的收入状况,小林可能不能完全解决掉所有的费用问题,他首先应确定哪些费用是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背后所面对的财务费用会有多少。

小林目前25岁,若考虑到基本情况不变,人类的正常身故年龄在80岁,父母目前平均年龄在60岁来看:

生活费用累计(假设在通胀不变的情况下):(200+500+500)元/月×12月/年×55年=79.2万元(全残发生时);

父母孝养累计花费:3000元/年×20年=6万元(身故或全残发生时);

住房累计花费:1500元/月×12月/年×55年=99万元(全残发生时);

最后费用:5万+3万+2万=10万元(身故发生时);

重大疾病费用:50万元(疾病发生时)。

从中可以看出,当风险发生时,小林将要面对的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需要有200万元左右的花费,这些资金在风险来临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呢?费用该由谁来承担呢?是年迈的双亲,还是亲戚或朋友?

健康保障要放在首位

了解到面对的费用种类后,小林还要了解,哪些费用需要一次性支出,哪些费用需要陆续支出,才能够对症下药,运用相应的险种去规避这些财务风险。

从责任准备金总和以及父母的年收入来看,小林的保险规划应该以寿险、医疗健康险为主,寿险补充额度在90万元左右,考虑到医保解决重大疾病花费的30%~40%(15万--20万元),重大疾病应补充30万元。考虑到小林比较年轻,今后面临结婚生子的情况,保费占比应该年收入的10%左右为宜。

终身寿险:解决最后费用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长期重大疾病:解决重大疾病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定期寿险:解决父母孝养金问题(一次性给付);

附加家庭收入保障:解决生活费和住房费用问题(按合同载明的金额按年给付,最高给付金额90万元);

附加住院津贴:解决住院时带来的收入损失问题(按天给付)。

每一项费用的保障期限和缴费期都是根据每一项费用负担的年限来制定的,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每一项险种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的具体条款。

这样的一份用储蓄型险种与消费型险种搭配而成的方案,有效规避了身故、全残和疾病风险,最高寿险保额为106万元,在20年内拥有30万元35种重大疾病的保障,并且每日100元的住院津贴,基本可以满足小林目前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并且有效减轻了小林父母的压力,排除后顾之忧。

筹集养老金要趁早

养老费用的筹备实际是在解决养老风险,并没有早晚之分,而是越早开始做准备越好。那该如何规划呢?

首先要明白,当前生活中剩余资金的积累其实都是为老年生活费用做准备的,它代表着老年时所能享受到的生活品质。如果小林60岁正常退休,维持现在的生活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按照通胀率为4%估计,60岁时每月需花费4800元才是现在1200元的水平,一年的花费大概在6万元左右。从60岁到80岁正常终老还有20年,这个期间的基本生活的花费需120万元,若再考虑品质生活部分,累计花费可能在200万元左右。若小林退休金在6000元/月左右,仍会有50万左右的空缺,这需要运用投资的方式去解决。

上一篇:后勤管理工作心得体会2021年下一篇:你很特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