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分析化学(精选8篇)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稀溶液中,蒸气压最高的是()
A:
HAc溶液
B:CaCl2溶液
C:蔗糖溶液
D:NaCl溶液
2.在500g水中含22.5g某非电解质的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
已知水的则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
A:172.4
B:
C:
180
D:135
3.在下列反应中,与产物相同的是()
A:
B:
C:
D:
4.反应,=
-144KJ·mol-1,=
-146J·mol-1·K-1。
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均为,则反应的温度为()
A:
780℃
B:
508℃
C:713℃
D:
1053℃
5.下列气相反应平衡不受压力影响的是()
A:
B:
C:
D:
6.下列几种条件变化中,能引起反应速率常数k值改变的是()
A:
反应温度改变
B:反应容器体积改变
C:
反应压力改变
D:反应物浓度改变
7.对某一均为气相物质参加的吸热可逆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加,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B:温度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下降,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C:温度升高,正反应活化能降低,逆反应活化能增加,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D:温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常数降低,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加,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8.量子数(n,l,m)取值不合理的是()
A:(2,1,0)
B:(2,2,-1)
C:(2,1,-1)
D:(3,1,1)
9.H2O分子中氧的成键轨道是()
A:2px,2py
轨道
B:sp杂化轨道
C:sp2杂化轨道
D: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10.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
B: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C:准确度高,不一定要求精密度高
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11.算式结果的有效数字表达为()
A:五位
B:三位
C:两位
D:一位
12.浓度为c
mol·L-1的和H2C2O4的质子条件式是()
A:
B:
C:
D:
13.在pH
=12时用EDTA可单独检出Ca2+和Mg2+混合离子中Ca2+浓度,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掩蔽法
()。
A:配位
B:沉淀
C:控制酸度
D:氧化还原
14.0.10
mol·L-1的下列酸中能用0.10
mol·L-1的NaOH作直接滴定分析的是
()
A:HCOOH(=3.45)
B:H3BO3(=9.22)
C:NH4Cl
(=4.74)
D:HCN
(=9.31)
15.已标定好的NaOH溶液往往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这样的NaOH溶液滴定酸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结果会()
A:不变
B:偏小
C:偏大
D:无效
16.Mg(OH)2的溶度积是1.2×10-11(291K),在该温度下,下列pH值中,哪一个是Mg(OH)2饱和溶液的pH
值()
A:10.16
B:10.36
C:10.46
D:10.56
17.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EDTA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颜色
D:上述A和B的混合色
18.在酸性介质中,过量的K2Cr2O7与Fe3+的反应达平衡,此时反应体系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消耗K2Cr2O7的物质的量与产物Fe3+的物质的量相等。
B:反应产物Fe3+和Cr3+物质的量相等。
C:电对的电位和电对的电位相等。
D:电对的电位大于电对的电位。
19.下列物质中的中心离子磁矩最小的是()
A:
B:
C:
D:
20.某电池-)A│A2+(0.1mol
·L-1)║B2+(0.1mol
·L-1)│B(+的电动势E
=
0.27V,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为()
A:0.24V
B:0.27V
C:0.30V
D:0.33V
二、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已知某二元弱酸的解离常数分别为=
4.3×10-7,=
5.6×10-11。则其酸根作为二元离子碱的第二级
解离常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稀AgNO3和KI溶液制备AgI溶胶,分别测得所加电解质的聚沉值为NaCl
7500
mmol·L-1,MgCl2
mmol·L-1,AlCl3
0.70
mmol·L-1,则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
=4,l=0,m=0的一个电子,有n=3,l=2的10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
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位于周期表中(指出周期和族)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Co(en)(NH3)2Cl2]Cl的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5.He+离子的3s与3d轨道的能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6.反渗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__________极
8.等浓度的强酸滴定等浓度的不同弱碱时,滴定曲线中相同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分,每题5分)
1.请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原理说明施肥过多会将农作物“烧死”。
2.影响配位滴定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如何影响滴定曲线。
四、计算题
(30分,普通版做1-4题,基地班做1-3和5题)
1.1946年,George
Scatchard
用溶液的渗透压测定了牛血清蛋白的分子量,他将9.63g蛋白质配成1.00L
水溶液,测得该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为0.353kPa,计算牛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如果该溶液的密度近
似为1.00g·ml-1,能否用凝固点下降的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什么?((H2O)=1.86K·kg·mol-1)
2.在c(H2SO4)=1.0mol·L-1H2SO4介质中,用c(Ce4+)=0.05000mol·L-1Ce4+溶液滴定c(Fe2+)=0.05000mol·L-1Fe2+
溶液,计算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电位值和误差为±0.1%之内的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若c(Ce4+)和c(Fe2+)的初始浓度均增加一倍,突跃范围又为多少?
已知:Ce4+
+
e
=
Ce3+
=
1.44V
Fe2+
=
Fe3+
+
e
=
0.68V
3.将铜片插入1.0
mol·L-1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0.1
mol·L-1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组成原电池(已知=
0.34V,=
0.80V)。请:
(1)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
(2)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4.向一含有0.20
mol·L-1氨水和0.20
mol·L-1
NH4Cl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30mol·L-1
[Cu(NH3)4]Cl2溶液,问混合溶液中有无Cu(OH)2沉淀生成?
已知:(Cu(OH)2)
=
5.6×10-20,([Cu(NH3)4]2+)
=
1.38×1014,(NH3)
=
1.77×10-5.5.CaCO3能溶解于HAc中,设沉淀溶解平衡时HAc的浓度为1.0
mol·L-1
。室温下,反应产物H2CO3
饱和浓度为0.04
mol·L-1,求在1.0L溶液中能溶解多少CaCO3?HAc的初始浓度应为多大?已知:
关键词:农村农业,城郊农业,都市农业
一、地理界定
城市与农村是相对立的两个范畴, 但要在其之间划分明确的界限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正如在青年人与中年人之间划分明确的年龄界线一样。虽然世界上存在典型的城市与典型的农村, 但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社区, 各国政府为管理、统计上的方便, 往往只能用行政的方法加以限定区分, 而且采用的是复合型的标准。
1. 中心市区 (都市地区)
中心市区又叫城市核心区 (Coreaarea) 。这一地区大致包括相当于城市建成区 (Urbanbiult-uparea) 和城市新区地带 (Urbantract) 的范围。城市建成区系指在城市行政辖区内, 已建设发展起来的集中连片的非耕作地区。城市新区地带系指与城市建成区相连, 由一系列居住新区、工厂、商店、娱乐场所组成的楔状连片地区。日本对中心城市的规定:一是常住人口 (夜间人口) 5万以上;二是非农业就业人数占全体常住就业人口的75%以上;三是昼夜间人口比1.0以上;四是向其他特定城市通勤者占全体常住就业者比例在15%以下, 总流出就业者比率30%以下。
2. 城市化地区 (城郊地区)
城市化地区 (Urbanizationarea) 是中心城市通过跨边界的经济活动自然形成的区域, 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城市外圈 (Outerring) 或灰色区域 (Middleground) 。它是指一种农村及城市活动的空间高密度混合区, 此处空间经济系统内的城乡联系很紧密, 包括:一是大都市外围地区 (一般在与城市的日通勤范围内) ;二是处于大城市之间, 靠近主干道或铁路周围的发展走廊区;三是有时在一些国家的次级城市中心 (如省会等) 周围也会出现此类区域;四是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的、人口密度很高且农业与非农业混合的农村地区。
城市化地区与中心城市内部一些人口密度较低, 具有农业活动、农业人口的“空隙区”是不相同的。前者具有经济行为混合性很强的独立性, 而后者的非城市行为力量薄弱。政府为管理上的方便, 将这些城市化区域称之为市郊 (Suburb) , 并规定了其统计上的范围。
我国对郊区设置的规定:一是城市建设所必须的地区或者是紧靠市中心区的职工聚居区, 或者是市区附近必需的蔬菜等生产基地;二是与城市市区关系密切的地区, 比如受地形限制, 划归城市管辖比较有利的城市附近地区, 无法从市区划分出来的插花性质的农业区;三是其他群众生活与城市关系密切的地区。一般应当保证城市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维持在20%以下, 郊区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存在和规定的。由于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就业机会由中心城区逐步向外扩散和移动以及农村剩余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趋势的持续, 城市区域不断扩张, 城市与城市化区域都在增长, 尤其是城市化地区的增长, 被称为“市郊化”的趋势, 使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3. 农村地区
在我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这一统计指标的口径, 本文中泛指通常理解下的广大农村地区。
二、三大农业的内在联系
1. 城郊农业的产生
列宁曾经深刻地分析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商业性农业的形成及其在城郊 (列宁称之为“市郊”) 表现的特色。“改革后俄国农业最大的特点之一正在于不同农业地区的特殊性”, 并特别指出:“在首都近郊, ……。这里的特点不是商业性谷物业, 而是商业性畜牧业。”“在城市近郊和工业特别发达的国家或区域, 牛奶业发展得最快。”并且, 列宁在其历史名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 首次把城市近郊称为“区域”。从这些分析中, 可以明显看到:资本主义工业和大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城郊农业的形成和发展。第一, 它产生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大大增加非农业人口”, 表明了城郊型的商品性农业是滞后于城市的产生而形成的;第二, 既使形成了列宁所描述的“市郊经济”, 仍然只是商品性农业的类型, 只有这种变化, 仍然不会改变所在区域作为乡村的根本特性, 也不会改变生产者作为农民的根本特性 (包永江1991) 。
《中国城郊发展研究》明确提出了“城郊农业”的概念, 并且对“城郊农业”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专业化, 促使城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商品性农业, 即“城郊型农业”。城郊农业的发展, 在其结构、功能、效益上都不同于乡村地区的一般农业, 但在各大中城市的城郊却具有相对的共同性, 这种差异性和共同性, 使城郊农业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形态的农业, 即所谓的“城郊型农业”。这种城郊型农业在其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构成等方面都具有城郊独有的经济特色, 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它是随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大, 通过城郊地区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而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是城郊农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一系列内外部条件成熟的结果, 因而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 都市农业的产生
都市农业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 但因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历史条件差别很大, 各国都市农业产生、形成的动因各异, 其发展演变的历程也各不相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产生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需要而被动产生如日本、韩国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有部分发达国家都市农业是主动产生的, 和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 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形成几乎相同的产生方式和经营机制, 成为城乡自然、协调发展的客观产物, 如美国、新加坡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的都市农业是出于缓解城市贫困、保障食物供给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 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我国各大中城市, 都市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由传统的城郊型农业衍生或转变而来,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长期以来, 城市的发展格局一般是以城区为中心呈带状或环状向外扩张, 城区内农业用地极少, 农业生产多分布于城市郊区, 属城郊型农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升级, 对城郊农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农业功能亟待进一步转变和拓展, 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纷纷提出大城市农业要由传统的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都市农业应运而生。
3. 内在联系
城郊农业是发生成长于城市周边地区, 从一般农区中分化而成, 以生产本地城市需要的鲜活农产品为主要目标和功能的农业生产类型。
都市农业是发生成长于现代大都市及其城市化地区, 由城郊型农业发展而成, 以满足城市建设及其产业发展和人民现代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 具有与城市其他产业, 除劳动对象外, 基本相同的产业形态和生产方式, 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
由此可见, 城郊农业的生成起点是农区农业 (陈凡, 1995) , 都市农业的生成起点是城郊农业。
三、三大农业的主要区别
1. 产业结构方面的区别
农村农业的产业结构是以种粮和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在广大的农村, 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辅以家庭饲养业, 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的局面。
城郊农业产业结构的显著特征, 是根据温饱型城市的社会生活水平, 以满足市民饮食消费的鲜活农产品为其生产结构的主体。
由于都市型农业与城市其他产业的高度融合, 由此, 使都市农业比较容易地吸收城市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结果, 使都市型农业的产业结构大大扩充, 形成以小康型或现代型城市的社会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为指向, 不但包含农业 (种养业) , 而且包含以农业为内核的工业与第三产业, 不但能满足城市人民饮食物质生活需求, 而且能满足城市居住环境、精神享受、产业发展等多种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因此, 从本质上可以说, 都市型农业的产业结构, 是植根于农业, 以农业为底色的城市化的产业结构。
2. 产出形态方面的区别
传统农业即农村农业的产出主要是初级农产品。
城郊农业以满足市民饮食消费的鲜活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为主。
都市型农业的产出形态, 从本质上来说, 是现代产业型的、城市型的产出形态。即渗透着现代科技武装起来, 具有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生产设施、现代科技素质的劳动者, 以及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者等要素, 与城市充分融合, 与城市其他产业的产出形态基本类同的产出形态。而城郊型农业的产出形态, 本质上属于农业型的产出形态, 并未真正摆脱传统农业产出形态的束缚, 走出传统农业产出形态的圈子。
3. 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农村农业和城郊农业都是自给农业兼商品农业, 而都市农业是纯粹的商品农业。
农村农业的主要功能, 不管是在传统农业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阶段, 都是生产功能为主, 保障粮食安全由于都市型农业真正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 也就决定了都市型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在与城市化为一体和与城市利益真正一致的情况下, 使这种功能的多元化, 具备了与城市一致的内在需求必要性和城市环境条件创造的外部可能性。而城郊型农业, 由于在地域上与城市是分离的, 因此, 城郊型农业实际上并不具备功能多元化的内在需求和外部条件, 以生产功能为主, 加上不完整的外向功能和生态功, 是其必然的现实。
参考文献
[1]黄映晖, 史亚军.都市农业发展动因及功能的国际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1) :54-59
[2]孙宏滨, 孙世芳, 乔敬图, 唐丙元.城郊农业与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 2001 (4) :37-41
[3]干经天.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的特征比较与本质差异[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1 (3) :73-78
关键词: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学过程;含量测定
收稿日期:2009-12-04
作者简介:曲智(1988-),男,黑龙江铁力人,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06届化工本科班;赵秀丽(1980-),女,黑龙江庆安人,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石油化工。
进行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2)帮助学生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和"偏差"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能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3)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4)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以下是SiO2、Fe2O3、CaO和MgO的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及教学步骤.
一、实验原理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易为酸分解。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盐酸作用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
在水泥经分解后之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化铵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成固定成分SiO2,然后称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O2的百分含量。
灼烧时,硅酸凝胶不仅失去吸附水,并进一步失去结合水,脱水过程的变化如下:
H2SiO3?nH2O110℃H2SiO3950~1000℃SiO2
灼烧所得之 SiO2沉淀是雪白而又疏松的粉末。如所得沉淀呈灰色,黄色或红棕色,说明沉淀不纯。在要求比较高的测定中,应用氢氟酸-硫酸处理。
水泥中的铁、钙、镁等组分以Fe3+、Ca3+、Mg3+等离子形式存在于过滤SiO2沉淀后的滤液中,它们都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但这些配离子的稳定性有较显著的差别,因此只要控制适当的酸度,就可用EDTA分别滴定它们。
滴定时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它与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与溶液酸度有关,在Ph=1.2~2.5时,配合物呈红紫色。由于Fe3+-磺基水杨酸配合物不及Fe3+-EDTA配合物稳定,所以临近终点时加入的EDTA便会夺取Fe3+-磺基水杨酸配合物中的Fe3+,使磺基水杨酸游离出来,因而溶液由红紫色变为微黄色,即为终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是无色的,但由于Fe3+-EDTA配合物是黄色的,所以终点时由红紫色变为黄色。
由于配位滴定的过程中有H+产生(Fe3++ H2 Y2-≒FeY-+ 2H+),所以在没有缓冲作用的溶液中,当铁含量较高时(Fe2O3在40mg以上),在滴定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妨碍反应进一步完成,以致终点变色缓慢,难以准确测定。实验表明Fe2O3的含量以不超过30mg为宜。
二、仪器与试剂
仪器:水浴锅;马弗炉;瓷坩埚;酸式滴定管(50mL);移液管(50mL、25mL)
试剂:浓盐酸(1+1)HCl溶液;(3+97)HCl溶液;浓硝酸;1+1氨水;10%的NaOH溶液;固体NH4Cl;10%的NH4SCN溶液;1+1三乙醇胺;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0.015mol/L CuSiO4标准溶液;Hac-NaAc缓冲溶液(Ph=4.3);NH3-NH4Cl缓冲溶液(Ph=10);0.05%溴甲酚绿指示剂;10%磺基水杨酸指示剂;0.2%的PAN指示剂;酸性铬蓝K-萘酚绿B;钙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1)SiO2的测定。准确称取试样0.8~0.9g左右,置于干燥的200mL烧杯中,加入4g固体氯化铵,用玻璃棒混合均匀。盖上表面皿,沿杯口滴加6mL濃盐酸和2滴浓硝酸,仔细搅拌,使试样充分分解。将烧杯置于沸水浴上,盖上表面皿,蒸发近干(约需10-15min),(为什么要蒸发至近干?)取下,加10mL热的稀盐酸(3+97),搅拌,使可溶性盐类溶解,以中性定量滤纸过滤,用热的稀盐酸(3+97)洗玻璃棒及烧杯,并洗涤沉淀至洗涤液中不含Fe3+为止。Fe3+可用NH4SCN溶液检验,一般来说,洗涤10次以上可达不含Fe3+的要求。滤液及洗涤液保存在5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测定Fe3+、Al3+、Ca3+、Mg3+等离子之用。
将沉淀和滤纸移至已称至恒重的瓷坩埚中,先在电炉上低温烘干,再升高温度使滤纸充分灰化。然后在950~100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稍冷,再移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15~40min),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2)Fe3+的测定。准确吸取分离SiO2后之滤液5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滴0.05%溴甲酚绿指示剂(溴甲酚绿指示剂在Ph小于3.8时呈黄色,大于5.4时呈绿色),此时溶液呈黄色。逐滴滴加1+1氨水,使之成绿色。然后再用1+1HCl溶液调节溶液酸度至呈黄色后再过量3滴,此时溶液酸度约为Ph=2。加热至约70℃(根据经验,感到烫手但还不觉得非常烫),取下,加6~8滴10%磺基水杨酸,以0.01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滴定开始时溶液呈红紫色,此时滴定速度宜稍快些。当溶液开始呈淡红紫色时,滴定速度放慢,一定要每加一滴,摇摇,看看,然后再加一滴,最好同时再加热,直至滴到溶液变为淡黄色,即为终点,滴得太快,EDTA易多加,这样不仅会使Fe3+的结果偏高,同时还会使Al3+的结果偏低。
(3)Al3+的测定。在滴定铁含量后的溶液中,加入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约20 mL,记下读数,摇匀。然后再加入15 mL pH为4.3的Hac-NaAc缓冲液。煮沸1~2min,取下,冷至90℃左右,加入5~6滴0.2%PAN指示剂,以0.015mol/L CuSO4标准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呈黄色,随着CuSO4标准溶液的加入,颜色逐渐变绿并加深,直至再加入一滴突然变紫,即为终点。在变紫色之前,曾有蓝色变为灰绿色的过程。在灰绿色溶液中再加1滴CuSO4溶液,即变紫色。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邢文卫,李炜.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蔡明招.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李永秀等.基础分析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1994.
(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
一、(12分)按数列极限定义证明:lim2n
n13n0.二、(14分)若f(x)在点x0连续,证明:f2(x)也在点x0连续.三、(14分)证明:f(x)axb(a0)在(,)上一致连续.四、(16分)设f(x)在[0,1]上可导且导函数连续.证明
limnxf(x)dxf(1).n01n
五、(16分)证明:级数
n1sinnxn在区间(0,)内条件收敛.六、(14分)证明:函数序列sn(x)(1x)xn在[0,1]上一致收敛.uxy
七、(16分)通过自变量变换11,变换方程 vxy
x2z
x22(xy)22zxy2y2z
y220.八、(16分)计算:Lx2y2z22az,若从z轴的正ydxzdyxdz,其中L为曲线xza(a0)
向看去,L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九、(16分)设D是两条直线yx,y4x和两条双曲线xy1,xy4所围成的区域,F(u)是具有连续导数的一元函数,记f(u)F(u).证明
F(xy)Dydyln241f(u)du, 其中D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十、(16分)证明:含参变量积分I
2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 Karl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59
3 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77
4 柏林自由大学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81
5 哥廷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ttingen 93
6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94
7 汉堡大学 University of Hamburg 135
8 波恩大学 University of Bonn 139
9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54
10 弗莱堡大学 University of Freiburg 160
11 亚琛工业大学 RWTH Aachen University 173
12 柏林医科大学 Charite, Med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177
12 蒂宾根大学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y Tübingen 177
14 法兰克福大学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179
15 明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ünster 191
16 美因茨大学 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of Mainz 197
17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rlangen Nuremberg 210
18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 213
19 维尔茨堡大学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216
20 科隆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gne 224
21 基尔大学 University of Kiel 236
22 柏林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260
23 乌尔姆大学 University of Ulm 270
24 波鸿大学 Ruhr University Bochum 294
25 耶拿大学 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of Jena 306
徐明
【摘要】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为素质教育和婚姻咨询提供较为客观、可靠的实证资料。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42名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来源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且传统的婚恋观尤其是贞操观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学生婚姻的规定。结论 大学生婚
恋观具有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健康教育逐步解决。
【关键词】 婚姻;态度;横断面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1000-9817(2006)08-0699-02
【基金项目】 宁夏大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NS0510)。
【作者简介】 徐明(1963~),男,宁夏银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
生性健康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 750021。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
击了以往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1-2]。
21世纪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
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
之间,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从2005
年9月实施的大学生新的管理条例,解除了大学生不能结婚的禁令。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适时地
进行婚恋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
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婚恋观的调
查,探索该地区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总体发
展态势,为高校素质教育和婚姻咨询提供较客观、可靠的实证
资料。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大学选修健康教育课的不同专业大学生942名,其中男生527名,女生415名;来自城
市的学生405名,农村学生537名;汉族学生594名,回族学生
348名。年龄范围为19~23岁。
1.2 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采取集体问卷的方法。首先发放开
放性问卷,让学生将他们认为在恋爱中允许的行为和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进行罗列,然后将项目筛选后分成3类。在这些项
目中,除是否恋爱是二元变量外,其余项目都按非常重要、比较
重要、一般和不重要4级评分,采用非常重要计4分、不重要计
1分的正向取分方式。问卷在匿名条件下进行填写。在正式施
测前,对4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信度检验,2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文章编号】 【
为2个月,结果表明,重测等级相关系数为0.724 ,说明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可以接受。共发放问卷942份,全部回收,均为可供
分析的有效问卷。全部资料采用EPI Info 6.04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计算机,运用SAS 6.11软件进行频度描述t检验等。结果与分析
2.1 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31.6 %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时可以
发生性行为,其中男生占39.8%,女生占23.4 %;汉族学生占
35.4%,回族学生占27.8%。男女、回汉大学生对恋爱时发生性
行为即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1,3.471,P值均<0.05)。
2.2 选择对象时所重视的条件 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的顺
序可以看出(表1),除男女大学生在对“爱情”认识有高度的一
致性外,其余各项目的内容和排序都有不同程度差异。项目排
序差异可以反射出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待是以事业发展为重,女性对未来丈夫的选择更注重未来发展,而男性更注重当前现
实。从婚姻对象选择条件的排序最前和最后几项的内容可以
看出,当代大学生择偶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与内在条件,而
对家庭财产、社会地位、生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却不太重视。此
外,在婚姻对象条件的排序上,童贞性被排在第8位(男生被排
在第7位,女生排在第10位)。
表1 942名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件排序
条件总体(n=942)百分比/%排序男(n=527)百分比/%排序女(n=415)百分比/%排序
爱情3.64 1 3.60 1 3.69 1
健康3.40 2 3.31 4 3.48 2
温柔宽容3.38 3 3.54 2 3.21 4
漂亮性感3.12 4 3.45 3 2.78 7
兴趣一致3.08 5 3.16 6 3.00 5
发展前途3.03 6 2.69 8 3.36 3
善理家务2.86 7 3.24 5 2.47 11
童贞性2.71 8 2.90 7 2.51 10
收入2.65 9 2.43 9 2.89 6
职业2.52 10 2.36 10 2.67 8
学历2.39 11 2.21 12 2.57 9
年龄相当2.36 12 2.25 11 2.46 12
父母赞同2.20 13 2.03 14 2.37 14
家庭财产2.19 14 1.99 15 2.39 13
家庭社会地位2.15 15 2.12 13 2.19 15
生长环境1.95 16 1.93 16 1.97 16
2.3 婚恋价值取向 男、女大学生除在爱情、兴趣一致、家庭社
会地位、生长环境相似4个项目上存在一致性外,另外11项内
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2)。在温柔宽容、健康、漂亮性
感、善理家务、童贞性上,男生比女生要求更高,女生对发展前
途、收入、职业、学历、父母赞同、年龄相当等比男生要求更高;
在父母赞同项目上,男生不太关注父母的意见,而女生比较重
视父母的态度。说明女生在婚姻对象选择上更谨慎、更保守、更苛刻和更理想化。可能与女生对婚姻的需要较男生强,以及
对今后婚姻生活是否幸福担扰比男生多有关。
2.4 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婚姻对象选择的比较 不
同民族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件前2位排序完全相同,依次为
爱情和健康,但从第3项以后排序上有明显的差异。除在童贞
性上回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外,其余项目回族大学
生的均分都稍高于汉族大学生,说明回族大学生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上更保守和苛刻。不同生源地大学生选择婚姻对象条
件前5项排序完全相同,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发展前途、收
入、父母赞同、年龄相当以及童贞性各项的均分比来自城市的学生更高,提示成长环境对大学生婚恋观也有一定的影响,也
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对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学生婚姻的看法 统计
结果表明,有67.6%的学生认为新条例更人性化了,25.6%的学
生认为该条例对大学生有好处,40.5%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对于
婚姻可望而不可及,2.1%的学生说如果条件许可会选择结婚,但有27.9%的学生认为新条例与自己关系不大。
表2 宁夏大学男女学生对婚恋价值取向评分比较(x±s)
性别人数爱情温柔宽容健康漂亮性感兴趣一致发展前途善理家务童贞性
男527 3.60±0.57 3.54±0.55 3.40±0.56 3.45±0.68 3.16±0.78 2.69±0.79 3.24±0.66
2.90±0.84
女415 3.69±0.61 3.21±0.58 3.31±0.56 2.78±0.64 3.00±0.64 3.36±0.60 2.47±0.55
2.51±0.86
t值 0.339 2.193 2.243 3.869 1.916 5.890 4.196 3.790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0.01 <0.01
性别人数收入职业学历父母赞同年龄相当家庭社会地位家庭财产生长环境相似
男527 2.43±0.77 2.36±0.66 2.21±0.66 2.03±0.74 2.25±0.67 2.12±0.75 1.99±0.76
1.93±0.88
女415 2.89±0.69 2.67±0.73 2.57±0.75 2.37±0.83 2.46±0.73 2.19±0.72 2.39±0.67
1.97±0.66
t值 2.771 2.107 2.727 2.227 2.182 0.693 2.074 0.3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大学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且传统的婚恋观尤其是贞操观正面临严峻的挑
战,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
学生婚姻的规定。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发生了质的变
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条件上,与外在条件相
比,都能以爱情为基础,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个体的发展潜
力,摈弃了传统的重门第、重财产等婚恋观,这是值得肯定的。
也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反映出
当代大学生具有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结果还显示,童贞性与笔者以往调查的结果[1]相比,有明
显的后移趋势,而且女生对男生是否保持童贞更宽容。不再是
大学生择偶的重要条件,贞操观在大学生尤其是汉族大学生的婚恋意识中逐渐淡化。对童贞性这一人的非本质特征的弱化,是时代进步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结果。但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男
性大学生一旦涉及到作为自己的恋爱和婚姻对象时,对童贞性的要求就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恋爱前的理性思考
与恋爱中的现实出现了矛盾冲突时,大学生对是否保持童贞有
双重标准,即对作为自己婚恋以外的男女性是否保持童贞较宽
容,而作为自己婚恋的对象则要求纯洁、保持童贞。男性的这
一特点,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贞操观”、男尊女卑以及男
性对性的独占欲有密切关系。大学生对待童贞性的双重标准
将可能导致婚前性需要的满足与婚姻生活时童贞需要不满足的矛盾冲突。这一冲突的最终结果可能使婚前性行为和婚后
幸福度成负相关,婚前性行为和婚后性和谐成负相关。在离婚
案中,有婚前性行为比没有婚前性行为的比率高[2-3]。
婚恋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是必然
趋势,但在旧的传统观念被解构而新的观念尚未建构的社会转
型时期,许多不合理、非科学乃至被历史所证明曾给人类带来
灾难的观念乘虚而入。因此,应充分利用性健康教育这一阵
地,在普及性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性观念,使他们能够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
是时代赋予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参考文献
[1] 徐明,邵佩兰.某校农科大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调查.中国学校卫
生,2002,23(2-B):145.[2] 卢淑华.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社会学研究,1997,11(2):
37.[3] 李银河.性的问题.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1.(收稿日期:2005-11-08)
201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阐述此次改革内容为:为支持农村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化,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三部分资金,一是调拨全国范围内的农资综合补贴中的20%,其次是针对种粮大户的试点补贴,最后是农业“三项补贴”的增长部分,三部分资金整合后将主要用于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规范化和健康化,同时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原来一直存在的“三项补贴”合并为统一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2改革对河南农业发展的效应
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对河南省农业发展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
2.1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原来一直存在的“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而且明确了补贴是支持适度规模经营、耕地地力保护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革目标非常明确,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环节减少,减少了管理部门的负担,也让农民更快的得到补贴效益。
2.2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在进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以来,农业种植主要还是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流,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限制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行“多种粮多补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将从中获得更多利益,提高其积极性,鼓励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产生和规模扩大,加快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2.3有利于解决农村融资“难和贵”
河南省农村发展融资需求大。但在供给方面,政策性银行主要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农民很难获得服务;商业银行例如农业银行基本把业务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我省农村信用社在由于管理服务不到位、经营理念落后、农村地区经营环境恶劣等的问题使其不能很好的为农村提供服务;民间借贷组织作为农村主要的融资渠道由于监管不力留下诸多后遗症。农村金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明确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2.4支持了耕地地力的保护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目标定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真正种地农民给予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计算补贴额的依据主要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粮田转为农业用地、没有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没有补贴资格,提出要提高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减少化肥的使用,这些改革将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提升河南省耕地的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3改革发挥效应的阻碍因素
政策宣传不到位
河南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较差,互联网还未得到真正普及,农民在农村第一时间能获取国家政策信息的渠道基本只有电视新闻这一渠道,而普通农民平时关注娱乐节目多于政策新闻,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而予以配合。而政府并未充分向农民宣传解释改革具体事项而予以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不能顺利地进行。
3.2强制实施问题
河南省农村政府管理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以获得政绩,便在改革政策尚未得到农民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并未给农民接受或者缓冲的机会,使得农民对管理部门失去信心进而对改革政策产生排斥,强制实施问题将不利于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的顺利进行。
3.3利益受损农民的阻挠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坚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不种粮就没补贴的原则,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和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将切实得到利益,而那些不种粮但仍能领到“三项补贴”的农民的利益势必受到伤害,改革进行中这些利益受损害的农民不能从宏观层面出发理解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改革的执行进行阻挠。
3.4改革缺乏监督
河南省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执行改革的步骤烦琐,上级监管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而改革的客体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新发布的政策关注较少,不能完全理解相关改革内容,加上有些农民维权意识较差,也不敢与政府部门公然反抗,所以并不能在改革执行中对管理部门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使得管理部门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执行中有可能产生违规或者贪污补贴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2]。
4保障措施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将对河南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产生积极地效应,但在河南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执行中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阻碍,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如下的保障措施:
4.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建立健全职责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注重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改革有效实施。各地方执行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有效地执行方案。另外,执行部门要提前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改革经费的规划分配工作并保证每项经费对外透明。
4.2制定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
河南省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要结合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实际,在充分听取专家、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可行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执行方案,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耕地地力保护的实施规划,明确时间节点,清楚任务分工,分清责任主体,明确政策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组织保障措施。
4.3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河南省各地要提前做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要确保基层管理部门对改革政策的真正理解,以便在改革实施中与农民充分的沟通交流。各地方宣传部门要采取有效媒体形式向农民宣传改革内容,获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有序推进创造良好的基础。
4.4抓好改革的监督工作
要做好对各级参与部门改革工作情况的及时的监督,尤其上级管理部门要对下级机关严格监督,下级部门也要对上级负责,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报告。河南省财政部、农业部要强化监管督导检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制度,适时对各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对骗取、贪污、挤占、挪用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或违规发放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行为进行制约,确保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公正、公平、公正[3]。
摘要:本文针对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的内容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农村实际提出了河南省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发挥积极效应的阻碍因素,为消除这些阻碍因素以保障改革效应的发挥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关键词:三项补贴,改革,河南农业,效应
参考文献
[1]安胜,许佳贤,徐琳.农业补贴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效应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3).
[2]王冠尧,杨梓轩.浅谈我国新农村建设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5(10).
【关键词】农业生产;现状;节水;必要性;途径
目前,我国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oo一3800亿ms,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O%,年份和干旱季节。水源主要是,=-I)Il径流和地下水。水利资源与土地资源不相适应等原因,乌海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迫在眉睫,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乌海地区生产的突出问题是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事情,对于当今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生命线,节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节水技术显然是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最好方式。具体有以下内容:一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意义重大,农业生产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二是社会生活中对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三是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使水资源再生,工业循环水的利用,即利用污水处理技术。
1.农业生产现状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远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处于简陋的原始农业生产阶段。从周、秦时代及以后,由于牛耕、铁器的使用原始农业逐步转入持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农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开始萌生近代农业因素,但战乱纷争,使之发展迟缓,只是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农业才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将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其持续发展:
1.1土地条块分割,农业生产高成本低产出
中国现行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土地分布形式是一家一户条块分割的小田块,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及统一的田间管理,使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实施困难。形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农业生产成本很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与生产收入很低。
1.2人多地少,土地侵蚀严重
我国人多耕地少,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由5.5亿增至13.0亿,年均增加1500万人,年增率1.7%左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而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2003年调查,我国耕地面积为1.3亿hm2,人均耕地面积0.1hm2,仅为世界人均平均数的47%。同时我国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压力,往往盲目开垦扩大耕地,长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和掠夺式经营造成了土地退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23%,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hm2,占耕地面积的34.26%,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当地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1.3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粗放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低,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不高,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尚未很好利用。许多地区仍是广种薄收,有种无管的粗放经营模式。很多地区耕地的复种指数还停留在100%以下。尤有甚者,粮食的收割、脱粒、干燥、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达15%(国外专家估计高达20%),超出了联合国粮棉组织提出的标准损耗率限于5%的要求。
2.农业生产用水现状与节水必要性分析
2.1农业生产用水现状
中国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农业生产中缺水与水资源浪费并存。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一直是各类用水的大户,总用水量4000亿m3左右,占总用水量的67%,如加上其他农业用水,估计整个农业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80%,是全国水资源最大可能利用量的35%~40%。由于灌溉用水量大,农业缺水干涸的土地越来越多,进入90年代,每年农田受旱面积2667万hm2左右,受旱面积和受灾面积都比50年代成倍增长。虽然缺水,然而水的浪费却是触目惊心。由于灌区设备配套不全,渠道大部分没有衬砌,渗漏、漫灌等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农业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5,每年损失的水量约2000亿m3,相当于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总和的2倍以上,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平均不到1kg/m3,即1m3水生产不到1kg的粮食,而一些发达国家大体都在2kg以上,差距很大。
2.2农业节水必要性分析
缓解水资源危机,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水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粮食的需求量为450kg,总粮食的需求量为7000亿kg左右。我国现有耕地1.3亿hm2,但我国目前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不到3亿hm2,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农用地后备资源只有4078万hm2,而后备耕地资源仅仅800多万hm2,但这些后备耕地资源是长期开发利用后所剩余的那些有各种限制因素,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土地,开发难度大,所以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不大。那么我国社会能否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是否能以现有的4000亿m3灌溉水资源,将粮食产量从现有的5000亿kg提高到7000亿kg,并满足其他农作物的需求。如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将现有的灌溉用水量节省15%,可为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提供600亿m3水量,超过黄河的年平均流量。因此必须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3.结束语
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国家应该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使它变成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郎小云,王迎新,刘爱霞,陈爱华.浅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J].地下水,2011,(09).
【河南农业大学分析化学】推荐阅读:
河南农业大学消防安全知识竞赛试题07-14
河南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09-23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07-06
农业大数据分析09-17
农业科技园效益分析10-01
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分析11-25
中国农业银行IPO案例分析12-0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09-13
河南省征集志愿院校河南高职高专排名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