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安全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运动与安全(精选8篇)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章在小学体育中占重要地位,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许多运动项目都接触过了,但由于缺少生活实践,还不能够将运动技能转化为生活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有意识地把运动技能转化为生活技能。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运动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安全意识的作用。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所学的运动安全知识,使自己在运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使自己在运动中尽量避免损伤。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引发思考

2、理论与案例结合延伸学习

3、创设情景,巩固知识

六、教学特色

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通过设定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七、预计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运动安全常识使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通过教师运用提问法导入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通过对本次的学习,给学生打下安全运动、健康运动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运动中的安全

同学们好!

大家都知道,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在紧张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在磨炼意志、超越自我的努力中,在享受运动的无穷乐趣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记住四个字,那就是“安全第一”。有了安全意识和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不应有的伤害事故,才能确保应有的锻炼效果,才能充分体验运动中的乐趣,才能实现你的理想、目标。因此,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请同学们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技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乐趣无穷的体育运动中去。

一、课题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引起运动伤害的主要原因,2、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学会二至三种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4、掌握几种快速消除疲劳的方法。

二、这节课的第一个内容:造成运动伤害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先说一下引起运动伤害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二点,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有准备活动不充分;安全意识不强,麻痹大意;体能差,身体疲劳,或带伤带病参加力所不能及的运动;技术动作不熟练,肌肉紧张,动作僵硬;心理状态不佳,情绪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保护能力差。

客观因素主要有气候恶劣,气温突变;组织混乱,纪律涣散,安全标志不明;场地器材不合要求,缺乏保护帮助。

三、下面介绍几种预防运动伤害的办法。

1、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韧带伸展性和肌肉弹性增强,保证身体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运动刺激。哪位同学能说出做什么准备活动呢?好,A同学请回答。很好,准备活动一般是慢跑、徒手操、持轻器械体操、有针对性的拉伸肌肉、韧带等等。

2、适宜的运动服装、鞋子

运动服装要大小合适。服装太大容易被运动器械牵扯,太小则会影响身体活动范围。运动鞋大小、肥瘦要合适,鞋底软硬要适中,才能保护脚在行走、跑跳时不受损伤。

3、避免粗野动作和鲁莽行为

在体育运动中杜绝粗野动作。你打别人一下,人家也会更很的打你,要学会宽容。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蛮干。

4、掌握自我保护技术。

比如,在运动器械或者野外徒步穿越的时候突然失手、打滑了,头脑要保持冷静,快速抓住器械或者绳索、树枝等,以防跌下。在跑步、跳跃、体操练习时,如果突然被绊倒,或前冲力太大的时候,要利用惯性顺势屈臂、团身、滚翻,缓冲下坠或前冲的力量,保护身体的安全。

三、这节课的第二个内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1、、皮肤擦伤的处理办法:

皮肤擦伤就是受伤的皮肤表面受损、出血、没有裂口。主要处理方法,一是用生理盐水或水洗净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伤面涂上红药水,不必包扎。二是在关节周围的伤口,洗净后涂上青霉素软膏。三是伤口内有沙石等异物,要用消毒针头将异物挑出。

2、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活动受限制。这时候要立即进行冷处理,就是用冷水冲或用毛巾包裹损伤部位。24-28小时后拆除包扎,外贴活血消肿膏药,也可适当热敷或轻轻按摩。拉伤严重的要去医院处理。

3、关节韧带扭伤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扭伤后,要立即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24-28小时后,用毛巾热敷或按摩消肿促进血液吸收。

4、快速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方法。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疲劳,主要表现肌肉、内脏、神经方面,如肌肉僵硬、反应迟钝、呼吸心跳加快。主要方法:保证睡眠(每天八小时),坚持做整理活动,用推、揉、捏、按、压、拍击等手法自我按摩。温水浴(水温40度)加速血液循环。及时补充营养,比如热量、无机盐、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四、思考:你的同学脚扭伤了,你怎么做临时处理?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2

1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前很多小学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小学生体育全面教育的指导,使小学生的安全理念较差,而且校园内的体育设施较为陈旧等问题,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 . 1教师对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不足

当前很多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之前,由于缺乏对小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指导,使很多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差,超负荷的运动量或者不正确的动作都有可能带来肌肉的拉伤、摔倒等现象,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指导势在必行[1]。

例如在2012年,长沙市某小学的一名学生曾经做过肠道粘连的手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任何异常,体育教师对这位小学生的症状也不知情。但是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接力赛跑的过程中,这位小学生却突然倒下了,急忙送往医院后,才得知术后并没有痊愈,造成手术部位的再次损伤。

1 . 2校园内的体育教学设施较为陈旧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较为注重对小学生的“通识教育”指导,而忽视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指导[2]。新课程改革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学校还是存在校园内体育教学设施较为陈旧,在体育教学之前,缺乏对体育运动设施的安全检查等状况,为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2013年,吉林市某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引体向上”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单杠倾斜的状况,小学生由于失去重心而摔倒,幸好没有造成巨大伤害,小学生只是受到了轻微的擦伤。可见,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运用之前,对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小学体育安全隐患规避的重要性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的指导,有利于构建一个完善的体育教学平台,为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 1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的体育教学指导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健康体魄,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够有效缓解小学生长时间在教室中文化课学习所形成的视觉疲劳,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3]。

2 . 2促进社会的稳定及和谐

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当前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十分关注。一旦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对小学体育锻炼的安全性管理,有利于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充分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平台,保证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及和谐。

3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措施

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各类体育运动设施安全性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着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尽可能地规避所有的安全隐患,保证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

3 .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

充分的体育课前准备能够从根本上规避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性。体育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更新和检查体育教学设施、检查小学生的着装3个主要方面。

(1)与小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指导之前,体育教师要通过班主任,与每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询问小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情况、日常饮食状况、有无疾病史等情况,并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如果小学生突然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体育教师可以避免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休息。在小学生突然发生意外事故时,也能够马上联系学生家长,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及时应对安全问题[4]。

(2)及时更新和检查体育教学设施。在体育课程开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所涉及的体育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单杠、爬杆等设施,要检查是否存在生锈、腐蚀等问题,亲身检测是否会倾斜。而对于跑步类的体育锻炼项目,教师要注意检查操场中是否存在果皮纸屑、硬石块、坚硬物体等,观察是否有凸起或者低洼地带,突然低洼凹凸的地面会造成小学生跑步的过程中突然崴脚或者摔倒,不利于小学生的安全体育运动。学校和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体育运动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对体育运动设施的管理和细心维护,及时更新一些较为陈旧的体育锻炼设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重对小学生着装安全的指导。在体育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的着装进行检查,观察小学生的着装是否适合体育运动,比如牛仔裤、紧身装或者衣服上有硬物的衣服都不适合于体育运动。小学生有的喜欢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一些糖果、弹珠等物品,教师要指导小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中,装有这些硬物,可以将这些物品放置在教室中,也可以暂时由教师进行保管。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着装安全指导,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尽量穿运动装,能够适合于体育运动,保证身体的灵活度。

3 . 2加强对运动过程的监控,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进行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充分伸展小学生的肢体,避免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拉伤情况发生,另外,在学生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小学生运动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例如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篮球“三步上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热身运动的基础上,可以为小学生进行拍球、运球、上篮脚步动作的正确示范,并为小学生讲解不要站在篮筐下、双手接球等安全知识。在学生进行自由锻炼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一旦发现动作不正确或者长时间站在篮筐下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3 .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进行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他们的情绪较为低落,很可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攻击行为,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这类问题。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指导,教师可以专门为小学生开展一些自我保护意识的指导性课堂,使其懂得在面对危险时,要首先保护头部、屈膝等安全防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

4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小学生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指导,细致检查校园内的体育运动设施,提升对小学生运动过程的监督力度,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能够自由锻炼和提升个人体能素质的平台,规避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使小学生能够在快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提升体育锻炼意识和个人思想水平,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加强小学生体育安全意识培养,规避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势在必行。该文章主要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规避与应对措施,旨在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3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操;安全保护方法

在开展各种体育项目时,安全保护非常重要,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能够减少运动损伤。如果出现安全事故也必须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置。体操、投掷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和训练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例如,器械脱手、从器械上摔下、撞在器械上等。因此,采取安全保护非常重要,能够更好地保障练习者的安全。

一、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

在体育项目中安全保护共有3种基本方法,分别为自我保护、利用器械保护和他人保护。他人保护指的是安排专门人员在合适的位置上对练习者的动作进行观察和指导,以便能够及时帮助练习者纠正动作、摆脱危险。利用器械保护指的是使用海绵垫、护套等器械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自我保护指的是练习者在意外发生时随机应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摆脱危险,避免受到伤害。

在体操运动中,常用的保护器材包括海绵坑、海綿包、海绵垫、护掌等等。要正确地使用这些保护器材,以免使用不当反而造成运动损伤。在利用海绵坑时要注意摆放合理,避免练习者摔到海绵坑的边缘。如果要练习有较长助跑距离的动作还应该预先量好步点。海绵包主要是用来缓冲练习者落地的冲击力,要注意避免海绵包造成练习者崴脚,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块垫子,并且选择准确的摆放位置。压缩海绵垫是最常见的保护器材,垫与垫之间要衔接紧密、不要出现缝隙,根据相应的规则来摆放海绵垫,保障其能够发挥保护作用。在体操的单杠、双杠项目中还要使用护掌,以免练习者手掌损伤。

在体操运动中减少和防止运动损伤的主要方法是自我保护。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平时练习,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失误,小失误致伤的概率较低,但如果酿成大失误,就可能造成危险。体操练习者要掌握科学的自我保护技能,首先要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例如颈部、头部。当出现失误时可以利用抱团紧小腿、低头的姿势来减少伤害。

体操运动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1)利用

运动惯性进行自我保护。练习者可以利用惯性进行下蹲、滚动、团身、曲臂的动作,这是为了避免头部直接着地,通过全身肌肉的紧张使地面冲击的力量得到减缓。(2)改变身体姿势。如果出现动作失误,及时改变身体的姿势,以免头部着地而受伤。(3)跳下器械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动作失去节奏、机械故障、护掌断裂、手滑等问题,可以立即跳下去接或者停止练习。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也要立即停止练习。(4)握住器械。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松手会有危险,那么就要紧紧地握住器械,以免摔伤。如果在器械上动作时发现一只手脱手,另一只手必须紧握不放,避免自己被甩出去而受伤。

在投掷运动中,练习者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进行抛掷练习时必须掌握一定的高度,如果抛掷失误,要及时躲避,避免误伤自己或者他人。在开展投掷教学之前,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明运动的规则,例如,实心球的投掷练习中,要让学生开展圆内自有运球游戏,就要对学生提出“不碰人、不丢球”的安全性要求,防止跌伤、砸伤、碰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体育项目的安全事故处置手段

在各种体育项目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尽管小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如果练习者的安全保护不当,或者失误过大,也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较轻的安全事故包括拉伤、肌肉抽筋、关节损伤、擦伤、挫伤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骨折、严重休克甚至死亡。田径、体操、投掷以及各种球类运动都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在场人员要立即向教练或者老师报告之后,立即通知校医赶来处理。校医要对伤者采取基本的处置措施,先对伤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伤情进行判断,再进行急救。如果情况复杂或者情况紧急还要上报校领导。如果校医难以治疗或者不能判断伤情、伤情过于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送入医院进行检查和急救。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要第一时间通知练习者的监护人,并做好安慰工作,以便作出下一步的紧急救治决定。如果安全事故过于重大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如果是由于器械故障原因或者教师、教练没有尽到应尽职责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报告保险公司。学校要指派专门人员前往医院探视伤者,掌握伤者的恢复情况。

本文以体操为主,简要介绍了体育项目的安全保护方法和安全事故处置手段。在体育项目的练习和比赛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这些失误造成练习者的人身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法。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尽量减轻练习者受到的伤害,不计一切代价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敏,王学文.再谈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体育课堂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从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有三:

1.体育学科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场地器材的复杂性、学生身体机能的基础性等特性,相对其它学科具有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2.体育新课程背景。体育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中,无论是器材的运用,还是组织练习,更多的是在尝试和摸索中实施,相应在实际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3.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一般是6――12周岁的儿童、少年,从生理方面看,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正是处在第二突增期初期,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还处于低下水平,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从心智方面看,小学生的自主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安全意识淡薄。

由此,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桎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和体质增强。体育课本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课程,但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课程,稍不慎就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对老师和学校进行索赔的案例时有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既担心又无奈。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的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即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实际上,过分强调安全,不是科学积极的态度,强调“稳妥”的办法其实更不稳妥。由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一些滚翻、跳跃等项目,自身求生能力差,有的先天胆子小,一旦遇上“意外”,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防范体系概述

体育教师、班主任(或医务人员)、学生是体系中人的因素,其中体育教师是主动因子,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安防体系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控制,最后通过课后反思总结,起到反馈调节作用,提升安防功效。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运动项目,提出了安全要点。

三、体育教学的课序式安全策略

(一)课前

1.掌握与安全相关的班级学生信息

(1)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或加剧,引发事故。包括小学高段女生例假情况,要建立女生保健卡,通过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医务室老师,准确及时的获悉信息,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

(2)建立学生伤病、缺课通报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体育干部和学生本人应及时告知体育教师,避免体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不当运动,引发伤病加剧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了解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和现有的动作技术水平,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4)了解班级情况。本班学生的课堂常规和上课纪律如何,双差生、问题生、特殊生是哪几位,最会“惹事”的是哪几位同学,班干部能力如何,班风怎么样等等,体育老师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底。

(5)严格请假制度,课前认真清点学生人数,落实每一位未上课的学生情况。

(6)了解学生上体育课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在上课前刚被其他老师批评过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并作相应的处理。因此班主任老师或其他课任老师要及时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往往刚被老师“批”过的学生,会借用体育课机会,向其他同学“出气”,引发意外事故。

2.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安排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检查形式有肉眼查看、亲自试用、预见性隐患排除等,如跳远沙坑里埋藏的一块石头就是隐患。

4.检查学生服饰穿戴,严禁带利器上课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勤剪手指甲。

(二)课中

1.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安全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要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培养体育小干部,学生相互监督,共同防范,及时汇报。

2.教师要全场全程监控,及时制止和教育

体育教育首先要具有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认真把握课堂教学常规,按教师备课的思路,有效地组织,要操作规范,结构合理,纪律严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学。总之,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要措施落实,要求明确,态度坚决。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预见性,对有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的学生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学调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例如,有些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排球的传、垫球,却带领学生左右压腿,忽视了指关节的放松。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进入正式部分已经筋疲力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学生身体不适时,情绪不佳,体质差的学生很容易晕倒造成伤害。

准备活动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急行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动。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先做一般性准备活动,再做专门性准备活动。尤其是在天冷季节,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预热人体的运动系统和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得当

根据学生基础、气候情况、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医务监督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功能还比较弱;所以,要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一般要求在有氧代谢情况下进行运动,这样更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比较适宜。一节课中,如有多个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安排在前,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安排在后,天热时运动量可相对小一点,天冷时运动量可相对大一点。

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实用、安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切忌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动作变形,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掌握,都应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用力的大小、快慢、用力的顺序、用力方法,哪个部位紧张哪个部位放松都要掌握好。

5.组织管理和队形设计科学合理

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行进间练习时,要明确学生练习路线,避免引起冲撞或拌倒等不安全事故,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6.倡导情感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教师要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信心。对于生性胆怯的学生和体育后进生,尤其注意在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和激发,消除其做动作的.恐惧心理。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冷静,切忌激化矛盾,要通过调查、讲解或比较等方法控制学生的异常情绪,对学生反常行为要实行有效评价,不可草率了事。不可让学生带着情绪出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高高兴兴上课来,平平安安回教室”.

(三)课后

1.器材及时回收管理

下课后,体育器材要及时回收,确实不易搬运,或下节课还要继续使用的,必须有专人管理。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器材,体育教师一定要亲自回收。

案例:五(1)垒球投掷课后,因为下节课是五(2)班的同一教材内容,所以体育老师就把垒球放在学校操场边上,自已进办公室了。没几分钟时间,有学生来汇报,二(2)班一个小同学眼睛被砸伤了。原来低段小同学见没人管理,就开始哄抢垒球,有的踢着玩,有的滚着玩,有的扔来扔去,其中一球砸到一个女同学的眼上,眼都红肿了起来,幸亏不是很严重。

2.有序组织学生课间活动

体育课一下课后,学生往往蜂涌至洗手处或厕所,学生人多,加上其他班级的学生,里面的学生挤出来,外面的学生想进去,此时学生拥挤不堪,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当下课后,体育教师有必要进行秩序维护,以确保安全。

3.课堂安全教师个人反思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以课后小记或叙事的形式进行记载,补充完善,把所得经验和新的认识运用到下次的课堂安全工作中去。

四、各运动项目安全要点及相关器材规格调整建议

五、体会和思考

体育组教师安全意识强化,经验积累丰富,安全措施到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学生通过教育强调,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课堂上安全意识强,初步形成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做好体育课堂中的安全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单靠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质上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安全无小事,从细处入手,从多头着想,形成预防体系,落实到措施上,体现在行动上。

几点思考:

1.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如何把握好“度”?过分的强调安全,使得体育课上得越来越“温柔”,缺失了体育育人本意和特有的教育功效。

2.孩子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把学生关在“保险箱”里的安全,才是最危险的。

3.家长“溺爱”的观念。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体育课中受点轻伤,就会心疼不已,甚至找到学校、老师论理;平时在课外也极大的约束了孩子的身体锻炼机会。家长的“子女观”“教育观”也有待于进一步匡正。

4.责任不清法制不健全。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风险,无论各方面措施有多到位,只要你一动,安全隐患就一定随之而来,所以,如果说只要是在体育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不客观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2]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4]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第三版)[M],.7.

[5]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5

2.2体育教师应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创新教学途径,打造安全、高效的课堂

2.2.1分析了解学情,规范服装,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会同班主任一同排摸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掌握全校患有心源性、脑源性等疾病学生情况,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这类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同时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的病史和当天的身体状况。一些体质不好的学生单独安排活动,适当控制运动量,避免学生带病运动,要确保学生的身体不存在安全隐患,以免造成学生严重的伤害事故。保证学生在着装上没有安全隐患,做好上课准备。告诫学生上课时应穿运动服和轻便、宽松的服装,禁止穿凉鞋、皮鞋等。学生的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或有碍活动和安全的物品,不要佩带各种金属饰品和挂件,尽量不要戴眼镜,女生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夹。

2.2.2加强课堂常规教育,确保体育课堂有纪律、有步骤、有组织,要严格要求学生,组织得当,使学生养成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课上严禁学生有嬉戏打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举动。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易伤部位多活动,做到事先早预防。再有就是扩大安全监督的.范围,给安全意识强的学生设岗,帮助老师预防、监督,科学地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哪些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有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抗性项目,学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主要隐患在游戏、球类、集体性项目,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力差,碰撞时互相保护能力差,都可造成损伤。

2.3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

2.3.1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课前,体育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并合理布置和正确使用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障碍(石子、树枝等),防止引起不必要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是否平整、沙子的多少、沙坑中有无砖头和石块等异物都是可能造成损伤的隐患,教师都应课前排除。

2.3.2器材要定期检查、养护。学校室外的固定器材设施如单杠、双杠、爬竿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应及时保养、修理和更换;再有就是学生在活动时造成器材的磨损、损坏,导致意外发生。所以教师要定期细心检查,特别是在使用前,检查器械要更仔细,排除安全隐患,器材的摆放要科学合理,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使学生绊脚、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2.3.3防范器材搬运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学生搬运器材过程中嬉戏、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搬运不当导致意外伤害。这需要课前专门培训学生正确搬运并养成良好的搬用习惯,有专门负责的学生进行管理。

体育运动安全知识 篇6

1.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胆识,培养同学们的耐力和毅力。但是如果体育锻炼中不注意保护自己,忽视事故预防工作,就容易出现运动伤害,如擦伤、扭伤、骨折、溺水,脑震荡等,严重的还会造成终身残疾以至死亡。

2.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等,所以,课前穿戴一定要检查;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手腕、手指、耳垂儿、脚腕上不要戴各种金属的或者玻璃的、塑料的装饰物。戴眼镜的同学,如果摘下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不戴眼镜,如果不可以,做动作时要加倍小心。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衣、裤的兜内不要装小刀、钩针等锋利的物品。必须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

3.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海绵垫子。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用各种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能打滑。以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4.在做跳箱、跳马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起跳板,器械后要有海绵垫,老师还要在器械旁站立保护。没有老师或同学保护很危险。

5.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垒球、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可以有丝毫的马虎。这

些体育用具有的是尖端装有锋利的金属枪头,有的是250克到3千克的铁疙瘩,即便是垒球,飞出去也像个炮弹似的,如果不听命令,擅自投出或捡回,就有可能性被击中而受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6.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时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些要求不单纯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7.短跑、4x100接力等要按照规定的跑道竞赛,不能串跑道。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体的冲力很大,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8.垫上运动项目像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做动作时要认真,遵守纪律,不能打闹。人的颈部血脉、神经连着人的神经中枢、脊椎和大脑,即使是小的伤害也可能酿成严重后果。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时,如果打闹,轻的会出现岔气儿,重的会伤及胸隔膜等到内脏器官。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7

目前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国内外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国内普遍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生命的价值,为学生能更好的珍惜生命提出理论讲解。在国外的研究区别于国内的研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为了预防暴力、自杀等多方面的教育。从安全教育方面来讲,其内涵和定义的范围会更加大,生命安全教育本身就属于安全类教育,安全教育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从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有两重含义,第一是生命教育,第二是安全教育。学校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其安全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学校教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教育行为、饮食安全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往往被忽视,还有就是被混淆,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并非健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从理论加上实践方面来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就会发现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各有自己的责任。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1]。所以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如教育训练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生存能力[2]。但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2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一直以来是以单纯的体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素质教育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健康第一”的准则,所以高校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为主,但是高校体育教育始终没有脱离“运动技能”,也没有完全回归到学校体育的本质上去。回首体育发展的历程,高校体育始终没有抛弃安全这个原则,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突变,但是始终没有抛弃的就是安全教育,高校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取得健康体魄的同时学会了怎么用安全的方法来更合理的锻炼,使得原本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实现。

3 高校体育课堂生命教育的价值

3 . 1 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指个人在德智美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两种含义的,第一种当把人作为生产力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第二种当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看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于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从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生命教育不仅仅满足了个人的才能展现,而且还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需求。

3 . 2 生命自由发展的价值

何为生命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有好几个层次的,首先要做到主体的自由,主体自由就是指一个人客观的从一个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或者改造事物,这个层面是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其次就是社会自由,社会自由就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所想去支配自己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受到别人的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层面是中级的一个层面。最后就是个体的自由,个体自由是依据自己的内在本性去支配自己的干任何事情,这个层面对人的影响最大,也是最高的一个层面。人在接受生命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被动的去接受,接下来是主动地去吸收,最后就是积极的去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自由发展的体现,其最后要获得的就是第三层次,就是个体的自由,从而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3 . 3 生命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终身发展是一个全过程,其中包括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而生命教育本身的意愿就是对生命的终身发展负责,终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的本身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也是不例外的,生命的终身教育是一个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伴随着生命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包含着生命的自由发展,从而使个体不断的完善自我,生命的终生教育也是对自我完善的过程。

4 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 . 1 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重点就是放在了“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才会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而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对生命的认识要加强,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发展。但是我们发展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他们在思想理念上是契合的,这两种教育的存在才有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4 . 2 高校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契合

对于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管理,高校是在体育部门设立了组织机构,同时各大高校对于安全教育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目的就是能全面的为学生服务,保证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其次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包括了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医疗部门等等,综上研究发现其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点,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契合点。

4 . 3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契合

高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体育课程目标逐渐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体育课中教给学生很多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将生命教育能从侧面展示给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生学会了躲避自然危害和交通事故等本领,同时在观看一些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视频后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珍惜的本能,加强了对生命的认识,从而完成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 . 4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改变也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原本的单纯的技术技能和体力的教育发展成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内容的教授的内容也偏向了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制加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加强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育课程内容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 结语

体育运动与安全 篇8

摘 要 户外运动课程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并探讨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户外体育运动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保障体系

一、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为:一项在自然环境和场地内举行的一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群。也有部分学者将以走出家门,而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运动统称为户外运动。无论定义如何,户外运动都是一项具有很强自然性和綜合性的运动,广泛的涉及水、陆、空三界的多种体育运动。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具体需要,进行户外运动形式的自主选择。

与一般性的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首先,当前的许多户外运动带有探险性质,其不乏很大的挑战性,具备一定的极限及亚极限运动特点。其次,户外运动要求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对个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强要求。另外,户外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低,随户外环境的变化可选择不同的项目及难度。

二、高校户外运动课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日益重视。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这两项文件,明确将露营、野营、溯溪、攀瀑、攀岩、登山、野外生存、远足、郊游、山地自行车、穿越、蹦极、漂流、潜水、探险、滑冰、滑雪、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纳入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范畴。2005年,“山地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很多的户外运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其发生的户外安全事件就多达100多起,而其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事故占到了其中的三成以上。目前,造成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户外运动的相应安全教育缺失;三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救援体系的相对不足。

三、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强化户外运动的教育培训

“安全”是户外运动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要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其安全教育必须先行。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活动中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安全问题。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教师培训,由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较慢,所以部分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并非专业教师任教,这也给相应的户外运动课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注重提高相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可利用相应的在线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先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常识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之后再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通过两者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危险预测、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可分为技术监督和行为监督两种。其中技术监督指代的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系列监督,包括设备器械、场地环境等,防止这些物质条件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行为监督则主要针对师生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的实施、师生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还应该针对户外运动进行危险预警,通过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向学生及教师发布响应的预警信息,避免危险时段在危险地区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以降低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面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预防是第一重要的。但在安全之外,还要注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避免万一情况下的事故处理,以便事故出现时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护。首先,学校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开展有关户外运动急救课程的单元,并注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救及救援能力。并通过授课的方式,不仅要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外界求援,从多个方面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外,针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帮助时,要积极联系,并对相关课程的安排、人数等具体情况做好详细的上报,以便于消防、通讯、医疗、交通、专业户外救护等组织机构的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有着诸多益处,不仅可能锻炼其体魄,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户外运动又有其危险性,因此,学校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协调建设好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防止户外安全事件出现,并在万一的情况下,也能做好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微娜,周成林,孙君.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1.10:41-47.

上一篇:劳动节幸福快乐祝福语下一篇:什么是青春感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