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精选7篇)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1

10051019 谭银

摘要: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市辖14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575个村,68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11个民族。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利川市着重围绕‚推进三大战略,发展‘三特’经济,打造‘三力’利川‛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城市经济发展引领市域经济发展,以旅游业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突出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五大重点,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全民创业年‛、‚民生改善年‛活动,深入实施以‚清江工程‛、‚增收工程‛、‚平安工程‛、‚民生工程‛等为重点的‚十大工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利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利川市特色经济

一、利川经济发展现状

1、特色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全力实施“名牌工程”,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增强地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市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对黄连、烟叶、莼菜等一批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产品“开小灶”,推动产品提档升级。

今年9月,利川扬明药业公司生产的“清江源”牌黄连,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这是该市继“云利”牌香烟、“天佛”牌莼菜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地方特色产品。黄连产业生机盎然,全市面积突破了5万亩,可起挖1万亩,收入可接近1亿元。这些产品眼下在市场上非常“吃香”,有的已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一批精品名牌脱颖而出,激活了该市各大产业的大发展。今年,该市烟叶面积达到8万多亩,农民五成以上的收入靠烟叶。2011年,州烟草公司下达利川市烟叶生产任务为种植面积9.35万亩、收购烟叶23.2万担。该市紧紧围绕上级烟草主管部门“九个争一流”的工作要求,以提高烟叶结构上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技术到位率,强化检查督办,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深化烟叶“三化”建设,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到目前,全市共落实种烟乡镇11个、种烟村191个,完成计划面积的100%,实现漂湿育苗100%覆盖,规模化连片种植31011亩,占总面积的33.17%。利川市作为全国32个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县(市)之一,烟草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新型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及专业化服务体系,创新烟叶工作发展思路,在一年时间内建设完成了汪营、柏杨坝两个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确保了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了利川市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

在龙头企业天佛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市共发展莼菜基地6800亩,可带动2000多户农民致富。2002年以来,湖北天佛食品有限公司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充分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工程,在马前的陶家沟、关东、联丰三个村,建起了莼菜种植基地,公司为种植户提供全程的栽培技术指导,为每户种植户发放了一册《莼菜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种植技术的科技含量。并与种植户签订了基地发展和收购合同,实行五年 1

内有效的收购最低保护价,即每公斤收购价不得低于1.4元,而现在实际收购价为每公斤

1.8元。基地亩产莼菜在1600斤左右,可收入1450元,而种植水稻,每亩水田仅可收入560元左右,且种植莼菜不需要农药,种子、种苗由公司提供,基地亩增收1000元左右,极大 地刺激了种植积极性,该基地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4600亩,有1600多户、6000多人从事莼菜种植,加上原有种植面积,该公司现有种植面积6000多亩,从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公司现有固定职工50多人,每年5-10月还要招收200多名分级工,同时解决了种植基地1000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社会效应。北省科技厅“利川莼菜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的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全面加强企业规范管理,2004年12月,国家质监局把利川莼菜基地列为国家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04年12月,利川莼菜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天佛莼菜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被授予“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湖北名牌产品”、“省消费者满意产品”。作为莼菜产业,该公司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产销量占全国第一,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国内销量只占20%,产品供不应求。

2、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全国、全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利川依托突出的特色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把旅游业作为新的财源增长点,做强做优“特色旅游业”,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

根据2007年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对利川旅游资源的评审数据显示,在国家颁布的69种旅游资源类型中,利川有43种,占62%;资源禀赋丰富,具有相当的地域垄断性和生态性、独特性、多样性、互补性、文化性。其中,腾龙洞为国家4A级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正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容积居世界第一,与玉龙洞、朝阳洞、龙船水乡等溶洞景观形成了国内外罕见的溶洞群;佛宝山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世界莼菜之都”、“中国黄连之乡”,非常适合国内外游客休闲、避暑、疗养,正打造成为中国中部避暑度假旅游胜地;齐岳山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有“万里城墙”之美誉,正在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也将成为一道靓丽景观;生长于谋道集镇的水杉树,号称“天下第一杉”,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令国内外植物学家、游客叹为观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素有“华中天然植物园”之美誉。作为八百里画廊的清江源头,利川还有着丰富的土家族民俗民间文化,土家民歌《龙船调》发源于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鱼木寨、大水井古建筑群蕴涵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利川的特色旅游资源将长期为利川财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近几年,利川的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2010年利川已累计接待游客10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多元.沪渝高速建成通车后,利川抢抓机遇谋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腾龙洞、龙船水乡、大水井等一批景区日趋成熟,溶洞观光、避暑休闲、民俗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城市建设骨架拉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魅力初显。特别是引进外来企业投资1.5亿元精心打造的腾龙洞,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与现代高科技激光秀和土苗民俗歌舞有机融合,开创了利川旅游新时代。该景点自正式开业以来,一年接待游客数量是前20年的总和,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目前,该景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开发,完成了申报国家4AAA级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基础工作。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二是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三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较多,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四是投入、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要想把利川旅游业做强做优做出特色,使其成为财政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模式将旅游产业市场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等方式,对旅游业进行公司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挖掘民族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通过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使利川的旅游产业“活”起来。

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对近年利川市经济发展及财力状况的调查表明,利川市经济发展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不断下降,经济的持续发展仍依赖于州级划转的卷烟工业企业及“两路”重点工程的税收转移支付和下划的本级税收收入。虽然卷烟工业和“两路”重点工程作为近几年地方税收收入的主体税源,为利川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两路”工程在利川段的逐渐完工,“两路”实现的税收在逐年减少,而卷烟工业收入转移支付和下划税收收入只是平衡地方利益的权宜之计,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利川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出口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其创税能力有所降低。利川经济发展的未来不容乐观,开辟新的财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刻不容缓。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利川经济发展有新的突破,以丰富自然资源为依托,把发展特色能源工业作为培育和壮大支柱财源的重点。

1、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发展风电项目

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风能对环境影响较小,可开发利用性强。利川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分布在全长120公里,平均宽3.5公里,海拔在1500—1700米的齐岳山山脊上。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流循环,形成了一个内陆地区较大的风带,常年盛行东南风,经测试风能理论蕴藏量达80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千瓦。齐岳山脉为南北走向,有利于风机布置,具有良好的风电建设条件。利川市属经济极不发达地区,风电产业不但可以拉动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对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996年,利川市齐岳山风电项目开发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勘测,齐岳山风电场被列为全国十大风场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最大的风电场,2002年被纳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项目。2003年,齐岳山风电场被列入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大纲,2006年进行了特许权项目法人竞争性谈判和专家评审,后因种种原因,项目被“搁浅”。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实施“616”工程。市委市政府借助这一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 利川市风电项目出现了历史性转机。2008年12月18日,利川齐岳山风电项目特许经营权公开招标会在武汉成功举行。2009年7月29日齐岳山风电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第一期总投资54607万元,建成后将形成4.93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年发电量将达到8600万千瓦时,可实现年产值5590万元。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2009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把新能源培育成新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产业。6月1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介绍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时表示,风电被界定为新能源之一。由此看来,风电将成为新能源规划的受益项目。利川风电开发的黄金时期正式来临,利川市独特的风能资源开发将为利川经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科学合理深度开发,做大做强天然气产业

利川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天然气产业的明显优势。天然气田位于利川西北边缘建南镇与重庆石柱的交界处,共有4个工业产气层,探明含气面积104.04平方千米,初步预测储量985亿立方米。随着进一步的勘探,建南气田有可能成为我国继普光气田后的又一个内陆大气田。利川市天然气勘探较早。1999年,利川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由重庆民生燃气公司投资6000万元进行了综合开发,2000年7月8日点火成功,利川市民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首开湖北人用湖北气的先河。但自那以后利川的天然气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仅仅局限于民用燃气和车辆压缩供气,工业用气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未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年来,利川市政府与民生燃气公司逐步认识到深度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总投资超过1亿元,探测储量800亿至2000亿立方米,设计井深6950米的“建深1井”开钻,开启了利川市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新局面。2007年,随着利川市天然气开发利用办公室正式挂牌,利川市打造“天然气产业航母”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08年总投资2.16亿元的利川天然气深冷调峰项目在腾龙工业园开工建设。最近又从利川市天然气开发利用办公室获悉,《利川市天然气产业发展规划》已于2009年8月3日初步拟订完成。根据规划,天然气产业将以“能源工业”和“天然气化工”两条路线为发展重点,以能源(天然气管输、深冷调峰)、天然气乙炔、天然气制氢氰酸、非石油路线合成大宗化学品四条产品链为发展方向,推荐了近20个项目作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3355亩,劳动定员4046人。同时,产业规划还拟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并统筹考虑各产业链的合理衔接。预计到2020年,项目总用气量每年需13亿立方米,投入资金总量达134.5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14.23亿元,税后利润21.74亿元、税金14.6亿元,每立方米天然气带动增加产值8.84元。天然气作为最干净的一级能源之一,在城市燃气、工业发电和化工生产等领域替代煤炭或石油,在现代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都在积极推广。世界能源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是天然气时代,天然气资源比石油资源更为丰富。利川市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必然成为利川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参考文献:

1、崔明声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 第3期-维普资讯网

2、《中华民族》1993年06期--中国知网

3、《湖北日报》“利川做大特色经济文章”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姓名:谭银

学号:10051019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类

任课教师:李安辉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2

1 存在问题

1.1 规范化种植不足

据统计, 元堡乡有近千种可利用中药材植株, 其品种十分丰富, 中药材种植未形成统一规范, 各自成家, 百花齐放, 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种植。据统计, 成规模统一标准种植的不足6.67 hm2。

1.2 整体配套服务滞后

1.2.1 产业种植市场信息的发布十分滞后。

目前元堡乡还没有一个统一集中发布中药材种植信息官方机构及平台, 导致个别种植户依旧按照传统习惯进行中药材的种植。

1.2.2 关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较少。

农民虽然希望获取一些信息, 掌握相关技术和分析、预测的方法, 进而做到计划种植。但是, 元堡乡官方或社会开展的培训少之又少, 就算有也是面对个别对象, 未普及化, 造成大部分有需要的种植户得不到学习几乎。

1.3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尽管政府对此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担当精神, 给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带来了困难, 没有形成支持中药材发展的“拳头”效应。基础薄弱, 条块分割,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 组织管理混乱, 不能很好地优化整合中药材产业资源, 将会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 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市场开拓滞后

近年来, 元堡乡虽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中药材发展扶持项目, 积极引进外资,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但元堡乡的很多企业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缺乏信心, 认为中药材市场开拓困难, 投入大、产出少, 且经营效益在短期内不显著。其次, 元堡乡的中药材产业缺乏较为成熟的体系, 各个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这使得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当地成规模的中药材基地甚少, 发展缺乏一定的原料基础。

2.2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和技术人才缺乏

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 由于当地较多的人们生活水平未得到相应的提高, 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 这导致所留下来的农民劳动力、学习能力较差, 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与外地工资待遇较高有关, 而且对于本地的务农、从业收入也有着莫大的联系, 本地廉价的待遇造成劳动力的流动, 从而使中药材企业缺少生产活力。

2.3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元堡乡政府的重视度不够, 很多政策、招商引资、资金投入、资源整合和市场配套服务等未形成完善的制度, 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所以造成元堡乡中药材产业出现资源整合不够, 市场配套服务滞后等问题。

3 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

3.1 积极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

针对该问题, 笔者认为急需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 进而规范市场, 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包括对企业间有效的沟通协调与行为规范, 引导中药材企业间的竞争从无序到有序, 从单纯竞争到合作共赢, 打造元堡乡中药材品牌, 提高行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 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推介与宣传平台。

3.2 加大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元堡乡应重视中药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人才, 譬如出台一些能够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策略方针, 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在人才培养上, 还应采取流动的培养方法, 以求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从老技术员中选拔出有潜力的人员加强进修学习, 并时常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元堡乡进行指导。

3.3 深入挖掘中药材产业文化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3

关键词:铜川市;青少年篮球;重要性;发展,现状;因素

1.前言

篮球运动是诸多运动项目中对抗性、观赏性最强、爱好者最多的项目之一。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影响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和壮大,也是篮球竞技运动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针对铜川市中学男子篮球队的篮球训练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制约铜川市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完善青少年篮球训练方法,提高铜川市青少年篮球水平。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铜川市初高中青少年篮球训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搜索文献资料15篇,用于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分析。

2.2.2访谈法:在铜川市2所学校和训练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有关人员。

2.2.3观察总结法:通过对市初高中生青少年篮球训练的观察,分析总结影响青少年篮球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现状

通过近几年铜川市青少年参加比赛的成绩汇总与实地观察中学与训练队训练可以总结出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现状表现为近几年虽然省运会等比赛成绩一直不理想,但始终是在一个稳步上升的状态。

但不得不承认,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铜川市没有专门的训练队,每次打省运会等大型比赛,需要临时从几个中学调取拼凑而成,磨练时间不长,默契程度不够,导致每次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其次会出现转移球慢、缺“半截篮”、对抗运用技术能力差、体力不支等薄弱环节。在比赛中远投时,每场都会有三四个“三不沾”。内线队员脚步不扎实,经常会出现走步等状况。其根源在于队员基本功差,大多数队员阅读比赛的能力较差,战术意识不强,传球技术不扎实等。其主要在于实战经验太少导致。

3.2影响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发展的因素

3.2.1影响铜川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的家庭因素。以铜川市而言,本身选材就有限,而运动员又得不到充分得训练时间,导致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都是不对的,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劳逸结合,有助于大脑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有助于大脑思维功能的合理应用,提高学习效率。我对一些市一中,市二中的校队队员的家长进行了访问,大部分家长不赞同长时间打球,他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好学习,认为练球就会影响到学习,他们认为篮球只是当做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并没有意识到篮球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所在,还是希望孩子通过正常途径,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还有一部分家长的态度是,希望孩子通过体育统招的方式考上大学,篮球是体育运动辅助的一项锻炼。只有少部分家长认为篮球运动对增强孩子身心健康和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把篮球当做孩子学习外的一项增强体能的运动。

3.2.2影响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经济因素。对于铜川来说,硬件措施相对来说是不错的,铜川分成两个区,新区和老区,老区有室内篮球馆至少3个,新区有室内篮球馆至少6个以上。而两个有传统篮球队的学校市一中,市二中,在学校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篮球馆。另外鉴于铜川市青少年最大问题在于实战经验较少,如果能够举办或是参加多次大型比赛,使得青少年一方面能够增加实践经验,在实战中总结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青少年运动员见识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对于铜川市青少年篮球发展也是一种刺激。

3.2.3铜川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训练计划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14年3月份在西安举办的“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铜川市比赛情况和对之前比赛状况结合而言,分析各项技术,可以看出:第一,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一定的战术能力,但是心理表现极不稳定,容易惊慌、恐惧、情绪冲动、信心不足,导致技术动作变形,战术执行不力。由此可以判断:多数运动员的智力与心理素质训练效果不理想,或者不重视心理与智力训练。第二,目前青少年篮球训练,只重视身体、技战术训练而忽视智力与心理素质训练。第三,教学、训练方法手段陈旧、单一,仍然是传统的一套,缺少创新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3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的对策研究

对于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现状与影响训练的因素看来,想要改善铜川市青少年篮球的发展,首先要指导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训练理念。

3.3.1让儿童、少年在篮球运动中享受快乐。美国麦迪逊广场自发篮球杂耍的孩子们唯一的目的是从篮球中得到快乐。这揭示了篮球运动源于比赛性游戏的本质和吸引青少年参与的兴趣所在,也是学习篮球的一个途径。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为他们日后进行符合篮球实战需要的训练提供了重要的模式。

3.3.2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一直以来,为什么我国青少年与美国等外国青少年水平相差甚远。近年来世界篮球的发展说明,各国非常重视发展篮球基本技术。技术是比赛中通过运动员完成各种投篮、传球、运球、防守行为等各种临场行为表现出来的。而这一表现形式一定要在比赛中,在处理与对手和同伴的关系中来体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技术一定是要在比赛状态中,在对抗的条件下进行,对抗性是篮球技术本身所应固有的特性。

3.3.3在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中强调个人努力与球队的提高,而非单纯地强调取胜。为了激发球员的创造性,让他们充分体验打球的乐趣并享受其中,在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中应强调个人与球队的提高,而非单纯地强调取胜。在歐、美的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中形成这样一种态度:个人提高比获胜更重要。如美国最著名的篮球约翰·伍顿在他的执教过程中从不对他的队员说“获胜”,但要求动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而全力以赴。

3.3.4训练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运动员的创造性思维。篮球场上瞬息万变,技术的运用是根据场上的情况不断变化,使其更具有实效性,许多情况做出所“动作”并非规范,因此应该鼓励运动员根据场上情况采取有效的行动方法,肯定他们的创造性,使之形成良好个性,提高对付场上各种困难的能力。在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中,我们应当重视青少年创造性的培养,解放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让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3.3.5符合比赛实际的对抗性训练。篮球运动是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攻守对抗的凶悍、拼斗日趋激烈,谁的技术好,不是谁的动作漂亮,谁的动作“飘”,而是谁能在对抗中突破防守,在对方逼迫的情况下把球投进篮筐,或是把球传到位。训练中提高,发展和完善。要让运动员明确理解对抗训练的意义和方式,并将此贯穿安排于运动员多年系统训练的始终,在少儿训练的初期,首先要让少儿运动员适应对抗性练习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享受这种游戏性活动的乐趣,以此为契机,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4结论

4.1在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应在掌握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性的基础上,从青少年篮球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及教育性出发。

4.2让青少年在篮球运动中感受乐趣、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中强调个人努力与球队的提高、训练中让球员开动脑筋思考、多进行符合比赛实际的对抗性训练等科学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篮球训练,从而达到彻底提高铜川市青少年篮球水平的目的。

4.3随着时间的推移,铜川市青少年篮球训练会慢慢趋于专业化,规范化,于是更要充分结合先进训练方法,达到中西结合,制定特定训练方案,最大限度得从运动员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入手,彻底刺激铜川市乃至整个陕西省青少年篮球更快更好得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刘丹,郭永波,程冬美等。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约翰伍顿。全力以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4

一、全市规模工业运行特点

一季度,全市5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761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75804万元,同比增长10.1%;重工业实现产值21857万元,同比增长34.5%;实现销售产值97103万元,同比增14.9%;实现可比价工业增加值28000万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全州第三。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1000万元,同比增长7.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同比增加27%;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值税3724万元,同比增长44.4%;实现工业用电量3464万度,同比增长4.2%;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6万元,同比增长48.3%。

(一)总量持续放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个数达55家,新增规模企业12家,净增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7761万元,同比增长14.8%。非公制经济实现工业产值93581万元,同比增长15.6%,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96%。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三大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4867万元,增长1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74万元,降低7.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725万元,降低1.3%。

(二)工业生产产销两旺。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尤其是3月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工业销售产值实现97103万元,产品销售率达99.3%,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三)支柱产业稳步发展。从利川五大支柱产业看,谷物磨制、医药制造、精制茶加工、畜牧产业、清洁能源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9121万元,同比增长

17.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71%。其中谷物磨制实现产值28134万元,同比增长9.7%、医药制造实现产值9309万元,同比增长13.6%、精制茶加工实现产值3699万元,同比增加203%、畜牧产业实现产值15564万元,同比增长1.3%、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2416万元,同比增长44.9%。

(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是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战略性绿色产业。一季度,全市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2416万元,同比增长44.9%。实现增加值5043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18%,同比增长38.3%。其中,湖北能源集团齐岳山风电有限公司和利川市民生天然气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增加值1257万元和2072万元,成为了利川市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支撑。

(五)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468万元,同比增长136.3%。当月实现出口交货值702万元,与上年同月相比增幅达320%。

(六)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重点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20种产品中有15种产品同比增长。详细情况见下表。

(七)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向好。1-2月,全市55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22万元,同比增长24.8%;实现营业利润1222万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税总额2482万元,同比增长75.9%;亏损企业9家,同比减少18%;从业人员4708人,同比增长5.6%。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小型企业较多,无大型龙头企业。全市55家规模工业中,三家中型企业,其他全属于小型企业,无一家属大型企业。这些小型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资金短缺,无法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其经济增长幅度对全市经济的发展拉动作用小。5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有33家,实现累计产值72366万元,占总产值74%,但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深度开发,产品竞争力小,财政的贡献率小。

(二)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通过走访发现,水泥行业因水泥熟料进购困难处于停产状态;部分农产品企业因受季节性影响处于半停产状态。如佳兴茶

叶、飞强茶叶、中兴茶叶、硒源茶叶由于受1-2月气候影响,春茶还未萌发,不存在采摘生产,再加上春节假期在2月份,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停产放假状态,影响全市工业发展速度。

(三)产值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速14.8%,比1-2月回落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虽然去年新增的12家规模企业,净增8家,但本月产值增速比同月只增长6.4%。

(四)转型升级压力大。一季度以来,原材料价格、企业职工工资继续上升,推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更为紧迫。如中药材入库价格每公斤比去年上涨10%左右,由于资金紧张、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三、建议

(一)优化服务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市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工业企业“月走访”活动,加强对企业的走访指导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建议相关部门抓好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扶持成长型企业;抓好小微企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实,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配套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打造产业链,变块状经济为链状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仅有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能够为我市提供新的经济增量,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

(二)突出建设园区产业平台。围绕利川市五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打造“一区多园”,争取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入园。努力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

(三)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一是开展好企业“月走访”活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做好对企业基础工作的指

利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篇5

一、利川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分析

利川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鄂西南,东接恩施,南界咸丰,西南与重庆黔江、彭水相邻,由西至北依次与重庆石柱、万州、云阳、奉节交界。清江横贯全境,海拨一般在1000—1300米,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度,其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利川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利川山水资源奇特,景色雄浑秀丽,历史源远流长,其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海洋文明及草原文明风格迥异的农耕文明及土家、苗族人文景观,符合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武陵山区腹地未来旅游的主要基地。

随着利川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中国旅游战略开发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家对中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市可以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旅游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我市应紧紧把握住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旅游生产力向中西部地区战略转移的契机,积极发展旅游业,振兴利川经济,赋予“西部名城”、“龙船调的故乡”新含义。

二、利川旅游资源总体特征与优势

利川处于东部区域与西部区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的过渡性、多样性造就了利川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渗透、楚巫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碰撞、积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浓郁的土家、苗族风情孕育了利川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孕育出利川奇特、雄浑、秀丽、浩瀚、神秘、淳朴、古老的多彩旅游资源总体形象。

雄浑的齐岳山草原风光,旖旎的利中盆地地田园景色,古朴的大水井、鱼木寨文化遗存,悠扬的《龙船调》,挺拔的“活化石”水杉王,幽深的腾龙洞,秀丽的清江与浓郁的土家、苗寨风情交融一体,为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特色旅游活动提供了基础,由此利川可推出西部名城“龙船调的故乡”清江水上游,腾龙洞、毛滩河、水莲洞、玉龙洞、朝阳洞、盘龙洞探险游,苏马荡、甘溪山、福宝山生态游,大水井、鱼木寨访古游,中国传统习俗名镇谋道游,齐岳山避暑休闲游,巴国故地寻踪游等特色旅游。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文化及资源的支撑,利川是世界25首优秀名歌之一《龙船调》的发源地,拥有号称天下第一杉的植物“活化石”水杉王,亚洲溶洞之最腾龙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家第一山寨”鱼木寨,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齐岳山。利川民居文化、服饰文化、墓葬文化、传统习俗、绝活等独具特色。

三、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旅游产业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利川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直到现在,年国内旅游人数和创汇仍处于全国的后进状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利川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制约着利川旅游业的发展。

2、资金缺乏

利川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滞后,亟需高强度的旅游前期投入资金,但利川目前尚无力拿出较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由此是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处在“闺中”有待开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数量少、级别低,交通通讯不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据统计,1986年到现在近20年上级和本级对旅游景区建设的直接投入不足1000万元,这点微薄的资金对于利川的旅游开发建设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3、旅游总体形象不明确,促销力度不够

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利川至今尚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在全国知名度不高,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其纳入计划。利川的旅游资源与近邻的渝东、湘西相比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利川至今尚未有区别于上述两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目前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

4、缺乏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

利川虽有丰富的高品位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目前景点内容单调,尚未形成有强吸引的旅游王牌产品,缺乏撼动性名牌景点和与之相匹配的设施,旅游产品品位低,功能不全,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利川现有旅游资源大都是静态的、非参与性的景观。

5、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目前利川旅游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团队经验不足,服务质量不到位,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

6、对以巴文化为底韵的农耕文明缺乏挖掘、收集、整理、宏扬。

四、发展战略

利川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中西部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基地,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为此,需要实施以下几大发展战略。

1、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改变利川旅游后进状态,就要敢于创新,出奇制胜,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使利川旅游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要树立并强化大旅游意识。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关系到食、住、行、游、购、娱、康、教各个方面,是全社会的事,需要依靠社会大环境来支撑旅游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快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主要是市场观念、需求观念、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其次,要明确旅游业在利川国民经济中的大产业地位。从利川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高度来认识旅游作为一个先导产业的重要性。旅游业能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充分利用旅游业所具有的关联辐射功能,调整我市的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发展格局,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全面认识旅游业在促进利川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方面的独特作用,把旅游业作为利川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利川, 使利川走向世界。旅游引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促进改革开放的深入,促使人们更新观念,也为招商引资、开放搞活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再次,要强化大市场观念,营造利川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从全国人民心目中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少数民族县级市提升为中国中西结合部一个充满神奇、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山水园林、生态旅游中等城市,使利川成为“实力利川、活力利川、魅力利川”。

2.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1)成立利川旅游管理委员会

建立和健全统一、高效、精干、权威的旅游决策、协调和管理体制,成立利川旅游管理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持,由计划、建设、民宗、教育、财政、税务、交通、邮电、工商、招商、林业、文化、宣传、公安、卫生、环保及旅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主要通过例会制度,对全市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和合力。巩固旅游探险研究协会,办好《旅游探险报》,以此促进利川旅游业的发展。

(2)制定《利川旅游业发展规划》

结合上级旅游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推出第一部县(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借此产生轰动和示范宣传效应,实施后来居上战略。由人大通过立法,推广《利川旅游业发展规划》,使利川旅游业大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广泛宣传、学习,制定各旅游乡镇及旅游区的行动计划及其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总体指导、总量控制、宏观调控非常重要。旅游部门要在规划的制定、执行中发挥作用,同时要通过主动服务引导开发建设。健全旅游建设项目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建立利川的投资商和优质项目库,形成投资开发必需的服务体系,实现对重点项目投入的引导。

(3)设立旅游发展基金

为改变旅游业发展资金不足和更有效地使用社会资金,成立专门旅游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强度的投入,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在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度假区建设的起步阶段,可考虑设立2-3年的资金封闭积累期,以提高其调控能力和自我滚动发展能力。建议由市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利川旅游发展基金的启动资金,并向利川旅游企业增收一定管理费作为该项基金的补充,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市财政预算中按排部分资金,支持利川旅游企业进行项目改造和环境改善。

(4)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影响利川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促销乏力,知名度不高。为此,应从党政领导人开始,各级领导在不同场合宣传介绍利川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蓬勃发展的趋势。动员和组织全市的宣传、招商、邮政、通讯、文化、民宗、出版等各部门,借助各种手段,发挥名人效应,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利川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日趋改善的旅游设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利川,向往利川。通过旅游来宣传利川,也通过宣传利川来促销旅游,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突出重点,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

利川虽然只是一个山区县级市,但旅游内涵十分丰富,要开发的景点很多。需突出重点,打歼灭战。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刀刃上,营造旅游精品,塑造利川旅游的全新形象。

以利川为中心,以清江、腾龙洞旅游带为主轴,利万线、利奉线为辅轴,重点建设清江、腾龙洞旅游区,齐岳山休闲度假避暑区,大水井、鱼木寨文化旅游区,苏马荡、甘溪山、福宝山生态旅游区,重点推出四大特色旅游精品。评比利川“最佳景点”、“最佳饭店”、“最佳旅行社”。旅游企业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道路,构建旅游企业精品。

4.多渠道筹集资金战略

加快实现旅游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产出新机制。要加快改革现行的旅游业投资体制,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多渠道筹资,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之间的界限,使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与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通过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形成利益导向,吸引中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利川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的特殊优惠政策,促使旅游尽快成为投资与开发的新热点。鼓励国内外客商合资、合作经营旅游企业集团(包括旅游景点的经营等),并可与原国营或集体旅游企业合资化。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旅游企业改革,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本优化,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坚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条件成熟时,对重点企业或重点景区进行包装上市,广泛融资,铸造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旅游业“航空母舰”,提高综合开发、整体促销、规模经营的能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带动利川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抓住这几年国家把经济增长的主攻点放在发展基础设施上的机遇,争取与旅游主导产品相关的基建项目进入快车道,创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5.营造高品质旅游发展策划战略,争取上级特别支持

把旅游与扶贫、民族团结、农业经济发展、再就业工程及中西部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争

取上级特别支持。利川不少乡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土家、苗族风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旅游开发能够带动这些地区脱贫致富,而且通过旅游开发脱贫的地方其返贫率一般都较低,利川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市,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48%,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旅游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创造一种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把旅游业开发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结合起来,为企业下岗职工解困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做出贡献,从全国来看,国家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国内旅游业也出现了由东向西梯度移动的趋势,利川应主动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营造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和新基地。

6.旅游科学技术化战略

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旅游业信息化浪潮来看,利川旅游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前瞻性地考虑增加科技投入,坚持“科教兴旅”方针,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旅游业。提高全市人民的大旅游意识特别是领导和产业员工的“科技兴旅”意识,成立利川旅游发展专家智囊团,在利川市旅游探险研究协会的基础上,筹建我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现代化,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建立全市旅游信息系统,建成利川旅游信息网,与互联网连通,在旅游集散地设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发展现存问题

我市的旅游现状总体来讲是比较乐观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全民旅游产业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业近几年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直到现在,年国内旅游人数和创汇仍处于全国的后进状态,与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不相匹配,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制约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我市用于旅游的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我市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滞后,亟需高强度的旅游前期投入,但我市目前尚无力拿出较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由此是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处在“闺中”有待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数量少、级别低,交通通讯不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是旅游总体形象宣传及促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但我市至今尚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在全国知名度不高,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很难将其纳入计划。我市的旅游资源与近邻的渝东、湘西相比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利川至今尚未有区别于上述两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

四是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有待进一步打造。我市虽有丰富的高品位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目前除腾龙洞外,其他景区景点内容单调,尚未形成有强吸引的旅游王牌产品,缺乏撼动性名牌景点和与之相匹配的设施,旅游产品品位低,功能不全,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我市现有旅游资源大都是静态的、非参与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6

小村子 大路子-利川市特色专业村的调查

大力提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地一支柱是我市实施“三大战略一起抓”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产业化“化”起来的重要标志。最近,我到农村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市特色专业村的摸底调查,发现建设特色专业村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理想形式,...

作 者:任振鹤 作者单位:中共利川市委刊 名:湖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BEI年,卷(期):“”(1)分类号:F30关键词: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7

关键词:利川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考验和挑战随之而来,即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口已进入老年期,进而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 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1]。人口老龄化对利川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政策等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湖北利川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和促进利川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开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利川市城区的颐园广场、腾龙小区、滨江路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区域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该研究的主要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老年人体育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并在利川市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所发放问卷并收回,发出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4份, 有效率为97%。

1.2.3访谈法

随机与老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交流。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百分比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利川市区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利川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年龄间隙较大,60~ 65岁有62人,占总人数的31.96%,66~70岁有58人,占总人数的29.90%,71~75岁有47人,占总人数的24.23%,76岁及以上有27人,占总人数的13.92%;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来看,文盲占总人数的34.02%,小学学历占总人数的37.63%,中学、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23.20%,大专、大学学历占总人数的5.15%。

2.2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健身动机是锻炼者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其身体健康、体闲娱乐、防治疾病等理想目标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2]。 从数据不难看出,利川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动机,以健身为主,占85. 05%,娱乐占71.13%,精神调节占39.18%,消磨时间占48.45%,加强人际交往占5.15%,有从众心里占10.31%,康复占12.89%,纯属爱好占26.29%,其他占2.58%。结果表明,利川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性较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老年人身心的特点。

2.3体育活动的时间、时间段和频度

利川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时间都较长,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 每周进行体育锻炼1~3次的占总人数的17.53%,每周进行体育锻炼4~6次的占总人数的36.08%,每周进行体育锻炼7次及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7.32%,偶尔进行体育活动的占总人数的12.89%,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总人数的6.19%。从老年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来看,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总人数的22.68%,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的占总人数的47.42%,每次锻炼时间在1~2个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6.80%,每次锻炼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09%。

2.4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利川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内容多以散步和跑步为主,占81.44%,其次是舞蹈,占57.73%,参加球类运动的人数占24.74%,参加太极类、武术类的人数占28.87%,而参加器械类运动的人数仅占8.25%。老年人选择体育休闲项目、内容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舞蹈类以女性居多,球类以男性居多,参加器械及登山的人数少。这种现象表明:引导老年人进行其他项目的锻炼很重要。

2.5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是锻炼者参加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保障[3]。广场、公园、社区空地、家里、学校、公共体育馆、健身俱乐部等是城市老年人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选择广场的人数占74.74%、 公园占61.86%、社区空地占28.87%、家庭院落占5.15%、学校场所占6.70%、公共体育馆占7.22%、而只有1.03%的人选择健身俱乐部,选其他的则占2.58%。这说明利川老年人健身乐于选择方便、 省钱的场所。

2.6体育活动获得的途径

利川市老年人运动的方法和获得途径多样,有他人传授、花费培训、网络视频和自学等途径。调查显示:靠他人传授的占35.57%, 花费培训的占6.70%,自学相关体育资料获得占50.61%,而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仅占7.12%。

2.7影响利川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利川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有身体欠佳、缺乏兴趣、不觉得体育重要、缺乏科学的指导、场地受限等等,其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69.59%,场地受限和对体育认知度不高的因素次之,分别占总人数的49.48%和46.39%。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利川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运动形式和内容呈多样性,多以散步、跑步这种运动强度较小的运动方式为主,老年人体育活动由单一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2)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较为固定,多以比较安全和无偿的户外场所为主。

(3)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导致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和普及受到制约。

3.2建议

(1)加大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等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体育的经费投入,建立适宜老年人运动的场所,这样不仅方便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也能丰富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

(2)建立健全老年人锻炼指导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在社区及公共场所设立健身指导员,引导老年人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使他们可以多渠道地了解体育知识,增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

(3)适量举办老年人体育表演与竞赛活动。适时举办老年人体育表演大赛、老年人体育运动竞赛等,让老人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增强自信心,增加社会交往。

参考文献

[1]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Z].

[2]常保荣,韩学民.新中国人民参加体育运动动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4):11-13.

[3]胥爱红.河南省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115-117.

【利川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荐阅读: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06-21

汉川市教育局2011年秋季开学工作检查方案06-19

上一篇:给汶川地震幸存小英雄――林浩的一封信作文下一篇:立春的手抄报创意又唯美图片模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