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推荐10篇)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篇1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外面太冷,要穿多一件衣服。(要多穿一件衣服)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的限制性状语一般置于动词的前面,粤方言却是放在动词后面。

3.他高过我。(他比我高)牛大过猪很多。(牛比猪大很多)迟到好过没去。(迟到也比没去好)

提示:比较句的不等式,普通话用“比”,一些方言中则用“过”。4.这件事我有说。(这件事我说过)他对摄影有热衷。(他对摄影很热衷)

提示:动词前面加“有”,表示动作的完成,这是古汉语的语法特点,遗留在一些方言中,普通话则没有这种句式。

5.随便你。(随你便)

6.以便有多些读者(以便有更多的读者)7.这扇门不能关得上。(这扇门关不上)8.我说得他过。(我说得过他)9.明天过去北京。(明天去北京)10.去到那间医院。(到了那家医院)11.不要太过悲伤(不要太悲伤)12.去年过来深圳(去年到了深圳)

方言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些语言受到歧视; 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篇2

关键词:关中方言,普通话,词汇对比

一.关中方言历史

关中, 即四关之中, 以西安为其核心地区, 这个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十三朝古都, 其所说的方言自然具有非常强势的影响力, 古书中提到的雅言即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方言。周、秦、汉、唐等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巅峰的朝代均建都于此, 因此当时关中人民所说的语言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 从西周开始, 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1】。虽然如今的关中方言已失去了它高高在上的地位, 成为一种地方方言, 很多人认为关中方言听起来很“土”, 但探究关中方言的演变历史, 却可以发现关中方言看似土, 实则雅, 且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曾经作为普通话的关中方言, 与现今通行的普通话, 虽然都曾是或正是通行语, 但二者在很多方面仍有很大的区别。

二.关中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

1. 普通话词汇在关中方言中的词类活用

“扯”, 在普通话中用作动词, 字典中的本义为“撕裂”。例如:扯了二尺布。而在关中方言中, “扯”不仅包含了普通话的所有含义, 而且在词性方面, 除了动词以外, 还可以作形容词, 例如, 要表达“裤子裂开了一道缝”的意思, 关中话常说“裤子扯了”, 这个“扯”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裤子破的过程一定是裤子自身“刺啦”一声, 形状一定是线状、而且范围也并不小。而如果用普通话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常说“裤子破了”, 但这一个“破”却难以表达很多意思:是洞还是缝、范围大小。

“冰”, 系名词。在关中方言词里同时还可以活用为形容词、动词。根据其“凉”、“冷”的属性可以活用为形容词。如在关中方言词里, 常把“凉”说成“冰”。如:“水冰”, “炕冰”, “手冰”, “脚冰”等等, 不一而足。但要主要的是这种“凉”必须是触感, 如果天气渐渐变冷了, 就不能用这个词, 因为天气的凉不是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的, 这种用法在古文里亦是多见。《聊斋志异·凤仙》:“女嫌肤冰。【2】”在关中方言词里“冰”字读去声, 则活用为动词, 如说“把开水冰凉再喝”, “放在冷水里冰一冰”等。

同样, 人, 本系名词, 在关中方言词里可以活用为形容词, 是“像人的样子, 把自己太当回事, 嚣张”义。如说“他, 人得很”, “外, 人成啥咧”等;匪, 系土匪的简称, 是名词。但在关中方言词中可引申为形容词, 是“像土匪的样子”义, 长比喻小孩子顽皮、不规距。如说“外娃匪得很, 成天 (整天) 沿高上低”等;猴, 本是名词, 因猴子生性调皮机灵、活泼可爱, 可引申出“顽皮”、“不正经”、“不严肃”的意义, 活用为形容词。如说“你再不要猴了, 站直了!”;楔, 是填充器物空隙的木橛、木片一类的东西, 或称楔子, 是名词。在关中方言词中可引申为动词, 意义有转移, 是“敲击”的意思。如说“给墙上楔个钉子”等。这种用法, 在古文中亦多见。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楔击鼓吹之声, 飞腾幻怪之容。”【3】

2. 普通话关中方言中表达不同的意义的词语----词义转移或扩大

“我”, “你”在关中方言中, 所指的范围也比普通话更广, 普通话的我只表示说话人自己, 而关中方言中的“我”却有两重意思:第一、同普通话中的含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第二、类似于普通话中的“我们”, 但不包括听话人。表示两种不同的意义时, 声调也不同, 前者是去声, 后者是上声。同样的, “你”的第一重意思是指单数第二人称, 意义同普通话, 声调为去声;第二重意思是指“你们”, 声调为上声。

例 (1) :你刚才干啥去了?我都在屋里看书呢。

这段话中的“你”“我”发音都为上声, 因此意义分别为“你们”“我们”, 这样就可以讲得通了。

“投”。在普通话中, “投”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词, 意义为“扔、掷”。但在关中方言中, 却是“等到”的意思, 和“及、到”同义。而这个词义古代就已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了。

例 (2) :“投老心情非复昔, 当时山水故依然。”———王安石《观明州图》

这里的“投”是“等到老”的意思【4】。

“尽管”, 在普通话中有两层含义, 一则表示“不必担心”, 相当于“只管”等。一则表转折之意, 与“虽然”的意思相同。在关中方言中, 也有此两项意义, 但除此之外, 还分别有“立即”“一个劲儿”这两个含义, 这与普通话中两个意义完全不同。

例: (3) 我尽管给他让路, 都来不及。———表立即

(4) 你不要只尽管给二娃说好话, 你还要看着给三娃把工作办了。———表一个劲儿

3. 关中方言特有词语

关中常用词汇有, 而普通话常用词汇中没有的。这一部分也是关中方言词汇最大的一个特色。

“嫽【5】”, 音liao, 阳平调。这是一个极具关中方言特色的词, 可以说是区分其他方言与关中方言的王牌, 在普通话中, 几乎不使用, 现代汉语字典对它的解释为“美好<书面语>”。“嫽”现在在关中方言中的词义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 但稍有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嫽”表示“美好”, 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而在今天的关中方言中, 这一意义有所引申, 不仅表示女子长相好, 还可表示人品好、性格好、事物好或事情做的好,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表示不是一般的“好”, 而是“非常好”。后常跟表示程度的“扎咧”“太”“很”, 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表示“好到了极致”。

例: (5) 娃人嫽太太, 没咱嫌的。———形容人品好

(6这案板做的嫽扎咧!———形容事物好

(7) 你这事情给咱办的嫽的很。———形容事情办的好

如要深究来源, “嫽”的本字应为“僚”, 《诗经·陈风·月出》中写到“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可见, 表示长相好这一类的应该写做“僚”, 但后来这个“僚”用来表示“官僚”的“僚”, “僚”作为“美好”的意义便废止了, 由“嫽”来担此重任。

“咥【6】”, 音die, 阳平调。在陕西方言中用作动词。这个字表示狼吞虎咽的吃, 说明吃得很香, 速度很快。而普通话中与此字行对应的“吃”字, 却完全不能表示这样的形象色彩, “咥”字很早就出现古代文献中, 在《周易·履卦》中有“履虎尾, 不咥人”的记载, 在此句中“咥”就表示“吃”, 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吃, 而是形象的道出了老虎撕裂肉狼吞虎咽的样子, 因此在关中方言中这个词延续了这一词义, 表示快速而大口的吃, 形象的表现了人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关中人常说“来咥一碗”“走, 咱咥一老碗羊肉泡”, “咥”字充分表现了关中人民豪爽热情的性格。单就“咥”这个字的书写形式来说, 在普通话中还有一个读音“xi”, 去声, 表示“笑的样子”, 例如《诗经·卫风·氓》中写到的“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但现今, 这一书面语义在现代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 反而是音die的“狼吞虎咽”的意义在关中方言中非常常见, 可以说是关中方言的常用高频词汇。

例: (8) 你咥饱了没?没咥饱再来一碗。

“谝”, 音pian, 去声。这个字在普通话中几乎不用, 但在关中方言中却有着极高的出现率, 它的意思是“聊天”。但“谝”字最早的意思却是“欺骗, 夸耀, 称赞”

例: (9) 清代蒲松龄《增补幸云曲》第十六回:“这奴才不弹琵琶, 光谝他的汗巾子, 望我夸他。”

在关中方言中, 人们常常使用这个字, 它可以单用, 也可以说“谝闲传”。与普通话对比, 首先, 它是一个形声字, 相对于聊天来说, 更容易让人们第一眼便知道它是和言语行为有关的词汇, “谝闲传”则更形象的道出了这项活动的本质:不谈正事, 只是拉东扯西, 有什么说什么, 见什么说什么。“聊天”也许还或多或少的具有一些正式内容, 但“谝”更多的包含了“拉闲话, 漫无边际的瞎聊”的含义。

例: (10) 这两人一见面就谝上了, 没个完。

(11) 村里人最爱到村头槐树底下谝闲传。

关中方言在正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演变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关中方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将关中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作以对比则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关中方言经久不衰的魅力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感。

参考文献

[1]刘百顺关中方言词语考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郭芹纳关中方言词语考释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

[3]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特征词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6月

[4]佐藤孝关中方言谩议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5]薛永刚关中方言用字考二则各界2007年第6期

[6]张展华略说关中方言形容词人文杂志1980年第1期

[7]鲁林略谈关中方言若干人文杂志2000年1月

[8]王超浅论“咥”和“扎势”安徽文化2008年第5期

方言与普通话 篇3

在生活中,你是经常使用方言,还是经常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呢。

吴定轩:在学校里,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平时在家里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只有和爷爷、奶奶交流时才使用方言,因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

张海扬:我在父母面前说普通话,在爷爷、奶奶面前说钦州白话,因为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有时遇到不会说的方言时,我只好用普通话代替。

余居宸:我每天都说普通话,而且已经成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上课时,用普通话读书;课间,用普通话交流;回家后,用普通话告诉父母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万一漩:我从南昌来到钦州上学,现在还不太会说钦州白话,所以在学校都是说普通话。只有回家时,我才会和爷爷、奶奶说家乡的方言。

施家慧:我在学校离不开普通话,回到家里也是普通话不离口,很少说方言了。节假日回老家的时候,见到村子里的一些长辈,我才会和他们说方言。

看,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同等重要。不过,由于方言具有地方特色,并不是谁都能听懂,有的同学还因此闹出过笑话呢。

许少昱: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喝喜酒,我的座位正好在风口旁,而我当时恰巧感冒了,便用钦州白话对旁边的表哥说了句,我感冒了,不能坐在风口旁。谁知道表哥听不懂钦州白话,竟把“坐在风口旁”听成了“坐在疯狗旁”,于是气哼哼地说:“你竟然骂我!”我只好用普通话解释了一番,他才释然。还有一次,爸爸的一个外地朋友来我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车螺汤,我夹了一个车螺,发现里面没有肉,就用钦州白话说“空的”,又夹了一个还是空的,继续用钦州白话说“又是空的”。爸爸的朋友听了,吃惊地说:“你们广西人真厉害,连车螺的公母都分得出来。”原来钦州白话中“空”字的发音和普通话中“公”字的发音相似,所以他把“空”听成了“公”。

许瑶凌:我的奶奶住在钦州市三娘湾的农村,钦州白话和普通话都说得不好。一次,我获得了“和美学生”的称号。奶奶拿着奖状,笑得合不拢嘴,用钦州白话夹杂着普通话说:“哎哟,我的宝贝孙女许瑶凌得了一张奖状,我的宝贝孙女许瑶凌是‘糯米学生’!”

方言好?还是普通话好?问题一抛出,同学们立刻分成三派——普通话好、方言好、两个都好,还给出了各自的理由呢。

普通话好

张 澈:我觉得普通话比较好,如果不同地方的人用各自的方言进行交流,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而普通话则能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无障碍沟通。

谢晓铭:如果没有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比如,我用方言夸明明写字好看,可谁知明明听不懂方言误以为是在骂他,最后我解释了一番,风波才得以平息,可见,说好普通话真的很重要。

何沛玲:有了普通话,我们才能和他人好好地沟通。如果一个人说方言,另一个人说普通话,双方就会出现交流障碍,所以我们都要学好普通话。

方言好

刘东鑫:我觉得方言很亲切。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我们全家都跟着迁居到了钦州。虽然最开始我完全听不懂钦州白话,但慢慢地我发现它很有趣,十分典型的特点是“捏”“喂”“哦”不离口。比如,“得不得捏”一定要把尾音发得特别重,“吃饭了喂”尾音要发得特别长,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我现在不但喜欢上了钦州,还喜欢上了有趣的钦州白话。

郑粤月:方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两个住在异乡的人用家乡的方言进行交流时,就会感觉如同又回到了家乡一般。同时,如果老乡之间要谈一些私密事,用家乡的方言交流能避免尴尬。

两个都好

赵悦容:我觉得方言和普通话都好,说好普通话是每个学生都要具备的基本功,而且现在多数人都说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便了很多。说方言的好处呢,就是让人听起来觉得比较亲切,而且方言极具地方特色,我觉得要把这个特色传承下去。

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为了保护方言,很多学校开展了方言进课堂的活动,就像语文、数学一样,方言也成了一门课程。那么,你会喜欢方言课吗?

张海扬:班级里的外地同学不会说钦州白话,与钦州本地人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方言成为一门课程的话,可以让外地的同学学会后回去教父母说钦州白话,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这样我们的交流就没有那么多障碍了。

方祖杰:我支持方言成为一门课程来学习,这样可以把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能听到有亲切感的“乡音”。

潘鸣明:如果学习方言像学习语文、数学一样成为一门课程,我会喜欢上这门课的。因为我可以学习更多的语言,交到更多的朋友。

刘易亭:我喜欢学习各地的语言,也希望开一门方言课。说方言是本地人的一个标志,如果钦州人不会说钦州白话,有点“说不过去”。

哈,同学们对方言课兴趣很浓呢,有的同学甚至已经忍不住,现在就要教小读者们一句钦州方言呢。

梁有俊:我来教大家一首经典的钦州童谣——《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小孩)。

钟滢滢:我教大家说“你会说白话吗”这句话,钦州白话的发音是“泥色广白蛙磨”。哈,是不是很简单?你学会了吗?

卢俊安:我来教大家说一个词语“黑漆漆”,用钦州白话说就是“暗塔塔”。

张启华:我教大家一首我喜欢的钦州童谣《凼凼(团团)转》——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睇(看)龙船,龙船冇好睇,我去睇鸡仔,鸡仔大,担(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卖得三两钱,得来买膏又卖盐。

张海扬:我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钦州童谣——番薯生,番薯熟,阿侬哭,快快熟。

亲爱的小读者,你学会钦州方言了吗?

(指导老师:黄春媚、杨东明)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篇4

潮汕方言,亦称为潮州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本文所说的“潮汕方言”描写的是以汕头话为主,兼及潮州、澄海、饶平一带的方言土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此可见,在词汇方面,普通话以北方话为主。

那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又有何差别呢?

一、潮汕方言某些词语鲜明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潮汕方言的某些词所反映的实体是北方话地区所罕见的,也即是说,这些词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都是南方,甚至是潮汕本地的“土特产”。

例如“薄壳”(一种贝壳类水产)、“蛇鱼”(一名“佃鱼”, 又名“豆腐鱼”, 是一种通体雪白、软骨尤鳞的鱼类水产)、“春篓”〔“篓”音同“蕊”, 一种用以盛放祭品或礼品的有盖油漆绘花竹制篮子,也叫“花篮”)。

由于这些东西是土特产,所以鲜为北人所知,典藉乃至小说笔记也很少涉及,要找到它们的源头很难。由于北方方言区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代表这些东西的词。所以,普通话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它们。

二、潮汕方言保留诸多古汉语词汇。

潮州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源自闽南语(莆田话),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明朝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古汉语。据考证,现在的潮汕话应该是在明中叶闽人(入闽汉人)进入潮汕之后才定型的,因此保留下来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与普通话差别甚大。

1、潮汕方言中某些词所反映的内容是普通话中所有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衫裤。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普通话中已不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它却是个基本词,词义与普通话的“衣服”完全相同。这个词在唐代已出现。《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初定之时无衫挎,大归娘子没沿房(嫁妆)。” “衫挎”同“衫裤”。至明代白话小说仍使用,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每夜张胜只是和衣而睡,不脱衫裤,亦不去鞋袜。”这个词大概北方方言是在近代遭到淘汰,而潮汕话却一直把它保留下来了。

洗浴。潮汕话谓洗澡为“洗浴”。此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新编《辞源》、《辞海》也未收。其实,“洗浴”一词中古以后使用频率相当高,可能是个口语常用词。《广韵》入声烛韵:“浴,洗浴。” 唐·谷神子《亥博异志·阴隐客》:“门人执之,引工人行至清泉眼,令洗浴及秽衣服。”此两例中“洗浴”便都已是双音节词,指洗澡了。

2、词素与普通话相同而意义不同的。

这一类可细分为两小类:一小类是词素与普通话形同义异。词素意义不同,组成的词词义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了。

比如:得失。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所得和所失”,二是指“利弊”。潮汕话口语“得失”一词却作为“得罪”解释。比如讲:“你做事着细心,勿得失人(你办事情要小心,别得罪了人)”。“得失”作“得罪”解这个义项在新编的《辞海》、《辞源》中均见不到,但在古汉语中却有这个义项存在。《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意谓人多了就不能把关系处理得很好,可能会得罪其中某人,得罪了人就容易泄密。

另一小类则是词素含义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只是由于词义为发展(扩大、缩小或转移)才使潮汕话和普通话产生了差别。

例如:亲情。普通话中“亲情厚谊”的“亲情”当作“至亲情谊”解释。而在潮汕话中却指亲戚,潮音读“情”如“正”,阳平声。“亲情”指“亲戚”应该也是在“至亲情谊”一义上引申而来的。唐张藉诗: “乡里亲情相见日,一时携酒上高堂。”由此可见,“亲情”指“亲戚”的义项在唐代已产生,此后一直沿用下来。

3、词形与普通话相同,某个义项也和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但有某一个义项是普通话所没有的。

这类词往往有两个以上义项:有与普通话相同的,也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简言之,即词义与普通话有交叉。这类词由于词形相同和部分义项相同,很容易把它与普通话的词汇混淆。

比如:“头脑”与普通话相同的义项是指“脑筋、思维能力”。谓人不会考虑问题日“无头脑”,但潮汕话的“头脑”还有另一义项,即指“首领、官员、干部”,相当于普通话口语中的“头”、“头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在京都开几处解典库,又有几所绸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大头脑的。”又卷三十二:“如此两位大头脑去说那些小附舟之事,你道敢不依么?”这里的“大头脑”指大官员。《红楼梦》第九回:“太爷不在家里,你老人家就是这学里的头脑了。”“头脑”即首领、领导人。《红楼梦》被公认是用北京话写的,可见此词在清代北京话中还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口语词也把“头脑”收了进去,但实际上已很少使用,已被“头”或“头头”取代了。又“头脑”指官员、首领时潮汕话读“脑”为“裹”。

4、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而词素顺序不同的。

普通话中修饰、限制的语素是前置的,而在潮汕方言里则是后置的。这些语素顺序与普通话相反的名词,通常称之为“逆序词”或“倒序词”,有不少在古代汉语中是存在过的。

比如:人客。杜甫《感怀》诗: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白居易《酬周从事》诗:“胺痛拜迎人客久。”翁辉东《潮汕方言》引杜甫诗:“非君爱人客”。又引王建诗:“人客少能留我屋。”可见“人客”一词在唐代中原一带用得很普遍。

三、潮汕方言的量词少,且与普通话不对应。

普通话中量词丰富,相对而言,潮汕话中量词较少,但可以做到“以一当十”。普通话说“一笔款、一座桥、一首歌”,此中量词有三个。潮汕方言只用一个“条”就可以涵盖以上三个量词:一条钱、一条桥、一条歌。普通话说“一架飞机、一匹马、一头牛、一只猫、一台拖拉机、一条腿、一张待、一辆车”,一共用了八个不同的量词,潮汕方言统一用一个“只”。

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别当然远不止以上几点,留待以后继续研究。提出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我想,其意义在于能够让方言区的人们通过比较差异,正确掌握普通话词汇,避免影响日常交流。潮汕地区的人们平时交流以潮汕话为主,即使是从小学习普通话,也还是会带有自身方言地区的口音或者词汇的使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经济交流越来越紧密,学好普通话也有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篇5

一、单纯词的对比分析

单纯词之间的差异是两种语言结构的重要差别之一。滕州方言词汇与同普通话词汇相比单纯词要丰富的多,这是两种语言单纯词结构差异的最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普通话合成词对应的滕州方言单纯词

如:冰条――琉琉磨蹭――揍觉修理――司维取闹――唏窝头――窝窝石磙――碌聪明――精精明――鬼倔强――倔

这部分主要为动词、形容词还有少部分的名词。产生这部分词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滕州方言沿用了古汉语词汇,且古汉语词汇单音节词单纯词占大多数。但是这部分单音节单纯词在普通话中已不使用或不常用,而用双音节词来代替了原来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词语是滕州独特的地域色彩的反映,如“修理”在滕州方言中对应“司维”。

如:唧歪(吵闹、大喊大叫)蛰辣(胃酸,刺痛)蒯kuāi(五指弯曲去挠)把(从后面托起小孩的两腿让他大小便)pī(物体裂开)vú(塞,插)拼(形容人莽撞、冒失)於(液体从容器中溢出)

这部分主要为动词和少部分的形容词。这部分词语表意贴切灵活,生动的展现了滕州方言的特色。这部分词语的存在一方面是古语词的沿用和发展,如“把”就沿用了它“握、持、攥”的古义。另一方面是部分词语本身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与普通话基本没有相关性。

二、合成词结构的对比分析

2.1复合式词语结构的对比分析

表达同一个意义的词语,在普通话中为复合式五种基本结构中的一种,在滕州方言中对应的是另外一种。如:

呕吐(联合)――肝郁(主谓)争执(联合)――别牙(动宾)

调羹(动宾)――汤匙(偏正)小便(偏正)――解手(动宾)

腹泻(主谓)――屙肚(动宾)胃酸(主谓)――醋心(偏正)

滕州方言与普通话出现这种结构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滕州方言沿用了部分古语词,且古语词与普通话的结构不同.另外一方面,部分词语的产生,与人们对词语所表达的现象的理解有关。这部分集中为表示生理反应的词语,如老一辈的滕州人,“胃”与“心”不分,“胃”不舒服,通常说成“心”不舒服,因此“胃酸”对应滕州方言就被说成“醋心”。

2.2附加式词语结构的对比分析

滕州方言包含着丰富的特色词缀,它们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新词,但本身并不能单独成词。我们把它们按照前缀、中缀、后缀的分组方法把它们加以分类并逐一进行介绍分析。

(1)前缀,滕州方言词汇中的特有的前缀为:焦、溜

①“焦”主要放在形容词性语素之前。如:焦酥、焦黄、焦粘;

②“溜”主要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性的语素前,表示光滑圆润。例:溜滑、溜圆、溜团、溜光。

需要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三个词缀构成的词,都可以进行ABB(的)和ABAB(的)式的重叠,表示程度的加深。如:挺潮――挺潮潮――挺潮挺潮

(2)中缀

滕州方言中特有的中缀有――喽loū――、――不bù――两种。

①――喽――,例:屋喽牛(蜗牛)、额喽盖子(额头)、胳喽拜子(膝盖)、曲喽拐弯儿(弯曲)、滴喽八怪(形容东西悬挂的.很乱);

②――不――,例:左不拉子(左撇子)、酸不拉歪、甜不噱地、傻不楞登。

(3)后缀

与普通话相比,在滕州方言中后缀“子”随处可见,远比在普通话中丰富的多。使用情况大体归类如下:

①和农业生产有关的:插子(挑草的农具)、气管子(打气筒)、地头子(地头)、车脚子(独轮车);

②和生活必需品有关的:胰子(香皂)、火筷子(一种夹煤炭的工具,形状类似与筷子相似)、蒜臼子(把蒜碾成泥的工具)、洋车子(自行车);

③和衣着服饰有关的:耳坠子、裤衩子(短裤)、束腰带子(腰带)、手捏子(手帕);

④和人的身体部位有关的:手指盖子(手指甲)、脚脖子(脚踝)、眼珠子、牙花子(牙龈)。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普通话的普及,以及一些生产、生活用品的淘汰,一些单纯缀加,没有实际意义的“子”正在被逐渐省略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其构词能力也正在减弱。

除了“子”以外,滕州方言中特有的后缀还有“――不拉唧”“――得哄”①“――不拉唧”跟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加深,大多带有贬义的色彩。如:酸不拉唧、丑不拉唧、胜不拉唧、蔫不拉唧;②“――的哄”与普通话中的“――的慌”的意思与用法相同。如:饿的哄、累的哄、闲的哄、热的哄。

浦发银行金卡与普通卡的区别 篇6

作者:金投网

问:浦发银行金卡与普通卡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记卡就是普通的银行储蓄卡,有一些股份制银行针对顾客在银行存款的多少对顾客的卡等级进行了金卡银卡的划分,金卡以上的顾客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各种优惠,什么机场vip候机室,购物优惠,高尔夫优惠,跨行跨地区转帐免手续费等等。在借记卡的范畴下,所谓银卡就是普通卡,没有任何优惠措施。

浅谈滦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篇7

关键词:滦南方言,普通话,差异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实质上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唐山方言属于汉语北方语系, 是北方方言区内冀鲁次方言区中的一个分支, 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唐山方言由于流传地域较广, 使用的人口也比较多, 各市、县、区之间的语言面貌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东南部沿海乐亭、滦南语音带, 语音语调优美, 是唐山方言的代表。滦南方言的特点是语音委婉, 语调清丽, 调尾拖长, 富于变化, 语汇丰富, 词语诙谐, 它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方面, 下面就从声、韵、调三方面来分析。

一、声母方面

1. 在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母音节前加上后鼻辅音ng充当声母

普通话里, 后鼻辅音ng是不能充当声母的, 而滦南方言中, 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母音节则用ng充当声母。 (注:以下例词均用“例词-普通话读音-方言读音”形式说明) 例: (腌) 臜-a-nga; (爱) 听-ai-ngai; (熬) 夜-ao-ngao; (饿) 了-e-nge; (怄) 气-ou-ngou。

2. 将一些舌尖前音声母z、c、s异读成舌尖后音声母zh、ch、sh

从发音原理上看, 舌尖前音 (平舌音) z、c、s和舌尖后音 (翘舌音) zh、ch、sh的差异是发音部位的差异, 即两组声母在发音时成阻部位是不同的。z组声母是舌尖和上齿背成阻, zh组声母则是舌尖和硬腭前部成阻, 所以前者叫平舌音, 后者叫翘舌音。滦南方言中某些音节里, 舌尖前音声母z、c、s就被异读成舌尖后音声母zh、ch、sh。例: (暂) 时-zan-zhan; (踩) 脚-cai-chai;掉 (色) -se-shai。

3. 一些不送气声母在某些音节中被异读成送气声母

普通话里的辅音根据气流的强弱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送气音发音除阻时, 从口腔里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如p、t、k、c、ch、q;不送气音发音除阻时, 从口腔里送出的气流比较弱, 如b、d、g、z、zh、j。滦南方言中, 不送气声母b、d、zh有时被异读成送气声母p、t、ch。例:逮 (捕) -bu-pu;大 (堤) -di-ti; (撞) 车-zhuang-chuang。

4. 一些送气声母在某些音节中被异读成不送气声母

例: (乒乓) 球-pingpang-bingbang;证 (券) -quanjuan; (炽) 烈-chi-zhi。

二、韵母方面

1. 圆唇音韵母o读成不圆唇音e

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二者发音状况基本相同, 区别是, 前者发音时上下唇自然拢圆, 而后者发音时双唇要自然展开。在普通话中, 声母b、p、m、f只能和圆唇音韵母o相拼, 而滦南方言却都拼成了不圆唇音e。例: (波) 浪-bo-be; (泼) 水-po-pe; (模) 仿-mo-me。

2. 将有些音节中的韵母“üe”异读成韵母“iao”

例:上 (学) -xue-xiao;自 (觉) -jue-jiao。

3. 漏读一部分韵母的现象

(1) 读丢韵头u

高元音u是韵母的组成部分, 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 为复韵母的韵头, 发音轻而短, 而滦南方言中存在将韵头u漏读的现象。例: (滦) 南-luan-lan; (暖) 和-nuan-nan。

(2) 部分地区将“iong”读成“ing”

在复韵母iong中, o作为韵腹发音时, 应该开口度大、响度大、发音较清晰, i作为韵头发音时比较模糊, 迅速带过即可, 滦南部分地区却将韵腹o漏读, 而将韵头i作为了主元音, 读成了ing。例: (穷) 人-qiong-qing;没 (用) -yong-ying。

4. 部分地区将“ü”、“üe”、读成“i”、“ie”

i[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唇形呈扁平状, 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ü[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 但唇形拢圆。滦南部分地区将“ü”、“üe”、读成“i”、“ie”。例: (鱼) 刺-yu-yi; (全) 部-quan-qian; (学) 习-xue-xie。

5. 部分地区“ü”与“n”“l”相拼时读成“ui”

ü是单元音韵母, 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唇形拢圆, 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 而ui是复元音韵母, 滦南部分地区当“ü”与“n”“l”相拼时误读成“ui”。例: (妇) 女-nü-nui; (绿) 色-lü-lui。

三、声调方面

滦南方言声调分为三个调类, 即平声不分阴阳, 也就是阴平调与阳平调基本一样, 调型为全降, 调值为51, 与普通话去声相似;上声调值与普通话上声调值214基本相同, 但起点大多偏高, 降下来后再上升, 上升的高度又不够;去声调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为全降调, 凋值为52。

结论

总之, 滦南方言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差异较大, 充分认识这些差异, 才能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学好普通话, 使滦南与周边各大中城市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规范文明、轻松顺利、方便舒服, 从而更好地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立新、戴连第.《唐山方言与普通话》.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0.[1]赵立新、戴连第.《唐山方言与普通话》.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0.

方言与中职普通话教学 篇8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教学

[作者简介]潘冰冰(1982-),女,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拯救方言,就是拯救一方文化”的口号声。方言给交际带来不便,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言存在。因此推广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但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而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所有人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饿了,走进一家小餐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做快一点,我吃完了还要赶路呢。”餐馆因特殊原因当天不营业,服务员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游客听成了“面”,心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下来等。过了好久没见一点儿动静,游客就生气地说:“快点!做面条!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是:“我跟你讲了,没有面!”游客听成“冬瓜面”,就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做?”服务员说:“咪就是咪,吵什么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你再怎么吵也没有用。游客又听错了,以为是炒面,不耐烦了,说:“原来还有炒面,你为什么不早说?”……就这样,本来是很简单的意思,因为语言差异越扯越远了。

从小的方面而言,不会普通话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大而言之,推及全普通话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此外,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一)方言影响普通话的发音。如果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用方言交流的环境中,方言发音就会妨碍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如说粤方言的人,很难于纠正普通话中的 n—lz—zhj—z 等,“河南”说成“荷兰”、“知道”说成“机道”。广西是讲壮方言的人,很难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如b—p d—t g—k等,“兔子”说成“肚子”、“天空”说成“癫公”,“饱了”说成“跑了”。

(二)方言影响着语感。长期大量地使用方言,会影响了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和形成,体现是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语序。如普通话中的“今天街上人很多”,南宁地方话习惯是“今天街上人多得”。普通话句子“我先洗衣服”,广西方言习惯说“我洗衣服先”等等。在上课及课间与学生聊天中碰到:(1)男生问:“你周末去什么地方?”女生回答:“我去什么地方不告诉你听。”(2)某同学说:“我叫XXX,有一个哥哥,他一米八,他高过我。”(3)一位学生在上课铃声响时走进教室坐下说“好采今天没有迟到,不然又要挨批评了。”(“好采”是白话,普通话是“幸亏”的意思。)这些对话,无一不暴露了方言表达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

(三)方言制约着语言文字使用者的思维习惯。方言的长期盛行使人们在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方言定势”,思维也不例外。如有一位从小用方言交流和学习的广西合浦学生,当他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嗑嗑巴巴。但当他用合浦话发言时,表达却极其流利。这表明长期使用方言,会造成了一旦使用普通话,思维便“短路”。

(四)方言抵制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欲求。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和小农经济意识造成人们地域上、社会心理上的封闭状态,使“本乡本土”的观念异常牢固,许多人“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把不讲方言土语“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方言情感引发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凝聚力,但同时也掺入了语言上排他性的狭隘的乡里观念,造成了方言的潜在声望超过了普通话的显性声望的现象。这对普通话的推行是一种很强的阻碍。

三、克服方言影响的措施

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向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原则。在大众媒体中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封杀”方言。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但是,保护方言并不是要“忽悠”普通话,倘若人们在教育、宣传、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都说方言而不使用普通话,恐怕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素养首先是靠用普通话表达和交流被人认识的。因此,在普通话学习中不是要摈弃方言,而是要要克服方言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坚持用普通话交流,鼓励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谈。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普通话话剧比赛等,营造一个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气氛和重要性。特别是现时任教普通话和语文的教师,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来感染学生。其次,应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普通话的趣味。总之,要做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都应该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加强语言修养

1.不说方言词汇,例如:“冰棍”说成“雪条”。常常有外地人在南宁问路:“XXX路怎么走?”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不懂。”“知道”是普通话词汇,而“懂”是方言词汇。再如,普通话里称大年初一的前一天为“除夕”,而广西人喜欢称“三十晚”。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普通话的标准性和通用性。

2.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口头术语——我靠、酷毙了等。

(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1.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普通话学习的好坏,与语文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利用工具(字典、手机)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每逢遇到不认识的字、读音拿不准的字,都要求学生立即解决并作记录。

2.下决心苦练基本功。通过听故事、说绕口令、看有益的电影电视、朗诵会、演讲赛、论辩会等活动,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课内训练内容在课外得到巩固,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故事中反复练习“人”“知识”等难懂的翘舌音;在看电视时有意地比较普通话与方言发音、用词、用句上的异同。

(四)在平常的对话中,寻找机会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发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自己”的“自”和“既”的发音中——z和j的区别,“穷”和“从“中q和c的区别、三拼和两拼的区别、平舌和翘舌的区别等。

(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1.提高广大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认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使每个教师都了解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时时代的要求。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和授课,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话语讲给学生听,语速要慢,以便学生模仿。

2.开展普通话培训,聘请普通话考评员作讲座。组织语文教师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 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

3.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家长积极配合,让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后,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因为学生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做到两种语言的任意转化。随着科技进步,普通话将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城市语言,我们应敞开胸怀,同时代对话,克服方言的影响,将普通话推广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黄金马等.客家风情[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

[3]郑作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对口高考与普通高考有什么区别 篇9

对口高考是国家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和形成特色而设立的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为满足中职毕业生能升入大学继续深造而特设的重要渠道。考试和普通高考一样采取“3+X”模式,总分均为750分,通过这种高考考上大学和普通高中考上大学性质相同,毕业后待遇等也完全相同。

对口升学和普通高考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A、命题单位不同:前者所有考试科目均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后者所考科目仍有部分科目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B、命题内容不同:前者主考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综合科目(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有关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者主考语文、数学、英语和文(或理)大综合科目。C、命题难度不同:前者考核的重心为“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为主;后者考核的重心为“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对口高考和普通高考相比,有以下突出优点:A、可以有效避开学生偏科的弊端。普通高考尽管分文、理科,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学生必须学习高中阶段所有课程,否则,影响高考录取。而对口高考除公共(语文、数学、英语)课外,其他文化课程可以不学或选学,这样对偏科学生来说,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考上理想大学。B、对口高考面对的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试卷的难度无形之中比普通高考降低了要求,所以,中考成绩一般化的同学,选择职业学校参加对口升学,无疑是考取大学的一个捷径。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篇10

整理编辑:深圳中瀛鑫开发部时间:2012-7-26

高清监控摄像头指的是HD 1080P或者HD 720P的摄像头,而1080P的称为全高清。下面就具体说明高清监控摄像头与普通监控摄像头在监控时的区别。

光谱矫正能力差异

只有宽光谱的透射能力对于高清晰成像还远远不够,如果镜头的光谱矫正能力不足,反而将使部分波长的光不能准确的在摄像机靶面上成像,致使虚像的产生。这种技术是普通镜片通过镀膜无法实现的。

光谱透射能力不同

镜头的光谱透射能力也有助于画面清晰度的提高。宽频率光线的透射,将大大提高摄像机靶面的受光量。可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亮度,对画面的细节表现更丰富。

清晰度不同

镜头在成像面中心的分辨率是最高的,在边缘的画面相对差一些。普通镜头在中心分辨率可以基本满足清晰度的同时,边缘的清晰度会降低很多,总体清晰度可满足普通摄像机44万像素的要求。

百万像素镜头采用非球面镜片,可减低像差,在相对于普通镜头提高清晰度的同时做到了小型化的设计;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技术,从图像中心到周边部分的画质实现高解像力、高对比度的画面,比传统镜头提高了大约2.5倍以上的解像力,即使是在图像剪切或放大功能时,依然能保证高画质。

所以,决定镜头清晰度的关键因素有三个:

1、镜片的研磨精度。镜片的研磨精度由研磨设备决定,目前国内镜头较国外镜头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一点;

2、镜片材质和纯度。镜片的杂质越少,其产生的干扰光线越少,画面清晰度更高;

3、镜片的镀膜精度。对镀膜工艺的精确控制也是镜头清晰度的决定因素之一。现在高清监控摄像头开始逐渐普及,随着下一步网络带宽的升级和价格的降低,高清监控摄像头会成为大众消费电子。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验指导书下一篇:难忘的亲子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