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精选11篇)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特开展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实验计划”)。为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实验教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实验教育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二、立项原则

1.“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收获。

2.“创新实验计划”遵循“兴趣导向、自主实验”的原则。参与计划的本科学生或创新团队成员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创新实验计划”注重实效,鼓励创新。重点资助选题科学、思路新颖、具有创新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有保障的项目。建立与“创新实验计划”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通过开展实验计划项目,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建立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三、项目申报与评审

(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人原则上为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并符合下列条件:

1.四年制学生中1至2年级学生,五年制学生中1至3年级学生,医学长学制学生中1至5年级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但不能作为项目主持人。

2.申请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良好科研素质,指导教师已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所在院(所)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创新团队(2-5人),项目主持人为1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申报。

(二)学生根据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研究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校有关重大研究项目或与行业结合紧密的项目;

2.开放实验室或创新教育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学生自主寻找的相关项目;

4.从课程学习和学科竞赛中引申出的研究项目;

5.社会调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三)评审程序

1.申请人须填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交所在学院;

2.学院“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学生申请项目进行答辩和初评,提出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

3.学院将初评通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

4.学校“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复评,确定入围名单;

5.学校“创新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确定资助项目;

6.公示评审结果;

7.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报教育部备案;

8.签订项目合同书,划拨经费。

四、项目运行

1.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经费。项目合同书签订后,下拔50%的研究经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使用研究经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项目实验、材料、书籍、论文版面、调研差旅等研究所需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2.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一次中期验收。项目主持人可根据项目进展申请中期验收时间,不申请者进行统一验收,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布统一验收时间。院

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中期验收,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期验收合格者,继续投入另外50%的经费,项目完成特别优秀者可追加经费投入;中期验收不合格者,终止经费投入。不能按期完成项目者,可申请延期,延期时间不能超过项目主持人的毕业年限,否则取消项目主持人资格。

3.在研究工作中,有变更研究内容、变动参加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应提出书面报告,并报学校管理办公室批准。

五、项目验收

1.由项目主持人认真填写《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结题内容包括:在项目资助内获得的与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中,有以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为第二作者以上发表的CSCD或CSSCI文章1篇(含录用通知),或国内一级学报(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论文1篇(含录用通知);或有主持人(项目组成员)参与的发明专利(或受理通知书)1项;或有通过省级及以上机构认定的新品种或新产品1项;或有项目主持人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以上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或第一排名单位)均为中南大学。

2.院级“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所有申请结题项目进行评审,签署意见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校 “创新实验计划”专家组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结题答辩,并对结题报告进行评审,结果报教育部。

六、保障机制

1.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项基金,提供经费资助。凡教育部资助项目,学校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二级学院也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挪作他用。

2.全校所有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国家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全校各类实验室都是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基地,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

3.学校相关部门积极为“创新实验计划”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

4.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对积极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课外学分,在评优、评奖、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表现突出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或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5.定期评选创新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成绩突出的学院,在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评估中加分。

6.每年评选10~20项优秀项目进行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一、申报范围

凡在中南大学正式注册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高职生、研究生均可提出申请基金资助;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申请人必须是第一参与人;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的立项申请人不能为毕业班学生。

二、申报条件

1.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能够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2.项目应有指导教师,执行期一般为12个月。

3.每人只能申报或参与申报一个项目。

三、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1.10月中旬将米塔尔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申报材料报送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2办公楼221室,联系电话:8877983)。

2.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将于10月下旬组织校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专家进行评审,并在11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听取意见。

3.11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米塔尔教育基金理事会。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2

1 创新计划的必要性

卫生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的专业课涉及医学、信息技术、管理三方面知识, 目的是培养卫生领域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才能的综合性人才, 专业本身的特点对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高考前的分数教育和进入大学后的课堂和理论教学, 都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学习, 缺乏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显示, 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了动手能力不强, 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熟练运用和创新思维不活跃, 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创新计划的实施, 可以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的信息获取能力, 使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2], 并且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有助于同学们牢固掌握专业知识, 启发创新思维。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也增强了其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2 创新计划的成果

2.1 创新计划第一阶段的收获

此次创新计划设有四个课题组: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与控制, 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第一阶段的实验计划在2009年暑期进行。参与同学根据兴趣加入各课题组, 并在指导老师引导下制定本阶段计划。小组成员在开会讨论后, 将课题研究涉及的知识进行划分, 并确定每个成员相关资料的收集范围。利用身边的书籍、网络等资源先把所有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笼统收集, 经小组讨论, 将课题知识结构精简概括后, 再就重点详细说明, 最后形成一个电子版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介绍。在本阶段工作中, 通过将课题具体分工和再整合, 使同学们的分工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小组成员对自己不熟悉的课题, 先查阅书籍, 对课题有了初步了解后, 再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 并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如何从资料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检索、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 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2 创新计划现阶段的工作成果

2009年秋新学期开学后各课题组根据已做好的电子版初稿, 分章节制作成课件, 链接到安徽医科大学校园网上做成一个学习园地, 并把其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名词制作成词条, 方便广大师生对重点知识的索引。这些课件与专业教材不同, 不仅较为详细的概括了四个课题的理论知识, 还对知识进行拓展, 收入一些比教材更新的论点作为参考。通过网上学习园地, 给希望了解这些知识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对同学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结束阶段, 小组成员各自都写出了参加实验的心得体会, 总结经验, 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为以后实验更好的进行奠定基础。

3 创新计划中遇到的问题

3.1 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在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 小组成员从网上或书籍上筛选信息, 仅将信息做简单的提取, 没有对提取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计划实施过程中, 对实验如何进行过于依赖指导老师, 没有达到创新研究的目的。这些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一方面由于同学们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掌握不够, 在课余时间也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做深入研究, 仅仅停留在所谓考试重点上, 忽视了掌握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系统下, 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培养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这样相对单一的目的[3], 导致了学生创新意识无法得到培养和重视。3.2实验认识不足对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实验中发现, 有些同学对实验的渐进性认识不足, 急于求成。在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 觉得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就产生了懈怠情绪。小组讨论时对遇到的问题不积极思考, 人云亦云, 收集资料时不深入研究, 机械的照搬, 这样做更不利于能力的提高, 形成恶性循环。另外, 绝大部分小组成员已拥有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 所以除暑期天气炎热时集中在有空调的实验室外, 大多时间选择在寝室使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实验。与老师缺乏沟通, 与小组成员缺乏交流, 更降低了这些同学实验的积极性。

4 关于创新计划的几点建议

4.1 重视大学课堂和课外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是为个体升入上一级学校、自身素质持续发展以及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也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性创新打基础[4]。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育, 以弥补应试教育下对创新意识培养的不足。

4.1.1 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推行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的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 师生之间的互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思考与提问[5],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4.1.2 加强与企业和外校的交流

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 以讲座或授课形式介绍实践经验, 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了解, 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走出校园, 到企业单位实习, 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支持同学们参加校外创新竞赛等活动, 通过与外校同学的交流, 学习和积累创新经验。

4.2 注重实施过程, 强调实验收获

指导老师在实验中应引导同学们重视实施过程, 加深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在实验中注意总结,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使同学们意识到在实验中自己能力的逐渐提高, 激发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的热情。另外, 根据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制定实验室开放时间, 鼓励没有电脑的同学走进实验室, 有电脑的同学将电脑带入机房使用, 这样既能让参加实验的同学方便交流, 又给所有同学提供了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而且在开放时间中, 实验室有老师专门负责指导, 方便同学们与老师沟通交流, 对出现的消极情绪及时疏导。

创新思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泉, 是国家繁荣的动力。此次创新计划通过对与专业相关知识的探索与研究, 使我们的能力和素质有很大提高, 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们相信, 随着创新计划不断的实施, 将会使更多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逐步改变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 更容易与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http://baike.baidu.com/his-tory/id=10722417, 2010-03-13

[2]彭坤爱平唐元洪.大学生创新计划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高等教育版) , 2006, (4) :114

[3]贾锦钰.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0)

[4]邬志辉张培.创新教育:概念、定位与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6) :90-96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3

一组织管理

南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全面统筹规划,学院具体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机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技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有关校领导和各类学科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下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由各学院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另外学校建立相关网站,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课题项目、开题立项、研究结题、研究成果等资料在网上公布)、学科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由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共同管理。

二项目申报、评审、实施

1项目申报

(1)实验室公布课题。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科研水平拟订《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2)课题评审。学校组织对各实验室提交的项目课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上网公布供学生选择。(3)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公布的课题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填写《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并大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研究项目的申报,在研究团队的构成上要求以老带新,以保证项目研究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而不中断。

2项目评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组织现场答辩,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备案。

3项目实施

学生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管理条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各项任务。学校将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环节组织项目的实施:(1)项目开题。课题负责人和团队详细的介绍研究计划、经费安排、研究进展安排等。(2)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3)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

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间范围内应取得项目成果,项目成果的形式包括: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调研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等。

三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

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应职称,一般应主持过校级以上科研或教改课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审查项目申请表、任务书,加强过程指导,审查原始数据、科研日志和实验报告,督促学生按期结题。

学校将按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项目指导教师依据指导的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定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2学生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取得成果,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并作为大学生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优异成果的,学校鼓励其利用学校现有的产业平台将其进行成果转化。

四开展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的益处

1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但对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较少。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国内当前的本科教育,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很少有机会去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查新论证、选题设计、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环节与方法,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endprint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从课题构思、任务分工、经费预算、申报书填写,到课题的具体实施等,都需要课题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努力。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商讨,找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措施

1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要搞好本科生创新性科研活动,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重要环节之一。选题需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2]。选择的课题要以充实准确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本科生操作,又要考虑到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课题可以是指导老师课题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由本科生自主选择。我们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一部分项目选题过大,学术性强,理论要求高,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部分项目只是指导老师课题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新”可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进行全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答辩评审,由项目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陈述,重点突出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项目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项目的创新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包括经费保障条件以及学院是否提供实验条件保障等),然后由专家组提问,项目组答辩,最后由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2完善和有效保障硬件条件

南华大学是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有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和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学校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实验中心和开放实验室的支持,鼓励校内工科、医科大型公共实践平台及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方面要求各个平台积极提供条件和项目,同时也将各平台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作为考核上述平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平台作用,依托其有利条件和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4):35-36.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4

各学院:

为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于2007年4月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并于2007年10月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资格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中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属校级项目,受学校经费支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属国家级项目,受国家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决定在2008年继续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立项工作,请各学院做好相关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立项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实验方案应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实验的自主管理、自主完成。

2、项目承担者应为我校05、06、07级本科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一项目不超过3人。

3、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项目,项目执行时间应为1—2年,并须在在校期间完成。

4、项目选题要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同一指导教师指导项目不得超过两项(含在研项目)。

二、申报立项程序1、2008年4月8日前,项目申报者向学院提交《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或《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二),申报立项。同一项目只能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或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一项。

2、2008年4月14日前,各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在划定名额(见附件三)范围评选出优秀项目参加学校评审。项目按指导教师所在学院申报。各学院上报推荐项目时需提交项目申请书与项目申报表(见附件四)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项目汇总表(见附件四)电子版一份。

3、2008年4月21日前,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终评,并公布立项结果。

4、参加科技类竞赛的实验项目,可在确定参赛培训名单后由校内组织单位向学校申请补充立项。

三、学院工作

1、各学院应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本次申报立项工作,让每一位同学、每一位教师都充分了解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重要意义。

2、各学院应指导学生从自身兴趣与爱好出发,自主选题并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参与申报项目。

3、各学院应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四、其它

1、项目资助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部每个项目支持1万元,各学院按照教育部规定向项目提供配套经费支持,总配套经费不低于1:1,生均经费不低于1万元。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由学校提供500至2000元经费支持,竞赛类项目由校内组织单位同教务处商定。

2、全校各实验教学中心均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项目免费开放,并优先安排使用仪器设备。

3、教务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组织各项目进行季度报告、中期汇报和项目结题验收,根据检查结果对项目进行评定,对成绩优秀的成果给予表彰,对进展缓慢的项目给予警告或停止资助,被停止资助项目的参加人不能取得相关各类奖励。

4、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后,可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获得的学分数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决定。

5、项目成果达到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经学生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学院答辩委员会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可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提交答辩,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

教务处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九日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5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大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

分析—以唐山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

项目级别

一般项目/重点项目

项目负责人

王亚娇

系、年级、班级 13会本1班 指导教师姓名 李雅丽 职称 教授

填表日期 2016年 4 月 28 日

唐山学院教务处制表

一、项目选题思路

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专业启蒙课程,旨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就读的专业,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激发学习本专业的自豪感,具有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励学生学习动力、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多重作用。

现阶段,部分高校大一新生存在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对专业课程体系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新生入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盲目等问题,我们小组提出了“大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的思路。

开设专业导论课对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规划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导航作用。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不断对大学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发展历史、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情况,了解专业动态,从而加深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明确今后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方向,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形成一个较为明确及科学的规划。

二、实验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实施原则

1.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即所研究的调查问题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2.针对性原则:所研究的课题主要针对我院大

二、大三学生而设计的,具有针对性。

3.实用性原则:此次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我院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及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4.时代性原则:所研究的课题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避免产生滞后性。

(二)实施方案

我们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数理统计分析阶段、实验结果报告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调研主题、调研框架以及调研实际操作方案;在实施阶段,我们构思了问卷题目,针对我院各专业学生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修改完善问卷,接着实验小组根据调研题目,深入到各个专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科导论课程开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唐山学院组织调查;在数理统计分析阶段,我们采用分组对比法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具体统计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在实验结果报告阶段,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制作相应的数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重点问题,并由小组成员撰写结项报告,依据数据的后期处理分析,提 出合理化建议。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

本项目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关于大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前期准备过程、实际调查过程、问卷的分析过程与调研结项所包含的成果。

1.关于大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前期准备包括两方面内容:前期准备的原则和途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想要掌握真实可靠的数据,就要依据基础性、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更加了解唐山学院专业导论课程的发展情况。

(2)资料收集,调研组设定了以下途径:上网搜集专业导论课程的发展情况,询问老师,了解我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校内开展情况,了解部分专业学生的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情况等。2.实际调查

(1)构思问卷题目,设计针对我院部分专业学生的各项调查问卷,修改完善问卷。

(2)调查问卷可根据学院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要求。

(3)实验小组根据调研题目,在唐山学院组织调查。我们深入到各个专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在学科导论的课程开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校在学科导论课程方面已取得的成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摸清情况,吃透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对策。3.问卷分析

我们项目组会经过多次的讨论,得出问卷的初步分析内容;之后将分析后的成果交给指导老师进行修改,多轮的讨论与修改确保调研的准确性,为专业导论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最终成果

对收集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如下:A.针对没有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的调查分析:

1、如图所示,大部分同学在入学之前对所学专业都是一般了解或是不太了解,极少数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清楚甚至很清楚,由此说明大部分同学入学之前对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

2、如图所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基本情况了解一般,少数同学对所学专业基本了解情况清楚甚至很清楚,由此说明大部分同学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基本情况仍然处于懵懂状态。

3、如图所示,接近一半的同学基本掌握所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少数同学处于一般在掌握状态,但是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所学专业的学习方法,由此说明,少数同学仍然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从而使其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4、如图所知,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所学专业的出路及发展方向的了解程度一般,甚至存在少数同学对所学专业的出路及发展方向不清楚甚至很不清楚,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需要专业的老师来对其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如图所知,一半的同学对规划未来自身发展的认识程度一般,少数同学不清楚甚至很不清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考虑较少,并且对未来的职业规 划比较盲目。

6、如图所示,37%的同学听说过但不了解专业导论课程,32%的同学完全没听说过,22%听说过且有些想法,极少数同学听说过但没兴趣,这说明专业导论课程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数同学都听说过导论课程,并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导论课有兴趣。

7、如图所示,大部分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并对其进行学前指导,少数同学持有没必要或无所谓的态度,这充分说明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8、如图所示,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网络、杂志或其他媒介去了解本专业的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少部分同学会在老师的建议下去了解,这说明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途径来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学习其专业。B.针对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的调查分析:

1、如图可知,在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之前,45%的同学对所学专业基本情况了解程度为一般,而只有37%同学对所学专业之前有清楚了解,仅有9%的人对所学专业有很清楚的了解。由此得知,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有其必要性。

2、从上图可看出,有71%的同学对本专业的了解相比开设本课程之前更多,有25%的同学了解的非常透彻,仅有少数同学对学习本门课感觉毫无变化。由此得知,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有利于同学对本专业学习的了解。

3、由上图所知,41%的同学通过对专业导论的学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有了清楚的认识,36%的同学认识程度一般,而仅有少数同学很不清楚。由此得知,学习专业导论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4、由图可知,有52%的同学对专业导论的课程态度一般,有31%的同学非常热爱,仅有少部分同学对专业导论课毫不关心和态度散漫。因而,同学对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5、由图可知,有一半的同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出路及发展方向有了基本了解,也有32%的同学通过学习,清楚了解了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极少数同学学完本课程后仍然没有方向。由此得知,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有利于同学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让同学有一个更好的职业规划。

6、如图可知,有47%的同学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36%的同学有了很清楚的认识,仅少数同学仍旧很不清楚。由此可得出。学习专业导论课程有利于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形势的了解。

7、如图可知,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得出同学对专业导论课程有一定的积极性与兴趣。

通过对开设过与没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的调查分析,我们得知没有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大部分同学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基本情况仍然处于懵懂状态,并且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及职业规划比较盲目。经过调查,多数同学都听说过导论课程,并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对导论课有兴趣,这说明专业导论课程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开设的必要性。

对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经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同学对本专业的了解度、学习方法和要求、所学专业的出路及发展方向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对专业导论课程有一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分析,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未开设过专业导论课程较好,因此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是有必要的。

四、项目的预期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预期成果

1.预期成果形式: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及结项报告;

2.预期推广:专业导论课程可以推广到唐山学院各专业进行开设,并预计可推广到唐山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为其提供相关理论和实施经验,以及数据依据;

3.应用范围:唐山学院;

4.受益面:受益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

(二)最终成果

在项目接近尾声时,我们小组达到的最终成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即完成调查研究报告及结项报告。

五、项目组成员的收获及体会

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们项目组成员5个人开启了创新性实验为期一年的探索之旅。从去年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名为“大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以唐山学院为例”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是李雅丽老师。

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创新性实验就要结题了。回想过去一年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从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从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到对本课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但是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

首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东西是第一次接触,不懂的真是太多了,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的就去请教老师,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克服困难,实现实验目的。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其次,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其发挥到最大效用。

再次,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的,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地沟通来达成在项目计划与实施上的高度一致。项目组成员每个人的观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来实现大家在知识与观点上的分享。而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做问卷调查时,由于调查的人数较多,绝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良好的沟通,尤其是不被人理解和配合时,这时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工作。通过做调查问卷下来,我们的沟通能力提高了许多。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术素养

多年来,在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下,本科生能真正参与科研活动的环节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论文意识,不知道如何定题;不知如何进行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缺乏论文写作技能;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体现了学生学术素养的欠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几方面。有个别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学生往往被联系工作或考研占去大半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更关键的因素是在前期的教学环节中没有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缺乏让学生接触科研环境、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1],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学术素养训练的机会。

根据《辞海》的定义,学术是指有系统的专门学问;素养是指修习的涵养[2],即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学术素养是通过对专门学问的修习和实践训练出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3]。因此,根据计划的精神和实质,通过行之有效的实施,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载体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机制应是推进学术素养训练的最佳平台。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学术素养训练的前提。在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题目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以及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坚持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指导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建议,而具体的设计和实践环节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种主体地位能够保证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创新力和独立性等学术素养得到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学术上指导,思想上的鼓励,纪律上的监督,既不能大包大揽、越厨代庖,也不能过于放任,听之任之,要有效地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注重过程循序渐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以往的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不同,它看重的是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只要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即使失败也是一种体验,也是可以允许的,关键在于它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和实践方面的收获[4]。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指导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科研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在实验和研究的逐步推进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和创造,巩固已有知识,增强探索未知知识的主动意识。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试验方法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受到了哪些教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二)兴趣为始毅力为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寄语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学农的研究生:搞科研要以兴趣为始,以毅力为终[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兴趣驱动”为原则,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依靠顽强的毅力才能获得提高。计划项目从大学低年级开始申请和实施,低年级学生课程任务繁重,要有效地协调上课和做实验搞研究的时间。它需要项目组成员牺牲休息时间从事实验和研究工作,如利用晚上、周末和寒暑假等查阅文献、在实验室做实验、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编制报告等,这个过程会让人感到疲劳、孤独、单调和乏味。在实验和计算不成功、研究停滞不前时又让人心情沮丧、心浮气躁,甚至灰心想放弃,但是只要坚持住,在多次尝试终于使研究取得进展时的那份喜悦和随之获得的自信又会让人觉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是这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科研毅力。学术研究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坐得住板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都会使学术研究大打折扣。我国大学者钱钟书先生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6]

(三)坚守学术诚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开始,理应成为学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培养和运用的第一课堂。在指导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每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掌握学术规范,增强学术道德意识,把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作为学术规范的实践活动。通过文献检索、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和撰写论文等,使学术规范落实到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如遵守学术惯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引用他人学术成果要标明出处等。

也可借鉴国外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的做法,如制定学术诚信条例,管理和处罚学术不诚实行为;建立荣誉守则制度,在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之时学生需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信的保证等[7]。

总之,要在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伊始强调科学、严谨、务实、求真的学术思想,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二、加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的结合

我国大学办学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不同侧重:人文教育主导的大学着重人格的培养,科学教育为主的大学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8]。在当今文理渗透、高新科技跨学科发展的形势下,只有掌握人文、科学的综合知识才能在学术上获得长远发展。而在两种相对独立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会出现知识结构单一化、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对薄弱,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培养文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取为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和适应社会发展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计划项目为平台,让更多的文科学生通过项目实施走进实验室,以电工电子、基础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实验为基础,提高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两个专业水平相当的一流自然科学家,谁再向前取得一点小小的突破,完全取决于两个人社会科学的素养。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中,用唯物论与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可以使研究少走弯路,做事少犯错误[9];学生通过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自己不由自主地对未知的人文视野生出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初步领略那些反映人类文化中先进部分、核心部分的人文知识的魅力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内在动机[10]。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才能使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获得更加强大而又活跃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11]。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创造了全面培养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广阔舞台,是对大学现有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鹿琪,杜晓娟,刘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107,2604.

[3]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4).

[4]李旦,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5][9]李振声院士谈科研素养:兴趣为始,毅力为终[EB/OL].[2007-02-27].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93/n38815/10256474.html.

[6]感动中国的作家:钱钟书[EB/OL].[2003-05-19].http://news.xinhu-a net.com/book/2003-05/19/content_875503.htm.

[7]高洁,任建英.论基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的学生学术素养培养[N].山西经济日报,2011-11-01.

[8]李娜,万鹰昕.试论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0]韩永红,侯立新.大学文科教学中的有效教师[J].现代大学教育,2011,(1).

大学应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篇7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创新是大学的新方向新使命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高校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收效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政府、高校、企业、金融等各方面的深层机制没有大的改变。高校的兴奋点在于出成果、出论文,发表在国际高层科技信息平台上;企业则囿于自身水平限制,缺少深度创新的实力与眼光;而地方政府更感兴趣的是经济总量与税收。搞协同创新,就要秉持新的理念,打破原有机制,创造新的机遇。高校不仅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念,还要运用智慧、付诸实践,在现有条件下有所承担。

本着这一理念,浙江大学成立了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试图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转化高校成熟科技成果、研发领先产业适用技术、培养引进研发管理人才、引进国际国内先进项目、孵化培育发展高新企业、形成区域战略新兴产业,等等。与以往的高新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或高技术产业中介机构不同,这一组织不仅提供环境、提供服务、提供投资,更重要的还要帮专利持有人组建研发与管理团队、整合各方资源,最终研制开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与产品,并组建高科技公司。由企业投资人、技术和管理团队、研究院公司共同持股,鼓励和支持专利持有人走出去,走向市场。我们不搞集团式控股,只是持有部分股份,精力集中在前期项目研发和孵化上面。研究院建设前期,我们力求突破产、学、研各方面的壁垒,促进更多实用型高新技术与产品落地生根,催生更多的高技术企业,扶植其成长壮大。

当然,高校的根本任务还是育人与科研。我们是将有不同特长的教授引导到专注于自身特长的领域。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推广三个领域各有所需,鼓励一部分教授不写论文、不发表文章,专门把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或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推广到社会,同时还要吸引大批科研人员为项目的产业化服务,推进协同创新,形成新机制并促其成熟。

创新需要教育与科技的协同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人,人是创新体系诸要素中唯一的活的要素,即主动的要素。实现协同创新,必须首先着眼于“人”。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实施协同创新的最好切入点。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的协同创新计划,其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要把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集成、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通过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协同创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和平台,实现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

2012年4月18日,南开大学与百度公司举办了“索引缓存算法”成果交付仪式。完成这一成果的,是来自“南开—百度协同创新工程中心”的24岁博士研究生童健聪。产生这样的成果,并非偶然。南开与百度自2008年建立联合实验室(2011年升级为协同创新工程中心)以来,双方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在为业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过程中,也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11年年底,南开大学还与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签订了进一步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的协议,共建药学院与相关学科,共做大项目、好项目,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筑生物医药人才高地。我们在改革完善协同创新的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建立人才共享机制、科研互动创新机制、学科共建机制。

南开大学与近邻天津大学更是很早就开展了战略合作。从2001年开始,两校以联合研究院为载体,打破原有学校、院系的条块分割,通过整合双方优势研究力量,凝练出一批高起点的前沿交叉科研项目,组建了一支由各领域领军人物组成的高水平研究团队,从而使两校由简单的校际项目合作,转变为教学科研一体化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紧密合作关系。

大学应积极协助企业组建技术创新实体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

众所周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国家、行业及企业发展都极具重要性。可以说,如果企业没有以自己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国家没有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那么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终究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我国现阶段正大规模地加大科研投入,其中大部分经费是技术创新的科研经费,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及重大科技专项等,其实在这些计划的资助下,我国的科技领域是能够取得技术创新成果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基本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队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难以为继,从而没有很好地促进企业产品不断升级和更新换代。

其次,技术创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企业以单项技术难题委托高校研究开发,解决不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的问题——今天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明天又会被那项技术难题卡住,而且工程或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便解决了单个技术、提升了单项性能,也不能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或使产品更新换代。

再次,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核心,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即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中心,重要的是汇聚技术创新的队伍。因此,没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实体,就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端人才就业和发挥作用的空间。

目前,从事技术创新的研发队伍大多数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部分企业研发人员因项目关系临时组建的。企业参与人员一般不是主体成员,无法系统掌握项目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包括依托企业的多数研究项目),而高等院校等科研人员突破技术原理、示范性地用于工程实际或做出产品样机后,便要转向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技术创新难题,如此,因项目而组建的团队也因结项而解散。此时,如果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实体,也就没有足够的队伍参与项目的深度研发,以及把突破的技术做精做细、使示范的工程或产品规模化并升级换代。也正因如此,我们不少科研项目取得了技术创新并示范性地用上了,但由于后继乏力使技术停滞或倒退。

那么,我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毋庸置疑,关键在人才。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主体是工程人才。我国以较低的投入,兴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工程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好人才更应该用好人才。比如说,工程类博士、硕士、学士及专科毕业生分别有适合于研究开发、工程与产品设计、现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岗位,要让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清晰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和空间,当然也包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利于他们创造各自的就业岗位。

而大学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发挥什么作用呢?首要角色和作用应是培养和输送大批的人才,尤其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让这些人才不断补充到这个体系中并发挥主体作用;其次是面向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源头的技术;再次是要继续完善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大学等科研机构目前主要是围绕企业需要的单项技术开展研发或提供单一科技服务的合作模式,积极协助和帮助企业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提供大学博士后站和实验基地等共享平台,合作谋划技术创新的内容、带领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帮助吸引企业化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逐步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

重要的是,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和企业合作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企业要在建设资金、技术研发和企业化编制等方面投入,同时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和平台,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

整合资源,增强科研内外合力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军

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是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历史责任,是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是国家对大学科技创新作用的制度安排。

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建筑类高校,近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作用,树立“大科研”意识,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持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师生解放思想,树立重视科研的意识,增强科研动力。学校通过反复宣讲、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教学是天职、科研是能力”的意识,自觉站在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的战略高度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广大教师的科研观念得到了转变,科研意识得到了增强,在项目申报和科研活动组织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由被动科研转变为主动科研,从“要我做科研”变为“我要做科研”。二是由以我为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更加注意面向需求开展科研。三是由单兵作战转变为集体作战。四是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组织行为,改变了过去“小而散”的局面。五是由科研与教学分离转变为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8

一、结题验收检查程序

1.执行情况汇报:项目负责人以PPT形式向评估专家汇报项目执行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提问和答辩: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提问,查验相关项目资料,项目负责人进行解答(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3.专家组评议:讨论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

二、备查材料

4.《昆明医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表》;

5.《昆明医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

6.《昆明医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验收证书》;

7.原始实验记录、课题报告或学术论文等有关技术资料;

8.属新产品的还有生产工艺、图纸质量检测、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等;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9

题名(二号黑体,居中,不超20字)

学校名称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四号楷体-GB2312,居中)

(1.第一作者单位 至院系部处,省 市 邮编;

2.第二作者单位 至院系部处,省 市 邮编)(此处插入作者简介脚

注,符号定义为空白)

(5号宋体居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四号楷体-GB2312,居中)

摘要(小五号宋体):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观点及结论。写作时,应简写目的,写明采用的具体方法,详细写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要突出反映文章的创新性。要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客观、逻辑性强。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避免使用“对……具有……意义,价值”等评价性用语,避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写法。定稿时要注意纠正语病,删减啰唆重复的语句和句子。(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词1;词1;词1(3-5个反应所研究的领域和关键特征的词,小五号宋体)

下接正文(引言、导论性)或一级标题(引言、导论性)。论文Word文档页面设臵为A4纸型,页边距各2,文档网格设臵为46字×43行,行距16磅,正文用五号宋体,其中阿拉伯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等。

标题一(四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下接正文或二级标题。参考其他文献,包括引用原文或参考、综述、评论他人观点,要在文中加引注标记,采用顺序编码制,符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为[1][2]……,用上角标,与文后所列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加注的文献,著录格式另附。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须注明图名、表名,按顺序标明序号如表

1、表2……、图

1、图2……,图名、表名及内容、作者简介(小五号宋体,加黑):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作者简介信息。

1.标题序号(空两格,加黑)

下接正文。我刊论文标题层次采取如下方式: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1)”,请按此层次顺序设臵标题。

(1)作者简介示例

作者简介:周吴郑(1970-),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研究。

(2)参考文献著录原则和方法

[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文章起-止页码.[2]刘凡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第几版).(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7]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0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板;汽车电子

1.引言

本设计由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旨在开发一款能够满足本科汽车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使用的单片机控制实验板。根据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本设计重点在实验板上完成四个汽车电子控制实验,分别是汽车转向灯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控制、汽车车轮测速、车内温度检测。

2.实验板的设计思路

本设计根据教学需要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汽车转向灯的控制实验:用两个按键模拟左右转向灯的开关,用两个LED模拟对应的左右转向灯,通过按键操作实现转向灯控制。

(2)汽车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直流电机的两个引脚与两个继电器相连,通过正转、反转、关闭按键来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工作。

(3)汽车车轮转速检测实验:通过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作为转速传感器,当旋转物体在接收和发射管之间转动时,通过遮挡与否来测定转速,并显示在数码管中。

(4)车内温度传感器的实验:采用一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拟车内温度傳感器的应用。

3.实验板的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

本实验板单片机采用STC89系列,为了方便验证实验效果,采用在线程序下载的设计,通过通用的下载模块连接到单片机P3.0和P3.1脚,可直接将编写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单片机的晶振选用12M,电源电路由5V电源供电,通过一个开关S4控制整个实验板的启动和关闭。如图1所示为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2 按键与显示模块

本实验板使用三个按键以满足设计要求,三个按键可用于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与关闭控制,同时其中两个按键还可用于转向灯控制实验,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2-1.4口,具体定义可由编程完成。显示模块有两个,分别为两个LED和四个数码管来实现其功能,LED用以模拟转向灯,接在单片机P1.0和P1.1口;数码管显示车轮转速和温度检测的结果,其位选和段选通过两个74LS573连接到单片机的P0口。如图2为显示与按键模块。

3.3 继电器与红外模块

实验板通过两个继电器控制电机的正反旋转。工作时,由按键控制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当一个开关按下后,其中一个继电器接通电源,另一个继电器接地,电机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另一个开关按下后,则之前接电源的继电器接地,而之前接地的继电器接电源,电机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当按下关闭按键时,两个继电器都闭合到接地,电机停止转动。电机的旋转接一个有间隙的圆盘,圆盘置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之间,当圆盘中的间隙经过红外发射端时,红外传感器有信号接收,否则则无,依次来进行直流电机的测速。红外模块设计有四个引脚,分别为电源、接地和数据输出口DO,AO口不使用。下图3为继电器和红外模块。

x3.4 温度传感器模块

为了模拟汽车内的温度检测功能,本实验板采用DS18B20来模拟车内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对其进行单片机控制,以检测出外界的温度,并将温度数值显示在数码管当中。图4为温度传感器的接线图,其数据输出口与单片机的P1.5口相连。

4 总结

汽车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本实验板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满足课程中的教学需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汽车电子设计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安晓莉.AT89S51单片机开发板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9),121-123.

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篇11

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 引导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学生做起,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来,希望他们将创新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备创新的勇气。针对大学生实施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相当于一个具体的科研工作,整个实验计划是由学生组成的项目团队来负责实施完成的。从项目选题、申报、启动实施到项目分工、经费预算等等,都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必须进行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考虑。项目团队对于自己研究的选题,大多数具有浓厚的兴趣驱动和好奇心,在自身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基础和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启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开阔创新视野。

1.2 引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结构要素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的保证。项目团队要想完成好自己的创新实验,还必须具备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应该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同学们学好书本知识,重视理论学习,主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同化、组合,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构思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时,可以运用抽象思维来分析、比较和综合以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践活动离不开动手,在实验过程中,3~5人的项目团队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来完成实验,相对于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机会来说,不仅有利于培养自身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1.3 引导大学生创新意志品质的培养

创新意志要求创新者具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最终实现创造目的的心理品质。要知道,学习创新活动既是一种苦事,也是一种乐事。学习创新中,往往会碰到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差等困难,如何改造环境和条件,就需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我校开展的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些实验地点是在田间地头、有的是在动物养殖场,有的是在偏僻农村开展调研等,同学们如何在意志上战胜自己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这时,就需要同学们能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和经得起挫折。只有战胜自身的弱点,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遇。

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校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全面理解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对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1 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看,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方法、单一的考评制度等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效用甚微。从教育观念来看,以传承为目的和主要特征的教育实践模式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创造教育。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或教师都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与传统的教学实践方式相比,创新性实验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自己创新,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关注学生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当然,创新没有一个的固定的方法,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都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

2.2 新型师生观的构建

随着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引起的教师资源匮乏,大多数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等繁重任务、精力有限。课堂上“灌输式”的将教学内容填充进学生的脑袋,却无暇顾及学生们是否已经接受或掌握;课堂下不愿与学生进行交流,只顾匆忙结束教学等。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师既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也赋予了一项新的革命。我们认为,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将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来,不仅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使交流的问题随着项目的研究进度上升到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师生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协作、共同创新、心理相容和教学相长的特点,也将是一种新型师生观构建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师生关系良好、融洽、和谐。

2.3 创新氛围的营造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校对参与省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都给予一定金额的资助;学校各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研究所都对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团队免费开放,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校教务部门定期召开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组织专家现场答疑,收集学生科研心得;有些学院还利用创新实验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技能大赛。这一系列举措,为参加大学生科研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提供了多形式的交流平台。目前,我校大学生科研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我校共开展各级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1500多个,参与学生5000人次。

2.4 激励性政策的运用

合理的奖励制度能对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得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我们知道,完成一项研究工作需要学生和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面对艰苦的实验环境,其在创新实验计划上所投入的心血不亚于学习几门课程。因此针对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可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及个人实际向学校申请个性化培养方案,对顺利结题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团队成员认定创新学分,并颁发结题证书,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对阶段性成果突出的,经认定可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或作为研究生阶段选题继续资助研究。对尽心尽力的指导教师根据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任务量和完成质量,给予计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时向优秀指导教师倾斜。

3 完善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从学校2008年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至今,笔者作为直接管理者,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为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过程管理尤为重要,且实施效果明显。

3.1 项目申报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团队要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求项目选题应思想新颖,预期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等;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责任心强,负责审阅项目内容,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学生的研究结果等。项目评审过程中,所有申报项目必须通过学院、学校的层层筛选才能最后确定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额度。

规范、严格的项目申报程序,项目答辩的紧张氛围都能让学生感觉到项目来之不易,加强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校级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项目时,各个项目团队更是牟足了劲,充分展示自己项目的创新点、优势,力争进入省级项目行列中来。可见激发学生的申报热情和规范管理都至关重要。

3.2 项目过程管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重心

项目开题后应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实验,自主管理;项目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应认真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研究体会,做好实验记录,导师应及时指导和跟踪;项目团队还应根据项目研究的进展提交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在研究工作中,涉及项目相关内容的变更,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出书面报告,报学校批准;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由上可知,过程管理是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的重点。创新实验作为一种科研形式,目的并不在于项目结题后能出多少成果,而在于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获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收获。即便项目离预期研究成果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挖掘了创新潜能,对本项目的前沿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及规律等,就可以说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

3.3 项目运行效果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动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我校实施近3年来,不仅开创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新局面、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给大家提供了展现创新能力的平台,调动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大家的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组成员们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创新实践的能力。目前,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进展顺利,各项目组成员不仅感受了创新的魅力和价值,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论文,有的获得了专利,有的开发设计了软件。据统计,各级项目共计发表论文32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成功申报专利13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40余项。可见,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效果明显,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应该要继续办下去并尽力办得更好。

摘要: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明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并结合本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过程管理实际,探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高校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28

上一篇: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下一篇:软件工程师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