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通用8篇)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篇1

经适房转商品房前提条件

需要确认经适房是否满五年,不是买房日期,是契税发票上的日期,或者房产证发放日期。一般契税的时间会比房产证日期早1年左右,所以只要看契税日期满五年就可以了。注:经适房是一定要满五年才能交易的,否则连预约的资格都没有。

经适房转商品房所需材料1

户口本;2双方身份证及复印件(最少3张);3

结婚证(必须带,若转让给年龄大的父母,已没结婚证的,可以用户口本证明夫妻关系也可4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原件或复印件(不带也可,大厅可以帮助打印,不收费,就是耽误时间);房本中的户型图和房屋登记表各两张(登记表一定要将所有权人名字隐去);6

买经济适用房时已缴纳的综合低价款证明(蓝色纸)和契税证明及其复印件;房本及复印件。经适房转商品房流程1

门口咨询台领取网签号;2到窗口排队等待叫号进行网签。可以先去窗口要个存量房买卖合同信息表。填写表格信息3网签后,去咨询台领取2份表格(个人销售已购住房涉税申报核定表 5年以上家庭唯一生活用房证明),都是缴纳契税用的。4缴纳契税。5拿到契税票后,凭契税票到咨询台领取登记过户号。6交纳土地出让金,算法是3621元*面积*10%(当初购房已交的超标经济适用房面积的部分要减掉)。7登记过户排号等待办理过户。8办理登记过户后,10个工作日由买方来取房本。

经适房转商品房所需费用1

土地出让金:按国家、省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2所得收益缴纳(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免缴):由卖方缴纳。按成交价扣除当地政府公布的同期经济适用住房平均单价、原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和卖方按本规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印花税、监证费后的净收益,按超额累进比例缴纳。成交价高于当地同期经济适用住房平均单价50%以下的部分,按20%缴纳所得收益,80%归卖方;成交 价高于当地同期经济适用住房平均单价50%以上的部分,30%缴纳所得收益,70%归卖方。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净收益全额缴纳。3印花税:0.1%,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4契税:1.5%,由买方缴纳;

注意事项

变更性质(经改商),必须补交综合地价款,但要在夫妻、父子直系亲属间变更,契税先交后返还。返还时间为(15天至三年);别忘记在地税那取张契税返还需提交的文件清单 夫妻间变更名字经改商后,再变更回来只需85元工本费,无其他税费;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篇2

理论界有关农村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兴起,但关于农村信息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或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且大多是定性方面的研究,定量分析很少。张鸿等[1]就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等因素做了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韩立越等[2]借用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农业信息要素的权重,构建农业信息水平的测度模型,并依据此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海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这些研究都是有益的尝试。笔者试图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等现代统计理论,就农村信息化与一个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 数据

目前我国反映农村经济方面的统计数据有GDP、农业总产值(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等。其中GDP的数据是三大产业综合,尚不能准确反映农村经济。该文在做主成分分析时选择数据统计延续性较好,基本能反映农村经济状况的农业总产值(即农林牧渔总产值)代表农村经济指标,以人均农业总产值计。做相关分析时,则选择6个农村的经济指标。

反映农村信息化的指标比较复杂,韩立越等[2]就农业信息化提出了6类24个指标;黄志文[3]对农村信息化设计了5类14项指标。笔者从农村信息化的信息基础、信息来源、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利用、信息环境等几个关键环节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了5类13个指标。(1)信息基础。选取2个指标作为代表:长途光缆(GL),每百平方千米长途光缆皮长千米数;局用交换机(JH),每千人局用交换机门数。考虑到这2个数据无法分出城市和农村,用全省数据代替。(2)信息来源。选取2个指标:书刊出版(BK),人均图书、杂志、报刊出版册(份)数;网站资源(WZ),每万人拥有的万维网站个数。(3)信息传播。选取3个指标:邮电总量(YD),即邮政和电信服务收入总额人均数;电视覆盖(DS),电视人口覆盖率(%);广电节目(GD),广播电视每千人年播出节目小时数。(4)信息接收。选取4个指标:电脑拥有量(DN),农村每百户拥有的计算机台数;手机拥有量(SJ),农村每百户拥有的移动电话部数;彩电拥有量(CD),农村每百户拥有的彩电台数;网民人数(IN),农村每百人中网民人数。(5)信息环境。选取2个指标:大学生拥有量,每万人中在农村的大学生数(DX),含农民大学生和在乡镇及以下工作的国家及集体单位大学生;信息消费(XX),即农村家庭人均信息消费,包括邮政通信服务费、通信工具费、技术培训费。

2 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

表1提供了湖北省2000—2008年经济及农村信息化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指标在逐年增长,农村信息化各项指标除电脑拥有量有些波动外,其余亦基本上呈增长趋势,这与近几年农村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态势相吻合。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表1数据做主成分分析,旨在从降维的角度,把多因素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因素,从而达到减少计算量,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少数因子能够尽量反映大部分或绝大部分信息,达到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问题的目的。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理想方法。

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1—2009)。

通过对表1中的农村信息化13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农村信息化各项指标的相关矩阵(表2)。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大多在0.8以上,且均在0.3以上;而且全部指标均通过了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因此,上述数据适合于主成分分析和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得到1个主成分(表3),这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87.77%,超过了85%的要求,它解释了农村信息化13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对应的该成分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得到该主成分的计算模型:

式中,ZXi,i=1,2,3……13为变量标准化数据;F为主成分得分。相对应的主成分得分用于后面的分析。

2.2 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在选取农村经济数据时,选取了2个从宏观上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指标,即:全省农业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均用人均数表示;选取了3个从具体农业产业的角度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产业指标,即:全省粮食总产人均数、全省棉花总产人均数;全省水产量人均数;选取了1个农民收入指标,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旨在从农民的收入水平的角度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5列出了湖北省2000—2008年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指标数据及农村信息化综合指标得分(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可以看出,湖北省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指标的趋势与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的趋势是一致的,可以假定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选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得分析方法和双尾检验法(2-tailed)对表5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和主成分得分进行相关分析(表6)。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与人均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8和0.960,呈密切相关;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与人均棉花产量、人均水产品产量、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9、0.845、0.808,呈高度相关;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与人均粮食产量的相关系数仅为0.414,相关度不高。6项经济指标,除粮食产业外,其他5项指标与主成分得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这是因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村用户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产前的种养决策信息服务、产中的技术咨询服务、产后的加工、储藏和市场信息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农村信息化同样为乡镇工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节能降耗、技术难题的解决、国际国内2个市场的开拓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粮食产量与农村信息化主成分得分的相关系数不高,主要是因为粮食受自然灾害和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从表5可以看出,湖北粮食从2000年开始,连续3年减产,到2003年达到最低点。其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价格的剪刀差、城镇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2004—2006年粮食又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是中央从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所致。2007年粮食又回落,是因为受到当年长江中下游的持续干旱灾害造成的。因此,农村信息化对其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农村信息化综合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的假设得到了验证。农村信息化各项指标与农村经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7。

注:(1)资料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1—2009);(2)RJ:人均农林牧渔产值(元/人);LS:人均粮食产量(kg/人);MH:人均棉花产量(kg/人);SC:人均水产品产量(kg/人);XQ:人均乡镇企业产值(元/人);CS: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f:农村信息化指标主成分得分。

从表7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各项指标中,长途光缆对农村经济各指标的影响,除粮食外,其余在99%置信水平上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在本案中具最强相关性,这说明信息通道建设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次是交换机、网站、电脑、手机、彩电、互联网用户等拥有量及邮电总量这7项指标。除粮食外,在95%~99%的置信水平上,其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它们与农村经济主要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反映了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接收手段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地位;电视覆盖率、广电节目播出率、大学生、信息消费这4个指标与农村经济各项指标除粮食外,也均有0.6以上的相关系数(95%~99%的置信水平),反映了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消费、信息环境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各项农村信息化指标与粮食的相关系数均较低,这与上面的分析是相符的。

注:**表示在99%置信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双尾检验);*表示在95%置信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双尾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1)农村信息化发展“喜”、“忧”并存。21世纪初以来湖北农村信息化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邮电业务总量、手机、互联网用户、长途光缆、交换机和信息消费[4]。这些方面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电脑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还很缓慢,建议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大学生在农村的比例还很低,增长也很缓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村的信息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城市信息和技术人才下乡、下基层的步伐,已刻不容缓。

(2)农村“最初一千米”问题要比“最后一千米”问题突出。反应信息资源建设的“最初一千米”的图书及网站建设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理想,因此,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是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3)湖北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信息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推进农村信息化,应作为十二·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摘要:运用现代统计理论研究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为十二.五规划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选取2000—2008年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相关指标数据,对该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并就农村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二者为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村经济,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鸿,张权.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2):100-102.

[2]韩立越,傅国华.农业信息化对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学通讯,2008,14(7):23-25.

[3]黄志文.中部六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比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70-373.

范围经济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篇3

摘要:范围经济作为经济学中一个相对新兴的名词范畴,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多。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加强对范文经济的相关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范围经济的概念计量、形成机理、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范围经济;文献综述

一、范围经济的概念与计量

1.范围经济的概念研究

范围经济是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组织结构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微观经济主体决策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对其概念的研究沿革中,大致形成以下相应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和威利格(1975)最早提出范围经济这一概念。他们给出的定义是:当生产部门由专于一种产品或劳务而转为生产经营两种或以上产品或劳务时,其平均成本将会下降。这强调了生产中的范围经济。随即,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980)中较为正式地提出范围经济,强调联合生产和联合经销。具体而言,范围经济就是“利用单一的经营单位内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这一概念表述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1999)得以具体深化,总之强调了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是对生产范围经济的拓展。后来,RobertS.Pendyck在《微观经济学》(2000)教科书中把范围经济定义成“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物时,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的情况”。

对于范围经济,我国学者通过研究探讨,也形成一些相应观点。比如平新桥在讲义《微观经济学十八讲》(2001)中指出,范围经济“使单个企业以相同的资源生产的两种产品比两个单独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更多。”也即反映出生产经营的扩展而带来的企业效益增加。丁晓正(2005)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表明,范围经济存在于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的各个过程,从而完成了对定义的拓展。此外,周天勇(2005)对范围经济重新定义,将时空观念引入,区分出厂商范围经济和区域范围经济。叶华光(2008)认为“范围经济包含外部范围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外部范围经济指通过企业间的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从而降低成本;内部范围经济指企业通过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支出低于多个厂商单独生每种产品的支出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

综合国外和国内学者的研究可见,对于范围经济的概念解释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的意见,但是有两点基本的认同:一是研究单位或区域应该至少生产两种产品;二是结果为平均成本(或单位成本)的降低。

2.范围经济的计量

范围经济根本上反映在于成本的节约,针对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到底成本节约程度如何,便自然引入范围经济计量的问题。对于范围经济的可度量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Panzar和Willing提出的范围经济程度(SC)来计量。其中有公式:〖HT7.〗SC=〖SX(〗C(qx,0)+C(0,qy)-C(qx,qy)〖〗C(qx,qy)〖SX)〗(该公式反映的是生产两种产品,多于两种产品的联合生产类推)。当SC大于零时则表明存在范围经济;当SC小于零则是范围不经济。

至于范围经济的计量方法,现行用的主要有生产、成本函数法,工程成本法和生存技术法等,运用的成本分析模型则有Cobb-Douglas成本函数、不变替代成本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以及复合成本函数等。

二、范围经济的形成机理

论及范围经济的形成机理,实际上也就是范围经济的来源与产生。对于该问题,国内外学者均有相应研究,总体来看,主要有两大机理。

1.范围经济产生于剩余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于此提高了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潘扎尔和威利格认为“某种公用要素在被应用到一种产品的生產中后,可以在不需要太多其他相关要素的投入下即可投入生产其他相关的产品,这时就存在范围经济”;钱德勒(Chandler,1980)认为联合生产其成本利益源于很多同质材料的使用,且可用相通工序生产,从而成本降低,这也就是所谓范围经济。

2.范围经济形成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这里的无形资源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技术等层面。学者Teece(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其中包括技术上的诀窍和管理上的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便是对无形资源方面的直接考虑;臧旭恒(1997)认为“范围经济来源于投入要素的多重使用性、品牌效应和营销网络以及效率管理覆盖面的扩大”,其中的品牌效应和效率管理便是属于无形资源的范畴。

总结上述形成机理,可见范围经济产生的本质在于生产部门不同业务间剩余资源的共享和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范围经济的应用实践

1.范围经济的应用行业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范围经济引入研究以来,逐步应用于行业、交通运输业、公用设施、电信业、石油业、卡车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航空业以及医疗服务行业、高等教育等众多行业里。国内由于起步稍晚,工具手段缺乏,制度层面等原因,应用研究领域主要在于高等教育、银行业、保险业等。例如,成刚(2006)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中范围经济的研究得出,“某种程度而言,教育是一种多产出的产业,产业经营有赖于适当的经营规模和范围,才能充分运用资源,发挥其效能”。田凌(2008)提出,混业经营更有利于金融机构形成范围经济。由此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与研究深入,我国关于范围经济的应用行业与领域有待拓展。

2.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在实际的生产运营管理中,区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才能形成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发挥好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效益最大化。结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的成长轨迹,机电、玩具、食品等行业,走规模和范围经济之路便是首选。原因在于可以发挥三大优势:有节制地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链整合;专业化生产可实习规模范围经济。

3.范围经济的应用思考

必须承认,到目前为止,对于范围经济的研究运用并不成熟,因而需要做好如下工作:首先,继续加强对范围经济的理论研究,使之逐步系统化。这里面包括诸如讲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结合起来研究,将范围经济与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合等等。其次,技术层面的实证研究应该跟进,使之拟合更全面,更为接近现实经济运行态势,从而产生更好的指导效果。最后,结合国情,我国关于范围经济的研究应该根据经济现状,拓宽研究应用领域,向教育、银行、保险之外的行业延伸,以期发挥范围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更大作用。(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美)Robert S.Pindyck,Daniel L.Rubinfeld.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成刚,吴克明.我国高校内部效率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篇4

1.经济学系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定于5月8日(周四)上午8:30—下午5:00 进行。参加答辩的学生应着正装,按照分组务必准时于早上8:00分或下午2:00到达桂林洋校区外语学院一楼集合,到指定地点等待答辩,不得迟到、缺席。2.答辩的学生需打印3份毕业论文,必须在答辩前一周送交答辩小组。3.答辩前学生应准备的材料及表格: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评价表、复审教师评价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一式三份,其他各一份)

(2)论文检测合格报告一份。

(3)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表一份。

4.答辩工作分为4个答辩小组,答辩由各小组长主持,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三名教师组成,答辩组组长由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担任。

5.答辩过程

(1)学生陈述。首先由学生陈述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主要包括选题根据和研究意义;毕业论文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等。

(2)答辩小组应在答辩前组织一次对本组论文的审阅,拟出答辩问题。答辩小组老师每人可提1~2个问题,所提问题应与答辩论文有一定联系,并具有一定质量。

(3)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应针对答辩老师的提问作出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答辩老师应有适当的追问。每位学生答辩的过程应不少于15分钟。

(4)每一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及时进行合议。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的学风、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为依据,既看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看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和其它有关情况。优秀论的比例应控制在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5%以内。参加答辩的成员均须签名。

6.答辩组成员构成及学生分组情况见附表。

户籍、档案相关信息 篇5

1信息采集(用于打印报道证,请务必与5月27日前完成,学院要先期核查)网址:http://172.22.1.189 1.1 所有人都要填写,但升学的无报到证(也要填)

1.2 尽可能填完整,所填项必须为全称,地址要准确,如某所大学要填某省某市某大学 1.3 like查询单位所属性质(国企、外企、私企)1.4 转接档案信息按单位要求写

1.5 特别注意页面下的蓝色区域不填,否则会直接跳过审查

1.6 6月10号左右发第一批报道证,8月底第二批,最好领到报道证在离校

1.7 选择回原籍的或长沙市人才代理的,只须填表时填上,不清楚地址的可以不填,可以在6月2日校对时记下地址,毕业后按期持报道证去报道 1.8 回原籍:贵州,海南,黑龙江,吉林(未定),江西,天津,新疆

2长沙市人事代理(也可省中心托管,但托管不提供代理服务,且只能户籍档案打包办理,建议办理市人事代理)

2.1 批量办理时间为 5月20到24日,需要带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到体育看台313办理,240元一年,可代理户籍、档案或单独的档案

2.2 长沙市人才服务中心联系方式:84425317;84438408;85139386。

7月2号到15号第一批档案寄出 有不懂或有怀疑的最好先自己到网上查询,可登陆学校就业网http://jy.csfujob.com/形势与政策处查看,仍有不懂的可汇总到胡波处,统一问王老师

毕业生登陆的“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号,无法登陆时,请您找本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查询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成功后,请按要求逐项规范填写,注意事项如下:

201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录入与派遣说明(5月29日前完成)

1.毕业生在“毕业生录入现就业情况信息”处用“半角”输入就业信息,可一边录入边点击 “提交”按钮保存信息,在录入过程中,如果出现录入信息或网页错误,请您关闭窗口重新登陆,信息录完后,请一定要关闭网页的浏览窗口,确保信息安全性。【注:录入中请一定不要点“倒退”功能修改信息】

2.毕业生首先填写相关“联系电话”(主要是方便联系有关户档转迁等事宜),再选择“就业类别”后逐项填写,“现就业单位名称”填写全称,“现就业单位地址”要详细填写,“现就业单位所在地”要填写准确(否则影响户口迁移),“现就业单位隶属部门”栏目填写顺序:点“查询”——like后输入个别关键词(隶属关系不清的填到单位所在省,但湖南省内的单位隶属到地级市)——点“查询”——在您找到正确的隶属部门处点“选定”,“就业单位性质”也要填写正确。

3.档案转寄信息,请您一定按单位要求办理。如果单位不管理或不具备人事档案保管权,您可在“档案发往单位”填写“回原籍”或“省中心托管”或“市人事代理”,其中,后两者是必须办理相应手续才能填写,办理“省中心托管”的需持身份证复印件于5月29日前到辅导员老师处签订托管合同一式两份;办理“市人事代理”的需持身份证复印件于5月20-24日到体育看台313办理。

2010届毕业生基本信息录入与校对说明(资格审查)

1.“生源所在地”是指户口迁到我校前的所在地(一般为高考地),填到地市级(直辖市的省份填到区县级),若因父母工作变动等原因导致生源所在地变更的,以父母所在地为准,但须将户籍证明交到学院学工办,同时在“异动情况”的相应栏目中划“√”,并填写,否则不能更改。

2.“姓名”一定要与高考姓名一致,入校后的电子注册姓名已更改的,请将改名证明交到学院学工办,并在异动情况的相应栏目中划“√”,并填写,否则不能更改。

3.填写时请一定用“半角”输入,填写完毕后点击 “提交”,然后一定要关闭窗口,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4.“异动情况”一定要填写,请在相应类型下划“√”。

5.填写“主要社会关系”栏目时:一定要按顺序填,不要按倒序填,即先填第1行,再填2、3行,如果第1行不填,只填2、3行,系统在下次进入时,将无法显示界面,导致学院无法审核、学生也无法再次进入更改;如果有两行的内容一样,也将导致页面无法显示。

6.无法登陆时,请找本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查询原因。如果是密码(身份证号)错误,就直接用错误的登陆后修改其身份证号;如果查询无此人,请以学院为单位打报告统一增加,并按就业办提供的据库格式报数据。

园区经济相关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园区经济进展情况

目前,我市的园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政府组织管理的园区,如××工业园区、中国(××)民营工业园、××华侨投资区;另一种是由企业自主开发的园区,如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北生药业科技园、银河软件科技园、国发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等。××市工业园位于市区东北郊,是由原港澳开发区、工业开发区、四川开发区的基础上组建的,占地21.6平方公里。园区按功能规划分区有传统工业区、高科技产业区、出口贸易加工区以及科研设计区、办公区、商住区、后勤服务区和仓储堆场。目前区内基础设施已臻完善。

①市政设施:目前覆盖园区6平方公里的主干道和雨、污水管及给水管网已基本建成使用;

②电力供应:近期园区内已有10KV双回路3条专线,另外预留有35KV的架空线路,可以满足现有企业用电需要。目前原供电部门正在筹建园区内投资额20xx万元110KV的港澳变电站,计划明年1月份开工,它的建成将可以满足整个园区的工业用电要求;

③给水供应:目前供水4万吨城市供水管进行供水;

④电信:园区已开通有线和移动电话及宽带数据通讯;

⑤管道燃气:工业园区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日供30吨的管道燃气工程即将动工建设,力争20xx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园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工业园区的规划、招商、开发、管理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免费代办项目所需全部手续。工业园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的办事作风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创业,目前已引进企业26家,合同投资8亿多元人民币,已投入近2亿元人民币。入园企业中有泰国正大集团卜峰饲料公司、香港夏氏海洋科技生物公司、玉柴高级润滑油公司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

北生药业科技园是我市十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一个综合科技园,力争在5-内建成我国一流的制药基地和一流的科研开发基地。该公司将以科技园为依托,努力发展成为一家集生物制品、生化药品、血液制口、海洋药物、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科技成果转让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园区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额5-7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1-3年。园区第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左右,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园区内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研发中心、GMP生产厂房,办公大楼附楼、中科院院士别墅楼群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准备生产的主要产品基本为国家一、二、三类新药,有一类新药国家863项目痢疾双价活菌苗;二类新药格列美脲、FPS(肾宝胶囊);三类新药疏可眠胶囊等。据市场分析,这些产品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以上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6亿元,创利税8000万元。

××银河科技作为马年第一家增发A股的上市公司,已募集资金人民币约5.8亿元,准备将银河软件科技园建成一个既有高科技风范又有亚热带风景的工业与旅游一体的园区。“××银河软件科技园”位于××市市区西侧××大道、北部湾西路、西藏路和昆明路交汇处,占地近千亩,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网络化、园林化,生利于提高城市品位。××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有意让地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布在××大道沿线;各园区既是一个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产业群,又是整个城市相互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与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

①管理体制仍未规范、理顺。目前××的园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企业行为,这些园区由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只需政府在政策上,以及招商宣传上给予支持便可,另一种是市工业园、华侨开发区等这些政府主导,以派出机构管理的园区往往给人政企不分,管理体制混乱的感觉。

②投资软环境虽有改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自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审批中心后,办事地点相对集中,效率提高,得到了投资者的称赞。但有的投资者反映办事程序链过长,在某一个环节卡壳导致贻误商机,有的部门履行行政职责时仍以罚款为目的。

③园区相关优惠政策未能配套落实。有的部门出于私念往往在执行优惠政策上打折扣,如园区内建筑防治白蚁费用可减半这一政策未能认真执行。人才的相关政策如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导致企业所招聘的人才难以落户。

④个别园区出于对扩大园区企业数量,壮大园区规模的考虑,对入园企业往往降低标准,如有的污染较大或手工作坊式的企业也接纳其中,这将影响整个园区的形象和格局、性质。

⑤对“市辖”园区的投资以及园区的土地开发如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带来新的遗留问题。

由于××目前财政仍比较困难,开发园区建设主要方式是采用土地滚动办法,而划分园区用地往往会带来搬迁纠纷,以及破坏城市规划。国债投入的可能给市政府背上新的经济包袱。园区经济已成为当代经济科技竞争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潮流,目前,全世界形成规模和特色的科技园已超过一千个,科技工业园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些发展良好的科技工业园对周边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作用范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验表明,建设科技园区,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营造局部的小环境促进经济科技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发展园区经济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何解决和避免园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是园区建设中的关键,如果关系理不顺,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影响园区有序、健康发展。要明确和履行好园区管委会的.职责和权限,对入园企业由管委会实施“一站式”服务,避免投资者直接与各职能部门打交道,也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对企业园区同样建立顺应管理需要的政府决策机制、机构,统一负责解决、处理,具体负责园区发展建设有关事项的“调研、策划、协调、督办”,企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多头干预。

二是营造投资环境。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家和投资者反映说,目前××的投资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办理各种手续过程中,市里的主要领导,局委办的一把手热情很高,处理各种事务非常配合和支持,但往往是到了具体办事的环节,一些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较低因此,具体的办事人员素质偏低已经成为××整个投资环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改变这种现状除了采取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举措之外,应该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那些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办事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奖励,对“害群之马”应给予经济上以及其它处罚,对那些行为恶劣者可公开批评。

三是完善优惠政策。发展园区经济,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相关的合理政策来吸引各方投资。参照、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继续完善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措施。同时,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果对出台的政策都没有严格执行,让投资者觉得××是一个没有信用度的城市,××如何能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呢?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篇7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 、沙漠化等现象严重, 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人类意识到由于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 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以后, 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措施, 而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即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世界各国政府正在不断做出努力,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的焦点就是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世界人民应当注意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气候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不能以地球环境破坏的代价换取世界经济的发展。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代表着一种经济形态, 本质上都意味在“绿色”、“以人为本”与“和谐”的理念下各社会经济体必须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高排放的生产能力与生产设备, 不断进行绿色环保设备的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GDP值不断创下新高, 单纯从数字上理解似乎已经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 但是可以看到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碳的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还在继续增加, 因此, 中国不仅具有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也存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空间。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 虽然中国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相继颁布了几部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循环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等, 体现了中国政府层面上对此问题的重视, 但是人们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认识还不全面, 存在很多误区。一方面往往认为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就是绿化经济, 甚至有的企业做些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就宣称自己是绿色企业、绿色经济了。另一方面认为绿色经济等同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因此, 分析绿色经济理论以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我国建设绿色企业, 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经济理论

1989年,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 (Pierce) 在《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了一个经济学概念——绿色经济, 开启了人类发展绿色经济的大门。绿色经济是相对于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的一种经济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发展, 将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技术、环保理念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绿色经济理念在更高的层面上讨论社会经济活动, 是对以往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甚至是生态经济的高度概括, 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内涵。

(一) 绿色经济的表现形式

1. 绿色经济的环保性

绿色经济首先强调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不能够损害所处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恢复性。绿色经济要求经济效益性, 但是经济个体的经济效益不能与区域环境的环保性相矛盾, 因此, 绿色经济实际上是对经济个体提出要求, 强调经济与环保的和谐同步发展。对粗放式经济个体来说, 原来的经济特征表现是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 但是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要求表现的经济特征转变为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绿色经济表现的特征可能会影响到经济体的一部分经济利益, 在此情况下, 需要经济体放弃经济利益, 将环保性作为经济体经济活动的第一原则。

2. 绿色经济的经济性

绿色经济强调环保性的第一原则, 并不是意味着经济体完全放弃经济效益型, 只是要求经济个体需要在经济活动中从环保性中获取经济效益。绿色经济背景下经济体通过达到环保性获得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由此取得可持续性的战略优势地位, 自然获得经济效益。可以认为, 未来的经济利润的主要来源除了科技、创新外, 绿色性的环保经济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另外一个有效来源, 例如, 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开发等可以成为未来经济个体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这种表现形式说明绿色经济的着重点并不是完全放弃经济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 绿色经济同时强调了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同时追求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见图1) 。

(二) 绿色经济内涵

1. 绿色港口的自然社会性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于经济之外的理解与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经济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 绿色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 需要认识到绿色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遵守自然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2. 绿色经济的次优性

绿色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重视自然资源的消耗, 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 绿色经济的发展并不要求经济发展的最优解, 而是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往往不是最佳的模式, 只是一个次优的建设模式。

3. 绿色经济的经济性

如果把环境成本看成是一种资本的投入, 则可以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经济个体的经济成本核算中尽量量化这种环境成本, 与绿色经济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进行对比核算, 找到体现经济效益的绿色经济建设手段, 体现绿色经济的经济性内涵。

4. 绿色经济的技术性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建立在现有的自然资源与技术资源基础上, 利用绿色经济满足环境保护为第一原则的需要。自然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利用、采购、运输、仓储、生产、信息流通、资源回收等各个方面, 绿色经济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体现了新技术对传统设备的升级改造成果, 是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化的经济形势。

5. 绿色经济的实践性

绿色经济的建立首先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社会实践的背景下实现绿色经济, 其次绿色经济运行的效果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不断改进, 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一)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共同性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种经济方式的出发点、目的与发展的原则相同, 本质上都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 都是以环境保护为经济活动的第一原则。

(二)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差异性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种经济方式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概念:绿色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21世纪初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 三者的研究视角、实现的方式、核心内涵具有一定的区别。

1. 研究视角差异性

循环经济的研究视角着重于经济个体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法与程度, 强调经济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与经济资源对区域环境产生的生态影响因素最小化, 鼓励经济个体在经济资源的采购、运输、仓储、生产、信息流通等经济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降低损耗。

低碳经济的研究视角放在经济资源中具体的能源利用领域以及在能源利用问题中对对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着重于减少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强调建立一种低碳排放模式的战略经济结构, 最终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绿色经济的研究视角则是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如何减少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创造一种和谐自然的社会生产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 强调科技的创新与利用, 实现绿色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控制重点差异性

从经济社会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角度出发, 三种经济理念的控制重点有所不同, 循环经济主要将控制的重点放在经济资源的固有存量利用效率与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方面,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及废弃物减量化、可利用化。

低碳经济将控制的重点着眼与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 即一方面针对的是整个经济过程, 另一方面针对的是实现低碳排放, 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绿色经济控制的重点不仅针对的是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而且进一步将控制的对象扩大到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因子, 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等, 在绿色经济下需要根据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特点确定具体的环境影响因子, 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目的。

3. 核心内涵差异性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这种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社会经济资源的消耗。循环经济在部分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低能耗、低污染基础上的低碳排放经济, 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强调的是实现低碳排放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

绿色经济的核心内涵不仅是强调经济活动全过程中的环保效益, 而且强调实现经济个体的经济效益,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现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共同累积。

总之, 绿色经济是实施的理念,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实现手段之一, 绿色经济理念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内容 (见图2) 。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种经济模式具有各自的表象、特征与本质,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经济个体在国家宏观背景下必须面临的问题,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趋势, 自1979年起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因此要求经济个体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外, 曾刚.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J].经济地理, 2010 (8)

[2]崔俊富, 陈金伟, 崔伟.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0 (5)

信息经济学相关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前,对其所在单位或部门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所应承担有的责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以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审计的对象是高校内管干部,即高校中层行政负责人。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有五个:审计对象的双重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的高风险性、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审计结果运用的多元性。

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高校领导腐败;有利于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高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高校内部审计工

作,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是独立性。如果审计独立性不强,那审计过程就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就无法保证。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发展不平衡,许多高校把内部审计机构与纪委、监察室或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仍然不多,完全不符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这是一个表现。另一个表现是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够,大部分高校主管内审工作的领导并非学校的最高领导。这体现出学校领导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会不同一程度的影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够。尽管大部分高校的审计网站定期公开高校专项审计及基建审计调查结果,但审计结果报告却没有一所高校向社会公开披露,所有的审计报告都是不公开不透明的、是保密的。内部审计结果不公开就无法发挥它相应的作用,高校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没有了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原则未得到有力贯彻。“先审后离”“离任必审”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即高校领导在任期内发生调任、转任、轮岗、辞职、免职、退休等情况时,或任期满时,应该对其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情况中,因为领导重视不够、审计人员不够、联席会议不健全等,这个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都是高校自己确定的,有的只审计重点单位和重点部门,有的只审计被别人举报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以一种经济监督形式而存在。

(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不完善。现在大部分高校没有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单独出台相关的文件。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审计文件,指明了审计对象,但比较笼统,既没有评价指标体系,也 没有做出具体的措施,操作性不强。高校经济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加强,因为高校内部经济审计是比较综合和复杂的工作。审计工作如果得不到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就不会顺利。

二、改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责任重大、任务量多,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首先,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应该重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是改进审计工作的前提。学校党委和领导应该仔细学习经济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对它的了解,树立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高校科学发展的观念;应全力支持、领导、协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定期不定期听取相关情况报告,主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发挥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管理干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真正发挥它的应用作用,要真正实现常态化,就必须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

(1)加快制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完善的审计制度,对规范经济责任运行、保障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可以就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召开一个座谈会,组织审计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国内外经验,最终制定出一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要详细规定出审计对象、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本规范。

(2)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首先,应逐步建立审计承诺制度和承诺虚假责任追究制度。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资料的真实性对相关的评价结果有直接影响。为防止被审计者谎报或瞒报数据,必须建立承诺虚假责任追究制度。所谓审计承诺制度,顾名思义,就是被审计对所提供信息材料的真实性的信用承诺。被审计者如果违背审计承诺制度,就可以依照承诺虚假责任追究制度的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其次,应逐步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制度。建立内部审计档案制度,可以减少重复情况的出现,减轻审计负担,提供审计效率。高校可以基于本校实际设立内部数据库,专门保存相关的审计数据和资料。再次,逐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如果质量不高,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就会对责任审计制度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逐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规范审计行为和程序。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和规范序来开展工作,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保证。可以设立内审人员、审计项目负责人、内审机构负责人三级负责制度,保证审计工作评价的真实可靠。最后,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建立审计通报制度。审计工作完成,应该及时进行通报。这需要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让联席会议成员通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通报相关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

(3)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一个科学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应该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完成三个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应该包括四个程序,即开展审前调查、制度审计实施计划、传达审计通知、给出书面承诺保证。在审计实施阶段,依照计划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完成阶段包括三个程序,即做出审计报告、分析审计结果、归档保管。其中,在做审计报告时,要先撰写草稿,然后交给联席会议征求意见和建议,在修改报告,最后做出一个终极报告。另外,在程序设计时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参与。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够、审计原则未得到有力贯彻、审计制度还不完善四个主要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参考文献:

[1] 黄保平.关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的解读[[J].时代金融,2011 (12): 188-189

[2] 吴宇.浅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 (15 ): 36-39

上一篇:细细品读下一篇:学生体检督导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