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精选5篇)

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 篇1

②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 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丙】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③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20.第①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1. 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②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

③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鱼忘筌”意在表明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0. 学问在应用于事业和谋求职业方面的狭义作用。(共3分,“应用于事业”、“谋求职业”、“狭义作用”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1. ③ ① ② (共3分)

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 篇2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 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 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 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 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发成大量谷子, 预备“吃着不尽”。所以, 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 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 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到出路销场后, 当然更是“得鱼忘筌” (筌:捕鱼的竹器) 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的功用、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学问是为生活, 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于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 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 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 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 心灵也不能荒芜。肉体缺乏营养, 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 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 就在于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于他能否温饱, 而在于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无感觉兴趣时, 他就只能算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 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

(选自《中国高中生高考新阅读决胜题典》, 高志华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有改动)

鉴赏空间

罗家伦先生在《学问与智慧》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上文的作者也可算得上是一个有智慧的学问人, 或可谓一个有学问的智慧人。同学们也算得上一个做学问的人, 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我们学习、做学问是为了什么?为了那骄人的分数, 为了未来令人艳羡的工作, 抑或是其他?读罢此文, 启思明智。

[读有所思]

“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发成大量谷子, 预备‘吃着不尽’。”请结合全文及个人生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学问的气象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3

学问的气象 袁行霈

①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③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④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他们治学的道路平正通达,思维的逻辑清通简畅,如书法之笔笔中锋、万毫齐发、力透纸背。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⑤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对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⑥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道德的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刚强,方能不随波逐流,而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就更加不同了。读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十分佩服其渊博与精审。余先生积毕生之力,指出纪晓岚多处疏漏舛误,但在《序录》中却有这样一段话:“然而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无期限之促迫,无考成之顾忌故也。且纪氏于其所未读,不能置之不言,而余则惟吾之所趋避。譬之射然,纪氏控弦引满,下云中之飞鸟,余则树之鹄而后放矢耳。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这段话在宽容中透出恢宏的气象,令人敬佩!对后进晚辈爱护提携不遗余力,也是大家气象的表现!偶读《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收有蔡元培先生手迹六件,其中四件是介绍别人出版著作的,而且有三件讲到版税问题。其措辞如:某君“寒士,版税实缓不济急”;“如贵书局能与预订发行”。使某君“不必再分心于经济问题,则深为感荷”;“寒士打算,殊为可悯”;等等。我一边看他的手迹一边想象他的心肠,感动之余更增加了几分钦佩。

⑦平时读书有感,多少窥见一点学问的气象,心向往之,聊作这篇札记,借以自勉。

16. 请简要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17. 请分别说明文章①~③段中三处加点“气象”的含义。(6分)

18. 请简要概括学问大家的气象特点。(6分)

答案解析:

16.文章首先从作诗讲究气象引出做学问要有气象;

接着归纳学问大家的气象的特征,指出气象的形成与个人品质的关系,并举例证明之;

最后表达个人对学问气象的向往。(每点2分)

17.①指作品的气概恢宏,风格雄浑;②指学问的境界高远,格局宏大;③指学问家的视野、襟怀与修养。(每点2分)

第一等学问阅读理解答案 篇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一等学问》

①什么是第一等学问?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很朴素的语言,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第一要素。

②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那些功利主义者,世俗之人,凡夫俗子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那些超尘拔俗,心慈好善,像白求恩、焦裕禄、孔繁森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的人才真正算是掌握了程颐所讲的第一等学问。

③当然这第一等的学问绝非只是高人雅士们的专利,只要具有一颗仁厚之心,一颗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为他人想一想的平常心,无名小卒,平头百姓也同样可以学得。学会辩证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也会为你着想。常言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提供别人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我们且不急于给这位盲人戴上顶高尚之人的高帽子,但他确实称得上有思想、懂得人生哲理的人。

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别人帮助,这一点不要说人类,就是在动物界也是如此。达尔文经多年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也有同类互助的表现。如果说同类互助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性,那么为别人着想则是人类历经磨难,抗争自然,战胜自身的美好品德的升华。你为别人着想或许并不希冀得到等价的回报,然而使你料想不到的是,越是这样恰恰越得到了回报。慷慨无私地为人着想,就像播种,总能看到收获,尽管这种收获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但有良心重情义的受益者终究会把爱的种子珍藏于心,直到永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围绕中心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盲人的故事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学问。(或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遇事肯为别人着想。)

2.遇事肯替别人着想,不单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境界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遇事能替别人着想这一学问,平头百姓也能做。(或你为别人着想,别人同样为你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 篇5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涉学问。周世宗镇澶渊,辟司法参军。有盗五人狱具,丕疑共冤,缓之。不数日,果获真盗,世宗嘉其明慎。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未几,出监明灵寨军。世宗征淮甸,丕获江南谍者四人,部送行在。诏奖之,赐钱十万,迁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还,言其无状。太祖尝召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丕在职尽力,以久次转正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赡议雇民车牛运法物,太祖以劳民,不悦,召丕议之。丕请拣本坊匠呼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雍熙四年,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迁度支使。是冬,出为黄州刺史。还朝,召对便坐,赐御书《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淳化初,改汝州刺史,改襄州。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二夕,雨沾足。明年,召还,屡求退居西洛,不许。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卫大将军,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丕以新募卒引对,遂分四营,营设五都,一如禁兵之制。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魏丕传》(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盗五人狱具

具:完备

B.丕撤本坊旧屋

撤:拆除

C.还朝,召对便坐

便:随便

D.丕以新募卒引对

引:召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尔为我修整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①还,言其无状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太祖以劳民,不悦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①一如禁兵之制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3、以下语句中,全都表明魏丕“勤政惠民”的一组是(

①丕疑共冤,缓之

②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

③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

④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

⑤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

⑥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丕有学问而且明察谨慎,他曾经随周世宗出征,于战争中捕获江南的四名间谍并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得到周世宗的专门发文嘉奖并加以封赏。

B.同为归顺宋太祖的官吏,杨承信受到的.待遇与魏丕被委以重任截然不同,他被怀疑,被宋太祖以贺寿为名暗中试探,而负责去试探他的正是魏丕。

C.魏丕在职尽心尽力,创修器械,业绩显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间,他源源不断地为在前线作战的太祖提供军事装备,还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艺。

D.魏丕数次以文官的身份担任武职,尽管他的兢兢业业得到皇帝的认可,但他仍被以有更高的俸禄为由频繁调动,这客观地反映出宋代的集权策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

(2)丕请拣本坊匠呼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3)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

【解析】(1)便:别殿

(2)介词,替。B项,①代词,代人;②指示代词,那个。C项,①认为;②介词,把。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代事理。

(3)②说的是魏丕想要当文官,与勤政惠民无关;③表明太祖对魏丕的器重;⑥是皇帝下达诏书要求的做法,与魏丕无关。

(4)“他源源不断地为在前线作战的太祖提供军事装备”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1)C

(2)A

(3)B

(4)C

(5)

(1)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之时,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不要固执地推辞。

(2)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当时认为方便。

(3)魏丕退下后作歌进献,趁机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机构的职务。

参考译文: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有学问。周世宗镇守澶渊,征召为司法参军。有五个盗贼要判案定罪,魏丕怀疑他们冤枉,给以缓期。没过几天,果然捕获真正的盗贼,周世宗嘉奖他明察谨慎。周世宗即位,改为右班殿直。自称原本以儒学进用,希望改为文官。周世宗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之时,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不要固执地推辞。”不久,出朝为监明灵寨军。周世宗征伐淮甸,魏丕捕获江南间谍四人,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下诏嘉奖他,赏赐钱十万,升任为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宋太祖即位,魏丕改为作坊副使。当时杨承信统帅河中,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归附未安,太祖命令魏丕赐给杨承信生日礼物,暗中观察他。魏丕回来,说没有什么异常。太祖曾经召他应对,对魏丕说:“作坊长久积弊,你为我修整。”魏丕在职尽力,因为年资长转为作坊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共主管工作十多年,讨伐泽潞、维扬,攻下荆广,收复川峡,征伐河东,平定江南,太祖都在事先晓谕旨意,下令修造兵器,无不精心操办。旧床子弩射程仅七百步,下令魏丕增造到一千步。改服饰仪仗时,也专门下诏魏丕裁制。魏丕拆除本坊的旧房子,在大街上造房,收租赁钱以及卖死马的骨头,每年得钱七千多缗,工匠中有丧事的人都给钱。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当时认为方便。

雍熙四年,魏丕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年,升为度支使。当年冬,出朝为黄州刺史。回到朝廷,皇帝召他在别室应对,赏赐亲笔书写的《急就章》、《朱邸集》。魏丕退下后作歌进献,趁机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机构的职务。太宗当面对他说:“知道你本来是儒生,然而有清高名望官职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淳化初年,改任汝州刺史,改任襄州。境内长久干旱,魏丕以诚意祈祷,一晚,大雨充足。第二年,召回朝廷,多次请求退居西洛,不答应。

上一篇:2024安全工作思路下一篇:长沙中考压轴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