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精选5篇)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篇1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为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严密防范侵犯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部《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和上级公安保卫部门的要求,制定规定如下

一、严禁携带以下刀具进入校园:

1、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它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无弹簧但有自锁装置的单刃、双刃刀和形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双刃刀(如仿“东洋武士刀”)等。

2、其他各类非学习工作所需刀具,如水果刀、工艺刀具等能够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刀具。学生使用的水果刀不得带出宿舍生活区。

二、不得违反规定,非法持有、携带上述刀具

三、拒不交出者,一经发现,对携带、私藏管制刀具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收缴并予以处罚,同时,由学校给予纪律处分;携带其他能够对人身造成伤害刀具的,由学校政教处、保卫等部门收缴,并予以严肃处理。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篇2

管理办法实施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的生活化,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带来的是更多的不利影响。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

一、青少年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严重危害

1、频繁使用手机(沉迷游戏等),损害身心健康,引发脑部神经受到损害,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

2、破坏校规校纪,影响教学秩序。

3、随意结交朋友,严重影响学业。

4、炫耀攀比盛行,助长不良风气。

5、不良信息泛滥,网骂、网恋层出不穷,学生滑向了危险的境地。

6、配带使用手机,形成安全隐患。

7、亲情逐渐疏远。

8、手机消费支出,加重家庭负担。

二、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智能手机进学校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过“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处理。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1月发出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管理规定。

三、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需家校携手努力

1、请大力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做好对子女的引导教育和严格管控。

2、非必要不给子女配备智能手机,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节点。

3、请引导孩子不玩网络游戏,不看或发布不良信息,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4、请做好示范引领,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不“诱惑”孩子,担负起教育监护责任。

5、请合理安排自己和孩子的学习生活,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运动、做家务,珍惜陪伴时光,营造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四、发现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的惩戒

1、凡发现学生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学校将予以收缴、登记造册,并由学校统一管理。

2、违规处分:第一次给予登记造册,并扣班级评比的分数,扣5分/次,给予代管手机直至学年结束,由学生书面检讨保证,家长和班主任签字见证方可领取;第二次给予登记造册,并扣班级评比的分数,扣10分/次,给予代管手机直至毕业,由学生书面检讨保证,家长和班主任签字见证方可领取;若学生私自携带手机被多次没收,将从重处罚,屡教不改达三次及以上者,扣班级评比15分/次,并在学生档案里并记大过一次,家长领回教育反思五天。违规者,取消当所有评先资格。

3、代为保管到期后,超过一周后仍未领取的,视为机主自动放弃,学校有权自行裁定手机的处理。

4、本方案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

XX小学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篇3

承诺书

一、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的危害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的危害性在于:一是由于玩耍而伤及自己或他人,构成犯罪。二是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棍棒,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犯罪工具,危害公共安全。三是由于携带管制刀具、棍棒,助长了学生逞强好胜的心理,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棍棒很可能成为实施犯罪的工具。因此,制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棍棒,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二、学校管制刀具管理规定(公安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

㈠管制刀具的种类

1.管制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它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

2.无弹簧但有自锁装置的单刃、双刃刀;

3.形似匕首但长度超过匕首的单刃、双刃刀;

4.其它非学习所需刀具,包括水果刀、工艺刀等能够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刀具;

5.双截棍、三节棍等棍棒、玩具枪等具有风险性的游玩器具;

㈡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规定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如果屡教不改,就构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说的严重不良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造成后果的,依法处理。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于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人,即使其未造成任何后果,也要给予治安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有关规定,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上述内容本人已知情,已充分认清非法携带、持有管制刀具的危害性和违法性,本着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净化校园治安环境,杜绝各类校园涉刀事件发生,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共建和谐校园。学生本人承诺:决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进入校园;学生家长承诺: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决不允许被监护人携带管制刀具、棍棒进入校园。若违反规定,愿意接受相关处罚。

举报电话公安机关:110学校电话 :7380434

监护人签名:学生签名:班主任签名:

朱里街道中心学校

学生严禁携带管制刀具的承诺书 篇4

一、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如果屡教不改,就构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说的严重不良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性在于:一是由于玩耍而伤及自己或他人,构成犯罪。二是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犯罪工具,危害公共安全。三是由于携带管制刀具,助长了学生逞强好胜的心理,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很可能成为实施犯罪的工具。因此,制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二、学校管制刀具管理规定

有关刀具的管制问题,国家公安部有明确规定,但未引起个别人的重视,在学生中还有个别人私存、携带和使用管制刀具现象。为进一步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

(一)管制刀具的种类:

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它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棍棒等。

(二)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条之规定:非法携带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上述内容我已知情,我保证做到:不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若违反规定,愿意接受相关处罚。承诺书由校方委托各班级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签订,由学生和校方各执一份以示负责。

保证人(学生签名): 班级: 级 家长(监护人签名):

2016.10 班主任(签名):

关于禁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的规定 篇5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

尽管学校反复强调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园,但近期发现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无视学校纪律,携带手机进校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更好地落实我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进校园的纪律,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特印发有关宣传资料并草拟“横岗中学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等移动工具进校园的协议书草案”向大家征求意见。请家长、同学认真阅读,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横岗中学德育处

2009年4月8日

一、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几点理由说明:

学生配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间的联系,但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良好的自控力,其产生的许多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1、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由于手机辐射对脑部神经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容忽视。

2、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学习和生活。一些学生利用手机在上课、自习、午休甚至晚上就寝时间发短信聊天、看小说、上网、玩游戏等,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忘关或不关手机,发出声响扰乱课堂;有短信来时,学生陷入要不要回短信的矛盾心理中,这样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

3、容易使学生受不良信息的污染。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产生巨大负作用。

4、手机为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家考试制度明确规定:严禁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否则以作弊论处。虽然考场内严禁带机进场,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偷偷带进去,甚至用手机短信互通答案进行作弊,严重违反考试纪律和校纪校规,同时使考试失去公平、公正。

5、手机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学生普遍配带手机,学生交流频繁;互发短信,互传不良信息;手机被偷被盗,早恋的学生利用手机谈情说爱,在发生矛盾冲突时为结帮拉派提供方便,导致群体性打架事件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6、易形成学生在手机消费问题上的攀比心理。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学生之间攀比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负担。

7、更为严重的是手机引发学生违法行为的发生。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易引起学生的偷窃心理,引发偷窃行为;利用手机上网发帖损毁学校、教师和他人的声誉,用手机偷拍相片等侵犯他人隐私等现象,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可能给受害者造成终生的伤害。

8、使用手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使用手机的同学都需要充电,如遇漏电、短路的情况,极易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9、学校提供足够的渠道和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家长与学生联系的需要。①校园有足够IP电话②年级办公室电话学生有事可用。

二:外国对中学生校园手机的有关做法

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主要理由有三:1.传呼机和手机有助于在校园的贩毒活动;2.传呼机和手机有助于黑社会或地下组织在校园的发展壮大;3.传呼机和手机会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极大的干扰。

美国一个叫“全国校园安全和保安服务”的咨询组织声称,虽然使用手机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方便,但手机对正常教学造成严重干扰,还频繁出现学生用手机恶作剧造成恐慌。另外,如果学校真的出现恐怖活动,所有有手机的学生一起打电话,很可能造成手机系统的瘫痪,使用手机也有引爆炸弹的危险。

在美国,反对在校园使用手机的力量很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佐治亚州在下午3时放学之前严禁学生使用手机。一旦学生违反规定,老师可以将手机没收,并对当事者进行违纪处理。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去年秋天以来,芬兰电信运营商无线通讯公司为了增加用户,直接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向青少年本人推销移动通信服务项目,同时寄去入网合同和入网卡。由于未成年的孩子在经济上不具备支付能力,其手机费账单一般由家长支付。许多家长向芬兰消费管理局反映了这一情况。消费事务专员立即出面制止电信运营商的这种不当作法,同时禁止所有电信运营商向未成年人直接推销移动通信服务。

芬兰十分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芬兰消费管理局的负责人消费事务专员专门负责监督为保护消费者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的执行情况,在规范和净化市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湖南教育电视台)

英国禁止16岁以下学生使用手机

鉴于使用手机有可能会对健康构成威胁,英国教育部已经致函英国各学校的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随函还附上了一份政府研究报告《手机可能会损害儿童健康》。报告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手机的辐射对人体有害,但认为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儿童的头较小,头骨较薄等生理原因,因此会吸收更多来自手机的辐射,对健康构成“未能确定”的危险。

在手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英国在校学生把手机视为潮流必需品,同时出于对儿童安全的考虑,许多家长也同意让孩子上学时携带手机,以使孩子在遇到危急情况时能够通过手机及时求得帮助。目前,许多学校都已禁止学生在课堂内使用手机,以免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此外,警方也担心,由于一些儿童携带的手机价格不菲,容易成为匪徒抢劫的目标。(综合北京青年报)

日本初中生严禁携带手机上学

面对汹涌澎湃的手机普及浪潮,日本学校是如何应对的呢?记者采访了筑波市立大穗中学的教师小泉先生。他告诉记者说,日本多数高中不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但初中则是严禁的。最近,一日本地方中学还致信2000余名家长,指出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呼吁家长立即与电话公司解约。

日本中学上课多在上午8时40分至下午3时40分,课后多数学生留校参加音乐、美术、手工等课外活动,一般持续到下午6时左右结束。在这段时间里,初中生是绝对不可以使用手机的。

记者问小泉先生,为什么初中与高中区别对待,他说最主要的是初中学生自制力低。他举出很多可能导致的问题。如上课发短信,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另外,日本青少年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利用手机,手机往往是进行盗窃和暴力活动的联络工具。小泉告诉记者说,他自己服务的学校也有手机带来犯罪的事例。还有就是造成浪费,有的孩子每月手机话费竟用掉10万日元。

总之,手机的普及,给日本校园带来普遍的麻烦。与手机有关的麻烦事实在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女孩子。日本报纸披露:一16岁高中女生,通过手机发短信,“想认识文艺界名人”,结果一条回信把这个女生骗了。那是个公司职员,说要给这个女生介绍名人,在花言巧语、威逼利诱之下,这个女孩被领到饭店遭到强暴。

还有一16岁女生想减肥,便用手机发一短信,“请告诉我减肥信息”,没承想,那个本应带来信息的人竟说,“我得检查一下你的身体,看是否符合用药标准”,那个女生胡里胡涂地被欺负了。

三、国内对学生校园手机的有关做法

■大学:上课使用手机,平时成绩零分

宁大科技学院推出学生手机使用规范: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被发现3次,平时成绩为零分,情节严重者将予处分。

本学期初,刚回澳大利亚的外教给学院来信,对学生上课、骑车等使用手机提出批评。

宁大科技学院院长赵伐教授说,文明使用手机,已不仅是学风问题,经师生讨论后决定:学生上课用手机累计三次以上者平时成绩零分,屡犯者将予处分,有成效后将在宁大全面推行。

高中生不得带机进校

与此同时,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规定:任何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发现后扣押交还家长,并扣班级竞赛分每人次5分,扣个人品行考核分5分,屡教不改者将被处分。03年9月以前华茂学校70%的学生有手机,对禁止带手机的规定,学生、家长、校方各执一词。

学生处和校务办负责人列数学生带手机的“罪状”:影响休息,熄灯后有机一族就躲在被窝里狂发短信聊天,聊通宵也常有,第二天学习没精神;手机窃案高发;攀比成风,上学期,有家长反映,孩子嚷着要买手机,理由是同学们都有;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有利条件。

华茂高中部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带手机入校是不合理消费,并认为弊大于利。但其他同学认为,手机加强了与家人、同学、朋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禁机”规定实施一个月后,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周围清静了许多。但也有部分学生仍有微词:别的学校可以,凭什么华茂就不可以?为什么要和品行考核分挂钩,带手机就表示人品不好?

学校让每个高中生家长对这项校规写上反馈意见。据记者了解,没有一个家长对此项校规提出反对,部分家长在反馈书上表达了对学生手机的“深恶痛绝”。惊人的短信数目,高额话费,“给他配手机是为了让住校的他多给家里报平安,哪知两个月下来,只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话费显示却有近百元。”

横岗中学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进校园的协 议 书(草案)

根据学校总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和谐、安全与稳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鉴于目前在校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以下简称手机)普遍及学生使用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调查了解、多方听

取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再次重申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进校园的规定。现将要求及处理规定再次告知学生及家长:

一、家长要教育子女明白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的利弊,遵规守纪,努力学习,确保子女平安,健康成长。

二、学生携带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进校园处理规定:

1、第一次携带手机进校园,暂扣手机将由学校代管至学期结束再通知家长到学校认领;第二次携带手机进校园,暂扣手机由学校代管至初三毕业,届时再通知家长到学校认领(期间手机所造成损失学校不负责任)。发现第二次携带手机进校园学生将在全校通报批评。

2、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者将取消各类先进的评比资格。该学生当年德育考核降级评定,情节严重并屡教不改的纳入学生个人档案。

3、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被发现后,拒绝交老师者,学校通知家长到校协助教育处理并给予警告或纪过处分。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学生家长、学校各执一份,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学生毕业离校止;在协议签订的过程中,若出现学生自己伪造或指使他人伪造签名的现象,则由该生承担一切责任,且校方有权因此对其做出违纪处分。

横岗中学德育处

2009年4月8日

家长意见:

班级

上一篇: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下一篇:6S推进工作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