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的工作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抽象思维的工作(共8篇)

抽象思维的工作 篇1

1.理论上说当然是从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会更容易发挥你的优势。

但是并不是说你非得去干那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无优劣,在有些时候形象思维更具优势

(比如头脑风暴,你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思路往往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想法)

看了下你的问题记录,发现你对传媒方面似乎有所关注,你可以去试着做做市场活动策划、广告创意之类的事情。

从问题描述上看,你似乎被「考试」所困扰。既然难以避免,就沉下心来准备吧,扎实的基本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想寻求自信的话,建议在闲暇时间做点东西出来,比如制图 比如MV 比如文案,加入一个兴趣驱动的团体,找到自己的定位,你会过的很充实~

2.也可以从事一些创意策划之类的工作。因为通过我和程序之间长年的沟通来看。

一部分人很难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特别是以图形或是画面形式来展现的内容。所以善于形象思维的人对于构建画面这方面的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室内创意,广告创意等。

但国内大部分公司没有单独只做创意的职位,虽然这在外资公司里很常见。所以感觉,你还是顺带学点美术方面的手艺比较靠谱~

3.我不赞同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割裂开来。

形象思维类的工作做到一定高度后,没有抽象思维的配合就没法更上一个台阶;抽象思维类的工作,更离不开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工作 篇2

一、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名词。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物联网、云技术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且随着这些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渗透,档案工作在思维方式上也将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一)档案具有的新特征。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在信息时代,档案作为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和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在大数据的冲击下可以以一种新的方式加以利用。1.档案数据类型多样。档案数据日趋多样性,档案数据既包括结构化数据,也包括非结构数据。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如今非结构数据大量涌现,2012年非结构化数据在所有数据中的比例已高达85%,与结构化数据相比,非结构化数据库的建立,将成为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新的发展方向。2.档案数据资源价值高。档案数据资源价值高源于档案数据的可靠权威性以及原始记录性,我们要善于运用档案数据,更要善于挖掘档案数据的潜在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二)大数据对档案工作的影响。1.档案数据存储能力方面。以我省为例,据2013年统计,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共保存档案7 205 461卷比1979年增加了6190 755卷,每年平均增长约17万卷,馆均增长约4.2万卷,占国家馆藏总量的3.1%。面对海量的原始数据,对原始的数据库部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2.档案信息安全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工作也呈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档案信息安全正迎来大数据时代和云计算环境下的新风险、新挑战。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涉及档案信息的泄密、丢失及篡改等问题。因此档案工作中应重视这些潜在的风险,并采取一些防御风险的有效措施。3.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大数据技术对于档案工作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档案部门拥有多么庞大的档案数据数量,而是在于档案部门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掌控,以及能否实现对这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固化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作为以服务为宗旨的档案工作者,仅仅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已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对档案利用工作的诉求,档案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能力”、“增值能力”。

二、信息技术下档案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专业化思维。档案人员除具备基本专业素养外,还应掌握一些计算机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各大高校,也应随时代发展新增专业科目,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因材施教。通过优化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塑造出一支符合现代档案信息化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网络化思维。网络化思维具体体现在档案服务方式方面。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其利用手段也较为单一。信息社会下,网络化的普及使得档案工作也可在“虚拟现实空间”提高服务效率。档案服务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开放性和先进性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聚类、分类、相关性分析,构建档案信息智慧库。在技术分析下挖掘出关联性较高的信息,通过个性化推荐实现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三)信息化思维。信息化思维体现在推进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就是实施数字化、数据化并行的举措。档案是具有凭证作用的信息资源,建立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系统以便于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的内容既应该包含档案目录,也应该包含档案全文。数据化,即将数字化后拥有的图像通过阅读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档案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技术将为档案信息数据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档案部门需要打破常规的分析,利用语义分析、智能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大数据技术从海量的资源中分析档案信息潜在的价值。

(四)服务化思维。共建共享”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在信息时代,对于档案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共建是共享的前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不仅需要各档案机构相互协作,还需要社会各群体也参与进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在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的统筹规划下,以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为前提,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地网络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方法和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档案机构通过内部局域网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网站建设、国家档案信息总网站建设,将全国档案资源合理整合,建设档案数据资源平台,真正实现“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

参考文献

[1].信息社会50人论坛《边缘革命2.0: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13.35

论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思维 篇3

1.哲学意义的价值。价值这个概念并不是作为经济学范畴而存在, 而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范畴。它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马克思认为, 价值是指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论)。当代西方学者则认为, 价值是指人与客观存在的物的关系, 即物对人的效用(客观效用论)、人对物效用的评价(主观效用论)。

2.财务意义的价值、在此我们无意对价值本身的丰富内涵做深入考究,我们探讨的是财务管理范畴,当然也就从经济学尤其是财务角度去界定价值。经济学领域的价值相比其哲学意义而言,则显得具体而实在。财务意义上的价值是一种能用货币计量的价值,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使企业现在和未来创造的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最大。财务意义的价值,则强调了价值的量化和评价,是一种导向和思维,为价值创造指明了一个目标和方向——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价值最大化(企业、股东)。财务意义上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资金使用的效益、风险等方面。

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价值=效益/风险。这里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于号,主要是强调价值、效益和风险的关系:价值与资金投入的效益成正比,效益越好,价值越大;价值与资金使用风险成反比,风险越低,价值越大;反之亦然。

二、企业价值创造:基于价值链的分析

1.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思想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特与198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如供应商价值链、顾客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2.价值链分析与价值创造

通过对外部价值链分析,企业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行业、或某一行业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进入该领域为该领域的客户创造价值;内部价值链则是企业内部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主要活动和相关支持活动。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价值环节上的优势。价值链思维强调了价值创造的过程,通过深入分析价值链从而建立竞争优势,进而增加企业价值。价值链理论提供了创造价值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外部价值链分析确立了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选择和经营战略;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战略执行、具体价值创造活动。

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这种价值最终体现为企业财务价值的增加。因此,财务意义的价值和价值链理论中的价值,本质意义是一致的。财务强调量化,是一种目标和导向,价值链意义的价值则强调价值创造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三、财务管理与价值创造

1.财务管理的范畴

西方财务理论认为,财务管理活动包括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活动的这些方面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筹资、分配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投资特别是经营活动则要频繁得多。当然,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谈论财务管理的内容或者说工作范畴。具体到一个企业中则有不同。这是由于,财务本身的定位在不同公司中的定位有不同,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中,不同管理层次上也有不同。定位不同,其内容自然也有别,涉及到的价值管理的方面和层次也有别。以集团企业为例,投资、融资、分配的权力一般都是集中在集团总部,而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就不涉及到这些内容,而着重体现在运营资金的管理上,即便是对于运营资金的使用,也是在授权范围之内。

2.财务管理如何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创造价值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价值创造型,二是价值驱动型。前者是指财务管理通过资本运营、投资并购直接创造价值,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辅助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创造价值。本文主要后者即价值驱动的角度来探讨财务管理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角色。

按照前文我们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和导向(财务意义的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思路和方法(价值链分析),我们来看看财务管理如何创造价值。

通过外部价值链分析(战略选择层面),选择企业要进入的竞争领域,在这个环节,财务要参与构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财务模式以及投融资战略的选择;在选定某个领域后,则要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战略执行层面),建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进行一系列的价值创造活动(经营活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企业要构建以战略为指导,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管控体系。比如在战略指导下的预算(资源配置)、分析(决策支持)、考核(业绩评价)、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等等。当然这些财务管理活动本身也是价值创造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价值思维如何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前文已经提到,尽管财务管理内容涉及到投资、融资、分配、并购等方面,但这些方面往往具有战略特征,发生频率相对较少,而资金日常运营管理则要频繁得多,如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等工作。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财务管理中体现价值思维。

(一)预算管理:基于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消耗的过程。如何利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在资源稀缺状态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配置资源工具,其作用在于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对公司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确保公司目标的达成,没有预算的战略是空洞的战略。同时,预算也是战略执行的重要手段,是使战略落地的保障。因此,预算管理要基于价值创造,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是否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多少作为资源配置的原则。

(二)财务分析:促进价值提升

财务分析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做创造价值的决策,比如投资决策、促销决策、产品决策等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相关的决策,其最终目标当然也是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相关性是指决策相关性,决策就是创造和提升价值的决策、就是提高效益、降低风险的决策。构建以企业价值及其创造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和价值源泉分析为主体的分析架构,其目的就是在于提升企业价值。

财务分析为什么要关注战略已毋庸赘述。我们是在探讨价值驱动型财务管理,因此财务分析要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及价值源泉分析为主体就是顺利成长的了。前文提到,财务角度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因此,要增加价值,就要增加现金流的创造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加收入以及收入与现金回收的匹配,同时减少现金流的流出、减少支出。收入来源于客户、业务、产品等,因此,“价值驱動因素及价值源泉”分析,应从内部价值链分析,弄清楚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要花?花了有什么用?是否可以增加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入,从而增加公司价值?获取、维护客户花了多少成本?结合客户的生命周期,客户为我们带来的价值(现金)是多少?如此等等。

(三)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导向

内部控制最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一系列的制度流程来实现,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同时这些制度和流程就蕴含了价值创造的过程。因此,内部控制既是一个风险控制、管理控制的范畴,同时也是战略执行、价值创造的手段。

价值的创造和提升在于收益的提高,风险的降低也是创造和提升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如前所述,从财务角度的价值就是现金流的贴现值,而现金流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有很多,有经营的、有财务的;有内部的、有外部的。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尽可能的使风险降低,风险较低的现金流其价值自然较高。

从企业内部而言,内部控制的功能在于防范价值损失,是价值创造的另一种手段。同时,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就是战略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价值创造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内部控制也应有价值创造导向。内部控制要在控制效率和控制成本两者间寻找平衡点,要在控制收益和风险损失之间权衡。

(四)会计核算:反映价值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反映,是价值创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体现。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对于价值创造也非常重要。

“真实”的相对性:由于真实的经济利益具有不可视性,因此会计信息也只能“公允”地反应经济交易事项。当然,努力地接近真实,仍是会计人员持之以恒的追求。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披露需要,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对内部管理的需求而言尚显不够。仅就提高真实性而言,从财务会计系统的角度而言,会计信息生产要工序化、标准化,进行全程的质量管理,从而生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价值报告。从而对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真实的反映,为创造价值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另外,企业应根据需求建立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为管理决策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创造。

(五)理财文化:渗透价值理念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企业亦然。一个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个性,一个企业的个性决定了企业的成功程度。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优秀的理财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成功度,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无论是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还是会计核算,都需全员的重视和参与。树立一个良好的理财氛围、培育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萨班斯法案所要求的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中实施的确是比较不顺畅的,做到形似不难,但做到神似是很难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意识和理念的长期沉淀,如果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风险文化,相信作用也达到了,风险也控制住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再比如前面提到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业务部门的源头输入,而这些需要他们对财务理念、价值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他们从被动地按章辦事到主动地关注效益和风险。再比如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等,就更需要价值理念的深入人心。

抽象思维的工作 篇4

在大家都能够理解接受的前提下,有价值的思维理念可以作为共同的认识和感受,用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决定他的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思想方法的过程,创新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创新方法的过程。推进工作、落实工作、创新工作的水平高低、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方法的正确与否。信息反映表面上看是写作技巧性的问题,实际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怎么认识把握、怎么驾驭处理的问题。一些地方信息工作难以有较大的起色和进展,除了业务工作本身缺乏生机与活力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报送反映信息的思想方法存在问题,或者存在思维定势和工作定势,有“路径依赖”现象。

一、信息工作要适应领导需求

信息工作是保持上下联系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按照信息工作的功能作用定位,应当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服务:给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与同级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对下级基层传递指示要求。身处当今知识迸发、信息爆炸的社会,不管是领导层面、管理层面,还是执行层面、操作层面,在掌握和获取信息的范围和途径上都已经多元化,不仅仅有内部的纸质信息,还有公开的报刊、音像、网络等,尽管处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但只要积极主动、善于学习,基本上能够同等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目前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了解掌握情况的方式还是习惯采取文案、书面、纸质的形式。由于管理范围和时间精力所限,上级领导不可能经常下去搞调研、听汇报,也不可能经常去看一个地方长篇大论的总结材料,对一个地方的认识和判断,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经常性、动态性、简要性的信息反映,而且往往局限于内部自成一统的渠道传递信息。同时,鉴于目前政治体制运行的方式和特点,很多工作的推动都比较注重领导的“批示”和“指示”,而信息工作就是这样一个“直通车”和“快车道”,可以超越层级直接摆放在领导案头上,比较快捷地进入领导视野,进而引起领导层面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为了对应和适应领导层面的这种需求和特点,目前无论是党委系统还是政府系统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来抓信息工作,层层施加压力,提出要求,下达任务。在信息反映的内容上,强调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是在信息的终端服务上,又要明确对准上级关键人物的思路和兴奋点。因此从领导的需求角度讲,信息工作的定位是:工作决策的“情报部”,掌握进度的“显示屏”,观察态势的“晴雨表”,反映问题的“预警器”;从反映报送信息角度讲,信息工作也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面貌、工作状况的形象展示“窗口”。因此,信息工作又是:展示思路与方法的“窗台”,体现生机和活力的“舞台”,提供锻炼与探索的“平台”,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擂台”。既然信息工作的作用定位主要是为领导服务,那么信息的反映报送就一定要围绕领导需求,要以领导需不需要、适不适合、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信息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以有所作为争取领导重视,以领导重视来加大工作力度。领导重视是信息工作之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抓”为“我要抓”,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状态。信息工作不能仅定位于完成信息任务、信息指标,还应当能够切切实实地进入领导视线,引起领导重视,让领导在百忙中拿起笔来评价几句,即使不签批,也能够形成点点滴滴的印象积累,进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作用和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报送的信息被上面采用了,进而又被领导批示,表面上是为上级领导服务,实际上对下面工作也是有力的回应和促进。能够起到这种连锁反应,领导层面就会对信息工作刮目相看,从而更加重视、支持信息工作。

——站到领导层面思考问题,超越领导层面报送信息。向哪个层面的领导报送信息,就要站到哪个层面的领导角度来认识思考问题,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现在领导活动情况的透明度都比较高,往往通过公开的媒体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报道。只要善于做有心人,大体上都能够获取、了解领导在关注什么,兴奋点在什么地方。但是,报送信息也不能仅局限于领导已经了解、获取的信息,还要适当超越他所处的层面,能够在他没有了解的范畴提供他所需要的一些新鲜情况。作为领导就应该做到“超越梦想、引领未来”,在思想上站立起来,带领大家去奋斗和追求。信息既然为领导服务,就要围绕领导的思路和意图来反映具有思想性的理念和要求,体现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发展性的情况。但要注意信息反映超前的思想又要适度,要做到“顺潮流而动快半拍”,如果太快了与社会发展脱节了,领导就无法理解和接受。

——多报领导需要了解的,发掘需要领导了解的。要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换位思考,按照领导的决策程序,做到决策前有预见、决策中有依据、决策后有反馈,使提供的信息供领导所需、适领导所想、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另外,还要积极发掘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有可能按照现在的职能职责定位他不一定感兴趣,也可能按照现在的工作部署还没有进入他的视野或列入议事日程,但从这些工作的前瞻性、发展性的角度又需要领导了解,引起他的关注和重视。要坚持“眼睛向上抓住兴奋点,眼睛向下找准结合点”,即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找准领导的兴奋点,同时又在吃透下情的基础上找准基层信息反映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围绕工作抓信息,抓好信息促工作。信息反映的总体基调就是强调务实,就是要结合工作实际。真实、实际、实用,是信息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信息工作是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应该是相融互动的关系,不能就信息工作抓信息工作,就业务工作抓业务工作。要把信息工作作为一个思考工作、研究工作、开发工作甚至纵深推进工作的过程,坚持“以一流的信息反映一流的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支撑一流的信息”。要以质量来促进数量,以数量来提升质量,不要辛辛苦苦制造平庸、落后的“垃圾信息”。宁可以一当十,不可以十当一。

二、信息反映必须体现思想内涵

思想上无形的收获远远胜过任何有形的收获。不反映思想、不能给人留下回味和思考的信息,是没有价值、没有生命的,也是不会引起领导重视、产生良好的终端效果的。

——思想的高度决定信息反映的深度。信息反映思想,不是要反映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求真务实的表述,反映出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发展性的理念和要求。只有具有这样内涵支撑的信息,才能够引起别人的重视和反思,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形式服从于内容,内容服从于思想。一篇好的信息能真正打动人的,正是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一篇信息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形式上的处理,一定要服从于实实在在的内容,内容又要*思想来引领、提升、提炼。但是把好的形式载体与好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要*逻辑条理来穿插和引领。“文章的魅力=思想魅力+逻辑魅力”。好的信息就是诗人般的敏锐加上匠人般的技巧。

——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可以受限制,但自己的思维层面绝对不能受限制。也可能你只是个小人物,但是你只要有超越你所处层面的大思维、大境界,就能写出让大人物感动的信息。你的思想认识能够放到什么环境去衡量,你反映的信息就在什么范围内发挥作用,所谓“思想有多远,自己就能走多远”,信息就能发送多远。从一定程度上讲,系统思维比单一思维更重要,抽象思维比具体思维更重要,横向思维比纵向思维更重要。对于信息反映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要树立和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置身于一定的大环境、大背景来看待一些事情,站立起来思考问题。要做到“三个清醒知道”:清醒知道今天干什么比始终记得过去干过什么更重要?穴现实性?雪;清醒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比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更重要?穴比较性?雪;清醒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比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重要?穴约束性?雪。坚持“四个并重”:获取区域内信息与获取区域外信息并重;获取系统内信息与获取系统外信息并重;获取纵向网络信息与获取横向网络信息并重;获取主渠道信息与获取社会渠道信息并重。发散思维要求看一个事情不能简单地只看一面,还要发散开来,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与上情、与下情、与领导思路、与群众需求等多方面实现对接,从而找到信息反映的着力点、结合点。逆向思维不是要唱反调、对着干,而是强调一项工作的实施运作要想到它另外的一面,从而保持思维的完整性。

——小信息,大学问。信息文体看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叙述文体,但是它蕴涵的思想量、反映的信息价值,恰恰体现了作者相当多的积累和素养。“功夫在诗外”,写出一条信息要有十倍的信息积累。信息积累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仅有文字功底的积累,还有思想方法、社会经验等方方面面的积累,是集中整合了许多社会信息、工作信息甚至生活信息后作出的一个综合判断。“眼界决定眼光,底气决定悟性。”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一方面要大量地获取信息、占有信息,一方面还要善于嫁接组合、提炼处理信息。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处理信息比获取信息更重要。“信息+思考=见识”,在广泛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只要用心思考,提炼成属于自己的系统认识和判断,就成了见识性的东西。

三、信息撰写要讲究表述方式

△找准切入点:

有了好的事实不一定有好的信息,有了好的思想也不一定写出好的信息。关键在于怎么把握角度,怎么找准切入点。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映信息要有高度,要站到一定的层面去分析判断这个信息的价值。但是,写信息的切入点又要小,不能面面俱到,要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为此,要掌握三点:一是切口要小,入手要低。现在的信息反映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干了什么工作就反映什么工作,而不善于作纵横交错的对照比较,下功夫去寻找信息反映的侧重点、切入点。而且还有一个通病,就是铺排太多、面面俱到,大而全、小而全,题目入手大、排场结构大,哪怕是一个很生动具体的事情在表述时也要把它肢解开来,生拉活扯地铺排罗列成几个要点。当前基层工作都是在大的氛围和背景、大的趋势和潮流下实施运作的,一般不可能在整体上实现突破,只要是在小的细节、环节上有点创新和进展,快了半拍,就算有一定的信息反映价值。也可能信息反映的这个细节,只是全过程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就是这个侧面体现了亮点,是全局全貌的折射和缩影,从而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产生了对整体、全局的好印象。即所谓“一滴水见太阳,窥一斑而见全豹”。二是精心选择好角度。角度不同,效果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角度美也是人生之美,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缺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审视他,效果就不一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角度可以决定一篇信息的生命,有了好的角度就知道怎么切入立题、怎样取舍材料。信息反映的关键就在于发现亮点、寻找可取之处,以最佳的角度、最新的视角、最优的表述,去反映比较好的信息内容,而不是向上级领导写一篇立体式、全方位的汇报材料。三要坚持“独特情况单个反映,普通情况综合反映”。发现信息点子、苗子,如果情况比较独特,哪怕是一个村组群落、一个街道社区,也要不折不扣地反映出来,而不要贪大求全、牵强附会、以偏概全地搞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所谓“综合信息”。如果这种情况面上已经全面推进实施了,就不能再只是反映一个点上的动作,而是要从整个面上来综合、提炼,更多反映发展性、方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情况。

——发现正常情况外的异常情况,寻找规定动作外的自选动作。作为领导,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他需要有更多的问题性信息进入他的眼界、视野。社会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况是发展变化的,上面的政策规定只能作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方向性的描述,制定一个大概性的制度框架,不可能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环节,解答所有的问题。这就给我们的信息反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要避免简单地反映贯彻落实上面精神的情况,就要坚持“围绕重点、突出特点、抓住亮点”,更多地反映基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要坚持以“对上回答问题,对下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方法去开发信息、去琢磨信息:

一方面要对准领导层面在思考、关注的问题,努力在实践中寻求答案;

一方面还要针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供领导参考借鉴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要坚持“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去找原因,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去找原因”,尽可能弥补制度缺陷、解决工作难题。要努力推出特色、展示亮点、打造精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日光灯放在太阳光下是看不到光亮的,只有放在对比强烈的背景下才能显现出来。反映信息一定要有独特的内容和视角,两三个人说行,立即行动;五六个人说行,加大力度;七八个人说行,立即转向。要善于把反映的信息内容放到一定的环境中去比较: 一是放在大范围、大系统中去综合考察,看有无普遍性、典型性的意义;二是与周边左邻右舍横向比较,看有无独创性、特色性;三是放在本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去纵向对比,看有无创新性、突破性。另外,对于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你能把它反映出来也是独特,所谓“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

△讲究表述方式:

信息反映和工作报告是有区别的,从文章体裁来说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文体,是公文的一种变体,不需要什么文学语言、修辞手法或者新闻笔法,更多的是叙述工作,有时还比较刻板,是以“白开水”的形式来表述有滋有味的东西。但信息还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表述方式和要求。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所谓“看人先看脸、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看皮”。当今世界,发展力的竞争就是注意力的竞争。对于领导来说,每天案头上文件堆积如山、目不暇接,要关注一条信息首先就是看标题。角度可以决定一篇信息的生命,标题也可以决定一篇信息的生命。通过网络报送信息更要增强标题的吸引力,标题好才会有下载下来、编辑处理的冲动。有的信息标题太空洞、太抽象,大而化之,老脱不了固定的格式和框架,比如从什么入手、采取几条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等。真正好的信息标题就是一个浓缩的点,一眼望去,甚至可以不再看下面的具体内容,就已经获取了相当多的信息量。对于一些比较独特的情况需要全面反映工作过程,可以用二级标题。要“以八股格调定框架,以务实笔法装内容”。汉语言文字习惯讲究韵律美、格式美,八股格调有它死板的一面,但对于提炼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又是有帮助的。

——行内话要少说,新鲜事要多讲。信息工作主要在系统内部运行,是给同行中人看的,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些过程章节、有些道理性的话,内部人知道的就不要口罗嗦重复,实际上领导影响范围内,你工作推进的步骤和套路,即使你不说他大概也能猜想到,他更多地关注你突破性的动作。如果这个动作是创新性的举措,就要多说一点,背景要说够、情况要说透。根据什么、依据什么、针对什么要交待清楚,让人明白开展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判断其价值意义。要少讲道理,多说事实。除了适当地介绍一些背景情况,信息反映一般不需要直白地讲道理,主要是以事实来说话。而且有些道理本来就是上面讲出来的,就不能再向上级领导反馈道理,更多地要反映按照上级讲述的这些道理怎么去贯彻落实的情况,要通过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证明领导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和可实践性。要做到“虚得有高度,实得有亮点”。信息也是个虚实结合的文体,“虚”是要表现思想,而且所反映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实”是以事实说话,而且不能是一般化的动作,要有特色、有亮点、有新意。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信息反映的这种思想不是直观地论述,不可能像一篇论文一样给人指出明确的方向,更多是采用叙述性的语言,通过强有力的事实组合,让阅读者自己去认识和判断,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思想情绪。二是信息不是就事论事简单平面式地反映情况,而是把要反映的事情放在一定的层面和环境去研究、思考、把握,从而在撰写报送信息时尽可能地把这种思想意识体现得更充分、更实在。

——报送信息要跑在前面,撰写信息要站在后面。报送信息要有时效性、敏感性,要冲在前面、报在前面,但撰写信息时就不能把自己主观地摆进去,要“以事实来说话,让别人去评判”。目前的信息反映主体多数是基层单位,是建立在上下级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上级对信息所反映情况的真实性,一般不需要直接到基层来调查核实。而且,信息内容的表述通常是以第三者的语气出现。事实胜过任何夸张的表述,信息的真正魅力是*客观事实支撑起来的。所反映的信息内容有没有价值、行不行、好不好,要让读者自己通过客观表述的事实去认识判断,不能由作者先站出来自我鉴定、自我认可、自我表扬一通。

——信息反映无禁区,报送出手有讲究。报送反映信息是我们的职责、任务、要求所在。既要实事求是,也要讲方式方法。一方面反映的范围应当不设任何禁区和障碍,有什么领导需要了解的或者需要领导了解的情况都应该反映、报送。但是另一方面还要讲政治纪律,出手之前一定要认真审核把关,防止低级错误和政治错误。特别是通过网络报送信息后,更要注意工作的严肃性,不能不负责任地重复报送或抄袭制作虚假信息,造成工作上的误导和被动。要坚持做到“成绩要报足,问题要报全”。反映一项工作进展情况,不仅要反映运作态势,还要反映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报送问题信息要更多地关注宏观性、普遍性、前瞻性、发展性的情况,侧重反映非正常情况、制度性缺陷和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提请上面予以重视、给予关怀、加强指导。

抽象思维的工作 篇5

过马路前停下脚步,手指向左边,再指向右边,同时喊出“左边OK、右边OK”,确认后才通行——这是广泛用于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的一种安全作业手法。不仅是过马路,任何危险作业时,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在操作时要口头说出要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这种在职场中被培养出的习惯,也常常不自觉地带入到生活中,在丰田工作多年的员工表示,哪怕不在工厂,自己出行时也会本能地做出这样的确认动作。

行为习惯的改变只是公司对员工的影响之一,很多时候,当你长期处在一个公司环境下,你的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都会同化。

陆斯云就有这样的感受,她说毕业后在宝洁7年的工作经历已经成为她整个工作思维的基础。如今她是铂涛集团旗下酒店品牌希岸酒店的CEO,在完全陌生的酒店行业,她并没有完全遵循酒店业的经营模式,而是花了很大力气去发展品牌——这正是宝洁所擅长的。而宝洁灌输给她的“战略思维”方式更是影响着她现在的每一个经营决策:当她从0到1开始做酒店品牌时,她会把问题拆解,考虑好品牌目标、差异化优势、细分市场的定位以及如何赢得这个生意等种种问题。

不同风格的公司往往能带出有强烈公司属性的公司人,原因在于,长期浸没在同一个企业文化和体制下的员工,无论思维方式还是工作习惯都会逐渐产生一种惯性。

这种惯性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阻碍。当沈绍平还在华为时,他并没有很强烈地意识到公司带给他的影响有那么大。但三年前他开始自己创业后,团队内加入了来自各个行业、背景的同事时,他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华为影子这么重。比如说做事稳妥、决策谨慎,这些原本在华为是优点的特质在互联网行业却成为劣势,这曾让他在创业初期感到困惑。

不过,整体而言,大公司的运作方式通常能让公司人建立起更规范的工作方式,并且通过跨部门的协作锻炼出很强的沟通能力。而涉及业务的宽泛性也使得在里面工作的人往往更有大格局。郭伟在华为经历过一个产品从构想到发展、直至顶峰,而后又逐步被淘汰的`全生命周期,“这让我现在不太容易被外面的一些新技术所迷惑,看问题更理性。”

大公司自有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和不断强化的企业文化,它能让在其中工作的人被复制和同化,这势必成为公司人身上鲜明的职场烙印,换句话说它们都是惯性的延续,不过好在大公司的这套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都是经过长期考验而被验证是可行的,因此大多数时候它们会成为公司人的某种职场竞争力。采访了4位公司人之后,我们看看他们被改变了什么?其中是否也有你的影子?

改变了你的工作方式

01、解决问题时,客户利益始终是优先级

沈绍平,杭州有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就职于华为。华为人有很强的目标感,为了搞定这个事情,会动员周围可能的一切力量。

沈绍平认为“客户服务意识”可能是华为人与一些外企人很不一样的地方。

“在外企,和客户打交道可能更多是基于一种平等的商业关系,大家都按照规则来。而在华为,客户至上的理念是深入人心的,所以各方面都会想得比较细。”沈绍平说自己在华为时被灌输的一个信条就是,自己的利益是和客户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这种理念在他如今成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之后,更有体会,并且他也把这种服务客户的意识传递给公司其他成员。

咨询行业的工作性质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所以服务意识被看得很重要。周小良发现身边同事对于工作的自我要求都不止是100分,甚至是120分,“如果体现的成果不如预期,每个人都会觉得很内疚。”

02、擅于调动资源,但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里,内部职能分得比较细,所以跨部门协作会变得很频繁。比如“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交付经理”这三个铁三角就经常会有业务上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求助”是被提倡的,对刚进公司的新人来说,更要求“懂得求助”以及“会求助”——“你要及时反馈你的问题,需要什么资源,要喊出来。”沈绍平说。

郭伟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华为的考核体系中,周边部门对该员工劳动态度的评价有一定的占比,而且在内部,因为领导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轮换比较多,这都促使员工除了关注自己的分内事,也会更愿意去回应其他部门的需求。

不过善于调动资源并不影响公司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华为,你的事还是你的事,这一点是很明确的。”沈绍平说,这使得他在创立公司时,能够快速适应创业公司亲力亲为的工作环境,而不至于难以落地。

03、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沟通技巧

协作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

郭伟认为,这也是华为对他自身影响很大的地方。不管是在公司内求助其他部门,还是对外部客户,都要通过了解不同人的诉求去找到契合点,来使沟通更为顺畅。这一点也延续到他的个人生活中,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他也会运用这些沟通的技巧。

周小良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客户,他会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思考习惯来做针对性的沟通,这也被视作咨询顾问的必备技能。为了加强说服客户的效果,当他陈述观点时则会用到“金字塔”原理——先把重要的结论提出来说,而后从上至下,不断用证据去支撑观点,目的是让对方更有兴趣以及更愿意接受。

04、相信大数据,做决策时更加理性

在宝洁的战略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数据来做决策,“所有东西都要靠数据来说话。”陆斯云说。在宝洁,会用一个计算公式来细化影响最终销售收入的几大因素,类似的公式也被她套用到酒店的经营上,去提升营业额。

在华为,沈绍平也很习惯于通过数据监控的方式,来分析产生这些数据的前因后果,之后再加以对比,以此来决定未来的业务方向,“大公司比较倾向于所有的选择和判断都是可预测的、有依据的。”他这样理解看重数据的原因。

改变了你思考问题的方式

01、想问题时会用思维工具

咨询行业对于从业者快速熟悉一个陌生领域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到项目后期,甚至要求顾问成为一个行业专家。因此很多咨询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工具来帮助初入行业的公司人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还在麦肯锡工作时,周小良就经常使用公司广为人知的七步分析法、MECE分析法、逻辑树等工具。直到离职后他进入从未接触过的太阳能发电机领域从事战略采购,他才发现之前在麦肯锡的那套工具同样适用于新工作。“七步法首先让我明确了自己的问题,在做基础的市场调研时我又遵循了MECE法则。”这些工具帮助他在面对陌生的市场时有更清晰的逻辑。

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工具,比如丰田的“鱼骨图”,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要求员工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一个有逻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周小良认为,这些工具和方法论,不需要刻意地记住,当你在这个公司环境中大量实践和使用时,它们就会变成你思考问题时的一部分。

02、大公司的战略思维让人更有全局观

“Strategy is all about making choices.”陆斯云说这是她在宝洁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无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这种全局观。

宝洁的战略思维,要求员工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现状如何,以此来搭建你的行为轨迹,并且把有限的资源、精力都聚焦在最能够产生价值的地方。

这是一个大的思维框架,这种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方式正是宝洁品牌创建的方法,也被陆斯云用到新品牌的建设中。她首先分析了酒店行业的市场变化趋势并找出增长点——“宝洁很关键的一个思想是,生意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要真正赚钱的”,之后再把现状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拨开:比如增速最快的中端市场到底由哪一类细分人群去推动,进而提炼出这部分人群的需求,由此设计针对性的产品。

改变了你看待工作的方式

陆斯云,希岸酒店CEO,曾就职于宝洁。一切回归消费者,匹配他们的诉求,以此来构建生意模型,宝洁做市场营销的思路同样也适用于酒店生意。

陆斯云认为领导力特质是“宝洁er”身上比较独特的烙印,并且在最初招聘时,宝洁就会有意识地选择更有领导力的人——这些人往往对于工作更有自主性。进入公司后,同事之间的互相影响、企业氛围的熏陶,会让这种意识不断强化。

比如在宝洁,brand man也被定义成brand artist,虽然眼前负责的可能只是一个牙膏品类的生意,但公司给员工传递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工作。陆斯云现在带领团队时,就会有意识地强调这一点,她会通过描绘愿景,让团队建立起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和“passion for winning”,而不只是把工作看做“完成老板下达的命令”而已。

甚至改变了你的人生观

周小良,某新能源公司战略采购,曾就职于麦肯锡。不管是核心的咨询业务部门,还是支持部门,都有极强的结果导向意识,这种高效的运作方式在麦肯锡尤为突出。

在进入麦肯锡之前,周小良也在其他公司工作过,他的感受是,在麦肯锡每个人都非常聪明且勤奋,对他而言这种团队氛围成为一种驱动力,促使他自觉地去做很多额外的事情,学习更多最新的知识,因为“比你聪明的人都这么努力,你怎么好意思懒惰?”

抽象思维的工作 篇6

河南省濮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长

李军信

所谓大数据,即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所谓大数据思维,是指一种意识,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千百万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大数据思维代表了一种观照复杂事物的思维方式,其特点在于更加注重思维与观察分析问题的广域性和宏观视野,更加关注事物发展的趋势性和本质性分析,将为人类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简言之,即大数据思维忽略数据的杂乱性,强调数据的量;忽略数据的精确性,强调数据的代表性;忽略因果关系的探求,重视整体规律的总结。大数据使得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公安工作发展方式变革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发挥大数据宏观把握和预测的优势,提高公安决策的科学性和导向性

大数据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资源利用方式。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信息完美对称,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公安决策部门和决策者,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资源和公安信息资源的积累利用,充分利用社会和公安大数据资源,“让数据说话”,以提升决策和运转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公安决策与运转流程,建立完善开放型、扁平化决策管理体系,使公安宏观决策建立在尽可能多的数据支撑基础之上,而不是局部事实和经验判断,有效提高公安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客观性。比如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尽可能广泛全面地搜集群众意见建议,实现从决策机关和决策者自己“想主意、出主意”到群众、网民出主意、决策者从中“选主意、用主意”转变,使决策更加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从而实现“民意引领警务”目标。比如针对近年来各地开展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调查分析,要改进传统的重点采样、抽样调查等方式,更加注重采样的优化设置和随机取样、即时取样,并对采样进行必要时间段内的跟踪,突出调查采样的全面性、随机性、动态性,使统计调查和分析研判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在公安工作绩效考评方面,要运用大数据工具和大数据思维,科学设置公安工作常量和变量指标,突出常态性和动态性考核,增强公安工作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各级公安机关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从顶层设计着手,启动“智慧警务”建设,建立不同层级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为基层实战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信息数据资源推送服务。

二、发挥大数据信息资源规模庞大的优势,增强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建立在相关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高效是大数据工具的特点。在公安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工具,引进犯罪时空分析系统和热点分析预测技术,可以将地址、空间等静态因素和人物、事件信息等动态因素结合起来,把海量数据“即时”转化成情报产品,改变传统刑事犯罪情报滞后分析的劣势,从质和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动态掌握犯罪规律特点和趋势,丰富侦察破案手段;同时,借鉴大数据的“相关思维”,可以把传统情况下储存的大量“过时信息”转变为可用信息。通过对多发性违法犯罪的即时性、动态性分析预测,可以将相关时间和空间信息进行智能化关联,动态交叉比对,从而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为破解“由人到案”和“由案到人”关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实现“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好地控发案”目标。例如针对信用卡异常交易流量的即时分析,可较为准确地预测信用卡诈骗等犯罪。

三、发挥大数据“模糊定位”和模糊预测的优势,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性和严密性

相比于依赖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混杂性,便于更进一步接近事实和真相。《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借鉴相关分析思路,将大数据工具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视频系统、卡点系统等相结合,可实现对现场警力和公共治安资源高度扁平化、智能化和可视化调度,大幅度提高现场发现和应对处置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范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工具,可以实时搜索社会治安相关“热点”信息,监控社会治安动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面布警密度和力度,集约利用治安防控资源,避免盲目布警、散乱布警、四面出击,造成警力资源的浪费和警务运行秩序的无序。

四、发挥大数据对社会治理中异常情况的及时预警优势,提高社会治安治理能力和“点状”服务能力

基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数据工具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把利器。目前,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这将为共建共享以全民人口基础信息为主体的信息数据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将大数据分析预测技术引入社会治理工作,运用大数据工具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利用链条,可以克服层级式、条块式、区域式行政管理模式可能带来的“行政管理碎片化”影响,实现“点对点、菜单式”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在社会应急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监控、挖掘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社会运行中异常情况和风险因素,预测小概率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概率,提醒我们“哪些事情正在发生”,引导社会主体有效制定应对策略和自我防范措施,从而降低信息报告的失灵风险,预防和避免重大不安全事件。公安机关应以此为重点和突破,实现以人口基础信息数据为主体的政府部门间社会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利用大数据工具,提高对敌情、社情、警情、舆情大数据资源中“异常情况”的关注度,及时预测、预警。例如在交通管理中,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时对辖区内交通事故数据、区域车辆运行数据和车辆异常聚集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分析,掌握事故等多发点段规律和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和应对措施。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引入交通事故发生地经纬坐标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交通事故研判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交通事故分析处置结果的科学性。

五、发挥大数据及时掌握队伍思想动态、运行状态优势,实现队伍管理科学化、正规化

且谈工作思维与工作方式 篇7

其实, 这个问题已经思虑若干年了, 前年略作总结, 形成了一些粗线条的要点, 原本想和学校的研究生聊一聊, 但始终没有机会, 只好就此沉淀下来, 这次总算是逮着了机会, 可以在更多的同仁们面前秀一秀、展示一番。本文公之于众, 请大家评头论足。

归纳要点, 兜售如下:

一曰“胡思乱想”。即要求在工作中涉猎范围要广阔, 兴奋点要多, 看到什么往宽处联想, 举一反三。通过海阔天高地涉猎, 再纵横交错地思考, 浮想联翩以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

二曰“积少成多”。这是工作态度。工作中要有稳健的心态, 从小处着手, 于细微下功夫, 不能急于求成。杜绝浮夸之心态, 要甘于寂寞、甘于吃亏;工作不挑轻重、大小, 从细微之处做起。只要有机会, 就要不遗余力地争取, 谨记机不可失的心态。通过日积月累, 最终实现聚少成多的功效。

三曰“起早摸黑”。这是工作作风。工作中要踏实、勤奋、用心, 想到做到, 眼到手到, 展现不辞辛劳之作风。

四曰“歪门邪道”。这是一种工作方式。其实体现的是创新, 工作需要标新立异, 另辟蹊径, 达成与众不同的效果。

五曰“不务正业”。展现的是开放思维, 不是让人乱来, 不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在工作中, 不把自己圈在一个思维和行为的小圈子里, 要开放思维, 用20%-30%的注意力去关注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干一些现在看来与本职无关之事, 在正业之外不断拓宽工作领域, 以达“歪打正着”之奇效。

六曰“倒行逆施”。这是看问题不要顺着一条道走到黑, 要学会逆向思维, 在研究问题时注意用常规方法的对立面来思考。科学都是双刃剑, 要认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正面和背面;向权威学习的同时, 要注重挑战权威, 从挑战中寻觅事物的真谛。工作中不要从众, 要保持自我。

上面说了一堆话, 好像不着边际, 用了一些反话说这些正事, 有点不太着调, 算是姑妄言之, 然而, 有心人或许能领悟出笔者的思想轨迹和工作风度, 这些绝对不是教人玩世不恭, 走旁门左道, 实乃要求思考与行事要与众不同, 彰显个性, 以创新求发展。看似虚言, 却蕴含经年含辛茹苦之思想积淀, 句句实言, 用心良苦, 未必所有读此拙文者可悟可禅。

大数据思维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大数据思维 高校资助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我们的行为、位置,甚至身体的生理数据等每一点变化都成为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而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分析出个人的行为、喜好和消费等特点,从而挖掘出有效数据,再反馈到经济市场中,这中间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

通常认为,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机器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强调数据的量,而不在意数据的杂乱;强调代表性,不求数据精准;重视总结规律,不追求因果律①。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使资助对象标签化,带来的后果就是资助工作出现难以解释的怪论:明明资助了学生,学生却不会反馈和感恩。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资助工作在无法获取学生真实数据时过分在意资助材料。而大数据正好提供了一个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做出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的决策行为,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变革式影响。

一、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和困难

高校学生资助的核心工作就是:将有限的资助资源真正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但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出现资助资源有限和最需要资助学生的界定难题,使有些高校的资助工作出现公开演讲“比穷”的情况。

(一)高校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在于高校资助工作人手不足。而资助工作需要做到非常精细,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安排最合理的资助政策。因此高校资助工作人手不足,对数据收集不够,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大问题。

(二)高校资助体系设计与落实差异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文件精神,高校资助体系涵盖了“奖、助、贷、勤、减、免、补”。由于各高校对政策的落实不统一,导致资助体系不完善,资助效果不明显。国家资助体系中的奖助学金的资助面窄,高校自身提供的奖助学金又相当有限。因此,“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诉求在高校资助中显得异常强烈。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尚不科学

全国省市和高校相继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认定办法中无一例外都会参考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街道或民政等相关部门证明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另外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而表格或证明的填写往往是学生自己代劳,负责部门盖章。因此,这一份证明的效用到底多大是值得怀疑的。即使高校能保证足够资助工作人员走访学生家庭和村委、街道办,切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此项工作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四)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上面的差距,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自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自尊心受挫、敏感等情况,有些为了掩盖这样的心理问题,会采取伪装自己,甚至做出与自己完全相反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而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往往没能及时了解,导致挫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最后获得资助,往往不懂得感恩学校和国家。

二、大数据思维与高校资助工作的结合

大数据思维的基本观点:第一,大数据不是选取随机样本,而是针对全体数据;第二,大数据并不是精确性的,而是混杂性的;第三,大数据解决的不是事物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②。

(一)大数据思维: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高校资助工作解决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更深一步说的话是解决读书公平、社会公平稳定的问题。因此公平涉及的就是全体学生、全社会学生。将所有学生列为资助关注对象,从起点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自卑问题,而不仅是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标签化。

(二)大数据思维:摒弃标准化的画线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都会出台一个基本标准。没有基本标准就没办法开展工作,有基本标准,又会出现无法满足所有情况。因此工作难度就在于制定一个“完美”的标准……大数据思维告诉我们,不需要精确的标准,只需要将大数据大幅度增加,在有充足数据之后,所有结果都能在大数据之中呈现。即使有错误的数据混入也没关系,相应增加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的结果能带来的是综合认定最需要资助的学生。

(三)大数据思维:忘记差异化

高校的资助工作应该针对有需要资助的学生,而不是各地评选的贫困生、特困生。如果来自于同一个地区,家庭经济收入相同的两个学生分别就读学费5000元和学费20000元的高校,这个时候的贫困和特困只是一个相对数据,没有绝对值。因此,高校资助政策差异化并不能阻碍高校的资助工作。高校的资助工作是结合当前资源,解决同等条件下,同校、同院系的家庭困难学生的问题。虽然各地高校的资助政策和体系不同,并不能影响高校资助工作科学地开展。

三、大数据思维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启发

(一)工作对象的转变:将资助目光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大数据思维告诉我们,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部数据。大家都公认其家庭比较困难、平时生活节俭、学习刻苦用功却由于政策或手续问题无法获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甚至贷款读书,但是拿着高档手机、穿着名牌服饰,且时常旷课……各种各样的学生带来的资助难题不仅是资助政策没能落实到需要的学生身上,而且可能造成校内公平缺失。为避免此类情况,应将目光转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综合数据进行全面了解和获取。掌握全局数据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可得出全校学生的需资助程度,再按照合理方式分配资助政策。

(二)工作方式的转变:从筛查数据到收集数据

小数据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数据有些虚假,容易造成一些错误与不公平,而大数据正规避了这一问题。大数据的统计似乎是默许了一些虚假数据,当所有贫困生的数据和资料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些虚假数据能左右资助政策的可能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要做好高校资助工作,降低资助政策错位,需要在校内建设一套学生信息数据。该项数据能尽可能囊括学生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校内日常行为消费数据、舍友和同学反馈的日常行为及消费评价数据、银行卡资金流动数据、学生校园活动和常驻位置的数据、地域自然灾害数据等方方面面。有条件获取学生网络消费数据及其他数据,都可以列入大数据库中。并且在数据更新之后,及时做好与历史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校内综合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三)工作观念的转变:从绝对困难到相对困难的资助

改变过去绝对的思维,形成与当前适应的资助思维。高校资助工作做到绝对公平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数据获取和核实难度极大,其次地域消费水平、学生家长的自尊自强意识严重影响学校的表面判断;最后是自然灾害、学科及学生群体的差异。因此,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往往期望将资助政策落实到最困难的学生身上,而最困难的学生往往并不一定是最需要资助的学生,特别是国家资助政策里面有列举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硬指标,如孤儿、烈士子女之类,往往这一类并不一定需要资助。学校资助政策落实到这些“需要”的学生身上,往往会引起真正贫困学生的不满。因此要构建校内全体学生的大数据库,从大数据库中挖掘出有效信息,作为评判标准和参考依据,即使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但能展现全院学生家庭情况的相关关系,最终使“大家公认”最需要资助学生获得资助效果。

注释:

①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4(1).

②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4(1).

[3]纪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策略[J].学园,2014,(36).

[4]王东红.大数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35).

[5]蔡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7).

[6]王元卓,靳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36(6).

上一篇:介绍旅游景点英语作文下一篇:妇幼卫生信息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