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区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我局加大了户外广告、主流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的旅游宣传力度。在高速公路口、机场路口等重点路段显要位置设置4座**旅游形象大型宣传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发改委高层次期刊《**经济研究》、《**都市报》、《**晚报》、昆明各媒体以及**日报、晚报、今报、**电视台等媒体上大篇幅全方位介绍**旅游,达到了提升**旅游影响力的作用。我局还充分利用20**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的机会,对全区旅游系统充分展示**风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极大的提升了**旅游在全区的地位。

在网络宣传上,更新了大量图片和信息,增强了**旅游在线的可视性、可读性。利用**旅游在线开展网络促销,策划制作招贴画及自驾游地图,在**、**媒体进行宣传,提升**休闲观光类旅游形象。加大本市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化旅游环境。另外,制作大量宣传品对公众发放,还在各大宾馆设置旅游宣传架,并配备了**“食、住、行、游、购、娱”六类宣传资料,更加方便了游客阅读,引导旅游消费。印制旅游宣传海报,在航班上投放,使许多高端游客了解**旅游。

(二)对重点客源市场加强市场宣传推介,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带旺旅游市场,扩大**旅游知名度。由我局主办,开展了“一路欢歌一路风情——**人游新**”旅游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开通了“新**,新体验”免费旅游专线车,向市民开放,近万名市民乘车游览了**瀑布、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新景点,这一首创举措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和赞誉,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进一步宣传了**旅游,提升了**城市形象。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在三门江公园举办开展“20**·**风情文化节”活动。

组织、参与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策划组织“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20**年**旅游(**、**)推介活动及投资说明会、20**年**旅游、20**(**)专场宣传推介等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人游**”活动、自治区旅游局广东大篷车宣传推介活动、自治区五十周年大庆展、**经贸文化代表团赴台湾进行旅游大蓬车、广州国际旅游交易会、昆明国际旅交会等。通过开展旅游咨询、发放旅游宣传资料、歌舞表演、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推介**线路和景点,收到了良好的宣传促销效果。

组织和接待20多批次境内外媒体、旅行商踩线团,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实地线路考察和宣传。组织香港“亚洲旅游”杂志记者、泰国、厦门、广州、香港等地媒体、旅行商代表考察桂北旅游风情走廊,推销我市旅游产品。

(三)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大“引客入柳”力度

1、加强与**区域旅游合作,将桂柳一体化落到实处。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强与**的区域合作,以**为平台开展宣传促销,深入实施**与**旅游一体化合作协议。今年与**新境界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合作签定《**---**旅游客源市场整合营销方案》,通过推出“桂北风情旅游走廊”,推进**旅游新的运营、盈利模式和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以三江-龙胜通车为契机,召开**—**旅游恳谈会,加强两地政府及旅行社合作。

XX年区旅游局应急工作总结 篇2

XX年,xx区旅游应急工作在区人民政府应急办得指导和领导下,纳入年初工作目标,认真做好工作计划,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旅游应急工作开展,现将XX年旅游应急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xx区旅游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红刚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杨华任副组长,市场开发和规划股股长为成员的旅游应急领导小组。旅游局将应急工作纳入了XX年旅游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纳入了单位目标考核。xx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绵旅产办发[XX]4号)明确要求xx区XX年要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等。

二、落实专人负责,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应急信息报送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了信息管理台帐和收集报送渠道,发现情况及时报送,杜绝瞒报、慌报、漏报等现象发生。

三、制定了xx区旅游应急预案并要求辖区景区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

我局制定了xx区旅游应急预案草案,应急预案中包括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处理机制、信息发布与汇报、应急保障与演练等内容。

指导辖区景区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原香国际香草园今年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在五一“原香嘉年华”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前开展了专项应急演练。

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在旅游应急预案中设立了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旅游工作的政府副区长,副组长为区旅游局局长,小组成员为区旅游局副局长和区安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区公安局、区消防大队、区卫生局、区应急管理办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

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具体负责本区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和相关的协调处理工作。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了各责任部门工作职责。

五、应急处理

在旅游应急预案中明确了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要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并设置了旅游前期预警机制: 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可能导致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预告信息,以及本单位有关涉及旅游安全的实际情况,适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旅游警告、警示,并将情况及时逐级上报。区旅游局根据各单位负责旅游的办公室提供的预测分析资料,经报请区政府批准,适时向全区发出相关旅游警告或者禁止令。

六、宣传培训

今年,我局组织各景区、农家乐负责人开展了旅游应急培训,围绕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演习,做到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和程序,了解有关应急支援力量、医疗救治、工程抢险等相关知识,保持信息通畅,保证各级响应的相互衔接与协调。紫海原香酒店、鑫港湾、岭亿等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制定了培训工作计划,按期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清明节工作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安全稳定、交通畅通、护林防火、文明祭扫等工作为重点,周密计划,落实职责,保证清明节期间景区及周边群众扫墓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二、组织领导

成立清明节景区及周边扫墓活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xxxx 局长

副组长:xxx 副局长

组 员:行业管理科人员及清明节日期间值班人员

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平时在行业管理科,清明节放假期间在局值班室。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确保扫墓活动安全有序;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三)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尽其责;

(四)预防为主和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四、工作重点

(一)火情、火灾

现阶段群众祭扫的习俗大多以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为主,而景区内草木茂盛,可燃物多,极易引发火灾。

(二)拥挤件

由于祭扫人员众多,在人流量高峰时段以及狭窄地区容易引发拥挤件。

(三)景区周边易发生祭扫人员的人身安全事故

景区周边道路狭窄崎岖、坡陡弯急,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四)祭扫人员突发严重疾病

由于扫墓地区空气状况恶劣,一些扫墓人员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会因心理和身体状况不佳引发身体不适。

五、工作要求

(一)做好安全保障。

加强管理,制定本单位清明节应急预案,强化工作职责和各项措施,消除景区及周边安全隐患,确保群众扫墓活动安全有序。

(二)提供优质服务。

区旅游局重阳节敬老活动总结 篇4

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优良传统的重要节日,根据老干局[2012]4号文件要求,我局从老年人的需求实际出发,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活动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了各项尊老敬老助老活动,积极动员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特困老人、病残老人、“空巢”老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送温暖,营造了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事业的浓厚氛围。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局将开展好重阳节主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部署、加强组织领导。

二、宣传引导有力

我局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全局系统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制作宣传展板的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广泛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了对老年人的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局系统内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看望慰问困难老党员、老干部,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水果等节日慰问品。走访活动中,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二是组织退休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大力宣传退休干部职工对社会、对家庭、对单位建设所作的贡献,提高了人们对老年人重要地位的认识。

通过上述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了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了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起全体干部职工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起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大家自觉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区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学习,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善于学以致用,注重自我改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各个时期所作的重要讲话,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并将学习到的政治理论较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专业学习,提高业务素养。

二、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既加强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谋划,又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在经济全局的谋划上,提出了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引进新财源,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壮大原有财源,把轻工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两翼的经济工作思路。着力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总量小、财政盘子小、缺少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缺少资金、智力支持等问题。

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动员全区力量,帮助3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8000万元,使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极大地促进辖区企业做活、做大、做强。

倡导成立中小企业协会。吸纳46户企业入会,将一个个独闯市场的“小舢板”组建成了联合舰队。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共为理事单位解决各类问题30余件,已经成为辖区企业资金、信息、市场共享的良好平台。两年多来,我区共有4户企业进入到了规模上行列。

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措施。针对区土地面积有限、环保要求高的区位特点,经过认真思考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十类重点项目这一招商引资工作主攻方向,全区木制品、环保建材、煤炭深加工、食品饮品和机械加工等非煤产业产业有了很大发展;明确了企业这一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引导、扶持现有企业与域外企业挂靠引联,域内xxx公司、xxx公司等企业规模、档次有了很大提升;突出了网络信息这一招商手段,组建成了区网络信息中心,在推进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的同时,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招商信息,降低了招商成本,拓展了招商领域;强调了全民招商、领导招商的重要作用,完善了《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区处级领导干部包保项目办法》和《区街镇招商引资新上项目税收分成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在全区干部职工中形成了人人抓招商,人人想招商的良好氛围,为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从2003年到2005年,全区共引进资金82777万元,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全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深入xxx镇6个村调研,掌握桃山区农业工作具体实际,确定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对上争取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了全市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桃山蔬菜小区和其它种植、养殖小区,推进了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绿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土地产出率;引导农民实行土地流转,提供技能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828元增加到2005年的4230元。农村集体积累摆脱债务困扰并大幅度增加。

区域经济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2005年达到2000年的10.9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9,是2000年的3.6倍。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在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上,提出了夯实基础、打造精品,乡镇开发、逐步壮大的工作思路。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3年至今,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和协调社会各界支持,先后铺设了xx路、xx路、xx路三条通村公路,并对全长25000延米的600条平房区主次道路进行了维修;翻建、新建公厕40余座;为11400余户居民铺设自来水管网68公里,进一步解决了平房区居民行路难、入厕难、吃水难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以来,积极帮助镇村完善建设规划,确定发展思路,把xx村作为土地流转和集中使用的试点区域,对蔬菜小区基础设施,各村办公场所、文化广场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提高。

提高环卫保洁质量。制定灵活的奖惩制度,调动公办环卫职工积极性,城区主干道路做到“四净五无”;每月在具有民办环卫职能的17个社区开展联检联评,将联检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确保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在全市组织的每月一次的环卫联检联评中,区2004年、2005年连续保持全市第一的荣誉。

推进绿化、美化工作。打造“精品桃山”,推进道路、节点、庭院绿化和绿色通道、水库坝下绿地建设,全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前的5提高到35,为七台河市晋升为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区被评为全省城市绿化先进区。

区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篇6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为了切实抓好我区创建旅游强区工作,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印发〈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检查标准〉的通知》(粤旅管〔2004〕8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区创建旅游强区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旅游局《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检查标准》为依据,以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按照“安全、秩序、规范、质量”的原则,树立现代旅游管理观念,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管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推动我区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推动我区旅游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力争在2006年底通过省旅游局验收,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区。

二、创建时间

创建旅游强区工作从2004年12月开始,至2006年12月底评审验收。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市银滩区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区工作组委会(简称区创旅组委会)(详见三府办〔2004〕73号文)。

四、工作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把《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检查标准》所设定的八大工作项目94小项内容的有关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并由各个单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具体负责所承担任务的策划设计、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单位之间交叉性的工作项目由XX市银滩区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区工作组委会办公室(简称区创旅组委办)负责协调完成。

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检查标准的八大工作项目如下:

(一)旅游产业地位与政府主导机制(135分);

(二)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效益(65分);

(三)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培训(90分);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40分);

(五)旅游市场管理与游客满意程度(80分);

(六)旅游接待功能和旅游标准化建设(120分);

(七)旅游安全与保险(70分);

(八)选择项目(300分)。

五、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利用电视、广告、宣传标语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特色县、资源县)工作的目的和宗旨,确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区创旅组委办要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学习创建工作的有关规定。二是组织有关材料上报市旅游局,正式申请我区参加创建活动。三是牵头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创建活动,发动全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二)全面创建阶段: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各单位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活动,逐项抓好落实。具体做好五项工作:

1、2005年1月,区创旅组委会根据八大工作项目94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把各项量化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并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

2、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各单位在区创旅组委会统一指导下,认真开展自查、自检,制订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定期向区创旅组委会汇报。

3、2006年7月底前,各单位向区创旅组委办提交创建工作报告。区创旅组委办负责汇总、审核后,报市旅游局。

4、2006年8月,做好迎接市初审小组对我区创建工作的初审。

5、2006年8月至9月,各单位根据市初审小组的审查意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全面自检自查,在自检基础上向XX市旅游局提出验收申请。2006年10月10日前,由市旅游局向省旅游局提交验收申请。各单位做好接受省旅游局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

六、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创建旅游强区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旅游工作的重点。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所承担的创建任务作为本单位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二)广泛宣传,搞好思想发动。要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旅游强区的重大意义,组织和发动全区人民群众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并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来,充分发挥社会整体效应,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区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要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及时报道创建活动情况和先进典型。城镇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要设立醒目的标语牌和宣传栏,造声势,树氛围。

(三)拓宽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快完成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我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产品,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原则,动员社会力量,鼓励集体或个人投资、合资、引资兴建开发旅游景区(点)、旅游产品和旅游公用设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我区建成旅游项目特色突出、环境整洁、管理科学的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四)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工作要以法制管理为基础,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

(五)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制。运用目标管理办法,将创建目标按各个单位职能进行分解。各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或方案,逐级分解任务,狠抓落实。随时将创建情况和工作进度向区创旅组委会反馈。区创旅组委办将定期组织专项检查。

区政府将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突出旅游业在发展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和产业地位,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妥善安排创建工作所需经费,确保创建如期达标。有关单位在创建活动中的工作要求如下:

区旅游局:健全旅游管理机构和网络,做好全区旅游投资项目的审批;加强教育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取得岗位培训证书和资格证书的要达到80%以上;要在旅客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加强对涉外宾馆、酒店(招待所)的规划和管理,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保证满足旅游旺季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要加大国内、国际市场开发力度,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旅游促销活动;制定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市场促销策略,大力开发专项旅游和休闲度假产品;编制精品旅游路线和《银滩旅游手册》,为游客提供方便;搞好资源普查,抓好重点景区(点)建设,提高档次和品位,增强银滩的吸引力;搞好景区(点)的环境保护,确保旅游景区(点)的良好生态环境;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处理旅游者的投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树立我区旅游业整体形象;要大力开发、生产、加工、经销反映银滩风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加强对旅行社和区内游管理,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旅游企业,鼓励集体、个体创办旅行社,开发旅游景点,旅行社的办公场所和门市部要整洁、标志醒目、广告无欺诈、合同规范、无严重质量事故;建立完整、科学的旅游统计制度,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市规划局银滩分局、区建设局:在城市建筑格局、人文景观、市容市貌等方面要突出银滩特色,兼容旅游业,建设好银滩整体形象。

区市政局:做好生活垃圾的处理,加快城区绿化,增加绿地面积,完善并维护好市政设施,美化净化城市。

区环保局: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指标水平,确保空气污染指数、饮用水质及噪声平均值达标。

区工商局:加强对集贸市场以及临街商业摊位的管理和监督。

区交通局:在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设置规范、醒目、准确的交通公共信息标示和中英文对照牌;增加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主要道路桥梁加强管理,更新、增加公交车辆,整顿交通秩序,保证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

区政法部门: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效的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等安全保障体系。

区文化局:要积极开发富有民俗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加强对文物、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对剧院、歌舞厅等文化场所的管理。

区卫生局:要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机构,保证对旅游意外事故及病危旅游者进行及时救援和治疗,旅游旺季时,考虑在重点景区(点)建立医疗救护点;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的监督和卫生法律法规宣传;落实预防食物中毒等安全保障措施。

区安监局: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协助主要旅游景区(点)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安全防范制度。

区广播电视局: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旅游强区工作中的成果,增强全民参与意识,促进全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各旅游景区(点)等窗口单位:加强优质服务,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

七、创建活动经费的筹集

(一)从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由区旅游局、区财政局联合编制使用方案);

(二)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形式,广泛发动有关单位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向各企业、窗口行业等单位下达创建任务;

(四)城建、景区(点)建设、环卫、绿化、治安、交通等所需费用,由有关单位在正常工作开支中解决。

八、创建活动的宣传标语

创旅游强区,建旅游品牌!

创建旅游强区,树立银滩新形象!

创建旅游强区,促进银滩经济腾飞!

三江明珠——银滩欢迎您!

让世界了解银滩,让银滩走向世界!

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区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篇7

2015-01-02 09:12:00 来源: 点击:44

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立足梅州生态发展区定位,推动全市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重要载体。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这一构想,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广泛问计,反复论证,于2012年3月在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成为全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上升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对梅州的发展定位之一。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坚持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做好宣传营销,全市文化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9.3亿元,比增11.1%;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20.2:41.2:38.5调整为2013年的20.6:36.2:43.2;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036.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33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72.53%、175.07%;2014年1-10月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147.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34.3%。成功竞得省山区(生态)旅游扶持资金3亿元、省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2.8亿元;8个县(市、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唯一全域为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成为全国唯一以足球项目申遗的城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实验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蕉岭获评“世界长寿之乡”,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雁洋成为“国际慢城”,桥溪古韵入选“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村”,平远“天道”、梅江樱花谷、大埔百侯古镇等景点景区竞相开放;世界客商大会、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央视中秋晚会、“谁是球王”等系列大型文体活动相继举办;“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旅游“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一、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全区域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

(一)创新引领,特色发展。按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合力共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与客家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的理念,文化旅游特色区跳出了单纯搞旅游、搞文化的传统发展模式,着力发挥文化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龙头”作用,实现以文化和旅游为牵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将旅游与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交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密切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共同发展。突出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和侨乡文化等特色,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保健疗养、度假休闲、婚庆服务、文化创意等生态型产业经济。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文化旅游特色区的理念来推动城乡环境的优化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科学规划是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前提和基础。专门聘请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 《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一核一重点两翼”的空间布局,即以梅县、梅江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二期、雁洋生态旅游区、松口古镇等项目建设,争当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排头兵;以兴宁市、五华县为重点,加紧策划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益塘水库风景区、热矿泥山庄等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丰顺县、大埔县为南翼,放大区位交通、古镇古村等优势,高起点建设丰顺新区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平远县、蕉岭县为北翼,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推进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五指石、相思河景区、长潭健康休闲度假区等项目,进一步擦亮“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

(三)项目带动,提升效益。把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创建特色区的有效载体,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扶持办法》、《梅州市鼓励扶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据统计,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项目135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5个),目前实际已投入118.54亿元。2014年,我委共协调大埔瑞山生态休闲旅游区、龙归寨瀑布旅游区、松口古镇保护性开发等全市范围内69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其中已完成建设项目9个,在建项目60个,2014年计划总投资57.7亿元,已完成投资52.64亿元,完成投资比例91.23%;我委共引进松口华侨文史实物馆、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松口图书馆改造、松口老船厂升级改造等10个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项目,已投入1.5亿元,正在全面推进建设。桥溪古韵、麓湖山、平远“天道”、南福春秋等新兴景区陆续开门迎客,兴宁威尔斯、梅县豪生、丰顺宝丰和金德宝等高端酒店相继竣工营业,松口古镇、万福胜景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特色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其中,2013年8月开放的桥溪古韵国庆期间旅游接待人数达3.5万人次,平远五指石国庆黄金周期间门票收入达200多万元,国庆一天收入相当于过去一年收入,成功实现以项目带动人气、带来财气、带旺经济。

(四)民生为本,城乡统筹。按照文化旅游特色化与城乡统筹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兴城镇化特色发展新路径,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农民借助文化旅游特色区创建,变果园为公园、林区为景区、景区为社区,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休闲观光基地、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实现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优化整合、周边产业协同发展的和谐共赢。其中,以百家客家乡村民宿和文化旅游驿站建设项目为试点,盘活废弃小学、国有集体厂矿区等资源,打造出同学汇文化旅游休闲驿站、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等具有客家风情的主题民宿、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和休闲驿站,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并带旺周边一批农家乐、特产商店。如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依托“雁南飞”建设“桥溪古韵”和农民新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1330元,村集体收入由50多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又如雁洋镇仅2013年便有200多名村民从珠三角等地回乡,从事经营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等旅游相关工作,雁洋六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突破20000元。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格局

(一)打造雁洋核心区国际慢城。围绕将雁洋核心区打造成发展生态产业示范区、体验客家文化目的地和梅州实体经济发展增长极的目标,重点跟进产业园区核心项目,以雁洋镇获评“国际慢城”和成功竞得省山区(生态)旅游扶持资金3亿元为契机,发挥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叶剑英纪念园的龙头作用,大力培育度假旅游、养生保健、文化创意等生态适宜型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牵引的特色经济增长极,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国际慢城。目前,桥溪古韵、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雁洋慢城创意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雁洋慢城慢行系统、标识系统已提升完善,雁上村美丽乡村、农民新村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南福春秋”项目基本完工,十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三乡养生度假村、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等省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二)创建生态文明休闲旅游示范区。有效整合平远五指石“天道”、相思河、相思谷、南台卧佛等景点景区,以“山水漫画,田园牧歌”为主题,将平远全县1381平方公里作为梅州生态文明示范区来规划,全力打造岭南休闲胜地、中国生态乐园。目前,已建成长安围屋、鸿泰生态农庄、红豆娘山庄等一批农旅精品庄园和风情客栈,“何必舍近求远,旅游请到平远”品牌进一步打响。充分发挥蕉岭县“世界长寿之乡”的优势,积极开发长潭旅游区、丘逢甲故居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扎实推进36个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五个一”(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等70多种长寿食品的开发推介,全力打造“生态长寿蕉岭、世界养生福地”。

(三)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充分激活大埔县名人、名寺、名居、名镇、名村资源,以建设百侯古镇、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泰安楼客家文化园、万福胜景等旅游项目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努力实现镇镇联动、村村秀美、家家致富。依托丰顺县温泉、茶园、漂流、大峡谷等特色生态资源,高起点建设温泉度假城和八乡山旅游风景区,扎实推进留隍鹿湖温泉度假村、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种玊上围古村落开发等重点项目,“白天游山水,体验漂流乐,晚上泡温泉,享受慢生活”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四)着力培育精品旅游线路。紧紧围绕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依托优势,错位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客人需要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以“主打中高端、面向大众客”为目标重点打造的梅县区雁洋核心区至梅州城区至梅县区南口镇的“小三点一线”和平远至梅州城区至大埔的“大三点一线”串联了14个3A级以上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成为我市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旅游基础最为坚实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以一江两岸风光秀美、周五有戏周六有歌的十里梅江文化旅游长廊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客家文化游等主题旅游线路也适时推出,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全方位扩展,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

三、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

(一)推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就地转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做到“林果茶竹药”相结合,做好耕山致富文章。目前,我市新培育发展了台湾农民创业园、鸿源农业生态园等8个休闲农业基地,大埔瑞山、丰顺马图等20多家农业休闲基地正在扎实推进。同时,引导有条件的镇村全面盘活乡村资源,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道路、公共停车场、清洁卫生间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式的美丽乡村。

(二)推动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为切入点,融入旅游元素,开发出参观型、参与型、自助型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荷树园电厂、富大陶瓷、珠江啤酒厂等工业设施已成为文化旅游与工业“联姻”的典范。其中,集陶瓷生产、体验、展示、观赏于一体的大埔高陂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并在2013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走出了一条旅游与工业互动互促的发展新路。

(三)推动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的要求,把文化旅游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客家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从道路、桥梁、建筑到园林、建筑都融入客家元素,探索性、创造性地推进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了客都大道、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等反映客家文化、体现客都特色的地标建筑,引进了万达广场、富力城、喜之郎等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经济。

(四)推动与文创、文体、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客博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梅州市客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梅州市汉唐影视动漫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文创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客家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和土特商品,目前已开发出“细哥细妹公仔”、“客家农耕工艺品”、“客家风景烙画”等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同时,大力培育旅游演艺市场,打造了展演客家特色文艺的对外窗口——“客都艺韵”剧场,推出了山歌剧《等郎妹》、广东汉剧《诗娘》、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梅州“足球之乡”的传统优势,推进景区休闲运动与体育产业的结合,举办“谁是球王”、2014年洲际四国青年篮球巅峰争霸赛、2013年梅州国际铁人三项赛暨首届“海峡杯”小铁人友谊赛、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利用梅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南药、温泉等资源,引进开发了中山大学粤东医院、世界(蕉岭)长寿养生文化城、银竹养老养生城、中爱爱心老年公寓国家级生态养生养老基地等知名医疗保健机构和养生养老项目,让梅州成为保健养生乐园。

四、健全机构,强化宣传,切实保障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

(一)健全工作机构。为加快推进创建特色区的各项工作,2011年2月,市委常委(扩大)会通过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后,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等任副组长的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0月,又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由省编办批复同意设立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特色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管委会有事业编制15名,其中主任(兼书记,按正处职配备)1名、副主任(按副处职配备)2名,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科、招商开发科、市场推广科4个科室。同时与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合署办公。2013年各县市区成立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领导小组对接管委会工作,同时文化旅游特色区创建工作纳入了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由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负责考核。

(二)强化公司运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于2012年9月15日组建了梅州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经过2年多的发展,公司先后打造出同学汇、梅州艺术创作与素质拓展(长教)基地等文化旅游休闲驿站特色品牌,并获国际青年旅舍联盟授牌;投资开通“天津—郑州—梅州”航线,开发寻根宗亲游、国际慢城游等精品旅游路线产品,积极引导梅州本地游客“走出去”和外地游客“引进来”,助力做好引客入梅文章;设计开发《客家山居图》、《客家家训》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旅游聚合平台“你好梅州”,成立广东客家文化创意研究院,为本土文创产品开发搭建广阔平台;抢抓广州-梅州对口帮扶机遇,计划与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起广州(梅州)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打包整合三河原航运公司、松口港务所等市属国有资产,实现公司可使用资产价值突破6亿元,同时以国有资产入股等形式与民营资本加强合作,成立了梅州客博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松口南洋古道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梅州文化旅游航运服务有限公司3家混合所有制子公司。今年9月,客博汇公司代表我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受邀参加由省国资委主办的2014年第二次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项目展示对接活动。目前,文旅公司已涵盖航线、航运、主题酒店、投融资、文化创意等多种业务领域,正朝着专业化经营、多元化投资、综合性发展的文化旅游集团健康发展。

(三)强化宣传营销。针对与我市地缘相近(汕潮揭、珠三角等地区)、人缘相亲(中原、北方等地区)、交通联动(上海、海南等地区)等重点区域,结合游客不同心理需要进行精准营销推广,通过在中央四套、广东卫视、香港有线电视台等主流电视频道黄金时段持续播出15秒城市推广宣传片,在《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新京报》、《香港商报》、《羊城晚报》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报纸及发行量大的地方报纸刊登近百篇梅州推介文章,在广州、郑州市区主干线等人流密集区域投放公交车身广告等方式,充分放大我市1200万元城市旅游形象推广资金使用效应,差异化塑造“世界客都”、“叶帅故里”、“国际慢城”、“长寿之乡”、“温泉之都”、“红色苏区”等特色品牌。组织举办2014年广东梅州文化旅游交易洽谈会、“博览天下”梅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客都情”海峡两岸四地书画交流展、“贺金婚·传家风”梅州寿星集体祝寿、“2014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来梅采风等“引客入梅”系列活动,吸引全国450多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等国内知名作家、两岸四地书画名家、中大、华师等11所重点高校学生等重点市场客源及行业精英来梅洽谈、采风、交流,通过其亲身体验及作品流传树立梅州良好的文化旅游口碑。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新兴智慧旅游网络宣传渠道,拓宽梅州宣传推广受众面。目前,管委会运营的“梦里客家”微信订阅号关注量已近2万,“掌上梅州”微信服务号已升级改版为我市首个文化旅游产品聚合平台,联通、电信公司已开通来梅公益欢迎短信业务,《文化旅游一册通》印发并在全市景区、酒店、火车站等派发,为广大游客提供梅州最新实时文化旅游资讯和服务指引。指导梅县区雁洋镇于2014年6月通过国际慢城联盟认证,成为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参加2014国际慢城联盟年会,向29个国家(地区)189个慢城成员介绍交流雁洋及梅州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城乡统筹、文化传承、旅游产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递梅州声音、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胡春华书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集聚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发展的主线,落实两大政策,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文化与旅游、生态、金融、体育、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全力推动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一)策划打造梅江-韩江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带。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从梅县松口至丰顺留隍的南洋古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形成梅江-韩江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带,重点打造松口、三河、茶阳、百侯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整合开发高陂陶瓷、留隍温泉、大麻万福古寺等现有文化旅游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水利、农业、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及生态、客家、航道、侨乡、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特色开发,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串珠成链、联动发展。

(二)扎实推进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雁洋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重点项目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体系等建设,重点推进雁上村美丽乡村、中国收藏文化(梅州)示范基地、三乡养生度假村、雁洋慢城创意园、文旅养生度假村、汽车自驾游营地等核心项目的建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三)全力加快松口古镇保护性开发。在继续整合盘活松口老船厂、港务所等闲置国有资产,以国有资产使用权入股等形式深化与民营资本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松口古街改造、老船厂升级、关帝庙修复、共和世嘉特色餐厅建设等“十点一线”项目,启动“千年古镇·南洋古道”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引导开发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古镇旅游活动产品,实现松口古镇的整体保护性开发。

(四)创新引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2014年9月25日,市编办正式批复我委加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我委将加快制定《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暂行办法》等具体实施意见,重点推进百村千幢传统民居保护性利用工程等核心项目,与省文化厅加强对接,争取集展示、展演、体验、交易于一体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院项目落户梅州。

(五)持续开展梅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针对与我市地缘相近(汕潮揭、珠三角等地区)、人缘相亲(中原、北方等地区)、交通联动(上海、海南等地区)等重点区域,通过在主流电视频道、国家级、省级重点报纸及发行量大的地方报纸、重要户外节点投放广告,制作梅州城市系列主题图书、报道文集,引入外来媒体来梅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深度推广梅州“世界客都、叶帅故里、国际慢城、长寿之乡”特色旅游品牌。同时,结合招商引资需要,继续举办梅州文化旅游交易洽谈会等大型文化旅游展会并主动到重要客源地进行文化旅游推介,策划引客入“城”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特色区官方微信、门户网站建设,通过平台搭建汇聚人气、做好引客入梅文章。

(六)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借助梅台航线开通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梅州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深化与台湾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荣。利用雁洋镇获评“国际慢城”的机遇,推进梅州雁洋与意大利奥维托、南京高淳、台湾花莲等29个国家(地区)189个国际慢城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参加国际慢城联盟年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梅州宣传推介,广泛传递梅州声音,争取与国际慢城联盟总部意大利奥维托市缔结友好城市。利用“松口·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作为国内唯一“印度洋之路”项目的巨大优势,发挥梅州侨乡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和 “印度洋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梅州丰富的华侨、乡贤资源,积极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建立外出乡贤名录,鼓励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助力家乡发展。

旅游局个人工作总结 篇8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加深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精神实质,用心向基层领导学习,虚心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既是区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更是进一步强化自身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在区直机关工作的干部,我深深感到,只有充分利用在基层挂职锻炼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强各方面学习,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把握国家的系列方针政策,才能转换好新角色,适应好新环境,履行好新职责。一年来,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能认真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__县“两会”精神,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结合业务工作,加强对国家培训就业、社会保障、支农惠农、征地拆迁以及治安法、村民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在具体工作中,为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我首先查阅有关资料,熟悉把握__镇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并积极主动向镇里领导和同志们请教,虚心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领导方法,甘当小学生,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始终摆正自己的位臵,努力搞好自己角色定位,不缺位,不越位。在初步熟悉镇里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后,我从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工作重点等多个方面与原来的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自己应从过去业务工作为主转向现在综合管理协调为主。同时,为了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主动积极地与镇领导、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多接触、多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印象和了解,熟悉乡镇村工作运转机制,熟悉负责和协助分管工作主要业务和工作特点,使自己能够尽快融入镇党委、政府工作氛围之中。总之,通过加强学习,积极适应角色转换,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多办实事好事。

根据镇党委分工,我主要负责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协管政法、综3治、党务、土地工作。同时,根据梧州市、__县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实际以及原单位的优势条件,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积极抓好我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根据《__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县被征地农民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苍政发[20__]75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我镇都坎村、恩义村、林水村、四合村等村有关被征地农民确认申报、资料收集、审核和数据录入工作。至8月中旬,已为我镇符合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共20__人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缴费档次计算,为被征地农民争取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经费195500元。下一步还将为我镇所有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办理并购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效推进,妥善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有利于消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县“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园区建设(招商)年”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协助推进市县旅游产业发展。能发挥对旅游工作熟悉优秀,协助和配合梧州市旅游局、__县旅游局做好对上协调沟通、项目经费落实工作,积极参与梧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宝石节旅游嘉年华、饭店评定、A级景区评定、旅游安全检查、导游资格考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旅游资源调查等工作。

1、争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首设梧州考区。为突出梧州作为旅游客源地和集散地优势,节省梧州考区考生考试成本,更好地培育培养导游等旅游专业实用型人才,积极争取自治区旅游局有关处室支持,从20__年起,在梧州首次设立了广西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点。这是梧州继南宁、桂林、柳州、北海之后首次成为广西第五个考区。为做好考区工作,确保首次考试不出差错和问题。我全程参与相关工作,从考区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流程、考点考场布臵、考试监督检查等加强指导、亲手帮教,确保了首次导游考试在梧州成功举行;

2、加大支持“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党校等部门《关于开展20__年农村党员大培训的意见》(桂组通字[20__]154号)和梧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送培训下基层促发展”活动的通知》(梧组通字﹝20__﹞74号)精神,争取到经费2万多元,积极协助梧州市旅游局在藤县石表山景区开展“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和在__镇举办的“送培训下基层促发展”乡村旅游培训班,在培训师资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

3、积极指导申报和联系协调有关项目和资金。经过项目单位积极争取和本人的努力,20__以来落实自治区旅游局扶持梧州市旅游集散中心(落户__镇)、苍海旅游项目和李济深故居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个,已实际到位资金110万元,其它项目和资金也正在努力争取和紧密跟踪。

(三)协助做好自治区重点工程长州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下小河弃土场恢复施工工作。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下小河弃土场用地为我镇林水村、都坎村集体用地,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该弃土场一直无法投入使用,导致土石方开挖无弃土场填放,工程施工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根据__县统一安排和部署,积极做好重点人员帮教工作,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增强责任、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确保了重点帮教人员思想稳定,确保了下小河弃土场恢复施工并投入使用。

三、加强养成,严格要求,坚持廉政勤政。

挂职期间,我始终坚持勤俭朴实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克服远离家庭和亲人病故等带来的系列困难和不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树立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能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积极参加“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服务基层,工作中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的行为和问题。

上一篇:个人贫困证明申请书怎么写下一篇:郑州小升初分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