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共享系统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共享系统(精选8篇)

人力资源共享系统 篇1

$也成为资源名称的一部分)的方法后,别人就能轻易找到到这些特殊的共享资源。如果您开机进入系统的密码过于简单,网上流传的一些非典型 软件如“肉鸡杀手”等都能立刻查到您的计算机的地址、用户名及一些简易密码而侵入到您的计算机。这样,这些特殊共享资源就相当于在我们的系统中开了一扇后门,如果不注意防范,危害是很大的。

要进行卓有成效的防范,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计算机中关闭这些特殊共享资源。要禁止这些共享,打开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共享文件夹>共享,在相应的共享文件夹上按右键,点停止共享即可。但是,计算机重新启动后,这些共享又会重新开启的。如果每次开机都要如此操作一番,您不烦才怪哩!笔者有两个方法,可避免您的这个烦恼。具体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批处理命令法,

先用记事本编辑如下一个文件:

图一 用记事本创建批处理文件

见图一,将它保存为delshare.bat。注意,这个文件是假设您的计算机有C、D、E、F、G、H六个分区,如果您的计算机只有C、D、E三个分区,则上述文件中可删去net share f$ /del、net share g$ /del、net share h$ /del这三行。然后,将该文件或其快捷方式放到C: 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Start Menu Programs启动文件夹之中即可。重启计算机即可开机自动关闭这些特殊共享资源。

第二种方法,注册表法。打开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分支,在其下新建“字符串值”,命名可随意,比如“delshareC$”,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左键单击“修改”,在接着出现的“编辑字符串”窗口的“数值数据”一栏中输入“net share C$ /del”(不包括引号)按“确定”按钮。同理添加“字符串值”如“delshareD$”,“数值数据”为“net share D$ /del”等,有几个分区就加到哪为止。之后保存注册表重启计算机,也能实现开机自动关闭这些特殊共享资源。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共享系统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知识共享,信任,互惠模式,自我效能

1 引言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企业持续增长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共享是知识获取的一种便捷手段, 虽然企业认识到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但是为此而进行的许多努力的成效并不显著。Liu (2008) 实证研究认为, 员工希望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并与团队成员共享, 但是存在顾虑和障碍, 而且动力不足, 一方面是出于对自身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护, 不愿意在竞争中失去个人的技术地位和优势;另一方面缺乏从外部获取知识或在与同事共享知识时获取知识的意识。这些问题和障碍主要来自于员工对知识共享行为可能产生的精神上、认知上结果的判断, 导致知识共享动机不足[1]。

Grover和Davenport (2001) 研究认为强化员工动机是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质[2]。改变知识共享动机的方式有三种:基于工具的 (tool-based) 、基于激励的 (incentive-based) 、以及以上两者的集成[3]。其中, 使用激励手段如报酬系统促进员工知识共享的基于激励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改变员工的知识共享动机和行为。Collins (2006) 提出“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知识共享[4]。虽然学者们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共享有重要影响并进行初步分析, 但现有研究对人力资源系统以怎样方式作用于知识共享尚不清楚, 而且尤其缺乏我国企业情境下的验证。因此,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知识共享的作用路径, 这对化解员工知识共享障碍、改变员工的激励模式具有探索性价值。

2 理论背景

2.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Wright (1992) 认为任何单个的人力资源实践由于不具备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 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 不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Becker和Gerhart (1996) 指出研究单个人力资源实践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会受到限制, 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理解需要从系统的视角出发, 考察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不同部分之间互补或整合效应的影响[5], 因此将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践组合起来作为系统进行研究, 理论中将其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HRMS) 。它不同于先前人力资源实践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既强调内部相互契合的横向一致性, 又强调外部与企业战略、组织价值等契合的纵向一致性, 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有机整合而形成HRMS的效果将高于单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简单相加起来的功效。以往的研究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成承诺型系统、控制型系统、参与系统、平等型系统等[6], 这些不同分类的系统都是由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工作设计、内部职业机会、培训与教育、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就业保障、工作说明、申诉程序、信息共享、发言权机制、利润分享、态度评价等十几种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组合而成。

2.2 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共享影响的情境因素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个人知识共享的影响, 其前提是明确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个体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体动机、个体能力、个体偏好、组织氛围、组织情境、知识特性等方面[2,4,6,7,8]。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系统通过哪些影响因素对员工知识共享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主要有Cabrera (2005) 设计知识共享动力模型, 剖析人力资源系统如何通过构建知识共享的环境、形成知识共享的态度和知识共享的标准从而促进知识共享[9];Collins (2006) 针对“承诺型”系统将组织的社会氛围 (信任、合作、共享的规范以及共同的语言) 作为中介变量, 验证“承诺型”系统通过社会氛围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4];Minbaeva (2005) 则认为至少存在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这一过程, 分别是知识接受者的能力、语言和知识共享的环境。这些研究不但使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系统以整体、系统的方式影响员工的知识共享, 而且还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中间过程, 但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源系统通过怎样的路径关系影响该过程仍然极为有限[10]。Cabrera (2005) 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共享的主要影响要素有:社会关联结点、共同语言、信任、团队认可、可预知成本、可预知报酬、自我效能、互惠期望、知识特性和个人偏好等[9]。本文从中选取使用频率较高且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因素:信任、互惠模式和自我效能, 作为人力资源系统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2.3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将信息传给另一方, 帮助其理解、学习信息的内涵, 并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以发展个体新的行为能力的过程。知识共享是个体在组织内与他人共享自己知识的行为, 是在给予基础上的获取和持有个体与他人共享组织的相关信息、观点、建议和专长。对于员工来说, 知识共享是与同事交谈并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高效、更快;对组织来说, 知识必须最广泛地被吸收并利用,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11]。因此知识共享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本文所指的知识共享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3.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对员工实施激励的主要职能, 并承担着个体知识共享动机、能力以及组织氛围形成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开始研究员工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来增强员工知识共享的主动性。Collins (2006) 提出“承诺型”人力资源系统能够激励员工知识共享[4],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工作设计可以给予员工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共同工作, 有利于员工的知识共享。合理的员工配置能够形成知识型员工社区, 实现知识相互交流和学习;正规的培训与开发能使员工接受组织的价值观, 增强知识共享的有效性[12];结合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贡献程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可以激励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6];基于团队的薪酬设计, 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共同完成任务来增进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

3.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信任

Davis和Schoorman将信任定义为“因为另一团队未来会给予回报而自愿奉献的意愿”。信任的三个相关因素为:能力, 即对他人能力和技能的信任;利他, 即愿意帮助别人;正值, 即相信他人会公平对待对方。本文中我们将信任理解为企业员工对他人能力和技能的信任。企业通过正规招聘, 有效地招聘到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能够满足组织职位要求的员工, 能够增强员工之间对对方能力的信任程度。关注员工发展的绩效评估能给员工提供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从而提高员工对自己和别人的信任。如果员工之间有更多参与交流和工作的机会, 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会更强[13]。企业通过提供正规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内部晋升政策、工作轮换、团队工作设计等方式来增加员工交流和一起工作的机会, 为员工交流创造相互信任的环境;而基于企业或团队产出的薪酬将员工和企业目标联系起来, 通过识别组织贡献和加强员工满意促使员工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从而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企业情境[14]。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2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形成一种信任的氛围有正向影响。

3.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是为了维持个体或组织间的声誉、权力以及长期关系而进行的社会交换。当团队中存在很强的互惠模式时, 员工相信他们的知识贡献努力会得到回报, 而产生基于回报的个人努力和贡献。企业采用基于团队工作的工作设计、促进团队合作的绩效考评政策以及相应的鼓励团队内部合作的薪酬设计, 促使员工之间形成一种互惠模式, 团队员工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2b: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互惠模式有正向影响。

3.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自我效能

自我能效是一个源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社会心里学概念, 是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的感知[7], 它不涉及技能本身, 是自己对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的自信程度。在企业中, 自我能效是指为达成组织目标, 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任, 是自我评估的一种形式。Bandura (1997) 认为对员工进行标榜典范学习、角色扮演、分享成功经验和口头说服四种正规培训方法, 能给员工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相互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 从而提高员工自我效能;绩效考核可以让员工确定并相信自己能够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 使员工自我效能提高;组织内薪酬体系能够对按时完成企业目标的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当员工完成组织工作并得到组织薪酬激励时, 员工自我能效提高[10]。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2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自我效能有正向影响。

3.5 企业情境因素与知识共享

Nonaka (1994) 认为员工之间的信任是促进组织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如果员工之间缺少信任, 即使企业里存在知识共享的机会, 也难以产生共享行为。当员工信任和认同另一人时, 共享的动机和意愿才会强烈, 才可能形成共享行为。Davenport和Prusak (1998) 认为信任必须是可以感觉到的, 组织员工必须能够感觉到信任, 才会产生交换知识的动机。信任创造并且保持这种交换关系, 而这种交换关系能够导致高质量的知识共享[15]。当组织内有信任情境时, 员工更愿意交流与合作, 知识共享的意愿和动机会更强烈。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3a:信任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

互惠模式源于一套被员工接受的社会规范, 这是一个团体将其自身的资源传递到另一个团体中, 促使另一团体作出回报, 这暗示人们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回应作出相应的行为, 但是当他们没有感到期盼的回应时, 他们会停止这种动机以及行为。这种互惠模式强调员工间给予和获取共存的公平意识, 能够促使人们贡献知识的动机。当一个集体中有很强的互惠模式时, 个体相信其知识共享行为能产生互惠行为, 从而更愿意与其他成员分享知识, 所以互惠模式也是知识创造者的主要动机。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3b:互惠模式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

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人能够提供给别人有价值的知识的能力的感知。Judge 和Bono (2001) 分析研究发现, 员工自我效能能够直接影响个体态度, 以自我效能为基础的动机能够激励员工追求自我能力的提高。自我能效由自我激励体系构成, 自我激励能够影响员工决策和行为。高自我效能的人遇到问题时, 相信自己有能力坚持下去解决问题, 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该问题。在组织内其他成员遇到问题时, 高自我效能的人可能会因其具有较高的自信心, 认为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知识与经验, 愿意将知识分享给他人一起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研究发现, 具有高的水平、技能、能力的专家更愿意在网络上提供有用的建议, 将自己有用的知识与组织共享, 使得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这种自我效能的提高能够激励员工将他们的知识分享给他人[7]。Cabrera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合作意愿, 增强知识共享动机[9]。因此, 我们提出假设:

H3c: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假设模型见图1所示。

4 结论

本文定性分析了人力资源系统通过影响企业信任、互惠模式、自我效能等情境因素促进员工知识共享的过程, 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员工知识共享纳入一个研究框架, 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分析了企业中员工间的信任、互惠模式、自我效能等情境要素在此关系中的作用, 提出了具有实证意义的七个假设, 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为企业促进与强化员工间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 也能够使企业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情境因素中信任、互惠模式、自我效能等情境因素对促进员工知识共享的关键作用, 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思路。

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共享机制 篇3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格资源发现资源收集及发布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指数方式增长。庞大的教育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资源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1)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虽然市场上的教学资源库产品丰富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又感觉无序、无效的资源太多,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有效资源。

(2)无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每一个优秀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原创性,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现有存在的抄袭或盗用他人作品的情况严重打击了原创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造成当前教育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3)信息孤岛。各类教育组织纷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发教育资源,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都自行管理,有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软、硬件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使大量信息被锁在各个小岛的数据库中,现有的网络服务器犹如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利用率低。

(4)搜索困难。由于互联网的异质性(包括软件和硬件),很多搜索引擎没有覆盖所有教育资源,资源搜索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使得在网上搜索到有用资源变得比较困难。用户必须知道所需教育资源所在的位置,才能通过各种接口进行訪问。

整合分散、无序的教育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避免盲目重复开发,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2.网格及其优势

网格的实质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实现对大规模分布资源(包括带宽资源、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等)进行管理,它是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存储、计算、访问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持虚拟组织的系统,网格组织中的不同成员具有不同的权限,最终实现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信息孤岛,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格的优势有:

(1)实现资源全面共享:网格能够实现应用程序的互连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全面共享。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是一种硬件的连通,那么网格则能实现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

(2)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协同工作:能够为跨地域、跨学科的大型研究活动提供协同工作支撑环境,多个网格结点可以共同处理一个项目。

(3)检验标准:Ian Foster提出的网格检验标准是使用通用的、开放的和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在地理分布的非集中控制的环境中协同使用资源,并提供非平凡的服务质量。

(4)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动态服务:网格可以实现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服务。

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有:

(1)网格结点。网格结点就是网格计算资源的提供者,包括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布的、具有异构特性的集群系统、数据库、高端服务器、MPP系统大型存储设备资源等。

(2)宽带网络系统。宽带网络系统对网格计算提供性能影响很大,在网格计算环境中,要想获得计算能力“即连即用”、通信服务延迟小且高可靠,都需要有高质量、高速度宽带网络系统支持。

(3)资源管理。主要解决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

(4)任务调度。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5)监测工具。网格环境下,资源和服务的添加、更新及退出等信息变化非常频繁,需要有一个发现机制来汇总以便在任务调度进程中能找出最优组合,监测工具承担了此项功能。监测工具是资源发现和任务分配的基础,为其它的网格中间件提供了必要的与资源有关的性能数据。

(6)可视化应用层工具。网格计算的主要领域是科学计算,但想要从海量数据中通过人工分析的方式得出正确的判断并非易事。如果把计算结果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摆脱理解数据的困难,能在网格计算中传输和读取的可视化工具变得尤为重要。

3.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结构

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的网格结构有三个层次:硬件和资源数据库、网格服务器系统和用户门户,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结构图

第一层,分属于不同组织、大学或其他资源所有者的硬件和资源数据库。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数据库和其它软件,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通过校园网进行连接。

第二层,对用户是透明的网格服务系统。它包括网格软件和电网接口,用户通过网格门户接口搜索资源,应用软件使用网格服务器通过将参数转换为软件。

第三层,用户门户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它指示网格服务器启动,并根据服务情况暂停服务器。

4.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

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元数据、资源发现机制和资源收集及发布机制。

A教育资源中的学习对象元数据

学习对象是指一切可为教学和培训目的服务的对象,包括实训设备、教材等物理对象,也包括网络课件、教学软件等数字对象。学习对象不论大小,可以小到一张图片,大到一门课程。典型的学习对象包括人、组织机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资源、工具软件、教学内容和动画课件等。学习对象可以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远程教育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不同的教学系统中使用、重用或引用。

nlc202309020420

根据CELTS-3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资源中的学习对象元数据有9种元素,如图2所示。

通用信息(General):包括所有的学习对象元数据的通用信息。

生存期信息(Lifecycle):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的历史状态,也包括影响学习对象元数据的人或组织。

元数据描述信息(Meta MetaData):定义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标识符、创建信息、语言等。

技术信息(Technical):包括技术要求和特点。

教育信息(Educational):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教育特性。

权利信息(Rights):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知识产权信息。

关系信息(Relation):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之间的关系。

评注信息(Annotation):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评价和自我评价信息。

分类信息(Classification):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和分类体系之间的关系。

元素连接到子卷,子卷再连接到元数据。如图3所示。

B资源发现机制

资源发现是根据资源请求者的资源请求描述,从网格上为请求者找到满足请求描述要求的合适资源的过程。

每个节点资源所有者的工作是独立的,当一个节点资源所有者接收到检索本地数据库资源的请求时,若局部网络中存在所需资源,则资源路由器返回该资源的节点地址;当所需资源不存在该局部网络时,则将请求传递给他的邻居节点。所以每一个资源节点所有者都有一个邻居名单,并定期检查,删除不作为邻居和添加新的邻居。

关键点是计算信号的传递,包括:记录邻居的行动、判断好邻居、判断资源请求的规律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或得到它的映像。

C.资源收集及发布机制

根据资源发现机制的资源请求规律,将资源存储在本地数据库或得到它的映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收集机制。另一种收集资源的方式是检查收录进网格节点中或从网格节点中剔除的资源,通过目录监控程序检查在网格中每个节点的变化,保持每个节点的邻居列表更新。

5.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应用效果

下面的图表显示了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应用之后每个月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表1中的利用率指的是数据库资源的访问率。第一个月的利用率很低,仅0.095;但20个月之后教育资源利用率达0.865。

图4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利用率

从图4可以看出,反映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系统利用率的曲线图比较陡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利用率越来越接近0.9,体现这个机制确实有效。

6.结论

网格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通过网格技术可以实现广泛共享异构学习资源和地理上分布的系统的目标,不同的用户可以相互合作,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用户可以得到透明的网格服务而不需要知道如何实现服务及由谁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明明.基于SOA的企业网格框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2]张平.网格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4):90-92.

[3]韩光法.基于移动Agent的网格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学院,2005.

[4]周克江,黄悦,江华,等.区域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下网格技术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4):26-27.

[5]庄文献,杨雪.基于网格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的设计[J].情报杂志,2010,29(6):113-114

[6]谢晓兰.基于网格技术的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资源[J].科技视界,2012(15):19-20,22.

[7]杨顺钰.基于网格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O06-O5-01.

[8]程宏兵.网格技术在高职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5):36-38.

[9]王涛.网格资源自治管理和任務自主调度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5.

[10]赵刚.OGSA网格服务在海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资源共享方案 篇4

一、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目的及目标

“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是“家庭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家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全区将在10月13日组织2名家庭教育专家,举办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力争培训家长1000人以上,以帮助广大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科学教子能力,提升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讲座内容

各地可重点围绕下列内容开展讲座:当代家庭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培养、如何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何有效沟通并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如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怎样搞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等。

三、活动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

1.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区里可组成2名以上组成的讲师团在本地开展家庭教育科学讲座。包括开展讲座、报告、咨询、服务等活动。

2.制定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计划。各地要制定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计划,设计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确定讲座时间、场次、主讲人和题目,组织各级家庭专家学者、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及家庭教育志愿者等,通过各级中小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区民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函授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举办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报告会。

3.推进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契机,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活动等平台,开展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广大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现代理念和科学知识,提高教子能力和水平。

二是举办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报告会。区里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具体工作由资源共享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结合本地家庭教育实际和广大家长儿童的需求,在老城区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讲座、报告会和咨询活动。

三是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总结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和做法,并适时推广,推动家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资源共享,合作共育 篇5

努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园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邓志良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是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职教育基地和实验区,内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学院。园区占地7400亩,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建设了设施一流的资源共享平台。在校高职学生6万余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园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共同搭台,市场化运作”的高职人才共育之路。

一、政府主导,建立合作办学体制

1.董事会管理。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高职院校都有省级行政隶属单位,都是独立建制,自主办学,仅靠学校间的相互协调困难很大。因此,常州市成立了派出机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园区教育改革、规划建设、共享管理、协调发展、公共服务等。并且成立了由管委会、五所高职院校、企业代表所组成的董事会。

2.管委会运行。董事会下设高职实训基地管委会,代表董事会行使日常的管理和运作。实训基地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即基地房产、设备都有明确的产权人,确保实现共享,并保障股份合作制各方面的利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分层管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实训基地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由管委会统筹考虑,确保五所学校的实训计划和校外培训计划由高职实训基地统筹安排,确保在完成城内各院校实训任务的基础上,经营实训中心的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及产品生产等。基地各实训中心为独立核算单位,对城内院校实训实行

成本运行。各实训中心在确保完成城内院校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和生产经营,开展社会培训和其它对外服务,取得经济效益。

二、共同搭台,构建合作育人机制

1.政府参与机制。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牵头成立了“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改革发展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高校办学成果奖”、“现代工业中心实训基地管理运行绩效奖”,各院校可以申报科研课题,每年对院校进行绩效考核;牵头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区改革方案》,成立了高职教育实验区教学资源共享委员会、高职教育实验区教学协作组、教务工作组与实践资源协调工作组等专门工作班子;积极在高职教育实验区教学资源共享、共选课资源共享、第二专业“学分互认”、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考级资源共享、互派教学督导、图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院校联合机制。常州高职园区五所院校统一制订了《常州高职园区毕业生质量标准》,主要包含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等评价要素,并且规定要修满既定学分、英语达标、计算机达标、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园区院校之间的合作中,院校之间建立了以五所高职院校特色精品课程为依托,以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学分标准相互融通为保障的课程互开、互选制度,重点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施了“师资整体提升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名师互聘计划”,师资互聘,兼职共享,督导互派;启动了园区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建设、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校企合作机制。园区引进了全国350家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建立了20多个校企联合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的深度融合。并且成立了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就业中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园区集团优势,广泛联系企业和学校,大力推进园区入驻机构与五所高职院校科教联动,开展科研合作项目与人员互聘;以各类型、各行业、多规模企业人才力需求为依托,建立就业大市场,开展人才评价、就业指导、人才招聘等项目的服务。

三、市场化运作,创新合作发展模式

1.常州大学科技园模式。常州市政府与中科院院所、国内著名高校和国家高科技企业合作,成立了常州大学科技园,作为园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在常州大学科技园,成立了由12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的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了大学生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基地;成立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美国PTC学院”、“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印度NIIT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分支机构。常州大学科技园已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2.常州信息产业园模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平台——“常州信息产业园”,是“管助民营,市场化运作”的校企合作产业园,学院与津通国际集团、弘扬集团控股公司等两家企业,三方共同组建津通弘扬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信息产业园”经营管理的主体机构,负责整个园区的基础建设、环境规划、招商引资、学生生产性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以及配套管理职能,背靠政府,服务社会,官产学研用结合、政校企三方共赢。武进区政府每年出资2,000万元,将“信息产

业园”作为武进区“两化融合”的试验区加以建设,入驻信息产业园企业既可以享有园区各种优惠政策,又要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服务。

人力资源共享系统 篇6

一、《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以及抽样问卷调查, 发现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等专业很多学生都是文科生, 对技术等理工类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多为应用, 希望将来工作能够上手应用即可, 并不要求深入了解开发的技术流程。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很广, 但是对实际的帮助却又很有限, 将来也不会去从事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工作, 不如直接学习人力资源软件、薪级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对照工作更有帮助。正因为如此,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遇到难处有:第一、如果注重技术方面, 往往会流于形式, 学生只是简单应付;“同时老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可能也很有限, 没有或者是缺乏实际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直接工作经验, 使得课程显得不够生动”[2]。第二、课程上机是比较棘手的教学过程。比如我们是54学时, 其中8学时上机, 学校购买了用友等商业软件, 但是在8学时里面, 将商业软件用于教学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能掌握的功能很有限, 而且学生兴趣也不大。因此, 如何化解这些现实存在的难题, 找到比较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是非常迫切的。

二、《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思路

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等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懂信息技术、懂管理、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应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经济管理专门人才”[3]。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 根据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该类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大体思路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 具有较高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社会里的战略性作用。第三、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竞争策略。第四、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法, 知道如何管理、评价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熟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式, 能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技术的规划和管理。第六、能密切关注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发现其内在的商业价值, 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使用能力。

三、《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方案

资源共享课, 顾名思义, 是将教学资源电子化, 利用网络上供学生自由获取。需要根据课程建设思路提供列出资源共享清单, 并设计每种资源的建设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的资源有七种。第一、上课讲义。讲义比较系统、全面、详细, 可供学生反复阅读。第二、教学案例及阅读材料。可供学生课前阅读, 节约课内时间。第三、实验教学软件。第四、精彩视频等信息技术实时动态分享。视频通常也是一些案例, 以视频的形式展现, 往往更精彩, 更有吸引力。第五、优秀学生作品 (包括历届学生) 。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共享, 不仅可能给学生提供借鉴, 也是学生完成作业的一个参照。第六、作业、习题。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习题以及完成后的作业共享, 便于管理课堂。第七、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及国际贸易等管理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展示与介绍。

四、《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效果

通过一年的建设, 该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第一是教学资源更完备。通过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集中一段时间充实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使教学更为便宜利。第二、教学互动更好。除了课堂, 学生还有一个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获得资源、进行交流与讨论、提交作业、自由表达, 学生的参与性更高, 师生互动更好。第三、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学生更容易获得应用型技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新应用了解更充分, 学习效果更好。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非常现实的选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如果注重技术方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学生只是简单应付, 课程上机是比较棘手的教学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懂信息技术、懂管理、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资源共享课建设需要根据课程建设思路提供列出资源共享清单, 并设计每种资源的建设方案。通过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教学资源更完备、教学互动更了、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程传慧.经济类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 (7) :71-73.

[2]徐生菊.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 :166-167.

人力资源共享系统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虚拟机资源共享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局域网式文件共享

教学目标

1.巩固局域网中计算机ip的设置方法。2.巩固计算机用户账户密码的设置方法。

3.掌握物理机与虚拟机实现互访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物理机与虚拟机实现互访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

演示法、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学法

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局域网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局域网中所有计算机必须处于同一网段。2.下列IP哪些分别处于同一个网段?

A、192.169.5.99 B、192.168.5.133 D、192.169.5.33 C、192.168.5.199

3、如何给计算机修改密码?

方法一:单击“开始”-----单击“控制面板”-----单击“用户账户”-----选择“管理员账户”-----单击“创建密码”-----输入新密码-----确认

方法二:右击“我的电脑”-----单击快捷菜单中的“管理”-----选择“本地用户和组”-----双击子菜单“用户”-----右击“administrator”-----单击快捷菜单中的“设置密码”-----输入新密码-----确认

二、讲授新课

虚拟机是利用主机的资源(如CPU、内存、硬盘),模拟出的一台新计算机。既然是一台计算机,我们也可以让这台计算机和其他的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虚拟机实现共享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在物理机和虚拟机间拖拽文件 方法二:把物理机和虚拟机组成一个局域网 方法三:利用Vmware上的共享文件夹功能 方法四:在本机上开FTP 方法五:利用远程控制软件 方法六:利用虚拟光驱 本课任务

把物理机和虚拟机组成一个局域网 步骤:

1、开启虚拟机,设置桌面图标,如下图

2、设置虚拟机IP,物理机和虚拟机的ip一定要在同一个网段里,即ip地址里面网络号相同而主机号不同,且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完全相同。

提示:

技巧提示:打开物理机的ip地址属性,对照设置,仅有红色的圈里对应的数字不同!

要求:虚拟机红色圈对应的数字设置为物理机对应数字加上100!

3、设置好虚拟机IP,在虚拟机桌面新建文件夹并设置为共享,用我们学习的方法访问。

4、我们把虚拟机比作一个房间,而设置了IP就像是把我们的门打开了内锁,而门外面还有一把锁没打开,下面外面来打开外锁:

提示:

上图就是两把锁,默认状态是锁着的(即禁用的)!

右击“网上邻居”----属性,找到这两把“锁”,分别右击-----启用,打开两把锁。

5、我们再去访问虚拟机的时候,会弹出下图:这是虚拟机内部资源的一种安全控制,我们需要设置虚拟机用户密码。

6、虚拟机的控制面板中没有“用户账户”,只能通过第二种方法修改密码。

7、返回步骤5的用户和密码输入窗口,输入账户和密码

用户名:administrator 密 码:你们设置的密码

三、练一练

1.把虚拟机中的新建文件夹改名为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共享属性将被取消!

2.设置该文件夹的共享属性。

3.在物理机的桌面新建文件夹并改名为“局域网”,并设置为共享。4.在虚拟机中访问物理机,复制“局域网”文件夹到虚拟机“陈老师”文件夹中(你们自己的电脑上为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5.在物理机中访问虚拟机,打开虚拟机“陈老师”文件夹(你们自己的电脑上为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直接把“局域网”文件夹拷贝到打开的“陈老师”文件夹中(你们自己的电脑上为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6.在虚拟机中访问192.168.4.2计算机,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复制在该计算机共享的“作业”文件夹中。(复制完成后,立即关闭该窗口!禁止删除其他同学的文件夹!)

小结

知识要点:

1.设置虚拟机的IP,且与物理机在同一网段。

2.设置虚拟机的用户密码,在物理机“网上邻居”中打开2个虚拟机链接。

3.虚拟机与物理机的互访,实现资源的共享。

探索

——在虚拟机修改用户密码的窗口位置新建用户,并设置密码,请旁边的同学访问你的虚拟机,并使用新用户及其密码,能访问么? ——如果你自己的物理机再次访问该机上的虚拟机,还会输入密码么?如果把上次访问虚拟机的用户禁用了,再次访问又是什么效果呢?(禁用方法:选中要禁用的账户,右击----单击“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勾选“账户已禁用”)

反思

上一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下一篇:《组织关系转移登记表》和《组织关系介绍信》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