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巨人的花园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本剧巨人的花园(共7篇)

课本剧巨人的花园 篇1

主角:巨人 拉拉

配角:小米 小鱼 春姑娘 小莫 剧本 巨人的花园

音乐 1(欢快)旁白:

从前,有一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孩子们欢快出场:

我是小米,我最喜欢花园里的红玫瑰了,瞧,多美多香。说着俯身去闻花香,很陶醉的样子。(从树后出来)

我是拉拉,我常常藏在蔷薇花丛里,那样捉起迷藏来,他们就找不到我拉。说着藏进花丛里。(从花丛中出来)

我是小鱼,我最爱在树阴底下睡午觉了,拿张荷叶盖住脸。(拿着荷叶走出来)小米跑到小鱼旁边,把他拉起来,:别睡了,小鱼,我们找拉拉玩游戏吧。半天没见拉拉了,他到哪去拉? 小鱼揉揉眼睛说,没看到啊。

拉拉从花丛里跑出来,蒙住小米的眼睛:猜猜我是谁?

“拉拉”小米搬开拉拉的手,:你们听说了吗?巨人马上要回来了?

“啊,他什么时候回来?”拉拉非常失望,:他回来了,我们就不能象现在这样无所顾忌地进来玩了。我听妈妈说,巨人最讨厌别人进他的花园了,他会象扔一块小石头一样把我们扔得远远的。

小米:啊,那真是个坏脾气的大人!他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呢?

小莫:传说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他一回家就把门关的死死的,谁也不爱见。拉拉:那我们还是小心一点,看到他马上躲起来吧。

这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孩子们抬头一看,一个象树那么高的人已经站在他们面前,他一看到有人闯进了花园,非常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的!都滚出去!他的声音和打雷一样。(恐怖的音乐 2)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四周一片沉寂,连树上的小鸟都不再歌唱。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想:我得想个办法让这些讨厌的孩子进不来,这样我就可以安静地享受了。

巨人用他巨大的手掌,很快就在花园周围砌好一堵高高的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巨人大笑:哈哈,鲜花,阳光这些都是我一个人的拉。这些讨厌的孩子再也进不来了。巨人在树下开始呼呼大睡。

这样孩子们只能远远地望这曾经的乐园,再也进不去了。孩子们在围墙下观望着,叹气。拉拉:这围墙真高啊,我连一朵花都看不到了。

小米:我和小黄鹂约好下午给它送石榴的,那石榴可甜了,我的小黄鹂该等急了吧。拉拉:我们还是回家吧,围墙这么高,巨人这么凶,我们进去了也没有用啊。旁白:(音乐 3,北风声)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道具一转,变成积雪的枝桠。巨人孤独地待在花园里,自言自语:这个季节怎么这么奇怪啊,呼呼的北风一下子就来了,温暖的阳光到哪里去了呢。我还是躲进家里围着火炉吧。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走到花园里,很快又跑进屋子里去。他说:“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到处冷冷清清的”他第一次觉得孤独。这时在围墙的外面,孩子们又聚在了一起。

拉拉:春天来了,花园有许多好看的黄蔷薇呢,现在一定开了吧,那些桃花,迎春,杏花肯定又在一起说悄悄话了。说着不住的张望。

小米:去年冬天这么冷,小黄鹂没有食物,不知道有没有冻死饿死。以前都是我带他们回家吃东西的。

拉拉:我真想念花园里热闹的春天啊,到处是小鸟的歌声,到处是盛开的鲜花。两个人竖起耳朵听花园里的动静。

拉拉:怎么静悄悄的,一只鸟的声音都没有啊,橡树上那只小喜鹊不是最爱清早唱歌的吗?

小米:我们悄悄进去看吧。

拉拉:围墙这么高,我们爬不进去啊。

小米找到一块砖头,有这个帮我们呢,我们砸个小洞,悄悄溜进去看看。

两个孩子动手砸了一个小洞,然后爬进花园,当他们进来的时候,就被花园的萧瑟惊呆了,到处是积雪的树枝,小草,蔷薇花丛都被雪深深的埋着,北风呼呼的刮着,孩子们冻的发抖,但还是急着寻找自己的伙伴。(萧瑟感的音乐 4)

拉拉:为什么到处是积雪啊 ? 外面明明是春天呢.小蔷薇,你在哪里啊? 小米:小黄鹂,你还好吗,快回答我啊 1

拉拉:这里为什么这么冷啊。(孩子们找不到昔日的朋友,伤心的要哭了)拉拉:我的小蔷薇,它一定是被冻死了,小米:我的小黄鹂也一定是被饿死了。齐说: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这时候又一个奇迹出现了,春姑娘带来了温馨的阳光,带来了迷人的花香,带来了小鸟的歌唱。齐说:春姑娘好!

春姑娘:小朋友们好!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春天在哪里)

那美妙的歌声使寒冷中昏睡的巨人睁开了眼睛,看到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巨人:春天!美丽的春天!可为什么我这没有春天!为什么?为什么? 孩子们看到巨人都害怕的躲到了春姑娘的身后。春姑娘:告诉你,因为你太自私了!巨人:你是谁啊?

春姑娘:我是春姑娘,哪里有孩子的地方,哪里就有我春姑娘。巨人:那你为什么不到我的花园里来。

春姑娘:告诉你,对那些自私的家伙,我就要让他见不到温馨的阳光,闻不到鲜花的芳香,听不到小鸟的歌唱。

巨人:噢,原来是这样,是我赶走的孩子们,是我赶走了春天。原来没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们就是最美丽的春天。

春姑娘:你说得对,你应该丢掉你的冷酷无情,换上一颗爱心。齐说:那么你才会有一个美丽的春天。

巨人:对,对,孩子们才是最美丽的春天!孩子们我要把这个花园送给你们,从今以后,这个花园就是你们的了!我们一起把围墙拆了吧!

于是,他们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拉拉把朋友们重新叫回来,小米,小鱼,青青,小莫快到花园里来玩啊。

孩子又可以在花园里快乐游戏了,欢呼声,鸟叫声响彻花园的上空。全体配音出场共念旁白:

课本剧巨人的花园 篇2

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整理、内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重要的思维能力。根据本课特点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内容、语言、文体特点”三个角度选取了三个“比较点”,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建构童话意义,缩短了进入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的阅读提高效率。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溢”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等12个生字;会联系课文语境大致理解“训斥、斥责”等词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通过比读,领会故事内涵,懂得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领会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多次比读,读懂故事,积累语言,领会童话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

2.自读课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反馈:(1)认读字词(重点读准两个翘舌音)。

(2)选择难写字抄写(重点写好覆牌添辣)。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多次比读,深入文本

(一)第一次比读———花园景色的变化

读课文,找出描写花园景色的四字词语。

鲜花盛开 狂风大作

绿树成阴 雪花飞舞

鲜果飘香 冰雪覆盖

白雪一片 寒风刺骨

草翠花开 鲜花凋谢

绽出绿芽 树叶飘落

1.读词,边读边想象边体验。

2.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

3.在这些词语的帮助下,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可以这样说:当()时,花园里()。

4.简单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提炼、整合信息。此处通过对花园中景色变化的比读,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以词为凭借进行概括故事内容的链接式训练,丰富了此细节的设计内涵和功效。此处比读,着眼对故事内容的梳理。】

(二)第二次比读———巨人前后的表现

太神奇了!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呢?

研究花园主人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1.研读重点语段,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

(1)有一年秋天……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引导学生读好巨人的语言,体会巨人的心情。

(4)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可是后来,巨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研读重点语段,体会巨人的诚意悔过。

(1)“噢!是这么回事呀!”是怎么回事呢?读出巨人的恍然大悟。

朗读,体会巨人的真诚悔过。

【设计意图:此处比读,重在品味语言,抓住描写巨人言行的语句,比读巨人前后态度的变化,旨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建构巨人的形象。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生动有趣。】

3.是什么让巨人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1)研读描写小男孩的语句。

怎样看叫“凝视”?

同学们,小男孩不说话,就是这么凝视着,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冷酷?难道你永远不怕孤独和寂寞吗?我们难道真的这么讨厌吗?为什么不试着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呢?我们会给你带来友情和快乐的呀!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

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那是因为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

(友善、纯真、真诚、尊重、勇敢、热情……)

【设计意图:此处补白,是以学生的想象应合童话幻想的特点。同时,在补白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故事的内核。】

(2)引读下文:

在小男孩的提醒下,巨人终于明白了——回读上面的语段:

“噢!是这么回事呀!”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3)再引读最后两段课文。

(三)第三次比读———原文与课文

比读三个细节,说说改前与改后哪个更好?

1.原文呈现:

“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在妖怪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

这是改后被删的句子,从这段话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产生了哪些疑问?对文中的哪些语句加深了印象?

(预设:从这段话中感受到,巨人一直缺少朋友,很孤独寂寞,所以才会在妖怪朋友家一住就是七年。追溯原因,也许是他长得怪异,被别人嘲笑过,很自卑,对人失去了信任,从此关闭了心门。)

2.原文呈现:

春天又来了,整个乡村到处开放着小花,处处有小鸟在欢唱。然而只有自私的巨人的花园却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块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也让所有的树木披上假装,随后他们还邀来北风和他们同住。北风应邀而至,穿—身毛皮大衣,它对着花园呼啸了整整一天,把烟囱管帽也给吹掉了。“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叫来。”于是,冰雹来了。每天三个钟头他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

3.原文呈现:

“迎来了孩子的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的确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以上是两段被改的文字,读读课文,再读读这两段话,你觉得改前和改后哪个更好?

(预设有两种意见:这样的描写,把花草树木拟人化,更有童话味。)

【设计意图:三段原文与课文的比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批判意识。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神奇、幻想的特点。此处比读,着眼于对文体特点的进一步概括。】

三、总结全文,盘点收获

巨人的花园 篇3

有一天,巨人要去拜访他的朋友。自从巨人离开后,小朋友们每天都去他的花园里玩耍。小河哗啦啦地流淌着,小鸟欢快地歌唱着,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大花园里可真热闹啊!

一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看见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耍,生气极了,立即把他们赶出了大花园,然后在门上拴了一把大锁。从那以后,花园里清静了许多。

温暖的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里依然下着大雪。城堡里的火炉点燃了,可桌子上的热茶在短短几秒钟就变得冰凉。巨人穿了很多衣服,依然感觉不到温暖。他垂头丧气:“一定是我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上天才会这样惩罚我。做错了什么?难道是那天不应该把小朋友们赶出了花园?”巨人沉思了一会,终于想明白了:“现在我要打开大门,请小朋友们到花园里玩。可是,现在大花园里下着大雪,怎么办呢?”巨人刚说完,突然,雪停了,花园里迎来了春天的气息。小草绿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柳树梳理着它那嫩绿的长发……

有几个小朋友看见大门开了,就偷偷走进花园里。巨人看见了,就向他们招手。小朋友看到巨人,吓得马上往出口跑。巨人说:“回来啊!你们想玩就留下来玩吧。”小朋友玩累了,要走了。巨人嘱咐他们:“明天记得约更多小朋友们来玩哦。”

第二天,巨人看见花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在玩耍,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9、巨人的花园 篇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

要的语文知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等。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激发学生大胆猜想、推测,尊重个体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阅读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搜集王尔德的资料,搜集有关童话的资料;

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2)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童话的类型及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

是啊,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

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会变得绚丽多彩。

2.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

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学习童话要易于产生猜想和推测,实现阅读中的自我快乐,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纠正读音。

(点拨:“允”应读 yǔn,不要读成 rǔn;“拆”应读 chāi,不要读成 cāi。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lā lā。)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重点解释“洋溢、喧闹、训斥、叱责”。

4.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的读写。

5.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喧哗热闹。

训斥:训诫和斥责。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6.指导难写、易错字的书写:“牌”“添”“覆”“拆”“酷”。易错字“添”的右下角

是“”,而不是“小”,引导学生回忆包含这个部件的字“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错误。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孩子真正有时间把课文读通顺。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本课写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

春意盎然。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

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

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3.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产生疑问的地方。

4.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使朗读成为学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悟。

三、总结设疑,布置作业

1.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设疑式总结,成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且为学生的深入阅读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地方?(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引入课题,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看图学习童话故事的教学策略埋下伏笔。

二、看图想象,感受花园的变化

(一)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是个美丽的花园。)2.图中孩子们玩得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3.默读课文,画一画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图画的内容。

(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4.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5.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6.把你的感悟送到朗读中,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

7.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园?(蜂飞蝶舞、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8.同学们看图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说些什么。

(这真是一个乐园啊!这里这么美丽,我们要经常来玩啊!……)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巨人回来后,花园怎么样了?画出描写图画的语句。

(1)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2)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2.同一座花园,一会儿是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一会儿又是春风不度、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寒风刺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学习童话故事,既能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又能引导学 生钻研文本,发挥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呈现巨人的花园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使他们能围绕这一变化进一步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

三、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1.这么一座漂亮的花园,因为巨人的到来,一下子变成了一座寒冷的“雪城”,这到底

是为什么呢?谁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原因?(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2.你们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的任性与冷酷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课件出示: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A.他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是我的花园,这里的美丽是属于我的,他们会破坏我的花园的。)B.他如此生气!让我们可以想象到此时巨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怒目圆睁、满脸通红、双手叉腰、指着孩子们、愤怒地说。)(2)课件出示: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A.他为什么要砌围墙,为什么要竖这么一块告示牌?(为了不让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

B.当孩子们想进去玩时,发现一堵高高的墙拦住了进花园的路,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冰冷而无情地竖立在眼前,孩子们,你们感觉到的是——(伤心、难过。)

是啊,这禁止入内,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的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C.所以,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荒凉……)

D.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3)课件出示: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A.正是他可怕的训斥,使孩子们纷纷逃窜。而与此同时——引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B.巨人赶走了孩子们,但与此同时,他也赶走了——引说:他盼望已久的春天!

C.从巨人叱责的话中,你能想象出他此时的表情吗?(巨人怒目圆睁,喘着粗气,双手叉腰,大声叫喊着。)3.面对巨人的叱责和如此冷酷的言语,小男孩非但没有拔腿逃跑而且——引读(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1)“凝视”是什么意思?(聚精会神地看,目不转睛地看,精神高度集中地看。)(2)同学们,小男孩不说话,就这么凝视着,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你知道是什么让你只能拥有冬天吗?那就是你的任性与冷酷呀!是你自己的自私让你只能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你怎么还不醒悟呢?)(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那是因为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神中看到

了……(安慰、理解、宽容、劝告、尊重、勇敢、热情……)

(4)过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孩子们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春天;他的任性与冷酷所能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痛苦……)

4.现在他终于全明白了,他怎能不感激这个小男孩呢?让我们自由读第9自然段。

5.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时,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怎样了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温暖和愉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同时,得到思想的洗礼,不仅学习到了对语言理解的方法,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四、看图体悟,升华主题

1.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瞧!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啊。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画。

2.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画面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 “如果你是里面的小孩,你要怎样描述那种幸福的场画呢?”

设计意图: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习作,巧用文章行文处的空间进行自然补白,既是口语训练,又是学生情感内化的有效载体。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老师看过王尔德的这篇童话的原文,这个故事原来的结尾是: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而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一起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2.作业:发挥你的想象,以后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给课文再画上一幅画,写一段话,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巨人的花园 篇5

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

授课者:李艳杰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作者通过巨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所引起的花园景象的变化,告诉人们:自私自利只能得到孤独郁闷,而宽宏大度,付出爱心,就会得到快乐和幸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领悟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领略童话语言的精美生动,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那么这些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齐读目标,并默记在心。

二、自主探究,感受花园景象的变化

1、指名轮读课文(思考:花园原本是什么样的花园?花园有哪些神奇的变化?)

(生:美丽——荒凉——美丽)

2、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想象假如你置身其中,孩子们是怎样玩的?)

随着巨人的到来,这种欢笑戛然而止

(2)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3)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4)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5)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3、想一想:巨人的花园一会儿美,一会儿荒凉,你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花园吗?(没有)这样的花园只有童话世界里才有。

4、看到这么神奇的花园你有疑问吗?(花园为什么会变呢?)

5、请把巨人斥责的话找出来读读。出示

巨人斥责孩子的话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1)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理解巨人三次生气一次比一次严重并指导朗读)

(2)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3)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只作以引导、补充或归纳。

三、合作探讨,体会巨人态度和行为的变化(1)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巨人在男孩的眼中读到爱,有了爱世界特别美)(2)理解第九自然段 重点理解

“噢!是这么回事啊!”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巨人终于醒悟。(理解巨人独自在落满树叶的花园里皱着眉头,他也很空虚,很孤单、无聊他也需要爱,需要温暖)

(3)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体会呢?(4)填空

没有(),就没有春天; 没有(),就没有春天; 没有(),就没有春天„„

四、拓展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男孩或巨人说吗?或者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到卡片上。

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一课讲完了,感觉比较成功的也有几点。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不要太自私的熏陶与感染。

二、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在训练中增强学力。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感受花园的“美丽”,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抓住“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说话训练,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三、抓住教学的生长点,在读悟中领会寓意。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设计中,我非常注重“读”,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巨人的花园 篇6

篇一:教学设计一等奖《巨人的花园》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着以篇带篇、引领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巨人有一个很美丽的花园,当巨人把孩子们拒之园外时,花园里就只剩冬天,而当巨人再次把孩子们请到花园里玩耍时,花园又恢复了生机,处处都是春意盎然。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在语言价值方面:这篇课文描写花园景色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便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 童话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在童话书堆里长大。但是他们在读童话时有可能只注意了其中的情节,而没有特别注意其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里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明白做人的道理。

[设计理念] 始终贯彻创设情境理念,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艺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到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方便学生更好得理解课文,在这基础上以朗读为经,以品悟为纬,通过读课文、品语言、悟内涵、写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理解“洋溢”、“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的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板书:()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式什么样的。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注意“牌”字的笔顺书写。

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荒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荒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在后面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

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孩子都喜欢到这里玩。

(1)引导:这里哪些词让你觉得花园很美呢?(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板书: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白雪一片)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幻灯片出示句子如下)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1)引导:什么是洋溢的意思?(学生回答)

(2)点拨: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看看用上洋溢是否可以呢? a.下课了,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对)b.得知村子里唯一的教师要走了,教师内洋溢着孩子们的哭声(错)

(3)点评:洋溢是用在好的方面所以第一个句子生正确的,第二个句子是错误的。(4)顺学而导:你能用洋溢造造句子吗?

(5)指导朗读

四、练笔拓展、小试牛刀

1.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荒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那么它的荒凉到底体现在哪?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小练笔:这篇课文把花园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果让你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这个花园,你会怎么介绍呢?请把你的介绍词写下来。

板书:(巨人)的花园→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

作业超市:

1.回去把课文转述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王尔德的其他童话故事。篇二:《巨人的花园》国家一等奖实录

江西易艳丹《巨人的花园》 国家级讲课一等奖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题目是什么?生:巨人的花园。——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看着板书。——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初识童话特点:巨人什么样?生答——教师让学生看图——指出童话特点,人物奇妙。板书奇妙。

2.读前激发兴趣: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读文。

4.出示生词,5.解释词语“洋溢”,先解释溢,再解释洋,接着解释洋溢的字面意思,最后读含有洋溢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洋溢”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6.谈感受。

生:我觉得巨人很冷酷。

生:巨人给我留下了知错就改的印象。一开始,巨人将孩子赶走,然后巨人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花园的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

——师:欸,听见了吗?她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些词语,一下子就把故事大意说清楚了。看来呀,抓住主人公的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教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深入探究

(一)激发深究兴趣

——师:同一个巨人,有的同学读出了冷酷,有的孩子读出了她的知错就改,这些都是初读课文巨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巨人,我们还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

【这个环节是是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关节点。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下一步阅读的兴趣。初读的兴趣往往是好奇心在驱使;到了深读阶段要有新的驱动力。有的是让学生质疑,梳理疑难后,用问题带动深入阅读。比如《老人与海鸥》的教学。这篇课文,易老师的做法,好像还是这一种,只是她从感受切入,“有的认为巨人是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巨人是怎么样,那巨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提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这个问题带动全文的理解。但我认为,巨人的特点已经很清楚了,自私、知错就改,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否属于“虚假问题”,有“秀”的成分呢?这个问题,是孩子们想急于知道的吗?我认为不是。这个问题属于被问题,不是真正从学生学情出发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另外,关于感受,只是从人物形象切入的,故事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理,为什么不谈一谈呢?我有些不明白。】

(二)看故事的开头

1.文章开头

师:先看看故事的开头。

师:巨人哪去了?

生:旅游去了。

师:上哪去了?王尔德告诉大家他去妖怪家去了。

师: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巨人没有朋友。

生:巨人很孤独。(教师板书孤独)

【分析:直接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只是补充了一段阅读材料。】

师:七年后,巨人回来后,巨人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巨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静心默读3-8自然段,画画句子。

生读。

【分析:易老师的课堂结构是线性推进式,由文章开头往后一点点推进。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推进一个环节,就问一下。】

师:巨人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生:“谁让你们进来的?”

师:你关注到了巨人的话。

生:巨人竖起一块告示牌。

师:你关注了巨人的行为。

生:?? 师:大家关注了这三句话。(课件出示)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次比一次厉害。

师: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写了滚出去。

生:后面用的都是叹号。

师: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自私。

师:怎么读呢?要想读好这三句话,就要走进巨人的内心。巨人为什么这么生气? 自己找好后,练习读一下。

2.处理第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师:都找好了,谁来读第一句?

指一生读。

师:有些生气了。听出来了吗?她强调了谁允许,你想告诉孩子们——

生:告诉他们不能到这儿来玩。

师:能带着体会读书,好!

【分析:这是老师在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

师:谁再读这句?

另一生读。(读得一般。)

师:还有谁读得比他更生气点?

一生读。(读得较好。)

师:哎呦,我看见他的眼睛都瞪圆了。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巨人一样,真有意思。

【分析:这是老师在评价中渗透感情朗读的方法。】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是啊,你怎么这么生气?

生:巨人不想让孩子们到花园来玩。

师:假如你就是巨人,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这是我的花园,你们有自己家,到自己家玩去。

师:瞧瞧,巨人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孩子,你联系上下文体会得不错!

【分析:老师指导学生推想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总体分析:对这个句子的处理,易老师是如何设计的:学生读句子——简单谈感受——(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训练的痕迹、学生学力的升值,)提问:这么生气当时是怎么想的?在深入思考之前指导了感情朗读。在指导朗读环节,体现“导”,学力的升值:孩子读得不错的情况下,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读好的方法,即带着体会读书,好。第二个学生读得也不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方法,即,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我觉得这个环节的处理,应该先体会内心,再指导感情朗读。】

3。处理第二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下第二句。

生:好容易??(读得一般)

师:好容易就是好不容易的意思,要想读出这个意思,就要把“好”字拖长。

生读。(较好)

【分析:感情朗读,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读。】

师范读后,“咱们一块读。”

生齐读。

【分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范读指导。】

师:巨人呀,你怎么又发脾气呀?

生:他想孩子们

师:你就是巨人。

生:第二次也不让他们来。

师:好容易盼来春天,联系上下文再想想。

生:春天终于来了,我终于可以享受花园的美景,你们又来胡闹,赶紧滚出去,让我一个人享受吧。

师:她说出了文字背后的意思。不错。

4.处理第3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师:谁来读读第三句。

生读。

师:这句读得好像不太生气呀!他是大声叱责。你再试试。

生:读。(较好)

师:巨人你读谁发脾气呢?

生:我在对孩子们。

师:一群孩子吗?

生:我在对花园的孩子发脾气。

师:联系上下文再想想。

生:巨人是在对桃树底下的小男孩发脾气。

师:你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小男孩大声叱责呀?

生:刚才把孩子们赶走了,怎么这里还有一个小孩呢?赶快出去。

师:瞧瞧,就是这样一个巨人。

【分析:先指导朗读:孩子读得不好——教师提示是叱责,让第二个学生朗读。在指导品味:提问:为什么发脾气,怎样想的?】

师:能不能带着我们的体会演一演呀!

师生合作读,课件配以图片。

师:眼前是怎眼的巨人? 生:冷酷。教师板书。

【分析:用朗读再加上图片、表演等,加深感悟,体现出老师导的价值。】

师:再想想花园的情境,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生:巨人火越来越大。故事越来越精彩。

师:大家读出了通过的情节,真是奇妙。还有更奇妙的,看怎么样了?(出示图)生:巨人和孩子玩得开心。师:你想问什么?

生:为什么巨人发生了变化?

师:巨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谁来读一下八、九两个自然段?

生读。

师: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生:小男孩看着巨人。

师:小男孩的眼睛是在告诉巨人什么?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生:不要赶走孩子,他会给你带来快乐。

【分析:这地方设计得好,用空白点巧妙地抓出文中蕴含的深意。,如果点出阅读方法就更好了。】

师:此时,巨人感觉?

生:火辣辣的。

师:小男孩一伸手

生:就开花了。

师:在花上一伸手

生:鲜花盛开。

师:听听,用上书上的四字词语,好。

师:在飘落的树叶上一伸手,这又——

生:草翠花开。

生:应该是绿树成阴。

【分析:扩展想象,仿写书上句式,练习使用书上词语。】

师:是啊,太奇妙了!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巨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呢?别急,让我们用上这其中的两到三个词语,联系上文,写一写。【提示思考方法】 生写。

【分析:把文字深含的东西不用说的形式,用写的形式。很有新意。】

生说。

师:用对比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巨人终于明白了。他那颗冰冷的心也变得暖和了。你们说的这些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这句话的意思不变,还可以怎么说?

生:有了孩子的地方才会有春天。

师:不管怎么说,道理只有一个,就是孩子就是春天。

师:明白这个道理的巨人,变了,不再孤独,而是——

生:快乐

师:不再自私,而是 生:宽容。

师:不再冷酷,而是

生:热情。

(教师板书)

师: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幕——(课件播放欢乐图,配以欢快音乐。)师:这真是一个

生:奇妙的童话。(板书)

师:如何讲好这个童话呢?下节课我们再走进巨人的花园。

板书:

巨人的花园

(奇妙的童话)

孤独快乐

自私 孩子 宽容

冷酷 春天 热情

篇三:巨人的花园集体备课

主备人:授课人: 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

9.巨人的花园

第 课时

单元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的过程。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的过程,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本课时第1页

共8页

全册第 页 本课时第2页

共8页

全册第 页

本课时第3页

共8页

全册第 页

本课时第4页

共8页

全册第 页

本课时第5页

共8页

课本剧巨人的花园 篇7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因它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所以特别吸引儿童。幻想是童话的主体、核心、灵魂和生命, 可以说, 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童话作家是如何让童话充满幻想的?清点童话作家的十八般武艺, 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拟人、夸张、对比、变形、神化。当一个童话作家把他的故事讲得峰回路转、出人意料, 画面描绘得新鲜奇幻, 令读者大呼过瘾的时候, 必定是他把这几种表现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时候。

因此, 抓住童话中最富有幻想的内容展开教学, 既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取向, 又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以练导学”式的童话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前置性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欣赏奇幻的内容, 并学习其艺术表现手法。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幻想等语文能力。

二、童话教学的模式

针对童话极富幻想的文体特点, “以练导学”式童话课堂教学板块可以分为:一读, 聚焦幻想文字;二议, 丰富幻想画面;三编, 展开幻想情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巨人的花园》, 讲述了巨人、孩子、花园三者之间的变化故事, 花园的神奇变化是本文最富有幻想的内容。作者在表现花园神奇时, 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下面以本篇课文的教学为例, 阐述童话教学的基本模式。

1.读, 聚焦幻想文字。

对于故事离奇、语言优美的童话来说, 读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在童话教学的第一板块中, 设计“以读导学”的训练, 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推开童话这扇幻想的大门, 并借此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1) 初读感知。根据童话奇幻的特点, 初读的要求应更有针对性。通过读的导学训练, 在初读中或引导学生关注童话中最具有奇幻特点的人或物, 或引导学生关注童话中奇幻的画面或情节。《巨人的花园》这一童话中最神奇之处就是花园的变化。花园的景色不因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而是由孩子在不在花园这一因素决定的。教学本课时读的导学训练可以设计为:自由地朗读故事, 把故事读通顺, 读完后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园。

(2) 交流印象。在初读要求的引导下, 学生对所读童话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学生交流印象的环节中, 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情, 并通过梳理这些多元的感知引导学生对童话内容做整体把握。如有的学生认为巨人的花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有的学生认为它是一个荒凉的花园, 有的学生认为它是一个多变的花园。在与描写花园景色的四字词语相对应后, 学生发现了花园的变化是和季节无关而与巨人对孩子的态度有关。在交流、引导、梳理这一过程中, 学生感知了花园的神奇, 也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3) 重组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指向更为明确的读, 读一读童话中特别富有幻想的语段, 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有效重组。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可以这样设计读的训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花园的神奇?请你画一画, 读一读。”通过学生再读, 就可以把本文的教学内容锁定在童话中描写花园神奇的语段。

2.议, 丰富幻想画面。

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斯远先生对童话幻想的独特性进行了专门的探索, 他认为童话幻想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幻想, 就在于前者是超自然、超法则、超时空, 因而具有天马行空和无所不能的荒诞性。这样具有荒诞性的奇幻内容, 为学生的“议”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通过“议”的导学训练, 能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大胆、独特的幻想, 发现童话的表现手法。同时在“议”的过程, 在具体的画面中, 可以初步尝试运用童话的表现手法进行幻想。

(1) 议中探奇。教学内容重组后, 应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从内容出发破解奇幻的原因。如在《巨人的花园》第二板块教学中, 可以这样设计导议训练:“再次默读文中描写花园神奇变化的语句, 说一说:花园的变化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为什么?”以议一议“春天终于来了, 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 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一处为例, 学生在议中发现了花园奇的原因有二:一是同一时间花园内外景色的不同, 二是同一地点花园内外景色的不同。在学生议的过程中, 教师穿插点拨, 能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这种大胆的想象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从内容出发议“奇”, 自然而然地破解了童话的写作秘密。

(2) 议中绘奇。一篇童话幻想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被破解后,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对语段中的奇幻画面作进一步具化。即在作者描绘的画面背景下, 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幻想, 从而丰富奇幻的画面。仍旧以上一语段为例, 笔者设计的第二步“以议导学”的训练如下:“春天已经来了, 在这一个小村子里, 花园内外还能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请说一说它们的不同。”有了文中的言语范式, 学生的议也有了章法。在对比式的描述中, 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幻想, 营造了童话教学的课堂奇境。

3.编, 展开幻想情节。

在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中, 还有一些常常被大人所忽略的情节和元素。通过挖掘这些情节和元素, 能给学生创编童话的空间, 能释放儿童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 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和心理期待。在“以练导学”式的童话教学中, 通过创编童话这一导学训练, 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学生运用童话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 还能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真、善、美”的内涵。

(1) 创编情节。童话选入小语教材时, 在原文的基础上或多或少进行了改编, 因此课文有不少可供学生创编童话的空间。在第二板块教学中, 学生已经尝试运用了童话的表达方式对奇幻的画面进行了丰富想象。在此基础上, 可以结合不同的童话文本, 采用“扩”“改”“仿”“借”“续”等方法训练学生运用童话的艺术表达方法编写童话情节。童话教学中这样大段的创编能极大地展开学生的想象, 引领他们进入童话的奇境, 徜徉在自己搭建的奇幻空间里。

仍以《巨人的花园》为例, 巨人拆除围墙时的情景课文中并没有描写, 在此处创编, 一是能激起学生多元的幻想, 二能迁移运用本篇童话的主要艺术表达方法, 三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感悟童话内涵, 因此创编的空间和功能较大。笔者设计了如下“以编导学”的训练:“巨人拆除围墙时, 花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你写一写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尾。”

(2) 评价升华。童话中藏着美好人性的种子, 在教学时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式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创编童话情节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运用童话的写法, 还能在情节编排中透露出学生对童话的情感体悟。因此创编童话后, 要为学生搭建“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等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师生的评价中, 显现童话“真、善、美”的内涵。

在对《巨人的花园》拆除围墙时的情节进行“创编导学”练习后, 笔者请学生读一读他们所编的童话, 并进行总结提升式的评价, 如“花园迎来了孩子, 也迎来了春天”, “巨人拆除了这堵高高的围墙, 也打开了心中的那扇门”, “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时, 花园是多么美啊”。通过这一系列穿插在交流中的评价语, 揭开了童话所要传达的“分享”“爱”“包容”等主题。

三、幻想元素与教学的融通

因为以幻想为依托, 所以童话的美是独特的, 是夸张美, 是变形美, 是超现实的文学美。当教学主要目标指向学习作者表现幻想的写作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 当教学内容指向文中幻想的语段时, 童话教学中的幻想就要和语言的运用、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相融相通。

1.幻想与表现手法的相合。

在童话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标。但幻想能力的培养应与幻想表现的手法的学习相结合, 才能符合“运用”背景下文体教学的特点。根据年段和文本特点, 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学其文, 得其法。如《巨人的花园》教学中, 笔者两次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幻想。无论是想象花园内外的景色, 还是想象拆除围墙之后的花园, 都是建立在运用“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因此, 既培养了学生的幻想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对比手法的运用。

2.幻想与形象的相融。

在童话中, 主人公常常散发出一种强大感人的力量。儿童在阅读中感悟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道德上的教育。在《巨人的花园》中, 巨人的幡然悔悟, 使他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自私的巨人变得亲切, 变得乐于奉献, 因此童话的精神也得到了宣扬。那么在进行童话创编时, 对巨人拆除围墙后的言行的描述要向着这一方向进行创编, 使巨人的形象得以正面化。因此, 对学生幻想能力的培养应与文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相融合。

3.幻想与意境的相通。

上一篇:00后霸气的微信个性签名下一篇:服务员实训心得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