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经典(精选15篇)
牛年春联
1、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2、上联:鲲鹏展翅扶牛角;下联:莺燕欢歌送牛蹄。
3、上联:东风扑面经新雨;下联:九州浪潮逐牛去。
4、上联:鹊喳梅放春迎户;下联:牛报年来福满门。
5、上联:物阜年丰牛报喜;下联:人宁政畅鹤传祥。
6、上联:三春花雨润庚岁;下联:十亿神州庆子年。
7、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8、上联:得意春风扬牛首;下联:宜人景色赖牛毫。
9、上联:才见肥牛财拱户;下联:又迎金牛福临门。
10、上联:庚午祝捷神牛去;下联:辛未报喜宝牛来。
11、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12、上联:金玉满堂家兴旺;下联:福星护宅赐平安。
13、上联:才听骏牛踏花去;下联:又见金牛献瑞来。
14、上联:吉牛得草延春色;下联:紫燕衔泥落好家。
15、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16、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
17、上联:长空载誉夸天牛;下联:大地回春颂吉牛。
18、上联:白牛越涧探春景;下联:紫燕绕梁报福音。
19、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
20、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牛年春联对联
1、傲骨高风亮节,红梅翠竹青松。
2、白发同偕千岁,红心共映春秋。
3、白雪红梅报喜,黄莺紫燕迎春。
4、百花生香吐艳,四化跃马扬鞭。
5、百花生香吐艳,四化跃马争春。
6、百花迎春斗艳,群英为国争光。
7、百卉近春斗艳,群芳为国争光。
8、百卉迎春斗艳,群芳为国争荣。
9、百联同歌盛世,九州共祝民康。
10、百族家家乐业,九州户户安居。
11、爆竹声声除旧,桃符代代更新。
12、爆竹声声祝福,灯花闪闪迎春。
13、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14、爆竹一声除旧,春联万户更新。
15、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户更新。
牛年新春佳节六字春联
1、荟萃东西上品,纷呈南北精华
2、畅销全球上品,诚待举世佳宾
3、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4、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5、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6、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
7、参出民间疾苦,议定治国方针
8、横扫千军万马,直捣龙泉虎穴
9、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10、智慧源于勤奋,天才出自平凡
11、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12、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13、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14、闲居足以养生,至乐莫如读书
15、凿不修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16、楼矗繁锦立立,人喧闹市多多
17、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
1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19、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20、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21、乐滋滋为四化,笑盈盈迎顾客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3、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24、今日青春少女,明日成功女人
25、商品行销对路,物资供应所需
26、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7、不占天时地利,仅靠拾遗补缺
28、入店皆为上客,进门胜似亲人
29、只店分毫不短,经商老少无欺
30、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牛年春联经典
1、火树银花盛景
2、红梅绿柳新春
3、家家恭喜致富
4、人人庆贺安康
5、江山万里皆春
6、祖国前程似锦
7、借问春从何至
8、皆言福自群生
9、今日千家辞旧
10、明朝万户更新
11、开拓路上春丽
12、改革枝头花繁
13、满户晴光瑞气
14、一门福寿安康
15、门畔山青水秀
16、院中鸟语花香
17、能者当家家福
18、腊梅报岁岁丰
19、千乡同歌国盛
20、万民共庆年丰
21、人勤六畜兴旺
22、智多五谷丰登
23、日丽风和雨润
24、龙腾虎跃霞飞
25、山碧千峰竞翠
26、水清百舸争流
27、山青水秀春艳
28、花好月圆谷香
29、神州万里春风
关键词: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
在书法教学中,如何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是每一位书法教育者,欣赏者包括书法者本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书法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还要指导有方。书法本身除了具有特殊的形体结构外,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者对书法所表达的意境、神韵等的美学观念丰富多彩,值得深思和探索。因此,书法欣赏在书法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书法欣赏的重要性
从书法欣赏方面来看,一件书法作品的展现,其实就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从书法业界来看,无论哪一件优秀书法作品,它都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是作者运用墨色线条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不同书法作者有不同的情趣爱好及审美观,因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源自于生活,来源于人们内心和情感世界多彩的变化,书法的爱好者也很广泛。一般来说,书法者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基本上会保持同步。一般达到一定高度的书法创作水平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也是不可小看的。而这种既懂书法创作又懂书法欣赏的人,在目前看来还是只局限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而非从事书法爱好与创作的人真正懂欣赏的还不多,大部分人对书法都只是看看而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无法从美学的角度上对书法作品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二、在教学中书法欣赏的作用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面非常广泛,在书法教学中必须抓住侧重点,重点培养书法者对于书法欣赏的能力。如何提高书法欣赏力,对于培养书法创作者的欣赏能力来说,书法创作者应该不断地加深书法的理论研究和书法的实践创作, 其自身的欣赏水平才会随之提高。而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来说,提高书法欣赏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书法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引起书法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书法欣赏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普通的书法教学中,要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书法者了解书法,从而对书法进行欣赏和品味。书法都是从了解开始的,当然在了解与欣赏的同时,因欣赏者各自的审美观不同,尤其是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差异,相同的教学方法和书法教育,取得相同的书法水平。
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者“会欣赏书法”的这个点上。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重点放在对书法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上。现代书法教学中,除了让学习者掌握书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外,还要通过各种书法教育的方式掌握书法的内在含义,真正领略书法内在的风采。例如,我们自己不会跳孔雀舞或者芭蕾舞,但是照样能欣赏和感觉出舞蹈的高雅和优美,就像领会舞蹈者的每一个故事一样。书法欣赏也有比其他艺术更难的因素,教学中要加强书法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者在教学中必须向学习书法者教授书法的基础内容和知识。例如,什么是书法,书法艺术和创作与一般的钢笔或者铅笔写字有什么区别,书法有哪些基本表现形式,书法的本质和特征及书法美的创造和欣赏等。这些基础或者深入的书法知识都通过教学者在书法教育中进行传授和培养。
在书法教学中,将书法教学和培养艺术素养相结合。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者面对广大的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不能只是停留在写字的阶段概念上。教育书法学习者懂得如何欣赏书法的方法,以及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像培养和教育初学书法的人一样,从基础着手,掌握基本的书法写法和方式,打好书法创作的基础,在让初学者追求基本功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外,去创新和树立自己的风格。教学者在教学中也要区分学习者的层次,对于书法创作者,书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追求文化艺术和本身的鉴赏水平的提升和飞跃。创作者的书法不同于初学者,他们一般会倾向于群体的情感表达和抒发。
一个时代的艺术不能只是为艺术而艺术,而要看作是为满足一代人的需求,为这个时代而服务。同时教学者和书法创作者,更应当积极带动和传递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重视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大众化和普及性。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书法教育使学习者对书法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对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作水平提高了,也对欣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书法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让教学者在书法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内容去探讨和研究,从而适应更高层次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学;书法欣赏;作用;解析
随着近年来艺术教育在高校院校的广泛开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也在各高校院校中普及。在当前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练字技巧的培养,忽略了书法欣赏的教学。书法欣赏是人们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审视和鉴赏。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时,应首先产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感悟,书法欣赏始终贯穿学生的整个书法学习过程。书法欣赏在高校院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如下。
一、感受书法艺术,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书法欣赏活动,能够在书法艺术的线条、结构、风格和意境中获得美感享受和精神愉悦。通过书法作品的视觉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精神动力。书法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书法欣赏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进行书法欣赏教学时,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教师对作品的风格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作品的的变现手段和结构,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领略作品的风格美。
二、正确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和精神内涵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书法欣赏的培养,使学生对作品的风格美有个总体的感受。学生基于对作品的总体感受,结合自己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理解,进行笔画和结构的练习,通过对作品的笔画、结构上的特点的把握,将书法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呈现在自己的练习中。例如学生在进行临摹颜真卿楷书的练习时,首先感受颜真卿书法的阳刚之美。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颜真卿书法笔画的形式特点结合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颜真卿书法的笔画、结构的特点和阳刚的艺术风格。随着学生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通过颜真卿书法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和整体风格,对书法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产生初步的感受,进而感悟到书法家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书法欣赏的这种积极影响,能够使学生对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特点,以及精神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书法技术的提高,并对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进行书法欣赏时,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不同书法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书法欣赏包括对书法的鉴赏和审视,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风格书法作品的欣赏中,产生初步的领悟和鉴别能力,能够对书法艺术作品在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简单的鉴赏。一些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例如颜体的阳刚雄伟、柳体的清秀瘦硬,欧体的朴茂挺拔,赵体的温润蕴藉等,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上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的书法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多,学生不断的扩大审美视野,增强审美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长期的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中,不仅使学生能得到审美水平的提高,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涵养。
四、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职业素养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从变大形式上体现艺术家的流派和个性,也能通过其内涵,表达出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其精神内涵是是书法艺术家的精神写照,是以书法艺术家为代表的一类人的人格精神。例如颜真卿的书法能够表现出颜真卿的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王羲之的书法表现的是王羲之潇洒和豁达的人格特点。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体现出健康、高尚的人格,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对自身的书法学习和人格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对学生健康高尚人格的培养。高校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职业道德素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尽职尽责,得到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社会上个企业和组织经常举办一些书法作品的展览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参展。通过对各类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在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的同时,能够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思考和感悟。另外生活中,一些书刊、网络、标语、广告牌等都存在书法艺术,学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对书法艺术的内涵有着不断深入的理解,从而得到自身精神品格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结束语
在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法欣赏水平的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欣赏,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使学生在进行书法学习的同时,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在进行高校院校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书法技巧的提高,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卫华.高校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2]秦英鹤.书法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探微[J].美与时代(下),2011(07).
[3]盛敦荣.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书法教学——“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姓名:XXX 序号:190 学号:1307021XX 课程:书法欣赏 指导老师:吴勇
文章摘要: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是最重要的代表。在建立中国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书法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书法扎根于中国文化,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教育,成形于私塾教育,而在西学教育模式的格局下,书法教育的尴尬显而易见。本文则是对书法欣赏及我国目前书法教学设置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字:书法发展历程及规律、书法课程设置、建议
目录
一、书法发展历程与规律
二、书法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三、书法学习方法与途径
四、书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建议
一、我国书法古今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就把“琴棋书画"并列为文人艺术修养的必须素养之一。中国书法欣赏历史悠久,从殷商到今天,经历了成熟、发展、和繁荣阶段三个阶段。
从殷商到西汉,是书法艺术的发展时期,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三种。三种书体虽然书契工具不同,字体也略有差异,但他们的书法特征大体相同,一是结构繁复,字形略带浓重的象形意味;二是线条简单、粗略,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和形式区别,书法艺术主要表现的是结构造型变化。
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意识,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物质层面,文字的实用性较强。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熟时期,其起迄标志分书的诞生和楷、行、草的定型。在这个时期,汉字已经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分书结体打破了原先篆书回环缭绕的写法,将浑然一体的字分割来写,分别部局则得到简化,分书线条在原先的粗细长短上做变化,产生了横、竖、撇、捺、点不同的简笔等不同的笔画形式,结构的简化和笔画的繁化,是书法艺术开始注重自由多样的线条变化运动和空间来表达书法家的思想情感,由此升华到高度抽象的线的艺术世界。而且在这一时期,经过张芝、钟繇和王家父子等人分别在分书、行书和章草上做出大胆的革新,促进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等字体的成熟。
唐代隋唐以后为繁荣时期,字体的发展已经终结,书法艺术主要朝着书体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在同一字体上通过点画和结体变化,或疏或密,或正或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形成各种各样的书体。例如以唐代楷书为例,就有欧体、虞(虞世南)体、褚(褚遂良)体、颜体、柳体等等。行草书写起来更自由,变化更大,更能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因此书体也就更多了。它们或者沉雄豪健,气如幽燕老将;或者和婉清丽,形同绝代佳人;有的浑穆苍古,神似山村野老;有的端庄凝重,貌似彬彬君子……其多姿多彩,堪称姹紫嫣红,百花争艳。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个说法,书法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乱世出英雄
钟太傅生活在三分魏蜀吴的时代,王逸少生活在东晋十六国的时代,颜真卿生活在安史之乱的时代,米芾生活在靖康之变的北宋末期,杨凝式生活在五代时期,赵孟頫生活在南宋灭、元朝兴的时代,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张二水生活在明末清初,沈曾植、康有为、吴昌硕、郑孝胥等人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些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不怎么太平,但是这些人的书法水平却异样的高超,用郑午昌的话说,“我国每当乱世,美术受其反映,往往呈灿烂之观。”书法创作似乎亦不例外。
(二)碑帖墨迹普及的越广泛,开宗立派的名家则越少。
(三)太平盛世时期的书法名家比战乱时期的少之又少。
(四)文化修养决定书法作品的创作质量。
从东汉晚期说起,书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是属于文人型、学者型、画家型、金石家型之类,只在写字上下功夫而能成大气候者,实在难以找到。欧阳询、苏东坡、赵子昂、康有为皆为一代文学名臣,当代的王蘧常先生、沙孟海先生和启功先生等,也都是学者型的书法家,新一代的书法家传统文化修养的普遍性降低,也从实质上降低了当代书法的质量,这是有碍于书法艺术发展的致命之处,专业书法家们,该加强文化课的修养了。这里规律很多,而我也只是谈到几点
二、说说我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写好汉字,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写字是所有识字的人记录自己语言的实用行为。写字不等于书法。书法,必须以写好汉字为前提。书法是在写好汉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一门高雅艺术。它是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既要瞬间创造字形又要观照笔墨情趣的一种创造行为。它与写字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写字是最低层面的,书法是高级层面的。简单点说,写字是实用,书法是艺术。
从小学开始自己就喜欢写字,初中开始练习毛笔字,大学得知有书法欣赏这门课便积极选了。
因为,我渐渐明白学习书法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的根本体现,是弘扬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需要。今天的年轻人总说爱国主义是一句空话,其实做好我们自己的文学艺术,这本身就是爱国。试想:一个公民连他的祖国的语言文字都写不好,他还能为他的国家做些什么?汉字,是我们中国文明的图腾。我们要怀着一种敬畏一种尊重一种喜爱的情绪情感来书写它。我们要美化我们的汉字而不是要丑化我们的汉字。学好书法更是电脑无法取代的实用的需要。
那么我们又怎样写好字,练好书法呢?
三、当今社会书法学习方法及途径
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践踏实地练习,而不是浮躁的书写。
而我们学习的途径也是有很多的,各种书法书籍,书法展览,及讲座视频等。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只要你想学,认真地学,很定是会有进步的。所以喜欢书法的你快行动起来吧。
四、浅谈书法课程设置,我校教学优缺点及对此的建议
作为一名中国人,会写汉字和写好汉字,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加强书法教育。
而目前书法教育普及率较低,各中小学在重视程度上没有引起重视,且大多高中及高等院校开课也较少,多在艺术类院校开设。因此我国教育部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作为一个林业大学,能开设这门选修课应该是我们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开设这门课不仅给那些爱好书法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灵感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而且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强化我校得人文气息,促进同学全面发展。但存在的弊端是开设课程时间较短,人数多,教学过程学习不方便。
建议我校应该分小班学习,加长修课时间,可以分学期进行修。这也是我的小小意见。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3)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明.解缙《学书法》
4)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5) 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贴,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能如秋鹰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6) 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清.钱泳《书学》
7)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贴,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然后能成家数。清.冯武《书法正转》
8)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清.梁章钜《学字》
9)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谳《平书贴》
10)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清.梁章钜《学字》
11)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2)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13)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14)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5)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
16)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清.王淑《论书滕语》
17) 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8)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南宋.姜夔《续书谱》
19)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一、教学导入:(先以作品欣赏导入)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二、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三、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覃业文爷法狀實覃业文, 笔名海波, 字云天, 鼎汊堂主, 湖南石门人, 现为空军某部现役军官, 解放军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他曾获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一等奖,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三等奖, 全军第四届、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二等奖。他的作品被国内多家权威机构收藏, 其传略被央视3套、7套专题报道。i··备矜«l.p r s智i^3«<ip, 昆^鮮*·增lr3®:^1不^m货刼&^:l w专t?啊秦i TI^l^^夸方Li#f l Y (1t^1>以c有二零el<丑r<k r, 冬^-^r上*^^1tl〈.^—度r傾鈞^何金t_分^<>^3鰣受l贫:r_-卺>·T割>>f, s I©[_办__丨永^萬^tl A0®#V§_>_%必一>f、;^^h A丨ls>l, 5©t®矣I r'1_儀^名^M^c, , t_VB^讀?i3u©f rIi e f[____I「F^f芦^^箭^2^D rf f一墓:'J{^t__J發r%t^f-t^___是_雜f卑聲霤^_L4_^/招^^-o■■!讀®u$丨2©) >二知^._掌«1r©^t_烊簡_ylT—I^^§l小>«■/_豸總&^f T^^TT^2“^钸Ti<.t^, L Ff k.^^_1^i g f-§rl (曹■啦a B^—■I并W1:n·卷516浮■rkb^[f^f:?.2f l p r^■—^l H53^啸-r一峯f^1^k r^h vl^』^'¥為T达…·^Xn n f f r u&l$_»l、_辑?l!厂o^s-响^谓遂r?念.-®o■-■t澤_|l nl:上Iv春-1«l f_'I^f^务i8Tw i sl^f?A-t?iv0·Ar l f s·w^|^n o蓂f.Is.v^.?B@<A饮r r i^r (^Ti v e, ^y l l料fl;.續y恙言l^^&發溶^*%^h-^e-ft忪罕罾IEI*ts:, />#v, ^g^tE概·?to〜r V, fy^, 妳、轉5_、翁V?上rt^i-s
关键词:书法艺术欣赏;传统文化;审美活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5-01
新社会发展以来,书法艺术的繁盛局面赢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热情追捧,成为人们精神享受上的物化产品。将一幅书法作品悬挂在斋室内,不但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美学、知识和文化的交流。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品味,对书法内容的领会、鉴悟,达到陶冶情操、愉情弄性的目的,已然成为现代人欣赏书法艺术的时尚。
一、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书法艺术欣赏与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知识背景息息相关,欣赏者的文化水平与审美能力呈正比关系。对于书法的美,先辈们多借用动词与形容词来描述,比如“雪林枯松”、“渴骥奔泉”、“金刚怒目”、“冰河危石”、“惊蛇走虺”、“鹰博隼击”等 这些词语给人生动形象的感受与联想,帮助欣赏者从大的方面上区别、体会书法的风格类型。不同的书法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审美方向。以下将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风格类型,以便帮助书法爱好者从整体上了解与把握书法的美感所在,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也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审美观来确定自己的方向。
(一)雄伟庄严
雄伟庄严很容易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巍峨的山峰、无边的大海、庞大的建筑、广阔的高原以及伟大的英雄和热血的革命。这一类型的书风,多见于西周的青铜器铭文、汉代的玺印、隶书《华山碑》、楷书《瘗鹤铭》、篆书《泰山石刻》、魏碑《郑文公碑》还有颜真卿、李邕的书法等中。在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便是颜真卿的书法。
(二)纵横奇屈
纵横奇屈给人以幽默、奇特、趣味黯然和出其不意的感觉,同时也带有自由、放纵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的印象,让人很快联想到断壁残垣、万丈瀑布、参天古树以及奇山怪石等。这种书风体现在秦朝的权量钱币、汉隶的《石门颂》以及北魏的《龙门造象》等古时的雕刻中。这类书风的代表还有怀素的狂草和黄庭坚的行草等。
(三)飘逸秀美
飘逸秀美给人以清新、自由、优雅、飞腾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飞翔的鸟儿、挺拔的树木、江中的偏帆以及空中的白云,从而在内心中产生亲切、美妙的感受。这种类型的书风,在篆书方面较常见于吴熙载和邓石如的书法中,而在楷书和行书上,则以王羲之、褚遂良的书法为代表。汉代的《曹全碑》也集中体现了这种飘逸秀美的书风。
(四)工整精细
工整精细也就是工巧、精密、认真以及严谨,这是书法艺术的另一种书风类型。这种书风常与美术工艺相结合。有唐朝的经文,虞世南和欧阳询的楷书,文征明的小楷,赵佶的瘦金书以及王福庵的篆刻等。
二、书法的品评
书法艺术活动的两个关键面是创作和欣赏,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与书法创作方面有关的话题,但是面对一幅书法作品,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怎样发掘它的艺术美,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一幅书法的品评,其视角应该是全方面的。
(一)在整体结构上进行把握
面对一幅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通篇的整体结构,在整体的布局上是否呈现均衡,气韵有否生动连贯以及是书体类型,能否给人以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的感受。再观察各个字的点划和偏旁部首间的搭配形式,各个部位之间有没有进行合理的虚实避让、长短错落。宋时姜夔的《续书谱》言及结构——“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也就是字的长短大小、疏密阔窄、伸縮参差等变化,不仅要体现出字的姿态,又要能够适合自然法则,从变化中体现出均匀的结构、协调的效果,以及流畅贯通、行云流水般多变的特点
(二)从整体风格、流派方面去观照
书法是一门多风格、多书体和多流派的艺术表现,与创作者的性格、修养、学问以及气质等因素都有直接的联系,但也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不同来定优劣。正如奇崛古松、清幽兰竹、婀娜垂柳、香艳木芍,都是美好的景物,又如五岳党的风景不同但都很美,五味的味道不同但又都是味。即使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也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古雅不逮,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是莫衷一是、各有所见。这也是品评欣赏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从笔法、笔力上去欣赏
书法作品最忌讳的就是千字一面,即使是相同的笔画也应尽可能的减少重复。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所出现的所有“之”字没有一个出现重复性的,并且每个“之”字都形神兼具。由此可见,优美的书法作品隐藏着创作者高深的笔法、笔力上的功夫。同时,在细微处观看,一幅优雅的书法作品,其点画通常都带有质感。和润、刚柔相济、有势有力、饱满浑厚、骨肉相称并且带有涩感的点画,其体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形态都能让人深刻的领会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四)注重章法布局美
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映入欣赏者眼帘的整体画面是作品通篇章法的布局。对于布局形式有深厚功底的创作者,能够采用不同形式的变化与对比,将通篇化为一体,使各个字均匀相称并且互相协调的组合成平衡以及统一的整体。每一个书法家的章法都各有其特点,但又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唐太宗曾经评论王羲之的书法,“观其点曳,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势如斜而反直。”其《兰亭序》正是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
(五)从书法和文字的内容上去欣赏
从古到今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都能入书,若是自行创作自行入书则会显得更有美感。从艺术与思想方面来说,书法家往往都是在对文字内容有了深刻领悟之后才将文字内容和书法艺术相结合起来,这样更加相得益彰,也使得欣赏者在观赏之余与书法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三、结束语
书法艺术是“心灵和心灵之间所进行的交流”。只有心灵相照,书法艺术才会有永恒,才能真正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所在。欣赏者对书法作品进行欣赏是对该作品的二次创作,同时也体现了欣赏者个人的审美能力。书法作品也直接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的流露于审美意识,因此,书法艺术的欣赏应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推敲,并从中体会真谛,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书上说书法是一种艺术,赏析书法要靠欣赏者的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是指书法的神采。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兼备,形美神足。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哦!原来欣赏书法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仔细欣赏书法,发现它的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造成的独特境界。表现手法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兰亭序》的特点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汉字的线条就像小鸟飞翔那么快活,向小草那样奔放。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体严谨;瘦劲俊丽。它们的美是不需要装饰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这种美表现在线条的微妙之处。仔细赏析,给人无限的遐想。那些书法的字体结构结合优美动人的句子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我真动情这些风趣而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一样的汉字。就像书上所说一样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的.飞翔与驰骋。汉字的演变历史沉载着人类的发展。那些书法家对汉字有很深喜好并而发明创造的人们是他们为汉字增添奇特的魅力、美丽的风采。
2) 五.筋骨血肉相容互济
3)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4)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5)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6)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7)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8)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9)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10)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1)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12)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3)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14)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15)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6) 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17) 肉托毫颖而腴,筋籍墨沉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清.笪重光《书筏》
18)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9) 书有筋骨血肉,前人论之备矣,抑更有说焉?盖分而为四,合则一焉。分而言之,则筋出臂腕,臂腕须旋,旋则筋生;骨出于指,指尖不实,则骨骼难成;血为水墨,水墨须调;肉是笔毫,笔虚圆健。血能华色,内则姿态出焉;然血肉生于筋骨,筋骨不立,则血肉不能自荣。故书以筋骨为先。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张本成,号玉泉居士,男,1965年生,山东费县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费县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院士,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县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费县书画艺友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记者。书法从晋唐入手,先学二王,后习欧体小楷,行草书,涉猎赵孟頫、米芾、王殉等诸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国画长于写意花鸟。
在“书堂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典》;在“百年千幅”全国书法大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入编《中国学者墨迹选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汇源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展中获优秀奖,入编由李瑞环主席题名的《祖国颂》一书;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赛中,获金奖,入编《盛世中华·全国书画名家大辞典》;在“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入编《“车租奚仲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获奖作品集》。作品入选“晋商银行杯”全国名家书画大展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老年书画名家邀请大展中获一等奖,被授予“中华传承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张成通联
电话:18265910576
地址:山东省费县文化路126号1楼1单元401室
QQ:1061501666
丁伯奎, 男, 1944年4月生, 湖南常德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73年调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2003年退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北篆刻研究会艺术顾问。
师承岳父李骆公教授, 擅长绘画、书法、篆刻及著述。著有《毕加索青少年时期的绘画》、《驼踪》、《书法美》出版发行。长期从事绘画基础教学, 同时兼习书法篆刻和理论研究, 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光明日报》、《澳门日报》、《中国书画报》、《福建画报》、《北方美术》等报刊发表文章。退休后, 全力从事以古篆为形体依据的书法篆刻创作, 主要有《蜀道难》、《将进酒》、《离骚》等篆书作品。自1970年师从李骆公先生起, 至1990年前后, 跟随先生同时先后得到刘海粟、关良、李可染、张仃、黄永玉、程十发等著名艺术家的教诲和鼓励。1985年12月随李骆公访问澳门;1989年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
美文欣赏:
作者:温文茂
泱泱中华,一万里纵横;悠悠历史,五千年从容。文化之积淀,精深且博宏。观夫书法,实属国粹!以汉字为载体,藉毛笔之柔锋;提按顿挫,腕底生奇趣;浓淡枯润,字里显灵通。笔下乾坤大,纸上韵味浓。上至帝王将相,乐于此道;下至黎民百姓,浸润其中。宛若奇葩,根植于文明之沃土;犹如巨榕,昂首于世界之艺丛!
书法之本,汉字也!混沌之原始,结绳以记事,此法终有限,先民即造字:画符为肇始,摹形易辨识;日积复月累,造就五千字。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概称“六书”,笔画丰富、结构多变、表意巧妙,独步于世。国人奉仓颉为造字之祖,以感念其收集整理之功;纵览汉字煌煌演变之史,尽显先民烁烁创造之智。嗟夫!神奇汉字,文化津梁,精神特质!
书法之史,灿烂矣!大汶口陶器,初见汉字之端倪;殷墟之龟甲,方显刀刻之刚劲。青铜钟鼎,铸文以记,古朴厚重;凤翔石鼓,刻籀作铭,字如珠玉。秦统六国,厘定八体,李斯倡篆,程邈创隶。汉隶兴盛,风格迭起:张迁碑沉稳古拙,礼器碑清瘦健劲;乙瑛碑波磔分明,曹全碑清秀飘逸。清代隶书,又有创举:伊秉绶气宇轩昂,金农浓墨如漆;陈鸿寿清朗癯硬,赵之谦优雅惬意。楷书四家,个性各异:颜真卿以筋壮体,柳公权以骨取力;欧阳询刚中带健,赵孟兆页柔中生丽。北魏楷书,苍茫大气;写经小楷,别具雅韵。行书如行云流水:颜真卿抒失亲之痛,挥洒《祭侄稿》;王羲之乘雅集之兴,成就《兰亭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风靡明清。草书如舞剑飞花:张旭谓“颠张”,《肚痛帖》蕴几分癫狂;怀素谓“醉素”,《自叙帖》显几分醉意。徐文长笔短情长,挥毫张弛有度;傅青主青灯伴月,作书奔放不羁。古人之书论,思想之结晶,《笔阵》、《笔论》、《画禅室随笔》,《书谱》、《书概》、《广艺舟双楫》,中得心源语,启迪后人行。噫嘻!论书体,真草隶篆,一路创新;论工具,笔墨纸砚,百代相袭;论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论书家,师古不泥,风格各具;论坊间,契约药方,亦见雅意!概览碑帖,浩如烟海,即便残碑断壁、片纸只语,一碑一故事,一帖一传奇;历数书家,灿若繁星,即便改朝换代、斗转星移,星耀千秋梦,光照万古情。
书法之美,奇妙哉!点横竖撇捺,线条生百态;篆隶楷行草,造型出千姿。笔尖,勾起古往今来之悲欢;墨花,晕开唐诗宋词之行吟。碑有金石味,宛若哲人沉思于古道;帖盈书卷气,恰似美女起舞在长亭。君不见,名山因碑添彩,名园因匾增辉!君不见,春联笑迎春色,家书饱含真情!书为心画,墨为心迹,遵循法度,张扬个性,不论巨制中堂,还是尺幅素笺,妙品呈眼前,愉悦在胸襟,观其态,若轻歌曼舞;赏其韵,若夏雨春云;品其气,若幽兰修竹;鉴其味,若醇酒甘茗。概言之,书法似山:篆似泰岳,隶似华山,楷似昆仑,行似太行,草似桂林;书法若水:篆若冰柱,隶若澄湖,楷若沧海,行若流泉,草若飞瀑;书法如人:篆如长者抚须,隶如晨练太极,楷如厅堂端坐,行如信步闲庭,草如剑舞草坪。
书法之乐,无穷也!古人云:字乃人之貌,于是乎,国人重习字,长至耄耋,幼及蒙童,动静之间,乐在其中: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养性陶情。凡文人雅士,更倾力于此:于先贤佳构,亦研亦赏,揣摩体悟,以求外师造化;于历代碑帖,且临且摹,手摹心追,以求中得心源。书法之道,德行学识为本,方能枝繁叶茂、花繁果硕;书法之妙,气韵神采为上,方能笔精墨妙、气定神闲。回望前贤,智永退笔成冢,张芝洗墨成池,痴迷之乐矣!师宜官书壁酬酒,王羲之写经换鹅,浪漫之乐矣!程邈狱中造隶、蔡邕偶创飞白,创新之乐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想书家,研墨濡毫,展纸走笔,笔随兴至,艺由心生。一行又一行,恰似心田插秧;一幅又一幅,恰似心田种福。有道是:“豪情偶发,墨能作酒;清兴忽来,书可当歌。”正可谓:个中滋味,其乐无穷!
2)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5)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6)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7)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8)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9) 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一、书法的章法美
章法是整幅书法的布局方法, 它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首先呈现在观赏者眼中并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我们欣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 往往是从作品的整体布局开始。相反, 一幅书法作品的创作是“积划成字, 积字成篇”, 其过程则是从局部到整体。一幅好的书法作品, 点画之间, 顾盼呼应, 富有变化, 字与字之间, 欹正相反, 搭配合理, 行与行之间, 首尾呼应, 气脉贯通, 通篇凝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章法布局的变化是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历史上尽管每一个书家的章法在组织形式上各有特色, 但都离不开这些规律。无论何种章法布局, 都要体现对立而统一、变化而均衡这一美学原则。处理一幅作品的章法, 要做到意在笔先, 通篇考虑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章法的布局要能够恰到好处, 往往取决于一个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当我们创作一幅作品时, 要能意在笔前, 统筹全篇, 力图处理好全篇与局部的关系。字里行间, 配搭协调, 富有变化, 合乎自然美的原则。试观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 通篇之间, 笔意顾盼, 字之大小、长短、欹正、疏密等对比强烈, 极富变化, 表现出一种奔放雄浑的气势。反之, 如果作品过于工整匀等, 毫无变化, 如算字排列;或杂乱无章, 随心所欲, 如乱柴一堆;或窒塞满篇, 拥挤不堪, 使人感觉透不过气, 如墨云压地;或稀疏分散, 支离破碎, 如散沙一片, 都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都是章法失败的作品[2] 。因此, 要引导成教学生在学习创作时充分展示书法艺术的“章法美”, 并告诫他们:我们追求的是书法艺术自然流露的“章法美”,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发扬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书法的结体美
字的结体即为字的形态结构。每个汉字都有特定的规范组织结构形式。书法艺术又不同于印刷体美术字有固定的模式。在一幅书法作品中, 一个字就如同一座建筑, 其中既有美学, 也有力学。各种点画在不同的搭配之下, 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字结构。大体上看, 汉字是方块字 (楷书正方, 隶书扁方, 篆书长方) , 书法中表现的字却不能像美术字一样写得方方正正, 即使是楷书, 有的字长, 有的字短, 有的字左大右小, 有的字上下大中间小, 有的字中间窄两头宽, 各尽参差不齐的天然之态。唐代欧阳询早已总结出了《结体三十六法》, 清代黄自元又发展到《楷书结构九十二法》。实际上, 不同书家、不同书体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 更何况行书、草书的变化就更多了。一个书家其所以能形成鲜明的风格, 往往是因为他的字具有独特的结构, 且合乎自然美的法则。像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要求的那样:“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 短者如精悍之徒, 瘦者如山泽之癯, 肥者如贵游之子, 劲者如武夫, 媚者如美女, 欹斜如醉仙, 端楷如贤士。”每个字都有了生命力, 变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当然这些字必须服从整体章法的需要来进行。《兰亭序》中王羲之写了19个“之”字, 字字不同, 各尽其态。我们在掌握了它的造型规律后, 就可以运用艺术手法将字形进行变化, 或大或小, 或正或斜, 或方或圆, 或放或收。一个“寿”字就可以变化出百寿、千寿来, 其他任何一个字亦如此[2] 。因此, 我们要教育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认真汲取古今书法精品的艺术营养, 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三、书法的线条美
成教学生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会问, 书法的线条美在哪儿?应如何欣赏?从书法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线条的美感, 主要从线条的力感和立体感、动感、节奏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书法的线条就是传统所说的“点画”。字体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否富有变化、对比, 它的质地、分量、力度是否经得起推敲, 也是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 线条的力感和立体感关系到二个因素, 其一中锋用笔, 因为中锋用笔能使线条饱满圆实, 线条饱满了, 力感和立体感也就自然出现, 褊薄浮浅的线条是没有力感的。其二是精密的结构。这也是启功先生所说的“如果结构精密准确了, 那末笔力自然出现。”这里所说的笔力, 其实就是通过线条表现出来的一种与线条之间合理组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作为书法艺术要素之一的线条, 也自然少不了这一点, 这就是线条的动感。古人评书常说“龙飞凤舞”, 这不但包括了字的动势, 同时也包括了线条的动势。对于一般人来说, 草书线条的动势比较容易察觉。其实, 真、草、隶、篆书也都一样, 它们的线条都应是具有动势的。譬如说, 褚遂良的楷书《圣教序》、《阴符经》等, 就是楷书中线条动感较强的典型。另外, 线条的节奏感也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节奏感往往表现在用笔的轻重快慢, 线条的粗细变化上, 这些抑扬顿挫、提按起伏的变化, 虽然没有声响, 但却具有音乐的旋律, 这就是书法何以能感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拿表面上看似线条节奏变化不大的篆书来说吧, 也自然有着她内在的含蓄的韵律的[3] 。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加深对书法线条美的理解, 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
四、书法的墨色美
书法艺术的情趣还体现在用墨上。因为书家用墨的浓淡枯湿富有变化, 且不同的书家用墨各有千秋。究竟如何用墨才好, 墨色如何才是美, 这些并无定规, 要看书家的爱好和技巧了。据说清朝刘石庵魄力, 善用浓墨;王梦楼专取风神, 善用淡墨, 时有浓墨宰相, 淡墨探花之说, 传为佳话。现在有些作者在一幅作品中使墨色浓淡交相递变, 追求变化错综的艺术效果, 这是借鉴国画中墨分五色的尝试, 也颇吸引人注目[4] 。另外, 我们还要领略其用笔轻重快慢的节奏感。因为用笔轻重快慢也可以引起墨韵变化。用笔轻则墨浮而淡;用笔重则墨凝而浓;用笔慢则墨渗而润;用笔快则墨燥而枯。因此, 墨色的或浓或淡或浓淡交融, 如果运用得法, 利用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 会出现妙趣横生的墨韵, 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当然, 浓墨太多则浊, 淡墨太多则浮, 焦墨太多则燥, 湿墨太多则软。一定要把握好墨色丰富的自然变化, 又要善于处理好墨色各种对比关系, 浓墨处见一些淡墨, 湿墨处出现一些飞白枯笔, 以增加墨韵变化。在蘸墨技巧上, 可以吸取中国水墨画的技巧, 如笔根淡墨, 笔尖浓墨, 这样笔笔下去就会有浓淡干湿变化, 使作品有笔墨韵律美感, 形成了视觉反差上的梯度美感[3] 。这些对于我们成教学生临池用墨时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五、书法的意境美
书法的意境是作者思想情感, 个性气质, 艺术修养, 审美趣味的综合反映和流露。作品的意境越高, 它的感染力愈大, 生命力愈强。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一幅精彩的书法作品, 往往使人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和愉悦。若品佳酿, 如饮甘泉, 使人陶醉, 令人酣畅, 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高雅的精神陶冶。意境美的产生, 首先要达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古代书法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从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汲取养料。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流水声从中寻求草书笔法的节奏变化和流动感, 从此草书益佳;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的身影中悟出字的神韵, 从而使其笔墨灵动飞扬;黄庭坚看见船夫荡桨而妙解笔法变化, 开合收放。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生活的丰富多彩, 不但使人增长知识阅历, 开阔胸襟, 而且可以找到艺术灵感。这种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意象创作, 正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相反, 如果没有创作激情的作品, 常使人感到生硬、呆滞、散漫、缺乏灵性, 提不起欣赏的兴趣。所以, 有些书法作者常常要在有“字兴”的时候创作, 就是指要有创作激情[4] 。因此, 鼓励成教学生大胆创作, 在创作书法作品时, 要摒除一切杂念, 用心专一, 首先进入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境界, 进而布局谋篇, 润墨顺笔, 待墨饱笔酣、情绪高昂时, 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概而论之, 书法艺术欣赏教学非一日之功可以奏效,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靠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去学习、去体悟、去领略, 由浅入深, 由形而意、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不断地发现美、感知美, 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美育工作开展, 不断提高成教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06年) [Z].2002-05-13.
[2]巨潮.论书法艺术的欣赏标准[J].河西学院学报, 2005, (4) .
[3]洪丕谟.书法名作欣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
【书法欣赏经典】推荐阅读:
钢笔书法名言名句欣赏09-28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09-09
爱国诗词书法作品欣赏10-19
书法名家作品欣赏11-13
中国书法经典导读12-15
经典的书法宣传广告词12-08
经典文案欣赏12-20
经典名家散文欣赏06-29
经典的古诗欣赏07-28
经典散文配乐朗诵欣赏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