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应》读书笔记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故事效应》读书笔记

《故事效应》读书笔记 篇1

——读《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面对聋生,我们倡导生活化教学,选用贴近聋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开展课堂互动,以取得课堂实效。这其实与新课改中情境教学模式流行有点不谋而合。面对变化瞬息的社会,我们也乐于使用这种新的教学互动手段,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我们所选用的生活内容要如何加工成科学的教学材料。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近来看了杨照的《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突发奇想:如果把生活的内容看成是一个故事,不也可以吗?如何编制一个科学、适用于课堂的故事?边读边思,摘取片段数章,以飨共悟。

一、故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故事,本雅明说的最透彻、明白,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

2、故事是联络已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或者该说,故事是讲未知引进到已知中最奇妙的窗口。孩童没有办法真的走到未知的国度里,听未知的人们说话,没关系,他们听故事,甚至编故事,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重组,来拼凑想象中的未知国度和人们。

3、故事经常提示我们人间的多元多样性。事实上,好的故事几乎都拥有某种异质生命的对照效果。故事不擅现实普遍。大家都一样,或者希望大家都一样,用标语用命令或用条文表示比较有效。相反地,想要展现特色与区别,才用到故事。

4、故事突显生命共通的细节,借由单一生命戏剧性的变化对照,将巨大缩小,同时让巨大能够被我们看到、听到,甚至能够被我们拥抱,于是,面对巨大的事件与巨大的数字,我们才能哭能笑,不只是张大嘴巴不知所措。

故事源于生活,经过对未知的想象,变得魅力无限。选择多元、典型的生活内容,引发学生的想象,带学生进入未知的知识殿堂。

二、面对如此多的素材,要如何说故事?

1、故事会变形转型,因为改编改写一个旧故事,比新创一个故事架构,容易快速获得认同。

2、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纳自身的否定对反。

3、对的观点,好的叙述策略,会缩短听故事的人与故事间的距离。

4、好的故事,除了让人相信让人深刻感受、也要考虑带给信了、感受了的听故事的人,什么样的生命效应。

生活的素材很多,以上寥寥数语可是在提醒我们制作的原则。正如美味的食材,要有相应的作料和烹饪方法才能将食材的美味真正的发挥出来。

三、如何选取故事?

1、要有特色才能被记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显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2、好奇先于故事存在,是一种准备要相信和生活经验很不一样的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人接近故事,接受故事。

3、要减少压缩简化资讯所产生的决策错误,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拾故事好奇,养成对故事的兴趣习惯,别轻易接受别人准备好的简单结论。随时多问一句:“这,该有个来龙去脉吧?这,后面的故事是什

么?”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 篇2

代序中“鱼就是鱼”这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鱼与蝌蚪生活在水中,后来,蝌蚪变成了青蛙,跑到陆地上看到了人、老虎、鸟等等,它回到水中告诉了鱼。鱼按照青蛙的描述,就想象出女人就是有腿、有乳房的鱼;老虎就是有血盆大嘴的鱼;鸟就是有翅膀的鱼。就是说,鱼是按照已有的知识在认知新事物。

鱼就是鱼的故事,其实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观察外部世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忘记“鱼就是鱼”这一真理,每个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在我们做到因材施教之前,首先做到的是知道我们的对象是一帮孩子们,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东西总是不能遂人心愿,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假定下教学,而忽视了他们也只是在他们的假定下教学。

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现状,特别对于我们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书中的“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倾向于将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背景就像幕布一样,使最前部的显眼的图形突出来。同时,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交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虽然是同一对象,感知到的却完全不同,这样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表达了不同的内容,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书中举了这么一则实例:

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室里书声琅琅,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户外闯了进来,读书声嘎然而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它身上。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书中作者用两个老师处理的方式进行了一个对比,一位老师很气愤地说:“快读书!一只小鸟有什么好看的!”学生虽然不情愿地拿起了书本,心却跟着小麻雀飞来飞去。

另外一个老师是这么说的:“小鸟为什么要飞到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呀?对啦!小鸟是被大家动情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它也不甘寂寞,要和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要和小鸟一比高低”“我也要比!”……

一种课堂,两种结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体现了两种渐染不同的思想观。小鸟作为课堂的干扰因素,第二位老师却能够从消极中找积极,把它变成课堂的干扰资源,使积极地背景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正是这种灵活的、多方位的思维导致了教学机智,之后的教学效果也使这位老师懂得了教育机制的分量。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这样的机智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了,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阅读的,一个个简单的事例的背后都蕴藏着很多大道理,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相容效应”告诉了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马太效应则让我们知道教师要防止“马太效应”.即要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经验、能力起点不尽相同,要相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能;皮克马翁效应向我们证明了当我们在与孩子们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孩子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他们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英雄故事读书笔记 篇3

当我翻开《英雄人物故事》后,我就被这本书里英雄的气概给感动了。英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是他们举动后的目的只有一个:保卫国家,赶走侵略者。这些人都把自己的生命视为最低,而把保卫国家视为最高,甘愿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故事都是非常感人的,看了后会使你泪如雨下。

比如就有一个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有一个小组,走势图赶走侵略人,因为侵略人正在那个国家防御力最强的.城堡,他们硬打也打不过。所以他们只能装扮成草慢慢前进攻打城堡。哪个小组听上级说,要从晚上九点到晚上十二点装扮成草,等大多数敌人睡着后,十二点半准时攻打城堡。哪个小队在草地上等了好久,就快接近十二点半时,敌人看守吸完烟后扔在草地上,顿时,草地上烧起了大火。大家看呆了,因为看守的眼人到了一个人的头上,他便被大火吞噬,但是他没有大呼小叫,而是默默地在那里接受地狱之火的考验,最终,所有人看着那个人被活活烧死。终于到了十二点半,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大喊着为那个队员报仇,杀死了所有的敌人。

这本书记录着许多英雄人物故事,它告诉了我们:我们要为别人而付出,要要帮助他人。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 篇4

今天,我和我的表哥一起去了图书城,买了一本《史记故事·青少版》,非常好看,它讲了从五帝开始,一直到刘邦成立汉朝的几千年历史,让我读得不仅入了迷。

《史记故事·青少版》取的是史记原版里的精华,从中我看到了司马迁为写《史记》呕心沥血,这不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吗?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写成了鸿篇巨制《史记》,让我读通了旧社会的黑暗,这不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持他吗?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就事业的人都是这样,看来,“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呀!我们现在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也向司马迁一样呕心沥血,写一部鸿篇巨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这本书让我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让我们将来把不正之风彻底根除,让社会更加和谐、干净,让我们把坏风气赶走,净化我们的社会!我们是小学生,学习是为了祖国的将来更加繁荣富强!这本书给予我们的是一股力量,让我们将来出一部比《史记》还好的鸿篇巨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努力,多读书,让中国的将来更加繁荣富强!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篇5

《名人故事》政治任务包括“国父”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美国建国初期的伟人富兰克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抗倭名将戚继光、“飞将军”李广、征服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凯撒和二战“三巨头”的丘吉尔等。我们可以从众多政治人物身上看到政治家的大气、智慧和胸怀,以及他们在艰难时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

《名人故事》文化名人包括儒家奠基者孔子、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传播纺织技术的黄道婆、机械能手马钧和发明家爱迪生等。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领悟到:智慧和意志在人生道路上同样重要,有智慧而不坚持、不努力同样在事业上一无所获;智慧平平但有恒心、有毅力照样可以做出不凡的成就。

《名人故事》科学巨匠包括古代名医陶弘景、火箭专家钱伟长、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为真理献出宝贵生命的哥白尼等。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人生境遇中了解到广阔的社会生活,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增长知识,丰富生命内涵,辨别是与非、丑与恶,让心灵得到充实的营养。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篇6

牛顿,是一位闻名中外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提出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划世纪的成就,突破了平凡的17世纪。把手表当鸡蛋烧、忘了客人的存在。

这些牛顿的事例无人不知,自从读了《牛顿的故事》后,我收益非浅。牛顿在一身中,把全身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当中去,从来不分心,和罗丹。这样的人一样,具有着全神贯注的精神,这种精神才会使牛顿成为17世纪的顶峰人物。有人问牛顿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一开始,我以为,巨人就是那魁梧高大的身材,使你两眼忘不到头的人,后来,我知道我错了,牛顿所指的巨人指的是胡克、笛卡儿、伽利略、哥白尼这些在科学上有着突破性的人物,他们的科学知识,给牛顿的研究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学知识就是因为有了书本,有了身边朋友与亲人的劝告、教诲,才使我们拥有了巨大的智慧,我们就站在了教诲、劝告。的肩膀上,它们使我们更加出色。牛顿还说过:“其实,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几颗光滑美丽的贝壳。但那浩瀚的大海,却还在我的前面未曾被我发现。”从牛顿的这句话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要仅仅有了一点知识和智慧,就炫耀,真正的知识是没有边境的,有个成语不是这样说吗:学海无涯。知识是没有边境的,它大得无法琢磨,千万不能有了半肚子墨水就晃啊晃,其实根本没有分量啊!看到牛顿有如此大得成就,是否忽略了他的童年?牛顿的童年,让你听了会觉得不可思议。牛顿出生是一个戏剧性的事情,伽俐略死于1642年,而牛顿出生也恰恰是这一年的万圣节,难道这就意味着牛顿有着伽俐略的才智?不是,小时侯,牛顿十分内向、老实,常常被人欺负。一个叫汤姆的孩子总爱欺负牛顿,牛顿因为愤愤不平,所以和他打了一架,这一架,是牛顿不甘屈辱的一架,他立下决心要让同学看看,他并不柔弱。我们也应该是这样,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才会让自己更加前进,不服输,才会进取,会觉得要超过别人,不能柔柔弱弱,被别人比上了,也若无其事。

牛顿这位17世纪的伟大人物,将永远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长征故事》读书笔记 篇7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得就是《小海豹的厄运》。故事主要说,一名猎人正在寻找猎物,突然有几只小海豹出现了。他拿起棍棒,准备“开打”。他先在小海豹圆滚滚的头上猛击一下,然后用钩杆钩住小海豹,利用浮冰拖到固定位置剥皮,小海豹们身后留下了长长的红印记,那是血。它们中有的剥皮时还没有失去知觉,任在继续徒劳挣扎。看到这儿,我眼泪禁不住地直往下流,我真的十分气愤,恨不得上去指责他们的惨忍手段。难道做衣服、生活用品就必须要用这个海豹皮吗?可它们毕竟还是个小动物啊!你难道不知道要保护小动物吗?小海豹的命运也太悲惨了,它被猎人狠心地剥了皮,拿到市场上去卖,真是可怜啊!如果在这样杀害下去,海豹们会灭绝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生态平衡。所以我希望让猎人们住到城里去,不得伤害动物,让动物从此安定吧!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来吃肉啊!做皮啊!这样就能保护动物了,我相信每一个人看到这儿,都会伤心的。

然而,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被捕杀的加拿大海豹中97%是不到三个月大的小宝宝,大多数不到一个月,因为此时它们的皮可以卖出最高价。它们多处在国际时装市场看到。我真想对每一个动物说:“你们能原谅对我们人类的仇恨,我们一定会保持生态平衡的,并且也真诚的希望我们人类从此以后不要再捕杀动物了,毕竟它们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命啊!我十分的为你们被捕杀的同胞而感到悲伤。我还告诉你们,最好离我们可恶的人类远一点,有多远,躲多远,不要让从类看到你们”。

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篇8

这几天我的情绪已经和以往差不多了,在家里过年时的野心收回了不少,没有那无人管教而疯狂的玩。现在已读起了《名人传》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听别人说读《名人传》时候,我还愣了一下怎么还要读《鸣人传》,让我纳闷,当我看见是《名人传》的时候松了一口气,我还一位学校疯了,让人读漫画,呵呵。

此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刻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我一读我还是发现没意思,虽说是罗曼。罗兰这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我还以为就写这样,当我马上放弃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当读到《米开朗琪罗传》的时候马上吸引了我。当我往后读的时候才发现往后越来越精彩,原来《贝多芬传》是一盘开胃菜。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篇小说,这个作者也让我感到欣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篇9

论艺术与艺术家

1、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2、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崇拜的偶像了。

3、我们都喜爱自然美,都对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艺术家感激不尽。我们有这种趣味,而那些艺术家本身也不负所望。

4、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5、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有些人喜欢自己容易理解因而也能深深为其所动容的表现形式。

6、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7、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要永远极端地“琐碎”,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反复尝试着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合适的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境地的合适的关系。

8、没有任何规则能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合适。多看作品,我们的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所追求的那种和谐。我们对那些和谐感受越深,就越能欣赏它们。

一、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1、过去的绘画和雕塑常常不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做有明确用途的东西。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奇特。

2、“原始人”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而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

3、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使巫术。

4、法国拉克斯洞中的牛---也许原始人认为画个猎物图,再用长矛之类的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

5、原始艺术作品按照预先确定的方式办事,但是也给艺术家留有表现自己气质的余地。

6、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7、世上许多地方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创立了一套套精细的方法,用这种装饰性的样式去表现神话中的各种人物和图腾。举例。艺术家既相当敏锐地观察自然形状,又无视我们所谓的事物的真正外形。

二、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1、埃及人认为只保留法老的遗体还不够,如果国王的肖像也被保留下来,那么就能加倍地保证他会永远生存下去了。

2、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3、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将二者结合起来乃是一切埃及艺术的特点。这种艺术不是“装饰”,也不是让人欣赏,而是“使人生存”。

4、典型的侧脸,正身体并不是埃及艺术家认为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不过是遵循着一条规则,以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之中。大概跟他们想实行巫术是有关的。

5、埃及艺术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为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他以自己学到和知道的那些形状来构成自己的作品,非常近似于部落艺术家用他所能掌握的形状来构成自己的人物形象。艺术家在画中体现的不只是他对形式和外貌的知识,还有他对那些东西的意义的只是。埃及人所画的老板就比他的仆役大,甚至比他的妻子也大。

埃及人对每一个细节都有强烈的秩序感。但丝毫没有妨碍他们以惊人的准确性观察自然。

6、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都仿佛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这便是“风格”。在三千多年里,埃及艺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7、苏美尔人爱好对称和精确。纪念碑等。(战争,巫术)

三、伟大的觉醒 希腊 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

1、在希腊城邦之中,阿提卡的雅典城在艺术史上最为有名,最为重要。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是在那里开花结果的。

2、希腊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恪守成规来创造艺术。在那时的希腊艺术品上,还能见到埃及的痕迹。

3、画家们发现了缩短法(foreshortening)---表明艺术家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用最一目了然的方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但是希腊艺术家们仍未轻易摒弃埃及艺术的教导。他们仍力求把艺术形象的轮廓尽量画清楚,力求在不破坏人物外形的范围内,把他们的人体知识尽量表现在画中。他们仍然喜爱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古老的公式,即那种在几千年中建立起来的人体形式,仍然是他们的创作起点,只是他们不再处处把它奉为圣典。

4、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说明那时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神祇的古老遗教和传说,并且毫无成见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科学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的心中觉醒。

5、在雅典民主政体达到最高程度的年代里,希腊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6、希腊雕刻的伟大,肃穆有力,是由于艺术家没有违背古老的规则。希腊艺术家使用衣饰去标出人体的主要分界,这类手法仍然表明他们多么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正是严格地遵循规矩和寓变化于规则之中二者所达到的平衡,使得希腊艺术在后来各世纪里博得了巨大的赞美。

7、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希腊作品,件件都显示出在布列形象方面具有的智慧和技巧,然而希腊人当年别有所重。他们要求这种自由地表现人体形象的种种姿态和动态的新发现,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1、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艺术家已开始受到人们的欣赏。在建筑方面,各种风格开始同时并行。帕特农神庙用多利安式建成。但后来的卫城建筑启用了爱奥尼亚式。

2、《胜利女神》公元前408年,雅典胜利女神庙栏杆浮雕,大理石,高106cm,Acropolis Museum Athens

3、那一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波拉克希特列斯praxiteles闻名于世,他的创作具有悦目妩媚的特性。柔软的皮肤,骨骼和肌肉。他和希腊其他的艺术家是通过知识来达到这一境界的。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

4、希腊艺术家一直避免让头像具有特殊的表情。他们的面貌似乎从未表现出任何强烈的感情。那些大师是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所说的“心灵的活动”,因为他们的面部变化会歪曲和破坏头部的简单的规则性。

5、在将近公元4世纪末,这个限制逐渐解除了。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懂得怎样捕捉住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6、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对希腊艺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希腊艺术得以发展成了几乎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的。这必然影响了希腊艺术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希腊化艺术。

7、所谓的柯林斯风格,是在爱奥尼亚式的漩涡花饰上增加叶饰以美化柱头,而且一般都有更多更华丽的花饰遍布建筑各处。

8、希腊化艺术喜欢狂暴强烈的作品:它想动人,而它也确实动人。

9、可能是,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它自古以来跟巫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技术而技术了。

10、在装饰性的壁画中,凡是可能进入画面的东西,几乎各种类型都有发现。例如静物画,动物画,还有风景画。这大概是希腊化时代最大的革新。

11、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家不懂得所谓的透视法则。

五、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

1、罗马的建筑创作,大概再没有比凯旋门给人的印象更为持久的了。罗马人在意大利,法国,北非和亚洲到处建立凯旋门,遍布帝国。希腊建筑一般都是由相同的单元组成,甚至圆形大剧场也不例外。但是凯旋门却用柱式做界框并突出了中央的巨大入口,两侧辅以比较狭窄的入口。

2、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

3、罗马人的典型做法是从希腊建筑中取其所好,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他们在各个领域之中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的一项主要需要就是惟妙惟肖的优秀肖像。

4、罗马人还交给艺术家另一项新任务,从而复兴了一个我们从上古东方获知的风尚。罗马人也想宣扬自己的胜利,报道战事的经过。

5、罗马人着眼于准确地表现全部细节和清除地叙事。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讲求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不大感兴趣。

6、在公元后几百年中,希腊化艺术和罗马艺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东方王国的艺术,甚至在东方艺术原先的据点中情况也是如此。

7、犹太法实际上禁止制像,一面偶像崇拜。

8、在基督教艺术家最初受命表现救世主和他的使徒时,又是希腊艺术传统帮了他们的忙。

9、在罗马帝国衰亡时期的宗教作品中,此时的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心满意足,他们试图获致新的效果。

六、罗马和拜占庭 5至13世纪

1、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确立基督教会在国家中的权利。教堂没有用异教神庙为模型,而是仿造大型会堂的形式,名叫“巴西利卡”。

2、尽管所有虔诚的基督教徒都反对大型逼真的雕像,他们对绘画的看法却有很大的差别。

3、公元6世纪末的格里高利大教皇认为绘画有助于提醒教徒们想起他们已经接受的教义,保证那些神圣事迹被牢记不忘。(许多基督教徒不识字,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起到与文字一样的作用。)----在艺术史上,伟大的权威人士出面支持绘画极为重要。

4、开始,艺术家还是使用在罗马艺术中发展成功的叙事方式,但是慢慢地就越来越注重于事物的核心精义所在。

5、事实证明,艺术在教堂中的正当用途这个问题对整个欧洲历史有重大意义。

6、公元745年,在东方教会中一切宗教艺术都遭到禁止。但他们认为图像简直就是神圣。教堂里的绘画被看作是超自然的另一世界的神秘的反映。因此东方教会不能再让艺术家在那些作品中依照个人的想象随意创作。于是拜占庭开始遵循传统,几乎和埃及人一样,但这样有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要求画神像的艺术家严格遵照古代的模式,拜占庭教会就帮忙在衣饰、面貌或姿势的形式中,保留下希腊艺术的观念和成就。(尽管有些生硬,拜占庭艺术还是比后来一段时期的西方艺术要接近自然)另一方面,强调传统,要求沿用获准的方式来表现基督或圣母,使得艺术家难以发挥个人的才能。但把他们想象为难以有发挥的余地也是不正确的。

7、在东方国家里,那些金光闪闪的画像一直保留着统治势力。比如俄国,至今仍是。

七、伊斯兰教国家 中国 2至13世纪

1、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一些被伊斯兰宗教征服的地区,由于不准表现人物,东方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制作最精细的花边装饰,为阿拉伯式图案。

2、宗教对艺术的冲击在中国更为强烈。

3、中国有些伟大的贤哲对于艺术的价值观似乎跟格里高利大教皇所坚持的看法相似,他们把艺术看成一种工具,可以提醒人们回忆过去黄金盛世的美德典范。《责妻》-顾恺之

4、佛教不仅通过给予艺术家新任务对中国艺术产生影响,它还带来了对绘画的崭新态度,即十分尊重艺术家的成就,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都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5、中国人是第一个不认为作画卑贱的民族,他们把画家跟富有灵感的诗人等同看待。中国宗教艺术用艺术去辅助参悟。

6、他们甚至用一种参悟和凝神的奇怪方式来学习艺术,这样,他们就不从研究大自然入手,而是从研究名家的作品入手。在全面掌握这种技巧后,他们才去游历和凝视自然之美。

7、在画中寻求细节,然后再把它们跟现实世界进行比较的作法,在中国人看来幼稚肤浅。他们要在画中找到流露出艺术家激情的痕迹。

八、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 6至11世纪

1、在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时期,一般贬称之为黑暗时期。大约持续了500年。

在那五百年中,有许多僧侣或教士地位高,欣赏古代留存的艺术,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被北方的入侵者打破。北方人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野蛮人。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艺术。以往的古典艺术绝对不是失传了。

2、出现了新风。埃及人画他们知道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画他们看见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

3、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

4、正是在希腊发现了表达“心灵的活动”的艺术,而且不管中世纪艺术家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多大的差异,没有那份遗产,基督教就绝不可能利用图画来为自己服务。

5、这个时期的中世纪艺术家没有样板可以仿效,画起来很像小孩子,但这是它可贵可爱的地方。

九、战斗的基督教 12世纪

1、诺曼底人在英国登录后,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英国称为诺曼底风格,在欧洲大陆称为罗马式风格。这种风格兴盛了一百年。

2、教堂的重要性在今日难以想象。在法国,罗马式风格的教堂开始用雕刻品装饰。

3、在欧洲艺术中,就更为接近东方艺术理想(东方教会庄严的圣像)而言,哪一个时代也比不上罗马式风格的鼎盛时代。

4、一旦艺术家最终彻底绝念于把事物表现成我们眼见的样子,他们的面前将会展现多么伟大的前景。

5、使用纯粹装饰性的方法来安排人物和形状。绘画的确倾向于变成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形式,然而这种简化手法的恢复,却给了中世纪艺术家一种新的自由,去放手实验更复杂的构图。(构图composition)色彩也是如此,艺术家不必再研究和模仿自然界的实际色调层次,可选择随意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去作图解。

十、胜利的基督教 13世纪

1、东方艺术风格的固定性。而西方不断地探求新的处理方法和理念。2、12世纪尚未过去,罗马式风格尚未退出流行,则已开始在法国北部出现了哥特式风格原理。3、12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哥特式教堂的主导思想就是一种新的,没有见过的用石头和玻璃的建筑物。

4、正是在13世纪,艺术家有时会抛开范本,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考虑到中世纪艺术家所受的训练和我教育,就知道这种做法的勇气。5、13世纪是伟大的主教堂时代,法国是欧洲最富有的,最重要的国家。在13世纪,意大利仍旧采用“希腊手法”的庄严的镶嵌画来装饰。这样坚持东方的保守风格也许会阻碍一切变化,而变化也的确耽搁了很长时间。但是在13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正是由于有拜占庭传统做坚持的基础,于是意大利艺术不仅能赶上北方由主教堂的雕刻家达到的艺术成就,而且改革了整个绘画艺术。

是拜占庭艺术使意大利人得以跳过分隔雕刻和绘画的障碍。

6、天才乔托(1267--1337)的出现。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壁画或称fresco湿壁画。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像这样的东西已经有1000年之久完全不画了。这使得乔托改变了绘画的观念。他能够造成错觉,放佛宗教故事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这就取代了图画写作的方法。《哀悼基督》1305年

7、我们记得早起基督教艺术曾经恢复古老的东方观念,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就必须把每一个人物都完全表现出来,几乎跟埃及艺术的做法一样。乔托抛弃了那些观念。自从他那个时代之后,首先是在意大利,后来又在别的国家,艺术史就成了伟大艺术家的历史。

十一、朝臣和市民 14世纪

1、乔叟笔下的骑士和乡绅等等。14世纪已不是那些骑士风范的天下。它的趣味是趋向于风雅而不是宏伟。这表现在建筑上。

2、在英国我们区分两种风格,一种是早期主教堂的纯哥特式风格,被叫做早期英国式,另一种是哪些样式在后来的发展,被叫做盛饰式(decorated style)这个名称就表现出了变化。

3、在14世纪,哥特式建筑者对早先主教堂的清楚的宏伟外形不再感到满足。他们喜欢在装饰和复杂的花饰窗格上显示技艺。4、14世纪最有特色的雕刻不是石雕,而是用贵重金属或象牙制成的小型雕刻。

5、S型的母亲抱着孩子—当时哥特式艺术家喜爱的母题。6、14世纪画家喜爱优雅精巧的细节。并且14世纪里,优雅的叙述和真实的观察才逐渐融合在一起。

7、虽然在乔托的影响下,拜占庭式艺术显得生硬和陈旧,但是它远远没有完全与欧洲分离。8、14世纪广泛的艺术家间的交流。谁也不会应为某项成就是外来的就反对它。14世纪末通过各地相互交流而兴起的风格被历史学家称为“国际式风格”。在英国的实例就是威尔顿双连画(wilton diptych)其中,也喜爱美丽,流动的线条和精致纤巧的母题。国际式风格的艺术家也是爱好精巧美好的事物。林堡兄弟

9、对绘画目的的看法与中世纪已大大不同了。兴趣开始转移,从尽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到一最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角。

10、现在艺术家要学习新的技艺,写生画稿。速写。

十二、征服真实 15世纪初

1、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再生或者复活,这种再生的观念从乔托的时代就开始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在意大利人心里,复兴的观念跟“宏伟即罗马”的观念的再生息息相关。意大利人责怪哥特人把罗马帝国搞垮,他们就开始把那中间的时期的艺术说成哥特式,他们用哥特式来表示野蛮----与我们用汪达尔主义vandalism来指无故破坏美好事物一样。2、14世纪的意大利认为艺术科学和学术在古典文化兴盛过,但是拿一切几乎都被北方的野蛮人破坏了,他们则是帮助复兴了光荣的往昔从而产生一个新时代。

3、布鲁内莱斯基不仅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创始人,也是透视法的创始人。Perspective 希腊人通晓短缩法,但他们不知道在物体离开我们远去时体积看起来缩小是遵循什么数学法则。布鲁内莱斯基把这个数学方法告诉了艺术家。

4、艺术家对人体的实际特征进行了新颖的不解的研究。15世纪初年的那些佛罗伦萨艺术名家已经不再满足于沿袭中世纪艺术家传授给他们的那些古老的程式。开始请模特。多那泰罗《希律王的宴会》粗糙生硬而真实。

5、如果认为对希腊罗马艺术进行研究而引起艺术再生或“文艺复兴”,那是大错特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独自掌握科学和古典艺术知识的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要他史无前例地忠实于自然,这种热烈的愿望也鼓动着同一代的北方艺术家。

6、北方最终实现征服的不是雕刻家。杨·凡·代克 《翼部合起的根特祭坛画》1433 杨·凡·艾克没有与国际式风格的传统完全决裂,他们还是继续遵循林堡兄弟之类的艺术家的方法,而且把那些方法提高到如此完美,使得他们把中世纪艺术观念抛在了后面。

7、如果我们想了解北方艺术的发展方式,就不能不赞杨·凡·艾克那种无限的仔细和耐心。与他们同代的南方艺术家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成功的方法,把自然表现在画面中几乎具有科学的精确性。运用解剖知识和缩短法去构成人体。杨·凡·艾克却走相对的路线。镜子般的真实。北方艺术和意大利艺术的这种区别持续了很多年。有一个颇有道理的猜测是:只要以表现花朵,珠宝或织品等食物的美丽的外观见长,大约就是北方艺术家的作品,很可能是尼德兰艺术家的作品。以鲜明的轮廓线,清晰的透视法,美丽躯体的准确知识见长,大约就是意大利的绘画作品。

8、杨·凡·艾克为了反映全部细节发明了油画。新的配方,用来调制颜料以便于涂到画板上去。中世纪,所用的液体的主要配料一直是用鸡蛋。但干得太快---蛋彩。《阿尔诺菲你的订婚式》—艺术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目击者。

十三、传统和创新

(一)意大利 15世纪后期

1、意大利和佛兰德斯艺术家在15世纪开始时新发现已经震动了整个欧洲。新观念: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艺术家都开始试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支配着15世纪的艺术,标志着跟中世纪艺术的真正决裂。

2、一直到1400年,欧洲各地的艺术一直沿着彼此相似的路线发展。那时的贵族都是骑士精神。

3、际式风格成为欧洲所见的最后一种国际性的风格---至少在20世纪前如此。

4、在15世纪,艺术界分成若干不同的学校-----在意大利,佛兰德斯和德国,几乎每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的绘画学校。但是学校的概念和我们今天的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具有学徒的性质。5、15世纪佛罗伦萨的画家和雕刻家也经常发现自己的处境是必须使新方案适应旧传统。在新和旧之间,在哥特式传统和现代形式之间搞调和是15世纪中期许多艺术名家的特点。

6、其中最伟大的一个是雕刻家洛伦佐·吉波尔蒂

7、多纳泰罗和马萨乔的重要意义。马萨乔在光线方面是一位先驱者。

8、当许多的艺术家和其他一些人正在运用佛罗伦萨那一代艺术大师们的发明的时候,佛罗伦萨的艺术家却越来越感到那些发明创造产生了新的问题。某一方面的任何发现,都会在其他地方造成新困难。比如中世纪画家不理解正确的素描法,然而恰恰是这个缺点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在画面上分布形象,形成完美的图案。

9、这里的危险是,艺术家的新能力会把他最珍贵的天赋毁灭掉。当巨大的祭坛画和类似的任务落到艺术家身上之时,问题就表现得尤其严重。这些画必须要能从远处看到,而且必须适合整个教堂的建筑构架。此外,还需要把宗教故事清楚动人的轮廓呈现出来。虽运用了透视法,但是还有中心主题与背景实际上互不调和的问题。而意大利艺术在后一代达到顶峰也正是由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中一个人叫做山德罗·波提切利。

10、波提切利为了达到轮廓线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

十四、传统和创新

(二)北方各国 15世纪

北方与意大利之间的差异在建筑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北方建筑仍旧充满了哥特式的要素。但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已经全线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北方的15世纪,仍是忠于哥特式传统。我们可以说他们还是“中世纪艺术家”。然而在意大利,已经是属于近代时期了。

但是阿尔卑斯山两边的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让·富凯 罗吉尔·凡·德尔·韦登 胡戈·凡·德尔·胡斯

罗吉尔用新形式保存下来的哥特式传统,对于雕刻家和木刻家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15世纪中叶,德国做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木刻与雕版艺术传遍了整个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思想的交流,否则可能不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同时,印刷术的技术保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在欧洲其他地方胜利的传播开来。北方的中世纪艺术之所以走向终结,而且在那些国家里产生了一个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克服的艺术危机,其推动力有一部分就来自于版画。

十五、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 16世纪初期 1、16世纪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也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2、盛期文艺复兴the high renaissance

3、使得诸多天才出现的环境可以向前一直追溯到乔托时期。意大利艺术家开始求助于数学去研究透视法则。求助于解剖学去研究人体的结构。

4、艺术家获得的新权利。释放出了大量被压抑着的创作才能。艺术家获得了自由。在建筑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5、文艺复兴建筑家的实际愿望仍然是在设计一座建筑物时不考虑它的用途,单纯追求建筑物的比例美,内部的宽阔和整体的雄伟场面。他们渴望的是在注重一座普通建筑物的实际需要时无法获得的那种完美的对称性和规整性。

6、勇于进取的精神,是盛期文艺复兴的起点。在那个大约1500年前后,产生了一大批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7、最后的晚餐 变化之中是那么有秩序,而那秩序之中又是那么有变化。这幅画的构图好像有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这一点正是哥特式绘画所具有的性质。达芬奇发现不需要牺牲素描的正确性的和观察的精确性,就能达到轮廓悦目的要求.8、意大利15世纪的那些效仿马萨乔的艺术家的伟大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作品形象看起来有些僵硬,几乎像是木制的。显然不是由于缺乏耐心或缺乏知识才造成了这种局面。波提切利也试图通过卷曲的头发和漂浮的衣衫使得人物轮廓看起来没有那么生硬。达芬奇找到了有效的办法:画家必须给观众留下猜想的余地。如果轮廓画得不那么明确,如果形状有些模糊,放佛消失在阴影中,那么枯燥,生硬的印象就能够避免。达芬奇的著名画法。意大利人称之为渐隐法sfamato。

9、第二位为意大利艺术增光的艺术家是米开朗基罗。他目睹了艺术家地位的彻底改变。

10、米开朗基罗对每一个局部的研究细致而到位。

11、拉斐尔最伟大的作品好像丝毫不费力气,以致人们往往想不到那是惨淡经营,坚持不解的结果。拉斐尔所想象出的圣母形象已经得到了后人承认,就像人们接受了米开朗基罗所构思的圣父一样。

12、拉斐尔获得了一种单纯性。平静之美。洋溢着生命。他已经画出了一种不停的运动,遍及整个画面,却不破坏画面的宁静和平衡。安排人物的最高技巧和构图的完美技艺。---他实现了老一代人曾极力追求的目标---用完美而和谐的构图表现自由运动的人物形象。

十六、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 16世纪初期 威尼斯的建筑

乔瓦尼·贝里尼 的《圣母和圣徒》 1505年

1、在拜占庭的传统中,圣母画一贯是两边生硬地排列着圣徒像。贝里尼懂得怎样使这简单对称的布局既有生趣又不破坏它的秩序。他也知道怎样把传统的圣母和圣徒形象改变为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却不剥夺他们的神性和尊严。

2、用色彩和光线统一画面,乔尔乔内的贡献。但其实他的画作很少不超过五幅。《暴风雨》在这幅画中,风景本身凭其资格已成了它的真正题材。他不是勾画出物体和人物,然后再把他们布置到空间当中。他实际上是把自然界跟人连同人们的城市和桥梁都想象为一个整体。----几乎像过去发明透视法一样伟大。从此以后,绘画就不仅仅是素描加色彩,它成为一种有其独特的奥妙法则和手段的艺术了。将这一伟大发现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提香。

3、提香是个在驾驭颜色的功夫上可以跟米开朗琪罗的精通素描法相匹敌的画家。这种至高无上的技艺使他能够无视任何久负盛名的构图规则,而依靠色彩去恢复显然被他拆散了的整体。

十七、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 16世纪初期

1、我们十分清楚,不能像谈学术的进步那样去谈艺术的进步。

那时意大利名家的三项实质性成就:一是科学透视法的发现,二是解剖学的知识,三是古典建筑形式的知识,对于那个时期,那些建筑形式似乎代表着一切高贵,美丽的东西。

2、对于那时期的画家,只有小画家们才会满足于从手中的意大利雕版画中借用一个形象或一个姿势。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会感到迫切需要全面理解新的艺术原理。可以从最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丢勒的作品中研究这一富有戏剧性的过程。在他的一生中,他时时刻刻都充分意识到那些原理对于未来的艺术有重大的意义。

3、丢勒发现单纯模拟真实的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足以产生南方艺术作品中那种独具一格的不可捉摸之美。拉斐尔面对这个问题时求助于他心灵中出现的美的“某个理念”,那是他在研究古典雕刻和美丽的模特儿的年月里通过熏陶而形成的观念。丢勒去寻求一个可以言传的规则。他的《亚当与夏娃》

4、另一位与丢勒相媲美的画家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 是个被人们不太提及的画家。有人称之为“德国的柯雷乔”。他的作品提醒我们,一个艺术家确实能够做到既十分伟大又不“先进”,因为艺术的伟大并不在于有新的发现。

5、在16世纪开头的几十年这个伟大的时期中,尼德兰出现的杰出的艺术家不像15世纪出现得那么多。这段时期的艺术家,至少像丢勒一样去努力接受新学术的艺术家们,往往既忠于旧的办法,又热爱新的方法,希望二者兼顾。于是产生了一种情况: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尼德兰艺术家不是出现在坚持新风格的人当中,而是出现在像德国的格吕内瓦尔德那样,不肯被拖入来自南方的近代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当中。例如博施bosch 《天堂与地狱》

十八、艺术的危机 欧洲 16世纪后期

1、大约在1520年前后,意大利各城市的艺术爱好者似乎一致认为绘画已经达到完美的巅峰。米,提,达等一些人实际已经解决了前人力图解决的所有问题。

2、许多对米开朗基罗的模仿被称为手法主义。难以描绘的人体。

所谓的“现代派”艺术可能来源于类似的愿望,亦即企图避开明显的东西,追求跟传统的自然美不同的效果。

3、在这一不寻常的时期,其他艺术家们在艺术巨人们的影响下,对于按照普通的技艺和兴趣标准去超越巨人们并不那么绝望。他们的努力相当惊人。《墨丘利》贾母博洛尼亚 雅各布·布罗斯基 绰号丁托列托 《圣马可遗体的发现》《圣乔治大战恶龙》---神秘色彩,这是他牺牲柔和的色彩美,那色彩美本来自威尼斯画派,是乔尔乔内和提香,最为自豪的成就。他想以新的观点来表现事物,想探索表现古老的传说和神话的新方式。4、16的艺术家 埃尔·格列格 他在大胆蔑视自然的形状和色彩方面,在表现激动人心和戏剧性的场面方面,甚至超过了丁托列托。

5、格列格受益于丁托列托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而且他也采用了帕尔米加尼诺的矫饰的圣母那种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主义。

6、惊异于格列格的绘画是如此的现代化!

7、在北方的国家里,德国,荷兰和英国的艺术家遭遇到的危机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所遭遇的危机更现实。因为南方人只是不得不考虑用惊人的新手法去作画,而北方艺术家很快就面临着绘画到底是否能够而且应该继续下去的问题。这个巨大的危机是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许多新教教徒反对教堂里的圣徒的绘画和雕像,认为他们是天主教偶像崇拜的一个明证。这样,新教教区的画家就失去了画祭坛画这宗最大的经济来源。那些比较严格的加尔文教徒甚至反对使用华丽的房屋装饰等其他奢侈品。艺术家的固定经济来源只剩下书籍插画和肖像绘画,是否足以维持生计就大可怀疑了。

8、小汉斯·霍尔拜因 比丢勒26岁 《圣母圣婴和市长一家》中有供养人!这种布局使我们想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和谐的构图,想起贝里尼。但是从认真注意细部和漠视某种传统的美来看,霍尔拜因学的仍是北方的手艺。

9、画上没有任何一处是信手为之。整个构图十分匀称,在我们看来很可能有些浅显。但这正是霍尔拜因的意图。在他稍微早的画像中,他仍然试图去显示他描绘细部的奇妙技艺,借助于被画者的环境,借助于他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去刻画人物的特点。在他年纪越来越大,艺术越来越成熟时,他似乎也就越来越不需要那样的诀窍了。他不想突出自我去转移人们对被画者的注意力,正是由于这种高明的自我克制,我们才对他加以高度的赞美。

10、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那里留下的惟一绘画分支就是霍尔拜因如此坚定地建立起来的肖像画。即使在这个分支里,南方手法主义式样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而宫廷气派的精致而优美的格调也取代了霍尔拜因的较为单纯的风格。

11、全欧洲只有一个新教国家的艺术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危机,那就是尼德兰。那里的绘画已经兴旺了很多年,艺术家们找到了一条摆脱他们困境的道路。从早期的凡代克时代以来,尼德兰艺术家一直被公认为是精于模仿自然的名家。12、16世纪最伟大的佛兰德斯风俗画大师是老勃鲁盖尔。专注于农民生活的画面。《乡村婚宴》。而在法国,艺术的危机转到了一个不同的方向。法国位于意大利和北方各国之间,兼受到双方的影响。起初是意大利式样的涌入,威胁着法国中世纪艺术的强大传统,法国画家和尼德兰画家一样觉得意大利式样很难采纳。但是最终法国上层社会还是接受了意大利的艺术形式,那时切利尼类型的优雅,精致的手法主义形式。JEAN GOUJON 《无邪喷泉的山林水泽女神》

十九、欧洲的天主教地区 17世纪前半叶

艺术史常常被描述为一系列不同风格更迭变幻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到12世纪的带有圆拱的罗马式或诺曼底风格怎样被带有尖拱的哥特式风格所替换。哥特式风格又怎样被文艺复兴风格所取代。文艺复兴风格在15世纪初期始于意大利,慢慢扩展到了所有的欧洲国家,在它后面的风格通常叫做巴洛克风格。但是鉴别巴洛克风格不那么简单。

巴洛克是后来反对17世纪艺术倾向的批评家们想对它们加以讽刺而使用的一个名称。巴洛克的实际意思是荒诞或怪异,使用这个名称的人坚持认为不以希腊人和罗马人采用过的方式就不能使用,不能组合古典建筑物的形式。在那些批评家看来,不尊重古代建筑的严格规则似乎就是可悲的趣味堕落,因此他们把这种风格称作巴洛克。巨大宽敞的内部,突出主祭坛。

在摆脱了手法主义驻足不前的做法以后,绘画走向了一种比以前大师们的风格具有更丰富前景的风格,这种发展在某些方面跟巴洛克建筑的发展相似。在丁托列托和格列格的伟大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观念正在发展。那些观念在17世纪的艺术中越来越重要,亦即强调光线和色彩,漠视单纯的平衡,偏爱比较复杂的构图。但是17世纪的绘画不是手法主义的延续。那个时代的人们喜欢谈论艺术。他们感到艺术已经走向提条墨守成规的危险道路,必须另辟蹊径。

卡拉奇和卡拉瓦乔 在卡拉奇的《圣母哀悼基督》,是巴洛克的风格。

卡拉瓦乔看来,害怕丑陋似乎是一个可鄙的毛病。他要的是真实。他丝毫不喜欢古典样本,也丝毫不重视理想美。他要破除程式,以新的眼光来考虑艺术。他被贬斥为“自然主义者”。他一定反复地阅读过圣经。他尽最大的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掌握明暗的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光线晃眼,几乎刺目,跟深深的阴影形成对比。然而他使用的光线却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突显出来。

圭多雷尼1575—1642 投身于卡拉奇画派。是卡拉奇,圭多雷尼和他的追随者们制定出了按照古典雕像树立的标准去理想化,去美化自然的方案,这种方案我们称为新古典派或“学院派”方案the neo-classical 或者the academic programme,以区别于根本不依靠任何方案的古典艺术。

最伟大的“学院派”大师是普桑 法国人。他满怀热情地研究古典雕像,因为他想以古典雕像的美来表现他心目中的纯朴而高贵的昔日乐土的景象。

还有克劳德·洛兰,约比普桑小6岁。他是如实表现自然的高手。他把景色全部浸染上金色光线或银色空气,似乎就使整个场面理想化了。他使人们看到自然的崇高之美。首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跟卡拉奇和卡拉瓦乔时代的罗马气氛有最直接接触的唯一的北方艺术家是佛兰德斯人鲁本斯。1577-1640与圭多雷尼年纪相仿。鲁本斯赞赏卡拉奇和他的流派复兴古典的故事和神话的绘画方式。在内心深处他也是一个来自佛兰德斯的艺术家。

鲁本斯最大的艺术奥秘—他的魔法般的技巧能使所有的东西栩栩如生,热情而欢快地活起来。试图分析鲁本斯怎样赋予画面欢快的生命力是王菲心机的,但是那必然和大胆,精细地处理光线有一定关系。他比前辈提香更多地使用画笔作为主要工具。他的绘画不再是使用色彩仔细塑造的素描,它们使用“绘画性的”手段做出,这加强了有生命和活力的感觉。他的艺术是那么出色地适合为宫殿增添豪华和壮丽,为人间的权势人物增色,所以在他的领域内仿佛有垄断者的地位。

结合那时期的历史!!欧洲的宗教和社会的紧张局势达到危急关头,欧洲大陆处在可怕的三十年战争之中,英国在内战。一边是专制君主和他们的宫廷,大豆得到天主教的支持。另一边是新兴的商业城市,大都是新教徒。尼德兰自身分裂为抗拒西班牙天主教控制的信教和荷兰和忠于西班牙的安特卫普市统治的天主教的佛兰德斯。鲁本斯是天主教阵营的。鲁本斯的学生之一有凡·代克(与杨·范·艾克不是一个人!)。小鲁本斯22岁。他很快就学会了鲁本斯表现事物的质地和外表的全部技艺,不管是丝绸还是人体肌肤。但是他与鲁本斯的气质大大不同。他的画常流露出无精打采和忧郁。他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对后世的肖像画害处很大---一些近乎后世美化的时装假人。

委拉斯凯兹 他很早就不再追随卡拉瓦乔的手法,他已经研究过鲁本斯和提香的笔法,但是他描绘自然的方式却丝毫不是转手货!他的《保罗三室像》使我们想起在艺术史上时间的推移不一定总要引起观点的改变。尽管他掌握了提香的手段,即用画笔描绘物质光泽的方式和捕捉教皇表情的准确用笔,我们仍然坚信这就是被画者本人,而不是一个熟练的公式。杨·凡·艾克曾下苦功描摹那些小动物的每一根鬃毛,而委拉斯凯兹在他200年后仅仅试图抓住小狗给人的独特印象。显得更加地真实---导致了19世纪巴黎印象主义的奠基者赞赏他超过赞赏以往其他的画家。

17世纪,用永远新鲜的眼光去观看,去审视自然,发现并且欣赏色彩和光线的永远新颖的和谐,已经成为了画家的基本任务。在这种新热情之中,欧洲天主教地区的大师们发现自己跟政治屏障另一边的画家,即信教的尼德兰的伟大艺术家们完全一致。

二十、自然的镜子 荷兰 17世纪 1、17世纪的荷兰商人们从未接受纯粹的巴洛克风格。甚至在建筑方面,他们也比较喜欢采取一定的自我克制。

2、跟霍尔拜因当年遇到的情况一样,能够在一个新教社会中继续存在下去的那些绘画分支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肖像画。

3、自由荷兰的第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佛兰斯·哈尔斯。自豪独立的尼德兰市民都要轮流在军队服兵役,通常是由最富裕的市民来统帅。

4、哈尔斯,抓住瞬间的印象。

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是伦勃朗。比哈尔斯和鲁本斯要年轻一代。他留下了一系列的自画像。他对于希腊人所谓的“心灵的活动”似乎有种神奇的真知灼见。他进入了《圣经》故事的精神世界,而且准确无误地想象出故事中的情景必定是什么样子。他几乎不需要什么姿势或动作就能表达出一个场面的内在含义。他从不使用戏剧化的手法。

6、伦勃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油画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版画画家。他使用的技术已经不再是木刻法和铜板雕刻法,而是一种工作起来比推刀更自由,更迅速的方法。这种技术叫做蚀刻法。用蜡覆盖铜版,用针在上面画画,针划过的地方会露出铜。然后把工作版放入一种酸中,让酸腐蚀掉铜版上划掉蜡的地方,这样素描就被转移到了铜板上。然后这块铜版就可以和雕刻板一样来印刷图画了。

7、分辨蚀刻画和雕版画的唯一手段是判别线条的性质。推刀用起来费力而缓慢,蚀刻家的针挥洒起来自由而轻松,二者的区别可以看出来。

8、第一次看到伦勃朗的画时,习惯于意大利艺术的美丽形象的人有时会感到震惊,因为伦勃朗好像丝毫不关心美,甚至连地地道道的丑陋也不回避。跟他那时期其他艺术家一样,伦勃朗已经吸收了卡拉瓦乔的启示,他通过受到卡拉瓦乔影响的荷兰人了解了他的作品。和卡一样,他重视真实与诚挚胜过和谐与美。

9、伦勃朗打破常规的创作方法有时使得我们忘记了他在一组组的人物安排上使用了多少艺术才智和技能。表面上看起来漫不经心,实际上却十分和谐,这要归功于他毫不藐视意大利的艺术传统。在他的艺术变得更深刻,更执着时,他作为一个肖像画家的确不那么受人欢迎了。

10、杨·斯腾 还有风景画家雅各布·凡·雷斯达尔,善画阴沉幽暗的云彩,天色渐暗的暮光。总之他发现了北方风景的诗意,跟克劳德发现了意大利景色的诗意非常相像。也许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像他一样充分地把感情和心境通过它们在自然中的反映而表现出来。

11、荷兰的艺术已经学会像镜子那样忠实地去复制自然。反映在艺术中的自然总是反映了艺术家本人的内心,本人的嗜好和乐趣,从而反映他的心境。正式这个压倒一切的事实使得荷兰绘画中最“专门化”的分支会妙趣横生,那就是静物画分支。

12、静物画成了画家对专门问题进行实验的奇妙领域。例如威廉·卡尔福对于色彩和质地的对比。这些专家渐渐证明了绘画的题材远远不像所曾想象的那么重要。

13、那些艺术家中最伟大的以为诞生于伦勃朗之后的一代之中。他就是维米尔!。

14、维米尔好像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人。他一生中没有画过很多的画,其中也很少表现什么重大的场面。他的风俗画已经完全失去了幽默的图解的残余痕迹。他的画实际上是有人物的静物画。很难论述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幅简单而平实的画成为古往今来最大的杰作之一。它的特点就在于维米尔的表现手法,他在表现物体的质地,色彩和形状上达到了煞费苦心的绝对精确,却又不使画面看起来有任何费力或刺目之处。想一位摄影师有意要缓和画面的强烈对比却不使形状模糊一样,维米尔使轮廓线柔和了,然而却无损于其坚实而稳定的效果。正是柔和与精确二者奇特无比的结合使得他的最佳之作如此地令人难以忘怀。它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到了一个简单场面的静谧之美,也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家在观察光线涌进窗户,加强了一块布的色彩时有何感觉。

二十一、意大利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 1、17世纪前半期,意大利仍然在建筑及其装饰品上打主意,增添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花样,到17世纪中期,我们所说的巴洛克风格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2、贝尔尼尼 也是一位无比的肖像艺术家。他和博罗米尼是同时代人,比凡代克和委拉斯凯兹大一岁,比伦勃朗大八岁。《极乐忘我的特雷莎》----16世纪的一个修女,她在一本著名的书中描述过她所见到的神秘幻想。在书中降到了天堂的销魂的一瞬间,上帝的一个天使用一枚火红的金箭刺入她的内心,她充满了痛苦,也充满了极乐。贝尔尼尼表现的正是这个幻象。这座雕像激起了巴洛克风格艺术家追求的那种强烈的喜悦和神秘的销魂之情。他对衣饰的处理也是完全新颖的。他不让衣饰用公认的古典手法下垂形成庄严的衣褶,而是让他们缠绕回旋增加激情和运动的效果。他的这些效果不久就得到欧洲各地的模仿。

3、巴洛克教堂中的绘画装饰 高里。他给我们一种教堂的拱顶已经打开的感觉,一种让我们直接看到天堂荣耀的幻觉。

4、在18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主要是一些卓越的内部装饰家,他们的灰泥装饰技术和伟大的湿壁画驰名整个欧洲。其中最著名的有一位乔瓦尼·巴斯蒂他·提埃坡罗。像这样的湿壁画必定画起来很有趣,观赏起来也是一种享受。然而我们会觉得这些焰火式的东西的持久价值要低于以前比较冷静的作品。意大利艺术的伟大时代正在终结。

5、在18世纪初期,意大利艺术仅仅在一个专门化的分支中产生了新的思想。那是相当独特的风景油画和风景雕版画。威尼斯的瓜尔迪

二十二、权力和荣耀

(二)法国,德国,奥地利,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路易十四邀请贝尔尼尼去设计王宫。尽管该计划没有实现。但是凡尔赛宫的建成成为巨大权力的象征。

凡尔赛宫是巴洛克式的建筑,在于其规模巨大,而不在于它的装饰细部。借助于雕像,石翁和战利品图案造成了一定的多样性。

1700年前后那一段时期是最伟大的建筑时代之一,而且还不单单是建筑的伟大时代。当时整座的城镇似乎都被用作舞台的布景,田园被改造成花园。艺术家得到充分的自由去尽情地设计,把他们最出人意料的想象用石头和金色的泥灰去化为现实。那一阵以奢侈的创造热潮后,激发了欧洲天主教地区许多城镇和风景面貌的改变。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被卷入了这一放纵的装饰活动之中。

许多人认为华托的艺术已经开始反映18世纪初期法国贵族的趣味—即洛可可风格,那是一种喜欢优美的色彩和精巧的装饰的时尚。它代替了巴洛克时期较为刚健的趣味。表现出一种快乐的轻浮。

二十三、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 18世纪 1、1700年前后,欧洲天主教地区的巴洛克运动已经达到了顶峰。这种无所不入的风尚不能不给予新教国家深刻的印象,尽管如此,新教国家却没有采用它。

2、当时的斯图亚特王朝向法国看齐,憎恨清教徒的趣味和观点。在那个时期,英国产生了伟大的建筑家克里斯托佛·雷恩爵士。

3、威廉·贺加斯 他认为艺术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尽一切力量去描绘他所说的每个人物的性格。图画布道的传统自中世纪以来一直留在通俗艺术之中。

4、直到乔舒亚·雷诺兹爵士的出现才迎合了18世纪英国文雅社会的口味。他认为只有伟大而感人的题材才称得上是伟大艺术great art。还有庚斯博罗 英国美术史!!!

5、在18世纪,英国的制度和英国的趣味成为所有追求理性规则的欧洲人一致赞扬的典范。因为英国艺术没有用来加强那些神化的统治者的权利和光荣。凡尔赛宫那种强烈的巴洛克式宏伟风格在法国到18世纪初期也已经过时,华托的那种比较雅致和亲昵的洛可可风格受到了欢迎。到这时,贵族式的梦境世界开始退隐。画家们开始观察普通人的生活。最伟大的一个是夏尔丹。

6、在法国和在英国一样,新的兴趣是关心普通人而不是关心炫耀权势的排场,这有益于发展肖像艺术。法国最伟大的肖像艺术家大概不是画家,而是一位雕刻家----让·安托万·乌冬 他的《伏尔泰像》

7、对于自然的 “如画”侧面的喜爱,在英国激发了庚斯博罗画速写的灵感,在法国18世纪也发现了这种爱好。佛拉格纳尔fragonard 与庚斯博罗是同时代的人。他的风景素描。

二十四、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近代是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的1492年。、在18世纪之前,尽管有过种种的争论等,但是即使理想主义者也赞同艺术家必须研究自然,学习画裸体人物,即使自然主义者也赞同古典时期的作品美不可及。

18世纪快结束时,他们的共同基础似乎逐渐崩溃了。我们已经到了名副其实的近代。一开始是法国1789年法国革命废除了许许多多假设的东西。那些假设过去很久以来一直被当做天经地义。

法国大革命的根源在理性时代。人们艺术观念的改变也是如此。在种种变化中,第一个变化,关系到艺术家对于所谓风格的态度。

在以前的时代里,时代的风格就是指做事的方式,事情之所以要那样做是因为人们认为那是达到某些预期效果的最佳方式。到理性时代,人们对风格其物和各种各样的风格已经开始有所觉悟了。

跟沃波尔的“哥特式复兴”相对的是摄政时期盛极一时的“希腊式复兴”。

把建筑看成是对于严格而简单的规则的实践,这种观念必然受到理性主义斗士的欢迎。当时理性斗士的力量这影响正在世界各地发展壮大。

当拿破仑以革命思想斗士的姿态在欧洲一跃登台的时候,“新古典派”建筑风格就成为帝政风格。EMPIRE。在欧洲大陆,哥特式复兴也跟这种纯粹希腊风格的复兴并行共存。这特别投河那些浪漫派人物的需要,他们对理性改革世界的力量感到绝望,渴望重新回到他们所谓的信仰的时代。Age of faith

在绘画和雕塑中,传统锁链的中断现象大概不像在建筑中那样一目了然,但却可能有更为重大的后果。这个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前期。

学院 直到18世纪那些学院才逐渐承担了教授学生艺术的任务。这样过去伟大的艺术家通过研磨颜料和协助长辈去学会手艺的古老学习方法就衰落了。

学院本身喜欢强调往日名家的伟大,使得顾主愿意购买前辈大师的作品,而不愿意向当代艺术家订购画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艺术家感到画什么题材都无所谓。这种无视传统艺术题材的做法可能是当时获得成功的艺术家和孤独的造反者间唯一的共同之处。

欧洲艺术能够摆脱既定传统一事,有一部分要归因于越洋而到欧洲的艺术家。

法国大革命大大促进了对历史的兴趣,大大促进了英雄题材的绘画。法国革命者爱把自己看作再生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的绘画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建筑,同样反映出所谓的罗马的宏伟有所爱好。这种新古典派的风格最重要的艺术家是画家雅克·路易·达维德 他是革命政府的“官方艺术家”达维德《马拉之死》他从古典艺术中学会了舍弃所有无助于主要效果的细节,学会了力求单纯。画中没有繁杂的色彩,没有复杂的缩短法。

戈雅 1746—1828 他对产生了格列格和委拉斯凯兹的西班牙绘画最佳传统十分精通,但他并不抛弃传统技艺去追求古典的宏伟。

戈雅不仅仅在作油画的时候坚持不受已往程式的约束。他跟伦勃朗一样,也制作了一大批蚀刻画,大都使用一种既能蚀刻线条,又能涂布阴影的新技术,叫做飞尘腐蚀法。戈雅的版画最惊人的一点就是它们不是图解任何一种已知的题材。他的版画大都是巫婆和怪诞的幽灵的奇异怪相。一些是意在谴责他在西班牙目击的愚昧而反动的势力,谴责残酷和压迫的势力,另外一些似乎只是描绘艺术家的梦靥而已。

对艺术的这种新态度最突出的范例是英国诗人和神秘主义者威廉·布莱克,比戈雅小11岁。布莱克第一个这样自觉地反抗公认的传统标准的艺术家。

有一个绘画分支大大受益于艺术家选择题材的新自由,那就是风景画。以前风景画一直被看成是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尤其是画乡间宅第,花园或如画的景色之类的“风景画”为生的画家们,并不被真正当做艺术家看待。

18世纪晚期的浪漫主义精神多少起了一点作用,促使这种态度发生了转变,而且有一些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的目标就是把这种绘画类型提升到高贵的新地位。在这里,传统也是既能作为动力,又能作为阻力。看看同一代的两位英国风景画家处理这个问题有多大差异是非常有趣的。一位是威廉·特纳,另一位是约翰·康斯坦布尔。

克劳德的画作之美在于静穆单纯而安宁,在与他的梦境世界的清晰和具体,在于没有任何庸俗的效果。特纳也有幻想世界的景象,浸沐着光线,闪耀着美丽。但那世界却不是安宁,而是运动,不是单纯和谐,而是壮丽炫目。他的画中洋溢着能够加强画面动人性和戏剧性的一切效果。他最大胆的画作之一《暴风雪中的汽船》我们几乎感到狂风在吹吗,波涛在冲击,我们在读浪漫主义的诗篇或听浪漫主义的音乐时所想象的正是这种肃然生畏势不可挡的风暴。

康斯坦布尔想画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克劳德·洛兰看到的东西。或者说他是接着庚斯博罗当初的路子走了下去。他除了真实性之外别无所求。他做乡间速写,然后在画室中细心加工。艺术跟传统决裂,使艺术家面临两种可能性,体现在特纳和康斯坦布尔身上。他们能够变成以绘画为手段的诗人,去寻求动人的戏剧性效果,否则就决心固守面前的母题,用他们的全部毅力和诚实去探索它。

二十五、持久的革命 19世纪

我所谓的传统中断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特色。它必然要改变艺术家生活和工作的整个处境。学院和展览会,批评家和鉴赏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在艺术和纯技艺操作----不管是绘画技艺还是建筑技艺---之间划分界限。这时,艺术自诞生以来一直赖以立足的基础还在另一方面遭到削弱,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摧毁可靠的手艺传统,手工让位于机器生产,作坊让位于工厂。

在建筑中可以看到这个变化的最直接的后果。由于缺乏可靠的技艺,再加上莫名其妙地坚持“风格”和“美”,几乎把建筑毁掉。教堂多半建成哥特式风格,因为在所谓信仰时代那曾是流行的式样。对于剧场和歌剧院来说,舞台化的巴洛克风格往往得到认可,而宫殿和政府各部的大楼则被认为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雄伟形状看起来最为高贵。在绘画或雕塑中,“风格”的惯例所起的作用不那么突出,于是有可能以为传统的中断对那些艺术形式影响较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艺术家跟公众之间的不信任一般是相互的。去“惊吓有产阶级”打掉他的得意感,让他茫然无所适从,这在艺术家中已经变成公认的消遣方式。艺术家开始把自己看作特殊的人物,他们留长发,蓄胡子,等等,普遍地强调自己蔑视“体面的”习俗。

认为艺术的真正目的是表现个性的这种观念,只有在艺术放弃其他目的之后,才能被人接受。然而,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艺术表现个性已是即合理又有意义的讲法。

在19世纪,在从事官方艺术的成功的艺术家和一般在身后才能得到赏识的离经叛道者之间才出现了真正的鸿沟。

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艺术一词在我们心目中已经具有一种不同的含义。而19世纪的艺术史永远不可能变成当时最出名,最赚钱的艺术家的历史。反之,我们却是把19世纪的艺术史看做少数孤独者的历史,他们有胆魄有决心独立思考,无畏地批判检验程式,从而给他们的艺术开辟了新的前景。

巴黎已经成为了19世纪欧洲艺术的首府。

19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保守派画家是安格尔。他曾经是达维德的学生和追随者。他的对立面是德拉克洛瓦。他不能接受学院派的标准。他不能容忍当时关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一切讲法,不能容忍坚持强调正确的素描和持续模仿古典雕像的做法。他相信在绘画中色彩比素描法重要得多,想象比知识重要得多。

安格尔和他的学派培养高贵风格the grand manner 赞赏普桑和拉斐尔,而德拉克洛瓦则是喜欢威尼斯派画家和鲁本斯。德拉克洛瓦曾赞扬康斯坦布尔,但从他的个性和对浪漫题材的选择来看,他也许更像特纳。

德拉克洛瓦真正赞美他同时代的一位法国风景画家。即柯罗。

弗拉戈纳尔在寻求变化,而柯罗则寻求清晰和平衡。这让我们遥想到普桑和克劳德·洛兰。在当时的学院中仍盛行过去的观念,认为高贵的画必须表现高贵的人物,工人和农民仅仅适合给荷兰名家传统中的风俗画场面题材。在1848年的革命时期,一批艺术家聚集在法国农村巴比松,遵循康斯坦布尔的方案,用新鲜的眼光看自然。其中有一位米勒。为这场运动命名的画家是库尔贝。1855年,他的一场画展命名为“现实主义---G·库尔贝画展”。他的“现实主义”就成为一场艺术革命的标志。库尔贝仅仅想以自然为师,而不想以任何人为师。和卡拉瓦乔有些相似。

关心真诚和厌恶官方艺术的舞台化造作,这把巴比松画派和库尔贝引向了“现实主义”同样的态度却驱使一大批英国画家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前拉斐尔派兄弟会”:他们认为拉斐尔是学院派的代表,若艺术需要改革,则需回到前拉斐尔的时代。他们确信艺术通过拉斐尔之手已经变得不真诚了,确信自己应该返回“信仰时代”。罗塞蒂

在德拉克洛瓦的第一个高潮的库尔贝的第二个高潮之后,法国艺术革命出现的第三个高潮是由爱德华·马奈和他的朋友们掀起的。

马奈在色彩方面发动了一场个革命,几乎可以用希腊对埃及的格局的革命。他们发现,如果我们在户外观看自然,我们看见的就不是各具自身色彩的一个一个物体,而是在我们的眼睛里,实际是在我们的头脑里,调和在一起的那些颜色所形成的一片明亮的混合色。这些发现不是全在一瞬间出现的,也不是全出自同一个人。但是在马奈最初抛弃柔和的传统明暗法而改用强烈刺目的对比作出第一批画时,引起了保守艺术家的强烈反对。新的理论不仅关系到处理户外的色彩,也关系到处理运动中的形象。印象主义者在冒险追求新的母题和新的配色法时发现的第二个帮手,是日本的彩色版画。日本艺术源于中国艺术,而且沿着那条路线又继续了将近1000年。但到了18世纪,可能是在欧洲版画影响之下,日本艺术家抛弃了远东艺术的传统母题,从下层社会生活中选择场面作为彩色版画的题材,把大胆的发明跟高度的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德加的画中,他想画出空间感,画出从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体形状的印象。罗丹和莫奈同年。

二十六、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有人认为印象主义者是第一批现代派,因为他们不承认学院里教授的一些绘画规则。但是最好应该记住,他们的艺术目标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自然以来建立的艺术传统并无二致。在艺术中,只要有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一大推新问题来替代它。塞尚

从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出发,修拉研究色彩视觉的科学理论。点彩法。

高更越来越相信艺术初一华而不实的危险之中。欧洲已经累计起来的全部聪明和知识剥夺了人的最高天资---感情的力量和强度,以及直接表现情感的方式。他不是第一个对文明产生疑虑的艺术家。他们渴望着一种不是由可以学会的诀窍组成的艺术,渴望着这么一种风格,使它绝不仅仅属于风格,而是跟人的激情相似的某种强有力的东西。英国的拉斐尔前派希望从“信仰时代”的未遭破坏的艺术中找到那种直率性和单纯性。印象主义赞赏日本人的作品。高更去土著人哪里寻找原始和粗野。

插画艺术的发展。比亚兹来!!beardsley 的王尔德插话!!莎乐美!

在这个新艺术运动时期,人们常用的赞美词是“装饰性”,绘画和版画应在我们看清它的再现内容之前就向我们呈现悦目的图案。因此,这种追求装饰性的时尚逐渐而坚实地成为一种新的探究方向铺平了道路。

塞尚感到失去的是秩序感和平衡感,梵高感觉到由于屈服于他们的视觉印象,由于除了光线和色彩的光学性质以外别无所求,艺术就处于失去强烈性和激情的危险当中。高更完全不满意他看到的生活和艺术,他渴望某种更单纯,更直率的东西。我们所称的现代艺术就萌芽于这些不满意的感觉之中。这三位画家已经摸索过的那些解决办法就成为现代艺术中三次运动的理想典范。塞尚的办法最后导向起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梵高的办法导向主要在德国引起反响的表现主义。高更的办法则导向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

二十七、实验性美术 20世纪前半叶

现代艺术跟过去的艺术一样,它的出现是对一些明确的问题的反映。我们内心的“埃及人”本性可以被压抑,但是绝对不能被彻底摧毁。表现主义---使公众烦恼之处就在于失去了美

巴拉赫 柯克施卡 康定斯基----他的一些作品实际上开创了后来所谓的抽象艺术。野兽派 马蒂斯

毕加索 从最能表现物体独特形式的角度去画它,重返所谓埃及人的原则。立体主义的缺点就是只能表现自己熟悉的形状。毕加索时刻都准备改变手法,不时地从最大胆的制像实验中活到各种传统的艺术上去。毕加索的渴望简单明了。抛弃一切机敏和聪颖,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使人联想到农民或儿童作品的东西必定给他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满足。他说他不是探索,而是发现。布朗库西 《亲吻》 蒙德里安

现代艺术家想创造事物,重点在于创造而且在于事物,他想有一种自己已经制作出前所未有之物的感觉。亨利·穆尔

高更提倡的那种原始主义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大概更为深远,超过梵高的表现主义,也超过塞尚的立体主义。它预示着一场彻底的趣味的革命即将到来。1905年,野兽派第一次画展。卢梭 夏加尔

上一篇:建筑施工法律风险防范下一篇:学校开学后疫情防控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