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课(通用11篇)
作者|艾米
一、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歌德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对历史没有兴趣的同学会误认为历史要背的内容超级多,枯燥无味又难学,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会学得很快乐,从而学习历史的效率也就跟上来了。
二、掌握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时间、背景、地点、人物、影响,大家在学习历史时掌握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知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学习历史会更加轻松。
三、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大家学习历史就要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历史的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不仅能让大家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开阔大家的视野。
四、学会归纳总结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历史在学生头脑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但是文科生得参加历史高考。所以, 在长期的实践中, 我对文科生总结了从历史概念入手学习历史的方法,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不同种类的历史概念有不同的结构, 如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典籍著述等等, 尽管我们都需要研究它们的外部联系, 如产生的各种背景要素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性质、作用及影响, 但是, 它们的内部结构却相差许多。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种要素, 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有关历史人物的概念主要指其经历, 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一集团、政党常常经历许多历史事件, 因此, 应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分开阐述他在不同事件中的作用, 或者将其一生分成不同阶段来分别阐述。一般情况下, 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例如启蒙思想, 是针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天主教会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目的是要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依据是以“天赋人权”为核心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 还包括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思想;解决的方式倾向于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样, 历史的概念就形成了。
有人讲, 历史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 现在还在继续发生, 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 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如我们现在的改革, 历史上多次发生过, 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 回顾历史, 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 历史上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 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所以要学好历史, 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 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 以历史来关照现实, 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 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还可以在书上或网上看一些历史小故事, 看一些有关历史的电视剧:汉武大帝、秦始皇……你对历史有了了解, 下次历史老师讲课时你就能对答如流, 还能说一些课外的。这样不但同学羡慕你、佩服你, 老师也会对你有所重视关注, 对你拥有那么多知识叹为观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要学会学习, 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 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上述观点只是作者一家之言, 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 仍然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 及时总结, 这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大纲 教师引导 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76
历史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历史属于文科范围,但还是需要学生用理性思维去总结和归纳。学习历史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列历史知识体系,知识大纲的列举是一项很考验学生逻辑能力的工作。需要学生能对将要讲解的课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列举大纲,将重点知识列举出来,有逻辑性,简洁明了。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都有小标题来提示,学生可根据小标题来总结整理本节课的内容,由此可见历史大纲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
一、运用逻辑能力总结归纳历史知识,化繁琐为简洁明了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与意义,高中历史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通过高中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以此促进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历史课本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一些历史现象,充分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学生根据书中呈现的历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用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分为三个模块:政治、经济、文化。不仅有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有世界其他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知识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避免了简单的重复,遵循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而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坚持了基础性、多类型、多形式的特点。所以,课本内容的逻辑性也决定了历史学习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每一课知识时都能将书中内容逻辑整理出来。有些同学不太善于总结,尤其是在历史学科上,历史必修三册都是相互串联起来的,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可以合并在一起,尤其是当学生将三册必修都学完的时候,就会有更频繁的总结工作需要学生去做,但如果学生能懂得如何去列体系,整理繁琐内容,那对解答历史考题有很大帮助。
在文综卷中,历史阅卷都是按点采分,平时学生养成了列体系的好习惯,就会有全面记忆重要知识点的能力,在答题上可帮助同学获取高分。学生可从一开始的翻看课本列体系,慢慢的脱离课本,自己根据记忆去列大纲,这种好习惯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足,养成每节课都列体系的习惯,使知识的记忆更长久。所以,列知识大纲对学生学习历史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二、教师通过日常的授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也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历史和政治同为文综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提到过,但学生历史观的培养还是需要通过历史的学习来培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教师可借助历史史料等材料来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我认为,高中三年历史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解答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做历史题目的同时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纵观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很多同学的历史成绩并不理想。当教师拿到学生的试卷时,会发现这些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组织的答案字数过多,但大都是空话,没有要点。历史题目的解答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史论结合,所以,教师要利用高中三年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去看待问题,利用史论结合的原理去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首先教师要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样学生在解读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时就可以根据这一课的思路去学习。
第二,要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教师在教授这一点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讲出史实。最后用结论去说明,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第三,列举从汉到元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每个朝代的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也不相同,教师列举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加以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日常对学生的培养都要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落脚点,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史观去看待国家的发展历程。
三、高中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
历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一个国家政权演变的重新展现,没有历史积淀的国家是不会强大的,现代人通过历史的学习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古卫鉴。前人的经验指导着现代人的做事做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历史学科的开设,学生会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吗?他们会懂得如何去学习吗?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但这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教育领域,历史为每个学科的学习都提供了理论依据,高中时期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接触最为广泛的一个学习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了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历史回归到社会意义,学生接受了历史的学习,才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因为历史的对比,人们知道了前进的重要性,历史真正的社会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明白前进发展的重要性。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有图画,还有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2、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3、“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4、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5、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6、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一.心态:俗话说学习要持之以恒,机遇是给那些有信心的人。学历史最忌讳的就是惧怕,你要换个角度思考,俗话说以史为鉴,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研究古人发生的事情而使自己觉悟一些客观发展到底,从而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历史的意义,因此,学历史者必须抱有虚心,不怕苦的精神。
二.方法,很多同学历史学不好,这个不是自己比别人笨,也不是自己比别人不用功,而是没有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以下几种历史学习方法可以供参考:
1.分析历史根本原因,发展线路,以及意义之类题目解题方法。另外,在看发展线路的时候并不要局限于本课的内容在学一课历史时,不要把眼光只放在该课,而要结合本单元,本课本加以学习,就不难了。
2.时间的记忆:背时间也是有技巧的,其实很好办的方法就是列个时间轴,根据时间记事件,这样头脑不会而且记得很清楚。当然,第2种方法就是根据主线记时间,比如,世界近代史,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发生什么事情,再锁定时间,在工业革命后又发生什么事情,根据范围锁定时间,这样就很好记了。
三.日常学习
1.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课文总体框架,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提供指导。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业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需要记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就开始死记硬背。为了彻底牢固掌握知识,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大意等基础上,要理解着知识点去记住这些知识,即尽量在把握知识点意思基础上,可以将知识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6.经常性地复习。
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几次,长期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不至于每当考试前期猛地学习,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够;而是容易记错知识。
新初一的重要性
一、建立正确的初中学习观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学习观,家长会说,正确的学习观?难道原来的学习观不对啊?我们说,在不同阶段就要用不同的方式,举个例子,您年轻的时候可能会通过信件来传达情感,80年代会通过电子邮件,到了90年代可能就有网页版QQ,有手机QQ,到现在大家手机相信都有微信了吧。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快,我们需要的工具就会改变。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1、我们来看一下孩子常见的错误观念。
1)小学的学习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可以。给大家看一个图,相信可能您会明白。
到了初中依旧这么学习,那学习就仅限于课堂的基础知识,缺少深入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2)不用怎么学,一样考高分(特别是学奥数的学生,喜欢吃老本),有很多孩子妈妈过来问我,我家孩子初一学习很好,满分一百分的试卷一般都能考到97、98分,怎么到初二就不行了呢?我家孩子初二了,学习比初一还努力,初一不费劲就能考到98分,怎么到初二越来越努力就考了60分呢?这些问题,我希望您听了我说的,咱们都能规避这样的问题哈!
3)依赖老师,家长,缺少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依赖老师前面已经提过了,现在看看依赖家长的案例,有个初一的小孩,妈妈非常的认真负责,从小学开始就一直陪孩子写作业,只要妈妈在旁边“嗯?”一下,孩子马上想也不想把正在写的内容直接拿橡皮擦掉,重新再写。这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好的,但是孩子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父母能够帮到的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力不从心。父母如果一直陪着学习,孩子就会出现考试不会检查、写作业要一直有人盯着才能完成的等等的习惯。这些都是父母不想看到的。
2、正确初中学习观念
1)培养深入学习的观念,刚好初一的知识不是很难,我们要在这个时候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初二初三做好准备。当孩子面对简单的题目,我们不但要求孩子把题目解出来,还要要求孩子去思考
第一、还有什么其他的解答方法吗?引导孩子对比自己想出的多种方法,哪个方法更加简单,便利?
第二、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一个计算公式是怎么推理出来的,一个历史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第三、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化学现象,为什么不会有某个结论,为什么我答错了题目,为什么我总是错一类题。
做到以上三点,基本可以达到深入学习,培养深入学习观念的目的。
二、对比小学,初中学习习惯是什么
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家长心中可能还有疑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我会从如何记课堂笔记、如何分配注意力、怎样高效写作业和怎样分配各科复习这四方面说起。
1、上课:如何做到正确听课
(1)初中生该如何记笔记
家长说,就正常记呗,或者老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有什么吗?我们回忆一下,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上课是怎样的?我看到的是,小学生上课都要背着手或者把手平放在桌子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手才可以举起来,或者老师说“把这个公式记在笔记本上”孩子们的手才敢从背后拿出来。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是被动记笔记的。好的,孩子到了初中,我看到教室里很多孩子背着手听课,老师说:“你怎么不记笔记啊,这是重点内容”。通过以上的描述,您可能还不太有感觉,那我们再看一张图:
可以看出来,对于孩子来说,他在初一是一定要学会课上自己记笔记的。怎么记呢?有的是全都记下来,有的是脑袋特别聪明什么都不用记都记脑袋里,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是要记老师讲的重点和自己难点的内容。记住这两个概念,“老师讲的重点”“自己的难点”。
(2)初中该如何分配自己注意力
要想分辨出以上概念,是需要孩子很认真的听课的,说到认真这个词,您肯定跟孩子说过这句话“上课注意听讲啊”,这里不得不替孩子说句话,一堂课45分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哇塞,这么短时间啊。这可怎么办呢?我带大家来思考一下这20分钟怎么使用。先来看一下,老师的课堂设计,第一阶段:首先是5分钟引入,就是帮大家回忆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通过会议的内容导出本节课的重点,第二阶段:讲重点大概需要10-15分钟,第三阶段:是讲例题大概需要5分钟,第四阶段:20分钟是让大家做一些练习题,或者请同学到黑板前做题巩固。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我们来看一张图:
我们的孩子需要把20分钟的宝贵注意力时间放在哪呢?
我们看看最常见的现象,孩子课间休息还没回过神来老师已然讲到第二阶段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孩子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所以考试的时候考的还可以,但是没回过神来的五分钟什么时候显示出来呢?我告诉大家,就是将知识点组织成为知识网络的时候显现出来。给大家看个图,可能会更明白。红色部分是初一的知识,蓝色部分是初二的内容,紫色是初三的内容。例如,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共同支撑一元一次方程,如果其中一个掌握不牢固,那后面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就都会出现问题。
综上所述,初一年级我们需要重点听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应该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加起来的时间大概为20-25分钟。
3、课后:如何做好复习
(1)初中该怎样做好作业
说完了上课,好的,现在下课了,放学了。回家孩子就开始写作业,题目简单啊,孩子也聪明,遗忘曲线大家都知道,这时候孩子的记忆保留量还相当大
。做作业也不费劲。恩,一直这么做下去,就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单纯依靠自己的对课堂内容的记忆是不能够满足知识的需要的,这种知识没有经过再加工,它很难满足接下来的综合性学习。那在前面需要养成什么习惯呢?在我看来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看到的孩子的学习场景给大家描述一下。一边看笔记一边写作业,一边看书一边写作业,只写作业什么都不看。大家觉得哪个对?正确的我没说,卖个关子。好的写作业习惯是这样的,先看笔记(主要起到回忆,加深记忆的作用)之后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不看笔记不看书)之后将不太会做的题翻看课本(就是讲笔记上你没有意识到的知识漏洞通过作业检测出来,通过查阅课本把知识漏洞补充上来。好了,作业写完了,知识都掌握好了。
(2)如何做到合理规划各科复习
学这么多科,孩子还要预习复习,哪有那么多时间啊?下面我们再说一下怎样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孩子在初一阶段,主课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跟小学是没有差异的。所以就在做作业顺序上让孩子更有动力了。我再给大家描述几个场景,孩子刚开始就做弱势科目,题难啊,怎么想也不会,结果拖到很晚都没完成,后面还有两科了作业呢,心烦死了。还有的孩子是先把自己优势科目全做完了,做得特别爽,全都会。最后做弱势科目,哇塞太难了,跟前面那么顺的写作业过程一比较,得了,特别想放弃,心里就想,这科怎么这么难啊。经过科学的研究,孩子需要先做一个优势科目,之后做弱势科目,弱势科目遇到难点,可以用剩下的一门优势科目做缓冲,之后再做弱势科目。通过优势科目提升孩子写作业的成就感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最后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一、首先要有兴趣
对历史课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 不要抱着“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 你有了兴趣, 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 很好地去理解和领悟历史现象所蕴涵的历史规律, 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相反, 则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 却怎么也炼不出火眼金睛。
对历史没有兴趣的同学首先要摆正心态。先要树立历史并不枯燥, 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的意识, 然后想想以前看过的历史剧, 请历史学得好的同学, 甚至是历史老师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部历史剧, 从中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以前不知道的观点, 最后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 发现历史老师上课还真不赖。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历史, 古代史占多数, 近代史以来革命战争占多数, 你可以通过看古装电视剧和抗战片来了解历史的趣味, 增强历史意识, 激发兴趣。举个例子, 我班女生学习历史特别用心, 可排行榜上一直是男生独占鳌头, 这是因为女生不关注历史, 死记硬背, 或者背了就忘, 效率低。
二、初中历史更需要的是对课本的理解
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 仅仅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 最重要的是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 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所以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方便自己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 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比较。上课的时候, 要多听多想, 想得多了, 自然就透彻了。例如, 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 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 无非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资料说, 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 所谓的“立体”, 大概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经常这样思考, 对不同的历史现象, 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它们的实质, 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 历史越读越有味。
三、掌握学习历史的要素
一般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 (内容) 、结果、影响、性质等八个要素。但历史概念不是几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而是要素间的有机结合, 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历史概括的八个要素相加, 这个问题不仅难记, 而且容易与别的概念相混驳。
1. 人物:掌握名称 (称谓) 、生活时代、国别、民族、主要活动 (含结果和影响) 。
2. 团体 (包括正常、组织) :
掌握团体的性质、建立的原因 (目的或背景) 、时间、地点、创始人 (国) 、成员 (成员国) 和成分、宗旨 (纲领) 、主要活动 (含作用) 。
3. 事件:包括性质、发生的背景 (原因或条件) 、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参与的人物、简要过程、结果和影响。
4. 战争 (战斗、战役、会战) :包括战争的性质、爆发背景 (原因、目的) 、时间、地点、双方、简要经过、结果、影响。
5. 会议:包括性质、开会的背景 (原因、目的) 、会议时间与地点、与会者 (国) 、会议的主要议程、决议、影响等。
6. 条约 (公约、协定) :包括性质、签订背景 (目的) 、签订的时间与地点、签约国 (有时含有签约人) 、内容、影响等。
7. 文献:包括性质、发表的背景 (目的) 、发表的时间、作者 (或团体) 、内容、影响。
8. 制度 (政策) :包括性质、制定背景 (目的) 、时间、制订者、内容、影响等。
“时间+事件+标志+……”需要细背, 可以多读几遍书, 长的语段不用刻意去记, 只要记个大概就行, 但是影响和改革、会议内容是重点, 一定要背下来, 不要怕麻烦, 往往背一次就能记很久。
四、学习中要善于思考
关键词:宏观;近代史;古代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15-01
一、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把握书本的主要内容、体系
如果学生只学到、记住一些零散的历史知识点,答题时就会缺乏整体思维能力,张冠李戴,记忆时又会增加难度,考试时就会心中无底,单凭运气。
1、中国古代历史
我在教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之前,都会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大知识点。第一,记住朝代歌,即“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言,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了解中国古代史共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即: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公元前2070年的原始社会,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至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的奴隶社会,从公元前475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其中,主要讲述的是战国开始形成的封建社会。第三,全书共分六个单元,即: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2、中国近现代历史
我在教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之前,都会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大知识点。
一是将近现代史的时间和包括的主要内容分清楚。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其中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和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又分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化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又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四个时期。中国现代史是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至今。其中包括1949年至1956年的过渡时期,1956年至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和1976年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是把握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和抗争史。屈辱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列强一步一步侵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法联军充当元凶,美俄充当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西方列强默许、纵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阶段是列强继续侵华,以华制华,包括扶植清政府,将其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华制华;扶植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华制华,扶植蒋介石,以华制华。最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才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才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才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3.世界近现代史
我在教学生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之前,都会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两大知识点。
一是掌握时限及基本内容。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现代史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近代史就是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至形成世界体系,包括16至18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的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和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现代史就是讲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壮大及与资本主义既矛盾斗争又和平共处的历史。包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把握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及体现的主要矛盾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三股潮流四对基本矛盾,它包括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和民族解放运动史。其中,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主潮流,它体现了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列强之间这四对基本矛盾。
三、在学生把握好教材基本框架、基本体系、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将一个一个的考点知识具体落实
若只有框架,无具体知识,就只是虚有其表,华而不实,只有将具体知识点填充到已构建好的知识体系之中,才真正实现了有血有肉,才能将高中历史学好,才能灵活运用,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讲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这一考点知识时,就从政权的更替、都城的变迁、重要的制度这三方面让学生将考点知识具体落实;在讲魏晋南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这一考点时,就从开发的时间、地域、表现、作用及原因这五个方面让学生将知识点具体落实。
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中“鸦片战争”这一考点知识时,就从背景、经过、结果及原因、影响这四个方面让学生将书中知识点具体落实。在讲“遵义会议”这一考点知识时,就从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这五个方面让学生将考点知识具体落实。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好政治课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听讲。上课专心致志地听取教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述、分析,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听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笔记,随时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重点,边听边记,既可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课后的复习做准备。倘若不注意听讲,又不做笔记,那么,这门课就等于白学,而浪费的时间、精力却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学习政治课,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只有经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的政治课理论是可以分析现实的,这是它生命力之所在,因此,要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充实、发展,通过应用,我们会发现理论的正确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学好政治课。
3、勤于动笔,善于总结。
每一门政治课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完一节课、一单元、一本书后,要学会自己动手总结所学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使知识的脉络一目了然,这样,不仅每一课的知识十分清晰,而且本门课程的逻辑结构也明明白白。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4、冷静思考,融会贯通。
由于政治课的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好政治课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的办法,而要多思,勤思。政治课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科,没有思想,人云亦云,是学不好政治课的。经过大脑冷静的思考,我们会寻找到基本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适当练习,提高能力。
练习就是要适当做一些作业,作业分为两大类:基本原理的练习和原理应用的练习。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否牢固;后者的目的主要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我认为,每一次作业,实际上就是一次开卷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一次考核。因此,练习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定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决不能应付差事,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
二、提高政治成绩的方法
1.背熟课本
高中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背熟课本,文科类科目把书背透了才能得高分,尤其是政治主观题目特别多,背会了题目就会做,背不会连蒙都不知道从何入手。政治从高一到高三的选修和必修课本都要背下来,而且是灵活的去背书,把各章节知识点融会贯通。
政治不能死记硬背,可以通过回忆的形式检验记忆的程度,哪里存在知识盲点就再背一遍,巩固扎实,直到记牢为止。高中政治28个答题模板大家最好都背熟,能多得很多分数。
2.理解很重要
有的同学一味的去背书,死记硬背,最后是背的很流畅,出原题目会做,稍微换一下就不会。原因就是不理解,所以背书就要理解性记忆,灵活一点,这样选择题也能多得分。
政治理解了就能一通百通,而且背的也会快一些,能把各章节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另外,政治考试时如果遇到不会的或没背过的题目,要尽量联系相关的知识点作答,看着采分点写,多写一些,主观题不能留空白,字迹工整。
3.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政治选择题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去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灵活解题。可以用直选法,也可以用排除法,大家读题时一定要读好题干问什么,题干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陷阱;答案里哪些是无关选项,什么选项是干扰性,可以直接pass掉。
1、理综三门学科当中,生物一般是最简单的学科,甚至有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显然偏颇。
2、生物在高考的时候,只有90分,其中会有百分之八十的分数与图有关。所以紧紧死记硬背知识点,很难拿高分。必须要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图老记忆和理解,才能实现高分的愿望。
3、要学好生物,首先要吃透教材,把书上所有的图形图像图表图解包括图中小字,都要记清楚,同时把对应章节的知识点都背下来。
4、其次上课要认真听讲,生物绝对不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答高分的学科。其中思考性的习题也要占很多分数。所以上课听讲效率一定要提高,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弄懂弄明白解题思路和方法,才是关键。
5、生物学的难点在必修一的第五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学生必须认真听讲的同时,把教材吃透,结合起来学习,基本都能过关。第二大难点在必修一的第六章和必修二全册,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变异,涉及到推导和计算。建议大家先学习一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计数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两大定律,也为推导和计算打好基础。必修三没有难点。选考有难点但只要好好学基本能够通过。
6、生物学科,仅仅背会那些原理和定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教材上的所有小资料和经典案例都过一遍并且记住那些原理是如何应用的,因为高考生物更多是以案例和实际问题来做题干考查考生的,不是一上来就让你背写原理和定律的。
7、生物学实验,也是高考的.重头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解答题中都有实验的身影,所以要把书中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的目的、过程、现象、结果和误差分析等都背下来,因为绝大多数的校绝大多数的实验都是不做的,都是老师口头叙述的。
1.单元知识概括化。比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我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奴隶社会夏商周/商汤灭夏武伐纣/西周末年王室衰/犬戎攻入镐京来/杀死幽王平迁都/772年始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齐桓率先来称霸/管仲功劳莫要丢/宋襄晋文秦穆公/问鼎中原晋楚争/战国初年三分晋/齐楚燕韩赵魏秦/时间断代475/牢记时间莫马虎。”这样一首顺口溜就把夏商周的更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断代等知识点全概括到里边了。又如“铁器和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这几课,我同样用一首诗加以概括:“春秋时期铁器用/战国时期见牛耕/铁器牛耕广泛用/社会变革风起涌/思想活跃百家鸣/墨儒道法孙子兵/主要思想要牢记/外加都江与编钟/商鞅变法是重点/编制户口强刑罚/奖励生产和军功/承认土地为私有/推行县制度量衡/富国富民又强兵/功劳莫忘秦孝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也大大节省了学生的记诵时间。再如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我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列成七个问题,也用诗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如: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答:“中央集权嬴政建/废除分封立郡县/车同轨(来)书同文/政令畅通史无前/修筑长城御匈奴/开凿灵渠江珠连/标准文字是小篆/圆形方孔通用钱/焚书坑儒无奈举/千古一帝是嬴政!”这首诗,不仅回答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还回答了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可谓一箭双雕。②秦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答:“秦王暴政天下乱/陈胜吴广震环宇/巨鹿之战秦灭亡/垓下一战刘灭项/时间都在公元前/209年大泽乡/207年巨鹿战/202年西汉建/牢记历史莫忘因/治理天下还需仁。”③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答:“雄才大略汉武帝/开疆扩土展实力/罢黜百家尊儒术/思想实现大统一/设立太学在长安/研习儒学成风气/削弱封国恶实力/推恩一令真神奇/强化监察束百官/校尉刺史史无前!”④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秦皇汉武人并称/制度创新有奇功/后世影响巨且大/中国历史大一统。”⑤中原王朝的战与和。答:“匈奴原本在高原/战国开始扰河边/影响安宁与发展/始皇派将是蒙恬/收复河套设置县/开疆扩土功在先/西汉初年困无计/刘邦和亲无奈举/国力强盛武帝时/击败匈奴收河西/卫青霍去留英名/山丹留有墓志铭/呼韩单于归顺汉/昭君出塞传千年!”⑥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与秦汉文化,我编了下面的顺口溜:“张骞通西域/时间要牢记/一次是在138/一次是在119/莫忘前面加上前/西域都护60年/经济文化丝绸路/冶铁凿井造纸术/毛皮汗血加水果/流入中原富生活/佛教雕塑加魔术/舞蹈音乐西传入/改进造纸是蔡伦/提高产量降成本/《伤寒杂病》张仲景/神医华佗起回生/《九章算术》成东汉/计算中心体系成。”⑦“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陵兵马创奇迹!”
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单元,我编了下列三首诗加以复习巩固。
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北方经济在秦汉/东汉末年始南迁/西晋后期成高潮/带去工具和经验/南北联手搞水利/大量湖田被开辟/稻麦兼作收两季/天下富庶无能比/丝绸冶铁和瓷器/制作技术天下一。”
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具体措施是什么?答:“匈奴鲜卑羯氐羌/孝文迁都到洛阳/改穿汉服说汉话/接受汉族酷文化/娶汉女儿做皇妃、拓跋元宏他第一。”
③单元小结:“本单元/五个点/三国形成南发展/北民汇聚科领先/异彩纷呈艺术展/官渡赤壁淝水战/记住年号是关键/淝水之战383/苻坚大败心胆寒/孝文改革494/改革措施记心间/兴修水利开湖田/南方农业得发展/丝绸冶铁与造船/制造技术天下先/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齐民》《水经》世领先/王羲顾恺是两之/书法绘画知不知?北魏雕塑属龙门/山西大同是云冈/胸有成竹心不慌/答起题来喜洋洋。”这样把学习内容概括化,趣味化,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复习时间,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2.历史事件数字化。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把重要的历史年号写在黑板上或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数字跟哪些历史事件有关,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大多数历史事件,学生能记忆清楚,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双基”任务的落实。
3.知识练习表格化。作比较并列图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每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后,我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的方法,把知识要点简洁清晰地表述出来。如春秋战国与诸子百家,秦汉的科技与文化等等,在此不作一一列举。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课】推荐阅读: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09-11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10-18
如何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初中)12-24
如何教好学好高中数学07-04
与高中学生谈如何学好物理范文09-19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11-16
高中怎么学好历史的方法12-08
如何学好数学10-29
如何学好英语专业11-24
如何学好语文阅读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