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推荐9篇)
2、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
教师提问:谁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1、复习几和第几
课件出示整理和复习第一题
①认识上面的小动物吗?你能圈出左数的四只动物吗?你能在左数的第四只动物头上画个O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②数一数,比一比,并填空。大象有几头?熊猫有几头?鹿有几头?
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学生回答校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5>3,2<3,3<5,5>2,3<5等。
2、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课件出示)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第2题。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3)找学生汇报,核对答案。
3、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归纳成表。(课件出示)
(1)说一说左面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2)老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
找学生回答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算,然后讨论。
(4)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4、复习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1题):你能按顺序用6个数字给小鸽子的房屋编号吗?
5、开火车。
(1)教师出示计算题:看谁算得都对。
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讲评。
6、出示图片
(1)第一幅图上的动物你认识吗?谁知道这幅图的意思?找学生回答。
(2)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3)谁知道第二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意思?你能用语言叙述吗?
(4)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7、复习比多少
出示图片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本题主要告诉学生,同一幅图,我们既可以说小鸡比虫子多2只,也可以说虫子比小鸡少2只。
8、拓展题
出示课本第33页练习七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找学生核对,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课堂总结,提出要求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对5以内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整理,归纳成了表格。回去后大家要熟记表格中的算式和得数,进行又对又快的口算。
2、课后作业。
一、回顾交流, 了解情况
“回顾交流”是指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并进行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了解情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复习方案, 使复习更具针对性, 更有实效。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时, 先让学生回顾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再指名汇报各组的交流情况,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本单元存在哪些困惑与问题, 哪些地方还未弄懂……从而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梳理, 引导建构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本单元相关知识点, 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梳理建构是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后,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归纳编织, 合理构建, 形成结构编码。在学生梳理建构过程中, 教师应主动参与, 注意观察, 并适时、适当点拨与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梳理建构, 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机渗透编织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 如:列表结构编织、树状结构编织、网状结构编织等。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 在“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时, 可采取边练习边整理来建构知识的结构网络。例如:
师:水是生命之源。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2007年废水的排放总量, 请大家记录下来。 (要求:老师报数据, 学生认真听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莆田:1000000000吨;
福州:150026020吨;
泉州:61900000吨;
漳州:62000008吨;
福清:8060705吨。
1. 复习写法。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写法。这些数你们记录得既快又准确, 用了什么好方法?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数的写法。教师板书:数的写法)
2. 复习读法。
师:你们在读这些数时又有什么好方法呢?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位分级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的读法)
3. 复习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数位顺序表?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个级表示几个什么?万级呢?亿级呢?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评价指导。)
4. 复习比较大数的大小。
师:你能按一定顺序排一排这几个城市的废水排放量吗?
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5. 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师: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可以按什么分类?
(引导学生按整万、整亿的数分一类;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分为另一类。)
教学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 求近似数。
出示:1000000000吨=10亿吨
61900000吨=6190万吨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 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
师:下面各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后约是多少?
(出示:150026020吨;8060705吨。先让学生说, 教师再归纳指导。)
师: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要看下一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 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号。
通过收集几个城市2007年废水的排放总量, 引导学生进行写数、读数、比较、改写、省略以及复习数位顺序表, 系统地复习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三、综合训练, 拓展提高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过渡, 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 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单元易混易错的概念或知识, 设计以判断、选择、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 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所以课前应精心预设习题,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 综合性练习:练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 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如, 在“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时, 可设置如下的练习题。
1. 填一填。
(1) 从个位起, 第五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第九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第十二位是 () , 计数单位是 () 。
(2) 10个一千是 () , 10个百万是 () , 10个一千万是 () 。
(3) 2752006009是 () 位数, 它的最高位是 () 。读作:_________。
(4) 30300030最高位的3表示 () , 中间的3表示 () , 最后的3表示 () 。
(5) 七百亿零九百五十写作:___。
(6) 千位是8, 十万位是3, 亿位是5, 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 这个数是 () 。
2. 写一写:用3、2、8、9和3个0按要求写出七位数。
(1) 最大的数;
(2) 最小的数;
(3) 一个0都不读的数;
(4) 只读出1个0的数;
(5) 要读出2个0的数;
[关键词]错例 观察 记录 分析 读题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2
【望:错例观察】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配套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题(见右图),在教师进行教学干预的情况下,学生的错误率仍达20.21%,主要集中指向于两种错误。如下:
错解1: 错解2:
错误率约占18.1% 错误率约占5.3%
而此题的正确算式是3+1+4=8(个)。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么高的错误率?这是否反映了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在建构方面存在缺漏?学生错误的产生是不是隐含着某些共性的原因呢?
【问:错例记录】
教学基础: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并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且教材练习以及课堂作业本中都有类似“半文半图”式的解决问题。
教学用意:该题是在具体的情境(小朋友踢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一共有几个球),整幅画相当于一个数学小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应用10以内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加法(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经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交换,不明题意
学生将题中的问题当成信息,没有围绕问题来列式,问题意识不强。这说明学生对题中的问题和信息的认识还不清晰,他们的思维指向主要是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使教师一再强调“题目告知什么?求什么”,学生仍不明题意。
2.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由于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以情境出现,且情境丰富多样,所以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出现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图意来进行理性分析。再则,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让学生感悟不同的情境,缺乏整理和总结,导致学生找不到可以套用的解题模式,所以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正确有效的分析方法。如一幅图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2个△,学生往往这样编题:“一共有5个△,去掉3个(或去掉2个),还剩几个?”
3.审题习惯缺失,直觉思维泛滥
虽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给他们扣这样的高帽子,但在常规的练习中,哪怕是入学才半年的学生,也会有因为没看清题目、没读懂题目的意思,而仅凭感觉和经验来答题的现象,如上述题目就有不少学生凭直觉列算式解答。
4.计算不过关,存在计算障碍
针对错解2而言,学生的主要原因是连加计算不过关,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容易导致算错。再细加回忆,在进行类似解决问题时,低年级学生常常会出现“欲加却减,欲减又加”的现象。如右图所示的这道题,原意是已知总量为7,其中一个部分量为3,求另一个部分量是多少,目的是让学生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3=4,而学生列出的算式往往为4+3=7。通过感知,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结构顺序是( )+3=7,由于数字相对简单,学生可以轻易心算出( )里就是4,因此在头脑中就不再进行其他的加工活动了,直接按照这个顺序写出算式4+3=7。这种“欲减却加,欲加又减”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做法究竟错没错?这样列示的学生通常能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说明他们是明白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计算的,但我们认为:学生没有分清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因为按照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是把已知数写在等号的左侧,把计算结果写在等号的右侧。同时,学生所使用的运算也是与原题截然相反的,应当用加法的题目学生用了减法,应当用减法的题目学生却用了加法。虽然在今后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左边的量和右边的量相等,只要找到这种等量关系即可,但低年级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的策略不能模糊,答案更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连教师都对答案模棱两可的话,难怪学生会做错了。
【切:错例分析】
为使学生真正在头脑中建构起该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改进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
一、从图到文,让学生学会读题
1.要让学生学会从动画到文字描述数学问题
新教材充分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使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因此学生面对的往往不是现成的题,而是隐含着数量关系的彩色图片和人物对话,这样就对学生的读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图转化成文字,在读图中读懂题意,形成数学问题。如学习加减法的意义时,教材中出现了一幅幅简单且生动的图画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直观、感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图画情境制作成动画,动态呈现图画信息,并引导学生用三句话的模式去描述一幅图或一个情境。如下图:
教师可在出示动画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图意,接着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隐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再找一找问题要求什么,最后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一开始,学生的说可能不规范、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术语,如“一共”“还剩”“还有”等。同时,教师要规范学生的用语,如口头语“本来”就是“原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用三句话的模式来说。如上述两幅图,可以说成:“地上原来有3只小白兔,又来了1只小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麦田里原来有5根麦穗,拿走了4根,还剩几根?”在读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概括出用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简单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会看图、会说图了,自然就理解了题意。
2.要让学生从符号到文字理解数学问题
从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始,教材除了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外,还采用了大括号表示总数。如下图:
同时,教材在第6单元开始用“?”表示所要求的问题,甚至大括号和问号一同出现。如下图:
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是一道用符号、图画、数字相结合的题,大多直接给出部分信息和一个问题,另一个信息虽然是隐含在图中的,但是通过观察也不难找出来。在教学这一类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已经给出的信息表示的意思,指导学生怎样在问题情境中找到所需的信息,然后使学生明白符号在其中所表示的意义,如“?”就是指问题要求什么,最后引导学生把找出的信息和问题串联起来,完整地说出图意。
在第三单元中能比较好地解决上述这样问题后,对学生而言,无疑就积累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进一步提出解决原典型错例的教学策略。
二、多样解读,让学生厘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在图文结合中挖掘数学问题
在原典型错例中,情境提供的信息有图画也有文字,很多学生容易被图吸引,只顾着看图,去数图上的物体数量,从而造成信息选择错误。如“足球网中已经踢进去了3个足球”,题目中用文字“3个”来表示,还有4个足球在球网外,另有1足球正在踢进网的过程中。这样的信息显示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为难他们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看清楚哪些球是已经在球网中的,哪些球是正在踢进去中的,还有哪些球是没有踢进的,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文字和图中的信息整合起来,看懂之后再完整地说一说,最后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球”。因此,这样的情境图,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题,包括图和图以外的文字信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练说解读,让数量关系更趋清晰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上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说题意的方式,帮助学生明晰数量关系,最后正确解决问题。
如在原典型错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在鲜活的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突显其中的数量关系。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图画和文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球”,就要把三部分球相加,即“已经踢进去的球”“正在踢进去的球”“还没有踢进去的球”,其中“正在踢进去的球”和“还没踢进去的球”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获得,而“已经踢进去的球”是从图中数得的,还是看文字信息获得,这是学生的纠结之处。教师在这里要及时引导学生有文字不看图(虽然该题中图和文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抛开图上的干扰信息,明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试着完整地表达题意,在说题意、说思维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把简单部分说具体、把含糊部分说清楚、把省略部分说全面,从而厘清数量关系,领会其中的含义。
三、逐步分解,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训练
对数学教师来说,帮助学生解决一道题并不难,但贵在坚持,要让学生学会解决一类题。因此,全面、整体地从学习的长远性、整体性考虑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类似原典型错题这样的解决问题,从学习解决问题开始,在后续的学习中,解决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解读,将加强教材研读、学会比较分析作为一种长期研究和坚持的教学策略来执行,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比梳理让解题更有趣
如原典型错题的错解1,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8-3-1=4这种方法的合理成分——用减法想加法,然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别说清8、3、1、4这些数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减法是错误的,应该用加法进行计算。
2.变化呈现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信息,一年级学生对分析题意失去兴趣。如果将一道题以不同的叙述形式呈现出来,或者改变信息、问题,或者一题多编,相信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上述原典型错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诠释,达到梳理基本信息、概括题目内涵和厘清数量关系等抽象思维活动的目的:(1)说题意,厘清结构;(2)摆小棒,演示问题的形成过程;(3)画线段图,直观呈现数量关系;(4)创编生活问题,赋予算式新的含义;(5)去掉原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问。这样教学,相信学生会有更多精彩的生成出现。
3.强化学生主动反思的习惯
在学生列出他认为正确的算式后,教师要适时追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为什么用这样的算式?这里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加出来的数(或减出来的数)又是什么?”同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样计算是否正确?”通过问题深化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另外,针对计算不过关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标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不能责怪学生,而要问一问学生,做好访谈,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同时也要问一问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师只有优教,才能实现学生的优学。
一、说课标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四、说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积极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 21+6 36+7 59+2 42+3
b.50+16 39+40 37+40
第二种:a.21+6 42+3
b.25+8 36+7 59+2
c.50+16 39+40 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2014.9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口算训练:20+36= 5+69= 32+18= 36-6= 58-35= 90-7= 48+46= 74-27= 33-8= 26+53= 55+37= 62-50=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课件)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用到了哪些知识?并揭示课题: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
个人备课
位是0的连续退位。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1)尝试编题,抽象方法。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正时提问)
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相同: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2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4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
2 3 5 0 0 5 0 1 3 0 1 + 3 4 98 4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第三题:想一想方框里能填几?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1.聪明小法官和口算题。
2.课本49页7题: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课本48页2题: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二)回顾:这节课我们再次复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用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小数的应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和专家一起学习,你们高不高兴?--------谢谢大家!同学们的心情用孔子说的一句话很贴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他老人家还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是“温故而知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生答)------对,经常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知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认识小数”这单元的内容。
二、知识整理: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互相讲一讲,在这个单元你都学会了什么?(交流、汇报)师总结:大家讲的很好。咱们在这单元学习了这几方面的内容(出示课件)
一.读小数、写小数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小数的加、减法
四、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师:这些内容咱们掌握的如何呀? 生答
师:你们如此自信。那老师首先考察一下大家。三,基本练习
1、师:举例说说什么是小数?这些数中的点叫什么? 师:回答正确,来个难点的。
2、(出示大屏幕)请你们在练习本上迅速读、写看谁读写的非常正确(个别汇报、订正,给予鼓励)练一练
0.35元 读作: 0.07 吨 读作:
89.89厘米 读作: 104.4 6米 读作: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下小出纳员。现在有几组货币请把每组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的钱数。填一填:(出示大屏幕)
4、这还有一组请出纳员想一想怎么填(大屏幕出示)109分 =()元 4 角 =()元 7元4角=()元 2元7分=()元
2.5元 =()元()角 3.85元=()元()角()分 师:小数和整数一样有大有小。现在咱就用明亮且火眼晶晶般的眼睛看看数那个大那个小。
5.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学生思考回答)练习:(大屏幕)
2.45○1.83 2.68○2.07 7.09○7.03 6.01○6.10 6.50元○6.5元 0.93元○0.39元 2.05元○205分 0.5元○ 0.49元
6.师:我曾听有的同学夸口说小数加减法他做起来得心应手。那老师问大家做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呢? 生答
师:那咱就来做一做小数加减法,看一看是不是名副其实的计算强手。大屏幕出示
6.2+3.9=
8.75.6=
6.7+3.5= 让做的快的学生板演 反馈,批改。
7、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啄木鸟是森林小医生,现在咱就做一下数学小医生治愈数学中的病症。大屏幕出示(同学说)
8、师:同学们你们数学的医道如此之高,老师就聘请咱们的同学做小老师给某小学的同学批改一下作业。大屏幕出示
① 3元5角2分是3.52元。
()
② 5.78读作五点七十八。
()
③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
④ 3元加3角等于6角。
()
⑤ 6.25元是6元25角。
()
⑥ 小数都比整数小。
()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善于思考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小明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这不,他在超市正在思考这些问题。9.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 2.买一个陶瓷杯比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师:咱能解答他思考的问题吗? 学生解答、汇报,教师评价。师:请咱们也思考一下,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屏幕出示)
四、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小数
“.”小数点 注意: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 备用题:买文具:
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走了的1个小朋友是从几个人里面走的,在通过动手摆小圆片,摆5个小圆片,拿走1个,还剩下4个,感受是从5个里面拿走的1个,理解拿走1个就是去掉1个。
最后指导学生写算式,有5个小朋友用数字5表示,走了1个,就是去掉1个,去掉我们用“减”,教学生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思,知道5-1=4,表示的意思。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拿走一部分用减法。
最后借助教材的练习题让学生用3句话说题意,列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上完这几课后,第二节去听宗老师的课,宗老师的让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1、课前复习。宗老师课前一多种形式复习2--5的分成与组成、加法。用形象生动的手势描述加、减,为新课做准备,这部分是我缺少的,课前没有进行复习。
2、课堂组织需要进步学习,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语言较少,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没有具体到哪个同学,让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老师没发现我不认真。宗老师的课堂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手里面摸东西的,眼睛不看老师的进行点名,保证课堂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讲,这也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3、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虽然在课堂上我一直在心理告诉自己让学生多说,以不同形式说,但有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把可以让学生说的我说了,宗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说,同桌两人说,不会的一起说,全班一起说,让学生不停的说。老师只起引导作用,这点我需要改正,把话语权教还给学生。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本单元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虽然整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基本能把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
本节课是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进行的整理和复习,课堂上,我注重了整理,又重视了复习。复习开始时,我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回忆、交流、讨论中整理知识,在查漏练习中复习旧知。这种复习方法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从这里感觉到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每个同学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概括的都很全面,复习中每个知识点都配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设计具有多样性。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并且富于变化。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挺多的,经常关注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热情很高,很有学习兴趣。课堂上我没有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而应该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复习课不能忽略的地方,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积累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要时时进行反思,不断提高复习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
上完课后我有以下感受,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调整好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课堂。调整好学生心理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怎样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呢?复习形式不宜原样重复照搬,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构建体系中再现出来,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生入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教学问题,这对具有“喜新厌旧”特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奇效
2.整理好已学知识,构建出知识网络。
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对旧知进行整理.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的重、难点,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并构建出新的知识网络图。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因此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因此复习课前老师就可以将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先布置下去,让学生回忆相关概念的意义,防止知识回生,也以便于课堂交流。
3.重视习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05-25
人教版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7-24
0的认识与0的加减法11-29
《0的认识及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9-27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10-03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设计10-01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07-24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11-29
《减法》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