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制度(推荐8篇)
加强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选定好的项目,才能保证生产实践教育基地的正常运作,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点制定如下制度:
一、选定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选定项目能加强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增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使勤工俭学和现有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选定项目要结合当地的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效益性;
四、选定项目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贴近自然与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选定项目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实行安全责任制。基地的环境、设施和活动设计要保证安全第一;
六、选定项目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编写基地的实践教育活动教材,有利于不断提高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课程研发制度
校本课程研发是教育实践基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1、成立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与教师代表、专家、家长、学生代表等参加,负责讨论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审议《课程纲要》和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2、审议委员会要进行课程开发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课程技能。
3、进行课程开发前的情境分析,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搜集与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4、开学初审议课程纲要,填写《课程评审表》,审议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并及时公示审议结果。
5、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学期结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教材编写制度
教材建设是我校实践基地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树立我校形象,扩大办学影响,提高办学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为使教材建设能够跟上实践基地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教材建设管理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突出地方性
编写校本教材是对统编教材起到查漏补缺作用的一项课题,在某一意义上说,突出乡土性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统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为此,在选材时,要以本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为载体,以彰显本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让学生通过学习,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培养热爱乡土文化的感情,以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遵循实用性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进行的。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实践性
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设计、反思、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领导、师生和家长的意见,择优重组课程资源与编写方案,使教材在不断的实践与修正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中得到完善。再则是,在教材的编写时,与当地教育科研、环保等单位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共同编写出能充分反映当地特色的校本教材。
4、坚持特色性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首先是要根据学校的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来选材,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学校的办学特色才得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得以发展。
5、体现趣味性
在校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教材中课程内涵,并以游戏、比一比等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总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强度高、综合知识全面的工作,它对于我校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有很多需要研讨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本校的校本教材真正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综合载体,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播、继承、创新和发展。
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加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观点正确、无政治性错误。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相关学科间的衔接和联系。文字简明,语言通顺,无语法、逻辑性错误。
六、学校成立教材编写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和指导教材编写、评估、评选、审定等工作。
七、为确保教材编写质量,实行主编负责制。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八、自编教材要上报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备课制度
1、以农为特征,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积极落实实践活动的目的,精心编写教案;
2、教案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
3、每学期老师备课本与集体备课记载本,均由教务处盖章统一发放;
4、集体备课每一次,时间不少于一节课。
5、在集体备课之前,做好个人备课准备。
6、备课组长组织、记载好备课内容。如:备课活动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备课章节。
7、备课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
8、教案要分节数,书写规范,整洁;
9、无教案不得进入课堂;
10、每学期结束时,由教务处、教研室评选优秀教案。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辅导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制度。
1、辅导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校本教材,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使实践活动能顺利进行。
2、通过辅导,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进一步发挥其爱好和特长。
3、辅导要有针对性,以个别辅导为主,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辅导教师要真心爱护学生、关怀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5、辅导要要有计划进行实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6、认真填写辅导记录,教导处要及时检查。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调课制度
一、教师要严格按照排定的课程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
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至少提前2节,自己联系对调人,两人同时上报教导处申请批准,同意后,方可调课;
三、因工作需要临时调课的,教导处要提前发出通知,并做好调课记录;
四、因重大活动而误课的,由学校统一安排补课,个人不得自行安排;
五、调课审批后,先上课者要在课前5分钟通知相应班级。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考核制度
为提高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指导水平,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特制定考核制度。
1、以农为特征,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精心编写教案;
2、为不断提高实践基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益,每学期举行优质课、优秀教案评选。
3、优质课的标准参照各科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制定,评选采用个人申报,教研组初评,学校总评的程序进行,总评时要请外单位专家指导、定级,防止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4、优秀教案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
5、教导处要及时检查教师备课、上课及实践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6、对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7、教职工有迟到和病事假的,扣除津贴,旷工半天(或一节课以上),不得参加当年评优。
8、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者;不按时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者;有其它违纪失职者。当年考核为不及格,并扣发奖金。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教育实践基地安全工作的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师生能安全实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基地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统筹和协调。由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保证基地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以各部门为单位加强安全管理,根据安全内容各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工作。
三、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全员发动
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传安全的重要性,选取典型事故进行分析,从事故的后果方面进行教育。
2、法规教育:主要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条例和本单位已有的安全制度。
3、安全技术教育:包括一般安全技术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训练,如实行消防培训等,校长室负责制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落实。
四、做好安全检查,加强重点控制,实行三级检查制度
1、各部门自查:各部门要养成时时重视安全,经常注意进行本部门自我安全检查的习惯,检查本部门的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2、定期检查:由安全小组组长每星期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通报主任办公会成员和全体职工;
3、特殊性检查:由安全领导小组在节假日、安全月(日)及开展大型活动所进行的群众性大检查。
五、安全隐患的整改
由安全小组长根据基地安全检查重点划分及检查要素、具体位置及检查标准要求进行检查,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提交基地讨论,在规定时间内要求部门完成整改任务。
六、安全事故的处理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安全事故由校长室处理,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或相关人员报告带班领导(晚上)或校长室,由校长室负责调查、分析,妥善处理;目的是找出原因,查明责任,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七、基地安全工作建立安全档案,由校长室统一管理。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常规养成制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劳动,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文明诚实的行为习惯以及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的品质,我校特制定常规养成制度。
1.学校通过板报、致家长一封信、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传常规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学校将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常规养成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学校根据计划定期开展常规养成教育活动,每学年4次,并及时整理材料,随时记载。
4.学校常规养成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针对计划,定期检查教师及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开展活动情况,考核打分,并及时记录。
5.学校根据检查教师及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即时指导。6.学校将建立常规养成教育工作档案,及时收集工作材料,及时存档。7.学校把常规养成教育工作做为学校重点工作,加强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
8.学校把常规养成教育工作作为对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守则
1、遵守纪律,服从老师安排;
2、加强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3、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4、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 5,认真学习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6、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工作;
7、注意教育实践基地的卫生,不乱抛杂物;
8、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器材要归位,管理人员要及时检查。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一、教学资料、实践记录、科研管理文件等实行集中管理,妥善保管;
二、档案资料的归档、分类、整理、收藏和管理由专人负责。
三、教师必须积极提供有关学期或学年的所有个人教学、科研、实践记录等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向教师工征集有关档案资料时,教师应积极支持、配合,不得拒绝。
四、所有教学、科研资料统一归档后,设专门档案盒妥善收藏和管理,所有档案袋全部存入系档案柜中。
五、定期对档案材料进行检查,对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六、档案资料要存放有序,便于查阅;
七、档案室要清洁卫生,严禁将火种带人;
八、爱护档案,人人有责。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优秀综合实践教案评比制度
为提高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指导水平,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实践活动不断变化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特制定优秀教案评比制度。
1、为不断提高实践基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益,每学期举行优质课、优秀教案评选。
2、优质课的标准参照各科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制定,评选采用个人申报,教研组初评,学校总评的程序进行,总评时要请外单位专家指导、定级,防止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3、优秀教案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
4、优秀教案评比全员参加,不得弃权。
5、对评上优秀教案的教师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一、评选条件:
1、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教学认真,教案优良,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能认真思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远的发展和近期发展;
4、坚决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项管理制度;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并认真撰写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论文;
6、为实践基地建设、校园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二、评选人数:每年评选1—2名。若无符合条件人选,宁缺毋滥。
三、评选程序:对照评选条件推荐,教师选举,校委会研究决定。
四、奖励办法: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优秀实践班级评比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育实践基地的管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集体主义观念,特制定优秀班级的评选制度:
一、评比对象: 全校各班级。
二、考核机构: 政教处、校委会
三、评比内容:
1、遵守纪律,服从学校安排;(15分)
2、班级的同学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15分)
3、在实践活动中能注意安全,无事故发生;(15分)
4、班级学生爱护劳动工具,工具无损坏;(15分)
5,能认真学习劳动技能,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10分)
6、能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工作;(10分)
7、注意教育实践基地的卫生,不乱抛杂物;(10分)
8、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器材要归位,摆放有序。(10分)
四、评比方法:
1、实行百分制。根据考核细则,将各项的实得分数逐项相加,即为考核分数。
2、实行每学期评定制度。即每学期对全校各班级进行考核、评选。
五、评比结果:
评比结果以各班所得总分为依据,评出全校的优秀班级。
六、奖励办法
1、每学期组织评选优秀班级一次,得分最高前三名为优秀班级;
2、由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优秀学生评选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激励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优秀学生评选制度。
一、评选对象:
凡当本校学生均可参与评选。
二、评选条件:
1、热爱学校,遵纪守法,关心学校、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2、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及时完成活动任务;
3、能积极参加班级内课题活动小组学习,并有活动记载证明;
4、学期或学年结束能主动完成课程学习自我评价工作;
5、一学期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无旷课和其它不良行为。
三、评选比例:
1、每个班级一学年所评优秀学生总数不得超过班级总人数的20%;
2、每学期每班所评优秀学生名额原则上不突破5人;每学年每班所评优秀学生名额不超过10人。
四、评选程序及办法:
1、优秀学生每学期评选一次;每个学生一学年内最多只能参与一次评选。
2、各班按照评选条件及评选比例的要求,根据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认真评选。
3、“优秀学生”候选人由学生提名或投票,由班主任严格按照条件负责推荐,上交教研组汇总,并由科研处完成初评,最后上报校长室审批。
4、“优秀学生”候选人名单实行公示制。初选名单在学校宣传窗上公示;公示期一周,公示结束由学校确认张榜公布,并颁发奖状或证书予以表彰。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优秀实践报告评比制度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教改实验活动中,认真撰写高水平的实践报告,特制定以下制度:
1、为了加强教育实践基地活动的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交流,推广经验,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撰写实践报告研讨会。
2、每位教职工至少撰写一篇实践报告,积极参加交流。
3、实践报告要求真实,有针对性,论证严密。
4、文章要求:必须是本人亲自撰写未公开发表过的新作;字数不少于1000字;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5、奖励方法: 学校将组织对上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评选并设奖奖励,优秀实践将在大会上交流并汇编成册。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综合实践活动感悟制度
为加快我校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管理,加速教育科学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在工作中总结得失,谋划思路,时刻做到自我反省,促进专任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要安排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写工作感悟,并形成制度。
工作感悟重点包含项内容:
一、总结本学期自身工作情况并归纳、提炼工作亮点;
二、反思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深入剖析;
三、提出下学期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四、总结每一次实践活动的情况,学生掌握情况,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五、结合学校情况,谈谈对发展校园经济的看法。
六、积极推广教育科研、教改实验成果,心得体会。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培训制度
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为目标,认真落实培训计划;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把培训工作当着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树立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努力为农民排忧解难;
四、培训设要结合地方特点,以实用为原则,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要广泛宣传动员,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培训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六、学校领导要管理督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培训工作;
八、每学期至少培训一次,30人以上参加,每次培训不少于3课时。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教育实践基地来访接待制度
一、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接待人员要衣着整齐,举止端正,热情大方;
二、接待室要保持整洁卫生,备有开水、茶杯、桌、椅等物品;
三、接待人员要主动询问来访群众的意图,解决来访群众遇到的问题。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做好登记,并帮助联系专业人员予以解决;
四、在接到群众来信来访后,根据来信来访群众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做到当日事当日结。
五、对待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讲解要科学,要通俗易懂;
六、向来访群众介绍现代农业知识,推广研究成果。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健体 以劳益美 以劳促新 现代农技示范推广制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宣传、推广现代农技的窗口。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位
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总结农技推广责任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方案,排出时间表,抓紧组织实施。
二、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
要围绕农技推广组织、责任、考核、培训、保障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农技推广管理办法。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农技推广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能力建设,确保措施到位
要切实加大对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投入,改善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指导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深入推进有关教师知识更新培训,不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
四、完善激励机制,确保服务到位
要鼓励有关教师改进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三农”实情,了解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五、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一)萌芽阶段
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宗教占社会的主要地位,对贫困人们的资质工作也是由英国各修道院来完成。当时英国圈地运动盛行,导致大量农民因无地可种而涌入城市,许多农民沦为乞丐,导致城市贫困人口激增,城市中许多资本家也通过慈善失业来帮助贫困的人们。到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该项法律的颁布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是对确实需要帮助的贫困人民进行救助;第二是对游手好闲的“伪穷人”进行了惩戒,强迫他们进行劳动。《济贫法》后来被称为《旧济贫法》,主要以慈善救济为主,这是英国第一次将社会保障以制度的形式确认,也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萌芽。
(二)建立阶段
维多利亚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的英明统治,英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此时社会急需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社会发展,因此,183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该项法案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新旧《济贫法》的诞生也标志着英国的社会保障由分散性、自发性向国家化、法制化转变,也奠定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础。
(三)发展中期
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迅速解体,英国的产业发展也削弱了传统家庭的保障功能,此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英国政府也进行了多次立法。尤其在自由党执政后,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调整,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相关的理发,也初步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至二战结束时期,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工党执政后有了长足的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更为全面。此时英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更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体系的一部分,国家和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逐渐加强。
(四)发展后期
70年代后期,由于政局动荡以及经济萧条带来的影响,英国的经济状况恶化,而社会保障又占据着财政大庞大的开销,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贫困人口反而越来越多,甚至出现许多青年不工作或故意失业骗取社会保障金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可以被认为是英国“过度”的社会保障政策造成的。1979年英国首相由撒切尔夫人担任,并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但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梅杰执政后,加大了改革力度,取得重大进展。1977年布莱尔出任新首相后,在前保守党政府福利政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此时的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已经成效。
二、美国
美国尽管建国时间较短,但是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涉及到国家改革的各个方面,也推动了美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
(一)建立阶段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可以被看做是美国的基础,1601年英国《旧济贫法》也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纽约州在1824年率先要求建立济贫院,但当时联邦政府认为救助和社会保障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后来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产生了第一个由政府直接负责的救济机构,即美国自由民管理局,它的主要职责是救助努力,成立黑人孤儿院以及发放食物等。
(二)进步和繁荣阶段
美国内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这就要求之前的国家治理模式要适应工业化的脚步。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在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恶化的大萧条中,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1933年5月,《联邦紧急救济法案》的签署揭开了“罗斯福新政”的序幕,在此期间,政府还不断为青年们提供就业机会。美国的社会保障发展繁荣始于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对社会保障进行调整和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约翰逊继肯尼迪遇刺后担任美国总统,而且发起了“向贫困宣战”和“伟大社会”运动,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尽管“伟大社会”运动没有使美国建立起全民医保,但联邦政府一直为人们的医疗保障提供资助,多年来已经成为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三)福利紧缩与市场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保守主义抬头,他们认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会影响经济活力,而且社会保障制度是连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里根上台后,力图减少联邦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干预。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多次起草法案,试图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在保守主义盛行的年代,医疗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克林顿在连任后继续推进社会保障改革,但是收到反国家福利的影响和牵制,联邦政府不得不在社会保障领域退缩。
(四)奥巴马改革阶段
2007年美国大范围爆发“次贷”危机,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加上美国政府在处理伊拉克等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导致美国民众对小布什政府的严重不满。与此同时,美国社会开始对保守主义进行了反思,也转变了公共政策讨论的氛围。而且碎片化的医疗保障的支出占据了美国GDP的17%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这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尽管美国医疗保障支出非常高,但是仍有许多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因此奥巴马上台后着重进行美国的医疗改革。然而由于由于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关系到公民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巨大的商业利益,受到美国党派和利益集团的竞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三、瑞典
(一)建立阶段
19世纪中期以来,瑞典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受到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瑞典开始主义到社会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因此颁布了相关的社会保障法案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20世纪20年代,瑞典政府通过立法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契机,当时瑞典的住房、养老、医疗等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战结束以后,瑞典的社会保障仍然能够配合经济水平而进行调整,瑞典的这种高税收、高福利、高增长的“瑞典模式”不仅是福利国家的骄傲,更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二)危机阶段
上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也波及到瑞典长期以来较为稳定发展的经济,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模式所造成的财政负担沉重,生产率低下等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二战结束后所创造的引以为傲的“瑞典模式”如今却成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瑞典病”。到90年代,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瑞典的社会保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国内政局开始动荡,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瑞典政府仔细分析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口老龄化、失业率不断上升等,因此瑞典开始对养老金等方面问题进行改革,成功度过了社会保障危机时期。
(三)调整与改革阶段
此阶段,瑞典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第一,降低社会保障支出。长期以来困扰瑞典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改革首先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了调整。主要改革的是社会保障的给付形式和标准,加强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监管、降低了健康保险金的津贴,而且对退休年龄进行了延迟,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个人层面减少了政府的补贴。
第二,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改变。瑞典政府在社会保障筹资方面增加了个人承担的比例,由此来减轻企业压力和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这种改变还增强了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感,激发了人们工作动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筹资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来资金来源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解决了瑞典社会保障资金的困境。
第三,在改革中加强了地方职能。长期以来,瑞典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都突出了中央政府在此方面的作用,此次改革通过改善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服务的环境,激发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地方政府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强化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社会保障向私有化调整。瑞典在全国范围建立了270个私营老年护理机构,通过私有化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的服务质量。瑞典不仅在老年护理方面进行了医疗保险的改革,在儿童照顾方面也走向私营化、市场化,通过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种私有化的调整能够使消费者从被动走向主动,为国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关怀。
四、新加坡
新加坡根据自身社会保障水平特点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它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有效解决了该国一系列民生问题,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因此它被认为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都较为成功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阶段
上世纪中叶,伴随着失业率飘高与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当时新加坡国民大面积缺乏退休与养老保障,因此急需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上述民生问题。但是,当时新加坡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不具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基础。综合考虑基本国情而创立了独具新加坡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建立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目的是预先筹集自己来解决养老问题,后来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为集养老、医疗、住房、家庭保障等多种功能为一身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公积金制度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增长,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发展与完善阶段
1965年,为迎合社会和经济两方面发展的变化,独立以后的新加坡在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上不断调整,做出放宽对公积金用途的限制、扩大公积金的社会保障功能等积极探索。并于1968年9月由政府推出了“公共住屋计划”,即允许国民在退休前支取公积金存款用来购买政府建造的公共住屋。“公共住屋计划”的推出与实行是开始放宽中央公积金使用范围的标志。伴随着医疗保健、家庭保障、教育、投资理财等一系列保险计划的陆续推出,标志着中央公积金制度由仅提供退休养老保障的初级阶段发展成为集养老、医疗、住房、家庭保障、教育、资产增值等多项功能为一身的高级的、综合性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五、结语
英国、美国、瑞典及新加坡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早、水平比较高的国家,这些国家不仅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且内容也较为丰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探索也取得了进步,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还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政府主导地位,扩大社会保障投入,建立起一套能够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覆盖面宽、内容广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徐彤武.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及其前景[J].美国研究,2010(01).
[2]黄安年.克林顿政府改革美国家庭福利保障的对策[J].美国研究,1997(02).
[3]刘丽伟.当代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特征与启示[J].世纪桥,2014(06).
[4]杜海波.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3).
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中国城镇化發展进入中后期,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打破,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强和城镇化的發展,导致人口流动性对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正日益突出。需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更具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将是构成统筹城乡一体化發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
人口流动性对社会保障体制的挑战
当前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6亿。根据对“六普”数据的分析,在2.6亿的流动人口中,农村人口离开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进入其他地区的城镇的迁移人口大约有1亿人口(乡城迁移),从中小城镇和城市进入其他城镇地区的迁移人口大约有1.3亿(城城迁移),另外有0.3亿人口是从农村地区迁移流动进入其他地区的农村地区。与此同时,在城镇周边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被动失去土地进入城镇,还是当地农民主动离开土地进入所在城镇地区就业和居住,这部分的乡城迁移流动的总量也有近1亿人口。
我们也看到,人口跨地区迁移流动的态势进一步增强。东部沿海地区继续保持大规模的人口集聚,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崛起和产业转移,中部地区的城镇化發展迅速,对人口迁移流动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强。中国迁移流动人口中,跨省迁移流动人口达到8600万,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都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而从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以及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实施相当大程度上还是依据户籍身份,大量迁移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群体难以被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甚至流动者个人考虑到长期生活安排的非定居性,也并不愿意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险计划。不同地区由于统筹区域不同,具有不同的社会保险计划,不同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体系还相互隔离。同时,中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是新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城镇居民享受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一些城市中还分为城镇保险和小城镇保险不同的类型。
因此,社会保障体制的户籍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增强的人口流动性,不适应人口空间转移、不适应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这种缺乏流动性的社会保障体制,造成社会保障的碎片化,扩大了社会福利的不平等,也限制了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發展。
如何使社会保障体制的發展适应人口的流动性和支撑人口的流动性,如何实现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有效衔接转移,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和不断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个突出难题。
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相脫离
在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一方面要推动相关的技术创新。实现跨地区社会保障衔接转移,需要个人身份识别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跨区域和不同保障基金间的结算安排,需要在金融体制上支持跨区域和不同保障产品间的合并和取现等等。更重要的是,人口流动性下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需要推动相关制度创新,如何解决进入城市的迁移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如何实现跨地区社会保障衔接转移,涉及复杂的利益协调和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困难和挑战显然比技术创新更加突出。
适应人口流动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就是要打破社会保障体制的户籍分割、地区分割和城乡分割,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更加均等化和一体化的国家社会保障体制。
第一,打破户籍分割,增强对迁移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计划的接纳和覆盖。
将大量迁移流动人口逐步纳入流入地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障,不仅是劳动权益的不平等,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和福利安排的不平等,并使户籍身份体系构成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客观来看,当前迁移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落后于人口的流动性,并成为劳动力市场發展和城镇化發展的阻碍因素。
通过流动人口逐步更加平等地进入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其在城市中长期居留和稳定居留,推动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并因此帮助迁移流动人口完成其城市化,成为城市新兴中产阶级的组成部分,并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發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乃至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也应该尽可能地逐步剥离与户籍身份的关联,过渡到以就业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安排。逐步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相脱离,不仅有利于户籍改革,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制本身的發展。推动流动人口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帮助流动人口长期安排其老年生活和医疗福利,并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内在平衡。而由于将社会保障的福利供给压力和户籍身份逐步剥离开来,也能够为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扩展更大的执行空间。
上级为下级间的社保支付提供财政补偿
第二,打破地区分割,探索和推动不同地区社会保障计划的有效衔接转移。
地区分割的公共财政体制,带来不同地区社会保障基金账户的相对独立和相互分离。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项目的缴费率、缴费期限和支付水平存在差别,为跨地区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中实现衔接转移带来困难。同时,目前跨地区的社会保障转移往往只是转移保险人的个人账户,而保险人的统筹基金部分难以转移,这不仅对保险对象而言,是保险利益的损失,对于接受保险转移的地区也缺乏动机来接续其社会保险积累。
社会保障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衔接需要探索制度的创新,这种衔接需要跨地区、跨城市的政府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通过相互协议协调各自利益、规范衔接的机制。
一个可供选择的过渡性方案是,在社会保险衔接转移的过程中,上级政府可以为下级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转付对接提供财政补偿,例如当發生人口流动使社会保障账户从A地转移到B地,A地社会保障统筹部分的保障损失可以由上级政府的社会保障基金提供补偿。各地政府为城乡之间社会保障计划的衔接提供财政支持,省级社会保障财政支持地市之间的社会保障对接,而国家为省和省之间的社会保障对接提供政策支持框架和财政补偿。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衔接的壁垒就能够逐步被打破。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别也将随着社会活性化的进一步提高和分地区经济的發展,而逐步更加均衡,将会进一步支持跨地区社会保障的有效衔接。
nlc202309031718
在此过程中,在一些人口迁移流动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之间、区域省际之间,例如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广东地区,则可以率先开展区域性的社会保险基金衔接转移探索,通过不同地区间的保障计划衔接协议,不断实现区域内社会保险体制衔接,并为更大范围内的社会保险统筹和整合创造条件。
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的整体联动
第三,打破城乡分割,适应人口流动性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在人口迁移流动的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失去土地进入当地城镇,以及农村人口离土不离乡地进入城镇。这些人口的城镇从业身份和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安排构成了不匹配的现象。其实不仅是社会保障,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体制都存在两张皮难以结合的现象。例如在城郊结合部地区,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相互混杂,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城镇的社会保障体制交织在一起,带来城乡管理的困难,也带来地方社会的分化。
因此适应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需要包括社会保障体制在内的城乡管理体制相应调整、整合。通过不断提高某地区的统筹层次,逐步整合农村社会保障、小城镇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提供更加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安排,并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实现城镇化提供支持。
在制度創新上,要总结和完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以土地换保障”的机制,为农村居民从农村向城市的“惊险的跳跃”中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在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中,对失地的农民,政府充分补偿其土地权益的损失,为他们补充相关的社会保障计划,还应该积极地为其提供就业的服务和發展的培训,使其合理分享土地利益增值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索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使用权和社会保障的对接交换,推动跨地区、跨区域的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实现更加集聚化的城市發展,也在区域之间实现更有效率的土地利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统筹。
这样的区域范围内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的整体联动,不仅能够为更具流动性的市场体系提供制度支持,也使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都具有激励来促进区域合作。例如流入地的城市可以获得流出地城市的“土地指标”,并相应缓解其城市發展过程中的建设用地紧张,同时流入地城市为区域社会保障体系也理应做出更大贡献,并为促进区域社会保障统筹结算發挥引导作用。
总之,分户籍、分地区、分城乡的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安排和人口的流动性的日益增强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不仅阻碍人口流动性和城镇化的推进,也加剧了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这种矛盾提示在未来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不同社会保障计划的藩篱,在不同社会保障问构筑通道。更主要的改革目标在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乃至国家整体性的社会保障计划,使不同社会保障项目能够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需要迫切推动建立这样的社会保障整体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增强的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的發展。
为保障劳动实践基地稳定发展,经济效益不受影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特制订如下财务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做到“财有所出,出有所指”。
二、对劳动实践基地的收入及支出账目要清楚,及时盘点及时公布。
三、学校及个人不得借其他理由挪用基地经济款项,基地经济款必须专款专用,各项开支必须有计划,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
四、建立健全账务制度,认真做好经济台帐。
五、必要的开支必须先申请后办理,经有关人员批准后方可执行。
六、严格按照学校经济收入分配制度支出。
编写《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制度精编》旨在为各级政府机构、行业社团、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界从法规、政策层面了解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通过各级政府现有政策和制度的颁布,分析和掌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方法及措施,为政府管理者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与经验借鉴,为信用行业机构提供发展定位参考,为行业自律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信用管理提供政策学习、查询和实践指导。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文件摘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文件摘录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联合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的通知》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 卫生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关于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意见》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关于印发《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关于加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深化中小企业贷款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关于进一步发挥信用保险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加快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指导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诚信教育大纲(试行)》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建立房地产企业及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的通知》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房地产信用档案系统建设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转发上海、江苏、浙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关于征求《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交通部《关于印发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交通部关于印发《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乡镇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印发《乡镇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莅》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开展创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活动的通知》商务部关于印发《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长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通知》附录:有关文件摘引
(二)北京市人民政府令《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天津市行政机关归集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政府信用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指标体系》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记录办法》和《山西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布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黑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诚信龙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么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计委省法制办关于“信用安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征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诚信山东”建设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信用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湖北省行政机关归集和披露企业信用信息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令《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信用建设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意见的通知》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信用建设的决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系统信息采集发布工作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令《海南省征信和信用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四川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细则(试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强我省企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青海省信用社区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一、主要职责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是:
(一)综合协调全市诚信领域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
(二)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要点。
(三)专题研究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
(四)推动并参与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进建立、实施信用标准和联合征信技术规范。
(五)协调推进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应用。
(六)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七)全面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和诚信宣传工作。
(八)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由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委编办、市文明办,钢城街道办事处、雄关街道办事处、郊区工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局、市应急局、市审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林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医保局、市粮食和储备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房产服务中心、市市容环卫总站,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税务局、市气象局、市邮政管理局,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会议筹备、组织等工作。具体职责为:联席会议的组织、联络和协调工作;
根据召集人的提议或成员单位的建议,研究提出联席会议议题;
汇总并通报成员单位有关工作情况;
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和落实联席会议决定事项;
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文明办参与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负责召集,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按联席会议职责商议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出会议建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议题。在全体会议之前,可根据情况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讨论联席会议议题和需要提交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及其他有关事项。联席会议后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并抄报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根据工作需要,联席会议可邀请其他部门参加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涉及本部门的事项,并在下一次会议之前,向联席会议报告有关工作落实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负责对征信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做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我市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同推进金融领域、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文明办负责营造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动形成文明城市和社会诚信体系共建工作机制。
(二)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本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并按要求参加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同时,负责组织推进本行业及相关领域信用建设具体工作,落实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和行业信用监管等责任,推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三)成员单位应与联席会议建立相应有效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做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
1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2006年学校出台《滨州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2007年学校制定了《滨州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年出台的《滨州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实践教学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均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建设预期目标和实施方法与措施。在此基础上,2009年学校下发了《关于近期重点推进实践教学十项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对于双师型队伍建设、学生职业能力、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强社会实践、加强毕业设计管理、组织学科竞赛、提高实验室效益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制度的建设,对于加强和完善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推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供了根本性保障。
2 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搭建实践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2.1 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院校而言,在培养计划中,注重以实践创新培养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狠抓理论教学的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增设独立实验课程,积极推动优秀学科竞赛的成果及获奖项目及时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修订了32门课程实验大纲,增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实验总课时的40%,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0%。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配备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增长才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见习就业基地、“服务滨州行动计划”相结合,提高利用率。
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与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教研室在选题论证中的作用,坚持一生一题,并将科研、学科竞赛、考研工作融入其中,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
2.2 改善实践环境,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高校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基地,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依托,是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条件之一。实验室建设层次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水平,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力度,建立了以实验中心为主体、专业实验室为骨干、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创业实验室为特色实验室建设体系。特别是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可让学生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的场所,搭建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同时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满足学生实践要求,供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提高实验设备和空间利用率。我们还推行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工作,并为学生设计多个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扎实推进素质拓展,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1 学科竞赛
开展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校出台了《滨州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我系承办学校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已举办5届,共有1600余人次参与。其中,第五届大赛历时两个月,通过广泛宣传,周密组织,严格选拔,最终选出25件作品参加了大赛。学校大赛的举办,为参加全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人才和作品选拔奠定了基础。同时,三年来三年来获得2008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型组亚军、全国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通过建立学科竞赛平台,形成学科竞赛长效机制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校内学科竞赛的水平和参与面,使得参赛人数和获奖层次与质量逐年提高。
3.2 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
以“大学生研究计划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活动”等素质拓展项目为支撑,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申报前,组织系级初选和答辩,从中评选出优秀项目申报学校立项。如2008年10月,组织了SRTP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系级初选和答辩,近600人次参加了此项活动,有220多个项目参加了初选答辩,从中评选出20个项目,作为学校SRTP立项和2009年省机电设计大赛备选项目;12月份组织了第二次筛选,从20个项目中评选出5项,推荐参加学校SRTP立项评选,5项全部通过学校答辩评审并立项。没立项项目,学校和系资助学生继续科研研究,直至项目结项。2006年项目启动以来,共有14个项目获得学校SRTP立项,成功组织举办三届大学生机电产品科技创新实践成果展,参展人数达6000余人。2009年10月,我系学生的部分专利作品第一次参加全省大学生专利比赛,获得了一个金奖、三个银奖、三个铜奖的成绩。
4 抓好社团组织,注重梯队建设
抓好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实践创新。同时,通过社团建设,组成以高级生为骨干、以新生为成员的科研项目组,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作用,有利于科研梯队的形成。在原有机器人爱好者协会和自动控制与电子爱好者协会的基础上,2009年分别成立了智能车模爱好者协会和工程制图爱好者协会,社团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4个,会员人数由原来2006年的300人增加到目前800余人。国家、省和学校举办的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大都是出自这些社团,或者以社团团员为骨干的项目组。各个协会组织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举办智能车和各类机器人表演进社区、进幼儿园等科普宣传活动,丰富了校园科技文化生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大学生机器人爱好者协会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校内外、社会各届的认可与肯定,该社团2008年被评为“滨州学院优秀社团”,201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团,滨州电视台、《渤海晨刊》等市级媒体从不同角度,对社团活动进行了报道。
5 结束语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保障的职能是要解决经济、社会、人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效率,也要注重公平;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推动社会进步;不仅要增加物质财富,更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我们千方百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和人才开发,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都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关系,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竞争机制激发了各方活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也产生了新变化。过去以企业为单位,给自己职工直接提供保障的方式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顺利运行。为此,政府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配套推进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实践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经济加快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深化改革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力支撑,同时改革也将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稳定的基本保证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包括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果中国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发展环境,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决不仅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而是全社会的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保证人民都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要保护发展所需的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再分配促进消费,刺激生产,活跃市场。因此,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二、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在发展改革中不断取得进步
1.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1689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社会供给量持续增加,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继续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各级政府已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
2.社会保障的各项改革深入进行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机制;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我们建立了多方分担费用的机制;在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中,实行了更为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行了管办分离和政事分开,逐步建立起政府组织管理、参保人群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制度运行规范化、保障服务社会化的管理体系。继在辽宁省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之后,我们又将试点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进行改革探索。
3.推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改革和工作
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政府积极推动相关配套改革和工作。中国企业改革取得进展,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经济效益提高。众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逐步搞活经营。社会保险的企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遏制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基层社区建设得到加强,使社会保障管理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4.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从2000年的402万人扩大到2003年的2246.8万人,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解决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到2003年底,得到农村传统救济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已经分别达到1093万人和402万人。目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地区正在积极推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国310个市县开展试点,实际覆盖6899万人。此外,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进城务工工资保障问题也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和解决措施已经陆续出台。
三、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都在为建立健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并支持这项工作。
1.进一步做好促进发展的工作,为社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情况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这些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从国内情况来看,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关键问题在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才能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基础,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2.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及其相关体制的改革,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必须深化改革。当前,从实际出发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有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这种增量投入可能就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可能造成新的矛盾。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的再分配,必须适应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现行的一些保障项目,社会化程度和统筹层次还比较低,有的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衔接等现象,这显然与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发展是不相符的。我们必须依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制度设计角度看,社会保障既有经济目标,也有社会目标,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这些都需要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配套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改革,统筹解决制度性、政策性的重点问题,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
3.加强社会保障战略规划的研究,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制度】推荐阅读:
生态建设社会实践07-08
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心得体会06-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27
中小学训练基地社会实践心得06-22
大学生基础设施建设调研社会实践报告06-23
石桥二小劳动实践基地财务管理制度11-12
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格式07-12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格式_社会实践报告10-02
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名称07-23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总结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