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 议论文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想 - 议论文(精选12篇)

理想 - 议论文 篇1

7月12日,正泰电工总经办成员、副经理以上人员、部分员工代表近300人齐集夏威夷大酒店,召开2013年中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前期成绩与亮点,梳理困难与问题,规划下半年思路与战略,并进行“中国梦 正泰梦 我的梦”演讲决赛。这是一次经验总结大会,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圆梦大会。

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2013年电工行业增速放缓,不少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大打价格战,挤压了整个行业的盈利空间,正泰电工攻坚克难,蓄势发力,上半年完成7.5亿销售净额的47.87%,利润完成49.65%。为进一步鼓励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共谋发展大计,共享发展成果,正泰电工审时度势,召开2013年中工作总结大会。

会上,陈总总结了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感谢公司全员的付出努力,指出公司目前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问题依然突出,欠货时间长,批量大,希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争取下半年圆满完成公司业绩目标,并要求大家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实现“个人梦、正泰梦、中国梦”争做“四能”人才,并预祝演讲比赛圆满成功。

销售部、技术部等各部负责人结合PPT,依次对本部门上半年工作情况做了汇报,回顾了前期工作成绩与亮点,梳理了集中凸显的问题,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重点与规划。其中,战略管理部创造性地以“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欲—授之以娱--授之以遇--授之以誉--授之以誉—授之以宇”的关系模式,讲述了构建企业文化、管理员工关系要从员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讲究方法与创新。

会后,进行了 “中国梦 正泰梦 我的梦”演讲决赛,来自各部的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同台竞技。选手们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经历畅谈对“三梦”关系的理解,表示将立足岗位,发挥聪明才智为“个人梦”“正泰梦”贡献一己之力。演讲者有的深情款款,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从容大气,精彩的表现赢得了现场阵阵喝彩与掌声,博得在场领导的大力称赞。比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

理想 - 议论文 篇2

人性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即人的规定性。通俗地讲就是人的本来面目, 包括自然属性的生理方面的内容和社会属性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从“性, 色, 食也” (告子) ,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 , “性者, 生之质” (庄子) ,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张载) , “天性” (郭象) , “人性” (朱熹) , “性者, 生理也” (王夫之) , 到“非气质无以为性” (颜元) , “血气心知, 性之实体” (戴震) , 都说的是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方面, 有孔子的“性相近”, 孟子的“性善”, 荀子的“性恶”, 董仲舒的“性有贪仁”, “性分端说”, 杨雄的“性善恶混”, 王充的“善恶在于教”, “性有善恶”, 到郭象的“仁义是性”, 韩愈的“性情三品说”, 李翱的“性善”, 到陆九渊的“本心无有不善”等等。

今天看来, 中国古人对人性的自然属性方面的认识, 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或合理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道德价值判断却都是打上了政治和教化的印记。性善, 可以教化, 这是人性善的最终归宿;性恶, 所以教化, 这是人性恶的逻辑终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兴起, 人们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 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这种时代条件下, 讲科学, 重知识, 诚实守信, 尊重人权, 遵守公共道德成为起码的要求, 依法办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对人性的社会要求不是削弱了, 而是提高和加强了。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写到,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身处现今时代, 我们的人性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要培养讲道德, 讲民主, 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我们只有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才能正确面对现实, 得出正确的判断, 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对人生理想的看法

中国传统思想中, 关于人生理想的描述是从孔子的“仁”开始的, 之后, 有管子的“衣食足而知荣辱”, 孟子的“保暖思淫欲”。这里的“仁”, “荣辱”, “淫欲”, 就是建立在物质满足之上的精神追求。《庄子》的“逍遥论”, 道教的“长生不死, 得道成仙”, 佛教的“极乐世界”, 也都显示了这方面的内容。古往今来, 穷苦人以物质的富足为人生目标, 而有钱人在解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以后, 还要人为地制造等级, 特权, 显贵, 附庸风雅, 要做人上人, 功名利禄、权势、地位、身份成为满足精神需求的手段和途径。对于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愿望, 人们还求之于来世。而这种愿望又正好被统治阶级利用, 所以就有了宗教。如果宗教对王权的统治无益, 那么它也不会存在下去。“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是帝王的自豪之情, 是其精神追求得以实现后的愉悦。由此, 历史上出现的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庄子“逍遥”, 接舆“髡首”, 桑扈“裸行”, 刘邦感觉成了“人上人”,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李白“开心颜”, 杜甫“俱欢颜”, 范仲淹“忧乐”, 于谦“清白”, 顾炎武“有责”, 鲁迅“孺子牛”……都能得到圆满地理解, 这就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中国革命过程中, 无数先烈为党的事业抛头颅, 洒热血, 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同样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信念的精神追求。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自由是什么?自由是身体的无拘无束, 更是精神的任意驰骋, 没有了思想的自由, 原本美好宝贵的生命和爱情也就没了意义!苏格拉底、布鲁诺、伽利略、戊戌六君子、秋瑾、杨靖宇、周文雍等甘愿献身事业, 其精神追求也得到了升华, 达到了涅槃。

三、对人生理想的展望

理想 - 议论文 篇3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异化 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

一、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

人道主义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最初是针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来的,要求承认任何具体的人都是人,在人格上无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尊重人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平等待人。人道主义的核心是人权,其主要内涵包括人的平等和自由。

经济发展使得工人阶级迅速登上政治舞台,在此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反映工人阶级社会政治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产生使得人权学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反映了人类追求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愿望,但要实现人权的真正理想,首先必须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代表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全面要求,是人权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异化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想进行过努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苏联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恰恰相反,高度集权甚至极端专制,使这个国家毫无人权可言。伴随苏联解体及各种资料的解禁,我们越来越清晰了解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领头羊的真实面目:疯狂地追求工业进步、残酷地牺牲个人利益以及贪婪地追求个人权势是这个制度的主要动力,极度蔑视人是它的最大特色,把大规模的牺牲看作群众的英雄主义,把残酷的“阶级斗争”等同于革命的坚定,把个性的泯灭和奴才般的顺从当成群众的觉悟,把成千上万的受害者说成革命变革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托洛茨基在其著作《被背叛的革命》描述了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如何堕落,揭露了社会主义苏联的真相:名义上是公有制,其实是一种私有制——官僚私有制。

英国学者哈耶克指出:苏联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亚于资本主义社会。美国最低薪和最高薪之比是1:50,在苏联,这一比例是1:50至1:100。美国10%的上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是35%,苏联在1939年的同一数字是50%。社会地位的差别则更大。

因此,在苏联社会里,产生了深刻的异化,包括劳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上层建筑的异化。在这方面,马克思早有先见之明:“如果一个极端党派的领袖在自己所代表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时机还未成熟时被迫出来掌握政权……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无无可药救的进退维谷之境:他能做的事,是和他一向的整个主张、他的原则、他的党的直接利益不相容的;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实行的。总而言之,他是不代表自己的党,自己的阶级,却去代表当时运动使其统治条件已成熟的那一阶级。他不得不用运动本身的利益来保护异已阶级的利益,他不得不以一些空话、诺言来应付自己的阶级,硬说那个异已阶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

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诸多国家的革命过程中,人道主义却被轻易地忽略了。人类在解脱资本主义的苦难之后,必定会进入一个较完善的社会制度,但决不能是以暴易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而是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

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曾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利遭到批判,实际上,人道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从来就不为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所独有。在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人不再做抽象的理解,而是正式提出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的本质这个意义上说,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前后一致,并不违背。

还有人认为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人道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从1843年退出《莱茵报》编辑部的声明开始,马克思开始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此后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作品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解构,坚持用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人道主义的观念,人道主义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始终。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坚持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和自由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才能、潜力、活动方式、个性的解放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自由王国,在马克思那里被定义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人向真正的人复归,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哲学的归宿在于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目标和归宿。

马克思说:“正像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而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这种人的不可剥夺的财产的要求,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只有通过扬弃这种中介,但这种中介只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积极地从自身开始的即积极的人道主义才能产生。” 在对人道主义理论的扬弃中,马克思完善了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

四、人道主义是理想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在劳动同资本的对立这个现实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提出利用人的自由的、创造的活动取代雇佣劳动以实现劳动解放的要求,他从资本主义现实中、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趋势中推断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把建立真正的人道主义即共产主义的未来自由社会,看作是扬弃私有制、恢复人的类的本质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僵死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人的社会”。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写下了关于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激动人心的话:“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既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创造者,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目的。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而不是同一性,是把人类从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使物质目标成为生活的主要的关注对象,是使人体验到整体的和谐性,而不是使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操纵和支配。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人的解放。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革命所创造的统一的技术基础之上的一体化结构,在这种文明中,既能够实现效率又能够实现社会公正,既有现实民主又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那种能够使每一个人的自由是所有其他人的团结和自由的条件的人的联合体,才能够适应这种文明,马克思称之为“真正人道主义”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注释:

托洛茨基. 被背叛的革命. 香港: 春燕出版社. 1987.

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10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46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0.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8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516-64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131.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7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托洛茨基. 被背叛的革命[M]. 香港:春燕出版社, 1987.

[3]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理想点亮人生 理想照亮灵魂 篇4

同学们,你们拥有理想吗?你们相信理想吗?你们的理想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你们又为自己的理想做了些什么?

同学们,你们相信理想能为我们摆脱死亡的诅咒吗?我相信。因为不惧死亡、敢于挑战命运的张海迪便是最好的例子。她在抗战病魔的过程中,用理想不断地告诫自己:人活着要有目标,再困难的阻碍也要跨过去。正是这个从小树立起的理想给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力量。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是风帆将小船推到希望的彼岸;是理想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动力;也是理想战胜了悲惨的命运。身残志坚的小钢琴家——何宇轩,便用理想打败了不幸的命运。即使双眼没能复明,但他的人生之路却是一片光明!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如果司马迁没有理想,我们又怎能看见史学名著——《史记》的面世呢?在史记的创作之路中,他曾被关进监狱接受惨目忍睹的。酷刑司马迁想到过死吗?当然,他当然想到过了此残生。但他一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能实现,他就有了活下来的勇气和信念。是理想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使他在酷刑之下仍然坚持走完了自己的理想之路。在我们面对困难与艰险的时候,我们是否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绝不动摇呢?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完成理想的过程是怎样的?如果还没有,那就让我来告诉你:理想是在汗水中开花结果,理想是在阻碍中步步前行!邓亚萍不是在拼命的训练之中为国争光的吗?诺贝尔不是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发明炸药的吗?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完成理想的每一步之中,哪能没有付出与努力?在我看来,理想的完成,就等于%50的努力,加上%50的艰辛。理想不是空中楼阁,理想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我们不做幻想家,而是做实践者;我们不做在春风中沐浴的大树,而是做在狂风暴雨之中挺立的参天大树;我们不做停在港湾的船舶,而是做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奋力拼搏的铁船。只有在理想道路之中迎接困难,不畏命运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当鸟儿遇上高峰,它会不惧一切地飞过去;当鱼儿遇上礁石,它会勇敢地跃过去;当愚公遇上高山,他会和子子孙孙用不停歇地移走山石;当林则徐面对贬官时,他会满怀报国之志,为人民做好事;当中华儿女面对外敌入侵时,他们会挺起腰杆,奋力抗敌。当我们面对理想的难题时,我们是否会努力寻找解决之计,绝不逃避?

理想不是浮云,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理想不是口井,它需要我们仰望星空。让我们脚踏实地吧!一步步走好人生之路。让我们仰望星空吧!别将目光局限于这渺小的世界。岳飞拥有一身好武艺,但他也是从基本功练起;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但他也是从“呆头呆脑”琢磨数学题开始;林清玄成为有名的作家,也是从阅读书集起步;我们完成理想,也应从一点一滴开始。那遥远的高峰远在天边,但一步一步地走,终究走得过去。我们不愿做井底之蛙,只是一口井,就以为怎个世界。我们也不应该自满,应将目光放远,不应局限于这个世界。人们对理想的要求,都应如此——拥有一双梦想的翅膀,还要切实地一下下扇动,才能最终飞往梦想的彼岸。星光如此绚丽,但终究不属于大地,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走出星光的灿烂。

“困难只能吓到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这是茅以升的一句话。在他十岁那年,他就立志要建立一座最坚固的桥梁。这个看似有些宏大的理想。终于在茅以升一步一步的的脚印下实现。理想,便是一种目标,它将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的彼岸!

人只要有了一种信念,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当拥有了理想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有了一种追求,周围的一切也都不重要了。童第周不也是在如此破烂的环境下撰写了一篇又一篇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吗?完成理想不在于外在条件,而是在于内心坚定的信念。李潮没有任何专业的实验器具,也没有专业的知识。但他依旧完成了理想,发明了应急轮胎。他靠得正是一颗永不服输的心!

一个国家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改变的动力;一个生命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神圣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了生活的价值。人生,应为理想而奋斗。人生,也应理想而精彩。理想点亮人生,理想照亮灵魂。

理想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理想 篇5

理想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理想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长大当一名好医生。

我的姑姑是一名妇产科的医生。听爸爸妈妈讲,由于姑姑工作认真负责、医术精湛,年纪轻轻的她早就担任了妇产科主任。每天,许多幼小的生命在姑姑的帮助下顺利诞生。那时,我就特别佩服姑姑。

去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家过年,我很想去姑姑上班的医院看看,正好轮到姑姑值班,我就和姑姑一起到医院去。透过新生儿的病房的玻璃,看着小宝宝们那一张张粉嫩可爱的小脸蛋,我问姑姑:“这些宝宝你都抱过吗?”姑姑笑着说:“姑姑可是第一个把这些宝宝从他妈妈的肚子里抱出来的,他们就像你刚出生的时候一样。”这时,一些产妇的家属看见姑姑都主动过来打招呼,有的还一个劲地感谢姑姑保全了妈妈和宝宝的生命。那时的我站在姑姑身边,特别高兴。

我的理想-理想作文550字 篇6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引领你走向成功和黎明。

是的,如果人没有了理想,就像船没了帆,失去前进的动力……我想成为书法家的理想是在图书馆中发芽的…

那是一天下午,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之上,时不时有阵阵微风吹过,天格外的蓝,花格外的红。就在阳光与微风共同吹拂之下,我与妈妈推开了图书馆的大门。刚一进门,我便被那强大的气场吸引住了,呵!是一幅大气之中又不乏震撼的`毛笔字作品!我有这样一种感想:它的创作者一定是21世纪的王羲之!我就这样被震撼了!

经一位叔叔介绍,5楼正举行书画展,运气好还能见过门口大字的创造者!我二话不说拉着妈妈来到了五样楼。推开阅览室的大门,一阵清香扑面而来,红木桌看起来已有些“年纪”,显得典雅而庄重。定睛一看,一位89岁高龄的老者正在一旁沙发上看报。我拿起袋子,掏出我写的字,先是对比着浏览一番,又来到了那位爷爷身旁:爷爷,您帮我看看吧!”爷爷那慈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开始用心给我讲解:上至秦朝蒙将军造毛笔,下至老人自己练字的故事……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涌上心头:惊讶中带着一种震撼,而这震撼之中又带着一中兴奋……

理想 - 议论文 篇7

对于理想实验我们并不陌生, 教材中曾经介绍过的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理想实验是人们在头脑中构想的实验, 又叫假想实验。理想实验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发现原有理论的错误和局限, 并建立新的理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相对论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版这部分的理想实验, 实现相对论的有效教学。

一、理想实验——闪烁着神奇光彩的科学诗篇

爱因斯坦说:“在科学思维中, 永远存在着诗歌的因素。”在教科版的相对论的内容中, 怪异因为理想实验而神奇美丽, 陌生因理想实验而变得身临其境。理想实验使曾经是那么枯燥的物理文字变成了闪烁着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我们在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中仿佛看到了夸父追日的古典神话;那艘伽利略大船会使我们联想到那远古时期的诺亚方舟, 抑或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世外桃源;而课本中“同时的相对性”的理想实验更使我们“相信”了“天上一日, 人间一年”只在神话世界可能的景象……无怪乎, 物理学家英费尔德会有这样的感慨:当我领悟到一个出色的物理学公式时, 有时会有像聆听到巴赫的乐曲一样的感受。

二、理想实验——创设轻松而有趣味的情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对理想实验的介绍, 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影响, 更可以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 创设起使学生轻松理解的趣味情境。教科版“相对论”中的理想实验, 使令人望而生畏的相对论的理性美与学生的好奇和乐趣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如第三节讲“同时的相对性”这个问题时, 所设置的理想实验, 构思的精妙不仅让学生能够轻松直观地感受到“实验”, 又使学生理解了强调光速不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可以对相对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高考的变化来看, 课本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近两年江苏高考中的两道关于相对论的考题几乎就是“同时的相对性”这个理想实验的翻版。

三、理想实验——显现出创新思变的思维方法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的思想的总结, 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理想实验源于直觉的启迪、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假设, 经过形象的变换、丰富的想象、逻辑的推理, 而超出自身经验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这种实验能让人发挥想象, 凭借想象中的理想化的仪器和设备甚至是“麦克斯韦妖”这种只有在童话中出现的精灵, 在理想化的条件下, 通过心理的内部活动, 在脑中进行理想化的“操作”和“观察”, 联结“操作”和“观察”的手段, 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 似乎颠覆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事实上, 由理论自身的要求所提出的“假设”在物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近代物理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爱因斯坦的追光思想和电梯实验就是对时空问题长久思考后受到直觉启迪而实现的。理想实验的介绍, 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的艰难探索历程,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创新思变的思维方法一步步掀开遮蔽真理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和激动, 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 感受到物理的思想方法。

创建理想学校,实现教育理想 篇8

理想学校 教育理想 校长 教师 学生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教育理想的校长,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不可能办好一所学校。他的言辞虽然有些尖锐,但仔细思索很有道理。本人从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多年,一贯秉持的教育理想,就是把优质学校创建为理想学校。以下谈谈本人对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点思索和看法。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学校是理想学校?它和优质学校有什么不同?优质学校主要从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方面衡量,更多关注社会、家长、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外部评价;而理想学校应该同时关注师生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它是师生非常喜欢、家长非常满意、社会高度认可的学校。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所有目标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套面向所有学生、自主高效的课程体系。

那么,怎样来创建理想的学校呢?

一、做理想型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理想型校长,首先要注重学习,做学习型的校长。要求教师读大量有益的书,自己先要做到。开会的时候,不至于絮絮叨叨,重三叠四,而是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切中肯棨,言简意赅。空暇时间能和教师探讨读书之感受,切磋教育之方法,讨论教育之现象;要做理想型校长,其次要有一颗仁爱博大的胸怀。哪位老师犯错了,不是严加指责,而是郑重指出,耐心帮助,悉心关怀,给教师一个弥补过错的机会。哪位老师生病了,校长不应犯官僚主义,视而不见,应该送去宽慰的话语,带去美好的祝福。不是将批评常挂在嘴边,而是以表扬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以罚款为准则,而以奖励为方法,教师们想干愿干拼命干。让每位教师因工作而美丽,因工作而快乐;要做理想型校长,还要精通管理艺术,不开长会,不常开会。能带给教师们以阳光,能带给学生们以快乐,能带给家长们以信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最后,要做理想中的校长,就要放眼全局,对学校发展有远景规划,重视人才的培养,引领学校不断向前。

二、促理想型教师

一所对学生成长真正负责的学校,首先,要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只有发展教师,才能更好地成就学生。本人担任校长期间,遵循的办学理念之一,就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学校首先以岗位培训为契机,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思想的学习、接受,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教学模式;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推进专业成长。让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行列,开展听、评课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要求教师全体参与评课并提出对公开课的看法,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推进专业成长;其次,学校还必须加大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投入,鼓励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广开见识,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动态,并把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力争使学校教育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最后,学校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师之间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以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带刚入行的。通过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写反思一系列活动,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促使教师成长,打造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建理想型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理想型课堂,应该是高效而快乐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愉悦。为此,我校在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高效课堂改革,首先,创建了“121”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首先和学生商量,确立学习目标,做到目标要明确、具体、恰当、完整;其次,狠抓学生预习,由教师提出预习内容,预习方法和要求,然后学生自学,并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写出收获,提出问题。课堂上先按学习小组对预习任务进行讨论讲解,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共同解决难点。然后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最后,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认知、体验、感受进行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检查反馈教学效果。在整个课堂中,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活动不少于20分钟,当堂检测、总结讲评不少于10分钟。真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实现了高效、愉悦的课堂价值追求,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育理想型学生

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对学生的人生负责。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我校的另一办学理念,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感恩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验生活等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活动,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只是干巴枯燥的说教,而应是通过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变“言语德育”为“活动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取得收获,成为人格能力健全的合格人才。

理想 - 议论文 篇9

我想说:梦想关乎着未来,我们的中国梦同样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今天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未来,这是一个转折点,或许它可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它将必然或多或少的关系到你的未来,所以你要慎重抉择无论是为了这个班级,还是为了你自己。

我可以告诉大家,就像今天上午王杰老师说的,现在我之所以有发言权,是因为我做过了调查,根据我的抽样调查,在我未向大家作这次讲演之前,在95%的置信度下,我的支持率区间为30%45%,也就是1726票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和我不熟悉,对我不了解,也缺乏一定得情感与信任。

而今天,我之所以在这里作这么长的讲演,就是让大家对我更加熟悉、更加了解、更加信任,如果今天我的讲演能够吸引并打动你,我就应该能够获得更多的票数,更多的支持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在进行着选择与放弃,我要告诉你,你要舍得,因为只有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真正对你有益的结果。

我不想说,别人的都是错误的,我只关注,自己的是否是正确的;我不想说,别人的都是落后的,我只关注,自己的是否足够创新;我不想说,我让大家多了一次选择我的机会,我只关注,自己是个否充分的展现了自己,并获得了一次被选择的机会特别是大家充分的尊重。

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向大家公开发言了,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了,或许我不再有阐述我观点的机会,或许我不会再给大家或者说是我自己再一次参与的权利了。

让我深深地为大家鞠上一躬,因为或许我和你一样,真的不希望以上的种种或许成为现实,我希望今天的晚些时候,我能够再一次的站在这里,向所有人表达由衷的谢意。

最后,我依然要说,无论结果如何,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能够也必将影响着未来人性的光辉,应该也必将洒满整个世界。感谢你的聆听,谢谢!

理想演讲稿:理想与奋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曾经在非洲的森林里,有四个探险队员来探险,他们拖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森林里踉跄地前进着。眼看他们即将完成任务,就在这时,队长突然病倒了,只能永远地呆在森林里。在队员们离开他之前,队长把箱子交给了他们,告诉他们说:请他们出森林后,把箱子交给一位朋友,他们会得到比黄金重要的东西。

三名队员答应了请求,扛着箱子上路了,前面的路很泥泞,很难走。他们有很多次想放弃,但为了得到比黄金更重要的东西,便拼命走着。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出了无边的绿色,把这只沉重的箱子拿给了队长的朋友,可那位朋友却表示一无所知。结果他们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木头,根本没有比黄金贵重的东西,也许那些木头也一文不值。

难道他们真的什么都没有得到吗?

不,他们得到了一个比金子贵重的东西——生命。如果没有队长的话鼓励他们,他们就没有了目标,他们就不会去为之奋斗。

我们需要理想,我们更需要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并不是参天大树,而是一颗小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去耕耘;理想并不是一片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在上面栽种上绿色。如果你想成为老师,你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你就要闻鸡起舞,醉里挑灯看剑……

理想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去空想,而是需要以奋斗为基石,没有理想的奋斗是不明智的,不去奋斗的理想同样也是无用的,同学们,要想实现你心中的那个梦想,就行动起来吧,去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这样你的理想才会实现,才会成为现实。

纵观历史长廊,上面的成功者决非一帆风顺。可是他们无一例外地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竭尽全力,奋斗不息。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乃悟出《春秋》;左氏失明后方写下《左传》;孙膑断足后,终修《孙膑兵法》;司马迁蒙冤入狱,坚持完成了《史记》;伟人们在失败和困顿中,用不屈服,立志奋斗,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

而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奋斗同样很重要:我有一位学习并不好的同学,他的数学尤其很差。但他下定决心:中考数学一定要及格。从他下定决心,有了理想后,他便开始努力,他坚持“每天十道题,从头做起”。也许很多想考及格的同学都曾有过目标,但他们并没有为之去努力,最后也都无奈地接受了事实。而这位同学却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相信在明年的6月24号,他不会遗憾,因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有过理想,奋斗了,我不遗憾!

也许我们曾经也都立下了各种目标,从小就有了各种理想,但你为它们奋斗,努力了吗?如 果有,那么你的理想迟早会成为现实,如果没有,那么就快行动起来吧,这样你的理想同样会实现。

理想是花,需要奋斗的汗水来浇灌;

理想是树,需要奋斗的土壤来培育,理想是森林,需要奋斗的生机来装扮;

理想是海洋,需要奋斗的沉静来点缀。

有了理想,为之奋斗,也许我们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但我们会到最后勇敢的说:我奋斗了,我不后悔!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篇10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一课时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人生不能没有人生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情感态度观念:人生理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提出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想,讨论回答。〈新课讲授〉

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

根据同学们交流的各自的理想,共同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学生分析)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提出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个人理想?有哪些分类?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通过播放采访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的视频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谈体会。)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

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

资料分析: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成长为医学博士的职高生的心路历程(见教学参考资料)

同时提供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

想一想:中职生应该如何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体验导行)

1.班级同学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主题为“我的中国梦”的手抄报。

要求:(1)结合本专业实际、自身实际;(2)内容丰富,图文并茂;(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2.每人准备写一份“我的梦•中国梦”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运用所学道理;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不能是空想和幻想,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奋斗意识,明确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车厢里的充实人生

1970年出生的江苏常州公交集团驾驶员邵开成,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邵开成把“保证乘客安全,让他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上班、回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他认为,每天能为这么多人服务,自己感觉活得很充实。

邵开成行车10多年,从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也无一起乘客投诉。他积累下来的“三三四四”工作法,被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定名为“邵开成工作法”,并广泛推广。

行车安全:“三稳”(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邵开成说,握着方向盘,想着一车人,作为公交驾驶员,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开安全车。邵开成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为的是对车辆安全部件和车厢设施进行仔细检查。为了“三稳”,行车中他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倾情服务:“四多”(在服务乘客上,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想一些,多体贴一些)。邵开成说:“多说一句,就多一些与乘客的交流。”“多看一眼,就是要做到发现问题在先、服务在先。”“多想一些,事实上就是心里多装一些车上的乘客。”“多体贴一些,体现在点滴小事中,如下雨天尽可能靠近站台,让乘客少淋些雨;拐弯时速度放慢,让乘客少些摇晃……”

面对矛盾:“四个一样”。公交车厢是个小社会,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邵开成对自己提出要求:不论 乘客态度好坏,服务态度一个样;不论车上人多人少,规范操作一个样;不论车辆运行正常与否,服务质量一个样;不论情绪好坏,服务要求一个样。

思考:

(1)邵开成是如何在平凡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2)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引思明理)

1.理想不能是空想和幻想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略)

案例故事:

姜燕是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自营一家四星级以上的大酒店是她的梦想。毕业时,她签约了本市一家很有名气的大酒店,但是上班后却发现单位安排她做餐饮服务人员。她心里很苦恼,认为自己是学酒店管理的,应该成为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对自己才能的浪费。她很不情愿地坚持了一年后就离开了,以后又换了三家单位,可仍不是很理想,不是工作条件不好,就是待遇太差。她在等待、抱怨、寻觅中过了两年,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3.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1)必须立足于现实,踏实肯干。

图片展示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及实际工作中认真工作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到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光说不干。

(2)必须从点滴做起,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通过展示在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使学生感受到理想的现实要从现在做起。

(体验导行)

(1)访谈:你的家乡过去或现在一定出过不少名人,他们的事迹记载于史册,流传于民间,你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也可直接走访一些著名人士或长辈,了解他们在中学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当然也可以直接走 访部分中学生,了解他们目前的理想。

将访谈内容整理出来,谈谈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2)收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名人、岗位明星、榜样人物事迹。并交流讨论:他们是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如何创造条件克服现实困难实现个人理想的?

—个理想缺失的理想主义者 篇11

《我这把生锈大刀》是陈肖人于今年3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讲述了作者一位叫磨土长的老同学60余年真实人生的故事。从大鸣大放时候的一张漫画大字报讲起,先回忆苦难的童年,再到学成从医、1963年的“回乡运动”、当“宾州客”、上中越前线,之后搞种植、下海经商、建宗堂,最后在宗堂落成的那个晚上点大炮被炸死。其间穿插叙述了众多广西的民风民俗,如对山歌、过炮龙节,甚至最原始的民间生存技能,如钓老鼠、用细线追寻野蜂老巢等。以一种极忠实的态度,对人物及生活进行了力求尽量真实、客观的描写,各种鲜活的民间体验令全书有珠玉满盘的感觉。在讲述主人公60余年人生历程的同时,也把最近60余年的当代历史折射了出来。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自喻“生锈大刀”的主人公磨士长。他富有传奇色彩,又是一个理想缺失的理想主义者。磨土长是一个绝对要求自己“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他人生的几乎每一个决定也都是“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做出”的,还能身体力行地去寻找自己人生最大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他似乎对事物的意义并不太感兴趣,具体的表现就是他的“目标”很多,也基本都实现了,“理想”却不知道是什么9至少我在书中还看不到这个人物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书中第148页有一段我认为是对这个人物刻画的点睛之笔:“为了生活,为了做我想做的事,几十年来,我这把生锈大刀,磨了又锈,锈了又磨,磨磨锈锈,锈锈磨磨。没有怎么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是事实,有时还蹦口卷刃,但只要没有弄进破烂摊里,把它再淬火、再磨,就能砍柴、劈木,就能删荆、破竹,直至那点钢消磨殆尽。”确实磨士长就是那么一个在生活中“身经百难”仍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猛人”,其充沛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那点钢”,—直保持到肉体横遭意外前的一分钟还在鲜活跳动。但终其一生,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或者可歌可泣之类的事迹。不过是个因敢拼敢闯而有点传奇的平常人而已。

香港艺人周星驰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如果—个人没有理想,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在磨士长最血气方刚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似乎是不缺“理想”的,书中的磨士长却超乎常人地实在和实干,他始终“真实地面对自己”,有激情却不空想,所有目标都是为了具体的生活能够更美好。

书中与理想主义最沾边的两个例子一是贴了漫画大字报,二是上了中越前线,但两个事例更多的是基于主人公做人的良知和血性,并没有上升到为时代、为社会的“理想”高度。在文本中按图索骥,磨士长的价值观念基本是由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要吃苦耐劳、重伦理道德以及恪守良知、爱国爱家等方面组成的,再加上性格中想出人头地过上富足日子的“目标”,才造就了这个人物如此这般的整个人生。

这样的一个人物,因为有对美好生活,哪怕只是美好的具体生活的执著追求,也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但因其对美好生活的描画过于停留在具体的物质层面,而缺少对自我精神状态的关注和对世间事物意义的追问,才让他忙忙碌碌了一生,留下不少传奇经历,却难以令亲朋之外的其他人为之感佩和动容。

小说没有太多的笔墨直接告诉我们磨士长这个如此鲜活的生命为什么会只有目标而没有理想。忽然想起吴宓在对文学和人生的讲述中说过的一些话:“在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行为,也不是结果,而是如此行为的男女的精神和态度。…‘在艺术与文学中,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处理。”要注重作品所表现的“作家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观念,而非他对特定人、事的判断。”吴宓所言是想把文学与人生贯通起来,把文学研究也变成人生探索的一种方式。所表达的是一种很古典的人文信念,这种信念是东西方古典人文传统所共有的,更关注的正是人精神的不断完善。

理想 - 议论文 篇12

“何泳忠局长是一个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交汇点上展开行动的执著追求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教育家袁振国在序言中如此评价。仔细阅读《教育理想与行动》,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我为这本书定名为《教育理想与行动》,是因为其中相当的篇幅就是教育理想追求中的实践行动。我至今认为,人们如果光谈大原则,就会变成空谈;如果将目光仅仅贯注在实际事务上,就会迷失方向。哪怕是最微小的行动,也应和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是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引导,更需要行动的支撑。只有把理想与行动结合起来,理论的言词才能闪光,《教育理想与行动》一书就是两者互为渗透的范本,让人读后眼前一亮。

《教育理想与行动》全书共十个部分,脉络清晰,循序递进。每一部分以理论见长,以心得取胜,系统地凝聚成了有理有据、可鉴可用的教育思想。首先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哲学探究,包括素质教育的理性剖析、人学依据、基本理念构建、基本思想、价值目标、实践探索等,以此为核心和灵魂贯彻始终,进而对教育重大问题依次展开论述。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关键,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保障,以对外合作交流为途径,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几乎涵盖了教育发展的所有领域和重大问题。全书结构严密,体例新颖。十大单元相对独立又各有联系,每个单元内容集中统一,以模块的方式呈现,看似散,其实形散神聚,“道”与“术”相融,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素质教育理念追求的价值目标》一文中,作者写到:“反思当今教育,一个重要偏差还在于忽视个性教育。其价值取向之偏误在于,一方面过度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和受教育,重视教给学生生存的手段,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用参与式改变教学方式》一文中,作者说:“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方法,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积极性得到调动。使用参与式方法开展教学,更能焕发出教学生命内在的活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在《美国教育的认识》一文中,作者感慨地写到:“美国学生学习中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学生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并且没有感到过大压力。”

翻阅《教育理想与行动》一书,让人不能不为作者诸多的真知灼见所感动。因此,熟读这本书,能让有志于教育的人从中吸收思想、理念、精神上的营养,立于大境界看小天地,定会引导其觉悟抵达更高远的境界。

《教育理想与行动》一书是阐释何泳忠局长教育思想的一部书。作为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的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改革思想,这种改革思想的形成有其科学的发展轨迹。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载,钟情教育的他几乎亲历了上世纪我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当过民办和公办教师,从事过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专业工作,被评为甘肃省特级教师,以如此丰富的教育阅历和对教育持有的奉献精神,他的文字就是播撒在教育沃土上的种子。《教育理想与行动》这部书便是他辛勤耕耘后的收获。因为创作初衷是严肃的,所以这本著作的整体风格与书名一样厚重,它不属于浅阅读范畴的书籍,不是那种信手翻过便弃之一隅的读本。这样的书也只有视教育为生命的人才能写就。

上一篇:平时工作记录表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系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