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精选8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公司信息披露,促进公司依法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股票上市规则》、《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公司章程》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章: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信息披露是指将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信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规定的媒体,以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并送达证券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 信息披露是公司的持续责任,公司应该忠实诚信履行持续信息披露的义务。
第四条 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报送及披露信息。
第五条 公司信息披露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的原则。
第三章:信息披露的内容
第六条 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为定期报告,其他报告为临时报告。
第七条 临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1、董事会决议;
2、监事会决议;
3、召开股东大会或变更召开股东大会日期的通知;
4、股东大会决议;
5、独立董事的声明、意见及报告;
6、收购或出售资产达到应披露的标准时;
7、关联交易达到应披露的标准时;
8、重要合同(借贷、委托经营、受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与、承包、租赁等)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9、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诉讼、仲裁案件;
10、可能依法承担的重大赔偿责任;
11、公司章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名称发生变更;
12、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13、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14、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5%以上;
15、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其持有股份增减变化达5%以上;
16、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17、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
18、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包括全部或主要业务停顿、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方式或渠道发生重大变化;
19、公司作出增资、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或申请破产的决定; 20、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显著影响;
21、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2、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被法院依法撤销;
23、法院裁定禁止对公司有控制权的股东转让其所持公司的股份
24、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所持股份被质押;
25、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状态;
26、公司预计出现资不抵债;
27、获悉主要债务人出现资不抵债或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对相应债权未提取足额坏帐准备的;
28、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调查或正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
29、依照《公司法》、《证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要求,应予披露的其他重大信息。
第八条 信息披露的时间和格式,按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之规定执行。
第四章:信息披露的程序
第九条 信息披露前应严格履行下列审查程序:
1、提供信息的部门负责人认真核对相关信息资料;
2、董事会秘书进行合规性审查;
3、董事长签发。
第十条 公司下列人员有权以公司的名义披露信息:
1、董事长;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
(一)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披露不及时在上市公司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出于故意隐瞒或延迟披露本公司不利消息;有些是为内幕消息持有人创造内幕交易的条件;有些是出于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 不履行及时披露的义务。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 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知情的事件时, 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提交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 并及时向社会披露。而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 如已经发生的重大资产收购、兼并、重组、重大债务纠纷以及股权转让等重要财务会计信息都不及时公布。信息的滞后,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同时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以及决策相关性, 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决策依据的基本作用。
(二) 会计信息披露准确性差
一是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 规避准确性要求, 使用模糊术语;二是预测的准确度低, 存在过分乐观估计的现象, 有的上市公司公布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甚远;三是盈利预测时只提供孤立的几个数字, 而不提供完整的盈利预测报告;四是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 原来的业绩或盈利预测出现偏差时, 没有及时公布预警公告。
(三) 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差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因此, 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而不能偏离或歪曲企业的经济活动。然而, 不少上市公司出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保住上市资格或者争取增配股资格, 或是出于经营者、大股东自身利益的考虑, 捏造虚假信息, 篡改应予披露的事项, 不同程度地夸大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经济实力和经营业绩, 虚构利润, 或人为缩小负债、亏损, 制造不存在的经济增长点, 误导投资者, 损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
(四) 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声誉不受影响, 在公开披露信息时, 对应予以披露的信息不作完整的披露, 对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会计信息大量甚至夸大披露, 而对其他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负面信息则故意隐瞒。有的公司甚至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重大事件不予披露, 报喜不报忧, 隐瞒对股价不利的事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不充分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股票投资者的利益, 阻碍了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之一,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 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人员必须能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知识, 具备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 以及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制度, 才能够胜任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否则, 会计人员就不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制度的规定, 顺利完成会计工作, 甚至使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
(二)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目前,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确保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完整, 同时, 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 我国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在监督和规范企业会计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尽快健全和完善, 从而确保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应做到:继续加强《会计法》与其他经济法律的协调;发挥经济法律对规范会计行为的整体功效;推动会计改革的国际化步伐, 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潮流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 完善审计准则体系。
(三) 提高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能力
中国证监会是市场的监督主体, 其监管核心是信息披露, 目标是提高资本市场中信息的质量和数量, 使之更有利于投资者决策。同时要惩罚违规者,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是否有力直接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能否提高证监会和证交所的监管水平、效率, 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因此, 必须尽快加强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能力。证券监管部门应及时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处罚条例, 加大处罚力度, 对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行为的上市公司, 采用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摘牌、停业等方式, 给予严格的处罚, 严重的还应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四) 加强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生产的品牌、报刊名等, 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目前允许进入财务报表表内的无形资产项目, 仍限制在大家所熟悉的、可辨认的专利权、特许权、版权、著作权、商标、技术所有权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为大家所重视的人力资源、顾客满意度、供应链、组织制度、策略管理等被认为可以创造公司价值的无形资产仍未包括在准则之内, 导致数额较大的无形资产却没有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和揭示。笔者建议, 这些无形资产在不能准确计量列入会计报表的情况下, 应通过其他方式, 如在资产负债表下的补充资料中进一步披露其有关信息。另外, 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反映也可以通过编制附表的方式说明。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 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 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 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五) 全面披露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企业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丞待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因此, 企业应当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提供与企业未来价值变化趋势有关的预测信息, 虽然预测信息缺乏可靠的保证, 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 增强信息使用者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所以, 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就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 最佳方式是披露完整的财务预测报告, 但从实践上看操作比较烦琐, 而且意义不大。因此, 可以考虑披露简易的财务预测报告, 同时, 企业还应该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企业未来价值变化趋势的信息, 包括企业所处行业情况、国内外的竞争情况和市场前景、公司战略目标及修改情况、公司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盈利预测及其假设和前提条件、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收购兼并、投资与重组、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六) 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披露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的特性, 这又决定了人力资源价值构成的复杂性。人力资源与固定资产相比, 其成本构成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原有价值和附带成本, 还包括人力资源的超常功能所带来的价值。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除了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还要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逄渤.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 2007 (18)
[2]周志平.论财务报告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7) :125.
[3]吴中春.试论财务报告基本理论在当代发展[J].经济师, 2004 (2) :156~157.
【关键词】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规范的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银广夏”等一批造假公司的曝光,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执法与监管等方面还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三大危害
(一)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一种义务,而且也是其是否诚实信用的一种直接体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能为上市公司赢得一笔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有关研究表明,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做得好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都相对高于其他同类公司。相反,信息披露违规甚至恶意造假,则会破坏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并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目前的短期行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二)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广大公众持续的证券投资,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要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保護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因为如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其结果就是投资者选择远离这个市场。为此,各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对投资者的利益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如美国20世纪 70年代制定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英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
(三)形成了内幕交易的温床。2002年5月27日,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推出了题为《中国股市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年和2000年5类重大事件信息披露前后股价异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呈现以下特点:内幕交易常和股价操纵相伴随;从业绩变化到人为制造题材都成了内幕交易者的温床。
二、信息披露违规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追求不正当利益。上市公司为了追求某些不正当利益而不惜在信息披露方面违规违法的案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并不罕见。较为典型的有:第一,为了获取暴利,欺诈、包装上市。第二,为了保住某些资格,恶意粉饰财务会计信息。例如,由于我国在上市公司的配股问题上设置了净资产收益率门槛,因此,有些不符合规定条件而又想保住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就虚构利润。部分经营不善而又不愿被特别处理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就会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来进行利润包装。
(二)内幕交易者牟取非法利益。十多年来,不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显得投机性过强。过强的投机性又成了滋生庄家行为的土壤。由于庄家坐庄和出局的重要手法是炮制题材和适时地披露题材,因此,如果没有上市公司有效和密切的配合,庄家运作会寸步难行。就此而言,庄家行为和内幕交易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有时甚至是同一的。
(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国家股比重大,流通股比重小。“一股独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尽管《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但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五分开”分不开,大股东利用种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
(四)制度不完善、监管处罚欠力度。客观地讲,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例如,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的公司制就存在问题。在美国,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实行有限责任制,只能是合伙制;在我国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有限责任合伙制,必须有一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三、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四项主要工作
(一)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二是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信息披露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准绳。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是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和约束。纵观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至少应该包括:诚信、持续、对称、敏感。
1.诚信准则。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诚信亦应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首要准则。因为上市公司只有讲诚实、守信用,才能自觉地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从根本上杜绝造假。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信用原则是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首要原则。没有诚实、不讲信用、尔虞我诈,必然使市场经济偏离正常的轨道,给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国少数上市公司违反诚信的事件给广大投资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2.持续准则。持续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责任。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披露信息。持续信息披露是提高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及时性的保证,能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和动态判断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证券法的重要内容。我国《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此均有明确规定。交易所目前所施行的《上市规则》对持续信息披露也有具体要求: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
3.对称准则。证券市场虽然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场所,但其本身有很多缺陷,有时显得很脆弱,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干扰下,市场行为和市场功能往往被扭曲,有时甚至会出现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因此,当遇到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上市公司要特别考虑到中小投资者这样的弱势群体,有义务使他们能够和其他大股东一样公平地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便于理解,应保证使用者能够通过经济、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
4.敏感准则。敏感准则意指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其作用在于:防范出现重大遗漏,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完整性;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将上市公司充分暴露在阳光地带,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讲,股票价格是由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决定的。因此,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各种事件和变化都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敏感性。在有关法规、制度对信息披露不可能作出详尽无遗的规定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应当主动、及时地完成各项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完整性,而不能以打“擦边球”的办法,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多年来,已逐步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也已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不少违规行为,散布假信息、隐匿真实信或滥用信息、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转嫁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有序化。作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信息披露制度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造成障碍。
披露制度又叫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有关当事人在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机关的管理规则以及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或向证券主管部门或自律机构提交申报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整套行为规范和运作准则的总称。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制度,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主要的制度。而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最主要的制度之一,可以说是证券监管制度的基石。披露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上市公司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的披露公司的重要信息,便于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保护上市公司自身利益。信息披露又是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化运行,体现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实现证券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监督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建立合理和完备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中国证券市场透明度都有十分重要的信息意义。
一、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一)中国已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当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体系包括四个层次,有《证券法》、《公司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理》、《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行政法规;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中国证监会制定的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规则》。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了以《证券法》为主题,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该框架从原则性规范到操作性规范,从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到手段,都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规定,并参考了国际通行的规范,披露标准较高,制定过程较为透明,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二)中国证券市场建立的信息披露制度采用的是强制披露形式。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政府对其证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而证券市场的不对称是强制信息披露存在的理由:资本市场是一个存在着重要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只有将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被引入制定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国证监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逐步确立了以强制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同时,上市公司监管也围绕信息披露这个中心,建立了“事前立规、依法披露、事后追究”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中国证监会、证监会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协调监管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也已初步建立。
(三)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最大的问题。
可以说,通过不断建章建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透明度已日益增强。但在实践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也存在一种倾向:重量不重质。翻看三大证券报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迅速“扩容”:数量多了,篇幅长了,内容全面了。尤其是出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之后,各公司在董事会决议中也披露了各种工作制度,原本寥寥数语的公告,变成动辄几万字的条文与规章,让投资者目不暇接。但这些公告大多是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拷贝,有效信息并不多;其次,信息披露上的违规行为并没有下降的迹象,有关研究表明,从1993年至2001年10月上旬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样本显示,受查处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日益增加。
二、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投资者的成熟程度较差,难以根据上市公司传递的信号准确判断其公司价值。
(二)市场中介功能缺失严重
(三)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
(四)信息披露的不严肃性
(五)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六)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不完整
(七)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以上种种原因归根结底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缺陷性的影响。
三、如何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问题
(一)贯彻高质量信息披露的理念,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真实、准确、完整”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信息披露原则。真实性是上市公司披露的最底要求。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可稍有虚假,这一点自不待言。但是,由于语言本身所固有的不精确性,加上人们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尽力挖掘其漏洞所带来的进一步的不准确,使得这一要求 并不象初看上去那么简单易的。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现有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建立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问责、尽责、免责的责任机构,将监管任务分解到人,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动态的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全方位、多视角地揭示上市公司已有的或潜在的风险;建立合理怀疑机制,督促上市公司披露真实信息;同时还要完善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档案,保证持续监管与审核工作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监管效率。而且针对个案处理,还可以建立跨区域监管协作机制,形成合理的监管分工,使信息的披露更透明,提高完善规则和加强监管,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二)以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
上文已论述中国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需要自愿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自愿信息披露是公司与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基于经济利益进行的自利性信息沟通,能够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能够对垄断性行为的规制产生影响;能够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及可靠性;能够对上市公司股份的市场流动性和资本成本产生显着影响。但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践并不令人满意。
强制性披露的信息是上市公司按照证券法规、监管部门规章要求所必须披露的信息。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是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受自身利益趋使主动披露的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是相互补充的信息源,并不存在一类信息能够替代另一类信息或一类具有较高价值,而另一类价值较低的情况。而且前面已经提到,在证券市场整体面临“诚信”危机的情况下,资质较佳的上市公司有动力自愿披露信息以突出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证券市场上信息供求双方都认为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尽快推出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的章程指引,鼓励并规范上市公司的自愿信息披露。
(三)大胆创新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理念,切实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监管水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理念,突出监管的持续性和科学性,减少监管的随机性。在监管行为的时机选择上,要防止超前或滞后;在监管节奏的把握上,要防止过紧或过松。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持续适度监管
2、监管要强调科学性
3、监管要强调持续性
4、监管手段多样化
(四)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外部环境约束,切实提高信息质量。
1、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除完善规则和加强监管外,还依赖于下列外部环境:董事善尽诚信义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中介机构注重信誉并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和素质;市场上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反欺诈手段严厉而且有足够的力度等。因此,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贯彻公司治理的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2、完善证券监管体系
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单靠监管机关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检查,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的行为
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对于违法者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的停业、该吊销执照的吊销执照,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要建立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为防止一些股评家、证券分析师与上市公司、庄家窜通,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以谋取私利,证监会对有关从业人员应采取资格认证的方式严格准入条件,并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应重视舆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作用,提高从事证券报道的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有能力、有勇气揭露虚假信息披露行为。对于部分缺乏职业道德,充当“庄托儿”的媒体和从业人员应该依法严厉制裁。
3、司法上积极推进民事诉讼机制的建立
在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然而,从国外公司巨头安然、帕马拉特,到中国的银广夏、中国人寿,诸如此类事件无不向人们证实着:我们不应再拘泥于将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条件,而应视为公司治理应有之义,而且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无疑,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董事会的构成、独立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信息是不透明的,投资者将如何了解董事会的构成、独立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在投资者不了解相关信息甚至故意制造假信息的情况下,又如何做出自己的投票选择?因此,董事会的构成、独立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是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的。
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的绩效。法国里昂证券对公司治理的评级表明,经营不佳的公司,会有较多的隐瞒,使得公司治理分数较低。相反,公司经营较佳者,能够透明地披露信息,而致力于创造好的公司治理形象。公司治理评级对投资者的启示是:投资者必须关注那些公司治理分数较差的企业,因为它们可能会有较多的隐瞒及较困难的经营状况。
,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20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即《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被认为是公司治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因为它在公司治理理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假设上市公司是没有诚信的,要加强对其责任的处罚。
基于无诚心假设和责任处罚原则,中国人寿在美国被集体诉讼就毫不奇怪了。对此,中国人寿认为美国投资者诉讼缺乏依据,自己太“冤”。笔者无意评价中国人寿“冤”在何处,只是想从中窥视中国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是信息披露缺失的成本太低。为什么西方人“能说的都要说”,而中国人却是“能不说的就不说”,恐怕简单地从中西文化差异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对不真实披露信息的处罚力度过小是一个重要原因。
充分、真实的信息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重要的方式。在美国等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一旦发现信息披露缺失,其直接的反应就是集体索赔和起诉。由于投资者无须为集体诉讼支付诉讼费,而且,如果索赔成功,发起的律师行将获得约占总赔偿金额30%的分成,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律师行和投资者的诉讼热情,这无疑意味着公司信息披露缺失的成本大大增加。中国则不然。尽管《公司法》和《证券法》等一些法律都规定上市公司不得进行虚假或不及时的信息披露,但是,直到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为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失的成本几乎为零,潜在的收益却很多,而投资者却遭受巨大损失,且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应当将信息披露置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予以高度关注,对此,必须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在这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还很不完善。据了解,这个规定在执行中困难重重。号称“全国第一造假案”的银广夏事件尽管受理了投资者的起诉,但银川中院却语出惊人:“何时开庭以及是否继续受理,还不能确定。”
/ 2
为保证研究院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做好相应公益事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研究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送披露信息。如发生变化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备案。
第二条 信息披露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研究院对社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社会公众尚未得知的重大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栏、互联网上向社会公众公布,并送达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三条 信息披露的内容
1.研究院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工作报告,举行的学术交流、信息咨询等重大活动,财务状况、承诺服务项目等。2.筹资和接受捐赠随时将筹资目的、资金使用方向和接受捐赠、资助财物的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向社会公众披露。3.承诺服务项目,应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责任及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众披露。
4.研究院章程、注册地址、名称发生变更的要及时予以披露。5.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规定的及其他应披露的重大信息。6.信息披露的时间和格式,应遵循和结合研究院的具体情况,在具体行为发生的前后的2日内进行披露。
第四条 信息披露前应严格履行下列审查程序:
1.提供信息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核对相关信息资料; 2.研究院理事会进行审查通过;
3.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予以披露。4.对玩忽职守导致信息披露违规,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或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赔偿损失或者撤换、罢免,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深层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表现出的最直接、最表象的问题有非主动性、非及时性、不严肃性、不真实性以及不充分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公开披露之会计信息的公共性所造成的困境
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享受了免费待遇,而且任何人掌握多少会计信息都不会减少其他人了解该信息的可能性,即会计信息的公共性。正因为如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单位的使用会计信息行为无法通过支付价格或承担费用的方式补偿给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中自觉或不觉地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信息披露成本,从而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对于信息披露的相关规范之缺陷
(1)对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要求。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证监会虽然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发表独立意见,但是该披露的要求仅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另外,对于年报摘要,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时免于披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逃避责任提供了理由。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责任界定模糊。根据上市公司现行规范的要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涉及的主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及注册会计师,但在涉及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许多规范制度中缺少对相关主体责任的明确界定,使相关主体疏于认真履行责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仅仅成为一种形式。
(3)“令出多门”的尴尬现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制度的制定有许多机构,如全国人大证券委、证监会、财政部等,各个机构之间在制定披露制度时缺乏协调,甚至相互交叉、摩擦,使制定出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甚至有漏洞可钻。极其不利于该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1.3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监管不力
我国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中并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表意见,从而难以保证其可信性。这表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很不健全,需要提高和改进。正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上市公司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避开相关法规的要求,或者在实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采取表述操纵、文字游戏等方法模糊披露,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到位,会对证券公司造成强大冲击,因此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并且,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由于中国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不足,证券市场又是多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一。一些领导经济工作的同志习惯于用行政管理办法来管理证券市场,不按证券市场的特有规律办事。投资者的素质也还不高,造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及时地传递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需要者,也在另一方面加剧了监管不力的负面影响。
1.4处罚力度的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另一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
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人员,有些本来是执法者,但不认真执法,反而与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另外,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可以说查不胜查,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再有,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治假法规,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主要是通过《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注册会计师法》和《刑法》等来规范的,从中国证监会对违法违规案例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仅给予较轻的刑事处罚(如3年的有期徒刑等)和额度较小的民事处罚。对审计失败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也仅限于行政处罚和较轻的刑事责任,均缺乏具有威慑力的民事赔偿责任。于是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还是注册会计师,便不惜以身试法,以攫取可观的非法经济利益。
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2.1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控制和证券监管部门控制三个要素组成,通过它们正常执行自己的职能及各职能间的相互制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组成,通过公司内部的职能活动来完成。其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同时,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准。通过上述手段,即可保证信息的发布源头的真实性和独立性,防止披露信息在公司内部已出现的变质和篡改。
2.2制定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
2.2.1强制披露
美国通过了实践的教训,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于2002年出具了萨班斯法案,对具体的细则做了明确说明,包括强制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要求公司的高层对出具的报告担负起责任。通过分析得知,萨班斯法案力图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使内部控制置于公众监督之下。SEC为了落实该法案,已制定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则。
鉴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没有相关要求的现实状况和美国的经验教训,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体制尚不健全的今天,我国应当借鉴其做法,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逐步完善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2.2.2明确责任主体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的不明确,导致信息披露不能深入,应进一步把治理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人,实际执掌公司大权的关键人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上。借鉴萨班斯法案,考虑我国法律现实,应该要求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有效运行负责,并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上面签字盖章。
2.2.3准则的具体内容
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是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和约束。纵观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至少应该包括:诚信、持续、对称、敏感。
(1)诚信准则。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诚信亦应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首要准则。因为上市公司只有讲诚实、守信用,才能自觉地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从根本上杜绝造假。
(2)持续准则。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披露信息。我国《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此均有明确规定。交易所目前所施行的《上市规则》对持续信息披露也有具体要求: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
(3)对称准则。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应采取措施,尽量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切实维护全体投资者的知情权。故当遇到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上市公司要特别考虑到中小投资者这样的弱势群体,有义务使他们能够和其他大股东一样公平地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便于理解,应保证使用者能够通过经济、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
(4)敏感准则。敏感准则意指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在有关法规、制度对信息披露不可能作出详尽无遗的规定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应在“规定动作”之外,主动、及时地完成“自选动作”,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完整性,而不能以打“擦边球”的办法避重就轻。
2.3加强对违反对相关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些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所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有的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为此,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
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法律条文,例如,法国的刑法规定:“如果公司负责人故意毁灭或隐匿会计文档的,将被处三年监禁和三十万法郎罚款;如果伪造或滥用凭证,将被处一百五十万法郎罚款,并强制宣布其破产。”引入这类严厉的制裁,有利于司法人员对违法造假案件的裁决和执法,并使造假者名声扫地,甚至倾家荡产,饱受牢狱之苦,以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尽管在近年有所发展, 但是仍表现出非主动性等诸多问题。而通过对于影响该制度发展的深层原因的分析, 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 从而针对这些缺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规制,原因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龙.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规范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 2005, (37) .
[2]刘肃.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10) .
[3]陈雪如.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思考[J].经济视角, 2009, (9) .
[4]万国华.证券法前沿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关键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18-02
引言
信息披露制度在现代资本市场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该制度是衡量证券市场是否成熟及健康的基础性指标之一。同时其也是体现证券市场监管的最基础性环节之一,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的价格在资本市场上若能够及时而又准确地出现在公开信息之中,投资资金就可以在其引导下合理而又健康地流动,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一般认定的有效证券市场。相反而言,如果上市公司所披露出的公开信息有偏差或有违规虚假之处,投资资金就没有可以找寻的市场风向标,那么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就会有很大的波动并且不合理,这样的证券市场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未来的。因此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千万不可疏忽。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资本市场,加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是建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成了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监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保护基本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投资者的参与,如何保护市场中投资者的利益和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是市场发展和培育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证券投资市场之中个体投资者比例相当之高,这种比例的分布意味着投资资金的分散及抗风险能力的低下。而信息披露监管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使投资者能公平、及时地取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抑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利益保护的基础上投资者对市场就有信心,入市的资金和人数就多,证券市场就能健康发展。
(二)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需要
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其基础是具有充分透明度的信息披露背景,信息披露情况越良好,市场的运作就更为流畅。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披露的情况基本上决定了市场的效率。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年轻的市场,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和缺憾,毫无疑问的是目前的中国股市仍然只是一个低效率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披露监管将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因素,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途径。
(三)促进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需要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新发展,权证、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连连创新,这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证券市场在我国的资本流通环节之中扮演着原生金融工具市场的角色,若对其监管不力,那么由此诞生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又怎么能够是健康的,并且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衍生金融工具巨大的投机性,在给证券市场带来了繁荣与发展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加强原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是证券市场的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
如前文所述,证券市场的成熟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流动,和市场信息的准确公开。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会计信息披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才能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使投资者在良好的秩序下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国家通过证券市场了解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提供依据。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
(一)监管不及时
当证券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违规行为时,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采取制裁措施,直到造成严重后果后,监管部门才发觉和进行事后的调查处理。一些股票暴涨暴跌,而监管部门往往视而不见,如“杭萧钢构”连续十个涨停后,监管部门才开始调查,这时候操纵市场的主力早已逃之夭夭,持有该类股票不明真相的无辜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监管制度体系上的不合理
当前我国负责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政府机构庞杂,包括全国人大、证监会、相关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应的政府机构。这些机构间没有清晰的权责界限,亦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各部门间权利交错,管理相对混乱。这种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极易导致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影响监管效率及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处罚力度不够
司法意义上的处罚行为其实质即是对法律责任的承担,一定意义上来说,处罚力度可以决定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及对受害者威慑作用的多寡。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证券法》的立法架构之上缺乏法律责任的明晰规定,因而在现实操作当中多以行政处罚的方式结尾。采用行政处罚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惩罚的功能,但不能从实质意义上补偿投资利益的受损者也不能起到对违规者足够的震慑作用。这种处罚力度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放任了违规行为的进一步发生,是现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一大重要缺陷。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建议及观点
(一)加强监管力量,实行监管多样化
加强监管力量并不是指单纯地增加相应的职能部门,如前文所述我国具有此项监管功能的部门已然很多,现如今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力量的权责模糊,造成了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混乱的问题。故而加强监管力量应该要从监管队伍的制度构建层面入手,明晰各部门间的权责分布同时加强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伦理操守。
同时,要注重多元化的监管形式,切记政府相应部门一力独抗的局面。相关监管机构应该主动做到监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邀请外来监督力量的介入,促进自身的监管职能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针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力求在上市公司内部发展自我监管。最后,要加强上市公司的自律意识,加快建设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委员会的发展和建设,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完善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
如前文所提及,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在现实处理中均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缺少了对投资受害者的民事赔偿环节。这种现状既不利于保护受害者追诉合法权益亦不能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虽然现行法律制度下针对证券发行人及发行主体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民事赔偿责任都已有明确规定,但不难发现其中仍有很多难以进行操作之处。故而我国应细化相应的法律条款的判断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同时引进国外资本市场的集团诉讼形式等维权手段,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下的民事赔偿责任,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信息披露的违规成本
在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信息披露操作中的违规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这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无不建立起了处罚力度惊人的处罚体系,这一点值得我国资本市场借鉴。我国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立体的信息披露制度违规追责制度,不仅仅从行政责任出发,更要对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加以明晰规定,借此以强化每一个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对法律的敬畏感。具体操作建议有:一是对产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财务或会计负责人着重处罚,例如永远禁止其再涉足证券行业等禁止性条款;二是加大经济赔偿的力度,起到威慑违规者的作用;三是增强处罚过程的公开化及透明化程度,并引入媒体监管体系,对信息披露操作中违规的上市公司进行曝光和报道。将信息披露行为与上市公司的媒体形象、企业信誉等其他方面都结合起来,加大对证券市场参与者的约束。
四、结语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直接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及走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问题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但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是,资本市场有其极强的特殊性和流动性,投资主体的成分亦较为复杂,故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并且,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介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然还将会出现为数不少的突发性市场现象进而影响制度完善措施的执行。故而,在笔者看来,针对此问题我们还应该要构建起监管制度的风险预测和防控体系,辅助监管制度完成其职能。总而言之,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监管制度是一个全面的、立体化的过程,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投资主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从而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化、高效化,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金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财会月刊,2006,(2):32.
[2]兰继红.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管理[J].环渤海经济■望,2005,(12):31.
[3]王复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齐鲁珠坛,2006,(3):32.
[4]肖小飞.论会计监管效果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06,(2):86.
[5]郑玲俊.从会计信息监管理论角度谈我国信息监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2).
[6]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魏巍.有效市场理论及对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意义[J].经济论坛,2003,(12).
[8]甘利人.信息物品产权分析[J].理论经济学,2003,(10).
[9]盛明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现实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2).
【网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推荐阅读:
小贷公司信息披露制度06-0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06-21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10-29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11-29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12-12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思考12-16
浅析上司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9
我国私募信息披露制度07-09
私募股权基金信息披露制度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