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采写规范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稿采写规范(精选9篇)

新闻稿采写规范 篇1

(试用)

为确保更加及时、更加高效地采写和上传校园网“校园快讯”新闻稿件,现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校园新闻网“校园快讯”新闻稿件采写规范,请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校园网“校园快讯”新闻稿题材范围和采用原则

(一)题材范围

1.重大的全校性会议、活动。

2.党建、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学生工作等各方面的重要工作动态。

3.广大师生思想、学习、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活动。

4.各部门、各单位、师生参加重大赛事活动,获得有社会影响力的荣誉或奖励(一般为市级以上)。5.上级领导来校检查指导工作。6.重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7.重要或典型人物。

8.二级单位开展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创新性活动,对全院其他单位工作具有示范作用或启示、借鉴意义。

9.通过鉴定的重要科研成果或科技推广成果。

(二)采用原则

1.新闻题材在上述1~9项范围内;新闻题材不在1~9项内的各单位、各部门的日常性新闻稿件,在本单位、本部门网页发布,不上 传到“校园快讯”。

2.符合新闻文体,且重点、亮点突出,语言规范,长度合适(消息不超过800字,通讯不超过2000字,深度报道不超过5000字)。

3.稿件上报及时。稿件上报应在新闻事件发生后一天以内,一般不超过2天。新闻事件发生3天后报送的稿件原则上不予编审发布。

4.学校统一组织或各单位开展的同一类活动,一般选择最先投稿的1—2个单位,其余均不采用或通过综合稿件的形式采用。

二、校园网“校园快讯”新闻稿采写分工

1.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编辑)负责“校园快讯”新闻稿件的编校和发布,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编辑)与新闻中心记者团采编部学生记者主要负责采写学校层面及各单位、各部门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新闻稿件。

2.各单位、各部门开展的对学校工作有创新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活动,或以学校名义承担的重要会议(活动),若各单位、各部门通讯员确实无力完成采写任务,则由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统一派记者采写。反映各单位、各部门一般性活动、常规工作的新闻稿件,由各单位、各部门自行采写。

3.各单位、各部门在自行采写重大活动(会议)新闻稿件时,应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对报送稿件进行审查,严格把关,杜绝发生虚假失实报道。

4.各单位、各部门主办或以学校名义承担,并邀请社会媒体参加的重大会议(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应提前准备新闻通稿和相关背 景资料。

三、校园网“校园快讯”新闻稿写作规范

1.新闻稿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充分关注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涉及学校的新闻要突出体现学校的形象和发展,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2.符合新闻文体要求,格式规范;文字准确、严谨、简练,语言鲜明生动、通俗易懂。

3.新闻稿件要突出新闻性,内容要真实、准确、客观。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资料、史实、引语、数字,新闻中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职务、职称,以及有关单位部门的名称(一般要求全称)等均应准确无误。避免出现同一篇新闻内前后矛盾,或者最新发布的新闻与近几日的新闻自相矛盾。时间要素一般只写几月几日上午、几月几日下午、几月几日晚,一般情况下不写年、几点几分,除非特别需要。活动地点只写到办公楼会议室、某系(院)会议室或教学楼即可。

4.新闻报道要让客观事实来说话,避免对新闻事件进行主观判断和评价。通过一定的技巧,把真实的事实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你要传达什么信息。信息的传达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除非必要,一般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活动,如何如何„„”“该活动具有„„作用或意义”。会议、活动是否取得好的效果,应该让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应避免在导语中用 “为了„„为了„„”句式,罗列会议、活 动的宗旨或目的。不要使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文件式的用语。在交代新闻来源或介绍其他信息时,不要使用“据悉”、“据透露”、“据介绍”这类模糊来源的用语,而应使用“据××单位××老师介绍”、“记者从××处获悉”、“据××透露”等。

5.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新闻标题中的部门和单位名称应使用全称,如“××系举行××活动”;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准确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不要在稿件中使用“我系”、“我部”如何如何,需特别使用时除外。学校名称规范用法为衡阳师范学院或衡阳师院。正文中首次提到学校应使用“衡阳师范学院”,之后可用“衡阳师院”。不用学校名称时,可表述为“学院”“我院”。制作标题时,“衡阳师院”可简化为“我院”“学院”。系(院)部(处)名称在新闻中首次出现应写正确的全称,如“新闻与传播系”“人文社会科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如无歧义,此后可以使用“新闻系”“人文社科系”“数学系”简称。

6.报道学校各级领导(主要领导除外)讲话的,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指出”“强调”等词汇。主要使用“表示”“说”“阐述”等中性词汇。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表达意见,也可用“表示”。

7.报道学校各级领导活动的,不要使用“亲自”、“亲临”“莅临”等词汇;报道学校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避免使用“接见”,而应为“接待”或“会见”。8.除全校性大型会议、活动外,一般会议、活动要避免使用“隆重”、“热烈”之类的词汇。

9.报道群众(学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不得使用“普遍”、“一致”、“最佳”、“最好”、“最著名”、“极大”等带有强烈、主观评价色彩的词汇,如“同学们一致表示„„”“大家一致认为„„”等,此类语句应删除。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可具体采访某同学,如“某某专业2010级某某同学表示„„”。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意愿,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只出现姓氏也可。

10.报道某一新闻事实,一般不要使用“首次”、“第一次”、“首例”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除非经过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认定。写作稿件时,要保持客观立场,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说出“首次”如何如何,而不是编辑、记者自己认为的“首次”。

11.全校性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校级领导。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正职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如无必要,部门负责人一般只提“××系(院)、部(处)负责人”(所谓部门一般只到学校二级部门)即可。特殊情况除外,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

12.新闻中涉及两个以上校领导排序时,以校园网站中衡阳师范学院现任领导排序为准。新闻中涉及院外人物姓名,应在征求院内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酌情处理。涉及中央、省、市两个以上部门排序时,应以中央、省、市有关政府网站的排序为准。新闻中涉及学院内两个 以上部门排序时,应根据新闻事件性质并参照学院机构设置和调整的有关文件处理。

13.在做会议、活动报道时,如涉及参加会议的人物,一定要区分清楚“出席”和“参加”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身份、地位、级别比较高的人员出现在会议、活动现场用“出席”;普通人员出现在会议、活动现场用“参加”。

14.参加会议、活动的人员,要注意分清各个身份层次,不要造成误解。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全体教师还是教研室主任及学科负责人,要表达清楚。

15.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一般不要全写到导语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或可以在行文中写明,或在文末写明,或放到文中作为背景。

16.新闻的行文顺序不一定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17.关于人物称谓,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部提一次,其后再出现时只写姓名;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如“党委书记××、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处长××、中科院院士××、××学院教授××”等,尽量避免“姓名 + 职务称谓”和“姓 + 职务称谓”的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 + 兼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如无必要,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多个校领导参与的活动,除主要领导外,可采用“院领导×××、×××等”的简略形式。

18.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简明扼要,突出新闻要素,字数一般12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0字。

19.关于稿件署名:作者一般不超过三人,如果为两人以上,姓名之间空半格;如图片和文字作者不同,应采用“图/姓名

文/姓名”的格式;来源指提供新闻的单位和部门,一般使用规范的简称,如物电系、学工处,后面不加科室名称。

20.新闻稿件可以配发相关图片,一般在2—3张,重要新闻稿最多不超过6张。图片内容要紧扣新闻主题,突出主要新闻人物,突出新闻事件的重点和亮点。图片要求清晰,色彩、亮度适中;图片以jpg格式通过附件发送,不要插入到word文档中;对图片进行简短说明;图片大小设置为400×267像素。

21.避免出现下列差错:时间点与时间段混淆,如9:00表示时间点,可以表示会议、活动的起始时间,但不表示会议、活动的持续时间,所以不能说“上午9点,××单位在××地方举行会议”;以“„„”为题用书名号,如不能说“××教授以《××××》为题做了学术报告”;消息副标题加破折号;背景材料喧宾夺主,在新闻写作中大段大段介绍背景材料或会议、活动程序,从分量上与主要新闻事实相当,或超过主要新闻事实;出于尊重或客气,人为地抬高参加会议、活动人员 的级别、头衔,副院长变成院长,副教授变成教授,副书记变成书记,副主任变成主任,普通老师、辅导员变成领导,等等。

四、几点说明

1.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有权对新闻稿件进行修改及取舍图片,并决定新闻稿件是否发布。

2.新闻涉及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对新闻内容提出异议需要修改的,需经新闻中心主任同意并组织实施。

3.各单位、各部门在“校园快讯”刊登长篇工作通讯稿件,需经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审核同意并自行组织、提供稿件。

4.学院从2013开始将对全院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进行综合评比,对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5.“校园快讯”投稿地址:hysybao@163.com,联系电话:0734—3456043.宣传统战部

新闻中心

新闻稿采写规范 篇2

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要务。采访到了哪个人或单位, 一定要出处清晰, 写全姓名;谁说了什么, 一定要直接引语, 并留足证据。这也是预防日后纠纷、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 在一些采访中, 线人不愿暴露, 或当事人是尚未成年者, 可单独考虑。

1 0. 用好直接、间接引语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不仅关乎消息内容的准确, 而且关系到日后会不会惹官司。

我们鼓励大家多用直接引语, 多用短而精且准确的直接引语。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记录准确, 留证充分、有效。否则, 一来被访者可以说自己没说过, 二来他可以说你歪解其意。

切忌为了方便, 把被访者没表达的意思, 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编造出来。间接引语也要讲求准确。

1 1. 文章署名要规范

消息类稿件, 在文前署“本报讯 (记者某某) ”;热线体稿件, 在文前署“本报某某报道”;通讯、特写、综述类大稿, 在文后署“文/本报记者某某”。

关于采写新闻故事的艺术 篇3

首先吸引我们的是该书的书名,我们注意到了两个名词,传播磁场和新闻故事。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于能够产生磁力的空间。如果把新闻故事比作磁体,那它的磁性来源于是否把新闻故事讲好了,讲好了才能产生磁力,才会有引导力,传播磁场才会客观存在。新闻故事讲好得看叙述的艺术,叙述的视角、顺序、强度和框架等是影响受众是否持续阅读和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因素。应该说,两位作者在绪论中表达的“新闻不仅要吸引眼球,还要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是全书的主旨所在。讲故事、深解读、精策划也就成了该书“营造传播磁场”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强调讲好新闻故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是因为新闻作品创作出来,只有被受众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新闻价值。受众不仅是新闻信息流动的目的地,也是新闻作品产生的动力之一。因而,该书这样的界定,不会让我们去过多联想“新闻故事化”这个敏感的词汇(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或意识里。新闻报道和故事完全是两回事。其实,那是对新闻的模式化、概念化的理解),既中规中矩又具有探索性。

其二,该书的结构和体例吸引了我们。该书共有36万字,在绪论之下分为九章。绪论针对当前新闻实践中存在的娱乐新闻八卦、问号新闻、虚假新闻等现象,提出了新闻该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这两个总命题,是介绍全书选题的背景;第一二三章属于“讲故事”部分,讨论的是如何使故事更有趣,如何采集和组织故事;第四五六章属于“深解读”部分,讨论的是如何使解读更有力和使报道更有深度;第七章针对前两个部分讨论新闻竞争愈加激烈背景下新闻人的素质问题;第八章和第九章属于“精策划”部分,讨论了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和运作,并以大量案例辅之说明。全书结构完整严谨。

该书与平常我们看得很多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材相比,虽然采取了教材式的写法,但却不按照习惯的新闻体裁分类写作来组织,而是紧紧围绕着“讲故事、深解读、精策划”三个方面来组织全书内容,以故事、解读、策划为主线,同时以阐述或案例的方式关照了经济、体育、会议等各类新闻报道的采写。正因为如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界定在一张茶桌的范围内,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概念、原理,而是在与作者一边喝茶一边交流,尽管这种交流是无声的,但绝对是心甘情愿的,平等相待的,大有收获的。看看这些章节的标题(如《新闻不仅要吸引眼球》、《让故事更有趣些》、《让解读更有力些》、《让报道更具深度》)就知道,作者是在与我们探讨,交换意见。例如,第二章《有效地采集故事》下设三节——制定好的计划、挖出好的故事、抓住好的细节,第五章《故事与解读互动》下设时政社会新闻、经济民生新闻、话题新闻。这样的体例,符合高等学校或新闻单位新闻业务需要。

其三,作为新闻业务的专著,该书的专业深度与通俗表达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正如复旦大学黄芝晓教授在序言中所说,该书“是一本很实在、很有看头的业务著作”。如作者在阐述“让故事有趣的元素”时,引用美国《华尔街日报》资深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和布雷恩·s.布鲁克斯的论述,从新闻实践的角度,阐述新闻价值,提出新闻的发现力、新闻的聚焦力、事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矛盾与冲突等都是讓故事有趣的元素。为了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著者以“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实践、《福建日报》和《宁夏日报》的两篇报道为例,进行了深度挖掘,让我们在生动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得到理论的启发。正因为如此,既显得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通观全书,笔者以为,著者抓住采集故事、组织故事、解读故事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都借鉴与引用了传播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等,使得研究具有理论深度,理论都结合了国际国内尤其是《福建日报》的采写实例。由于有丰富的案例,材料翔实,分析透彻,事理结合,使得该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别是最后一章《策划报道案例选析》独立成章,紧密结合第八章新闻报道策划理论,加深了读者对新闻策划理念、内容选题、表现形式、运作机制的直观理解。应该说,这样的特点与两位作者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积淀是分不开的。潘贤强是文学硕士,在福建日报社工作了15年,现任总编室主任;郭增榕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福建日报社工作了38年。这样的背景成就了该书的风格——“既有实际案例,又有理论观点;行文看似轻松,实则充满了批判精神”。该书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认识和学理上对新闻故事采写规律做出了切合实际的探讨。

据袁勇麟、殷俊两位主编介绍,《中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书系》的出版,旨在满足改革不断深化中的新闻业界的需求、满足新闻传播学专业师生的需求,努力回答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以及业界所面对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我们认为,《营造传播磁场——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一书,很好地实现了两位主编的想法。

社会新闻的采写分析 篇4

摘要:

80年前中国出现了“社会新闻”这个词后,先后有众多的媒体高人对社会新闻给予注解,社会新闻也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社会新闻作为新闻学内容之一,已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逐渐多了起来。社会新闻的专业采写也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规范。

关键词:社会新闻

采写

事实

方法

一 了解社会新闻定义及把握采写技巧的重要性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社会新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

社会新闻近年来被一些都市晚报等生活报看作为主打新闻,但是仍有很多人以内容过于阴暗,画面过于刺激,观点偏激,情节庸俗等,对社会新闻的报道有所不满。现实社会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的确会有某些社会现实令读者难以接受。可是,社会新闻作为媒体舆论的工具,就是应该把社会黑暗的一面揭露出来,抨击危害社会与人民的人事。提醒大众正视社会现实,对反面教材进行反思与改进。此时,社会新闻的采写技巧便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够把某个社会现实展现给大众并让大众接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

二 社会新闻采写方法策略

社会新闻的报道是多题材的,它是一门多边缘的新闻。因此对社会新闻的采写方法也应当十分重视。要选择典型题材和最佳角度;要情趣横生,引人入胜;要以小见大,平中寓奇;要注意政策和社会效应;要立足于我国现行法律基础上,讲究科学;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要广交朋友,建立通讯网。社会新闻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注意新闻的真实性。采访遭拒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新闻采访是正常开展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新闻采访就没有新闻来源,更没有新闻传播。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单位和个人都能够积极配合新闻记者完成采访任务,但也有少数单位和个人由于种种原因,以各不相同的借口拒绝记者的采访,有的甚至引发严重冲突。例如1999年3月,湖南电视台记者随邵阳市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湘运市场打假现场采访时,遭到业主单位的暴力拒绝;1999年3月20日,中国食品报记者在哈尔滨采访时,被哈尔滨红太阳集团人员持凶器打伤。

(1)

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其中的缘由,首先,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既得利益,他们往往用拒绝采访来对抗。其次,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同样会令采访对象拒绝采访。再次,不适当的采访方法,同样会令新闻采访遭受拒绝。另外,新闻采访屡遭拒绝还与采访的时间、地点、场合不当有关。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很多,许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采访遭拒。

(2)作为新闻记者,要做的就是反省自己的新闻观念和采访行为。社会新闻的采访应遵循社会规律性原则,要通过解释分析,帮助受众了解社会问题的来龙去脉、意义和影响,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报道社会问题时必须遵循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规范,这是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准则,是消除不和谐现象,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础要遵循社会公众性原则,表现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遵循社会进步性原则,报道社会问题必须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根本目的。采写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1)首先是标题和导语的制作

制作一个好标题不仅有利于写好一片社会新闻,而且能够更好的吸引编辑的眼镜,给编辑一个好的印象,提高稿件的采用率。一个好标题最重要的是准确,做到“题能统文,文能对题”。其次标题应该简洁明快,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标题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掺有任何虚假成分。标题应鲜明,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表现出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大众的心理。例如2004年8月26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同志,请警惕“关系牌”香烟》,这一标题鲜明真实,容易被读者接受。标题的制作还应生动,多样,可以用名言警句,对仗句比喻句等来修饰一则标题,《新闻知识》1987年第5期的《大老齐成了“香饽饽”》用的就是比喻式标题。

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导语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读者读下去的诱饵。”所以要写好导语,首先要具体实在,切忌空谈。要在分析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出素材中能够反映食物特征的重要、精彩、典型的事实来写。其次要简洁精炼,切忌冗长。再次要新颖活泼,切忌呆板。导语要给人以新意,有新闻感、新鲜感。写活导语要讲究文采,善用比喻和特写镜头,展现出故事韵味和人情味,避免用呆板的句式介绍静态事物,使导语新颖活泼。(2)选好角度

新闻角度是采访新闻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同样一个社会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写出新闻,一般选择最具社会性、最为受众所关心的事物的一个侧面。要多抓形象,多抓特色,多注意新闻事实与人民群众利益的联系,多从读者的眼光出发,做到别开生面,读者一见钟情。

一篇优秀的社会新闻需要从一个好的新颖的角度去挖掘。两届好新闻获得者顾自忠采写的《从邮局看变化》,就是一篇很有吸引力的新闻。它通过新疆经济形势的好转,说明党的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个报道的主题已不新鲜,但顾自忠别出新意,从邮局这个不大引人注意的角度看社会的经济变化,以小见大,很好的把握了角度的选择成为一篇好新闻。(3)素材的取舍

写作社会新闻,尤其是写这方面的通讯、特写、新闻故事,往往需要大量素材,在新闻事实总体上可取的情况下,力求把新闻中最有趣、最新鲜、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突出出来。选材一定要与主题相关,才能表现主题的中心思想。要选出典型的素材,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选材还应该少且精。

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李亚杰、董宏军写的《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大气磅礴,令人动容。08年四川地震后,新华社记者前往灾区,了解和采访灾区广大共产党员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从中做出整理,选出好的素材,把抗震救灾最新鲜,最感动,最具新闻价值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优秀的社会新闻。

(4)语言的运用

采写语言要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简洁明快,这样报道的社会新闻才能故事性强、现场感强、可读性强。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和自身的惰性作斗争,准确的表达出深刻而丰富的内容。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语言知识。获奖新闻《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作者王遐运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对年过七旬的吴兰玉老人艰苦且坚强的生活做了报道,感人肺腑,成为社会新闻佳品。3 采写报道中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激发记者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创新它使使记者得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报道模式的束缚,开辟出全新的报道领域思路,使新闻采写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求异思维强化记者的主体意识,使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它使记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独立思考问题,客观评判事物,正确反映社会,不为外人左右,不为传统所缚。求异思维赋予记者独特的思路、独到的见解,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潮流。求异思维优化新闻竞争机制,给新闻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新闻采写工作需要竞争,在采写过程中,不断“求异”,不断地“标新立异”,才能实现新闻报道的突破。三 我看社会新闻的采写

现如今,社会现象弊端百出,社会新闻的发生与发展鉴证了社会的真实现象。作为新闻工作者,社会新闻的采写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做一篇好的社会新闻,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关注的。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仍旧是新闻人自身的标准。我们做社会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揭露社会腐败现象,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发展铺路。所以,对于一些急功近利,谋取个人私利的新闻人,在对社会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肯定不能够以公正的态度去予以揭示。因此,做好社会新闻采写工作,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事实说话,公正不阿。

创新思维是每个时代,每个学科,每个领域永远都谈不老的话题。对社会新闻的采写来说也不例外。要想在社会新闻采写中做出好成绩,就要寻找自己的新闻与别人的新闻的不同之处。同一个事实,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可以提高想问题办事情的能力与技巧。新闻采写亦如此。拿采访来说,一般的记者会直接照本宣读采访问题,可能还会使被访者紧张甚至语无伦次。而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比较亲切的身份接近被访者,这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级新闻采写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章节: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所属学科:

新闻传播学

专业:

新闻学

适用对象:

新闻学xx级高本学生

单位:

xxxx

授课教师:

xxx

一、课程简介

《中级新闻采写》是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任何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无不从加强、健全新闻采访着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采访时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新闻写作能力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二、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使进入新闻学类的本科自学应考者,在学习新闻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际能力,提升采访能力,熟练运用采访技巧完成采访任务。同时,可以掌握新闻不同体裁稿件的写作原理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为将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中级新闻采写》课程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系统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理论、技巧与艺术,包括新闻专业的相关理论、采访的技巧与艺术、各种新闻的写法、消息的来源与查证方法、编辑部的组织运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判断能力讲授采访与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采访写作新闻能力,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使学生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

R讲授型R问答型R启发型R讨论型□演示型□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

R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的探讨

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五、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课堂引入、知识讲授、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教学媒体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案导学

出示多媒体课件、课程安排、本节课课程目标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收集并讲解有关于新闻采写的全面资料

教师活动

使用教材和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内容

学生反馈

认真观看多媒体,积极提出问题,多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初步的了解本章节的内容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能够充分的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

通过课本,多媒体自主归纳总结新闻采写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共同探讨新闻采写的重难点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教师活动

指导同学高效率的探究讨论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总结新闻采写的学习方法、备考技巧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新闻采写的了解

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总结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

教师活动

归纳学生总结出的结果

学生活动

提出并分享自己总结的结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新闻采写有更深的认识

六、教学知识点

1.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2.第二节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的探讨

3.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七、特色创新

1.讲授与提问结合,课堂活跃,互动度高。

2.拓展课堂,丰富授课形式,提升学习趣味。

3.借鉴多种新媒体手段,讲练结合,及时复习回顾,让学生学有所得。

4.教学方法丰富,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为期末考核打下坚实基础。

八、参考资料

[1]皮传荣.新闻写作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

[2]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4]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xx

基层通讯员新闻采写交流发言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郧县的一名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会议,首先要感谢我们的上级领导和《湖北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进行一次交流,真的让我倍感荣耀。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上稿率,归纳起来一定要做到“四多”,即:“多想、多看、多问、多写”。

一、“多想”,就是脑子里要经常围着新闻转

在基层中,一些通讯员经常在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多的原因。通讯员每天生活工作在基层,对周围的环境,接触的人,从事的专业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应该说是个优势,但这也往往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如果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那就很难发现新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不可否认,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活生生的“大鱼”,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鱼小虾”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这样的稿子其实是最受编辑老师的欢迎,上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二、“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

在这里,我觉得还要有意识地多看些好稿,这对提高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去年,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书籍,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三、“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基层的通讯员,大多在政工岗位上任职,可能对于井下的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等方面比较不了解,在写这方面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卡”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准备好。试想,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在新闻界,有人把新闻采访叫“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基层的通讯员,虽然没有像专业记者要求那么严格,但凡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我想多多少少都要学一点这种“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

四、“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写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很深,基层通讯员,大多身

兼数职,白天忙里忙外的,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我们却经常是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默默的工作”。我想,要坚持这种写作方式,内心一定要对这份工作抱有狂热的激情。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最少写两篇外稿。说实在,很多时候,一忙起来,也达不到这个要求了。

要做到“多写、多练”,可以扩大写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你的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此外,“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的毅力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如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企业的做了宣传。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新闻调查报道采写技巧 篇7

(一)新闻调查的基本类型

新闻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揭露型和调研型。揭露型的新闻调查报道在西方国家的新闻领域更为常用,多用于揭露一些社会问题、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丑闻以及一些组织性的犯罪活动。记者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通过收买知情人、跟踪、圈套采访、设置内线等手段达到采访目的。我国新闻领域常采用批评型的报道,要求记者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因而记者调查时的进攻性和主动性都较为欠缺。

调研型的新闻调查主要针对那些长期以来存在着但没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这类新闻调查的重点是深刻探讨某些社会问题的核心与本质,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得到社会公众的共识。调研型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对该社会问题有实际深入、细致严谨的调查分析,能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并提出最佳解决途径。

(二)新闻调查报道的基本特点

新闻调查指记者独自就某些问题采集信息、判断分析、揭示等,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具有隐秘性、危险性、阻力大等特点。

隐秘性指的是记者对所调查的问题一般持保密态度,以防当事人为应对采访做好心理准备或者是为其他目的而说谎,使调查报道失去真实性。

危险性指的是记者在调查报道过程中,难免会危及相关当权者或当事人等的利益,这就会使他们产生不满和打击报复的心理。

阻力大主要指的是两方面,一是政府或者上级部门通过行政命令等方法中止调查和采访;二是工商企业凭借自身优势通过收买或者恐吓等手段阻止相关问题的采访报道。

二、新闻调查报道的采访技巧

(一)明确调查报道目标

明确调查目标是实施采访的基础,对采访内容也起着直接决定作用。通常,记者从自己听到的某些传闻、看到的某些社会现象以及群众举报等得到调查目标。我国新闻界调查报道的条件有群众利益受损、有人试图掩饰事实、记者独立调查。

(二)查找相关资料,拟好调查提纲

要查阅与调查目标相关的各种历史背景材料,了解更为直接的新闻事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周密详尽的提纲,诸如需要哪些材料、该如何获取、可能遇到哪些帮助或阻碍等问题都要心中有数。

(三)保持中立的态度

在调查报道过程中要采用平衡原则,双方都要进行采访,要做到每一方都能说话,并且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即使认为有一方在撒谎也要允许其充分表达,并记录在新闻报道当中,让公众评说其撒谎的结论。

(四)单刀直入法与步步深入法

所谓单刀直入法,就是记者得到线索并作出了基本的分析判断之后,直接实地调查。这一方法在前期需要做好扎实的工作,掌握确凿的证据,去实地调查只需核实。步步深入法是指记者依据他掌握的蛛丝马迹一步步地去深入寻找,逐渐显现真相。实际工作当中,要根据问题和背景等的不同,合理运用这两种方法。

(五)迂回运作法与心理靠近法

迂回运作法应用于当事人或者知情人不透漏任何信息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都是较为敏感的问题,他们害怕会惹祸上身而选择三缄其口。这时候记者应该拐弯抹角地迂回询问,而不应从正面询问。运用心理靠近法是因为被调查者常带有戒备心理,若再询问敏感问题,他们会更犹豫和逃避。因此,记者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信任增加一些才能降低采访难度。这两种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也是很实用的。

三、新闻调查报道的写作技巧

(一)如实报道,不进行评判

记者写作调查性报道时只能对事实进行报道,不能自己引申演绎,也不能进行评判,要使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这是新闻调查报道写作的重要原则,必须引起重视,轻易对调查报道加以推断评论很可能会引起新闻官司。

(二)全面展示调查过程,多列对方原话

与客观性报道不同,调查性报道不但注重结果,也注重整个调查过程。因此,要将整个采访和调查的过程都详细地写进报道当中,并把它当做线索,将新闻素材串联起来。同时,要注意多用被调查者自己的原话表述调查内容,尽量减少记者的表述,并且适当加入相关情况的背景资料来推进调查过程。

(三)向全部的证人进行求证,记录证言

记者在新闻调查报道当中提到的每一个关键点,都必须向事件的双方当事人求证,并且把他们提供的证言写进调查报道当中。即使他们提供的证言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也要将不同的证言分别记录下来,保证调查过程的真实完整。

(四)调查报道中要把人写实,避免表述过于乏味

每个调查报道都包含人发生的各种行为及其最终结果。要使得新闻调查报道更加生动详实,更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就要做到把人的形象、语言、动作、行为等进行恰当的展现。如果一味地描述事件,就会使报道乏味无趣。

(五)请律师进行把关

写作新闻调查报道,需要全面具体地对事实进行表述,整篇报道当中绝不能出现任何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或者是诽谤性的话语。为了以防万一,在稿子完成之后要请律师对全文进行仔细的审阅,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一一修改,使报道经得起更加严格的检验。

(六)选好材料,精心构思

写作新闻调查报道时,必须使材料要求和观点相统一。如果片面陈述观点而没有强有力的材料提供支撑,调查报道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如果仅列出一系列材料而未进行整理分析,没有表述观点,就会使调查报道成为一篇流水账。

摘要:新闻调查指的是记者根据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新闻事件等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然后再把得出的基本情况和最终结果通过“报告”这一报道形式呈现给读者。新闻调查常用于探究事件的本质,揭示出相关规律,进而总结经验和教训。它历来都是党和政府作出相关决策、制定相关政策方针的一个重要依据,也能够促进被调查部门克服自身缺点,进一步改进工作,得到经验和教训。此外,新闻调查报道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歪风邪气进行有力打击。因此,新闻调查报道对于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是极为重要的,应该不断改进其采写技巧,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闻调查报道,类型特点,采写技巧

参考文献

[1]徐茂豪.谈《新闻调查》的采写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6(03):154+157.

[2]方言.融媒体时代广播调查报道的采写困境与生存方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29.

正确把握社会新闻的采写编发原则 篇8

毫不夸张地说,社会新闻的线索生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多又生长在街谈巷议的最基层——街道里弄、田间地头、村寨、班组、校园、商店、家庭、大街小巷、公共场所等,一切有人群活动的地方。

按题材特征归类,社会新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1.事件性社会新闻。2.动向性社会新闻。3.问题性社会新闻。4.批评性社会新闻。5.珍奇性社会新闻。6.交叉性社会新闻。7.综合性社会新闻。

新闻界专家认为,在社会新闻的编发、采写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健康有益的原则。社会新闻既要讲究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更要把握新闻的思想性。健康向上:对社会有积极作用,还要有新闻价值,这两者应兼顾,缺少其一,都难以获得最佳社会效果。真实科学:一般地说,社会新闻的题材都比较新、奇、巧,很多事实的发生出于偶然、巧遇,与常规常理不一致,乃至在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方面总有异于常人、过于古人之处。读者在阅读这类社会新闻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显微镜”与“解剖刀”,对其进行透视或解剖。因而在编发这类稿件时,不用说失实,就是某个细节交待不清楚、不全面,都会影响社会效果。形象具体:写社会新闻的大忌莫过于“笼统、抽象与平铺直叙式的概括”,而要求把新闻事实的具体形象、声色、气氛展现在受众面前,从而构成一定的可感、可触的画面,使受众有所闻、有所视、有所感、有所悟,进而产生共鸣与联想。重在建设:要多反映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同时也要抨击陋习恶风、谴责伤风悖理的不良现象。而且我们的抨击、批评,既要旗帜鲜明、坚持原则、维护正义,又必须以注重社会效果、立足于建设性、着眼于正面效应、避免副作用为最高准则。

采写、编发社会新闻,要避免几个误区:

有人认为社会新闻只要题材新奇,有“嚼头”,又在描写与文采上多下些功夫就可以了,至于主题就不必苛求了。其实不然,社会新闻的主要任务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群众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关系的正确处理,是要用事实说话,寓教育与引导作用于新奇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之中,因此,更得注意主题的鲜明性与写作的目的性,切不可漠然待之。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完善,由于传播媒体对买方市场的依赖,对读者就得投其所好。应该说,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受众对新闻的选择性加强,他们会愈来愈多地对新闻信息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愈来愈鲜明而强烈地采取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新闻媒体的欢迎或不欢迎的态度,客观地说,这无疑是对新闻传播具有决定意义的制约因素之一。但由于当代受众构成的不同素质,以及所处地位所决定,他们的期望与要求中也常常包含了合理的与不甚合理的,应当予以满足和应该加以引导的成分。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觉悟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正视受众的每一个要求与期待,并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区分,决不采取一味迎合的态度。

此外,写社会新闻最忌落入“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的俗套,也不能实用主义、片面性、绝对化、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而是要在写作角度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以及标题制作、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立足于社会新闻的特色,以求不失其“社会味”。

校园新闻稿写作规范 篇9

目录

一、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2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2

2、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2

3、要根据新闻稿投放的媒体,确定新闻事件的主角..................................2

4、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3

5、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3

6、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3

二、竞赛类新闻稿...................................................................4

1、介绍评委要有所选择..........................................................4

2、比赛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有必要体现..........................................4

3、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4

4、公布比赛结果................................................................5

三、表彰类新闻稿写作...............................................................5

1、表彰发文、表彰的奖项内容、受表彰单位都要写全称..............................6

2、受表彰单位、个人的事迹介绍要突出优秀之处,要体现事迹的教育性................6

3、受表彰对象的感言要有针对性,颁奖单位对受表彰对象、青年学生的希望要有实际意义 6

四、会议类新闻稿写作...............................................................7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7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7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8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8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9

6、描绘会场气氛................................................................9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9

五、写校园简讯的几点建议..........................................................10 第一、连贯。..................................................................10 第二、简短。..................................................................10 第三、精炼。..................................................................11 第四、突出。..................................................................11

一、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这一类新闻通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写此类新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

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

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xxx、《福建日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xxx、副校长xxx出席了活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2、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比如上次一篇《我校举办第三届“模拟课堂“比赛》的新闻,原稿中过多地描写了文艺表演环节,而弱化了教学水平的考核环节。既然是“模拟课堂”的比赛,主体肯定是要考核参赛者的教学水平,文艺水平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的修改意见是,弱化文艺表演环节,弱化文艺才华,突出参赛者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积累。在修改稿中发现,“课堂即兴问答”和“智力抢答”两个环节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还介绍了复赛中“专业讲课”的比赛情况。

3、要根据新闻稿投放的媒体,确定新闻事件的主角

我们写的新闻稿往往要投放到不同的媒体上,不同的媒体,不仅仅风格不一样,连新闻稿中体现的活动的主角都有可能不一样。这里说的主要是校园内的通讯稿。校园内的通讯稿在报道校园活动的时候,就应该以校内的单位、个人为主角。比如一篇《传播学院第四届“传播人形象节”隆重开幕》的新闻稿中,将传播学院和福建广电集团共同 2

作为主角,这样写起来条理性差,而且还偏向于福建广电集团,这如果是校外通稿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校内通稿,我们要突出的应该是传播学院,宣传我们学校举办的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我的修改意见中,基本上每句话主语都是“传播学院”。

4、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5、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迎接校第六次党代会暨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专场演唱会》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五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同一个活动可能分在不同的现场进行,一个活动现场也可能分了几部分进行,但能够统一在一个活动中,其中肯定有一条主线,而这条主线便可作为该段落的总括句。如《我校开展“欢度国庆,歌颂祖国”大型游园活动》新闻稿的主体部分第一句是“我校在旗山校区的共青团广场、A区广场、嘉树园广场、南区生活区和仓山校区物光篮球场等处开展游园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踊跃参加。”首先概括了游园活动的情况,接着按照总分句中的地点分别叙述游园活动的情况,整个段落显得逻辑严密、自然紧凑,将整个活动现场描写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而且,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歌颂祖国的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6、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 3

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新闻稿中评论意义的。有些活动的意义过于平常、普通也就没有必要体现,免得给读者审美疲劳。

二、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个大类出来。

竞赛类新闻稿的一般结构是: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1、介绍评委要有所选择

竞赛类新闻稿的第一段与活动类新闻稿的第一段的写法相似,只不过竞赛类的新闻稿中,有时有必要提下嘉宾评委,像教授之类的权威人士,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可以体现竞赛的层次与水平,重量级的教授来担任评委便可将一场平常的比赛变得很体面。而像学生评委之类的,则可以不介绍,邀请学生担任评委,本身就不是竞赛活动应该宣传的重点。

2、比赛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有必要体现

一场比赛,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何体现了本次比赛举办的质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赛,往往要体现下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一点一般都是从参与人数、参与的作品数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校第二届书信文化节落下帷幕》这篇新闻稿中,本来没有体现收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后来,我的修改意见是,将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体现出来,因为据我了解,本次比赛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我们做宣传也就是为了宣传这个活动的影响。当然,体现这些数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字,以体现真实性。当然,如果参赛初赛选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话不不用了。

3、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

竞赛类活动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至少有十个,这么多的选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而如果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的话,又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对 4

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比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参赛者的比赛情况可以这样概括“比赛中,参赛者围绕‘光荣与梦想’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参赛选手对比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从身边具体的变化出发,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对三十年来我国的发展成就给予客观评价,号召青年一代珍惜大好时光,为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用三个排比句就将参赛者的演讲内容概括出来,全面简洁。当然,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掌声必不可少。这并不是说无凭无据的猜测,而是每场比赛的共性。

再如某次演讲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单位的1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演讲赛。他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做法;表达了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强化内涵建设,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富有真情实感的演讲,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4、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与一般的活动类新闻稿的不同很明显地体现在,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竞赛类活动不可能没有最终的获奖结果,如果我们的稿件中缺少了获奖结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么算是新闻稿呢?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扩充的话,也可将优秀奖刊登上去。

三、表彰类新闻稿写作

表彰类新闻稿比较特殊,大部分时候是一种静态的新闻稿,是没有现场的新闻稿,只能通过材料、采访来收集新闻点,然后再整合成一篇稿件。

这类新闻稿其实结构不是很固定,而且部分新闻稿是不需要分段的。分段的新闻稿的主要写法:第一段是导语、写某单位发文表彰了哪些人、哪些单位;第二段则是介绍 5

下受表彰对象的事迹;第三段则介绍受表彰对象的感言、决心或者是颁奖单位对受表彰对象、对青年学生的希望。写这类新闻稿,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表彰发文、表彰的奖项内容、受表彰单位都要写全称

写表彰类的新闻稿时是一定要写出表彰的发文和表彰的奖项内容的,这是稿件最重要的亮点,但是往往出现一种情况是,表彰的发文、表彰的奖项内容、受表彰单位这三个的名称写得太简单,没有将全称写出来。既然是有表彰发文,那么我们新闻稿中的信息就必须让读者能够找到相应的表彰发文,信息写全了,才不会让读者怀疑真实性,我们的宣传也比较有效果。比如《校团委党支部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篇新闻稿中,就应该这样写:“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鲍绍坤在会上宣读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我校机关党委校团委党支部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虽然这句话很长,但并不是累赘,里面的每个字都是省去不得的。

2、受表彰单位、个人的事迹介绍要突出优秀之处,要体现事迹的教育性

一般一段式的表彰类新闻稿中是没有介绍事迹的,但是,作为新闻背景,介绍下受表彰单位、个人的事迹,这也是宣传的重点,所以,作者有必要对此作下介绍。介绍事迹要注意符合奖项的内容,比如“优秀志愿者“的事迹中就没必要介绍他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就,而应该围绕着志愿服务这个主题介绍。而且,我们介绍事迹的目的主要是让读者看到他们的优秀,并从中得到教育,所以我们要集中体现他们的优秀之处,体现教育性。如《校团委授予叶一舵、李小新等6位同志“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新闻稿的第二段是这样介绍事迹的:“今年5月-6月,为了积极响应团省委关于组建“福建省12355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志愿者服务队”的号召,校团委推荐了叶一舵、李小新、郑小东、吴萍娜、张伟、罗剑等同志,分批进入四川地震灾区,对当地青少年进行心理康复辅导。他们克服困难,认真负责,不负团省委和学校的重托,出色地完成任务。”

3、受表彰对象的感言要有针对性,颁奖单位对受表彰对象、青年学生的希望要有实际意义

表彰之后,受表彰对象也会发表下获奖感言,这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预测性的信息。在总结这些信息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侧重于把握他们对以后工作的决心、以后的目标。6

当然,如果没有举办颁奖仪式的话,我们很难得到受表彰对象的感言,那么我们就把眼光转向颁奖单位对受表彰对象、青年学生的希望,往往这就是他们设置该奖项的目的。在概括的时候要有实际意义,要对青年学生有促进作用。如“校团委希望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以他们为楷模,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学习工作,为学校新百年的内涵发展、特色兴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上次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我建议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我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 7

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大学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如“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8

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五、写校园简讯的几点建议

前面介绍了怎样写校园新闻通稿的文章,列举了会议类、活动类、表彰类、竞赛类新闻通稿的具体写法。然而,在校园里,简讯也是重要的一种新闻体式。校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件,而要将这些事件都大篇幅地报道出来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简短精炼的简讯自然就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的方式。简讯字数一般不超过一百字,虽然字数少,但要写好一则简讯不见得比写好一篇新闻通稿来得简单,要用一百字再现一个整体事件,突出事件的特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并不是那么容易。下面谈谈几点建议。第一、连贯。

写简讯首先的要求是整体的连贯性,这当然也是所有文章的要求。简讯要求的连贯具体体现在框架上。简讯就是为了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主要事实,所以,简讯仍然要具备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讯为了简明扼要地表达,往往略去起因。基本模式是“xx月xx日,由xxx(举办方)主办的xxxx(事件)在xxx(地点)举行。”这类似于新闻稿的导语,接着用一句话简要描述下事件的发生情况,如果有特殊意义的,再点明主要的意义即可,大致框架符合人们了解信息的习惯。如这样一则简讯:“11月8日晚,由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院第二届模拟招聘比赛在笃行1-115教室举行。同学们经过锋芒初露、实力作证、压力面试和亲友团投票四个环节的角逐,提高了自身的应聘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从时间到意义向读者简要介绍了模拟招聘比赛的情况,使读者像流水线一样快速有效地了解事件。而且,重点介绍了举办单位、活动环节等内容,主次分明。

除了结构上的连贯之外,语言同样也要求连贯。这一点在《怎样写校园新闻通稿》一文中已经阐述了,在此就简讯再作一些说明。简讯既然只有一两句话,那么主语必须统一,用一个主语贯穿整个简讯,能使简讯基本框架不乱。其次,词语搭配要准确,语句之间要有逻辑,关联词要用准确等等,都是基本的要求。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将事件内容和意义连成一句话的一个好处就是使主语一以贯之,如果是“同学们经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应聘能力„„”读起来就不是那么顺口,也显得前后不够连贯。第二、简短。

这是简讯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简讯也就突出地表现在一个“简”字上。一般简讯 10 的字数以一百字左右为宜,一到三句话为常见。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读者就感受不到简讯所具有的信息收取的方便,也就占用了篇幅,没能达到简讯这一体式创立的初衷。冗长现象比较经常出现在比赛类的简讯上,因为比赛类的简讯要公布比赛结果,往往比赛结果就要占据很大的篇幅,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挑选有代表性意义的获奖结果公布。如比赛结果有一、二、三等奖,还有优秀奖和单项奖,但是读者最关注的无非是一等奖,所以一般重点在简讯中体现一等奖的基本信息,而其他奖项则可用诸如“另评选出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的短语带过,以避免浪费篇幅。第三、精炼。

简讯要达到简短的要求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要精炼。精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即精辟,用精辟的语言把事实呈现出来往往能够达到传神的效果,使读者感同身受。二是“炼”,也就是要反复锤炼语言,尽量用最短的话传达最多的信息。“精炼”所达到的效果是“一语抵万言”。这对写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了。如这样一则简讯:“10月27日至11月8日,闽南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板报评比活动。主题板报通过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最终,08级广告学专业夺得本次评比活动的桂冠。”这则简讯一句话,在修改前,在活动内容方面不够精炼:“板报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同学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用优美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向广大同学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单单是中间部分就将近一百字,不如修改后的两个分句来的精炼。主题已经在导语中体现了,就没必要重复。在介绍活动情况的时候,修改稿用“生动形象”一词则概括其中的一些多余的、啰嗦的话。

在精炼方面,标点符号有时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用标点符号往往可以代替承上启下的关联的词语或句子。尤其是冒号最为突出,如“决赛共设四个环节:自我介绍、情景主持、才艺展示、最后陈词。”冒号代替的短语是“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第四、突出。

“突出”就是要以最简练的语言将事件的特色报道出来。我认为,事件有没有报道价值还在于它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之处往往要作者自己去挖掘。如果一篇新闻稿不能报道出事件的独特性,而是千篇一律的话,读者不会喜欢看,更谈不上价值 11

上一篇:又见桃花作文下一篇:财务部绩效考核方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