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2025-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共7篇)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篇1

----------------

上诉人某甲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法院(2013)绍虞商初字第742号民事裁定,向法院提出上诉称: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关于管辖法院的约定(协商不成,双方均可向各自所在地法院提请诉讼解决),违反《民诉法》协议管辖制度中的协议管辖惟一性原则,应属无效,该案应由上诉人所在地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管辖。请求撤销原审裁定,裁令该案由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示儿改写作文[范文模版] 篇2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示儿改写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示儿改写作文 篇1

天上一轮明月,静静地照在大地上,黑色的云在天上翻滚,如同两只怪兽在打架。秋风在夜间猛烈地吹着,将窗户吹得“呼呼”响,秋天的落叶慢慢地飘下来,飘飘洒洒的雪花一样,让这个季节更加地凄凉。

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有人把窗户轻轻地打开,一张苍老的脸露了出来,脸上的皱纹让人一眼就明白他经历过世间的炎凉沧桑。一片浓密的胡子,让人感受他的博学。他,就是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站在窗前,一动不动,白色的胡须在风中飘拂。许久,两颗泪珠从他的双眼流出。接着,他双手向前一伸,用颤抖的声音念出了一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了过去的艰辛,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

那是年轻的自己,他身着雪亮的盔甲,脚跨枣红的战马,双眼直视前方,炯炯有神,眼神中透露着收服国家领土的决心。战鼓响起,他拔出宝剑,听风声在耳边呼啸,与将士们英勇杀敌。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血腥味儿,让人几乎无法呼吸,但陆游又一次地胜利了。

他又看到自己,一身白袍,立于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中,那是自己第一次见到皇帝啊!皇帝见他战功卓著,于是给他升官,他当上了一个文官。哼哼,将军不拿剑却拿笔,这难道不是笑话吗?不能为国家收复故土,不能拯救铁蹄下的黎民百姓,再高的官位又有什么用?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终于发出了他悲愤的吼声。然后,他长叹了一声,如此无力,摇摇晃晃,倒了下去,像一座高山轰然坍塌。

“父亲!”陆游身后的儿孙们抱住了这位含恨的老人。

陆游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就像秋天里最后的一片枫叶,终于被风带走了。

又是一年春天,陆游的儿子身着盔甲,骑着战马,站在了父亲日夜思念的故土上,前方是金国的军队,列阵如云;身后,是大宋的军队,如火如荼。柳树的芽探了出来,阳光照在那片草地上,显得异常耀眼。一朵朵白云在天上飘着,默默地注视着一切。

陆游的儿子从刀鞘拔出宝刀,直指前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杀!”

示儿改写作文 篇2

很久以前,伟大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最后一首诗《示儿》。就天阴沉沉的`,有一间茅里传来一阵阵悲哀的哭声.是什么事让家人如此伤心?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张床上躺着一位病危的老人.那位老人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啊.天下起了毛毛细雨。陆游对妻子说:“你不要太伤心,人生老病死是常事。我死后你一定要和孩子们好好活下去。”陆游对孩儿说:“孩儿啊,你爹最悲伤的事就是不能够亲眼看见祖国统一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一定要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我呀。“陆游奄奄一息,指了指桌子上的笔和墨。孩子们马上会意了,拿了笔和墨。陆游吟诵着:“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孩儿记好转身看父亲的时侯,宋朝的伟大诗人陆游就伴随着一诈流传千古的诗永远离开了人世。现如今,《示儿》这首诗已成传世佳作,是因为他绝妙的文笔,也是因为他的爱国之心,而我面对科学技术飞展的今天,直想对九泉之下的陆游爷爷说一声:“陆游爷爷,现在的中国已是国富民强,祖国统一也指日可待,你的《示儿》将会与全国十三亿人民的心同在,让我们一起来迎接中国的真正统一,迎接中国美好的明天!简评:改写的部分,在哪里呢?

示儿改写作文 篇3

宋朝时期的一天,天空阴森森的,很快下起倾盆大雨。

白发苍苍的陆游卧躺在床上,脸上呈现出痛苦与忧愁,泪水溢满眼眶。儿子坐在他身旁深情的望着父亲,心疼的说:父亲,您要坚持住,我去帮你煎药。陆游用尽身上的力气拉着儿子的手,奄奄一息的说:儿子不用白费心机了,我快不行了。怎么会呢!父亲,您还精神得很,你还有很长的寿命。儿子安慰陆游。陆游摇摇头说:不要在安慰我了,自己的身体我很清楚。我现在最牵挂的是祖国还没统一,不然我死不瞑目,我只想你答应我一件事。陆游唉声叹气地说。儿子抚摸着父亲的头说:父亲,您请说,您说的任何事情我都会答应的。父亲喘着气说:宋朝的军队能收复中原,祭拜祖先时,不要忘记告诉我。弥留之际,陆游再三叮嘱儿子,然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就这样,陆游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了。陆游的亲人得知他死后,都泪流满面,以泪洗脸。

儿子牢记父亲临终时叮嘱,他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参加宋朝的军队训练。于是,每当黎明时,他就起床,加紧训练,虽然每天的艰苦训练和受伤让他疲惫不倦、难以忍受,但为了父亲临终前的叮嘱,他觉得身上的伤算不了什么。就这样,他就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而且收复了失地,为父亲完成了遗愿。

示儿改写作文 篇4

南宋末年,金人占领了我国的淮河以北地区,朝廷的最高统治者苟且偷安,官兵连续失败,祖国一片战乱,迟迟不能统一。

85岁的老诗人陆游,由于不满统治者的投降主义,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之时,他仍关心国家大事,盼望祖国统一。

一天,他的大儿子刚刚从外面回来,陆游迫不及待地问:“祖国是否统一了?”大儿子痛心地摇了摇头。陆游环视着病床前自己的儿孙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疲倦地闭上了眼睛。这时,他眼前仿佛出现了金兵正在对淮河南北广大地区猛烈地进攻,把官兵打得人仰马翻,老百姓到处逃荒。金兵冲进了朝廷,把皇宫烧成一片废墟,他们掠夺了王妃,正要活捉皇帝……他一下子清醒过来,才发现是一个梦。

他缓缓地坐起身来,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儿子说:“我死以后,你一定要照顾好你妈妈和五个弟弟,你们一定要英勇参战,为国家出力,早日光复河山,为祖国统一做贡献,完成我临终的遗愿。”

“是,我一定照办。”大儿子含着眼泪坚定地回答。陆游满意地说:“有你们这些好孩子,我死了也没有什么挂念的了,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唉,我就要去了,等国家统一之时,给我上坟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陆游又对老伴儿说:“好好活着,看着国家统一,实现我的愿望。”

保险合同纠纷案上诉状 篇3

被上诉人:xx市某厂;

上诉请求:

一、撤销xx市某区人民法院(20xx)民二初某号民事判决书;

二、改判上诉人依法向被上诉人支付理赔款人民币30万元;

三、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事实和理由:被上诉人诉上诉人保险合同纠纷一案,经某区人民法院审理,制发了上述民事判决书,上诉人认为该判决书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系错误的民事判决,损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故上诉人依法提起上诉。

上述判决书错误之处为:

一、上诉人从未自认应向被上诉人支付保险金人民币2418583.51元。

上述判决书称上诉人在答辩时表示“现经.......核算,应赔偿的保险金为人民币2418583.51元。

经查案卷笔录,上诉人庭审中原话为“根据原告的资料,我方最后核定被告损失为2418583.51元”,此系表示,被上诉人虽然诉称其损失高达392万余元,但经上诉人核算,其损失仅为2418583.51元。此并不表示上诉人需要或愿意或自认向被上诉人完全赔偿该损失,且,在该页笔录中,上诉人进一步陈述了对原告诉称的种种异议,并提出“应按比例赔付”。

所以,上述判决书误将上诉人对被上诉人损失的核定作为上诉人自认之赔偿金额,上述判决书存在严重不当。

二、判决书对保险原则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对本案核心概念“重置价值”认定错误。

保险的原则在于损失补偿原则,也即,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通过保险赔偿,使被保险人恢复到受灾前的经济原状,但不能因损失而获得额外收益。

因此,根据上述原则,所谓重置价值,无论法律概念还是顾名思义,即是保险标的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即购置或构建与保险标的出险时相同状况的财产所需要的金额,而该概念的核心即是保险标的出险时的“相同状况”。所谓相同状况,即包括保险标的的成新度(折旧率)等。

换言之,如果某人现在拥有一辆已经用了三年的手机,原购进价是5000元,现在同样的新手机的市场价是3400元,而其使用的手机,根据成新度,在二手市场的市场价只有1100元了。在前述情形下,如果某人手机投保了某种保险,保险时也约定如果手机全损则按重置价值予以理赔,而现如果手机真的出现了全损,在此情形下,即应是按前述二手市场的市场价1100元予以理赔,而不可能依现在新手机的市场价3400元理赔,更不可能以原价格5000元理赔。

上述举例,则是充分地表明了“重置价值”在保险实务中的运用。

而如果以现新价格3400元或原价格5000元理赔,则违反了保险原则。且,如果依此对重置价值的错误理解,可以推演这样的情形:一些投保人先行购买某些物品,使用多年后再行投保,而一旦出现保险责任,则仍获得最初支付的物品购买款。投保人可以据此生财有道,作为一门经营之术,而此必将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

而本案中,上述判决书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其错误理解了“重置价值”的概念,将其理解为所涉设备或物品原购进之的价值,要求上诉人支付宛如上述举例中的手机原购进价5000元。上述判决书的错误显而易见。

因此,根据上诉人与被上诉人间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上诉人依重置价值约定进行理赔时,应是根据所涉保险标的在出现保险事故时的状态并据此评估后确定其价值,即结合被上诉人原购进价、现市场价、成新率(折旧率)等予以认定,而不能仅考虑原购进价或现市场价而不考虑其成新率(折旧率)。

一审时,上诉人曾提请法庭向保监会等政府权威部门对“重置价值”的概念进行查证,但遗憾的是,法庭未接受此要求。

故此,上诉人呈请xx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时对上述“重置价值”予以正确认定并据此正确认定被上诉人的实际损失。

三、判决书及评估报告存在其他严重评估错误:

判决书及评估报告除对上述“重置价值”的错误认定外,仍存在其他严重评估错误。对此,上诉人已多次向法庭书面及口头陈述,可详见上诉人提交的书面异议及庭审笔录,而上述判决书对此却未有正确认定。

上诉人呈请xx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时对评估报告存在的其他严重评估错误予以认定及纠正。

四、被上诉人未足额投保,上诉人应按比例赔付:

根据上诉人对被上诉人提供的资料核定,可以表明被上诉人未足额投保,在此情形下,上诉人应按比例赔付。

现由于评估报告存在的上述评估错误,导致显示被上诉人已足额投保,但如将上述评估报告存在的评估错误予以纠正,被上诉人未足额投保的事实即可显现,上诉人也即应比例赔付。

上诉人呈请xx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时在确定被上诉人未足额投保的情形下判定上诉人应比例赔付。

五、被上诉人对火灾事故及损失存在过错:

上诉人在庭审中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被上诉人对火灾事故及损失存在过错,但遗憾的是,上述判决书无视与此,却表述为“未提供充分证据,故本院不予采纳”。

需要指出的是,在庭审中,上诉人一再申请法庭向消防部门调取诉争火灾事故的案卷,但法庭却一直未予调取,此严重影响了对本案事实的相关认定。

对被上诉人的过错,上诉人提出:

1、被上诉人在诉争火灾事故前一年曾发生类似的火灾事故,但被上诉人却未完善防火措施,短短一年后又发生同样的火灾事故。

2、被上诉人缺乏应有的防火设施,防火设施不完备。

3、火灾事故发生时,被上诉人救火措施不当,未采取通常的的救火措施,也违反其已经存在的消防制度。如,发生火灾后不是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而是自行救火,数十分钟后才拨打119电话报警,延缓了消防部门的及时救火,导致了火灾损失的扩大。

等等。对被上诉人的具体过错情形,上诉人在庭审中均已详述,在此不再重复。在此等情形下,根据法律规定及保险合同的约定,被上诉人对此负有一定责任,上诉人可酌定减少理赔金额。

上诉人呈请xx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时对被上诉人的过错予以认定并据此确定上诉人应按比例赔付。

综上,一审判决书对案涉核心概念“重置价值”存在认定错误,未注意被上诉人未足额投保、被上诉人对火灾损失存在过错、评估报告存在严重错误等事实,致使错误认定事实、错误适当法律,终致错误判决,严重损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上诉人呈请xx市中级人民法院切实根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审理,以维护上诉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法律及法院应有的公正和尊严。

此呈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篇4

示教作业

教练员:旷永建

单位职务:二大队六中队副中队长 批准人: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六日

95式自动步枪对隐显目标射击示教作业

作业提要

课目:95式自动步枪对隐显目标射击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使同志们掌握95式自动步枪对隐显目标射击示的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思想,研究教学重点,提高同志们的组训能力,为完成下步完成以反恐维稳为重点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1.要领讲解的示教;

2.组织练习的示教; 方法:讲、做、研、练 时间:25分钟 地点:射击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思考善提意见;2.遵规程、守纪律,做好笔记刻苦训练。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验枪,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

2、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

第一个训练内容:要领讲解的示教

教练员:同志们都是班长,对常用的讲解示范方法都比较熟悉,那谁来讲解一下跪姿据枪的动作要领呢?

众 答:报告。

教练员:好,一班长,你来讲一讲。

一班长:据枪时,左手托握下护盖,左肘尖略过左膝盖或在膝盖后,使枪、左小腿和左小臂略在同一垂直面上。右手握握把,大臂自然下垂。上体稍向前倾,两手正直向后用力,使枪托确实抵于肩窝。

教练员:大家说,一班长讲解示范怎么样?

三班长:报告,一班长对教材上的动作要领掌握得很熟练,讲做结合比较好。

六班长:报告,一班长结合教材讲解要领是不错,但如果能结合射击经验和个人体会,把常犯的问题讲透彻,我认为更好。

教练员:讲得好。班长在讲解示范时,不但要依据教材,从“教”的角度讲解要领,更要从“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受训者的理解能力、动作难易程度和内在机理,将动作要领讲深、讲透、讲明白。

教练员:那么,跪姿据枪的要领怎么讲才能讲明白、讲透彻呢?大家讨论一下。

教练员:停,哪组先谈谈? 教练员:二组先来。

四班长:我组认为,可采取“归纳要点讲”的方法:就是将跪姿据枪的要领归纳为“六字据枪法”,即:托、擀、带、稳、贴、瞄。以手部动作为例,托就是左手托握下护盖,强调一下,左手只是起到支撑的作用;擀,就是左肘尖立在膝窝后,将肘皮后擀,使左肘和左膝紧密结合;带,就是右手握实握把,收缩大小臂夹角正直向后带枪,保持据枪稳固,这种方法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教练员:不错,四班长采取的这种方法,要点概括准确,语言讲解精炼,便于受训者理解和记忆。

二班长:报告,我组认为,还可以采用正误对比讲。我来示范。XXX,XXX出列,跪姿据枪!同志们,看看他们的据枪动作,有什么不同?

五班长:XXX的动作正确,XXX动作错误,他左肘尖超过膝盖,结合不紧密。

一班长:XXX左手是托握下护盖,而兰启新是抓握下护盖。

二班长:同志们找的很准,抓握下护盖,五指力量导致枪身的晃动,并引发顶肩的问题,据枪时左肘要立在左膝上,肘皮后擀,左手托握下护盖,仅起到支撑的作用,枪托与肩窝结合要紧密,也就是枪托抵在胸大肌和三角肌之间。是否清楚?

众 答:清楚。

教练员:二班长通过正误对比找差别,错误动作找问题的方法来讲解要领,形象直观,易于接受,通常在纠正痼癖动作时使用。

教练员:同志们,对于一些复杂难点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剖析原理讲”的方法讲解要领。比如:如何据的稳的问题,包含着复杂的力学原理,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讲解。下面,由我示范一下。

教练员:如何据枪最稳固,结合力的构成,我将跪姿据枪的要领概括为“三三据枪法”:第一个三,就是支撑身体、稳固据枪的三个三角形:左脚、右脚尖、右膝构成水平三角形,起到稳固支撑身体的作用;左手、左肘、左肩构成垂直三角形,起到稳固托枪的作用;左手、左肩、右肩构成水平三角形,起到稳固据枪的作用。第二个三,就是“三心重叠”:枪的重心,身体的重心,与身体支撑面三角形的中心重叠。两手对枪的作用力始终水平向后。身体和枪在重心的牵引下,通过力的三角形将身体锁住,这样据枪最稳固。是否清楚?

众 答:清楚。

教练员:同志们,刚才我示范了剖析原理讲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希望大家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练员:刚才,我们对如何讲解跪姿据枪要领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讲,讲解示范要做到三讲:提炼教材讲要点,吃透教材讲正误,深化教材讲原理。大家要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受训对象,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这个内容就不再组织练习了。

第二个内容:如何组织跪姿据枪训练

教练员:接下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如何组织跪姿据枪训练。据枪训练主要目的是解决据枪的稳定性,在平时训练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大负荷空枪定型训练。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增加训练时间和负荷强度,提高据枪训练的稳定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首先我组织大家从受训者的角度体会一下这种训练方法。

教练员:单数据枪、双数放弹壳,时间15分钟,跪姿据枪。

教练员:现在已经10分钟了,同志们有什么感觉? 四班长:报告,我的脚麻了,心思已经不在据枪上了,我们在组训时,到底该定型多长时间呢?

教练员:停。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五班长:报告,我认为据枪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才能达到定型的目的。

一班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时间久了,姿势容易变形,反而起不到什么效果,我认为10分钟就可以了。

教练员:刚才,这两名同志所争论的问题,正是大家在组训中把握不准的问题。大负荷空枪定型训练不是负荷越大越好,要根据受训对象的不同,科学设定训练时间,通常8至15分钟一组。

五班长:教员,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教练员:当然有,根据人体生理学原理,小于8分钟,肌肉达不到记忆锻炼的效果。大于15分钟,肌肉中的脱氧核苷酸堆积,酸胀感加剧,射手身体疲劳僵化端不动枪,这样次数一多,就会形成痼癖动作。

一班长:那么,一个课时里需要训练几次呢? 教练员:一般组织3至4次比较好。按照这种训练方法,大多数射手经过两个月集中训练就能形成稳定的据枪能力了。同志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班长:报告,我认为在据枪时枪口加挂水壶,训练效果会更好。

四班长: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大家看,负重后增加了枪管向下的重力,会导致射手用肩窝向下按压枪托,同时增加了左手向上的支撑力,容易形成痼癖动作,射击时,可能导致射弹偏上甚至脱靶。

教练员:四班长讲的对。我们在训练中就是要敢于“去糟粕、取精华”。同志们,据枪动作比较细微,班长在组训中不便于检查纠正,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二班长:报告,我有一种方法。

教练员:二班长参加过师射击教练员集训,让他示范一下。

二班长:我示范的方法叫“六字检查法”,四班长配合我示范。

一是看,就是看据枪姿势是否变形,看肘与膝、右脚跟与臀部结合是否紧密,还可看眼睛与觇孔的距离是否适当;

二是推,就是推受训者腰部,检查重心是否稳固,推枪口,检查有无耸肩现象;

三是摸,就是摸射手肩窝与枪托结合是否紧密; 四是抬,就是向上轻抬射手枪管,检查左手的托握力与右手的控枪力的结合;

五是转,就是转动枪身,检查射手双手用力是否均匀。六是问,就是问射手据枪是否舒适稳固 二班长:报告。教练员:入列

教练员:同志们刚才二班长示范的六字检查法大家觉得怎么样?

五班长:报告,我认为二班长的六字检车法很系统很科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练员:讲的很好,刚才二班长示范的六字检查法,我的观点和同志们一样,班长乃军中之母,组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带兵本领,才能达到习主席提出的,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大家准备好了没有?(众答:时刻准备着)

教练员:下面我们以组带班轮流充当班长进行训练,各组带开训练

(检查一组)

教练员:一班长,你在训练过程中欧鑫存在什么问题? 一班长:报告:XXX同志动作已经变形

教练员:对,在组织新兵训练时不应采取负重训练,这样容易使动作产生变形,要根据新兵容易忘动作的特点,反复检查反复纠正,是否清楚。

一班长:清楚。(检查二组)

教练员:三班长,XXX存在什么问题呢?

三班长:报告,教练员,舒佳明在训练时眼睛距离觇孔过近,教练员:三班长,你能及时发现问题,但是检查纠正的方法还不够熟练,一定要灵活运用 看、推、摸、抬、转、问等方法进行纠正。

三班长:是(检查三组)

五班长:教练员,跪姿据枪,枯燥乏味容易使受训者产生厌训情绪,如何去调试?

教练员:这个问题问的好,全班停,一组、二组向三组靠拢。

教练员:同志们,刚才五班长在训练中提出了,跪姿据枪,枯燥乏味容易使受训者产生厌训情绪,作为班长我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去调试呢?

六班长:报告,我认为可以采取目标激励法,根据本班为新兵的实际,下面由我示范(示范完毕)

教练员:刚才六班长示范了目标激励法,班长在平时使用目标激励法组训时,要结合受训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

四班长:报告,我认为还可以在训练中观看视频案例,以血淋淋的教训,激发战士的积极训练性。

一班长:报告,我认为还有,文体活动法

教练员:刚才各班长进行了发言,总结的很全面,作为班长,不但要教会战士过硬的军事本领,还要及时掌握受训者的思想动态,灵活运用目标激励法,观激看案例,文体活动法等,激发战士的训练热情。各班长清楚没有?(清楚)

六班长:报告,教练员,二练习的特点是 射击距离长、心跳快,如何提高受训者的实战训练水平呢?

教练员:这个问题问的好,同志们,我们训练的目的只是为了打上靶吗?(不是)那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众答:能打仗,打胜仗。

教练员:好!那么射手具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后如何提高射手的实战能力呢?

二班长:报告,我认为可以采取极限体能训练法动作请看示范 略

教练员:二班长讲的很好,提高射手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方法有极限体能训练法、声光响干扰法、评比竞赛法和应急反应训练法,下面由我示范应急反应训练法,希望同志们能够举一反三。示范兵出列,这种方法就是模拟战场复杂坏境,提高射手快速形成跪姿据枪的能力,动作请看示范(略)

教练员:同志们,在实战化训练时,各班长要做到活、实、严。活就是组训方法的灵活,实就是要紧贴实战、紧贴任务背景,严就是严扣细训,严抓标准。各班长清楚没有?(清楚)下面我们以组带班轮流充当班长进行训练

教练员:停,成班横队集合,同志们,刚才我们以组带班轮流充当班长对跪姿据枪进行了训练,各班长都基本掌握了跪姿据枪的组训方法,为了便于记忆,我将跪姿据枪的动作要领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同志们跟我复述一遍,定型训练是基础,多发并举结合练,调整呼吸做辅助,六字检查很关键。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讲评(略)

作业讲评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篇5

----------------

上诉人上海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满城县人民法院(2013)满民初字第746号民事判决,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

原审法院认定,2008年1月12日,保定公司与上海公司订立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建立长期买卖关系,约定,保定公司为上海公司供应灰板纸、箱板纸等纸制品,价格随市场行情而波动。至2009年7月7日双方对账时,上海公司共欠保定公司货款501036.34元,期间上海公司向保定公司提出部分产品存有质量问题,并要求扣减货款59765.28元,但双方对质量问题未进行协商处理便继续发生业务。此后至2012年5月17日,保定公司共向上海公司送货140笔,各种纸制品数量累计4201.022吨,价值10447428.25元,上海公司于2009年7月10日至2013年5月17日共实际付款10628670元,加上2009年7月7日的尾欠数额,上海公司尚欠保定公司货款319794.79元。期间,上海公司于2013年1月20日单方起草了一份赔偿协议,要求保定公司按每吨纸降价40元,共返还其319760元,双方未达成一致。2013年6月30日,保定公司向上海公司发出催款通知,要求上海公司尽快偿还所欠货款339760元。上海公司以不欠保定公司为由拒绝给付。庭审中,保定公司提供了双方的买卖合同、2009年7月7日的对账单传真件以及自2009年7月12日至2012年5月17日的上海公司签字或盖章的提货单140笔。经庭前对账、举证交换和庭审中质证,上海公司对保定公司出具的合同、2009年7月7日的对账单传真件以及其中122笔提货单均认可,对其中18笔提货单提出异议,认为其中的2009年8月6日、8月21日、2010年2月21日、3月2日、5月15日、5月28日、5月31日、6月9日、6月16日、7月23日、9月2日、9月11日、10月3日、11月23日、2011年1月11日、5月20日、8月17日、9月29日的提货单上的内容有些是复印件,字迹模糊,有的未加盖公章,光有付相辉的签字,无法确认其真实性。保定公司则提出,上海公司所称上述提货单,是由于上海公司收到货物后,有时将提货单用传真机复印、盖章或签字后才交给保定公司,因时间较长,个别提货单出现退色、字迹模糊,但仔细甄别,金额的大写部分与保定公司入账的原始底联、增值税发票均能相符。有的没有公章的,上面的负责人签字与其他上海公司认可的单据上的签字完全相符。保定公司每次发货,共开具提货单两联,其中将提货单底联用于自己入账,另一联让司机交给上海公司入账,上海公司按提货单接货后将提货单留自己入账,将复印、加盖公章或由其负责人签字后的复印件再由送货司机捎回给保定公司,其中有的系用传真机复印,出现了褪色情况,如其中的2010年3月2日、5月28日、6月9日、6月16日、9月11日、10月3日的六笔提货单,印章和签名虽清楚(系原件),但内容确实有些模糊。其他的提货单均能如实反映交易的实际数量和金额。而根据双方的交易习惯,上海公司复印前的提货单原件在上海公司手中有一记账联,在对账过程中上海公司拒不向法院提供该记账联原件,也未申请对保定公司提供的提货单复印件进行鉴定,并称该复印件有公章、签字就是原件。此外,对付款问题,上海公司提供了向保定公司付款的凭证和明细表,保定公司对付款明细情况以及其主张的付款数额均认可。

原审法院认为,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该案的关键在于上海公司拖欠保定公司货款的债务数额如何确定。保定公司和上海公司对2009年7月7日的对账单传真件均认可。根据该证据的内容显示,上海公司至2009年7月7日拖欠保定公司货款501036.34元之事实清楚,双方对当时的质量问题未作处理便继续业务往来,应认定为当时

上海公司欠保定公司的货款为501036.34元。此后双方发生的140笔业务中均有保定公司提供的上海公司签字或盖章的提货单、保定公司自己已入账的提货单、运输协议等证实,虽然上海公司对其中的18笔表示有异议,认为有的是复印件,有的字迹不清楚,难以确认其真实性,但根据法院对该证据的审查核实,结合保定公司自己入账后的提货单底联,上海公司加盖公章的或其负责人签字的提货单复印件以及为上海公司出具的相关增值税发票足以证实保定公司主张的欠款数额成立,故保定公司之主张应予支持。上海公司不认可却拒不提供其入账的提货单入库联原件,依照举证规则,应承担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综上,自2009年7月7日双方对账后,结合保定公司的发货数量、金额和上海公司的付款总额,上海公司应按约定给付保定公司货款319794.79元,逾期应承担违约责任,即自保定公司主张权利之日(即保定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之次日2013年7月1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承担逾期违约金。据此,原审法院判决:被告上海爱辉纸业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次日起十五日内给付原告保定市满城城东纸业有限公司货款319794.79元,并自2013年7月1日至给付之日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承担违约金。案件受理费6100元,诉讼保全费2520元,由被告上海爱辉纸业有限公司负担。

宣判后,上海公司不服,向法院上诉称,一、我公司与保定公司于2009年7月7日形成的对账单所确认的欠款金额是441271.06元,而非原审判决认定的501036.34元;

二、我公司自2009年7月10日起至2013年5月17日止,向保定公司付款10628670元,已经基本向保定公司付清全部价款;

三、保定公司提供的2010年11月23日开具的53号、54号提货单复印件,没有我公司的签字、盖章,不能证实我公司收取了相应货物。原审判决据此认定我公司收取了保定公司价值82686.4元的货物是错误的;

四、保定公司提供的2010年5月28日提货单,没有记载任何内容,且提货单的日期有改动,保定公司没有提供其他证据予以佐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原审判决认定该提货单记载的金额为74575元,是依据保定公司的单方表示(供货明细表)认定的,实属不当;

五、保定公司提供的2010年6月16日提货单,没有记载任何内容,且提货单的日期有改动,我公司不予认可。原审判决以保定公司单方提供的对账单载明的金额79050元为依据,认定该提货单记载的是我公司欠款金额79050元,确属不当;

六、保定公司提供的2009年8月6日、8月21日以及2010年2月21日三张提货单均是复印件,没有提供原件,我公司不予认可,但原审判决却予以认定,实属不当;

七、保定公司未提供与供货数量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及提货单存根,对我公司提出异议的价款数额不能佐证。但原审判决却称我公司所提异议的供货数量及价款金额有相关的增值税发票及提货单存根相印证,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认定,违背法定程序。事实是保定公司从未向原审法院提交增值税发票,原审法院也从未让我公司对这些证据进行质证。

八、保定公司尚有价值158万余元的增值税发票未交给我公司,我公司要求其立即交付。请求人民法院支持我公司以下上诉请求:

一、请求撤销原审判决;

二、改判我公司不承担向保定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三、一审诉讼费及二审诉讼费由保定公司负担。

保定公司辩称,一、原审庭审中,上海公司的代理人承认2009年7月7日对账单的真实性,其对对账单中的欠款数额是认可的。至于上海公司在对账单中提出的质量问题,因其在原审中没有提供任何证据予以证实,且该实物现已不存在,我公司也不认可货物有任何质量问题,因此,上海公司的这一上诉理由不成立;

二、从上海公司的上诉状中可以看出,其对2009年7月7日以后我公司供货价值10447428.25元的事实是认可的;

三、我公司向法院提交的部分提货单虽有些字迹模糊,但并非不能辨认,且盖有上海公司的印章,或者有上海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

四、我公司向原审法院提交了所有的增值税发票和其他票据,是上海公司不予质证,而非原审法院不让其质证;

五、关于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因上海公司没有提

供证据证实未开发票的数额,也未提起反诉,其要求我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请求不应得到支持。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查明的事实与原审一致。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篇6

刘细华与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

福建省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莆民终字第52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刘细华。

委托代理人蔡松铸、蔡松敏,福建世纪新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为特别代理。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荣芳,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陈新财,仙游县鲤城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权限为特别代理。

上诉人刘细华因与被上诉人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茂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仙游县人民法院(2013)仙民初字第496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1997年2月11日起刘细华受聘在宏茂公司从事手工等工作。2012年9月1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书》。合同约定用工期限自2012年9月1日起至2015年8月31日止、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等等。在宏茂公司上班期间,宏茂公司没有依法为刘细华办理社会保险及缴纳社会保险费。2013年5月2日刘细华以宏茂公司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且违法要求员工签订未办理社会保险系员工自愿不参加的承诺书为由,向宏茂公司提交辞职报告,同时向仙游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宏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39100元、未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47200元并为其补办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手续,补缴相关的保险费。2013年6月2日刘细华离开了宏茂公司。2013年7月5日,仙游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仙劳仲案(2013)118-1号及(2013)118-2号裁决书,裁决:宏茂公司支付给刘细华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2697.82元/月×16.5月=44514.03元、宏茂公司自2012年6月起为刘细华补缴单位承担部分的职工养老保险费、职工失业保险费,刘细华承担部分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及职工失业保险费由宏茂公司依法代收代缴。具体缴费数额和比例由当地征缴单位核定、驳回刘细华提出的由宏茂公司为其补办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及补缴职工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的请求、驳回刘细华提出的由宏茂公司支付其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147200元的请求。刘细华与宏茂公司均不服上述裁决,分别于2013年7月22日和2013年7月23日诉至原审法院请求处理,引发诉讼。原审法院并案审理期间,宏茂公司于2013年9月9日向原审法院申请撤回起诉,原审法院已裁定准许(裁定书另案制作)。

原审法院认为,刘细华自1997年2月11日起至2013年6月2日间受聘在宏茂公司上班,双方之间确立了劳动关系。因宏茂公司未依法为刘细华参保缴费,致刘细华于2013年5月2日向宏茂公司提请辞职报告,并自2013年6月2日起离职。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已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及程序解除。据原审分析认定,宏茂公司应依法支付给刘细华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即2008年1月1日起至刘细华离职时止的经济补偿金3000元/月×5.5月=16500元。刘细华请求宏茂公司支付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3000元/月×64月=192000元,据原审分析,宏茂公司应依法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计11个月)支付给刘细华双倍工资中未支付的一倍工资。因此刘细华请求宏茂公司支付64个月的双倍工资中未付的部分,其中53个月没有依据,且因刘细华的该项请求已超过仲裁时效,故原审不予支持;刘细华请求宏茂公司为其补办1997年2月起至2013年5月止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手续,并补缴应由宏茂公司承担部分的社会 法律侠客在线lawbingo

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因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工伤保险及社会保险及补缴工伤和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能范围,依法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故本案不予审查处理。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四)项的规定,判决:

一、宏茂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给刘细华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人民币一万六千五百元;

二、驳回刘细华要求宏茂公司为其补办一九九七年二月份起至二○一三年五月止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手续,并补缴应由宏茂公司承担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的诉讼请求;

三、驳回刘细华要求宏茂公司支付给刘细华自二○○八年劳动合同法实施起因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人民币十九万二千元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元,由宏茂公司负担。

一审宣判后,刘细华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

上诉人刘细华诉称:

1、本案属于“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迫使劳动者辞职的”,故根据相关规定,2008年1月1日以前的经济补偿金依法应受法律保护。

2、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保险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为上诉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是被上诉人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

3、上诉人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但是被上诉人没有与上诉人签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被上诉人应当支付相应的双倍工资。请求二审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解除被上诉人与上诉人的劳动合同关系,并支付给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3000元/月×16月=48000元;被上诉人为上诉人补办1997年2月起至2013年5月止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手续,并补缴应由被上诉人承担部分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被上诉人支付给上诉人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起因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3000元/月×64月=192000元。

被上诉人宏茂公司辩称:

1、上诉人提出辞职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年限应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起计算至上诉人辞职离厂之日止。上诉人要求2008年1月1日之前的经济补偿金,没有法律依据。

2、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为其补办社会保险手续,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因该诉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能范围,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范围,而且上诉人的该诉求已超过仲裁时效。

3、双方于2012年9月1日签订固定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是由上诉人先动议、双方合意的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支付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缺乏法律依据,且也已超过时效。请求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双方对原审查明的事实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提供一份由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的劳动保障监察不予受理决定书,欲证明本案无法经过行政程序解决。被上诉人质证认为,与本案无关,上诉人所述的内容还处于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本院经审查认为,仙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书属于其行政职权行为,本院不予审查。被上诉人没有提供新的证据。

对于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本院予以分析认定如下:

1、关于支付《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经济补偿问题。

本院认为,因被上诉人没有依法为上诉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的相关规定,被上诉人应当向上诉人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 法律侠客在线lawbingo

第九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因《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其施行前,经修正并于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综上,被上诉人应向上诉人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为2003年11月1日至2013年6月2日,被上诉人本需向上诉人支付经济补偿数额为3000元/月×10月=30000元。但由于被上诉人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后,又向原审法院申请撤回起诉,原审法院也已裁定予以准许,应视为被上诉人未起诉,这种情形应认定为被上诉人对仲裁裁决的结果未提出异议,故对仙游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经济补偿数额,本院予以维持。

2、关于支付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

本院认为,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如果在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本案中上诉人并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向被上诉人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相反,双方已于2012年9月1日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书》,该《劳动合同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故对双方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确认。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支付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依据不足,不予支持。

3、关于补办社会保险手续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用问题。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上诉人没有证据证明其诉求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的情形,所以原审法院对该诉求的处理并无不妥,予以维持。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部分有误,本院依法予以纠正。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合理部分予以维持,不合理部分予以驳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2013)仙民初字第4964号民事判决第二、三项;

二、撤销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2013)仙民初字第4964号民事判决第一项;

三、解除上诉人刘细华与被上诉人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间的劳动关系;

四、被上诉人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给上诉人刘细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人民币四万四千五百一十四元零三分。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元,由被上诉人福建仙游宏茂鞋业有限公司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元,由上诉人刘细华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陈佩仙 代理审判员

吴伟凡 代理审判员

陈 凡

法律侠客在线lawbingo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上诉保险公司示范文 篇7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5)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2746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春华,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吴海,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英达莱置业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翔,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李慈玲,上海市理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第三人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许景武,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严继成,上海市中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因财产权属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2004)长民三(民)初字第127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5年11月8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5年11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吴海、被上诉人上海英达莱置业有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李慈玲、原审第三人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之委托代理人严继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查明,1994年7月14日,上海昭化路住房改建办公室与上海沪康房地产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沪康公司)签订参建协议两份,两协议约定:沪康公司参建昭化路改建基地建筑面积948.45平方米,计划造价暂定为每平方米4,120元(人民币,下同);付款方式为已收房款400,000元,基础完工时再付总价的80%,余款在结构封顶时一次性付清;该房属产权房,应于九六年一季度交付使用,办理进房有关手续费用由沪康公司承担。1996年1月10日,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厦公司)与沪康公司签订补充协议一份,协议约定:海厦公司提供基地内6号房东单元201、202、203、601、603、801室六套房屋,共计建筑面积为919.60平方米,造价暂定为每平方米4,120元,总计造价3,788,752元;沪康公司首期已付款1,800,000元,第二期房屋结构封顶时应再支付1,610,000元,余款378,752元待交房时一次性付清;基地交房日期为同年6月;补充协议与原协议相矛盾处以本协议为准,未作说明的按原协议执行。1997年9月25日,海厦公司与上海巍城房地产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巍城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将原基地内6号房东单元201、202、203、601、603、801室六套房屋,合计建筑面积919.60平方米调整为基地内6号房东单元201、202、203、601、602、603室六套房屋,合计建筑面积983.60平方米,闭口价每平方米4,120元,总计造价为4,052,432元;海厦公司为补偿巍城公司的经济损失,愿意从九七年四月至九八年四月按实际投资额的10.98%年息赔偿;交房日期为一九九八年四月底;已付昭化路房款3,300,000元,余款752,432元待交房时按实际面积结算,抵扣赔偿款后结清。1998年11月12日,海厦公司与巍城公司又签订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同意参建昭化路518弄基地的6号房东单元201、202、203、601、602、603室和2号房西单元203室共七套房屋,合计建筑面积976.63平方米,闭口价每平方米4,120元,总计造价为4,023,700元;巍城公司已付参建费3,300,000元,余款723,700元待交房时按实际面积结算,扣除补偿金后结清;海厦公司愿意从九七年四月至九八年四月按

实际投资额的10.98%年息赔偿362,300元;最迟交房日期为98年12月底。1999年6月30日,海厦公司与第三人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长宁公司)签订协议书,确认昭化路基地一切债权债务由海厦公司负责处理,与第三人新长宁公司无关;双方同意对剩余商品房,销售税金和管理费用由海厦公司负担。2000年10月31日,第三人新长宁公司取得本市昭化路518弄1-8号的房地产权证。2001年9月16日,海厦公司开具单位空屋调用单,将本市昭化路518弄1号201、202、203、601、602、603室及518弄6号203室,建筑面积合为980平方米计七套房屋调拨上海英达莱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达莱公司)使用。

2002年3月21日,英达莱公司以海厦公司既未交付房屋又不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海厦公司交付本案讼争之全部房屋并赔偿经济损失543,510元(案件编号:(2002)长民三(民)初字第310号)。审理中,经长宁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1、海厦公司应于2002年6月15日之前交付英达莱公司本案系争七套房屋;

2、英达莱公司支付海厦公司参建款107,922.80元;

3、案件受理费33,039元,由双方各半负担。调解书生效后,英达莱公司依约于同年6月3日支付海厦公司参建款107,922.80元。因海厦公司未履行调解书所确定之交付义务,英达莱公司于2002年7月2日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编号:(2002)长执字第1528号)。同年7月24日,该案以自觉履行方式结案。

2004年7月,英达莱公司以海厦公司既未交付房屋,亦未办理系争房屋的权利交付为由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其参建之位于本市昭化路518弄6号东单元(现为518弄1号)201室、202室、203室、601室、602室、603室以及同弄2号西单元(现为同弄6号)203室为产权房,由海厦公司及新长宁公司协助办理上述房屋之产权移转登记。海厦公司认为双方实际是使用权房买卖,海厦公司开具调拨单,实际交付房屋。不同意英达莱公司的诉讼请求。第三人新长宁公司认为参建合同与其无关,其无义务协助办理过户。

原审中另查明,1995年3月16日,英达莱公司(原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与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签订协议,同意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参建其昭化路基地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参建价格合计436万元。2001年2月25日,英达莱公司与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约定:参建面积由原800平方米变更为412.49平方米,套数由原六套变更为三套;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同意已支付的150万元参建款作为昭化路518弄1号201、202、203室三套房屋的总房款。同日,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根据上海石化安装检修工程公司的要求,开具单位空屋调用单将本市昭化路518弄1号201、202、203室三套房屋调拨给上海建设机电安装有限公司使用。同年6月6日,海厦公司下属的物业管理部开具房屋交付使用确认单,通知第三人为上海建设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办理入户手续。同年6月13日,该三套房屋已办理进户手续,上海建设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已实际入住,然尚未办理产权过户。

又查明,1996年12月31日,上海沪康房地产实业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撤并重组为上海巍城房地产实业公司,后又变更为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2003年11月3日,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更名为上海英达莱置业有限公司。2001年7月20日,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总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更名为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原审审理后认为,英达莱公司与海厦公司对于存在房屋参建合同关系,均无异议,应当确认双方的合同关系成立。因房屋参建协议实为房屋买卖合同,故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同时,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因本案系争协议订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之前,并不违反

当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且已实际履行,现系争协议所涉之房屋权利已登记为第三人所有,故应当确认系争协议为有效。协议有效,各方当事人均应全面履行合同项下之义务。协议中已明确约定:系争房屋属产权房,并对于单价每平方米4,120元及履行期限均作出了约定。该意思表示应为协议双方之真实意思,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约履行。现海厦公司抗辩认为,其仅负有交付系争房屋使用权之义务,并无证据佐证,且与协议约定不合,亦于其对于同一基地上其他合同之现实履行不合,并无事实依据,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不予采信。鉴于系争房屋之实物交付已为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并已实际履行,但海厦公司却未完成系争房屋之权利交付,显已构成违约。虽然其中三套房屋已由英达莱公司实际转让他人使用,但依合同相对性原则,海厦公司仍应当负有协助英达莱公司办理协议约定之全部房屋产权移转登记的交付义务。虽然第三人并非系争协议一方当事人,但其作为系争房屋的所有权人,对于系争房屋所在基地的债权债务承担,以及协助办理产权过户与海厦公司有明确的约定,应当从其约定,故而其有义务协助办理产权登记之移转。第三人以其与海厦公司之间约定,对抗英达莱公司权利之行使,并无法律依据,不予采信。至于第三人在承担民事责任后的权利救济,可另行依据与海厦公司之间的约定追偿,与本案并非同一法律关系,第三人的该项抗辩不成立。英达莱公司要求海厦公司及第三人共同协助办理系争房屋产权转移登记之诉讼请求,符合合同依据,应当予以准许。英达莱公司的其余诉讼请求,并无依据,不予准许。

原审法院于二○○五年六月七日作出判决: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及第三人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应协助上海英达莱置业有限公司办理位于本市昭化路518弄1号201室、202室、203室、601室、602室、603室及518弄6号203室的产权转移登记,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履行完毕。案件受理费22,407.60元,由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负担。

判决后,海厦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诉称:

1、沪康公司是吊销不是注销,并没有如原审法院查明的沪康公司撤并重组为巍城公司,上诉人认为沪康公司、巍城公司及本案的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主体。沪康公司在1994年7月14日与上海昭化路住房改建办公室签订的参建协议中约定的房屋性质为产权房,不能适用到上诉人与巍城公司签订的协议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发生合同关系是从1997年9月25日签订协议开始,此时的房地产管理法已经实施,由于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签订的合同中所涉的标的物不是上诉人所有,故上诉人将不属自己的财产处分,并与被上诉人签订参建协议,显然协议无效。

2、虽然上诉人与第三人之间签订过协议,但双方约定的是办理55套房屋的产证过户手续,不包括被上诉人的7套房屋,上诉人无法履行交付房屋权利的义务。况且被上诉人购买的是使用权房屋,上诉人已经按照使用权房屋开具住房调配单给了被上诉人,而且被上诉人将3套房屋调配给案外人,案外人依据调配单办理了入户手续,说明被上诉人完全可以按照房屋调配单办理入户手续。

3、被上诉人已经就系争的7套房屋提起诉讼,要求上诉人履行交房义务,诉讼中双方调解结案,法院也是以自愿履行方式审结执行案件,故被上诉人再提起本案的诉讼,系重复诉讼,应予驳回。原审法院判决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依法改判,驳回被上诉人在原审中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辩称:被上诉人在2002年起诉上诉人时,上诉人对被上诉人的主体并没有异议,并与被上诉人协商调解解决,而且被上诉人参建购买房屋,并没有违反当时的法律,参建协议有效。双方在协议中明确房屋的性质是产权房,因此上诉人应当交付的房屋是产权房,鉴于该地块的历史原因,产权在第三人名下,而且上诉人与第三人之间就产权办理有约定,故第三人应当履行协助义务。原审法院判决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原审第三人新长宁公司辩称:第三人与上诉人之间的协议仅对55套房屋约定由第三人协助上诉人办理产权过户,第三人也履行了与上诉人之间的协议,而系争的7套房屋是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与第三人无直接关系,第三人对系争的7套房屋没有协助办

理产权证的义务。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无误,本院依法予以确认。

二审审理中,上诉人海厦公司提供沪康公司的企业信息查询结果一份,该公司目前企业状态为吊销,以证实沪康公司主体至今存在,与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的主体并存,故上诉人与沪康公司之间的协议和上诉人与巍城公司之间的协议无关联性;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对该份书证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沪康公司是撤并重组为巍城公司,海厦公司之后与巍城公司签订补充协议,是在认可沪康公司变更为巍城公司前提下签订的协议,上诉人与沪康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转移至巍城公司名下,故沪康公司的企业状态与本案无关联性。第三人新长宁公司对该份书证的真实性无异议,对上诉人证明的内容也无异议。本院认为,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在原审中提供了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沪康公司撤并重组为巍城公司的企业工商变更资料,而巍城公司、上海医药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系本案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的前身,对沪康公司、巍城公司与上诉人海厦公司之间签订的协议是承继法律关系,故上诉人主张其与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从1997年9月签订时起算,上诉人与沪康公司的参建协议内容与本案无关联性,本院不予采纳。

本院认为,上诉人海厦公司与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就系争的7套房屋签订的参建协议,并没有违反当时的法律规定,故原审法院认定参建协议有效并无不当。从参建协议内容来看,名为参建实为房屋买卖合同,故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购买系争的7套房屋,享有对系争7套房屋的所有权,故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在房款付清后,上诉人海厦公司有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所谓房屋的交付,既包括实物交付,也包括权利交付。上诉人海厦公司认为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购买的是房屋使用权,因双方在协议中并没有特别约定,且不符合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规定,故其抗辩不能成立。上诉人海厦公司应当履行为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相关手续。考虑到该地块在建设过程的特殊情况,包括系争7套房屋在内的房屋所有权证均在第三人名下,故第三人对所涉该地块上的房屋存在协助办理产权转移登记的义务。第三人以仅与上诉人存在合同关系,与被上诉人无法律关系为由,不同意承担协助义务,本院不予采信。虽然被上诉人英达莱公司在本案诉讼之前与上诉人海厦公司之间就本案系争的7套房屋进行诉讼,并经法院调解、执行解决,因该案件系参建协议纠纷,第三人没有参与诉讼,而本案系上诉人主张系争7套房屋的所有权纠纷,系不同的法律关系,故上诉人海厦公司、第三人新长宁公司主张被上诉人重复起诉,本院不予采信。原审法院所作判决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上诉人海厦公司的上诉请求,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22,407.60元,由上诉人上海海厦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羊焕发

审 判 员施菊萍

代理审判员郑卫青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残联工作会议讲话稿下一篇:工作态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