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通用7篇)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小镇的早晨多美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读背有机结合。
2、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教法设计:
1、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悟课文。
2、自学自悟课文写法,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习作水平。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讨论学习第1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理解小镇恬静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1.揭题,齐读课题。
2.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归纳问题: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完成练习题一。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完成练习题二。
3.不懂的地方打“?”。
三、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3.检查练习题。
四、讨论学习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4.引背。
5.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6.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投影: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自学。(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早起的老人正在沿河的树林里伴着朝阳晨练。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准备背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五、小结。
1、学生小结学法。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下节课,我们还将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小镇早晨热闹、紧张的情景。
六、作业:
(一)、读课文,填空。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这三方面的特点。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在读背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
教具
课文精彩段落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习第一节 A 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 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 朗读师生对读
D 交流总结学法
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听写词语。自读课文,归纳。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授课人:吴茜韬
课题:小镇的早晨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特点。
2、体会小镇今昔的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品味重要语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特点。
2、体会小镇今昔的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品味重要语段。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同学们你们每天早晨是几点上学的?你在上学的路上都听到过什么声音,看到过什么景色?(是的,这些都是大家在城市听到看到的。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欣赏另一道风景,大家想吗?(点击课件)
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这便是世外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了。请大家在江南特有的乐曲声中,默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出示图片)
2、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强调“镇”中间有三横)
3、看图中画的什么最多?(人多,船多,水多,这些都是江南的特有的。)
4、复习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
5、课文中是怎样形容小镇的早晨呢?(从课文中找出)—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思考:(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从哪 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美景?请用”___”把它划出来。2、学生汇报:板书:安静
热闹
忙碌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小镇早晨的安静 1、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小镇早晨的安静。(点击课件)齐读第三自然段。2、点击课件,出示:这段话是按 ____的顺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的(总-分)
3、点击课件,出示: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4、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小镇早晨的安静的?(轻而缓,柔而实)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句子里加了悄悄,轻轻,更能体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6、你们愿意把它读给老师听吗?点击课件指导朗读。
四、合作学习,感知小镇早晨的热闹和忙碌。
刚才我们师生共同学习真快乐,同学们自己学习会更棒。下面我们小组内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点击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
画: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用---画出来。你从哪些人物的行动中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忙碌?
议: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忙碌? 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汇报小镇早晨的热闹: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小镇早晨是如何热闹的。点击课件:
(1)小镇的早晨的热闹是从人多,摆满蔬菜、水果和土特产来表现的。(2)点击课件,让学生体会物品多,理解“......真叫人目不暇接"(3)引导,有如此多的物品,有买的、有卖的,那一番场面一定的是热闹非凡的,仿佛就在欢闹的海洋里。
(4)点击课件:淳朴微笑的老大爷似乎在说......所以这段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高兴,稍快)
3、汇报小镇早晨的忙碌
(1)作者都看到了哪些人是忙碌的?(学生、妇女、卖早点的、农家姑娘)
(2)作者从这些忙碌的人群中想到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吗?(3)学生汇报后,点击课件:齐读。
(4)是啊,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这些变化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
4、小结:
点击课件,你现在最想对小镇说句什么?(板书:美)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江南水乡的桃源小镇是美丽的,谁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江南风景,也介绍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西塘,乌镇,周庄美景给同学们欣赏)
五、小练笔
今天我们学习的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我们不仅领略了小镇的美丽,还学到了一种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方法。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一个写作机会,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校园,公园,家乡„„的早晨是怎样的?)
老师出示一个范写的段落:
校园的早晨是热闹的。嫩绿的小草伸直了身子, 晶莹的露珠在叶子上滚来滚去,五颜六色的小花正在慢慢的开放,快乐的鸟儿在枝头上愉快的歌唱,活泼可爱的学生在认真的读书,仿佛在赞叹着校园早晨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总 分
安静 静静地、悄悄、轻轻 热闹 蔬菜、水果和土特产
忙碌 妇女,学生,买早点的、农家姑娘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感悟恬静、价廉物美、紧挨、招揽、不由自主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感悟小镇早晨是恬静、热闹而紧张的。
3、在阅读中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把握课文重点
1、我知道大家平时最爱看电视,能告诉我最爱看什么电视吗?那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亲手制作一个影片,供大家欣赏呢?今天老师就邀请大家做我的制片人。我们共同制作完成影片《小镇的早晨》。 课件《小镇的早晨》出示课题。
2、要制作影片你知道先应干什么?好,让我们赶快打开剧本读读剧本主要讲了什么?大致可以分几组镜头?(全景片、景物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
(作为投资商这方面是挺关注的,因为拍长了,怕担心资金不够;拍短了,怕吸引不住观众。所以大家要好好读剧本。)
二)、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情趣
1、 选择学习重点:
这几部分要在这节课中全部制好可能来不及了,那我们就来制一个优美的风景片吧!你们认为哪一节比较合适?
2、 理解“恬静”,研读课文第二段:
A、第二节说的是“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板书:恬静
理解“恬静”是什么意思?
B、你打算拍摄哪些景物配什么音乐来反映“恬静”?
(板书:霞光
河水
船
桥
3、 感悟“恬静”,你认为这些镜头拍得成功吗?为什么?
随机重点指导下列几个句子,并板书部分重点词
A、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B、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C、两座宫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静中有动)
霞光--淡淡的 河水--静 净
船--停满 紧挨 桥--静 坐
小舟--轻轻 悄悄
4、 以读代悟:是呀!这可是几幅非常美的图画,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可以选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学生自由朗读,抽生读。
三、 )展现成果,升华课文主题
1、依文选图:
老师为了制作这个片子收集了不少图片,因为这些图片实在太美了我都不知哪些可以用?现在,现场有这么多的制片人,你们一定能挑出了吧。请看大屏幕,你认为哪张合适,请你说出序号,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觉得有理请用掌声告诉我。
教师大屏幕展示收集的课件,请学生选择。
2、 图说句子:(学生选择并排列后 )
3、看图配乐:
这些图片我们马上就可以送到电视台去播放了吗?那还需要什么?
老师也收集了几段音乐,请你们听听,选择一段。师放音乐,学生选择。
4、 看图说文:
如果能配上解说词可能会更好。请赵忠祥老师来吗?太忙了,
还是自己来替代“赵老师”吧。大家,好好准备吧!
5、学生配乐朗诵。
四、)小组合作,施展学习能力
小镇的早晨除了显得恬静,还很热闹,还很紧张的呢。我相信在这里一定有很多优秀的导演,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来表演制作剧本的其他部分吧。
1、小组合作。先研究一下剧本,再讨论一下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场景。
2、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师参与各组的讨论。
五、)交流合作,探索自主学习方法
1、 交流,你们拍摄的是什么场景?(随机重点讨论:)
2、 热闹场景 学生交流,随机重点理解:
A、你们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马路,理解“不由自主”。
那路边小摊准备摆些什么呢?
打算请多少群众演员?为什么请这么多?
B、那台词呢?准备怎么设计?那些小贩们,会怎么叫卖他的东西呢?
C、演示卖自己的东西。
D、导演们,你们想,路边小摊的摊主们,都是这样你喊了,再我喊的吗?
E、生各自叫卖,体会热闹。
3、 紧张场景 学生交流,随机重点理解:
A、 “招揽”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B、 一条彩色的人流是什么?
六、)回归现实,张扬个性特长
做导演好玩吗?做演员更好玩吧!?如果想把影片拍的更出色,我建议大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自己亲自去看我们的小镇早晨的景色,对剧本中做适当的补充,修改的,别有一番风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1、简介背景: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你们知道其他三部名著吗?
3、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喜欢里面什么人物?为什么?
二、导入课题,了解文意。
1、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人和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刘备)
2、(板书:刘备)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顾”字右边的“竖提”和右边的“撇”要互相穿插,左顾右盼才好看!
3、预习过了,那我就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
4、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5、(板书:诸葛亮)“诸”和“葛”都是是生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
7、“诸葛”是复姓,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8、是的,卧在那里的一条龙。同学们,你们看,读懂题目多重要,我们这么一分析,就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过渡:课文写了他俩之间什么事呢?
三、检查词语,理清文脉。
1、接下来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于本课词语的掌握程度,顺便也了解一下大家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蜿蜒起伏:蜿蜒指像蛇那样弯弯曲曲。形容山势险峻。疏疏朗朗:形容树木稀少,不茂盛。
青翠欲滴就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形容树叶颜色十 1
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多指植物或之类的十分青翠。欲:将要。
宜:合适的。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合人的心意或需要,就要让人心旷神怡。A理解词语。问: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
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从书中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思考:从中看出什么? 第三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重点理解“纷”、“顿”。群雄纷争:一群英雄纷纷去争夺自己的利益各路豪杰混战在一起,比喻强手间的争夺很激烈。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四、浏览课文,感悟详略
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再次浏览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先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着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最后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2.讨论分段: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第三次请诸葛亮的经过?
3、文章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五、质疑问题,延伸下节
课文学到这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带着这些问题延伸到课外阅读,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也是断断续续,睡了1个小时,毕竟门开着,要警醒万一有人进来拿东西。市场上多是年纪偏大的叔叔阿姨,并不和我一样爱睡懒觉,我来之前已经聚集在这。买菜的、做生意的,摩托车载人的,还有城管,已经开始整顿门外停着等待客人的摩托车,零零碎碎的声音,尖锐的、吵闹的、大声的,传入我的耳朵。
快十点的时候,我醒来了。因为听到了脚步声,我迷迷糊糊睁开看了一眼,是我爹啊。他放了东西又马上出去了,我都来不及和他打招呼。车停在门口,他应该是去安顿停车了,毕竟旁边的城管还一直在吆喝,这是谁家的车?
【8、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01-07
小镇的早晨现代文阅读答案03-01
《小镇的早晨》优秀说课设计07-21
《草原的早晨》的教案10-21
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11-15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美妙的早晨》03-19
镜泊小镇简介06-01
小镇细雨诗歌06-15
时光小镇散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