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篇1

转眼间,维持五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这次我们的社会实践地点是赣榆县社会福利院,名称是关爱空巢老人,时间七月十五到七月二十日。

天气炎热,很多的老人在家里没有儿女的照顾,一个人独自生活着。很多的时候他们显得格外的孤单,但是他么知道自己很难改变这样的现状。他们只有自己找乐趣,这样的老人由地方政府聚集到了赣榆县社会福利院,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就是给予他们温暖,给他们送去我们力所能及的问候。

起先我们联系了地方政府,通告恩啦我们此行的目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实践第一天我们跟老人们聊聊天,谈及了他们的生活,其实说实话他们真的是蛮孤单的,每天面对的同样单调的生活。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很高兴,继而我们和他们一起玩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我们此次的目的不仅仅如此,也许很多的老人都希望给自己的孙子或孙女在这大夏天买个西瓜,送点凉爽。但没人给他们这些机会。但其实每个人都是期望被关注的对象,他们也一样。当我们拿着西瓜送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笑的很灿烂很从容。那是内心深处的感激,是肺腑之言的更高领域。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篇2

活动中, 青年志愿者代表向全社会发出关爱空巢老人的倡议, 并与空巢老人现场结对, 承诺互助、互爱;成都移动正式启用移动知心热线, 并为2 0名空巢老人代表赠送手机及关爱卡, 承诺老人们终生享受免费服务。

据成都移动介绍, 成都移动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了实

用便捷的老人手机, 具有大屏幕、大字体、听筒明亮清晰、电池耐用、一键拨号、手机功能简单易用等十分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优点。此外, 成都移动为老年知心热线增设了两个全新的热线号码, 搭建老年知心热线的新桥梁, 并精心设计, 量身打造了老年知心热线关爱卡。在现场, 工作人员为大家演示了知心热线关爱卡的示意模板, 卡面上详细规划了持卡老人的电话住址等信息, 用于在紧急情况下, 方便路人协助联系老人亲属或知心热线, 家人不担心, 老人更省心。为全心助力老年知心热线服务, 成都移动还特别赠送老人知心热线全年2400元的无线座机费用。

关爱空巢老人项目研究 篇3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无子女或子女离家后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脱离中老年人生活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人生活变得简单甚至枯燥,从而慢慢产生心理甚至生理疾病。关爱空巢老人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人都有步入老年的阶段,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是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会质量的良好体现。同时,关爱空巢老人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项目,服务社会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随着家庭结构的演变,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大多数空巢老人面臨的要么是被儿女送进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要么独处家中,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尽管偶尔子女亲友会看望,但大多是保证物质上的充足,口头问安,以及确定老人没有明显的病症,至于空巢老人的心理状态,人们根本无暇真正去顾及。老人们从年轻力壮慢慢发展到虚弱无力、眼花耳鸣,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但他们缺乏引导,缺乏从一个年轻的世界向老年世界的精神过渡。所以当儿女离开,身边缺乏年轻元素的时候,他们便会感到寂寞、孤单,无事可做,不知道如何自己创造生活元素。周而复始无事可做的日子让老人们渐渐变得麻木,也习以为常,慢慢地,缺乏运动、缺乏活力,出现一些身体或者心理的疾病也不易察觉。

二、社会人士对如何照料空巢老人的看法

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李德明提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健康、家庭人际关系及生活满意度对于调节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硕士生导师提出了三点照料空巢老人的对策建议——高度重视空巢家庭发展趋势;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老年服务事业。

评论员冯新就社会老龄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提出看法,称应让空巢老人有尊严地故去,社会对老人的关怀应该多一点,再多一点。而众多心理学家支招,有时候,儿女的一个电话也能让空巢老人心里舒服许多。

显然,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人们已经意识到老人的生活问题已经发展到精神层面,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远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但精神上是需要有人才得以支撑的。那如何照料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便成了我们主要考虑的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就是要实际探访空巢老人的真实居住状态和老人自己的生活意愿,从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为大多数老年人所受用的健康养老体系。

三、照料空巢老人的根本方案

在能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物质家庭,照料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关注老人们的精神世界。(至于贫苦的空巢家庭,有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这里暂不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走进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长期的孤独和缺乏交流会导致表达能力甚至语言能力的退化,以及心理封闭,也可能导致老人想与人交流却无话可说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老人们沟通。了解老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和需要,了解老人的性情和大致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意。比如帮老人们剪指甲、抹手霜,打洗脸水等,关爱是打开精神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其次,健康是第一位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躯体的基础之上,良好的身体条件也能带来愉悦的精神状态。所以第二步,我们要帮助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起床要缓身不能立即坐起,在闲暇之余,茶钱饭后,可以出去散散步,抡抡拳,活动活动手指,舒展舒展四肢。有专门的手指操、太极拳,都有强身健体之效,我们都可以推荐给老人们。一开始我们可以陪他们一起做。另外,我们要帮助老人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帮他们定期测量一些基本指标,比如血糖血压等。

接下来,我们要给老人们寻找伙伴。正如儿时我们都希望有童年玩伴一样,无论哪个时期,人都需要同龄的朋友,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说同龄人之间的话题,做同龄人可以做的事。老人们也一样。只有让他们交到朋友,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交流是最好的活跃方式。年龄带来的距离感、社会进步的感悟、年轻时经历的苦楚,这些都只有同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

拉近距离的方式有很多种,“艺术交流”、“红色故事”、“大联欢”,这些都是交朋友的方式。很多老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没有人去欣赏,他们也渴望去表现自己,渴望有自己的观众,所以“艺术交流”是拉近距离的良好方式。通过革命故事的讲述,让老人们共同追忆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有性格偏积极一些的老人会带动整个氛围,让更多老人参与到交流中去。还有“大联欢”,是基于一定的交流之后,老人们不再生疏,可以共同参与表演,比如组成合唱队、广场舞队,形成自己的文化,一方面融合大家的力量展现自己,另一方面共同欣赏,愉悦大家。

等老人们之间熟络之后,不再需要我们的引导作为媒介,我们便可以抽出部分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留下小部分时间再去看望老人也无妨。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一起散步聊天、帮助他们组织集体活动,他们有了自己专注投入的东西,自然会感到开心和充实。

照料空巢老人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作为儿女后辈,应该尽可能抽出时间陪陪父母老人,用心和他们相处,而不是敷衍了事。可以抽空带老人出去看风景、自驾游,甚至是在家边的广场走动走动;多给老人打打电话,给他们的生活多加一些期盼。作为社会人士,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公益的心,在自己工作、生活之余回馈社会,去看望那些空巢老人,和他们交流、传递正能量,帮助老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作为社区建设人员,应该为老人们创造更多有质量的集体活动和交流机会,设立专门的陪护人员,带领老人们丰富生活,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关注空巢老人精神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在于要引导老人们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创造新的生活元素并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

四、“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发展方向

“关爱空巢老人”目前为止已经被很多高校作为公益项目,由类似于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样的公益性的学生组织去践行,同时社会上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希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人力资源,让政府或者有能力的个人可以加以组织,起到媒介的作用,提前登记调查好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从而将爱心实际播撒到每一个空巢家庭。而在组织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志愿者和老人进行登记,存储好登记资料,长期积攒下来一方面可以帮助老人家属和工作人员及时掌握老人的基本情况、发现老人的异常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研究价值,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加以分类,尽可能细分到每一种类型的家庭情况提出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养老计划。

关爱空巢老人 篇4

——社区护理志愿者迎接“国际志愿者日”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院领导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北京的冬季天气寒冷,可黑老人的家里温暖如春,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奶奶,明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我们院领导看您来了,还给您带来了牛奶。”志愿者与老人亲切的交谈。副院长拉着老人的手,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志愿服务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求,在为老人测量血压时,发现老人血压偏高,院长又为老人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嘱咐志愿者注意经常监测老人的血压变化,指导老人合理用药。老人听后非常感动,感谢院领导的关心,感谢护理志愿者长期以来的照护。

关爱空巢老人 篇5

周林杰

在黄山学院北区的老大门旁边,有着这样的一对平凡的老夫妻在卖水果。

卖水果的李大爷今年63岁,现居黄山,祖籍安庆。年幼时,跟随父亲来到黄山。老伴楚红,黄山本地人,因腿脚不好,平时大多在家,今天来帮老伴的忙。

李大爷名叫李正方,年轻时,为生活跟随师傅学习木匠手艺。做得一手好木工活,说到这,李大爷开心的笑了,看着身边的老伴。原来,他与老伴的相识就是因为做木工活。在李大爷20岁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木工活,为人家做一套家具,那家人就是楚家。当时,李爷爷在楚家工作的第一天见到了漂亮年轻的楚奶奶,那时的楚奶奶贤惠、惹人喜爱。李爷爷那时便已动了心,工作时特别认真,深受楚家人喜爱。他每天去工作时都去的最早,回来的最迟,李爷爷只想多看几眼楚奶奶。楚奶奶那时见到年少英俊、为人老实的李爷爷心中也泛起波澜。楚家人见两人情投意合,李爷爷又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楚奶奶就同意了两人的婚事,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两人在一起安稳、平静、幸福的过着生活。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说起儿子,李爷爷和楚奶奶脸上露出无奈。儿子和媳妇常年在外打工,回来的很少。他们感到很孤独,没有儿子和媳妇的陪伴,生活上不像人家一样可以在老时和子女有天伦之乐。现在年龄大了,木活做不来了,社区里又没有什么文化节目和文娱活动,他们的生活很平淡。李大爷又是不甘寂寞的人,他想要去卖水果,因为可以接触不同的人,既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又不会因为在家无聊感到寂寞。

一开始儿子和媳妇都反对,认为李爷爷年龄大了,还在卖水果,怕他劳累生病。可李爷爷是个固执的人,他说这样不就是在等死吗,他不愿意这样生活。说时李爷爷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这时,旁边的楚奶奶接过了话茬说:他就是个牛脾气,儿子媳妇拗不过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干。

爷爷说现在每天不是很忙碌,可以很好地生活,享受每一天。但如果只是闲在家中,那就会很不舒服。现在每天累的是要到不同地点去卖水果,这时爷爷和我说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爷爷说水果摊有时一天四五十块钱,有时卖得好的话有一两百快收益。他说有一天,在卖了一天的水果后,天色已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快要下雨,爷爷也累了一天,准备收摊回家。这时有一个中年妇女来到水果摊前购买水果,在买了20块钱的水果后,妇女拿出50块钱给李爷爷找钱。李爷爷说或许当时由于天色已晚,或许是回家心切。找零钱时,误把两张50的看成10块的,放在一张10块的下面交给了妇女。在妇女走了不久后,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李大爷正在收拾准备回家。这时,刚刚那个买水果的妇女冒着大雨,全身都湿透了跑到李爷爷的摊前,伸出右手,手中紧紧握着两张50元钱的纸币,说大爷错把钱找给了她。

原来,妇女在回家后发现大爷错把钱找给了她。想到大爷摆摊赚钱不容易,她立刻跑出家门,给大爷送钱。在路上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妇女就冒着大雨跑向大爷的摊子。到了时,妇女说还好赶上了,生怕大爷已经回家了。在妇女回家时,大爷要给妇女一些水果带回家,妇女没有要,就又冒着雨回去了。李大爷看着妇女远去的身影和身后溅起的水花,心里暖暖的··

再后来,那个妇女经常到大爷这里买水果,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当大爷当得知妇女也姓李时,觉得更加情切了,关系也变得很好。由于儿子媳妇都在外地,自己和老伴感到孤独,李大爷就把李阿姨当做了自己的女儿,常常送一些水果给李阿姨,李阿姨也会叫李大爷去她家吃饭。

关爱空巢老人 篇6

关于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

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系统决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尊老爱幼志愿服务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各学校结合实际自行选取日期开展活动

二、活动内容

各学校要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爱幼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一)举办主题活动。以节日为契机,举办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结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慰问工作,积极开展“送文艺、送图书、送知识、送欢乐、送爱心”等活动。

(二)自护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教会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指导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指导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打电话、视频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信息媒介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的交流平台,满足留守儿童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愿望。

(四)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帮助清理、打扫老人居住环境,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陪老人交流、散步等适宜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认识到本次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性,本次活动是敬老爱幼、帮扶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延续,是学雷锋活动的延伸。着力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良好氛围,为创建精神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2、突出思想内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整个志愿服务行动的全过程,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爱幼行动以儿童优先,以亲情关爱、教育辅导、扶贫助困为重点,着力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尊老活动则以尊老、爱老、敬老为主旨,切实解决老人们的实际困难

3、各学校应积极开展活动,并及时整理、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并将活动材料和照片上报红山区教育局党委办公室。

中共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系统委员会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篇7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

(一) 经济供养

经济状况是衡量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也是老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经济需求的满足情况会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 经济收入相对下降

城市的空巢老人大多会有退休金作为生活保障, 但也有部分老人因没有正式工作而没有退休金, 要靠儿女供养或低保度日。退休老人的退休金也存在巨大差距, 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者的退休金相对较高, 这会使经济生活较为宽裕, 而绝大部分退休早或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普遍较低。尽管退休金在不断提高, 但涨幅较小, 相对于物价的过快增长,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在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生活成本较高的背景下, 这部分空巢老人若得不到儿女的资助, 生活会比较拮据。

2. 医疗负担较重

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 城市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开始进入疾病的多发期,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这些病危害性大、难以根治的特点使得患病老人需要长期服药。在我国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尽管部分空巢老人有医保, 但医疗支出仍然是多数城市空巢老人的沉重负担。

(二) 心理慰藉

空巢老人退休后, 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 恰当地完成角色转换, 适应退休生活, 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孤独失落、价值感缺失

老年人退休后, 身体各项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步下降, 原有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在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 老人会因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参与社会生活而悲观失落。因此会感到孤单失落, 有的老人甚至会拒绝出门, 将自己孤立起来。而老人的子女因忙于事业和生活无暇顾及老人的感受, 不能为老人及时送上情感慰藉, 极易产生孤独失落、人老不中用的悲观情绪, 对于一些高龄空巢老人而言更加严重, 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 甚至联想到死亡、自杀等。[2]如果空巢老人长期处于这种失衡状态, 就会陷入自我评价过低、价值感缺失的恶行循环中。

2. 恐惧不安、抑郁倾向突出

人进入老年后, 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 体力和精力也会逐步退化, 出现记忆力减退, 做事力不从心, 甚至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面对这样的改变, 老人会感到不适应, 有的老人甚至会出现恐惧不安和抑郁情绪, 会因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烦躁不安, 对周围事物失去了兴趣, 疑病、恐病, 整日忧心忡忡, 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抑郁倾向。

(三) 日常照料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本应是老年人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 但对于今天的空巢老人来说实现起来似乎很难。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已日益凸显, 很多空巢老人甚至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

1. 家庭照料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 时至今日, 家庭养老仍然是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首选的养老方式, 但日益壮大的“银色浪潮”使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日益下降, 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年轻人既要在职场上打拼、参与社会竞争, 还要照顾家庭、抚育子女, 这样情况下很难对老人侍奉不离。可见, 家庭照料功能的日渐弱化, 使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陷入子女有心, 但赡养乏力的尴尬境地。

2. 社区照料难实施

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大力倡导的一种养老模式, 它突出了家庭与社区在养老服务输送过程中的双重载体的地位, 是介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形式。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已初具规模, 但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还仅处于发展中。以哈尔滨市为例, 全市首家社区“托老所”于2008年投入运营, [3]之后又陆续建立了社区日间照料室100余家, 但其中有一半以上根本达不到政府规定的照料室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 有的社区照料室因条件简陋而只能提供老人吃喝等最基本的需求, 对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鲜有涉及, 有的甚至是摆设, 处于闲置中。[4]

3. 社会化护理服务发展滞后

所谓的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是指强调护理服务本身的社会化, 是指服务主体、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服务管理均通过社会化的办法来解决, 采用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 是一种长期性的照料护理需求, 子女在自身无法长期照料老人的情况下, 往往会寻求通过支付货币的方式来换取社会服务以弥补对老人生活照料上的缺位。城市空巢老人在面对家庭照料无法满足其现实需要时, 也迫切希望能通过其他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来实现其需求。但目前我国社会化护理服务的发展却严重滞后, 既缺少以解决老年人餐饮、照料、陪同等实际生活困难为服务内容的社会化的助老服务, 亦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及服务机构。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曾指出, 目前我国大约需要1 000多万名养老护理人员, 而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 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更不足10万人。加之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绝大多数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家庭, 这些因素导致机构养老在我国无法大力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关注点始终是社会上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从国家与社会、社区、个体和家庭多个层面介入, 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专业而有效的针对性服务。

(一) 从国家、社会层面介入

首先, 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社会保障体系是老年人的“安全网”, 但我国现有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还不够完善, 医疗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使社会工作者对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更加敏感, 因此, 社会工作者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 在政策层面支持居家养老。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已使得家庭很难再胜任养老功能, 但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又决定了绝大多数老年人必然选择居家养老。这就迫切需要政府能够从法律或政策层面对老年人照护群体给予必要的关注, 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撑。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制定并实施了诸如:免税政策、津贴政策、弹性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倾向性政策。[3]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 倾向性政策更是几近空白。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推动政府尽快建立系统完善的《养老法》以及出台居家养老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上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再次, 重视社会工作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当前在我国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 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不足, 单纯依靠政府大规模的经济投入来解决这一难题的想法也不现实。而处于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工作者, 不但可以作为直接服务者提供服务, 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政府与个人间的协调者、社会资源的调动者以及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等角色, 推动有关政策法律的完善与落实, 促成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从而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

(二) 从社区层面介入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营造尊老、敬老、爱老, 关爱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氛围;协调社区及社会医疗机构为空巢老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服务;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对空巢老人的心理进行跟踪, 及时排解老人的心理压力;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户外团体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 同时加强活动宣传, 让更多的空巢老人参与进来等。在整个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不仅是空巢老人照护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还是照护服务的协调者与管理者。

(三) 从个人、家庭层面介入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辅导的方式转变空巢老人的错误认知, 引导空巢老人正确接受步入老年的现实, 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让老人重新体味快乐、充实、成就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 摆脱寂寞、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次, 建立空巢老人信息库, 方便社区及时全面地掌握空巢老人信息, 运用个案管理法为空巢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第三,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依据相关政策, 为经济收入较低的空巢老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经济援助。

家庭层面, 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加强对我国孝文化的宣传, 让子女们认识到“孝”不是仅仅让老人吃穿不愁, 老人更需要家人的陪伴、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情感上的交流。其次, 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空巢老人的照护群体, 如配偶、子女及其亲友等开设老年人照护培训小组, 组员在小组中还可以分享经验, 形成共同支持, 从而更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 最终达到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进一步的思考

城市空巢老人作为城市生活中的特殊弱势群体, 承受力十分脆弱, 在经济、生活、情感等方面,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因此在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输送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即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以来自子女、亲人和邻里等渠道的非正式支持为主, 政府及社会提供的正式支持为其重要补充。正式服务永远无法也不可能取代来自家庭、邻里所提供的非正式服务, 正式服务也永远无法满足数量不断上升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因此, 社会工作者寻找并调动非正式服务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提供的服务方面, 应注重服务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 在保障空巢老人经济生活的同时, 应在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最后, 从长远角度看, 对空巢老人的照护应形成一种长期而稳定的照顾机制。短期的、不稳定的或仅在节假日期间才出现的支持与照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只有做到这点, 城市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能达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为, 老有所用, 老有所乐”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思斌.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河北学刊, 2007 (3) .

[2]张广利, 瞿枭.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

[3]日间照料临终关怀哈尔滨市首家社区托老所开张.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80621/002189.htm

社会应多关心空巢老人 篇8

芳华介绍,她接触的一些空巢老人,因为有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唱歌、跳舞、朗诵等各种活动,生活丰富多彩;有的热衷做公益、当志愿者;还有的倾心于学习、研究,比如上老年大学、听讲座等。再加上性格开朗,这些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却一点不寂寞。但也有一些空巢老人由于身体不太好、性格内向比较孤僻等原因,不怎么出家门,感到孤独寂寞、生活不方便,“社会应该多关心这样的老人。”芳华也希望这些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到社会中,“接触社会后心情就能开朗,身体也会好起来,生活也会变得多彩,心里自然就不觉得孤单了。”

电视剧《空巢姥爷》中,周开启过着表面上多姿多彩、实际却缺少情感寄托的生活,后来和保姆谈起了黄昏恋。对此,芳华表示,她赞成孤寡老人再找个老伴儿,“老伴儿老伴儿,老来作伴。儿女再孝顺,也抵不过身边的老伴儿。”芳华希望有条件的单身空巢老人,遇到合心的人就大胆表白,再找个晚年的伴侣。

对于空巢老人的子女,芳华也希望他们有机会多回家看看父母,“多沟通、多交流,才能知道父母的想法和身体状况。”芳华表示,很多老年人不太在意自己,或者身体、精神出现问题了却不知道,孩子经常和父母在一起并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他们身体上的隐患或情绪上的不正常,比如抑郁。做儿女的,如果没时间或因为距离远不能常回家,就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现在手机微信联系方便又能视频,芳华建议,子女们腾出点时间教老人学馓用手机发短信和微信。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篇9

都市灯光下的彷徨,走过没有晨风的街道,只那一秒钟的感动,眼角微湿之后,你是否想到过家?你是否想到过家里的亲人?是否想到过家人的关爱?在陌生的城市里,你是否感到落寞、感到无助,是否想在空气中伸手抓住那一丝温暖?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老人,她姓王,我们都叫她王奶奶。她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瘦削的脸蛋,干裂而苍白的嘴唇,平淡的眼睛半边有许多的鱼尾纹,额头上还挂着几条皱纹,瘦弱的身材让她看起来更加苍老。

王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丈夫过世得早,三个孩子都由她单独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十分勤俭。现在,她的孩子都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都常常在外地工作,极少回家,有的时候两三年都不着家。

王奶奶的孩子们虽然每年都会给她寄一大笔钱回来,但是因为没有家人的陪伴,亲情的温暖,每天都是形单影只,十分孤单。她常常都茶饭不思,因此就变成了营养不良。她原来就不太好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时常生病。

记得有一次,王奶奶去田里种菜,然后不知不觉就昏倒了,还好被妈妈及时送到医院。至此,妈妈每天准时准点地做一锅鸡汤送到医院里去,我也时常和妈妈一起去医院里探望王奶奶。渐渐地,王奶奶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王奶奶最爱听的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每次一听这首歌,她的泪就悄然落下,在脸颊上划下一道道悲伤的痕迹。

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可怜天下父母心,设问有哪个父母不思念远在异乡的孩子,不希望孩子在身边,尽享天伦之乐?常回家看看吧!为父母献上一杯热茶,也许就是他们心灵最好的慰藉。

关爱空巢老人心得 篇10

折腾了两天后,二姐又打来电话说:“父亲始终小便不出,今天大夫给下的导尿管,这样行走不便只得住院了,让我问问有没有病床。”联系之后告诉说现在只有4百元一天的高间了。我说那也得住,我急急忙忙赶过去后,父亲已经安排在病房里,条件特别好,外面一间像客厅,有沙发、冰箱、微波炉、电视像宾馆一样。里间一张大床,卫生间挺大,可以洗澡,也有电视。父亲说:“行啊,就当住宾馆了”。

住了四天后,父亲就又张罗要出院,说床费太贵,这时导尿管也撤了,他非得出院,也只好顺从他出了院。

没几天,弟妹又打来电话说父亲又住院了,还是小便不出,这次下导尿管遭老了罪了。我赶紧到医院,父亲靠在那不能动,我说他:‘说不让你出院,你非得出院,又得遭次罪。”父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嘟囔着床费不是太高了吗。我说:“这次你可得好利索了再出院,现在床位多紧张,老找人也不是回事呀。”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去看父亲,晚上给他送饭,每次见到他吃的特别香的样子,心里特别酸。一想到八十多岁的人了,自己独守着一座空房,每天自己糊弄的吃一口饭,心里就会增添一种莫名的怅惘。虽然有儿有女,可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也只能是空余时间看看他,帮助他干点家务,也帮他找过保姆,可是都不如意,不是人家不愿意干,就是我们不如意,还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多。

自从十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就自己一个人过,虽然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也很少生病,但面对空房总觉得特孤独。父亲经常说:“我一个人一天就像个哑巴一样,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来往。人老了都是这个样子,死了也就是一夜间的事。”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堵得慌,鼻子酸得像灌了醋直往下流。

看到那些守着空巢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看到我那日渐衰弱的白发父亲,我的压抑的情感无处表达。我更不敢想象这种凄凉的空巢景象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虽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可精神上却感到特别的空虚和寂寞。有时我也在想,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会不会也像今天老人那样守着一座大房子,过着凄冷而孤独的生活。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也是这样了,孩子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也是只剩下两人,只不过我们现在身体还好,每天还要忙碌生意,所以还没感到孤独。现在的老人好在子女还多些,有事的时候,兄弟姐妹可以一起忙活。我不敢想,等到我们不能动时,我们的情景会是怎样。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大成人后要肩负照料两边四个老人的巨大责任,即使有心也无力呀。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已并不鲜见,甚至说已经较为普遍。父母通常独守家宅,毕竟子女们有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大多有自己的家庭,他们通常在周末才能回到父母身边团聚。可以说,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大势所趋。

所以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已是一件大事了。只有把老人的事情办好了,让他们不再寂寞、不再孤独,让他们快乐幸福地欢度晚年,子女们才能更好地工作以建设祖国大家园,社会才能更加安定团结、繁荣富强。

我认为首先应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许并不缺钱花,也许并不需要帮忙干活,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与子女一起热热闹闹过一会儿,看到子女的健康与幸福,他们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而不是物质与钱财,因而首要的是我们常回家看看。

其次,我们应大力建设老年公寓。普及集群式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大力开发供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既可以让他们互相照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避免精神上的孤独,也可以减轻子女负担让他们安心工作,更可以增加相当一大批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给失业人员提供新的就业途径,可谓一举数得的好思路,何乐而不为呢?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 篇11

一、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困境分析

1.经济保障方面: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 主要是养老金, 金额在2 000元左右, 同时社区给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生活补助, 80~89岁之间的, 每月可以补助150元, 90岁及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200元, 大多数子女也会给父母经济支持。由此可见, 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 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开支, 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 但如果出现重大疾病, 他们的月经济收入就无法满足这些额外的开支, 政府、社区都在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在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医疗优惠政策。

2.生活照料方面:生活照料是我们常说的“吃、喝、拉、撒、睡”方面的照顾, 它是“空巢期II”家庭老年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不同年龄阶段或身体状况的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程度不同, 对于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 他们自己能够解决吃、住、行及看病、养病方面的照料;对生活半自理的空巢老人, 他们会尽量解决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任何事情, 其他的事情需要子女或他人的帮助;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 他们的生活照料几乎全部落在了配偶、子女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肩上。

3.健康保健方面:从生理学的角度可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器官先后经历下面几个阶段的变化:发育阶段、成熟阶段、保持阶段、衰退阶段。60岁以后人体器官开始慢慢衰退,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 小到腿疼、腰疼, 大到高血压、冠心病、瘫痪在床等, 只要有疾病, 就需要有人照料, 可大多数空巢老人无法随时享受子女的照料。针对这一方面, 不同类型的空巢老人有不同的困难, 对于夫妻独居的空巢老人, 如果有一方生病, 另一方会细心照料, 如果他们都有疾病, 互相照料,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真正内涵;对于鳏寡孤独空巢老人, 特别是高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 他们的生活照料几乎只有子女的照料, 他们是空巢老人中非常弱势的群体;对于未婚的空巢老人, 他们没有子女, 生活照料只能自己料理, 鳏寡孤独和未婚空巢老人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群体。

4.精神慰藉方面: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变化、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空巢老人精神慰藉严重缺乏[2]。“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是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对于那些夫妻独居的空巢老人, 他们可以互相倾诉, 他们的精神慰藉比较饱满;对于鳏寡孤独空巢老人, 他们的情感非常欠缺, 可见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多数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对于未婚的空巢老人, 他们的精神需求极端缺乏, 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从调查及其数据分析中得知, 空巢老人的性别基本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状况, 而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家庭中的地位等因素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3]。比如年龄因素, 一般来说, 空巢老人如果行走便利, 他们的生活状况比较良好, 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吃的菜、出去跑跑步、聊聊天等;如果行走不便, 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不容乐观。由此可见, 高龄鳏寡孤独和高龄未婚的空巢老人是我们关怀和关注的重点对象。

二、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分析

(一) 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正式的社会系统包括政府支持、社区支持、正式组织支持, 这是社会支持系统的关键所在, 因此他们对空巢老人的支持力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空巢老人所给予的关爱程度。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问题。

1. 政府支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问题, 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政府的种种举措给空巢老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持[2]。政府支持主要包括政策及经济方面的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政策和规定, 《中华人名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一部专门为老年人制定的法律, 它为老年人的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等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2013年, “常回家看看”也被列入《中华人名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于7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也是一部专为老年人制定的书籍;政府每年还会制定具体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如今年“虚拟养老院”的发展及落实;在经济支持方面:中国是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承受加速加快的老龄化状况, 决定了中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 (政府包办养老福利事业) ,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到养老事业的发展中去, 因此还需要政府鼓励个人、企业或组织捐款。

2. 社区支持。

社区支持是空巢老人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一方面它落实政府的福利政策, 另一方面它给空巢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因此社区工作的“质量”状况决定了空巢老人享受的服务情况。

社区支持已经提供的服务:在采访中, 我们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对空巢老人的关爱频率很高, 同时也很细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社区工作者是空巢老人的“高级保姆”, 他们关心空巢老人的吃饭、健康状况、情感、聊天、就医等等, 同时每周楼长或社区主任对他们进行上门看望, 事虽小, 可是它真实地流露出社区工作人员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之情。目前政府提出的“虚拟养老院”的构想已进入模拟阶段, 重点对象大多数为空巢老人。虚拟养老院, 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 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 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 派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可见虚拟养老院的发展对老龄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社区支持现存的不足之处:目前中国普遍推行的“居家养老”模式基本上完全由政府买单, 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因此资金成为影响社区工作的最大障碍[4]。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找到“自营”的养老模式, 目前提出的虚拟养老院就是以自营的方式经营,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个人或组织捐款, 来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社区工作者严重缺乏, 目前政策规定, 1 000户才有四个社工 (社区工作者的简称) , 对于新社区来说社工的工作量不算太大, 但对老社区来说这显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老社区强烈反映社工太少, 希望政府同意增加人员。因社工数量严重缺乏, 空巢老人的有些需求不可能马上能够得到解决, 社工没时间每天探望一次高龄鳏寡空巢和未婚空巢老人, 因此出现有些空巢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发现;医疗保障方面欠缺, 社区内没有开设老年门诊或老年卫生保健中心。

3. 正式组织支持。

该研究中, 正式组织是指机构、企业等的支持, 在采访中, 社工和空巢老人反映他们会受到正式社会组织的支持, 例如“周末关爱”、企业给社区提供资金和物质帮助等, 但强度欠佳。

(二)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不同于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稳定性、确定性的特点) , 它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但这种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重要。本文中的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个人、家庭成员、邻里、亲友。

1. 个人支持。

不管家人、亲友、邻里给空巢老人给予多少关爱和帮助, 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寻找快乐, 因为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自己身边。首先, 空巢老人应该勤于锻炼, 锻炼不仅能够让免疫功能加强、胫骨放松, 而且能够让心情愉快;其次,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写写文章、邻里之间走访、参加社区各种各样的活动 (像唱歌、跳舞、下棋) 、出去旅游, 去看看祖国的山山水水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 他们就不会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忍受心灵的孤独;最后, 心态一定要乐观, 不是我们常说“心态决定命运”吗, 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空巢老人一定要学会笑迎着它们。

2. 家庭支持。

家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温暖港湾。在2000多年的东方文化里, 我们一直强调一个“孝”字, 它几乎在每个子女的心里有着深深地印记, 可如何真正做到“孝”了, 需要每个子女为之不断努力。丰富的物质给予远远输给了情感的慰问, 空巢老人希望子女常来看望他们[5], 可是为了能让子女安心学习、工作他们从不提及自己的心愿。作为子女, 我们应该尽量抽空去看望父母, 如果方便, 希望子女和父母能够住在同一社区或邻近社区, 这样方便看望他们, 陪他们聊聊天, 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幸福感[6]。

3. 邻里支持。

邻里对空巢老人的支持远高于亲友的支持, 他们常常一块儿锻炼、参加社区活动、出去买东西、聊天等, 它真正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真谛。老人们彼此相互帮助, 老人们认为子女忙, 她们都不愿打扰孩子, 可有时会感觉非常孤独, 但只要和其他老人说说话, 心情就好多了。由此可知, 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非常重要。

4. 亲友支持。

首先, 亲戚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 亲戚是除了子女、配偶之外的另种亲缘纽带。调查显示, 31.2%的空巢老人与亲戚经常联系, 51.5%的空巢老人与亲戚偶尔联系, 17.3%的空巢老人与亲戚不联系, 在某种程度来说, 他们能够给空巢老人一定的情感支持;其次, 朋友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 只有25.7%的空巢老人常和好友联系, 他们常常相互走访, 一块儿锻炼、旅游、聊聊天, 32.2%的只有在有事是才联系, 42.1%的基本已经不联系, 可见, 随着年龄的增大, 空巢老人越来越不愿和亲友联系, 特别是高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

三、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及建议

1.社会投入更多资金。老龄事业作为一项“夕阳产业”, 它和其他产业一样, 只有注入大量的资金, 它才能正常运作。中国是在“未富先老”的状态下进入老龄社会的, 因此政府投入的资金是远远不够。在此情况下, 政府应该鼓励组织、企业、个人捐款, 来募集更多资金发展老龄事业[7]。

2.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 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开支大部分由政府买单, 在政府资金匮乏的情况下, 限制了中国养老事业的完善及发展, 为此,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养老保障体系, 比如寻找“自营”的养老保障系统—虚拟养老院、对社区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鼓励空巢老人常去社区参加社区活动等等。

3.鼓励大学生成为社区志愿者。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志愿者的大军中去, 但社区志愿者相对来说比较匮乏, 可见社区志愿者的壮大迫在眉睫。学校, 作为教育学生的第二位老师, 应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成为社区志愿者, 并定期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 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 让空巢老人饥渴的精神心灵得到“鸡汤的灌溉”。

参考文献

[1]刘艳.“空巢老人”的幸福生活——居家生活篇[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7.

[2]花月圆.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的初探——以江苏省A市B社区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2:1-63.

[3]陈建兰.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苏州为例[J].人口与发展, 2010, (2) :67-75.

[4]刘晓霞.城镇空巢老人的社区照顾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4) :91-93.

[5]朱海林.安阳市空巢老人的孤独、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17) .

[6]李理.浅析城市“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社区服务建设[J].法制与社会, 2009, (36) :248-253.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方案 篇12

一、活动主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心老年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活动主题

奉献一份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

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1日

四、活动地点

辖区内空巢老人家中

五、活动内容

1、生活照料。组织志愿者带着水果、吃的东西来到空巢老人家中,帮助做饭、打扫卫生以及帮助购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

上一篇:电视栏目合作协议下一篇:金税发票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