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精选3篇)
深卫规〔200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四章 附则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实施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依法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的行为。
第三条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所管辖的医疗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并实行累积计分制度。对不良执业行为中的违法行为,在实行记分管理的同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记分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记分管理工作由其原核准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五条
一次记分的分值,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和程度,分为1分、2分、4分、6分、20分五个档次。
第六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医疗机构名称不规范的;
(二)超出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使用一名取得相应资格但未经注册的医师或者护士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使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
(五)使用一名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使用未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内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七)未按规定将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等内容对外公示的;
(八)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
(九)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显眼位置的;
(十)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标牌上岗的。
第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使用一名未经注册的外籍医师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一名医学院校实习生或者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轻微责任的;
(四)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或者对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五)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放射诊疗、防护等相关规定的;
(六)未按规定进行药品采购或者未按规定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的;
(七)违反临床用血有关规定的;
(八)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九)未按批准内容发布医疗广告或者使用过期、被注销、撤销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发布医疗广告的;
(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未执行有关价格管理规定的。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4分:
(一)未经变更登记,医疗机构擅自改变名称、类别、性质、地址或者服务方式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擅自组织义诊活动的;
(三)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
(四)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责任的;或者发生三、四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完全责任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结扎、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助产的;
(六)以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徕病人的;
(七)隐匿、伪造、篡改病历资料、处方或者其他医疗文书的。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使用一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借用、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三)将科室或者房屋承包、出租给他人,承包人、承租人以该医疗机构名义从事诊疗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单位内部医疗机构擅自向社会开放的;
(五)未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的;
(六)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擅自配制和使用医疗治疗用制剂的;
(七)发生一、二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主要或者完全责任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从事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或者亲子鉴定的。
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0分:
(一)使用非法定血源或者非法采供血的;
(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三)拒绝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的行为,每超出一个科目记1分;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三)、(四)、(五)、(六)项、第七条第(一)、(二)项和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按每人次记相应的分值。
第三章 记分执行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行累积计分,积分周期为一个,从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一个积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内的积分分值予以消除,下一重新开始计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医疗机构立即或限期改正,并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并送达《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给予记分,并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
第十四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和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积分满20分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暂缓校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1 主要做法
1.1 突出重点, 科学制定管理办法
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多、行为规定范围广、专业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和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的社会工程。如何将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由单纯的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变为行政处罚与执法管理有机结合, 是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 我们借鉴了先进省、市的经验, 结合法律法规和本市违法行医的特点, 制定出台了“办法”, 并于2007年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备案, 成为省内首个医疗卫生监督的规范性文件。该“办法”涉及《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河北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等14部法律、法规, 共设5章23条, 涵盖了医疗机构执业资质、医疗技术人员资质、处方开具、医疗机构票据或方笺等管理、放射诊疗、临床用血管理、医疗广告发布、擅自开展胎儿性别鉴别、雇用“医托”欺诈患者、出租承包科室、传染病防治等11项监督类别, 56个违法行为记分点。其中, 为了强化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 “办法”中将疫情报告制度建立、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消毒效果监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购进消毒产品验收等列入记分管理的内容, 根据不同情节制定了20个违法行为记分点。使对医疗机构违法行医的记分管理既符合国家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要求, 又囊括了医疗机构违法行医的重点行为。在制定初期, 我们邀请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管理人员和临床执业医师进行了论证, 得到了肯定, 认为该“办法”严格规定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和禁止事项, 重点突出, 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依法执业意识的提高。“办法”的制定和出台, 为在新形势下探索建立医疗卫生长效监管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2 精细谋划, 认真组织实施记分管理
新制度、新举措的制定和出台能否取得实效, 关键看精细的组织实施和自始至终地抓落实。为了将“办法”贯彻落实到位并抓出成效, 首先制订了《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记分管理实施方案》, 成立了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记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三个分队、一个信息组, 并明确规定了各自职责和工作重点, 为落实“办法”提供了组织保障;其次, 为了统一记分方法和把握尺度, 组织卫生监督人员选择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医疗机构进行模拟记分检查, 使每一个监督人员掌握记分管理的重点和要点, 提高了记分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第三, 依据“办法”的要求, 按照“石家庄市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记分表”对直管的各类医疗机构实施违法行医记分管理, 并根据现场发现的违法行医行为, 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行为记分通知书”, 告知其立即或者限期改正, 对于应予以行政处罚或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记分的同时,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杜绝以记分代替行政处罚现象的发生。为及时掌握各分队工作进展, 在工作中实行了周汇报制度, 信息组及时总结各分队的工作信息, 为落实“办法”规定的分类监督、强化培训、记分通报和记分公示四项制度提供依据。去年以来, 我们先后两次对直属各类医疗机构在违法行医记分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提出了整改意见, 并在全市发布了《市直管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记分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对78家违法情节严重单位的立案查处情况予以通报和媒体曝光, 对40家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医疗卫生法规知识强化培训, 使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1.3 强化协调, 建立监督执法与行政许可沟通机制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行政执法的执行机构, 在医疗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加强与卫生局医疗机构许可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是提高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效能的有效措施。近两年来, 我们按照“办法”的要求, 建立了监督与许可的信息共享、相互沟通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将原许可和新许可的医疗机构名单通报给卫生监督机构, 为监督机构及时建立监督档案和实施卫生监督提供信息;卫生监督机构及时将各医疗机构的记分情况列入监督档案, 并定期将直管医疗机构违法行医查处的情况报告给市卫生局行政许可的相关处室, 供其在日常管理、年度校验中参考。通过有效的互动沟通机制, 形成卫生监督与行政许可部门的管理合力, 增强了对医疗机构监管的力度。
2 工作成效
2.1 实施违法行医记分管理, 细化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执法, 涉及到医疗机构的执业证书、许可科目、人员资质及医务人员在处方使用、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处置等各方面的执业行为。通过按照“医疗机构违法行医记分表”对医疗机构进行记分管理, 既使原本涉及法律法规多、行为规定范围广、专业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的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变得细化和程序化, 保证各类检查重点不易被遗漏, 又使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减少了随意性, 还促使监督人员务必健全医疗机构的监督档案, 有效提高了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 通过落实“办法”规定的分类监督、强化培训、记分通报和记分公示四项制度, 使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一环扣一环, 环环紧相连, 增强了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影响力和震慑力。
2.2 实施违法行医记分管理, 优化了卫生监督人力资源
根据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确定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职责, 除负责市直管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日常监管外, 还负责对分布在23个县 (市) 区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 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非法行医案件进行及时查处等, 加之依法行医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各种违法执业行为时有反弹, 医疗卫生监督任务十分繁重。在卫生监督力量相对薄弱时期, 如何优化卫生监督人力资源, 明确医疗卫生监督的重点单位、 部位、 环节, 对于有效查处各种违法行医行为尤为重要。通过对医疗机构记分管理, 全面掌握了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违法行医问题, 并通过对记分结果进行分类, 确定医疗卫生监督的重点单位、 重点部位、 重点环节等。在此基础上, 优化现有医疗卫生监督人力资源, 找准监督执法的重点, 实现对违法行为记分少的单位弱化监督、 记分多的单位强化监督的执法理念, 达到了执法重心向“问题单位”转移和提升监督执法工作效能的目的。
2.3 实施违法行医记分管理, 强化了管理相对人依法执业的意识
“办法”的颁布实施, 既是卫生监督人员评价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状况的一把尺子, 也是医疗机构负责人检验自身管理效果的一面镜子。各医疗机构按照《记分检查表》中的记分要点开展自查自纠, 使自查的思路清晰、内容全面、目标明确、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促使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和医务人员的遵法守法、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 许多违法违规现象在自身管理和检查中得到纠正和克服。特别是强化培训、记分通报、记分公示等制度的落实, 为社会公众了解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状况搭建了信息平台, 营造了社会参与、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使医疗机构负责人认清了违法行医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后果, 激励和鞭策医疗机构进一步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卫生监督机构通过对医疗机构实施精细化的记分管理, 赢得了负责人对监督执法工作的认同和配合, 使直管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状况较实施记分管理前得到了明显改善。
3 今后设想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执业行为,维护医疗市场正常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健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应急救治等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与要求的行为。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实行积分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积分宏观管理,并负责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各设区市、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指导与监督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此项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工作由核准注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注册登记机关)主管;各级卫生监督所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医疗机构不良积分结果将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校验判定合格与否的依据之一。
第二章 记分标准
第七条 根据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类别与情节,不良积分分为10、8、6、4、2分五个档次,其不良执业行为严重程度依实递减。
第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不良执业行为情形之一的,一次记10分:
1(一)遇有疫情流行、各类中毒、放射辐射、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或因目前报、谎报、缓报情况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二)违反血源、血液管理有关法律法规,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血液制品;(三)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药品和使用假劣、过期、失效及其他违禁药品;或使用无产品注册、合格、批准文号的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用器材,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四)违反医院医用废弃物、消毒隔离管理等规定,造成医疗机构内感染性疾病暴发、传播;(五)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传染病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医疗机构拒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派、调遣;(六)发生负有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一、二级医疗事故,或者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接连发生其他医疗事故;或者连续发生原因不明同类患者死亡事件,且存在明显管理、技术漏洞;(七)发生失火、中毒、爆炸、垮塌、辐射等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八)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九)进行虚假医疗广告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或出具虚假证明医学文件造成误诊、误治;(十)未履行三级医疗技术准入许可制度,擅自开展器官移植、介入手术、人工辅助生殖等特殊临床诊疗技术,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十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非医学所需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或亲子鉴定。
第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不良执业行为情形之一的,一次记8分:(一)发生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三、四级事故;或者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接连发生其他医疗事故;(二)未认真履行首诊医院、首诊医师负责制,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2(三)擅自隐匿、伪造、销毁或未按有关规定保存重要病历资料,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四)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医疗广告;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内容或利用注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布医疗广告;(五)采取雇佣“医托”、贬低对方等不正当行为进行行业竞争;(六)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群体性伤害事件;(七)转让、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出租、承包非营利医疗机构科室、房屋、设备筹进行营利性活动;(八)未经核准、许可并履行注册登记变更手续,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变更执业地点、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第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不良执业行为情形之一的,一次记6分:(一)发生负有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或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接连发生其他严重医疗差错;(二)使用未经注册的医师、护士从事诊疗活动;或使用注册医师、护士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或使用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三)假冒、倒卖、出借或者转让带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病历册、处方笺、检查申请单和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四)拒绝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支援农村、预防保健、指导基层等工作任务;(五)未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进行特殊诊治和处理,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六)违反有关放射诊疗规定和操作规程,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七)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擅自购买、保管、使用、销毁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或致使麻醉、精神药品流失;(八)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配制、使用诊疗制剂,或违反临床用血 3 规定使用血液、血液制品,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九)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生产的消毒制剂、材料、器械,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收费或重复收费。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不良执业行为情形之一的,一次记4分:(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动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院务公开信息的;(二)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三)违反医院规章制度、诊疗操作规范、人员岗位职责,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四)造成由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因素引起的过错、过失医疗纠纷,且不予积极受理、处臵;(五)未设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继续执业;(六)未按规定配臵、使用大型医用设备;或聘用未取得专业资格的大型医用设备操作工程技术人员;(七)未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或未按传染病、实验室管理规定,造成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播;(八)违反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出具虚假医疗证明文件延误诊疗,或恣意出具虚假医学检查报告,获取非法利益;(九)上一校验期限内未按规定时限提交校验申请和执业报告。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不良执业行为情形之一的,一次记2分:(一)发生负有轻微责任的医疗事故或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接连发生其他医疗差错;
(二)使用未经注册的医师从事诊疗活动;(三)未按规定使用核定名称或擅自变更业务科室名称;(四)未按规定要求在醒目位臵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4(五)聘用或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医疗技术人员从事医疗美容、性病诊疗工作;(六)未按《处方管理规定》、《病历书写规定》印制、书写处方、病历;(七)未履行备案手续擅自开展大型会诊、院外义诊、疾病普查、健康体检等诊疗活动,或对已开展的上述活动疏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八)未按规定公开要求,设臵医疗服务价格公示牌、显示屏或提供收费清单的;医护技人员未按要求佩戴胸卡上岗。
第十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规定不良执业行为的其他情形及记分分值。
第三章 记分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周期以为单位,自医疗机构取得或重新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计,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止。新设机构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日起计算。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该周期累计分值随即终止并归零,按重新取得或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间,开始按新一周期记分。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应当在现场检查笔录上做好记录,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同时应将督查结果、存在问题、整改期限告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监督检查当场递交或随后10日内送达医疗机构,并报送该医疗机构注册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机关应及时登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扣减情况。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受到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予积分,同时记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作为处罚依据,不得以记分替代其他处罚。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注册登记机关应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档案,将医疗机构执业基本情况、《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等相关情况纳入档 5 案内容。
第二十一条 实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公示制度。注册登记机关应定期将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与积分情况向社会公布,便于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累积记分分别超过20分、15分的,注册登记机关应及时将该积分情况告知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发生不良执业行为且累积记分达到以下标准的,注册登记机关应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并向社会予以公示:(一)校验期为三年的医疗机构,累积记分达到25分的;或连续两年累积记分均达到20分的,给予3至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二)校验期为一年的医疗机构,累积记分校验期达到20分的;或连续两年累积超过15,给予1至3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三)校验期内不良执业积分连续三年超过25分的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或连续三年超过20分的100张床位以下(含不设床位的)的医疗机构,可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或不能通过校验的,注册登记机关应依法给予或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调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一定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因不良执业行为暂缓校验或未能通过校验的,注册登记机关应暂缓对其进行等级评审、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因不良执业行为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再次取得执业资格应在整改合格基础上,重新履行相应注册登记手续。
第四章 附则
【《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深圳培训机构名单11-10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05-26
深圳市监督管理局06-12
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05-27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10-22
深圳市居住证管理中心09-17
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06-21
深圳市--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实施细则07-18
深圳市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07-25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员管理规定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