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贴(精选12篇)
公司职工申领生育生活津贴或护理假津贴,应于分娩、流产、引产或计划生育手术出院后3个月内办理,发放津贴时间为提交资料后的4-5个月,所需提交的资料如下:
一、申领女职工生育生活津贴所需资料
1.《医疗保险卡》、《医疗保险就医手册》、《医疗费收据》、《身份证》原件、《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2.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病历首页》、《手术记录单》或《分娩记录单》、《出院小结》);门诊患者需提供《手术记录单》复印件。
妊娠分娩的另需携带:《出生医学证明》、《一孩生育登记单》或《
二、多孩生育登记单》原件及复印件、《女职工分娩生育生活津贴申领表》、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政策的还需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及复印件。
流产、引产的另需携带:《计划生育手术证明》或《批准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复印件、《女职工流产、引产生育生活津贴申领表》。
3.《参保单位账号表》
注:以上复印件均用A4纸复印。医学资料复印件每页须加盖医疗机构证明印记(如:病历复印专用章)。
二、申领男职工护理假工资所需资料
1.《医疗保险卡》、《医疗保险就医手册》、《身份证》原件。
2.《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近年来, 高温津贴发放一直是入夏后的热点话题, 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如何享有安全和健康保障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上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 对279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2.6%的受访者认为有关高温津贴的规定落实得不理想, 82.4%的受访者表示今年还没有收到高温津贴。受访者中, 34.2%的人在私企工作, 23.4%的人在事业单位工作, 20.8%的人在国企工作。
对于高温津贴发放, 国家已有规定。6月29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应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高温津贴。
然而, 调查显示, 72.6%的受访者认为有关高温津贴的规定落实得不理想, 82.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今年没有收到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具体来说, 各类型企业受访者尚未拿到高温津贴的比例依次为:私企 (90.2%) ;事业单位 (82.5%) ;国企 (67.4%) 。
对于当前高温津贴的发放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 “不发放”排名第一 (68.7%) , 其次是“用饮料等其他防暑物品替代” (32.7%) “不足额发放 (23.2%) 排名第三, “延迟发放” (16.7%) 排名最后。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荣芳指出, 高温补贴的具体标准和规范由地方规定, 由于这样的规范文件本身的法律地位较低, 效力也比较弱, 加上很多劳动标准需要劳动监察机关督促才能执行, 本来成本就较高, 这就会导致比如高温补贴等一些劳动标准执行不到位。
为什么发放高温津贴有明确规定却一直难落实?
“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是高温补贴规定难落实的重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理认为《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有一些规定不够明确, 也不够全面。比如该规定适用于企业、事业和个体组织, 这就使得执勤警察、NGO组织、临时工等同样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被忽略。另外, 规定中有关“室外作业”、“高温条件”的界定很模糊, 高温费是按月发放还是按天发放也不明确。
2012年6月,《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伴随法律规定的健全,高温下的劳动者本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自《办法》实施以来,仍能看到不少“高温津贴”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报道。明明有规定可依,可为什么“高温津贴”却屡屡成为烈日下的“白条”?如何才能真正让“高温津贴”成为“真关怀”,不再是劳动者的“奢侈品”呢?
完善立法,使法律更具可执行性
从立法角度来说,首先,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现有立法体系,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要怎么做,该怎么做,更应该明确不这么做的后果。以《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为例,《办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要提供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要提供高温津贴等等,但对于不提供的,仅仅规定了“责令改正”——这样的处罚力度明显太过轻微,处罚力度的不够,很有可能导致大批企业得过且过,不作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立法部门要在制定该怎么做的同时,充分结合《刑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详细制定出配套的处罚措施,加大规定本身的威慑力。
其次,避免规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成为“白条”。立法部门在立法时,要明确所制定规定的可操作性,不要让立法成为一种形象工程。对于那些不具有操作性或者操作起来很困难的规定,建议不立或少立,因为这些条款除了占篇幅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从执法层面来说,监督检查机构要充分发挥本身的监督作用,对于那些没有按规定操作的用人单位,责其改正,充分保障劳动者获得“高温津贴”的劳动权益得以实现;在联合执法监督过程中,明确分工和职责,建立长效协调机制,做好监察工作,保证执行到位。
《办法》中就执法环节也有相关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建立“立体”监督机制
要使“高温津贴”不再成为“奢侈品”,真正成为一种高温关怀,成为劳动者切实可得的劳动权益,必然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能很好地成为法律规定的补充,形成自己的一套监督机制。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我们一般意义上讲到的社会监督,大都指的是新闻舆论监督,即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监督行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监督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上、道德上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落实“高温津贴”的过程中,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新闻报道,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披露,不仅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形成舆论压力;也可以引起执法机关的重视,监督执法。
主动建立诚信形象
作为用人单位,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要注重对员工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劳动权益。在“高温津贴”保护这一问题上,《办法》主要就是通过明确企业责任来体现的。《办法》第五条至第十四条,分别从劳动卫生条件、劳动安全保护、劳动时间、工作场所、高温应对机制等多个角度加以详细规定。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落实“高温津贴”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的确,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自主自觉地按规定操作,即使没有检查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劳动者获得“高温津贴”这一劳动权益同样应该得到百分之百的实现。可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如此操作。或许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法律规定没有及时广泛地为大家所知晓;再比如执法的松懈,让企业觉得有空子可钻;或许是因为企业本身原因,比如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要扩展而导致资金紧张,员工成本缩水;再比如“不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企业根本就没有发放“高温津贴”的意识等等。而这些所谓的原因,并不能成为拒绝提供高温津贴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企业违规操作的“保护伞”。
企业领导多关心高温下的劳动者,企业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不仅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温暖,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发展企业文化,而且可以增强员工的被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业绩和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工会应依法履行职责
工会作为一个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利而存在的。因此,工会要敢于为职工说话,不能沦为企业的附庸和傀儡。
工会应该充分发挥其本身职责和功能,展示其“劳动者娘家人”的地位和作用。工会组织要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此外,工会组织还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劳动者要勇于维权
劳动者责任,当然不是讲要劳动者自己给自己高温津贴,而是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企业违规未给付“高温津贴”的,要敢于主张,敢于维权。当然,很多劳动者担心会不会被“炒鱿鱼”,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发生,但却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维护自己其他的劳动权益。如果每一个劳动者都忍气吞声,本着“忍一忍就算了”的态度,要实现“高温津贴”的落实,必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毕竟按规则一成不变办事的企业并不普遍,也就是说侵害劳动者某些权益的企业还是必然存在的,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劳动部门自主检查发现的毕竟还是少数,更多还是需要当事人举报等;社会舆论监督毕竟不是常态,揭发披露也只是一小部分,劳动者一定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工会,也可以通过行政执法部门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非北京户籍人员提供《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生育保险专用)原件及复印件1份或《北京市流动人口生育登记服务单》原件或《北京市流动人口再生育确认服务单》原件;如在2012年1月1日以前分娩或引、流产的,需提供《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3.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4.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
5.《出生医学证明》和《医学诊断证明书》若为非中文材料需提供翻译公司出具的翻译文件,并同时提供具有翻译资质的翻译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不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外埠户籍参保人员,提供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育证明及夫妻双方单位出具的《婚姻生育情况证明》(一年内有效)。
(三)引、流产人员
1.《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
[2011-03-21] 来源: FESCO 健康管理中心
一、相关说明:
1.自2009年6月1日起,参保职工分娩前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9个月的,其发生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未连续缴满9个月将暂时不能通过社会保险机构申请生育津贴,但参保职工如能在分娩之月后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12个月的,职工的生育津贴仍可通过生育保险基金予以补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京人社办发[2009]54号);
2.生育津贴等同于休产假期间的工资,打入公司账户,具体发放细节由员工所在公司决定;
3.没有《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的员工,需出示《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生育保险专用)》原件(办理流程如下所示)、《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和《外地生育服务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4.生育津贴须在分娩后60天至120天之间申请办理 ;
5.办理生育津贴、计生津贴的证件原件须在外企留存10个工作日 ;
6.请您理解并配合我们提供休假证明:若女方为外企员工,办理生育津贴时请提供女员工所在公司开具的休假证明原件并盖章;若男方为外企员工,且休30天晚育假,还需提供男员工所在公司开具的休假证明原件并盖章。
二、办理生育津贴需出具材料:
北京户口员工
1.北京市生育保险申领待遇职工登记表(生表一)原件一式两份
2.北京市参保职工生育津贴支付月报表(生表二)原件一式两份(注:单立户员工需提供)
注:i.大库员工只填写生表一,表头不填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且不需要加盖章,只有表格右下方加盖男方公章;
Ii.单立户员工填写生表一和生表二,表头填写所在公司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且加盖公司公章,表格右下方加盖男方公章;
Iii.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生表
一、生表二所填信息均不允许修改,请只填写员工的基本信息。
3.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4.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原件、复印件
5.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复印件
6.医院诊断证明书原件、复印件
7.员工及配偶第二代身份证(18位)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注:i.如无第二代身份证需提供一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复印件;
ii.身份证住址为集体户的,还需提供集体户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
非北京户口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员工
除需提供以上1-7条所提及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8.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原件、复印件(如配偶为北京户口且持北京生育服务证,可不提供
联系单)
9.北京工作居住证原件、复印件(需复印首页、本人信息页和变更页)
注:i.单立户人员 以上各复印件均需加盖公司公章,且加盖在有文字信息处;
ii.大库人员 办理津贴时需带上其所在公司的账户信息(包括开户名、开户行及账号);
iii.若女方为外企员工,办理生育津贴时请提供女员工所在公司开具的休假证明原件并盖章;若男方为外企员工,且休30天晚育假,还需提供男员工所在公司开具的休假证明原件并盖章。
三、计生津贴需出具材料:
北京户口员工
1.北京市生育保险申领待遇职工登记表(生表一)原件一式两份
2.北京市参保职工生育津贴支付月报表(生表二)原件一式两份(注:单立户员工需提供)
注:i.大库员工只填写生表一,表头不填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且不需要加盖章,右下方不用加盖男方公章;
Ii.单立户员工填写生表一和生表二,表头填写所在公司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且加盖公司公章,右下方不用加盖男方公章;
Iii.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生表
一、生表二所填信息均不允许修改,请只填写员工的基本信息。
3.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4.医院诊断证明书原件、复印件(诊断证明内容须有怀孕周数和流产方式,盖章有效)
5.员工及配偶第二代身份证(18位)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各复印在一张A4纸上)
注:i.如无第二代身份证需提供一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复印件
Ii.身份证住址为集体户的,还需提供集体户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
6.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原件、复印件(注:适用于引产,流产无需提供)
注:单立户员工以上各复印件均需加盖公司公章
非北京户口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员工
除上述1-6条所提及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7.北京工作居住证原件、复印件(需复印首页、本人信息页和变更页)
注:单立户员工以上各复印件均需加盖公司公章,且加盖在有文字信息处
四、围产、生育和计生费用报销:
除正常单据和以上证件的复印件外,还需提供蓝本复印件。
表格下载:《生表一》、《生表二》
附《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生育保险专用)》的办理流程:
A. 办理地点:
北京市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办理。
B. 办理时须提供的证明材料:
员工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一年期内有效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流动人口生育证明(外地生育服务证不行)、《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
注:为了方便您的办理,请您提前电话咨询所在街道的计生办。
一、相关说明:
1.自2009年6月1日起,参保职工分娩前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9个月的,其发生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如未连续缴满9个月将暂时不能通过社会保险机构申请生育津贴,但参保职工如能在分娩之月后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12个月的,职工的生育津贴仍可通过生育保险基金予以补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京人社办发[2009]54号)
2.没有«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的员工,需出示«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生育保险专用)»原件(办理流程如下所示)、«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和«外地生育服务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
3.生育津贴须在分娩后60天至120天之间申请办理
4.办理生育津贴、计生津贴的证件原件须在外企留存10个工作日
二、办理生育津贴需出具材料:
北京户口员工
1.北京市生育保险申领待遇职工登记表(生表一)原件一式两份
注:i.大库员工只填写生表一,表头不填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且不需要加盖章,只有表格右下方加盖男方公章;账号不填
Ii.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生表一所填信息均不允许修改,请只填写员工的基本信息。
2.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3.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原件、复印件
4.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复印件
5.医院诊断证明书原件、复印件
6.员工及配偶第二代身份证(18位)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注:i.如无第二代身份证需提供一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复印件;
Ii.身份证住址为集体户的,还需提供集体户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
非北京户口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员工除需提供以上1-6条所提及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7.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原件、复印件(如配偶为北京户口且持北京生育服务证,可不提供联系单)
8.北京工作居住证原件、复印件(需复印首页、本人信息页和变更页)
如果男方为外企员工,且休30天晚育假,还需男员工所在公司开具休假证明原件(盖章)
办理津贴时需带上其所在公司的账户信息(包括开户名、开户行及账号)
四、围产、生育和计生费用报销:除正常单据和以上证件的复印件外,还需提供蓝本复印件。
表格下载:«生表一»
附«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生育服务联系单(生育保险专用)»的办理流程:
A.办理地点:北京市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办理。
B.办理时须提供的证明材料:员工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一年期内有效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流动人口生育证明(外地生育服务证不行)、«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
对残疾人发放津贴是非常合理的 日期:[2012年2月21日]版次:[AA11]版名:[政情]稿源:[南方都市报]网友评论:条
南都讯 记者李拉 通讯员粤残宣 由省委组织部、省残联联合主办的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领导干部培训班昨日开班。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对广东省残疾人社会服务研究成果时提到,城镇残疾人的家庭人均收入仅为普通家庭的三成六,劳动年龄的城镇残疾人“在业”的只有1/3,16岁以上残疾人中还有2/3未享有社保。对此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表示,残疾人纳入保障体系必须优先保证,“十二五”期间还有加快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专项福利制度。据悉,目前广东省有540万残疾人,中科院的研究显示,广东省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从3.95%上升到5.86%。城镇残疾人的家庭人均收入仅为普通家庭的36%,农村则只有普通家庭的57%。
副省长刘昆表示,“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对残疾人加入保障体系必须优先保障,100%保障好”,刘昆强调,同时加快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辅助器具补贴等专项福利制度,“现在老年人都发放补贴了,对残疾人发放津贴是非常合理的”。
1 制度安排
1.1 责任机构与覆盖对象
联邦劳动健康社会事务部和各州政府是长期护理津贴制度的主要责任机构。前者承担着津贴的发放责任;而后者则具体落实包括扩大社区与机构护理服务的在内的系统化发展, 在保证最低服务可及性的同时将长期护理服务范围尽可能的扩展到所有的区域。此外, 联邦和各州政府还共同肩负着加强人员培训和改善工作条件等责任, 其目的在于确保有充足的人员来提供护理服务。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的受益对象, 首先应是一定程度失能的人, 而不论其是身体失能、感官失能还是精神失能;其次是需要不少于6个月及以上的个人护理服务, 且每个月的服务需求量不低于50个小时;最后是年龄限制要求在三岁以上, 且不考虑其经济状况和有无家庭援助。
1.2 资格评定与待遇给付
奥地利长期护理资格的评定标准, 是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s) 、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 (IADLs) 这两个国际通用的指标体系上建立起来的。ADLs评测那些影响个体自我照顾能力的功能状态的完好与否, 比如吃饭、洗澡、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等基本生活能力;IADLs评测那些影响个体生活的独立自主性的功能状态的完好与否, 比如做饭、吃药、洗衣、扫地、打电话、上街购物、乘坐交通工具等生活能力。据此, 该评定标准将失能程度划分为七个等级, 并相应换算为每月护理服务的需求量。那么, 申请者是否有资格获得津贴以及属于哪个相应的失能等级, 将最终由评审团队依照这个标准来进行筛选。
长期护理津贴待遇是根据失能等级每年分12次支付, 并获豁免缴税。这些受益者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长期护理服务都可以获得这笔津贴。然而, 受益者如果选择机构护理接受住院急症治疗四周以上的话, 长期护理护理津贴的给付将会终止。需要注意的是, 该津贴只能支付长期护理服务费用的一部分, 而不足以支付全部的成本费用。
1.3 筹资模式与资金筹措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的筹资采用的是“福利型模式”, 即政府将满足国民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作为自身的责任, 通过税收等方式筹措资金来解决相关费用问题。这种筹资模式, 在使人人都能公平地从中受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 这是因为其通过最少的财政预算来实现制度最大的普惠性。然而, 要达到制度的全民覆盖, 对任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税收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所以通过税收筹资需要同时考虑垂直公平和水平公平的问题。
在奥地利, 长期护理津贴的资金不像其他社会保险那样由专项基金提供, 而是完全来自于一般性税收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近年来奥地利医疗保险金的不断累加, 津贴支付护理服务费用不足的部分也相应得到了适当的补偿。可以说,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受益者的个人权益和费用预算并没有受到限制。
1.4 服务类型与服务提供
奥地利的长期护理服务类型, 主要分为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机构护理和家庭护理等。居家护理和日间护理属于社区护理服务的主要模式。需要强调的是, 机构护理是指由敬老院或护理院来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其优点是可为不同程度的失能者提供高密度技术的护理服务, 进而减轻家庭的照料压力;缺点则是容易发生虐待事件, 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等。
奥地利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者, 主要有家庭成员、个体劳动者和非政府组织等。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达成的协议规定州政府应提供满足最低需求标准的机构服务和社区服务, 因此长期护理服务的供应和发展主要是州政府的责任。具体来说, 各州政府首先通过调查进行需求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缩小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的计划方案, 最后执行方案以确保护理服务落实到位。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监督整个计划方案的有效执行, 联邦劳动健康社会事务部还要求受益者必须定期向相关政府机构报告其津贴的使用情况。
2 实施效果
2.1 受益人口
从奥地利劳动健康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奥地利卫生报告 (2009) 》可以看出:截至2007年, 奥地利有超过40万人依法获得了享受长期护理津贴的资格, 受益者人数约占当年总人口数的4.9%。在这些受益者中, 80岁以上的人约占48%, 61-80岁的人约占34%, 41-60岁的人约占11%, 40岁以下的人约占7%。总结这些数字可以看出, 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受益者达到了82%, 这就说明该津贴制度更加倾向于照顾那些处在较高失能等级的人群。
到了2009年,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受益者人数达到了43.5万人, 占到总人口的5.3%。这其中约3%的人选择在家中接受非正式护理, 约1.4%的人选择在家中接受正式护理, 而约0.9%的人选择在机构接受正式护理。
2.2 费用支出
1994年制度开始实施, 当年的长期护理津贴支出约为12亿欧元, 约占当时GDP的0.73%。到了1998年, 长期护理津贴支出费用接近13亿欧元, 占到当时GDP的0.67%, 而当年奥地利总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约占GDP的10%;进入新世纪2004年的长期护理津贴支出接近15亿欧元, 占到当时GDP的0.64%, 而当年奥地利总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约占GDP的10.4%;到了2009年的长期护理津贴支出费用更是超过了19亿欧元, 约占当时GDP的0.71%, 而奥地利此时总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约占GDP的11%。
总的来说, 奥地利政府平均每年安排长期护理津贴的支出费用约占GDP的0.67%, 而总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平均每年约占GDP的10%。可以说,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的支出费用尽管占GDP的比例不大, 但对总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的替代率却不可忽视。
2.3 护理就业
近年来, 奥地利正式的护理人员与非正式的护理人员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且非正式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已经远多于正式的护理人员的数量。截至2004年, 正式与非正式的护理人员分别约为1万和4万, 其中约2.9万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全职的长期护理服务。还应看到, 奥地利外籍护理人员的数量亦在不断的增长, 且大多是来自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等邻国的中年女性。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 (2010) 》显示:在2000-2009年间, 奥地利劳动力市场上参与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人员达到了5.4万人, 即平均每千人有约6.6人提供护理服务。
2.4 护理服务
(1) 护理服务的提供。
在奥地利, 以住院、门诊等方式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具体而周到, 不仅发挥了服务的整合效用, 而且还由此形成良性的模式供给。需求者根据自身情况, 不但可以选择由私立非营利部门、公立及私立医院提供的住院护理服务, 还可以选择由医院的门诊部门、门诊诊所及私人执业的个体医生提供的门诊护理服务。
(2) 护理服务的设施。
在规划长期护理服务的设施建设方面, 奥地利政府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定, 既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经济、人口、面积等情况, 又具体明确相关设备的配置要求。根据OECD数据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 奥地利拥有用于长期护理服务的床位近5.7万张, 即提供给每千人的床位约为6.8张。
(3) 整体的护理服务。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 奥地利长期护理也由传统型护理模式向现代型护理模式转变, 并逐渐拥有了一个以素养高、技术精为前提的先进的整体护理。同时, 这个以需求为导向的整体护理服务包含以下内容:精心护理生活、创造温馨环境, 重视全面护理、减少病人疼痛, 强调心理护理、消除心理障碍, 着重康复护理、防止疾病复发。
2.5 生命质量
随着长期护理津贴制度的实施, 奥地利人的生命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见图1) , 其男性、总体、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在1994年分别为73、76、80, 2000年则为75、78、82, 到了2009年增至77、80、8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http://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
DYN.LE00.IN/countries/-XS?display=default[EB/OL].2013-04-18.
3 改革措施
奥地利长期护理津贴制度, 采取了一个对提供实物服务不承担直接责任的完整的现金策略。因此, 在该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减轻家庭护理人员的负担。
(1) 消除区域差异, 实现服务更多供给。
由于奥地利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当大, 所以尽管政府明确提供长期护理津贴的目标是通过扩展社区服务为家庭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援助, 但是这一目标却不能在全部地区得以实现。为了能够最终达成目标, 奥地利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又签署了一份长期护理补充协议, 这份协议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目标, 各州需按要求提交适合州情的合理的计划, 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实现全范围的护理服务供给, 以期消除逐渐现实存在的差距。
(2) 提供服务咨询, 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家庭护理, 主张让老年人能够留在家中并继续享受亲情的温暖, 但是往往会造成护理服务的重担落在了某个没有受过专门医护训练的家庭成员身上。在实施长期护理津贴制度的过程中, 奥地利政府部门通过考察就发现:承担家庭护理服务的主要照料者, 大多确实缺乏基本信息和专业知识, 而且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紧张的焦虑情绪。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奥地利政府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为那些承担家庭护理的照料者提供咨询服务以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
(3) 支付养老保费, 改善护理人员状况。
在奥地利, 由于缺乏可供选择的实物服务选项, 所以亲属往往出于家庭需要提供护理服务。奥地利约有四分之一不到退休年龄的照料者, 因为不是正式雇用的人是无法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的, 所以照顾亲属对他们本身的就业和保障影响非常大, 进而这些提供护理服务的亲属的就业权利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了改善那些照顾失能程度在最高三个级别的亲属或是因照顾亲属干脆放弃就业的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 联邦政府采取举措以略低的保险费率持续支付他们的养老保险金。
10月23日,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解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这是继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之后,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向养老服务业的又一重要政策。
宁夏模式推广全国22省区
据了解,除了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外,宁夏是全国第一个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的省区。在2009年5月9日,宁夏高龄津贴制度正式实施。当年6月,宁夏城乡3万余名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领到津贴。如今宁夏80岁至89周岁城市高龄低收入老年人为每人每月300元,农村为每人每月150元。
2009年9月,民政部开始推广高龄津贴,提出三个标准(全省统一发文、80岁以上、按月发放)。5年过去了,目前已有1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高龄津贴政策,22个省(区、市)出台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青岛率先探索试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高龄津贴哪省强
不过,各地高龄津贴制度在年龄分级、获取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各省市自治区大部分在年龄段层级设定上分为“80至89周岁”、“90至99周岁”和“100周岁以上”3个级别,津贴额度有所不同,而享受津贴的人群条件也各有不同。
比如“80至89周岁”这一层级,以宁夏、北京、黑龙江比较高。其中,北京规定每月给80至89周岁的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发放100元居家养老服务券,黑龙江则给低收入(含低保)老年人每月发放100元现金。
在“90至99周岁”这一层级,宁夏规定90周岁以上城乡高龄低收入老年人为每人每月350元。而大连市在今年给全市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份大红包,高龄津贴标准提升1倍,达到200元。
对于百岁老人,宁夏、上海、江苏和吉林发放津贴比较慷慨,均为每月300元或每月不低于300元。北京、陕西等省市为每月200元。目前,天津市百岁老人高龄津贴整体水平为全国最高,有的区已经达到每月2000元,最低的区也有每月800元。
除了各省标准不同,一个省内发放标准不统一,发放方法也不统一。如有的地方门槛高,农村老人“够不着”;有的地方未普惠,只有低收入者才能沾光。有的省虽然统一发文,为80岁以上发放高龄津贴,但是没有按月发,他们的做法是一年给80岁以上老人一部分钱。这样做的弊端是,“等钱发到手,老人可能不在人世了。”
民政部的官员曾透露,关于发放高龄津贴的“三统一”问题,民政部起草了很多个文件,但在全国推广的进展一直不太理想。
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根据全国老龄办2009年公布的数据,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2600万。另有2010年全国老龄办的一份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月均养老金74元,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虽然近几年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还缺乏制度性保障。
2013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发放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福利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将有效缓解部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内涵丰富、衔接紧密的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类型日益丰富,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为此,有养老专家指出,之前的高龄津贴不能认为是“高龄保障”,津贴保障就是要对生活的质量有所承诺,各省落实够80岁就给30块钱一个月。生活的好与坏,30块钱并不能保障,只是给的零花钱。这种尊老行为,谈不上保障,算福利范畴。
对贫困老人、失能老人、农村老人,则更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应当把解决好失能老人、贫困老人买米买药、有钱看病、有人赡养照顾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问题放在首位,先解决老年人“活”的问题,有条件的话再解决“活得好”的问题。
对此不少专家呼吁明确补贴资格,分级进行补贴。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安康捷认为,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共和国的一代人,他们中很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退休工资,即使有,退休工资也很低。对于这些生活困难、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老人,政府除了其他补贴,还应该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级补贴,或者按困难程度分级补贴,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玲则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两个年轻人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无力无暇应对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应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监测显示,广州昨天晴到多云,阳光强烈,最高气温33℃~36℃,较前天上升1℃左右。广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罗聪介绍,今年5月份以来,广州(以全市5个国家观测站为参考)的平均气温为26.1℃,较常年平均略偏高0 .5℃,而降雨比常年略偏少一成。
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规定,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根据规定,广东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对因事假、工伤等因素导致不能正常出勤的,可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每人每天6.9元。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按照规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需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劳动者可以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相关单位将面临《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所规定的处罚,即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炎热的天气又到了,为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企业要给职工发放高温补贴。那么在广东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发?大家清楚吗?下面是聘才小编整理的不知道就赶紧阅读下文看看吧!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
《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明确提出: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联合出台《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温津贴发放的额度:每年的6-10月,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标准为150元/月。该办法明确,不论室内室外,符合条件的都可以领取高温津贴。需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符合高温津贴发放条件的用人单位需发放150元/月的高温津贴,对于不正常出勤等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人员,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6.9元。
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且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
【拓展阅读】
哪些人群可领高温补贴?
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前者一般包括建筑工人、交警巡警、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人员、仓库搬运工等;后者一般炼钢工人、机械铸造工人等,具体需要看工作场所的温度。像一些工厂的铁皮厂房,里面若温度超过33℃,也应发放高温补贴。
如果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是否应发放高温补贴存争议,则可申请劳动仲裁,同时“谁主张谁举证”。
中暑可算工伤 防暑降温饮料与高温补贴不互抵
“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同时防暑降温饮料也不得冲抵高温补贴。”据介绍,用人单位必须按要求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物品和高温补贴,仅仅只提供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或绿豆汤、凉茶等防暑饮品是不能代替高温补贴的。
“高温补贴必须在工资以外额外支付。”据介绍,如果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名义上发放了高温补贴,却将高温补贴计入最低工资标准,此行为侵害了职工合法利益。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请及时向劳监部门投诉。
此外,在高温下工作中暑了也算工伤,职工因中暑等工伤进行治疗期间,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工资及相应津贴。如出现企业拒不支付中暑治疗费用、工资等情况,职工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什么样的天气算高温天气?
根据四部委联合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都算高温天气。如果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而且,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根据xxx市人社局《关于切实做好自行出台政策发放工资津贴补贴问题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x人社密电〔20××〕2号)文件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自行出台政策发放工资津贴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办发电〔20××〕20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禁自行出台政策发放工资津贴补贴的通知》(x委办发电〔20××〕15号)文件精神,我镇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机关单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自查自纠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为确保此次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开展,我镇对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家要求的高度上,同时从财政所、财政中心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自查小组,对单位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发放各种补贴、奖金的.行为进行清理和自查,明确了责任要求,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依法依规,严格执行
根据文件精神,我镇认真对照规范工作总体要求,于20××年5月25日至5月26日对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在自检自查工作中,没有违反规范津贴补贴各项规定,并做到了应归并的项目一律归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一)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情况。
经查,我镇始终严格规范,除了按中央和国务院明确规定正常发放的津贴补贴外,没有自行新设津贴、补贴、奖金项目;没有自行提高其他津贴补贴标准;没有扩大津贴补贴发放范围;没有自行扩大有关经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福利;从未发放过有价证券和实物。
(二)其它情况。
经过自查我镇不存在违规设立“小金库”的行为,津贴补贴项目归并及各职级标准执行情况,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津补贴通过财政拨款所得,按规定程序实行工资以银行卡方式发放到职工个人,其中的依法代扣项目为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和医疗保险金三项。
三、提高认识,确保长效
我镇在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上,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规范津贴补贴的各项政策,杜绝了利用公用经费、“小金库”资金发放津贴、补贴、奖金、福利等现象,取消了以各种名目滥发奖励性补贴、通讯补贴和节日补贴。
通过此次规范津贴补贴自检自查工作,我镇进一步深刻领会了严肃纪律确保机关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精神和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严肃财经纪律,巩固现有规范津贴补贴工作成果,确保津贴补贴规范长效有序,并将单位津贴补贴工作机制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镇务公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财务支出公开上墙,接受单位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创造条件,确保规范工作继续顺利向前。
xxx县xxx镇人民政府
亲爱的读者,请你先试着回答两个问题:
1.同时购买多家保险公司的险种,出险后,保险金应由多家保险公司分摊还是各自支付?
2.如果理赔要求得不到保险公司及时、明确的答复,投保人怎样做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点评:东南大学医疗保险系主任 张 晓
1.商业保险中有个分摊原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重复赔偿;另一方面,通过坚持保险公司之间按比例分摊被保险人的损失,以维护社会公平原则。如果秦某在A、B保险公司购买的都是费用补偿型保险,那么A、B保险公司会按收取的保费情况确定各自支付的保险金比例,也就是说秦某的保险金将由两家保险公司分摊支付。但是本案中,秦某在A、B两家保险公司所购险种不一样,一个是费用补偿型的,一个是津贴给付型的,因此秦某要求A保险公司支付住院津贴的请求与分摊原则不冲突,A保险公司应支付秦某住院津贴。当然,如果A保险公司的保单中将此种情况明确列为除外责任,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 小刘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考虑, 可是没有办法啊, 班主任工作不好安排, 她又年轻, 还有能力, 我们就只能硬性指派了。”该校王校长说, “当不当班主任全凭教师们的觉悟, 没有相应的鼓励刺激手段, 谁都不愿意干, 我们也难啊。”
到底难在哪儿呢?王校长说, “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是班主任津贴太少了!每月12元的班主任津贴, 与班主任实际付出的劳动根本不成正比, 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当班主任, 我们校长也很‘囧’。”小刘老师也说, 有时候遇到班里有急事, 12元钱都不够来回打车的。
记者了解到, 在吉林, 大多数中小学都存在这样的状况。班主任与其他教师工资报酬上的区别只在于这12元的班主任津贴, 班主任的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 每当安排新一轮班主任工作的时候, 也是校长压力最大的时候。“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时不时还要加点‘铁腕’手段, 好在大多数教师最终还是很支持的, 他们都是师德高尚的好教师。”说到这儿, 王校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位在县城实验小学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葛老师说:“班主任的工作量要比别的老师多得多, 每人要教语文、数学两门课, 除了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要育人, 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来思考, 如何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葛老师认为提高班主任津贴是理所应当的。
孙老师是一所镇中心校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 由于学校校车少, 需要分两批来接孩子上学, 第一批孩子不到6点半就到校了, 作为班主任的孙老师需要赶在学生到校前来到教室。“每天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像一把匕首一样悬在我的头顶。”孙老师说, 这种无形的压力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为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很多学校也是煞费苦心。一所中心校校长告诉记者, 学校每年将自己的学农基地承包出去一部分, 再加上省下来的部分教育经费来为班主任象征性地发放点补贴, 班级人数在10人以下的6元, 10人以上每生加1元, 一位带40个学生的班主任每月能拿到36元的津贴。该校大概有800多名学生, 每年需要额外支出班主任补贴8000—10000元。“对于班主任来说, 这点经济上的补贴微不足道, 但让班主任感受更多的还是校方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这位校长说。
8000—10000元, 是一所中心校苦心积攒出的全校班主任一年的补贴, 而在少数名校, 这个数额只是一位班主任一年的津贴。名校办学经费充足, 为了吸引优秀教师, 开出的条件丰厚诱人。每年中考结束, 长春市外县的一位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都非常忙, 一个暑期, 他要三番五次地给那些打算去长春名校任教的优秀教师做思想工作。“到省会的名校任教, 仅班主任津贴就可以达到每月1000元甚至更多, 和在这里的12元钱怎么能比?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都外流了, 长此下去, 何谈教育均衡?”这位科长非常担忧。
【津贴】推荐阅读:
高温津贴方案07-08
岗位津贴申请报告12-10
规范津贴补贴发放规定06-22
岗位津贴调研报告10-03
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10-17
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06-15
关于公布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10-14
公司地质勘查野外工作津贴管理办法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