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通用8篇)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8月9日,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书记李刚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高水平的认识、高强度的工作,主动务实的作为,推动“两化”大突破、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出席会议。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巴中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巴中而言,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包含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一是“加快”,二是“新型”,三是“互动”,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结合的。要着眼于“快”,做大工业总量和城市规模;要立足于“好”,按照“新型”、“互动”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约节约、民生优先,更加注重“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协调发展;要着力于“跨越”,利用后发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高端切入、高端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我们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就要在工业上实现突破,将抓发展“第一要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城镇化是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必须加快推进,实现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深刻变革。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头脑,从思想、行动到制度上做好充分准备,破除一切思想桎梏、制度壁垒、能力缺陷,大力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和信心,主动适应发展形势,积极争取发展先机,努力开创巴中“两化”互动发展的新局面。
李刚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十二五”末形成工业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撑格局,加快从传统农业市向新型工业市转变。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在工业招商上有大突破,围绕重点产业和产品,强化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要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在促进工业集聚集约上有大进展,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科学规划定位,积极推进多形式的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园区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要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为抓手,在工业经济实力上有大提升,围绕巴中优势资源,做好资源大开发大转化文章,推动资源项目化、资源资本化,立足巴中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对我市已有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要抓重要产品,梳理一批有市场前景、有知名度的拳头产品,积极打造成高端产品,支持拓展市场、壮大产业、培育品牌,增强巴中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注重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树立“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观念,加强落后工业技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李刚要求,要加快推进巴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定位要符合巴中区域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生态特征,彰显巴中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适应时代潮流,体现“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型城市核心理念。要拉大城市框架,城市的拓展、新城的建设要围绕交通条件和产业发展来进行,加快构建市域城市主骨架。各县(区)要拓展新区,拉大城市框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区集聚,形成巴中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不断提升城镇品质,深入开展“五治三化”,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模范环保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目的地“五创联动”为抓手,市、县城市每年打造几条特色街区,各县(区)每年抓好重点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已建的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新建的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融资”,开门搞城建,吸引民间资本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李刚要求,要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持“三同步、三聚集、三统筹”思路,在推进上同步定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方向上企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业主聚集、农民向城镇聚集,在保障上区域统筹、产业统筹、管理统筹,实现“两化”互动发展。要以城乡一体的全域规划为引领,坚持“全域巴中”理念,综合考量人口增长、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环境承载等重要因素,合理确定市域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按照“基础先行、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要求,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要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坚持园城结合、产城融合,科学布局建设一批园区,并把各类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要处理好工业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在城镇建设规划中,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工业发展规划中,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四级城镇体系聚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实现巴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切实解决好土地、资金、人力资源要素问题。要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扩权放活”,充分激发基层基础发展活力,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李刚要求,要为加快推进“两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必须围绕新的发展要求,在新理念、新活力、新作风、新能力上掀起一场深刻革命。要增强学习能力,引导干部自觉加强对现代工业、城建、金融、科技和国际化知识的学习,围绕新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加快“两化”工作的需要。要提高创造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闯敢干、开拓创新、攻坚破难。要强化执行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践行“四个特别”,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李刚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创新实干、攻坚克难的过程。全市上下要不断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为实现“两化”互动发展的大突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巴中而努力奋斗!
周喜安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在下半年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要科学规划,做到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相互支撑;要联动推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带动新型城镇化,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要强化保障。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投资额度和时序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切实搞好项目储备,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为“两化”互动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基础工作,夯实发展载体;创新招商方式,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瞄准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互动,点对点登门促进,提高引资实效;突出招大引强,以大带小,延链配套,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做好物价稳定工作。五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周喜安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目标找差距,增添措施抓落实。同时要严格督查,努力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早竣工、早见效,努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县(区)、巴中经济开发区、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关键词: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联动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两个轮子,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发展动力,城市化则是靠工业化为基本支撑。二者不协调,就会产生矛盾,制约现代化发展。联动发展就是要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得到同步发展。
1. 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75.1亿元,是2005年的2.8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90.29亿元,是2005年的3.84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5%,比2005年提高5.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1%,比2005年提高18.9%。2006-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快6.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快2.3%。工业结构稳步调整。2010年已形成机械、食品、石化、有色、轻工、建材、冶金等7个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占规模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而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20 10年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 8 8 5.0 0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1.3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工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590户,过10亿元企业134户,过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2户,华菱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中联重科、三一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由2005年的6699家增加到2009年的12307家,实现增加值3403.89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工业“两型化”发展积极推进。2006-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了4.38%、7.99%、11.84%和13.69%,2009年全省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445.60万元,是2007年的1.43倍。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日渐深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中普遍使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流程控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大多采用ERP、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工业生产经营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铺开。
2. 湖南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一般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通过分析这一指标,可以把湖南城市化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2.1 缓慢起步阶段(1977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前,湖南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率相应较低。1949年,湖南城市化率仅为7.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4%。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的城市化是通过国家工业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的,但由于湖南不是国家工业布局的重点地区,全省城市化步伐依然较慢。1977年湖南城市化率为10.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7%,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近30年里,湖南城市化率仅提高了3.08%,年均提高0.11%,低于同期全国年均提高0.26%的水平。
2.2 稳定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9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湖南城市化稳定较快发展,从1978年到1999年,湖南城镇人口增加1162.79万人,城市化率提高15.41%,年均提高0.7%,但仍落后于全国年均提高0.78%的水平。
2.3 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有力推动下步伐明显加快,在2000年城市化率达到29.75%后,近几年以年均1.76%的速度加快提高,快于全国年均提高1.27%的平均水平。2010年湖南城市化率达43.3%,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到4.2%。
3. 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 因此,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然而,从总体来看,湖南的产业发展水平并不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有效推进。
3.2 资源、环境的制约。
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是湖南自然资源的基本省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湖南资源短缺的危机已初步凸显,并且由于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已影响了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将日益突出。
3.3 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引擎”,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从湖南的实际来看,突出地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全民信息意识薄弱等问题,这将势必制约新型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4. 湖南新型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不顺。
多年来,政府将这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降为建设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建设系统设置五花八门,体制不顺,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城市化建设。经过前几年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省许多城市变大了,但管理水平跟不上,许多城市现在是几级政府、众多部门抓管理,但一到具体事务,特别是一出现矛盾和问题,就很难找到事权主体、责任主体。
4.2 普遍缺乏个性特色。
全省各地对城市的建设,偏重于道路交通和房屋建设,追逐于“摊大”、“求全”。城市发展理念滞后,导致不论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以及重要的乡镇,无论在城市建设、城市包装,还是在城市色彩、城市文化上普遍缺乏个性,缺乏魅力。
4.3 政策支持与配套不到位。
城乡户籍分割的问题长期存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土地征用制度亟待改革与完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任重道远,行政区域管理改革滞后等等。
5. 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工业化创新驱动力。
一是营造“发展只有靠创新”的社会氛围。必须建立严格管理的市场,法制严明、竞争公平的社会,才能引导和“逼迫”经济主体自觉走创新之路。二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投入、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创新主体能力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积极实行需求激励。三是抓好一批重点创新工程的突破。力争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以及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5.2 不懈夯实发展基础。
硬件方面,加强能源、资源等基础性产业发展,提高保障能力。加强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发展“两型”园区和生态园区,打造高水准的产业承载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软件方面,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建设决策民主、管理科学、服务高效、廉洁威重的政府。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更大范围普及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比重,尤其要重视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6. 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领导,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湖南的新型城市化,要在加强领导、发挥政府的作用方面,在加强规划、科学引导方面,在完善政策、综合配套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6.2 遵循规律,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城市发展,它追求的是城市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遵循着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6.3 改革创新,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科学跨越发展。
科学跨越发展,就是要立足于以“两型”促进“两新”,以“两新”带动“两型”。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湖南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布局全省新型城市化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一个市州也不能四面出击,同时做许多事情,加强区域协作很必要,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7. 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7.1 坚持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已从传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对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特征。城市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分化出新兴产业,以经济繁荣来实现其规模的扩张,促进其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逐渐合理提升为高一层次的城市。根据湖南省的优势产业专业门类,集中优势企业确定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成为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带动新型城市化建设,又反助力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成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7.2 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道路。
根据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居民宜居和普遍就业的要求,城市规模不应盲目追求向特大型城市发展,而应采取城乡一体化模式,形成城乡统筹兼顾功能的区域性城市化发展。
7.3 坚持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并举建设与发展道路。
新型城市化要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包括高技术、新知识的信息咨询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包括劳动力密集的生活性服务行业。要重点发展商业连锁、物流配送、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运输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农业服务业等等。强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再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居民创造就业普及和安居乐业的需要,这将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出现实实在在的联动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罗波阳, 罗黎平.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J].研究参考, 2008, (55)
[2]周少华.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J].湖湘论坛, 2008, (4)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生产要素和工业产出品的科技含量高,更多地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 资本,尽量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低 级的传统工业品提升到更高级的创新工业品。要求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做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其综合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以技术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 利润率。要使负面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做到生态破坏小、环境污染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在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尽量把 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概括起来,就是降低 社会总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这也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江小涓研究员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新”,是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具体说,有四 个方面的新意。
一新,这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 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 颐峭耆梢栽诠ひ祷?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甚至能够使制鞋这样的传统产业也变得面貌一新。江苏森达 集团在国内皮鞋业第一家建成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董事长朱相桂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 小批量的订单,森达不敢接,担心成本太高;如今有了这个系统,哪怕是一双鞋的订单我们 也能接。因为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系统就会自动设计出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成本并不比大批 量高多少!”
二新,这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 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 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 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三新,这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出现了失业问题。中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是要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个国情,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充分利用工 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着眼于扩大就业。中国过去的工业化是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 主导,并且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工业发展对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分 有限。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作为一个地处偏远的以农业为主的团场,要实现工业化是我团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任务,加快推进我团工业化,对于拓展工业增长空间,推动工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团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同时,积极探索应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走出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团实际情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所属的工业企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兵团“1+8”文件,鉴于我团工业企业都属于小型工业企业的状况,结合我团大农业的特点,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改造。
——二00四年对生物有机肥厂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二00五年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量达1500吨,二00六年力争达到2000吨。
——以金牧草业为重点建成优质苜蓿基地,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支农产业体系。
——支持现有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着力提升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以技术改造和开发创新为手段,使现有企业充
分发挥效益,如金牧草业、生物有机肥厂等,满负荷进行生产,真正做到达产达效,使之成为***工业企业的笼头企业
——十分注重招商引资工作,并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好机遇下,引进一些小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开发建材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建材业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建材业的市场,增强建材业的实力。
2006年4月从石河子引进U型防渗板厂,投资60万元,年产量50万块,年产值500万元,位于***预制厂内,现已建成,属私营企业,二00六年已投入生产,并在我团四连9支12斗已成功地铺设一条U型板防渗渠,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为在我师全面推广U型渠奠定了基础。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将我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活动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情况现状
(一)新型工业化发展日新月异,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引进了健鹰纺织、星河煤焦化、天娇红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落户新和;累计投资2.08亿元,完成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及绿化、硬化、亮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油气开发取得新进展。主动对接国家、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累计投资15.88亿元,实施重大项目117个;英买里气田群开发扎实推进,累计布油、气井111口,开采凝析油加原油254.39万吨、天然气86.44亿立方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个体工商户由2837户增加到3049户,私营企业由79家增加到390家;“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收入由458.48万元增加到1790万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428万美元。财政金融工作稳步推进,政府采购规范有序,顺利完成种业总公司和棉花公司2家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信用创建工程成效显著。环
境保护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面启动节能灯、油改气、煤改气、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72吨标准煤/万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四年前下降6.7%和38.8%,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共胜。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完成各类编制规划建设项目356个;城市生活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进展顺利;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商住小区6个,廉租住房2046套,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5平方米;集中供热、供排水、天然气入户等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城市供排水二期和工业园区排水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城区集中供热率达64%、供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5%,天然气入户5500户,普及率达30%;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率提高到32%,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到187公顷。
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下一步打算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强化产业聚集,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坚持以“项目兴园、园区兴工、工业兴县”的发展理念,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一园两区”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投资吸引力,提升承载能力。
2、突出项目带动,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思想,抓住新一轮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大企业、大项目,坚持项目带动,加快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3、大举招商引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采取“一企一策”措施,重点引进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做深做细具体招商项目的研究、分析、策划、环评等前期工作,主动上门推介,承接产业转移,主攻棉纺、农副产品加工、油气化工、煤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项目;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循环经济项目落户新和。
4、优化投资环境,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5、强化三产开发,大力培育县域经济新亮点。以文化旅游、历史遗迹、农家乐为主线,重点发挥“班超府治、汉唐重镇、龟兹故里”品牌效应,认真抓好商贸、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6、搞好节能减排,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实现全社会各行业节能降耗。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严把环评审批关,完善评估审查制度和利益导向机制,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效益型工业,努力做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增产不增污。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全面完成地区下达的减排任务。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和乡(镇)周转房建设力度,完善房地产市场
宏观调控;加快便民服务中心、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依其艾日克河和托克苏景观河;推进城市道路、供水、排污管网、生活垃圾处理场等改扩建工程,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做好行政区、县城进出口等重点区域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手段,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促进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向农村延伸。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构建一批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的现代化村镇。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城市供水率和燃气普及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污水处理率达到90%,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城镇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设廉租房1298套、棚户区改造2588套、公共租赁房1000套。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多年来没有工业的支持,财政财力较为薄弱。目前,在国家、自治区下达的很多项目资金的配套上,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大,县财政筹备配套资金较为困难。
建议:上级部门考虑我县实际,在考虑项目资金来源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整体推出,致使农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信贷支持功能萎缩,由于金融机构性质所定,新和的金融供给主要依赖于农
村信用社的贷款增长、县域经济的部分领域成为金融支持的盲点。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逐年增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但信贷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建议:上级部门改善我县金融投资的环境,恢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金融网点,逐渐缓解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作为一项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化维稳各项基础工作,提高政法系统装备水平,严防和严打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议:上级部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奖励基金,出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优待政策,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四)科技、卫生、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入与流出比例不协调、企业“会管理、懂经营”的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障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议:上级部门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区外高等学府为边远地区县(市)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结合边远地区县(市)的实际情况,从自治区相关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2—3年,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边远地区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发挥河南对口支援城市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卫生、教育、科技等行业的支持力度。
(五)科教文卫、广播电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不符合8度设防区的要求,办公设备也陈旧老化,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作的需要。交通、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待加固和新建,与新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差距很大。
县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这次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业经济工作,深化认识,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努力实现工业倍增和“十二五”发展构想,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下,县委田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的再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我县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以来,县委、政府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但通过强化监测分析、落实政策扶持等措施,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回升。纵观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四大特点、具有四大优势、面临五大问题。
四大特点:
二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实施“放水养鱼”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2097人,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5%;非公企业上缴税金8791万元,同比增长33.3%。
四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城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加快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开放活县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7个,协议引资3.85亿元。
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独特。位于川结合部,具有地处攀西经济圈腹心、连接中经济圈、参与经济带分工与合作的良好区位优势。随着巧蒙公路的建成通车,出川入大通道上的结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县具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热区资源。、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1.9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9.6万千瓦;辖区内已发现矿种35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8种,铅、锌、铜、硅石、稀土、石膏、石灰石等矿种品位高、储量大;以大药山地区中药材为主的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开发潜力足;蚕丝、反季蔬菜、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四是拥有两张“名片”。随着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升格和巨型水电站的即将开工,的知名度将大大提高。特别是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更多更强的商家入巧投资。
五大问题:
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全县工业结构“一少、两多、三小、四低”的现象突出。“一少”:即骨干企业少。目前,全县703户工业企业(个体工业企业670户)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0户,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产值超亿元的只有1户。“两多”:即企业分散经营多、小企业多。“三小”:即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市场容量小。“四低”: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对财政贡献率低。同时,我县的工业品主要以矿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外部环境形势严竣,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对我县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将更加严峻,而且在较短时期内可能难以发生根本性好转,工业品市场持续低迷,铅锌等重点工业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部分企业减停产状况还将持续;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重点项目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时间,使得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五是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目前,还有少数乡镇和部门的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在行动上还没有参与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中去: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勇于拼搏的意识;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形势判断不准,缺乏大胆实践的信心;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迟迟找不到切入点;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环境建设重视不够,破坏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面对我县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全县上下务必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理念不动摇,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合力攻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
二、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优化环境,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科技,扩大招商,推动民营,壮大四大产业(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突破48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
二是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矿冶、水电、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白鹤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户。
三是工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年下降20%以上;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水平、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全市同期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要抓好白鹤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于今年内完成白鹤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扩容、提质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需求,使园区基础设施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适应,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协调,与入园落户项目相配套。二是科学引导企业入驻园区。要大力优化工业园区建设软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要降低门槛吸引投资,鼓励新项目、新企业向园区集中,壮大园区实力。三是抓管理和服务。要立足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企业服务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同时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强化政策和服务措施的落实,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精心构建“服务高地”。四是增强园区效应。要谋划好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引导同类产品企业的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群,凸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孵化区、招商引资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发展带动区的作用,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的特色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抓项目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抓项目储备。要把项目储备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特色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局、经贸局要根据我县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实情,结合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省、市为落实这一政策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县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可研力度,强化包装推介,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二是抓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县经贸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督促投资方抓紧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防止签而不建,圈占资源的现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三是抓建设进度。要加大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的落实,亲自深入企业帮助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做好表率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也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关心、过问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今年,要重点督促昊龙集团建材有限公司加快100万吨水泥厂建设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加强与大唐国际集团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在今年内完成风力电站的核准工作。支持、督促文家河四级电站、河玉电站、硫磺洞电站、荞麦地河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三)抓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实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是弥补县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足,开发县内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实现两个转变,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要转变招商理念。要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立县”的理念,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现状,对照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断点,寻找产业衔接,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工业项目招商、选商力度,更加注重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二要转变招商方式。要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把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转化为促进我县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主动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衔接,使其向我县进行资产转移。二是要突出招商重点,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要把招商重点放在招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来,把引进高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引进资本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完善机制,为对外开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对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加大对全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跟踪和协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招商引资形势分析会,确定阶段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配套联动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员,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强化合力促开放的良好格局。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到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风拖拉、推诿扯皮的,坚决予以问责。同时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并纳入争先创优考核。
(四)抓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全面协调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矿冶、水电、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发展矿冶业。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勘查力度,摸清家底,为实施全面开发奠定基础。以铅锌开发为先导,带动铜、硅石、稀土、电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茂租、东坪、老店、小河、新店为重点的铅锌采选基地;建设马树、老店为重点的铜选基地;建设药山电石生产基地。加大矿业企业技改扩建步伐,促进传统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大做强水电产业。以电站和天花板、陡滩口、黄桷树电站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大全县水能资源的调查、普查力度,加快中小水电项目的立项报批,确保早日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加强指导和服务,督促已签约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三是扶持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以镇为中心,以茧丝加工为先导,辐射带动蔗糖、萝卜、中药材、蔬菜、林果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食品有限公司、丝绸公司、大药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齐昌畜禽屠宰有限公司为重点,加强协调管理,巩固发展好制糖、缫丝、马铃薯深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充分依托热区资源,扶持发展与反季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规模效应。四是改造提升建筑建材业。以电站建设为契机,加快100万吨水泥生产线技改扩建步伐,力争在明年建成投产,带动砂石、新型墙材、花岗石材的开发;建设水泥建材基地、药山花岗石材基地、蒙姑新型墙材开发基地。
(五)抓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县经贸局、环保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严格“一票否决制”。要盯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依法关闭长期整改仍不达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着力抓好各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六)抓资源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本地深加工和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要从治乱、治散、治本入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以有偿使用为重点,以矿权管理为主线,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一实施、市场运作、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鼓励企业有序地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扶优扶强矿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要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进一步完善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法,实行资源有序、有限、有偿开发,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
三、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搞活了也还会死,重组了还会破,引了资也难见效,招了商也会跑。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方式要从侧重于行政审批转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加强监管;工作方法要从侧重于事前审查转向信息引导和事后监督;工作重点要从抓具体事务转向想大事、抓大事,当好参谋助手上来,切实为工业发展服好务。
(一)在统一认识上下工夫,高度重视工业。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精力重点投放、工作力量重点摆布、人力物力重点倾斜,把抓工业的侧重点放在抓环境营造、抓工业项目、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毫不动摇地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强化忧患意识,客观地认识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全国、全省、全市竞相发展的严峻态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挑战,迎头赶上;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看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
(二)在转变观念上下工夫,努力创新服务。
政府仅能营造环境,提供平台,要实现本次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来支撑,走企业带动、项目促动的路子。为此,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意识,善待企业,抓好项目,为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搞好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要营造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项目建设。
(三)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多方共同参与。
工业是经济的主体,财富的源泉,抓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县”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县委、政府在支持工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县工业发展中来,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工业发展,真正形成全县上下思工业、议工业、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四)在协调配合上下工夫,形成强大合力。
上项目、办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财政实力弱,资金、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上任何项目都很不容易,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特别是对投资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要讲不能办、不好办,而是要讲怎么办、马上办、尽力办,为投资者提供超前、高效、优质的服务,把服务工作贯穿到工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对重点企业和项目,既要善于遵循程序,更要善于灵活变通,不能因框框条条束缚了手脚,要勇于突破。部门与部门之间,遇事多商量、多通气、多协调,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引导工业、服务工业、支持工业上形成一个拳、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县委、政府关于工业发展的各项安排部署。
同志们,新的蓝图鼓舞人心。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起直追的干劲和奋发图强的斗志,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实现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内涵
1.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 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结构装修一体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为特征, 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 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
2.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路径依赖的工业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其他门类工业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比较而言, 建筑业发展缓慢, 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传统粗放手工业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要改变我国建筑业现状, 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须要摆脱传统模式路径的依赖和束缚, 努力寻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路径。
3.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因为建筑工业化的最终产品是房屋建筑, 必须由不同专业的生产企业协同完成, 房屋及其产品的建造、生产必须兼具专业化和标准化, 具有一定的精细程度和规模化要求。
4.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工业化。绿色建造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建造健康、适用的房屋。建筑业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 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国家全部终端能耗的27.5%, 是国家最大的能耗行业。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城乡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保证、是解决建筑行业发展模式粗放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1.和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 新型建筑工业化对建筑的建造方式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也是革命性的, 传统的建造方式主要是靠建筑工人在现场采取现浇的方式建造, 用工较多、工期较长、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包括噪声的污染、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扬尘等。此外, 由于质量靠人工现场控制, 而工人素质参差不齐, 质量安全也难以控制。
2.新型建筑工业化将带来四方面的变化, 一是建造方式的根本变化, 也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造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 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施工机械装备水平和施工水平, 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筑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 将绝大部分构件、部品、节点在工厂工业化预制, 现场采用流程化、工法化的连接、安装技术, 可以不受建造季节气候影响, 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质量。三是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大部分工作是在工厂完成的, 施工现场将以机械安装为主, 因此现场施工环境将会大大改善, 噪音、垃圾、扬尘等污染会大大降低。四是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随着机械装备率的提高, 施工周期将会大大缩短。以建筑施工为例, 目前的劳动生产率为32万元/人, 在装配化率达到50%的时候, 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一倍, 达到65万元/人左右。
三、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途径
1.政策扶持。从国外的经验看, 政府支持和完善的制度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需为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使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相协调。目前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都是针对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 这给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明确提出了“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 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的要求。这为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2.管理创新。由于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相应的管理经验较少, 管理措施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 具有我国或者地方特色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管理方法仍不成熟, 管理水平很难支撑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3.技术创新。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技术体系建设上, 需强化顶层设计, 从源头开始, 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开发、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积极推进和实施建筑节能、智能化、太阳能利用、住宅全装修等。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工程规模巨大, 标准化程度高, 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 还需要注重培育住宅市场需求, 提高消费者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产品的认同, 扩大消费需求, 增加开发企业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动力。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个建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概念,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涵丰富、涉及面广, 需要有关部门、企业、消费者共同关注和强力推进。要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和行业培训, 大力宣传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博览会等形式, 让公众全面了解新型建筑工业化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认同度, 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培训和宣贯活动, 使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社会和企业的自觉行动。
德坤集团顺势而上,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努力, 形成了符合新疆本土的钢结构镶嵌水泥基复合保温板建筑体系 (DSC建筑体系) , 该体系关键技术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并已取得了四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DSC建筑体系已在全疆35个项目运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报
[2]启明《住宅产业》杂志2014年第12期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金融支持 产业融合
1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当前运行的特征和要求
1.1 以信息产业和先进技术为带动的工业化。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学习先进工业化国家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成功经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减少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所需的时间、成本,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2 强调资源配置的高效率。金融资源在不同部门流动和分配比例的变化,决定了未来工业结构变化的方向。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将面临长期短缺的局面,因此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对确保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3 新型工业化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的工业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2 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分析:高邮的实践
2.1 信息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有待改善。与扬州市及周边县(市)相比,该市在产业提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信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发挥带动工业化的作用;二是产业提升基础相对薄弱,经济规模偏小;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二产总值提升不快。
2.2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素投入增长乏力。一是引进利用外资少。2005年-2010年,该市实际到账外资25929万美元,年均43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仅占扬州市同期利用外资年均数的6.7%。二是出口企业总数少,与国际接轨速度较慢。出口企业对该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乏力,不利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培育。三是产业类型以农副产品为主,高精尖企业少,信息化带动能力欠缺。2005年-2010年,该市传统产业“鸭业、鹅业、米业、林业、水产养殖”等绿色五业的农副产品总值分别占该市GDP比率29.9%、26.7%、25.8%、23.5%、21.18%和18.9%,虽然比率逐年下降,但仍为主要的产业类型。四是重化工业发展慢。机械、能源、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发展缓慢,且科技含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2005年至2010年,6年间该市重化工业总值占该市工业生产总值年平均数的13.2%,与扬州市相比低18.4个百分点。
2.3 金融深化程度低,金融产业发展缓慢。金融深化程度(M2/GDP,由于数据难以统计,本文以金融资产总额代替)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高邮市的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深化程度相对较低,2010年这一指标值为0.71,低于全市20个百分点。金融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①传统业务占比过高。缺乏新型的金融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尽管该市银行业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10年末已达5.51%),但占比仍然较低(见表一),表明金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有限。②金融中介主导而非金融市场主导。其主要体现为区域融资结构的失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严重失衡,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基本没有,银行业贷款又主要集中于市属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总体偏低。③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信息、资金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3 现阶段金融支持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3.1 支持信息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向纵深推进。金融部门应对信息产品的制造企业以及通信业、软件的发展给予积极扶持。金融业在支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向纵深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直接为金融部门培植了服务客体,可以说金融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2 支持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银行机构支持技术创新,自身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特别是重点推广出口信贷、衍生产品、科技信贷等业务。
3.3 支持引进利用外资,推进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地方在引进利用外资过程中,要借助于金融部门人才较多、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做好相互沟通。一是严格把好项目关。二是引进利用外资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三是引进外资要尽可能引进实缴资本。
3.4 支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鼓励金融创新和金融结构优化。一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自身做好资金价格的调节;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要尽量推出新兴金融市场;三是引导民间借贷由非理性、非制度化向理性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四是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需要上级行大胆放权。
参考文献:
[1]张竹云.浅析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
[2]张婷,郭岩岩.我国金融支持与集群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基于6省市面板数据分析[J].价值工程,2013(7).
【新型工业化】推荐阅读:
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06-06
新型农村09-07
新型农民职业素养05-24
新型农民素质提升06-08
创新型人才07-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07-25
新型装饰材料10-03
创新型企业10-23
美丽的新型农村作文05-2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06-05